【导语】“橘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有关社交媒体的文章:社交媒体为什么会让人上瘾,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有关社交媒体的文章:社交媒体为什么会让人上瘾,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有关社交媒体的文章:社交媒体为什么会让人上瘾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刷社交媒体?Facebook前高管肖恩•帕克(Sean Parker)表示,社交网络的建立不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亲密无间,而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卫报》(The Guardian)深度分析了社交媒体的上瘾机制,现在来看看这篇文章。
去年11月,帕克在费城的一场活动上表示,社交媒体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尽可能多地占用你的时间和注意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社交媒体的架构师利用了“人类心理的弱点”。每当你给一篇文章或照片点赞或留言时,帕克说,“这就是我们给你做的轻度多巴胺‘注射’”。Facebook 这家互联网巨头,就建立在这个机制上。
多巴胺是我们大脑中奖励系统的一部分。如果人得到了奖励,就能使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奖励,行为就会做出相应调整。比如说,如果你把洗碗的海绵看成美味的蛋糕,上去咬了一口,发现这不是蛋糕,下次就不会再咬了。从吃不吃零食这样的小事,到满足赌博的想法,多巴胺激励我们采取行动来满足需求和欲望。
上瘾也是一样。每一种上瘾的药物,从尼古丁到酒精,都会对多巴胺系统产生影响,因为这些药物会促使多巴胺的释放比平常多很多倍。这些药物的使用超出了奖赏回路和前额叶皮质之间神经环路的限度,这让人们对多巴胺的刺激越来越麻木。瘾君子使用毒品越多,就越难戒掉。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巴胺的特质被一些科技公司利用作为“诱导技术”,后果就不那么愉快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写了一篇名为《科技有多邪恶》的文章,他表示:“科技公司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脑中的多巴胺激增,因此,他们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诱导技术’,诱骗我们入局并创造‘强制循环’。”
“诱导技术”的发明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研究成果。斯金纳通过研究发现,强化老鼠习得行为的最佳方式是随机安排奖励。布鲁克斯说,大多数社交媒体平台都会创建一些不规则发放的奖励,这是老虎机制造商惯用的手段。“诱导技术”也是脸书、微信等社交媒体成功的秘诀。我们像得了强迫症一样频繁刷新网页,忍不住隔几分钟查看一下朋友圈,就是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收到来自他人的评论和点赞。
虽然人们对多巴胺系统改变行为习惯的能力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诱导技术”对行为的影响才刚刚进入公众的视野。不只是社交媒体,这项技术的运用比我们想象中更普遍。举例来说,一个跑步的应用程序,这个系统只负责给出鼓励,比如一个拉花礼炮以随机的时间间隔出现,但并不是每次用户跑完全程都能拿到。这种营销方式看起来很荒谬,毕竟老虎机的随机奖励是实实在在的钱,而这种程序的随机奖励是虚拟鼓励。但是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这项技术在跑步类软件上已经看到了显著的积极成果,如果厂家能合理利用这个方法,会发现用户跑步的频率平均提高了 30% 。
发现多巴胺和奖赏相关的科学家舒尔茨说,瘾君子之所以上瘾,是因为那些不自然的奖励不会被大脑过滤,而是直接进入大脑,过度刺激,从而导致成瘾。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就丧失了意志力,因为进化并没有使我们的大脑对这些药物做好准备。
对于现在“诱导技术”的应用,舒尔茨有一定的担忧,他表示,现在我们正在滥用这种有用而且必要的信号系统。如果一个软件不断训练人们释放多巴胺的行为,有可能会导致人们再也无法离开这个系统。虽然我们有能力做到这点,但我们不应该这样做。舒尔茨强调,他没有指责科技公司在做坏事,这些公司可能会对这个社会有所帮助,但他对此持保留态度。
以上就是社交媒体的上瘾机制以及它背后的技术应用,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公众号:遇见Sunlemon
篇2:社交媒体能够创收吗?
SIIA(美国软件与信息产业协会)最近举办了一场研讨会,参与人员来自于线下媒体、知名的网络品牌以及新兴的用户生成内容网站,与会者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交媒体能够创收吗?”。
关于受众
无论是开通一个新网站,还是在现有的媒体项目中新增社交媒体的特别版块,你都必须仔细思考受众。用户是各种社交媒体网站的根本所在。所以评估如下的事项:你的受众是谁?花些时间来定义你的目标市场所在。考虑如下因素:
人口统计学。何种特征能够描述你的市场,如家庭收入、地理位置、年龄、教育、职业或者家庭构成情况?
消费心理学。你的受众还有哪些其他特性?有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这些可能和工作有关,像IT业,或者与爱好有关,如手工编织。
行为。用户的在线行为是如何透露出他们兴趣的?他们使用特定的产品或内容吗?他们阅读白皮书或者观看视频吗?
怎样让受众参与进来?
让上传和分享变得容易起来。举个例子,对用户而言,给内容评级或者上传图片比用文字更容易表达自己。
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地参与,它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浏览者会思索,“这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是不是因为参与意味着成为某个网络社区的一分子?获得反馈?拥有一个可以发言的公共论坛?赢得尊重?被聆听,或者某些其他原因?
允许参与者就网站的功能给你以反馈。在网站发展的初步阶段,这非常重要,参与者会告诉你他们想从你的网站得到或需要什么,以及对那些不能发挥作用之处的抱怨。
引入社交媒体时需要考虑的要点
就网站对用户上传内容的最大接受限度,经过谨慎思索后做出规定,为网站管理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程序。ITtoolbox的George Krautzel指出,这必须谨小慎微,不过也并不意味着它需要在你的网站上成为明白的标注。
做好迎接在公众面前失败的心理准备,因为社交媒体需要一定程度的透明度。对于一些公司而言,这可能很难接受。就了解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你目前所能达到的程度而言,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洞察有关变化的发展。随着网站的发展,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和挑战。社交媒体并不会“建造了它,人们就会到来”。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才会培育并且保持网络社区的扩展壮大。承认构建社交媒体网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需要不断地测试新的方法以改进网站。按照Spiceworks的Jay Hallberg的说法,至少需要三次以上的尝试,才能够令每个职能体妥当运作,
不同的盈利模式
社交媒体提供了多种盈利模式,包括:
广告。社交媒体,尤其是针对利基市场或B2B市场的,提供了利基营销的机遇。在广告商机中:Banners、赞助、销售线索生成,以及行为目标营销都可以直接或者通过第三方出售。
订阅。订阅可以以许多形式出现。例如,它们可以成为附加功能,如LinkedIn的做法;或者它们可以令平面与网络的界限不再那么区分明显,像Engeering News-Record网站一样。
其他的盈利方式。即使面对社交媒体目前的发展以及强大的网络广告市场,许多公司仍未完全开发出可做的选择,如收入份额或附属收入,研究销售以及数据销售(不泄露私人信息的情况下)。
测量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许多市场营销人员还在使用老办法来评估一场营销推广战的影响力。就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因为他们喜欢让不同推广中的评测标准保持一致,并且这也是他们所了解的方法。但是另一个方面,不那么传统的方式也很重要。在这些重要的因素中你必须考虑到的是:
页面浏览率。这是一个既定的指向标,可透视出你对社交媒体所作的努力。
用户参与。这可以依据网站停留时间及发生行为来做测评。例如,每天新增多少条评论或图片?每周呢?每月呢?参与到这些版块中去,用户在你网站上停留的时间有没有增长?
广告商的互动。网站能不能令广告商参与到消费者对话中?媒体实体会顾虑到广告商将得到负面的消费者反馈,但是对话已经发生了,考虑到这些看法就很重要。这些更新的形式让广告商们能够记录下这些迎面而来的事项(公共论坛除外)。注意:对于迄今为止,与读者仍然只有单向交流的编辑部门成员而言,这些也很有用。
收入。与往常一样,评估收入以及正现金流是任何推广战的关键性因素。
成本。追踪由这些工作所产生的成本很重要。记得从广义上来考虑成本,因为这可能和你许多组织所在的地域 。
在你的网站上增加社交媒体可能是个很艰难的决定,最重要的一步是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枯燥无味的网站而言,社交媒体并不是权宜之计。但是许多网络营销人士发现,就扩大接触面、建立联系、向消费者学习,当然,对,还有带来新利润而言,它们是强大的工具。
相关链接:什么是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它具有以下特征:
参与、公开、交流、社区化、连通性。最常见的社交媒体是博客、社交网络、内容社区、维基、播客和论坛等等。
篇3:社交媒体功能 点击发布
下拉通知菜单中新增两个新选项――发送到Tweet和点击发送,这也是iOS 6系统深度整合社交媒体功能的一个体现,
社交媒体功能 点击发布
,
篇4:七成员工使用“社交媒体”
七成员工使用“社交媒体”
近日,全球首席劳动力解决方案专家Kelly Services发布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社交媒体(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如博客、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内容社区是具体的实例,)正深深扎根于中国雇员的工作生活中,超过75%的中国员工在工作时使用社交媒体。在有人予以肯定的同时也有人表示,它扰乱了工作场所的和谐氛围。
四成受调查者表示,社交媒体混淆了私人和同事关系,这势必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其中18%的人表示社交媒体对生产效率会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许多职场人士来讲,他们的工作基本都脱离不了社交媒体。这是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得力助手,同时他们也利用社交媒体作出职业规划并谋求职位”,Kelly Services 中国区专业和技术招聘业务总经理 Mark Hall表示,“除了正面的观点,也有人担心社交媒体会导致员工将个人的私事带入工作之中,影响工作质量,降低工作效率,
”
然而,“工作除了效率,也有其他意义,如个人潜能被激发、体验到工作中的快乐,这些都是雇员获得职业满足感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创新行为的内在力量。”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陈曦表示,“社交媒体为“职场旧规则”注入新鲜活力,它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也促使企业在市场营销、品牌推广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做出改变。”
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将近17万人参与了调查,其中5000为中国人。“事实上,社交媒体在工作场所的蔓延速度远比常规预测的要快得多”,Mark Hall表示,当许多雇员已经体会到社交媒体的优势时,他们的雇主和经理却仍然在努力解决涉及隐私、监控和触及敏感商业信息等方面的问题。
“对雇主而言,管理理念的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实环境的变化速度。”陈曦表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拥抱变革或因循守旧,的确是两难抉择,但最坏的选择就是采取漠视态度,对正在发生的变化视而不见。
作者:陈丽雯 祝红艳
篇5:如何训练员工用好社交媒体?
将员工分类按小组训练
并非所有的员工具有同一种社交媒体关系,为了快速有效地完成训练,应按照各个员工应用网络技术的熟练程度进行分组。
数字原生代:这部分员工伴随高科技数码技术共同成长,而社交媒体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培训重点:应更重视公司具体社交媒体目标及回报率衡量方面的训练,而不是技术应用方面。
资深技术员:这部分员工可能并没有伴随社交媒体和网络技术成长,但能通过自学应用自如。
培训重点:重视公司想要运用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及您期望受众如何参与其中。
一般数字用户:这部分员工非常熟悉知名社交媒体网络,但尚未使之成为生活一部分。
培训重点:指导员工所熟悉的社交网络高级应用,并着手那些不太了解的工具,
数字反对者:这部分员工反对数字化时代,认为社交媒体只不过风行一时或浪费时间。
培训重点:讲解企业如何从精心组织的社交媒体活动中获益及其原因,还有这些技巧为何能让企业受益。
数字新手:这部分员工对社交媒体和数字世界十分陌生,甚至不具备自由应用网络的基本能力。
培训重点:训练新手应用线上营销中重要的社交媒体网络技术以及宣讲公司目标。
个人社交媒体应用如何呢?
在今天这个联系紧密世界里,员工就是你的品牌,而他们在线分享的一切都或积极或消极地反映了公司形象。一些公司选择实施个人社交媒体政策来保护公司信誉。
以下是部分常用指南:当还不太确定是否合适判断员工正在代表公司说话,不允许出现任何行为骚扰的例子。在发表对公司的个人意见时,员工应使用无条件免责声明。员工绝不能泄露任何以下信息:数字,内部沟通及性能数据。
尽管员工滥用社交媒体,76%的公司并不具有明确规定的社交媒体政策。
请注意看:不论公司是否具有社交媒体政策,你应该采用信誉—监测软件来密切关注员工如何代表其品牌的,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处理相关问题。
篇6:SEO与社交媒体博弈论
SEO与社交媒体博弈论
在社会化媒体出现以前,SEO曾一度是网络市场营销的一个主流手段,采用SEO来优化你的网站,以获得从搜索引擎未来的流量,从而赢得自己网站的推广以及好的社会效应。
近年以来,突然产生了诸如Facebook,Twitter和其他各种具有社会化书签功能社交网络,当然,国内比较热门的又人人网,还有个大门户的微薄等等。于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评论你的产品或网站,并且将自己的看法与他们的朋友了分享。
有人问这是SEO终结的时代吗?社会化媒体将会怎样影响SEO以及我的网站,从而,产生了SEO与社交媒体的一场较量。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在怎样的呢?其实,SEO与社交媒体之间并不是绝对的较量与排斥,相反,他们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联系,不能分割的关系。
SEO的核心无外乎在两个反方面的因素:站内SEO和站外SEO.
站内SEO:这一点就需要在我们的网站自己本身上下功夫,以前也有几篇文章给大家介绍网站的站内优化的。首先是网站的关键词优化,网站的关键词必须是精炼准确的概括网站的内容。关键词主要体现在网站的以下几个方面:网站页面的keyword标签、页面内容中的关键词密度、页面标题(title)、页面的(描述)descriptions等等其他的因素 .这些因素能够让访客和搜索引擎很快的知道你的网站内容是否和网站主题一致。更重要的一点,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你的网站信息是不是他们要找的。前面有一篇文章解析网站的关键词优化大家可以参考。
站外SEO:对于站外SEO,最为重要的一点即为外链了。严格的说,如果你的站外连接多,即有很多的网站链向你的网站,这就表示他们很是推荐你的网站内容,
这样,你的网站就有更多的机会 被别人访问到。前面我有一篇文章增加博客或网站反向链接的8个技巧大家可以参考看一下。
现在的社交媒体在于联系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与人通过社交媒体保持紧密的关系。假如有一个人知道了你的网站,并且很喜欢其中的内容,那么他就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分享,这样,他的朋友就会很快知道,他的朋友的朋友也会很快知道,这样依此分享下去,相信对你的网站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效应吧。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某一个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受到身边人的很大影响。下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假如你向购买一部数码相机,并且想要它的性价比高,你对相机也不是很熟悉,所以你在购买的时候可能会买到不合意的相机,怎么办呢?也许你会首先在网站搜索一下,这是会出现很多品牌的相机,网上的相机简直让你眼花缭乱。这时,你会闻一闻身边的朋友或同事那么牌子的相机好,你会根据他们的建议去购买你的相机了,这就是社会化媒体的作用了。
那么,当你的网站或是产品出来以后,你需要怎样去推广呢?在人们都不知道的前提下,你也许就需要SEO来帮忙了。首先通过SEO来优化你的站点,让人们更容易从搜索引擎中找到你,进一步了解你,然后通过人们的社交媒体来推广,这样会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所以说,SEO与社交媒体应该结合起来使用,两者各尽其职来达到最有利的效果。
如果单纯的SEO而得不到社交媒体的推广,相信你的网站或是产品一定是很垃圾的。也许人们通过索索引擎找到了你的网站或是产品,但是发现并不是他们需要的东西或是他们不敢感兴趣,那么,他们自然也不会分享了。
所以,重点在于自身内容或是产品质量的提高,然后合理搭配的利用SEO与社交媒体,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来源:读者投稿,原文链接。
篇7:社交媒体礼仪的指南
社交媒体礼仪的指南
Onlineetiquette: The ultimate guide to social media manners网络礼仪:社交媒体礼仪的终极指南
Here’s a status that’s hard to ignore: Social networks and online apps are suddenly among today’s most popular communications tools, with over 1.23 billion people now logging in daily to connect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colleagues on Facebook alone.如今有一股难以忽视的新趋势,那就是社交网络和在线应用成为相当受欢迎的通信工具,每天有超过12.3亿人用Facebook与朋友,家人和同事联系。
Which rules of conduct should you be following when connect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online, or reaching out regarding potential business opportunities via social networks? As we discovered while researching new book Netiquette Essentials: New Rules for Minding Your Manners in an Online World, the answers may surprise you:在与他人联系和沟通时,或通过社交网络了解潜在的商业机会时,您应该遵循哪些行为规范?我们研究新书《网络礼仪:网络世界中您应该遵守的礼仪规则》时发现那些规则可能会让您惊讶:
Social networks may seem like informal settings, but they should be treated with the same respect as any public place of business. Professionalism is imperative — if you wouldn’t say it in a social or work setting, don’t say it online, in the most public of forums.社交网络可能看起来像是非正式的环境,但我们应当像对待公共商业场所那样尊重社交网络。专业性是必须的——如果您在社交或工作环境中不会谈论某个话题,那么也请不要在网上,或是公开论坛上谈论它。
Be advised that conversational nuances and subtle shifts in tone or personality may be lost in the translation to digital, and that individual users may interpret messages differently: Consider how posts will be read and perceived before sending. Note to outspoken individuals: Sharing extremely-opinionated viewpoints (e.g. political leanings or thoughts on controversial topics) can be a lightning rod online. Think twice before liking supporting status updates or posting such opinions, which can incite and aggravate others (and live on in perpetuity).请注意,日常对话中的细微差别,或者语调或个性细微的调整在转化为书面语时可能会丢失,不同的人对于信息可能有不一样的'解读:发送信息前请仔细考虑阅读者将怎样解读,看待它。说话直接的人需注意:分享非常主观、偏见的观点(例如政治倾向较强,或个人对争议性较强话题的感想)可能在网络中招来争议或批评。因此,点赞这类更新状态或发布此类意见前,需要三思而行,因为这些信息可能煽动他人或加剧他人想法。
Note that images can easily be taken out of context online as well: Posting embarrassing, revealing or negative photos of yourself should be avoided at all costs. Remember: Pictures you share may be taken at face value, and/or viewed as representative of your character – not to mention live on forever on the Internet. What seems cute in high school or college may not seem quite so endearing to potential employers.请注意,(人们)可能会脱离上下文解读图片,因此必须全力避免上传难堪的,自我暴露性的,负面消极的个人照片。记住:别人可能从您分享的照片去判断您,或将照片看做您性格的代表——更不用说照片会一直存在于互联网上。您大学时候认为可爱的照片可能在潜在雇主看来并不是那么招人喜欢。
Before connecting with your colleagues on social networks, consider if you’d still want to be connected to them if they weren’t your coworkers, i.e. if you ever leave the position. Prior to requesting or accepting connections from colleagues, think about material you’re apt to share as well – is it appropriate for their consumption?在社交网络上和同事联系之前,请仔细考虑如果他们不是您的同事了,比如您离职之后,是否还想和他们保持联系。 在发送或者接受好友申请时,同时也要想一想您要分享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否也适合他们阅读?
Avoid posting on social networks unless you have a tight grasp over your privacy settings, and are completely comfortable with the group of online friends that your updates will be shared with. Also note that anything shared online, although designated as private and confidential, has the possibility to become public at any time – if it’s best left unsaid, don’t say it.除非您对于隐私设置有很强的把握,或者对于分享信息的社交圈里的朋友很放心,否则不要在社交网络上传信息。还要记住尽管有些内容被设定为私人的、机密的信息,也可能被随时公开——如果有些信息最好不要说,那么就别说了。
Understand that various online forums (social networks, blogs, digital communities) have their own rules of conduct, social norms and methods of interaction. Before utilizing one, take a moment to step back and observe how interactions take place, so you can discern appropriate rules of posting, sharing and behavior.要明白各种在线论坛(社交网络,博客,数字社区)都有相应的行为准则,社交规范和互动方法。 在使用之前,花一点时间回顾并观察下这里社群是如何互动的,这样可以分辨出恰当的方式来发布、共享信息,进行互动。
Relationship or personal drama is best kept private. If you cannot resist the urge to share, do so sparingly – and in the most vague, unspecific terms possible – for the sake of involved parties, or friends uninterested or un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situation.情感关系或个人恋爱情况最好保密。如果您忍不住分享的冲动,那么要小心谨慎。要知道关系中涉及的其他人,或者有些朋友不想或者不愿意参与其中,因此表达应以含糊的,非具体的话语为主。
With rare exceptions, if a prospective online contact wanted to be pitched, you would already have their email address – contacting them out of the blue on social networks with a direct sales pitch is inappropriate.除非特殊情况,一般来说如果您想要联系某个潜在联系人,您会有他们的电邮地址,如果突然在社交网络上直接向他们推销是不合适的。
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you pitch a product, service, or prospective business opportunity on someone’s public wall or profile. Some users will, however, provide professional contact information on their public profile – using it to contact them may be acceptable in some cases, though reaching out via any personal contact details is not.在任何情况下,您都不能在别人公共页面直接推销产品,服务或者潜在商业机会。有一些用户可能在其公共页面留下了工作联系方式,在一些情况下通过工作联系方式联系他们是可被接受的,但是通过个人联系方式联系则不太合适。
Should you choose to email, keep communications short, and be sure to quickly get to the point, including a general summary and any key questions or queries in the first couple lines. Also be sure to include your name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in all communications, and be respectful with e-mail and message signatures.如果您选择电子邮件沟通,那么表达要言简意赅,内容要包括简短的梗概,并在开头几行提出关键问题或询问问题。并且要在电邮中提到您的名字和联系方式,邮件内容和签名要显得尊重对方。
Bear in mind that more employers and job recruiters are turning to online search engines to research prospective partners and hires – be aware of the results that come up, including potentially damaging or embarrassing content and links. It will help you in your efforts to build and maintain a positive online reputation to post helpful, high-quality content that’s of service to others, and do so frequently.请记住,大多数雇主和招聘人员会用搜索引擎来了解潜在合作伙伴和员工,所以您要注意网页上关于自己的内容,包括潜在的损害形象的尴尬内容和链接。多上传一些有益的,高质量的,对他人有用的内容有利于帮您建立并维持正面的形象。
篇8:社交媒体科技创新论文
1.1技术特性
从技术上看,社交媒体表现在媒体丰富度和便捷性更高两个方面。每种媒体的丰富性反映在四个方面:反馈、多线索、语言变化和个人关注点[3],丰富度高的媒体是指那些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可用多种线索反映同一个信息、可用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更多地传达一个人的情感的媒体。社交媒体的另一个技术特征是使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这主要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与技术的融合程度日趋紧密,可穿戴式设备在未来必将大行其道。根据思科的研究,未来将是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任意两人、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呈现前所未有的方便。
1.2社会特性
社交媒体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广泛性和自组织性两个方面。广泛性既有参与的广泛性,又有应用的广泛性。社交媒体的用户数动辄以亿计海量而活跃的用户数让社交媒体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以往传统企业无法企及的广泛影响力。在应用方面,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移动)互联网上的入口,各类应用都将基于社交媒体平台,或者逐渐向这一平台迁移。社交媒体根本上是其作为一个平台,给用户自组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点在微信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微信的基础构成单位就是根据一定的相似度而自组织起来的朋友圈。用户在其中聊天,自愿贡献内容。圈子的成立、规模和解散又非常自由,正是这种自由组合的圈子构成为社交媒体重要的社会特性。
1.3突显特性
在上述技术特性和社会特性的交互作用下,社交媒体进一步呈现出各项突显特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个性化和赋能性。个性化是指当社交媒体与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紧密结合,社交媒体上各项活动都刻下了深深的个性化烙印。个人的活动圈子、谈话记录和评论、点赞等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其个人的偏好。这构成了系统为个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础。赋能性是社会性与技术性共同作用的结果。Web2.0让很多产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产业之间的界线逐渐变得模糊,从而推动新型产业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新应用的爆发,并非事先精心设计,而是从社交媒体使用中突显出来的。可以预期,通过社交媒体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会涌现出更多的新产业和业态,激发互联网上的创业热情。本研究认为,社交媒体对于科研创新的影响,主要是基于其突显特性。科研创新可以分为技术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两个基本类别,但是更多的、更容易获得成功的创新,必然是二者的结合。
★ 社交礼仪教程
★ 社交网络 影评
★ 社交礼仪论文
★ 社交握手礼仪
★ 社交的礼仪
★ 日常社交礼仪
★ 世界社交礼仪常识
有关社交媒体的文章:社交媒体为什么会让人上瘾(锦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