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画板上的柳江散文

时间:2023-02-22 03:53:34 作者:闪电小兔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闪电小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一方水土画板上的柳江散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一方水土画板上的柳江散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一方水土画板上的柳江散文

一方水土画板上的柳江散文

这话不假:夏日柳江之美,重在古镇映衬的山水神韵。

据说,有几位美术学院的学生,暑期到柳江写生,一来到柳江,就被这里的神韵搞懵了。美是一回事,重要的是迷失,季节的迷失。明明是夏,这里却没有洪水肆虐,只有青山映溪,波澜不惊。杨村河的水,其静其幽其大雅天成,决不逊色于书门闺秀。要说是春,虽也有点点娇艳,撒落月季杜鹃枝头,却不能说红肥依旧。这里的茂林修竹,绿得滴翠,戴上放大镜,也找不到“碧云天,黄叶地”的影子。更不要说山寒水瘦了,只能被人笑为痴人说梦。

难落笔了,难落笔了。老师教的审美发现不管用了,往日魔幻般的七彩色板,也突然变得木纳僵硬不好调遣。几位学生东瞧瞧,西瞅瞅,磨皮擦痒地折腾了大半天,灵感没找到,人早已弄得精疲力竭。于是问了一下导游,一路找到大榕树下,选了个露天餐厅面江而坐。然后,要了一些清汤雅鱼、石磨豆花、瓦屋山蕨菜之类,就着几瓶啤酒,青山为靠椅蓝天当客厅,边吃边看边扯,海阔天空漫无边际。扯了半天,还是众口难调毫无结果。最后一位同学说,咱们百里而来,总不能扛着一张白板回去吧。不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顺着这节令,以柳江夏韵为题,各自发现吧。大家说好吧好吧也只有这样了,便各自扛着沉重的画板出发了,撒落到柳江古镇各个角落。

柳江韵夏。是啊,明明正置身盛夏,为何要舍近求远。

又回到了刚才的难题:这柳江夏韵,该何处落笔呢?不仅是游人,此刻,发出这疑问的同学,正站在杨村河河心的桥墩上。他本来是要从水出发去觅夏的,不经意间的一个抬头,却发现了葱郁的山。山就在江的尽头。所谓江的尽头,距离并不是想象的那般遥远,最多也就两三里地。并不需要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那种望穿秋水;也不是列塔索和阿里奥斯托笔下的山,一切都是高尚的、温柔的,一切都在诉说着爱情。虽然,老君顶和五凤山,其名其形也是一阳一阴,宛若天作之美,也是含情脉脉,有如鸳鸯绝配。他们厮守在杨村河两岸,银汉迢迢,怎奈群山在后,大军临阵,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只见那山层峦叠嶂,一直往前排列,一排,就把一堆堆葱郁推到上了天,直至隐匿于蓝天白云间。山和云似乎还有一些交接,那交接之处一会儿山像云,一会儿云似山。草和树叶都被省略,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剪影。那剪影大小不一,高低不同,挟持着绿影,堆砌在那里,让夏归隐为山和云之间堆堆厚重的影子。画板上的季节变得单一。在云蒸霞蔚中,单一的绿影被夏垄断,镜像妖娆,像凝固的树,被风吹着,多变而混沌,不知那树是长在山上,还是云端。

写生的学生灵感一动,想到了深山藏古寺。对,藏!葱郁不正是藏的绝妙遮蔽吗?那么,藏什么呢,肯定不该是古寺,也不该是鲜花美女。学生再次举头,仍见葱郁堆砌,云山模糊,弄不清是形而上的演绎,还是形而下的观照。原来,这绝世的混沌之美,就隐匿在夏日柳江,云山之间,让庞卡莱列举的哈密尔顿方程也费解。还不快快将这葱郁的模糊召来。此刻,艺术技巧已变得拙劣,而灵感才是神力之源。快叫太阳调整一下姿势,侧一侧身,扭一扭头,六十度或四十五度,斜斜地照过来,让葱郁滴翠,先打湿人衣,再把阳光分解。无须聚焦,也不要色板,只须山与树之间,穿过一些零乱的光线,而让更多的光亮留在背面,与云一道,作为底色,听山差遣,来滋润荒凉的画板。最好有一席轻风,徐徐拂过,只带走炎热,不带走心情。当然,不要有暴风骤雨,电闪雷鸣。那样就糟了,会惊扰云与山的融合,不仅让捕捞到的夏韵逃遁匿迹,树与云披挂的霓裳,也可能因此而撕裂,柳江唤醒的大山之美,会被在画板上击碎。甚至不要有太多的花,或者太多的落叶,不要风霜雪雨和季节变幻,否则,柳江之夏的一山云影,就丧失了葱郁的纯粹。

当然,无风无雨,无鲜花无枯叶,不可能无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真正的仙气,既非人,也非神,而是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只是诗人发表的诗性;水是生命之源,大山之魂,江河的血液。此刻,夏日的柳江之水,正流入学生的画板,形而上的源头却在灵魂里。灵魂里的水,先只是佛洛伊德的潜意识,另一位学生在寻找灵感时,把他请了出来。那学生本来在岸边,就在刚才喝啤酒时的那棵大榕树下。寻夏觅夏捕捉夏踪中,他懒得走远,就在杨村河边左观右看,前瞻后望。有道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是这里的学问不是什么学理玄机,而是夏韵,柳江夏韵。发现只在一瞬间,就像书上说的电石火花。当河边学生的目光,落在江心学生和他的倒影上的时候,一下就被柳江的水抓住了。柳江的水,实际上就是杨村河的水。柳江只是个地名,并不是给这里带来水的江名。水是杨村河带来的,乍一看,你容易误会。因为水太清,不仅是春秋,而是包罗四季,一眼就可看清河里的水草沙石,你会以为没水。别要小看了这河,麻雀虽小,却肝胆俱全。流水,舟坝,小岛,码头,石拱桥,河边拥吻的恋人,还有天上的流云,远处葱郁的山,近处的吊脚楼和临水榕树。一汪一汪的水,构成一块一块的镜,把天地之物拥揽入怀。于是,就形成了两个半柳江,一个在地上,一个在水中;地上的柳江清新单调,水中的柳江朦胧灵动。半个是水和鱼。学生发现,最贪婪的`水,在独揽天地时,自己却私藏着游鱼,二者寸步不离,不给天,不予地。好在,全部给了画板。

俗话说,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这柳江的水,杨村河的水,究竟是从哪里的呢?由于杨村河太小,不像长江黄河岷江一样,有族谱身世之考,传说和猜测,几乎构成了他的全部故事。这让写生的学生更感兴趣。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至少有三种。一种说来自天上。理由是,追溯杨村河,一追到瓦屋山就追不走了。不是没有了河,而是河以不同的方式,钻进了山里。山乃土石一堆,肯定没有水。唯有的可能是,这山与天连接,天上的浓云密雨,通过山顶的树尖,丝丝入土,浸润成溪,汇集如流,形成了杨村河。另一种说法是来自山里。理由是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土石是死的,山却是活的,是内在的水份储藏,构成了山的大小血管,山才有了生命。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来自地表径流,包括高山平地,村前屋后。因了杨村河的博大胸怀,既不拒大雨,又不拒细流,才成就了自己的江河之梦。这些说法孰是孰非?学生急了,问身边一位本地老人。老人一脸诧异地反问,你为什么一定要弄得那么清楚呢?有这水不就行了。学生先是一愣,继而莞尔,连说谢谢,谢谢,赶紧在画板上涂抹。

夕阳落在山顶。河岸的学生与河心的学生互相点了点头,收起了画板。扛着画板上的柳江,见面,交流,都觉得夏有了,韵也有了,但似乎仍缺点什么。双双决定,趟过河里的石墩,到对岸柳江古镇去,去寻找另外几位写生同学,和他们的画板……

篇2:一方水土停留的河的散文

一方水土停留的河的散文

我首先想到的是停留,而不是停止或者静止。停止或者静止表明了一种沉寂,呆滞,不再前行,几乎丧失了动感和生命。而停留却是暂时的,是前行的另一种姿势,他不仅富有生命的质感,而且内涵更加丰富,会令人去想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我说的是湖,眼前的湖,这个叫东坡湖的地方。

是的,东坡湖就在眼前。在这个周末,参加一个叫泡菜城的规划论坛,我又来到他的身边。一脸的茫然,“泡菜”和“城”,原本就是两个精神对立的概念,一个代表传统与生态,灵魂栖息于村庄;一个代表了现代和侵袭。我不知道怎么能够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也许是这样的情绪影响了天,这天变得不阴不阳,不秋不夏。刚下过一场雨,没有闪电雷鸣,雨却轰轰烈烈,还拖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原本静悄悄的湖面,有了一些轻波慢涌,被涌入的雨水推着,在静与平中,就注入了一些动与褶的元素。一会儿是江,一会儿叫河,一会儿又说湖,我不知道即便本地人,究竟有多少能搞清楚这江,这河,这湖的身世。我不能说自己搞清了,只能说自打记事的时候起,岷江河的名字,就与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一样,经常出现在我的耳边。

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当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名字,已逐渐融入血液,演化成同一个屋檐,同一方天井,同一缕炊烟,一种份甘苦的时候,岷江河的名字,在我脑子里,却仍然停留于元初的符号和概念,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元初的符号和概念,似乎变得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与神秘了。这种遥远与神秘,是与天上的吴刚和嫦娥之类神话传说等量齐观的。我曾经相信,岷江河不仅不在我的身边,也不在凡间,是一个可以遥想而不可抵达的梦幻世界。

逐渐走近岷江河,走近他的怀抱,他的涛声和白帆,还有他的血液和灵魂,是在我进城读高中,走进知识的时候。在这种走近中,我终于弄清了岷江和岷江河,其实都是一回事;特别是有两个发现,让我坚定地相信,岷江的身世、经历和内涵,并不亚于父亲母亲,甚至村子里任何一位老人。

第一个是他的行走,由站着行走,到匐地而行。

几乎所有的江河,在他发源于高山雪域之时,都是站着行走的。这是亮程兄的发现,我在岷江身上得到证实,已是很久以后的事。我第一次来到岷江边,发现江里的白帆很多,也很豪迈,那种豪迈被风鼓动,高调而夸张地招摇于大江之上,把多少人的梦带向远方。驾驭风帆的船工说,顺流而下,就是长江山峡和大海。就这么一句随口而出的话,却让我猜想了几十年。当我穿过山峡,面对大海时,已是风尘已凝满脸霜了。船工又说,逆流而上,便是弓杠岭和郎架岭了。那是岷江的发源地,有终年不溶化的雪山,还有许多珍贵的物种。对于这,我至今仍停留于遥想与梦幻里。时间紧张都是借口,千年母亲河,几十年的哺养,并不长的一段路,不去是没有理由的。可我就这没有走,没有去,辜负了多少纯洁的守候。所谓偶尔的悠游,不过是文字风帆下的隔岸观火。透过那些生茧的文字,我没有像走近父亲母亲那样,走近岷江的灵魂,没有解开心中的许多疑惑和郁积。

也许是阅尽红尘,心事已老。我没有见证岷江的出发,哪怕是一片飞雪,一眼清泉,或一丝细雨;没有亲眼目睹站着行走的岷江,那种昂扬的雄姿。更为重要的是,我没有了解,岷江是怎么出发的,怀揣什么心情、目标和信念。还有,他为什么要那么高调出发,站着行走,让头颅与高山白云看齐;后来为什么又那么低调,甚至匐行于地?仅仅靠宝瓶口的飞瀑和分流,靠李冰父子的竭诚疏导,靠都江堰流淌不尽的枯燥注解,还有成都平原几千年的风调雨顺,旱涝从人,就能解释得了这一切,能说清他怎样由亲近高山,到亲近大地吗?不。我真的很难相信。

第二个是他的停留,由不断行走,到现在的停留。

是啊,行走着的岷江,为什么突然就停住了脚步,停了下来呢?水利专家说,这里是岷江老河道,当新河道形成,他就丧失了作用,最多在遭遇大洪水时,帮助泄泄洪,降低这个城市的危险。一眼就看出,这纯属于一种功利主义的解释。忽视了情感和人文,忽视了岷江深刻的内心,再深刻的解释都没有生命。不用否认,岷江行走于成都平原,足迹清晰而鲜明,但这样的改道并不多。我在想,穿过成都平原,进入东坡故里后,岷江是如何想到了改道,想到停留的。总之,现在的结果是,新河道顺着东山边直直地往下,把旧河道那一弯静水放在一边。

这一放,就让千万年的纠缠浮出了水面。不仅是新河道与老河道,行走与停留,也不仅仅是山和水。

猜测,不如靠近。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最近。不需要几何原理,却揣着几何之心。我终于明白,那是一种迫切,奔赴大海抵达彼岸的迫切,深藏于岷江之心。心是直的,停留,本不属于岷江的本性。也许,这样的迫切,在弓杠岭和郎架岭就已生成,经过千万年的雪压冰冻,好不容易苏醒,一路的高昂飞瀑可以作证。怎奈世间总有风光雪月,总有阴晴圆曲,改变着生命的节奏。即便行走的心情是直的,风景却拒绝平铺直叙。何况,此处有山如眉,何处可配眉山。山为躯,水为衣,平原是躺椅,这一方水土怎不眉清目秀。猜想总是浪漫的,既有现实助长,又有主观成分。一种情况是,如眉之山爱水,有如陷入爱河的翩翩才俊,梦想着那水长久相伴,有美人兮在水一方,已成永久的梦境,无人可唤醒。山和水产生了纠缠,走与留,直行与绕道,都成了问题。这就误导了水,那一江早到的水。江水说,你的大美高挂于眉山之巅,白云之下,不可近看,只有远视,于是远远地绕道而行。可是,爱一旦长出,就像毒瘤,想要割除谈何容易。远离的水让山更加着急,更想靠近,朝思暮想融为一体。就铸成了千万年的呼唤和眷恋,从那山长出,挂于眉梢;同时疯长的,还有一种阳性的引力。终于,有一些水收敛了脚步,停留了下来。水的`深情,感动了一段古老的河道,停留,成了他们今世的永远盟誓。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富理性。说是因了这山延伸的腿脚,令眉山之侧变得坚硬而凸兀。水击石穿,本身就是一个遥远而残忍的故事,暂时的绕道而行,不仅是一场误会,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许在经过九九八千八百一十年的冲刷之后,那水终于击穿山脚的顽石,带走堆积的沙土,理清了一条纠缠了千年的直线。

就这样,该走的走,该留的留。走的从容,留的温情,这一方山水,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可是,我们还是没有明白,再次误解了岷江的停留。在规划这个城市的发展蓝图中,把这段停留的江河更名为了湖,而且,命名与这个城市的千古英雄东坡联系在一起。可见,我们是严肃而认真的。可是,当我们在这个城市歌舞升平,喝着岷江送来的高山雪域甘泉清露,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的时候,却忘了停留的江河和他的痛苦。不仅是这个城市,这里的高楼、工厂、GDP和欲望,还有不断涌入这段江河里的废水,都有违岷江停留的意志。于是,眷恋遭遇歪曲,温情被消解。由岷江,我想到河流和他的命运。也许,无论是行走的河,还是停留的河,一旦沾上城市,变成了湖,就是恶梦的开始。路途还远,水却不再纯洁。难道,这河和水的低头与停留,是因为丢失了某种自信。

住在湖滨的豪华酒店,凝视东坡湖。水光涟滟,欲静还动。这停留的河,似乎对我有了回应。岷江,不,这停留的河,你现在究竟在想什么呢?置身如眉之山,我却无法走进你的内心。

这让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篇3:一方水土赵州晓雨散文

一方水土赵州晓雨散文

应该是赵州小雨的,落笔时,我却鬼使神差,写下了晓。

确实,雨不大,没有轰轰烈烈,电闪雷鸣,甚至太阳也没有完全被浓云遮蔽,那雨就毫无迹象地来了。雨稀稀落落,却很结实,如果不是脸上的点点湿润,还有地上的麻花碎影,还以为是哪位玩童,站在高处,正往地下撒落一些豌豆。确实是雨。仿佛是一个早已筹划好的仪式,刚好此时此刻开始。不知是迎接,还是开幕致辞,我不知道这雨的来意。总之,就在我从五台山出发,经石家庄栾城赵县,带着一个怀揣了几十年的梦与神秘,趟过一路的秋高气爽,步入赵州桥景区大门的时候,那雨就蟋蟋蟀蟀下了起来;而当我在一个个神话传说的列阵中,穿过长长的林荫引道,来到赵州桥头时,那雨又嘎然而止。从头到尾,干净利索,我还未曾撑伞,或者说还不忍心撑伞。这就怪了,连同刚才的神秘、讶异与惊奇,都被这来无踪,去无影的雨拉长,不见头尾,也无法寻找诠释。就这样,我被这雨的身份搞晕。

也许,当一个人带着欲望时,总是很容易被搞晕;当被搞晕时,总是希望明白;而当真正明白时,却又懂得了最珍贵的是放弃。命运中的纠缠,就是如此复杂。这是早上游览五台山,听取高僧做法事时得到的启示。我相信,这雨的到来,本身就带着证明。我想到了晓。不是拂晓的晓,此刻不是拂晓,而是午后,太阳把人影拉斜,形影之间构成一个简洁的V字。而是知晓的晓,也可以理解为明白的意思,也许与峨眉山的洪春晓雨差不多吧。我相信,晕的是我,而不是雨。雨是明白的。否则,这雨为什么那么恰如其分,令远道而来的我,心未想而事成。当然,所谓事成,成的并不是什么宏图大略,而只是一种心情,一种明白的获得。一个人阅尽红尘,行走天下,还有什么比心情更重要的呢。的确,这雨的到来,令我精神为之一爽。尽管,落在脸上的雨,与滞留的汗渍混合,还有一些粘腻,并不舒服,但那只是肌肤的,表面的,几天来的旅途颠簸,仍被这雨一下涤净。

当然,我所说的明白,并不仅仅是指这雨与汗,清爽与腻烦,而是这桥的前世今生。就像水与舟相联,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桥总是与水相联的。不是么,没有水哪来的桥呢,没有水拿桥来做什么呢?创世之初,洪水泛滥,那时还没有桥,我们不能渡到无边的对岸,只好在漫无边际的洪荒中等待救赎;那时也没有舟,是上帝赐给我们的诺亚方舟,让脆弱的生命得以泅渡。但这里的水不是洪水,更没有肆虐泛滥。从某种意义上说,洨水(xiáo shuǐ)河更接近母亲河的本真。她温情可人,只有哺育,没有肆虐,只有付出,没有获得。她自从获鹿、井陉接壤的五峰山走出,就一路的浅吟低唱,唱不尽千万年的摇篮曲,经获鹿、栾城、赵县,入宁晋,与沙河会合,进入滏阳河,都忠实地履行母仪的天性,哺乳生灵,慰藉大地,夏秋两季,还可为舟楫往来开辟捷径,给一片平铺直叙的土地增添妩媚。有水,就有了分割,有了阻隔和距离,洨河也不例外。虽然,并不是一切分割阻、隔和距离都是坏事,但洨河两岸的人需要方便。赶集的乡人,往来的商贾,相亲的情侣,回娘家的媳妇,清明祭祀的孝子贤孙,都希望像从母亲的左臂,温馨挪到右臂一样,顺畅地往来于洨河两岸。我想,这就是赵州桥又叫“安济桥”的本意吧,平安,帮济,不是既是一种祝愿,又是一种帮衬?

有河就有桥,这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使命。只是,这使命来得太早,在14前,在全世界的人都还习惯于以木为桥,以舟渡岸的时候,这使命就落到了李春的身上。

我对李春并不了解。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平时爱装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习惯爱好。这不是神话传说,这是历史,因此我相信,李春是一个既普普通通,又与众不同的人,是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他明白洨河的水性,明白百姓的企盼,明白造桥的要旨,更明白自己的使命。于是,我站在桥头,凝望那一尊尊与这桥有关的塑像,久久发呆,无论传说的,还是现实的,我都希望自己的贴近,能够穿越千年时空,还原鲜活的历史。可是,思索再久,面对明白的李春,我还是有许多不明白。我不明白李春的气魄。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何以如此超越,在宽阔的洨河上造一座惊世骇俗的桥。我不明白李春的智巧。他创造的“敞肩拱”,比法国泰克河上类似敝肩形的赛雷桥,整整早了700多年;他设计的桥梁构造,为什么至今仍然桥梁设计的.经典。你看,大拱两肩衬小拱,既扩大了流水通道,节省石料,减轻桥身自重,又形成重力分解,增强了桥的稳定与负载。我不明白一座经历了千年风雨、战乱和地震,仍桥水相依,固若金汤的石桥,为什么到了我们这一代,却生命渐枯,灵性衰减,有形无神。导游的解说是随意的,却句句刺痛我的心。导游说,洨河的航运史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60年代后,上游水源逐渐减少,最终于70年代断流……

从导游的解说中我才知道,现在的赵州桥飞架的洨河故道,实际上已是一条消失的河。只是,碍于赵州桥名气太大,只好让它消而不失。于是,智慧的当地政府出钱,按照修旧复旧的原则,不仅在原址修复了赵州桥,而且在桥下造了一段人工河。水是用抽水机抽排的,在这段蓄水池般的人工河里机械地循环。如果不抽排,死寂的水不仅会很快发绿发黑发臭,而且而且会很快干枯,让河与桥都异化为一个没有存在依据的怪物。何况,这洨河是只有付出,未求获取,哺乳了我们千年的母亲。据说,洨河已改道,那么,坚守的赵州桥,已就失去原来的意义了。这段无头无尾的河,依然谓之洨河,可是已无昔日洨河的活水,洨河的灵性,洨河的母仪了。或者说,河与桥依在,在那里坚守着一个千年的辉煌,千年的骄傲,也是千年的神话,只是,它已丧失了水与桥原本的意义,演化成一座作秀的桥,飞架在一段作秀的河上,为崇拜的外地人寻找烈藉,为精明的当地小贩赚取商机。

哦,我终于明白这不期而至的雨,赵州晓雨,明白了它的来意。它是要以点滴的鲜活之水,为洨河和赵州桥,还有陪同的主人,以及带着朝圣之心,远道而来的我消除尴尬啊!

篇4:恋上一方荷塘优美散文

恋上一方荷塘优美散文

盛夏,正是荷红叶绿,荷香四溢的季节。无论是村野池塘,还是公园湖滨,那绿波粼粼的水面上,一片片荷叶清丽如翠盖,影映于清波涟漪之中;一枝枝荷花宛若水仙少女一般,盈盈欲语,含笑玉立。蜻蜓在花苞上小憩,青蛙在荷叶上沉思,鱼儿在水中穿梭嬉戏,构成了一幅摄人心魄的画卷!

晨光依稀,太阳刚一露脸,其光芒便倾泻而下,荷花池里顿时轻纱薄雾,烟气缭绕,珠圆玉润。朦胧中,风推莲海,如碧波翻涌,逶迤不绝。霞光从天际中洒落下来,映衬出的荷花格外妖娆。荷叶遮挡不住她们亭亭玉立的身影,纤细的花茎,似一个纤细动人的小腰。她们从荷叶中挺身而出,一个个高贵的少女或一位位来自天外的飞仙一般,眺望着西湖水上一层层的涟漪,露出迷人的微笑,迟迟不肯离去。

雨后的莲海,更是动人。在那蜡质般的荷叶与荷花上,滑滚着珍珠般光洁晶莹的小水珠,在霞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令人心动的光芒,真有催人欲取之感。一阵微风吹过,荷叶轻轻摆动,犹如荷花仙子舞动着她那漂亮的纱裙。与此同时,淡淡的清香从远方悠悠传来,宛如晨霞中的茉莉芬芳,忍不住要深深呼口气,来与她相拥相依,让人不由得想起“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绝妙比喻。此情此景,荡漾在人们心中,片片思绪在心头升腾起无限的畅想。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将其赋入诗文,又有多少艺人将其歌之舞之,更有多少书画家将其尊容描入画卷。《采莲曲》有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短短三十五个字,便勾画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江南风景,鱼儿在水中嬉戏,倒映在水中的是亭亭出水的荷花,一阵轻风吹过,塘中漾起一丝丝涟漪,划开去了,似层层思念,一圈又一圈,连绵不断,这该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啊!诗人曹植曾把荷花视为“洛神”,并以《芙蓉赋》颂之为群芳之首;李白以“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的诗句表达恋情。除此之外,无论是白居易的“菱叶萦波荷飓风,荷花深处小舟通”,还是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都描绘出了荷塘里那绮丽的画卷。每每吟诵这些千古不朽的咏荷佳句,眼前就仿佛呈现出清纯碧绿的池塘中的素枝绿叶,红红白白的荷花,耳畔也仿佛萦回着悠扬的采莲曲。

盛夏的荷塘里,生命始终火热,流连于无边的荷花丛中,总忍不住深情地俯下身去,赏她那玉洁冰清的倩影,嗅她那清新隽永的芬芳。不觉间,整个人已醉在了这片荷花里,醉在了这五彩斑斓的碧水湖光世界中。

柳江风景小学生作文

一方出轨离婚协议书

回忆的画板作文

几何画板学习心得体会

坡上经典散文

秦皇岛柳江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爱我家乡护我水土作文

给自己一方天空作文

在桥一方作文700字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

一方水土画板上的柳江散文(合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一方水土画板上的柳江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