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注疏及其文化意义概说

时间:2023-02-16 03:59:32 作者:小泪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小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墨子》注疏及其文化意义概说,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墨子》注疏及其文化意义概说,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墨子》注疏及其文化意义概说

《墨子》注疏及其文化意义概说

<墨子>注疏是墨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却被学术界所忽视.毕沅、孙诒让、张纯一、吴毓江、王焕镳等学者在<墨子>经注方面成就显著,贡献突出.<墨子>注疏的文化意义在于:<墨子>注疏开墨学研究的先河,为墨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期<墨子>注家及其学术成就,具有冲破传统儒家思想束缚的`积极社会意义;近世<墨子>注家以自己的学术成就,为墨学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墨子>注家们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今天仍值得发扬光大.

作 者:张剑平ZHANG Jianping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北京100875 刊 名: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YUA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2 23(4) 分类号:B224 关键词:<墨子>的知识脉络' >  注本   注家   文化意义   社会价值  

篇2:闽西客家文化概说

闽西客家文化概说

今闽西龙岩市人口基本由客家和闽南(又称福佬)两个族群组成。其中客家人口遍布长汀、上杭、武平、连城、永定等五县全境,以及新罗区和漳平市的一些山区,占龙岩市总人口的80%以上。

所以,通行于闽西客家人中的闽西客家文化,在闽西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闽西客家文化生成与特质

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其创造者和传承者即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演进同步,同时又受闽西客家人生存空间制约,因此,认识闽西客家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它赖以成长的时空背景。

众所周知,客家是汉民族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其根在中原,所以分布于今日中国南方各省以至世界各地,成为一个人口近亿、个性鲜明并举世瞩目的族群,主要因其特殊的历史命运和生存空间所决定。客家文化--包括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这种独特的时空背景息息相关。据客家学有关成果和客家谱谍表明:中古以前,客家先民的主要居住地大约为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河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即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一带,由于战乱和饥馑等原因,才从这片曾被称为中原的'广大地域不断往南迁徙,直至形成今日客家的分布。

客家先民南迁虽在晋前就己开始,但那 时毕竟人数不多,真正大规模迁出中原并朝特立的客家族群演进,则在晋朝之后,而且期间尽管零星迁徙者不计其数,但形成移民浪潮者约计有五次。第一次始于东晋,因受五胡乱华影响,中原大地群雄逐鹿,兵荒马乱,致使大批中原汉人纷纷南迁入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一带,有的进入江西由九江至鄱阳湖或溯赣江而至赣南闽赣交界。这批移民当时被称为“流人”,他们中的一部后来成了客家人的祖先。

第二次肇于唐末,主要因黄巢为首的农民运动横扫了河南至华南一线以东地区,其中最惨烈者又是河南及长江中下游等地。这些地区正好是客家先民第一次徙居之地。而战乱所及,唯有赣东南、闽西南和粤“比较堪称乐土”,于是不少客家先民又从中原大地特别是第一次徙居地往闽粤赣边一带迁徙。

第三次起于宋高宗南渡,先因金人南下,不少中原遗民纷纷南渡而汇入客家先民行列,并推动一部分客家先民再往南移而进入粤东、粤北一带;而后元人入主,文天祥等在闽粤赣边勤王抗元,客家弟子云集响应,崖山兵败后不少流亡海外。

第四次自明末清初,一方面受清人南下及入主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客家内部人口膨胀,致使客家先民从原徙居之地特别是闽粤 赣边分迁至粤中及其滨海地区,甚至还远播川桂湘台和东南亚等 地,同时还有一些从闽西粤东倒迁回赣南旧地。

第五次从清同治年问起,由于广东西路发生了持续十二年的 土客械斗,另外还因两广客家多参与太平天国运动,因此,受其影 响,不少广东西路的客家分迁于广东南路和海南等地,而参与太平天国运动者在天京陷落后多逃匿边远山区甚至远走异国他乡。作为客家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西客家文化生成和发展自 然与五次客家移民浪潮密切相关。

概而言之,五次客家移民浪潮 对闽西客家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前三次主要在于自身的生成,后两 次主要在于向外传播。而更重要的是,客家先民根在中原,他们迁离中原之际,正值中原文化经历过汉唐盛世而达到高度成熟和灿烂辉煌阶段,而据谱谍记载,客家先民每次从中原南迁时,都有不少人从中原直抵闽西,其中第一次客家移民浪潮时,从中原

[1] [2] [3] [4] [5]

篇3:墨子号发射成功意义

墨子号发射成功意义

我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不仅是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通过量子通信的国家,也不仅是我国走在世界量子通讯最前沿的象征,还有着更为重大的世界意义。

首先,“墨子”在建立量子通信网络方面有巨大的价值,它的任务是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进行广域量子密匙实验,以发展量子通信技术,构建广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网络体系。爱因斯坦曾经质疑量子力学理论的完备性,其中一个内容就是量子纠缠态,即在多粒子量子系统中,一对具有量子纠缠态的粒子,即使相隔极远,当其中一个状态改变时,另一个状态也会即刻发生相应改变。在量子通信技术应用里面来看这一特性,那就是量子通信将会拥有很高的保密性以及不可 性。这对金融、军事、政治等领域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其次,量子力学的发展是科学到技术前进的一大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Vladan Vuletic的一段话能够很好的阐释:“我并不指望卫星实验能够教给我们任何我们尚不了解的量子力学和有关量子奇特性质的知识。然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将会把科学转变为技术:如果实验成功,它将有可能建立比经典物理学更强有力的地面系统与空间系统链接。然后,这种链接可以在实际上用于安全的信息交流。因此,爱因斯坦用来反对量子物理学的比喻,最终成了一种交流工具,这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进展,

最后,关于“量子”,量子卫星只是第一步,一小步,这将打开量子力学飞跃发展的开端。我国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已经把部署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列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而纵观世界,也已经有很多国家把“量子”作为一项重要研究对象。集结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想必在不久的`将来,“量子”这一科学理论将会被应用到社会的诸多方面。

今年必是量子科技产品爆发年,各式各样的量子科技产品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其中美国狄拉克量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DMC狄拉克魔方量子合金波手环、DMC助睡贴等也即将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百姓带来健康生活。

DMC狄拉克魔方量子合金波是由Se、Ti、Ag、Cr、Fe、Zn、Mn多种人体必需的优质高纯度宏量元素及微量元素按特定比例的配伍并经过多道复杂的量子化工艺加工而成。量子科学证明,量子合金波内在元素具有极强的物理活性,并可恒久持续释放出有益于人体的健康能量场,通过同频谐振的原理调整失衡人群的生物场,进而使异常震动的生命元素的振频逐渐恢复到健康波动状态。

DMC狄拉克魔方助睡贴,帮助那些睡觉困难的人群。它适用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因倒班、倒时差睡眠质量差;长期失眠、顽固性失眠、更年期失眠、抑郁性失眠等。一个好的睡眠给第二天带来无限正能量。

篇4: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已成公论。然而在最早确立杜甫在诗国中的典范地位的宋人看来,这个评价却是并不充分的。因为宋人虽然对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非凡造诣有深切的理解,但他们更为重视的却是杜甫的人格意义。

一位诗人,却被后世的大诗人认为不应仅仅被看作是诗人。一位穷愁终生、功名不显的漂泊者,却被后世评骘人物极为苛严的理学家认为足以与那些道德高尚、功业彪炳的名臣同样光耀史册。这说明在宋人的眼光中,杜甫的意义决非局限于文学领域,他的光辉已经照耀到整个中华文化史,从而对后人起着人格典范的作用。

到了近代,闻一多先生指出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而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也决定把杜甫列为次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可见,仅仅从文学的角度去阐述杜甫的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杜甫的意义只有在文化的大范畴内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来走近杜甫。

践行:儒者之风

中华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其核心的价值则在于它的人本精神。无论是主张维护群体利益乃至杀身成仁的儒家,还是主张爱护个体生命乃至逃归山林的道家,都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怀。由于前者更适应先民们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必需以群体的力量来求得生存的现实,所以儒家的思想理所当然地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选择。一部中华文化史,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也就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史,而其它的思想则都是它的补充而已。杜甫就是这个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自从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黝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对儒家经典的阐释便成为古代学术的主要内容。大致说来,这种学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先唐的章句训诂,另一种是宋明的义理探讨,后人常把它们简称为汉学和宋学。从表面看来,唐代在这个过程中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唐人既没有留下象汉儒那样博大精深的经典注疏(唐初编纂的《五经正义》说经本着“疏不破注”的精神,在经学上并无多大发明),又没有留下象宋儒那样思入毫芒于的.理论辨析。唐代的韩愈虽然以恢复儒道自任,可是在宋代理学家看来,他对儒道的理解是非常粗疏、肤浅的。那么,唐人果然没有为儒学的昌明作出重要的贡献吗?我认为至少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诗人杜甫。

从表面上看,杜甫并没有为儒家思想作出明显的贡献。他既没有皓首穷经,也没有排斥佛老,在儒学史上似乎没有他的位置。然而如果我们注意到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那就应该重新思考这个间题。

儒家是极其重视实践的。杜甫继承了“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他“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始终以儒家思想为安身立命之本。儒家主张行仁政,杜甫则为这个理想的政治模式大声疾呼:“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儒家谴责暴政,杜甫则用诗笔对暴政进行口诛笔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杜甫得以在朝廷里参政时,他不避危险面折廷争,展示了儒家政治家的可贵风节。当他远离朝政漂泊江湖时,也时时处处以儒家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安史乱起,有多少高官贵人在叛军凶焰所笼罩的长安屈节或苟活,而刚得到一个从八品下的微职的杜甫却独自冒着“死去凭谁报”的危险逃归凤翔。这既是他对儒家夷夏之辨的思想的实践,也是慎独的道德修养模式的实施。

陶铸:民族品格

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又陶铸了不同的民族性格。杜甫的性格是受到中华文化的陶铸的,但是反过来说,在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陶铸过程中,杜甫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杜甫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优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他始终把群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杜甫一生中从未担任过重要的官职,他基本上是被摒斥于执政圈子之外的“野老”。然而这并未影响他时时、处处把天下的安危和人民的哀乐视为己任,即使在遭遇艰难困苦乃至漂泊江湖时也不改初衷。从早年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到晚年的《朱凤行》,他救济天下苍生的宏愿没有丝毫的改变。

杜甫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以其实际行为证明了这种责任感并不一定要附着于政治地位,这显然正是宋人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命题的实际表现。

杜甫胸怀宽广,对不同的文化及思想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中华文化有一个突出的优点便是其宽容精神。杜甫本人是坚定的儒者,但他对儒学之外的各种思想都甚为宽容,他对道藏佛经都很熟悉,他与道士、佛徒都有交往。如果说杜甫早年与李白一起亲赴王屋山寻访道士华盖君求学长生之道是少年的任性之举,那么他对佛教的好感却是一直维持到晚年的。他虽然因为把儒家当作立身之本,而且因为“未能割妻子”,也即不能割弃对人间的爱,所以不象王维那样皈依佛门,但他对佛家的精妙道理是颇为钦佩的。“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唯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之类诗句,都说明了这一点。这种对非主流文化乃至外来文化所采取的开放心态,正是中华文化赋予杜甫的最佳品格,这对杜甫成为诗国中的集大成者是有重要作用的。

影响:千年文化

杜甫对后代具有巨大的影响。他的影响还远远地溢出了文学的范畴,广泛地进入了中华文化的各种形态,深深地植根于后代人民的心中。杜甫一生中写过许多歌咏祖国壮丽河山的名章隽句,这些壮丽的诗句到处被刻石、铭碑,从泰山石壁上多处铭刻的《望岳》到岳阳楼畔的《登岳阳楼》诗碑,杜诗与所咏河山相映生辉,为自然景物抹上了浓重的文化色彩。只要是一个对中华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当他登上泰山时,心中立即就会涌现“一览众山小”的意念。同样,当他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时,也肯定会情不自禁地吟出“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的诗句。雄伟壮丽的大好河山,已经整体地经受过杜甫审美目光的投射,从而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了。

杜诗还成为后代书画艺术的不尽源泉。历代书家以杜诗为书写对象蔚然成风,仅收藏子成都杜甫草堂的杜诗书法作品就有出自祝允明、董其昌、张瑞图、傅山、郑燮、何绍基、康有为、章太炎、吴昌硕、于右任、沈尹默等名家之手的珍品数十幅。杜甫诗意画则成为各地博物馆都有收藏的一大种类,从上海博物馆所藏宋代赵葵的长卷到成都杜甫草堂所藏现代徐悲鸿、潘天寿等名家的精品,杜诗与画家的艺术构思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杜甫的影响还进入了通俗文学的领域,从金院本《杜甫游春》开始,杜甫成为戏剧人物,元杂剧、明清传奇都有敷演杜甫故事的剧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杜甫的热爱。

当然,杜甫更深刻的影响表现在对后人人格的陶铸上。自从宋人确立杜甫的人格地位以来,凡是爱国的人士无不爱读杜诗,从中寻求精神的熏陶,北宋末年爱国名将宗泽临终前长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同时的李纲则在决心以死报国时书杜诗赠义士“以激其气”。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燕京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杜诗是他最重要的精神食粮,以致于他一气作成了《集杜诗》二百首。而明末拒不降清的义士王嗣奭奋笔著《杜臆》,说:“吾以此为薇,不畏饿也。”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当然不是少数人的功劳,但在其陶铸过程中杜甫的影响是不可或缺的。由于中华民族的人生态度带有浓厚的审美意味,而中国的诗歌又是中华文化诸形态中传播面最广泛、感召力最巨大的一种,所以杜甫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杜甫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

文化是人的创造物,是人类活动的总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对人的思考、对人的关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所以,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在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上都使人有观海难言之感,但是她最重要的积淀则体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上面。杜甫的人格典型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杜甫是为陶铸中华民族文化性格作出了最大贡献的少数杰出人物之一。一部杜诗,其终极价值正在于它对中华文化作出了最生动、最丰富的阐释。所以我完全同意本文开头所引闻一多的论断: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篇5:中国古代律学及其文化意义初探

中国古代律学及其文化意义初探

中国古代的律学成就是十分杰出的,而律学产生的年代则更为久远.中国古代律学中包含了丰富的数理关系、精湛而美妙的.和谐美,与此同时,律学也折射出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微妙关系.

作 者:樊凯华 韦中 刘树勇 FAN Kai-hua WEI Zhong-shen LIU Shu-yong  作者单位:樊凯华,刘树勇,FAN Kai-hua,LIU Shu-yong(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100048)

韦中,WEI Zhong-shen(北京大兴区教育局,北京,102600)

刊 名: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10 26(1) 分类号:N-09 关键词:律学   和谐   礼乐文化  

篇6:风水的文化意义

景观理想的探索可以有多条途径,其中包括神话与宗教中的景观理想,如中国古代神话之神山仙境,道教之洞天福地,西方之极乐世界;艺术家所表达的景观理想,如山水画、山水诗及园林艺术中的景观。风水学融宗教及民间信仰、神话与日常行为与一体,故能综合体现上述各种景观理想。这种景观理想深藏于每个人、每一个民族或每一种文化之中,往往心照不宣地引导着人们的景观设计和改造。因此,探索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中的理想景观并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便成了我10多年来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我的风水经验从记事的时候起便已开始。我的'老家在浙江省金华东俞村,位于金衢盆地之中,四面皆山,北临金华江,右靠白沙溪。村前有一片松林,清澈的小溪经过松林,绕过宅前,被引入村中的一个个池塘。村头古老的樟树遮掩着白墙黑瓦。乡人都自誉有一块风水宝地。夏天,每当夜色降临,晚辈们便围着奶奶、父亲和伯父们坐在门前水边的青石板上,听他们一遍又一遍谈论祖先建村立业的故事和他们儿时的经历,其中大多都与那片黑色的森林有关。林中埋着祖先的遗骨,人们说他们的灵魂在保佑着我们。夜幕中,松林里不时有磷火(鬼火)闪动,伴随着猫头鹰的怪叫。直到10来岁的光景,才有机会与兄长们踏入这片林子。原来这里竟如此美妙,高大的松树上栖息着灰雀和喜鹊,黄鼠狼成群结队在嬉戏,河沟里的水又清又凉,鱼儿出没于水草之中。遗憾的是,这美妙的风水林连同那村头的风水树都在好几年前被某些人给出卖了。从此,我的晚辈们再也不会有我心灵中那种对风水林的敬畏。当然,也不再有我所体验的森林童话般的场景了。

我似乎与风水有不解之缘,从大学到研究生我都选择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亦称风景园林专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风水尚属敏感的禁区,我便开始查询各种民间“封建迷信”的遗物,拜访乡间的“风水先生”,以图对风水探个究竟。

作为一个景观与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者,我把风水这一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现象加以认真对待的另一原因是我的专业实践经验。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应开发商之邀,我在汕头做一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想不到审阅我图纸的不是专业规划设计师,而是两位来自香港的风水先生。所幸的是我尊重了当地的风水信仰,并在其设计中加以考虑。这次经历使我感到,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理解和尊重业主的景观认知模式和信仰。当然,这里必须强调,设计师是在“尊重”和“理解”而决不是“宣扬”和行风水先生之道。而要使自己高于“风水先生”,就必须在更深层次上理解风水及其景观之本质含义。

(本文摘自俞孔坚所著《理想景观探源》一书中的自序

篇7:传承文化有什么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正因为有了传统文化深入骨髓的引导,中华民族才能得以延续不衰。文化的教育,可以使新一代更加了解古代人民的而智慧,亲切地体会文化的精美绝伦。教给他们典雅和处世之道。

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对国家的意义。千百年来的延续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时间魄力,而南北东西的丰满则是其空间力量的最好见证。值得一提的还有享誉全球的研究孔学——红学文化热潮,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走进世界舞台。在治国理念方面,文化典籍中包含的治国治民思想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

传统文化具有的特征

1、精神性:

这是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所谓精神性是指文化必须是与人类的精神活动有关的,与人类精神活动无关的物质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如山河湖泊、天体运行就不属于文化范畴。

2、社会性:

文化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它是人与人之间按一定的规律结成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与人在联系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在共同认识、共同生产、互相评价、互相承认中产生的。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会有文化。

3、集合性:

是指文化必须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许多人共同的精神活动、精神行为或它们的物化产品。它是由无数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任何个人都无法构成文化。

4、独特性:

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组织或一个群体的基本因素。这些民族、组织、群体的差异性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带有独特性,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文化存在于两个民族或组织和群体中。

5、一致性:

这是指在一个民族、一个组织或一个群体中,文化有着相对一致的内容,即共同的精神活动、精神性行为和共同的精神物化产品。这种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相对一致性是构成一种文化的基础。正是有了这种一致性,各种文化才有了他们各自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1、发展共感,消除文化中心主义。共感就是设身处地地体味他人的苦乐和际遇,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同文化归属的人之所以不容易沟通,往往是由于对具体文化现象的理解不同。在跨文化沟通中,如果缺乏共感,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他人的价值观,缺乏共同的背景。

2、发展双向沟通,沟通是一个循环的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信息发出者、接受者和信息本身。沟通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编码、解码和诊释的过程。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诊释从另一种文化中传来的信息时总是按自己的文化背景加以理解,从而导致对对方信息理解的不准确,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3、进行跨文化培训,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也是发展有效跨文化沟通的一项基本手段。当前我国跨国经营企业中,绝大多数都偏重对员工的纯技术培训,却忽视了对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恰恰是解决文化差异、发展有效跨文化沟通的一项基本手段。

4、帮助了解自己,就是要识别那些我们大家都具有的态度、意见和倾向性的简单行为,这些态度不仅帮助决定我们说什么、怎么说,也有助于决定我们听取别人说什么。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先入为主,是引起跨文化沟通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种.种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篇8: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水利系统建成后,成都平原在短期内便跃升为秦的重要粮仓,使巴蜀真正变成了秦地大物博、经济富饶的战略大后方,从实力上改变了过去秦、楚、齐三强长期并驾齐驱的局面。在秦末暴政及大乱时期,都江堰水利系统发挥了稳定蜀地、稳定统治的巨大作用。

都江堰的作用是什么: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墨子语录

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

七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美术概说

人类起源概说的作文

墨子修身的原文及翻译

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

人名的时代风尚和文化意义-汉英命名比较

策划书意义

墨子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墨子》注疏及其文化意义概说(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墨子》注疏及其文化意义概说,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