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出名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3-02-17 04:04:42 作者:Luckiest团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uckiest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汉朝出名的历史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汉朝出名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汉朝出名的历史故事

汉武帝对荔枝的兴趣明显要大于对鲨鱼的兴趣,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荔枝味美,另一方面或许也跟《列仙传》“有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的记载有关。

汉武帝第一次品尝到荔枝,大约是在建元元年,那一年他刚刚登基为皇帝。当时南越王赵佗献上了一些贡品,据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这贡品是两样,一样是鲛鱼——就是鲨鱼,另一样则是荔枝。

很难判断送到汉武帝宫中的荔枝是否仍旧新鲜,因为一直到唐朝,从岭南通过邮路运送荔枝到长安,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虽然杨贵妃喜食荔枝,而岭南的荔枝又比四川的味美,但唐玄宗仍然只能选择让四川涪州进贡荔枝,因为距离要近一半。

但是估计赵佗所进贡的荔枝,也不会是腌渍或者晒干后的,因为当时还没有进贡荔枝的先例,而通过腌渍或日晒来保存荔枝,应该是因为进贡的需要而逐渐发展出来的方法。总之赵佗为了讨好汉武帝必定是花了大本钱,鲨鱼还可以通过水箱慢慢地运去,而荔枝对保存的要求非常之高,而能保存的时间又非常之短(白居易《荔枝图序》: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因此赵佗必定是派出了大批的人马,一站一站将荔枝接力运到长安去的。

汉武帝得到这两样贡品,龙颜大悦,用葡萄和彩锦答谢了赵佗。

汉武帝对荔枝的兴趣明显要大于对鲨鱼的兴趣,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荔枝味美,另一方面或许也跟《列仙传》“有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的记载有关。众所周知,汉武帝对求仙一直都是锲而不舍的。因此他不仅下令岭南继续进贡荔枝,而且还建起了荔枝培育基地。那一年大汉帝国的军队击破南越,为了庆祝这次胜利,汉武帝在上林苑建起了扶荔宫,把许多从岭南带回的植物都种在宫内,这其中就包括百余株荔枝。但荔枝畏寒,尤其是初生的荔枝,即便是在南方,到了冬天都要覆上干草以避霜寒。这样的植物在长安城自然无法成活,但汉武帝仍然坚持着不断种植,希望能够像培育葡萄和苜蓿一样在长安城培育出荔枝。

或许真的是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种活了一株,虽然这株荔枝既不能开花,更不能结果,但是毕竟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是这株荔枝后来竟然也枯萎而死,汉武帝大怒,便把负责种植荔枝的几十个守吏都杀了,而他终于也死了心,没有继续把荔枝种下去。而进贡荔枝的事情却是每年都要做的,直到东汉安帝时,才有一位官员(临武县长)名叫唐羌的,因为不忍看“邮传者疲毙于道”而上书一封,终于把进贡荔枝的事情停止了。

到唐朝时,还有一个老妇人,也差点儿因为荔枝而送了命。据宋人蔡襄的《荔枝谱》描述,唐末时,闽南有一株“宋公荔枝”,极高大,已有三百岁,果实虽小而味极美,当时是属于王家的。黄巢兵过境时,想把这株荔枝砍掉,王氏媪为了保住这株荔枝,就紧紧地抱着它,大哭着乞求黄巢的士兵让自己与这株荔枝一起死去。那些士兵大约是动了恻隐之心,既没有砍这株荔枝,也没有要王氏媪的命。这是很有些让人惊讶的,因为据史书所载,黄巢这些士兵,是不惮于掠人而食的。

篇2:汉朝出名的历史故事

刘秀属西汉皇族,文史典籍有翔实记载。《东观汉记·帝纪一》说:“世祖光武皇帝,高祖九世孙,承文景之统。”《后汉书·光武帝纪》说:“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刘秀既然是汉高祖、文帝、景帝之后,又是怎么与枣阳渊源至深呢?《后汉书》作了解释,“……元帝初元四年,徙封南阳之白水乡,犹以舂陵为国名,遂与从弟钜鹿都尉回及其宗族往家焉。”由此可见,刘秀家族在其祖父一代已来到白水乡。据有关部门考证,西汉末年,枣阳版图内设有四县,即北有湖阳县,西北有棘阳县,东有复阳县,西南有蔡阳县。关于白水乡的方位,《水经注》记载:“光武帝旧宅在城东南40里即白水村,又曰皇村。”李贤为《后汉书》作注道:“光武旧宅在今枣阳县东南,宅南二里有白水焉。”明朝正德二年,河南道御史袁仕和山西道御史李帮用立皇村寺碑,碑文中称“皇村在枣阳东南四十里,圣龙襟其左,响水潭在其右,群山在其前,白水带其后。”据此方位看,舂陵白水乡即在今枣阳市吴店镇。

据史料记载,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他父亲刘钦时任济阳县令。刘秀出生的时代是一个矛盾丛生、动荡不安的时代,9岁时,父亲去世,刘秀兄妹成了孤儿,生活无着,只好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刘良抚养。“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在枣阳白水村,刘秀生活了近。在那里,他同族人、乡亲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相亲相助,“乐施爱人”,“勤于稼穑”;他还善于经营,每年夏、秋大忙以后,他便利用农闲时间,赶着毛驴把谷物等农产品运往新野、南阳销售,增加收益。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到当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长安求学,进入太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专门攻读《尚书》。但他绝不固守一经,而是通览博学

在天下未平、战事频起的时代,他也力争做到一有空闲便学习和研讨儒经文艺,“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在长安,他大大开扩了眼界,也磨炼了心智,他非常关心时事、关心政治,“朝政每下,必先闻知,县为同舍生解说。”(《东观汉记》)。勤学好思,广泛接触社会,使刘秀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后来因家境困难,刘秀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到枣阳,过着他熟悉的耕读生活。

篇3:汉朝出名的历史故事

话说汉武帝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太子,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刘荣。刘彻之所以能代替刘荣当上太子,全靠景帝的姐姐长公主的帮助。那么,长公主为什么要帮刘彻呢?

原来,长公主原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给太子刘荣,这样自己的女儿将来就是皇后。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却不领情,于是长公主把目光转向了刘彻。有一次,她问刘彻愿不愿意娶阿娇做妻子,刘彻也很喜欢阿娇,见姑姑问,便大方地说:“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若得阿娇,必以金屋贮之。”)长公主于是把这件事告诉汉景帝并顺便提亲,汉景帝见儿子有这样的气魄,也同意了这门亲事,并在后来改立刘彻为太子。刘彻即位后,陈阿娇果然也成为后宫之主。

但事情的结局并不是这样完满。陈阿娇成为皇后仅十余年,刘彻便喜新厌旧废掉了这位陈皇后,让她幽居冷清的长门宫。据说,陈阿娇失宠后,听说刘彻很喜欢阅读着名文人司马相如的诗赋,便设法托心腹送厚礼请他写一篇代诉自己凄凉境遇的文章;司马相如出于同情,为她撰了《长门赋》,叙述一位佳人因遭贬谪而在城南离宫(即长门宫)苦度光阴:“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这篇作品把一位住在冷宫永巷之中的落魄皇后的忧愁和悲思,描述得委婉动人。刘彻看后也大受感动,陈阿娇一度复得刘彻亲幸,但好景不长,她最终还是在长门宫郁闷而死。

汉武帝刘彻虽是一代“明主”,但对陈阿娇起先欲“金屋贮之”,继而又打入冷宫,则暴露了他性格中阴暗的一面。

看了汉朝出名的历史故事的还看了:

篇4:来自汉朝经典历史故事

项庄舞剑

项羽的大军进驻鸿门(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后,有人暗中向项羽报告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刘邦为消除误会,在谋士张良的陪同下,到鸿门当面向项羽谢罪。项羽听他说得真诚坦率,表示不再怀疑,并设宴款待刘邦。项羽的谋士范增、项伯等也一起参加。

范增早就主张杀掉刘邦,免得留下后患。席间,他屡次向项羽暗示杀刘邦,但项羽不予答理。于是他离席,把项羽的堂兄项庄叫来说:“大王心慈手软,你进去敬酒,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杀了沛公。”

项庄入内敬酒,完毕后对项羽说:“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

项羽表示同意,于是项庄拔出剑在席前起舞,项伯看出苗头不对,便拔剑与项庄对舞,并以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无从下手。 刘邦的谋士张良见情势危急,离席找到了刘邦的部将樊哙。樊哙一见张良,就问他现在情况如何。张良说:“现在情况非常危急。此刻项庄表面上是舞剑助兴,其实真正的用意是要杀掉沛公!”

樊哙激动地说,既然如此,由他进去与他们拚命。他强行进入营帐,怒视项羽,头发直竖,眼眶睁得像绽开似的。项羽赐酒肉,他大口地喝,大口地吃。吃喝后,面不改色地指责项羽听信谗言,企图杀掉有功之臣。过了一会儿,刘邦借机入厕,逃回了自己的军营。

成语“项庄舞剑”常与“意在沛公”连用,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胯下之辱

韩信少年时很贫穷,有志向但没有力气。在淮阴钓鱼,靠一个洗衣的老婆婆每天分饭给他吃。韩信说:“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洗衣婆婆很生气,责备他:“我看你像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饭吃,哪里想你重重报答?”韩信一次上街,被屠宰欺负,屠宰调戏他:“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没办法,俯下身从屠宰胯下爬过去,街上的人都说韩信胆小懦弱。后来刘邦的丞相萧何三次将韩信举荐给汉王刘邦。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辅佐汉朝有功,被封为齐王。 成语“胯下之辱”现在常指胸有大志,能暂时忍受屈的人。

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下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到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以便解决生计。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做工。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地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地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

声东击西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争雄。有一年夏天,刘邦在彭城被项羽的楚军杀得大败,本已归顺刘邦的魏王豹倒戈反汉。

刘邦派韩信领兵去攻打魏王豹。魏王豹得知汉军进攻的消息,就任命柏直为大将,统率兵马扼守在黄河东岸的蒲坂,封锁黄河渡口,阻止汉军渡河。

韩信带领汉军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地势险要,柏直又有重兵坚守,知道从这里硬攻很难获胜。经过反复考虑,他想出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将军营扎在蒲坂对岸,军营四周插上旗帜,又弄来一些船只。白天让士兵操练、呐喊,夜里掌灯举火,调兵遣将,做出要从这里强渡黄河的架势。背地里他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向北移动,选择了夏阳作为偷渡黄河的据点。

魏军看到黄河对岸的汉军,调动繁忙,喊杀震天,以为韩信真要从蒲坂渡河。柏直乐得拍手大笑:“韩信之辈真是一伙笨蛋,我这里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再加上黄河水深流急,休想渡过河来!”于是他便放心睡觉去了。

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士兵赶紧做木桶。把几个木桶连在一起,上面拴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就成了渡筏。汉军乘着这些渡筏,偷渡到对岸。因为魏军在那里没有派兵防守,所以汉军顺利地渡过黄河,攻陷了魏军后方要地安邑。魏王豹毫无准备,慌忙领兵迎战,结果惨败,他自己也被韩信活捉了。

成语“声东击西”,指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一边,其实是攻打另一边。

多多益善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军。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立下辉煌功绩。但是,在汉高祖六年之时,有人告密说韩信意图谋反,刘邦本来就对韩信有戒心,于是设计将韩信捉拿起来。不过,因证据不足,不久又释放了他。韩信知道,刘邦嫉妒自己的才干,常闷闷不乐,借故推说有病而不上朝,闲居家中,进行消极反抗。

汉高祖刘邦也心知肚明,不想丢失了这位良将,所以常同韩信谈话聊天,挽回关系。有一次闲聊时,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带领多少兵马?”韩信回答说:“最多也就带上十万人。”刘邦又问道:“你要是带兵可以带多少呢?”韩信说:“我当然是愈多愈好啦!”刘邦追问:“你可带的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抓住了呢?”韩信回答说“这是两回事了,陛下虽然不可带兵太多,但是陛下善于使用将帅,所以我才被你抓住了。”自此,“多多益善”流传开来。

“多多益善”简言之是愈多愈好。这个成语还可以在它前面加上“韩信将兵”变成八字,亦即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篇5:汉朝历史小故事

公元前2,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āi)。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

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小心防守,准备瞅个机会再出战。

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他身边有个宠爱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陪伴他喝酒解闷。

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净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还真不少。

项羽听到四面到处是楚歌声,不觉楞住了。他失神似地说:“完了!难道刘邦已经打下 西楚了吗?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呢。”

项羽再也忍不住了,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音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歌的意思是:“力气拔得一座出,气魄能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跑。马儿不肯跑有什么办法?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办?”)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也跟着唱起来。霸王唱着唱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旁边的侍 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

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八百个子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五千骑兵紧紧追赶。项羽一路奔跑,赶到他渡过 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儿。

项羽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瞧见一个庄稼人,就问他哪条道儿可以到彭城。那个庄稼人知 道他是霸王,不愿给他指路,哄骗他说:“往左边走。”

项羽和一百多个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后来,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带, 连道儿都没有了。项羽这才知道是受了骗,赶快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汉兵已经追上了。

项羽又往东南跑,一路上,随从的兵士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 南),再点了点人数,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

项羽料想没法脱身,但是他仍旧不肯服输,对跟随他的兵士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里被围,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

他把仅有的二十八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跑开去,大家在东山下集合。”

说着,他猛喝一声,向汉军冲过去。汉兵抵挡不住。纷纷散开,当场被项羽杀死了一名汉将。

项羽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齐了。项羽又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汉军也分兵三路,把楚军围住。项羽来往冲杀,又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最后,他又把三处人马会合在一起,点了一下人数,二十八名骑兵只损失了两名。

项羽对部下说:“你们看怎么样?”

部下都说:“大王说的一点不错。”

项羽杀出汉兵的包围,带着二十六个人一直往南跑去,到了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

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

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也叫兵士们都跳下马。他和二十六个兵士都拿着短刀,跟追上来的汉兵肉搏起来。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楚兵也一个个倒下。项羽受了十几处创伤,最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

篇6:汉朝历史小故事

“金屋藏娇”是一句在中国妇孺皆知的熟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谈到这四个字无不兴致黯然,然而,很少有人去追寻它的来历。有人说,“金屋藏娇”是逐渐懂得男女之事的汉武帝对陈阿娇许下的庄重诺言;也有人说,“金屋藏娇”只不过是风流的汉武帝对长公主所开的一句玩笑。总之,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可谓是千百年来人们百谈不厌的话题,那么,他究竟“藏娇”了没有呢?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利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式来巩固中央集权的治国方略、出兵打垮匈奴的壮举以及不拘一格的用人原则,使后世无数的帝王无法望其项背。据史料记载,刘彻系汉景帝的妃子王美人所生,相传王美人怀有刘彻之时梦见太阳钻入怀中,这使刚出生的刘彻备受汉景帝的喜欢,再加上其母亲当时正受汉景帝的宠爱,更使得景帝将刘彻视为掌上明珠,这引起了当时太子的母亲栗姬的不满。与刘彻相比,阿娇的出生同样显得异常高贵,她是汉景帝的胞妹馆陶长公主之女。按照长公主的意思,出落得犹如一朵出水芙蓉的阿娇自然是未来的皇后,理应许配予太子,于是,长公主便差人去征询栗姬的意见,她原本以为两人门当户对,栗姬再怎么心胸狭窄也断不会反对这门亲事,可是令她始料不及的是,栗姬居然会由于对长公主经常推荐一些后宫妃子给汉武帝的行为异常嫉恨而反对这门亲事。栗姬这一拒绝令长公主颜面扫地,两人遂成为生死冤家。

尽管阿娇与当时的太子刘荣配对没有成功,但却给刘彻与阿娇的结合创造了条件。刘彻“金屋藏娇”的故事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根据民间的传说,在栗姬拒绝长公主的联姻请求后,长公主异常生气,于是善于以退为进的王美人抓住这个机会,在长公主面前大献殷勤。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也为了表示对栗姬的鄙视,长公主便决定将阿娇嫁予刘彻。这正中王美人的下怀,因为刘彻与阿娇的结合,意味着长公主便站在了她这一边,有了长公主的支持,她将刘彻推向太子宝座的梦想便成功了一半。最后,双方经过一番密谋和交流,长公主便与王美人达成了将阿娇配与刘彻的共识,只需征得景帝的同意,刘彻和阿娇的婚姻便可正式确定下来。可是,在王美人说服景帝之时遇到了困难,考虑到阿娇比刘彻大几岁,景帝并没有贸然答应这门亲事。无奈之下,王美人请长公主出面求亲。为了说服景帝,长公主索性带女儿一起入宫。她当着景帝之面携住刘彻,问刘彻愿不愿意娶媳妇,聪明的刘彻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对着长公主嬉笑无言。长公主明白刘彻的心思,故意指着身边的一群宫女问刘彻喜不喜欢,刘彻立刻将头摇得像拨浪鼓表示不行,双眼一直盯着旁边的阿娇。这时,长公主才用手指着阿娇,问刘彻愿不愿意娶阿娇。刘彻立刻笑起来并说道:“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刘彻此话一出,不仅逗得长公主和王美人捧腹大笑,而且连一旁的景帝也开口笑骂刘彻是“厚脸皮”。最终,考虑到刘彻小小年纪便拥有如此豪迈的口气,两人可能是前身注定的姻缘,便同意了这门亲事。后来,在长公主与王美人的共同努力下,刘彻果然继承了皇位并立阿娇为后,随之,“金屋藏娇”的典故也流传开来。

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除了以上这一种最为流行的版本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的版本流传于世,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传说,故事的情节都大致相同,只是在场景的设置上出现了一定的差异,但这些细微的差异并不能掩盖汉武帝“金屋藏娇”的事实。

尽管只是民间的传言,但是其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当时汉武帝与阿娇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因此,幼年时期的汉武帝对于阿娇的感情是其他任何一个普通的宫廷女子所无法比拟的,再加上阿娇的美貌亦非一般普通的女子所能比拟,这更能使生性好色的汉武帝对其产生好感,进而说出“金屋藏娇”的豪言壮语并付诸实施,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篇7:有关汉朝的历史故事

项羽和将军、谋士们正在商量怎么对付刘邦。范增说:“刘邦原来是个又贪财又好色的无赖。这会儿进了关,不贪图财物和美女,可见他野心不小。”

项羽瞪着眼睛大骂:“刘邦这小子,明天一早,我们就到灞上去收拾他!”这时项羽有兵马四十万,号称一百万,在鸿门扎营;刘邦有兵马十万,号称二十万,扎在灞上,距离项羽的兵营不过四十里地。项羽哪里知道,他的另一个叔父项伯跟张良有生死之交,连夜骑着快马跑到刘邦营里想救出张良。张良把项伯的话又都告诉了刘邦。刘邦吓得没法儿说,就和张良两个求项伯去说情。

项伯叫刘邦明天一早去向项羽赔不是。刘邦说:“当然,当然!”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夏侯婴等几个心腹和一百来个人上鸿门来了。到了营前,刘邦只带着张良一人进去见项羽。他不敢行平辈礼,趴在地下,说:“刘邦拜见将军。”

项羽杀气腾腾地问他:“你有三项大罪,知道不知道?”

刘邦说:“我只不过是个沛县的亭长,听了别人的话兴兵伐秦,才投在将军的旗子下,听从将军指挥,丝毫不敢冒犯将军。”

项羽说:“天下痛恨秦王,你自作主张把他放了这是第一。你随便改变法令,收买人心,这是第二。你抗拒诸侯,不准他们进关,这是第三。”

刘邦说:“请将军允许我把话说完,再办我的罪。第一、秦王子婴前来投降,我不敢自作主张,只是暂时把他看管起来,等候将军发落。第二、秦国法令苛刻,我急于约法三章,就为了宣扬将军的恩德。第三、我怕盗贼未平,秦军的残余可能作乱,不能不派人守关,哪儿敢抗拒将军呢?”

项羽听到这儿,脸色缓和得多了。刘邦接着说:“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我们同心协力,托将军洪福,我先进关,能在这儿见到将军,真够高兴的了。哪儿知道有人从中挑拨,叫将军生气。”

项羽直爽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说的。”说着,他叫刘邦坐下,留他喝酒。项羽和项伯殷殷勤勤地劝酒,刘邦提心吊胆地不敢多喝。

喝酒喝了不少时间,范增见项羽还不杀刘邦,急得拿起腰带上拴着的一块玉,再三向项羽使眼神,项羽就是不下手。

没办法,范增借个因由出去叫项羽的叔伯兄弟项庄过来,对他说:“大王太厚道了,你快进去给刘邦敬酒,完了,就给他们舞剑,瞧个方便,杀了刘邦。要不然,咱们将来都要做他的俘虏呢。”

项庄进去敬过了酒,说:“请允许我舞剑,给沛公下酒。”说着就拔剑起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项伯看出了名堂,也起来对项羽说:“一个人舞不如两个人舞。”

他也拔剑起舞,老把身子挡住刘邦。张良也像范增那样向项羽告个便儿到了军门外,樊哙上来问:“怎么样了?”

张良说:“十分紧急。项庄舞剑,要对沛公下手。”

樊哙说:“要死死在一块儿!我去!”

樊哙右手提着宝剑。左手抱着盾牌,直往军门冲去。卫兵们横着长戟,不让他进去。樊哙拿盾牌一顶,就撞倒了两个卫兵。他们还没爬起来,樊哙已经进了中军,用剑挑起帘子,冲到里面,气得连头发都向上直竖,两只眼睛睁得连眼角都快裂开来了。

项羽坐不住了,按着剑,问:“你是什么人?”张良抢前回答说:“他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前来讨赏。”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赏他一斗好酒,一只肘(zhǒu)子。”底下的人就给他一斗酒,一只生的猪肘子。

樊哙咕噜一声喝完了酒,把盾牌覆在地上,把生的猪肘搁在盾面上,用剑切着吃。项羽说:“壮士还能喝吗?”

樊哙说:“我死也不怕,还怕喝酒?秦王像豺狼虎豹一般,只知道杀人,才逼得天下都起来反抗。怀王跟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做王。现在沛公先进了关,他可并没称王。他封了库房,关了宫室,把军队驻在灞上,天天等着大王来。派士兵去守关也是为了防备盗贼,防备秦人作乱。沛公这么劳苦功高,大王没给他什么赏赐,反倒听了小人的挑拨,要杀害有功劳的人,这是走秦王的老路,我以为大王不能这样。”

项羽没有回应,光说:“坐。”

过了一会儿,刘邦起来上厕所去,张良向项伯低声地告个便儿,带着樊哙跟了出来。樊哙叫刘邦溜回去。刘邦嘱咐张良留着代他向项羽告辞,他只带着樊哙、夏侯婴他们几个人从小道跑回灞上去了。刘邦一回到营里,就把向项羽告密的曹无伤斩了。

项羽见刘邦好久没回来,就派陈平去请他。张良进去赔不是,说:“沛公醉了,怕失礼,叫我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玉斗一双,献给亚父。”

项羽说:“沛公呐?”

张良说:“他怕将军的部下跟他为难,先走了,这会儿大概已经快到灞上了。”

张良献上礼物。等到他向范增献玉斗时,范增拔出剑来就把它打破了,自言自语地说:“唉!真是个小孩子!没法替他拿主意。夺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瞧着做俘虏吧!”

初中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设计

《趣味历史故事》

抗日战争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

历史故事读后感

短篇历史故事6个

三国历史故事精选

历史传奇人物故事

古代历史故事精选

出名的近义词

汉朝出名的历史故事(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汉朝出名的历史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