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3-02-24 03:57:01 作者:没刺鱼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没刺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命若琴弦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命若琴弦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命若琴弦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铁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在第四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C.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小说的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8分)

答:

答案:

(1)AD [B项心理活动的作用表述不全面,较为重要的内容没有表达出。一是表达了老瞎子渴望见到光明的急切心情,二是与后文得知药方是白纸后的失落乃至绝望形成对比和反差。C项错解了白纸的寓意和师父们的坚毅与慈悲。E项对小说主旨的理解是错误的,瞎子艺人没有对命运的不公愤慨与不平,他们努力争取,说明了他们接受了现实并积极奋斗。]

(2)①描述老瞎子说书精彩的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正侧两面突显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形象。③为后文说唱罗成一书及弹断最后琴弦做铺垫。

(3)①努力进取,坚毅顽强。虽然眼瞎了,但心存希望,渴望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见到光明,并一直努力争取。天越热,越拼命,不愿失去说书好时候。②慈善悲悯,传承大爱。当他得知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后,并不把真相告诉徒弟,仍鼓励徒弟继续努力,留给后人以希望。③技艺精湛,细心严管。其说书深受大家喜爱,观察仔细,眼瞎心亮,严格管教徒弟。

(4)(示例一)“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如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就可以见到光明。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有了这目标或希望,瞎眼人才能活下去。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空,治不好眼睛,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师父还有一个庄严的使命,即是把这个希望传承给下一代。

(示例二)我们普通的人们,也会遭遇另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的危机灾难面前,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美好的愿望或美好的目标,用这个希望或目标激励自己坚强地活下去,即使明知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要给下一代人树立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勇敢坚强地活下去。

[命若琴弦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2:史铁生《命若琴弦》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③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 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④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

坐在一旁 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⑤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⑥“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⑦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吃的、喝的、烧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行吗?”

⑧“行。”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

⑨蛇皮剥开 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⑩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⑾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⑿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 选自史铁生的 《命若琴弦》,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多处描写老瞎子为治好自己的眼睛不辞辛劳奔波说书,到后来发现“药方”只是一张白纸时,顿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弦骤然断裂,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B.小说第(5)段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 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

C.老瞎子将“一千根”的谎言变为“一千二百根”,继续传给徒弟,意味深长,与前文老瞎子师父临终前说的话形成照应。

D.小说的构思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艺人的一生,也看到了众多底层人民的生命状态--人生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8.第②段刻画说书老人的形象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的最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他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请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7.BC.答B得2分,答C给3分,答D给1分。

8.①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正面描写)。写老人说书的内容丰富、任随众人挑选、不慌不忙与众人说书等细节,体现了老人对说书的满足和技艺的娴熟、内心的从容。②侧面描写。当老人开始说书,满场立刻鸦雀无声,从侧面表现出老人说书技艺的高超。

9.①老瞎子终其一生翻山越岭说书谋生,他相信这一切的奔忙辛苦都是值得的,就在于弹断一千根琴弦能用药方去治眼睛。可见这“药方”是老瞎子困苦生活的目标和希望,是生活的依托。虽然最终没能治好眼睛,但老瞎子明白是这“药方”支撑他一直活得充实,所以他认为有义务把生活的希望传给下一代。②小说的题目是“命若琴弦”,意在告诉人们,生命就像琴弦,只有“拉紧了”,让自己忙碌着、奔波着,生命才有意义。意义本在于过程,而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谁是谁。”或者:老瞎子的师父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传达出了小说的主题,即生命的意义在于忙碌厚实的过程,目标是什么,能否实现,并不重要。③现实生活常常是无奈的,甚至是苦难的。要在心中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让生活充满奋斗的原动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哪怕最终不能实现,也能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找到一个理由,为了更好地活着。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E.D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从大的方面分析一般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等。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如本题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正面描写)。写老人说书的内容丰富、任随众人挑选、不慌不忙与众人说书等细节,体现了老人对说书的满足和技艺的娴熟、内心的从容。

9.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谈谈对题目意蕴的理解。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都应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这四个关键词语来考虑。根据全文,可围绕坚强、希望、目标来谈。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读小说的题目,要结合小说的主旨和情节,从小说的表层意思来考虑,另一方面谈自身对题目的理解可以从深处挖掘,由说书艺人联想到每个人的人生,阐述在困难危机等不利因素的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即可。总之,解答此题要联系原小说的同时,也要打开思路联系人的平时的生活。如本题老瞎子终其一生翻山越岭说书谋生,他相信这一切的奔忙辛苦都是值得的,就在于弹断一千根琴弦能用药方去治眼睛。可见这“药方”是老瞎子困苦生活的目标和希望,是生活的依托。虽然最终没能治好眼睛,但老瞎子明白是这“药方”支撑他一直活得充实,所以他认为有义务把生活的希望传给下一代。

[史铁生《命若琴弦》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3:命若琴弦阅读心得

电影开头是这样的画面: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书为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爱情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当老瞎子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的时候,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此时的小瞎子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失去爱情的小瞎子渴望获得光明,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气,老瞎子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他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瞎子在这一瞬间才深深的领悟,目标只是虚设,但却是祖孙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800-1000-1200根断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的希望,支撑着他们的梦想,正因为有了这个梦想,所以他们一路走来,便会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的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努力奋斗着、拼搏着,也是为了我们心中设立的目标。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让我们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人活着,就要有目标,有希望,有信念,有前行的动力。当全世界都误会你的时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对这个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可以笑着拍拍自己的脸,对自己说声,坚持下

去!!!人可以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可是,精神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一定要强大,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给自己一个可以一直坚持走下去的理由。不怕天不怕地不怕死,可是,就怕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活下去的动力。这样的人活着有何意义?必须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真是一幕大戏,曲曲流传,唱的不过是同一曲,同一幕,人生的精彩,人生的奋斗,人生的跌宕起伏,是谁比谁更执着?谁比谁更不开悟?不过是有些人勇于承担,有些人善于逃避。承担,总有承担的原因,逃避,总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样,人总要给自己目标和期待。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也就够了……

篇4:命若琴弦阅读心得

人的一生该如何走过,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生又是什么?这些看似平常却又迷茫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问题,还将继续迷茫下一代又一代的人。

有的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达到心中最完美的理想彼岸,有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不断重复前人走过的路,也有人认为人生是精灵,而我们只是来人间欣赏短短人生中的风景,而结果只不过是一个结果罢了。

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更让我深深感受到这样的想法,或者说小说也引导我们去考虑这个问题。文章的开篇是这样的:“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小说并没有多少的着笔之处,平淡的描写中却掺杂着悲凉、冷漠的感觉。全文的整体感情基调便由此定下。

小说没有塑造较鲜明的人物形象,文章更像是一篇寓言,作者把他自己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借助寓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文中的“莽莽苍苍的群山”、“老小瞎子”、“琴弦”、“药方”包含这太多的象征意味。“群

山”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老小瞎子”就是我们自己,“琴弦”则是我们的生活工具,而“药方”象征着我们的希望。

文章的高潮点是老小瞎子在野羊坳的部分,老瞎子知道他就要实现自己最美好的愿望——见到光明——因为他就快弹断1000根琴弦了。但事实却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师傅给他的药房仅仅是一张白纸,一剂定心针。“他只是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目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是空的。”

而小瞎子在野羊坳也有了自己喜欢的人——兰秀儿,他们试着亲嘴、吹气儿、扭打亲热,就当两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时,兰秀儿却嫁到山外去了!——“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

故事的急转直下让人难以接受,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也印证了小说中的话:“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而目的本来就没有。”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干嘛咱们是瞎子!” “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这一问一答,看似简单,但在其中却透露出苍凉悲壮。老瞎子一生的梦想、一生的追求换来的竟是一张白纸。小瞎子对人生充满美好的憧憬,也被现实摧残的遍体凌伤。

小说的结尾与开头相差不多,这应该是作者刻意为之。这就是人生,我们不断的在重复着前人做过额事情,而我们的后人也将跟我们一样,做我们做过的事。——小瞎子就是老瞎子的过去,老瞎子就是

小瞎子的未来。现实的残酷是无法改变的。

史铁生先生自身也是一位残疾人,他也深知残疾人的痛苦,残疾使他无法或是要付出更多才能像常人一样去完成他想要的梦想。

由此来看史铁生仅仅是将自己生活的不幸搬入作品中,如果仅仅看到这些那就完全没有理解他的思想了。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史铁生的文章从表面上来看是悲凉的、压抑的,但这强烈的对比出了他要表达塑造一个精神上极其强大的巨人,他不能被打败,即使肉体受着非人的折磨。而这也是我认为史铁生先生所想要表达的。

文章中有这样两个小细节。

第一个:老瞎子有一个电匣子,另小瞎子十分着迷——“这只神奇的匣子永远令他着迷,遥远的地方和稀奇古怪的事物使他幻想不绝,凭着三年朦胧的记忆补充着万物的色彩和形象……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的样子。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同。”

第二个:小瞎子喜欢上了村里的兰秀儿,他与兰秀儿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兰秀儿呼出的气吹在小瞎子脸上,小瞎子感到了诱惑,……兰秀儿并不躲。”

文章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描写呢,我个人认为作者是要表达他的内心世界。小瞎子虽然看不见,但是他却对身边和山外的未知世界很感兴趣,电匣子便是他获取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也是他想摆脱自身缺陷的一种方法,当他在听电匣子里讲得东西时,是另他最高兴的时候。而同兰秀儿在一起时他也是他向往的时候,即使他不懂得

那是爱情。作者给我们表达出他抗争现实的不公,内心不满现状,追求自我的精神状态。告诉人们现实即使在残酷,也打败不了内心有信念的人。

作者在文中也表达出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理念。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因为目的永远不会是完美的。小说容易使人想到存在主义理念:世界是荒诞的,人生也是荒诞的。老瞎子的师傅留下的那张无字药方似乎正是这种存在主义理念的象征:只是一张白纸,意味着人生没有意义,而且无法改变;于是,追求不会有意义,奋斗不会有结果,恰如推巨石上山的西绪弗斯,不断挣扎的结果最终也只是徒劳。

除此以外,存在主义思想家加缪笔下的西绪弗斯还是这样厂种人:明知其无意义却仍然要坚持做下去。《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和他的师傅就是这样的“西绪弗斯”:明知重见光明无望,明知挣扎下去没有意义,却仍然要坚持做下去,将复明的希望继续传递下去。因为老瞎子和他的师傅都知道,为了生存,必须要有一个目标或者希望;没有这样一个东西,生命就没有支撑点,灵魂和精神就会漂泊无依,生存就难以继续。而在现实与希望之间的距离,就是生命的一个过程,瞎子们正是在整个过程中奏出了生命的绝唱。虽然这个过程要始终面对生存困境,但瞎子们不会因此绝望——

生命过程中的追求与奋斗永远闪动着最耀眼的光辉。

篇5:命若琴弦阅读心得

《命若琴弦》,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是一种凄惨绝伦的感觉,琴弦该是多么的脆弱,命在一线间,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呢!

读完《命若琴弦》全书,明白这个命其实是一种期望。讲的是两个瞎子讨生活,老瞎子告诉小瞎子,自己只要弹断千根弦,就能够把自己师傅放在琴盒里的药方拿出来,吃了药,自己就能够看见这个世界了。凭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老瞎子认真的弹每一次琴,最后到达千根弦,老瞎子拿着琴盒里的药方去抓药,但是人们却告诉他,这是一张白纸,老瞎子顿时懵了,如果不是有个徒弟在身边,他必须没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因为某个姑娘,没有生的欲望,结果老瞎子告诉他,自己记错了,其实师傅说的是1200根,我是没有期望了,但是你有,只要你弹断1200根弦,必须是认认真真弹的,就能够拿着药方去抓药,你就能够亲眼看看这个世界了。故事情节很简单,读来却很震撼。想想每个拥有明亮双眼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何尝没有瞎了的那只眼呢,生活很迷茫,没有方向。

小时候,我们的那个药方就是好成绩,只要考试考好了,什么都有了。拼命努力学习,就是要跳出农门,不再和那黄土地打交道了,不用早晨五点起床,仅仅是拣一些别人割剩的麦子,不用这儿放假,那儿就到田里点化肥,冬天被刺骨的寒风吹,夏天被玉米叶子割伤稚嫩的小脸蛋,那个小小的我,长得和玉米差不多高,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将头伸出玉米杆外,汗水流过的地方,更是又疼又痒。那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不停的做题目,不停的背书。

晚上11点,全家人都在睡梦中,我依然是站在门前,看看远处的庄稼,回过头又继续学习。最后拿到那个药方了,才发现,那个药方上面还有许多其他的要求,不是一味就能治好病的。于是,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前行,等我们最后老去的那一刻,才突然发现,那但是是一张白纸,而我们也走过了整个人生。

我们都是那弹琴的人,我们期盼着早日弹断那一根根琴弦,其实弦断了,我们的心也就断了,最好的生活,大概还是享受弹琴的过程吧!

篇6:《命若琴弦》的阅读题及答案

《命若琴弦》的阅读题及答案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 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用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C.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小说的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8分)

试题答案: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案:选D项给3分,选A项给2分,选B项给1分。选CE不给分。

解析:B项中的心理活动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把较为重要的内容没有表达出。一是表达了老瞎子渴望见到光明的急切心情,二是与后文得知白低后的失落乃至绝望形成对比和反差。C项错解了白纸的寓意和师傅们的坚毅与慈悲。E项,对小说的主旨的理解是错误的,瞎子艺人没有对命运的不公与不平,他们努力争取,说明了他们对眼瞎的接受并积极奋斗。

(2)(6分)

①描述老瞎子说书精彩的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从正侧两面突显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形象。

③为后文说唱罗成一书及弹断最后琴弦做铺垫。

(3)(6分)

①努力进取, 坚毅顽强。虽然眼瞎了,但心存希望,渴望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见到光明,并一直努力争取。天越热,越拼命,不愿失去说书好时候。

②慈善悲悯,传承大爱。当他得知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后,并不把真相告诉徒弟,仍鼓励徒弟继续努力,留给后人以希望。

③技艺精彩,细心严管。其说书深受大家喜爱,观察仔细,眼瞎心亮,严格管教徒弟。

(4)(8分)

(一)(4分)“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如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就可以见到了光明。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有了这目标或希望,瞎眼人才能活下去。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空,治不好眼睛,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师傅还有一个庄严的使命,即是把这个希望传承给下一代。

(二)(4分)我们普通的人们,也会遭遇另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的危机灾难面前,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美好的愿望或美好的目标,用这个希望或目标激励自己坚强地活下去,即使明知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要给下一代人树立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勇敢坚强地活下去。

篇7:《命若琴弦》读后感

初中时的自读课本里,第一篇课文便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从那时起,我便知道了这名残疾作家,从《秋天的怀念》到《我和地坛》,再到《命若琴弦》,他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都揉进了文字中,看似悲观,却又处处表现出对生命的达观和坦然。

如果说《秋天的怀念》讲的是亲情,《我和地坛》讲的是差别和淡然,那么《命若琴弦》谈的便是目标。这目标,便是曾经鼓励老瞎子和他的师傅坚定的活下来,并即将同样鼓励小瞎子活下去的根根琴弦。

目标之于人生,犹如灯塔之于航船。世界上充满了困难和欲望,这些都容易使人迷失方向,有的人,遇到困难之后变得自暴自弃,满身的消极情绪:“别跟我谈理想,戒了”。也有的人,尽管拥有物质上的财富,却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娱,以至于经常空虚的感叹“我穷得只剩下钱了”。

文中的老瞎子和小瞎子,同样面临着困难和欲望的考验——天生失明使他们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绿色的长乙(椅)和曲折的油狼(游廊);爱情欲望的破灭也使小瞎子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所幸,他们的生命中还有琴弦,这琴弦,给他们的生命带来了方向和希望。“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老瞎子的师傅一语道破了人生真谛:有目标,生命才会有勇气、有意义;那些为目标而执着的去拼搏、奋斗的经历,便是快乐的本源,生命的意义。谈断琴弦本来只是老瞎子的目的,但是为这个目的而奋斗的几十年,却充分让他享受到生命的乐趣:他高超的琴艺使他有了谋生的手段,也给了他忘却失明的快感,使他能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全心沉到自己所说的书中去”。

甚至当他最终梦想破碎,回想从前的时候,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让他感觉“多么欢乐”!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了欢乐。于是,他把这快乐之源又传给了他的徒弟,不管琴弦的数量是1000根还是1200根,可以预想,小瞎子的一生,也将充满快乐和希望。

作为一个健全人,我们理应对造物主充满感恩,理应比老瞎子活得更有生机和活力,但扪心自问,我们真能做到吗?有多少人,遇到困难便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又有多少人,不去奋斗却整天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终日垂头丧气;有多少人,沉溺于声色犬马之娱……我们找不到自己生命中的那根琴弦,而是任由抱怨、牢骚、勾心斗角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比之文中的老瞎子,或是身患残疾的作者本人,身体健全的我们情何以堪!

世界因差别而存在,有的人天生富贵,也有人天生贫穷;有的人天生健全,也有人天生孱弱,造物主的安排面前,抱怨和攀比毫无意义。但无论处境如何,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琴弦。当你找到琴弦,并弹出动听乐曲的时候,你就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篇8:史铁生命若琴弦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也许是受辛弃疾这首词的影响,我总觉得一个正经的作家是不该诉苦的,即使诉苦,也不该说自己苦,而应该诉众生之苦。

所以,在读史铁生的时候,每次读到他写自己残疾,我总会持保留态度。为什么他要一遍遍地提及自己的疾病,甚至,还不惜将自己的伤残,作为创作的出发点?

更为不幸,史铁生的作品出现在了我中学的语文课本上,他,作为「身残志坚」的形象被宣传着,这令我,更为抗拒。而中学时的我甚为愚钝,还做不到,客观地欣赏,《我与地坛》中那些优美的文字与哲思。

双腿健全的人很难对一个二十出头就坐在轮椅上的人感同身受,就算设想一下也十分困难吧。何况,这个双腿残疾的人后来又患了严重的肾病。最后,是尿毒症。伤残、重病、绝症。命运始终捉弄着他,苦难之后,仍是苦难;越过低谷,再坠深渊。

我始终是理解不了史铁生先生了,谁又想,谁又能真的理解呢。生活中的不理解是如此普遍,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但至少,对不了解的作者和作品,我们还是应该多一些客观,少一点偏见。

如果史铁生只是在直面自己的人生,剖析自己呢?所以,他伤残了,他就写伤残的生活,没有夸张,没有多余的哀怨,却也不转移注意力说其他的。

我想起了刮骨疗伤的典故,华佗在给关羽疗伤的时候,关羽饮酒吃肉,谈笑弈棋。我们津津乐道这样的勇敢。关羽的勇敢,没有人不认可,如果关羽在史铁生的位置,成了一个作家,他也许会写科幻,也许会写战争,但绝不会提及自己的疾病。我们只知道他的主角在沙尘暴中迷了眼睛,却不知漫天沙尘也掩盖了那滴英雄泪。

而如果把关羽故事的主角换成史铁生式的人物,他自然不会下棋转移注意力,这不是他的方式。他只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伤口,再对身边的人描述疼痛,抒情、感悟。大家开始同情他,安慰他,他却开了个玩笑自嘲一番。原来,受伤是他,疼痛是他,超脱也是他。

自此,我对史铁生有了认同,虽然那不是我最有感触的文字,但确是优美的,真实的,独特的。每个时代,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英雄,如果你读了史铁生,说不定他会成为你的那个。他不会告诉你明天会更好,彼岸有光明。进而让你满怀希望,充满斗志。那不是他的方式。他只是说,这就是生活,你要接受它。如果发生了不幸,不会有补偿,绝没有奇迹,也没有希望。你要接受它,要忍住痛苦,一定要忍住痛苦,活下去。

本期,搭档和我选择了他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来交流,这篇小说曾经被陈凯歌拍成电影《边走边唱》。

两个瞎子,一老一小,靠弹三弦琴说书卖唱糊口。老瞎子怀揣着师父给他的复明药方,但是要认真弹断1000根琴弦作为药引,而他可怜的师父只弹断了800根就含恨离世。小瞎子未谙世事,像每个年轻人那样憧憬生活,憧憬爱情。他们来到去年造访过的村落,在这里,老瞎子要弹断他第一千根琴弦,在这里,有小瞎子想念的「尖声细气的小妮子」。可是,他们是否都能如愿?

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800字

一丝不苟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缎带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夹克衫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请接受残酷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丁家斋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高考现代文的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

河边洗衣服的时光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命若琴弦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命若琴弦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