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女学生人格特点研究

时间:2023-02-25 04:04:18 作者:小峻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小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工读女学生人格特点研究,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工读女学生人格特点研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工读女学生人格特点研究

工读女学生人格特点研究

随着少女犯罪比率的上升,工读学校女生比率也在逐年增加,她们大都在12~17岁之间,大多数青少年罪犯是从这个年龄段开始的,很多行为障碍的学生可能开始时间更早,但是在这一年龄段内表现最为明显[1].本研究比较了女中学生和工读女学生人格特点,希望从人格发展角度考查犯罪或行为障碍,为预防和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作 者:马海林 MA Hai-lin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刊 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年,卷(期):2005 19(2) 分类号:G4 关键词: 

篇2:中学教师的人格特点研究

中学教师的人格特点研究

采用以“大五因素”人格理论编制的NEO人格问卷修订本(NEO-PI-R),对1005名中学教师五种典型的人格特质及其教师特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学教师五种人格特质的宜人性和尽责性得分最高,神经质特质得分最低.中老年教师的尽责性特质显著高于年轻教师.从教师特征因素来看,中学教师在人格宜人性方面存在性别差异,25岁以下的高学历教师在人格的'开放性上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的教师,而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人格各个特质上均不存在差异.

作 者:吴国来 沃建中 Wu Guolai Wo Jianzhong  作者单位:吴国来,Wu Guolai(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

沃建中,Wo Jianzhong(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刊 名: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年,卷(期):2006 4(3) 分类号:B84 关键词:人格特质   年龄特征   中学教师  

篇3:女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论文

女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论文

一、女性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

自卑在女大学生人格问题中表现突出极具普遍性,与其它问题人格相比呈现出以下较为特殊的形态:

1.突出性。在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发生一些不良人格倾向。如敏感、嫉妒、抑郁、怯懦等,其中自卑居于突出地位。即对自我信息敏感,过低估价自我能力与成就,自我价值取向片面,夸大客观困难,不敢承担艰巨任务,经受挫折的心理容量小。

2.差异性。从群体差异看,农村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理工科学生的自卑心理发生率高于城市学生、外向性格学生和文科学生。气质类型中抑郁质学生自卑心理最严重,年级差异尚不显著。

3.阶段性。从纵向考察,女生在小学阶段,学业和品德表现普遍优于男生,中学阶段也常比男生优秀,在人大学之后,却因各种原因,使自己处于弱者地位。女生在校期间自卑心理多发生于三个时期,即人校第一学期的适应期、二年级末三年级初的转折期和毕业前的求职择业期。

4.显隐交替性。一方面女大学生更容易承认自己缺乏自信心并寻求帮助。另一方面让她们坦然地承认自己有自卑心理并面对它则并非易事,她们常常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而克制自己尽量不表现,以至压抑自卑。

5.反应与特质性。从求询者的自诉中可看到当事人的主观痛苦体验均与其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但通过深人了解均可看出,这些学生的自卑人格特点是在其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少女阶段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一定情境压力下的自卑反应实际是其人格结构中自卑特质倾向的现实表现。

6.应对多样性。应对自卑型女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方式是升华,其次为压抑、幽默、幻想、回避、宣泄、转移;较少使用的是倒退、否认;使用最少的是攻击。

二、女性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

1.社会评价的扭曲。人格的形成与其所接触到的社会评价直接相关。女孩长到青春期,达成真正的自我认同时(即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评价标准进行白我评价,产生自我价值感的时期)很难心平气和地接纳自我。她们中的不少人会因为自己的体型与脸型而苦恼,成为导致自卑的直接刺激。因外貌不理想而焦虑的女生是男生的两倍,美貌作为评价女性价值的标准,对美貌者与非美貌者均造成了伤害。

2.自我知觉障碍。首先是场依存性认知倾向,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证明女性多数具有场依存性的认知风格。由此导致女大学生在判断问题中抗一充勺差,不易做出独立思考。在自我评价中,过分重视别人的意见,用情感代替理智,易从众等。此认知风格不仅使女大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且也难以克服自卑心理,因为她们若想摆脱自卑心理,需要克服双重压力,即要改变自己的自我观念,还要改变自己认为别人所持的观念。其次是非理性的认知倾向。非理性的观念会使人对自我信息产生歪曲的、片面的、极端的认识,导致出消极的自我体验。那些自卑的女大学生由于某些不良人格因素的影响和思维缺陷,在处理自我信息时更易受非理性观念的影响而否定自我。再次是繁化型认知倾向。自卑的女大学生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细微末节,在自我了解中的表现是过多地关注自己的细小言行并为之动情,或沉酒于往日回忆,因而不能完整地从主导方面评价自己,不能从未来发展激励和把握自己。

3.消极的人格特征。在笔者咨询的自卑型问题人格的女大学生身上,均可找到显著的消极人格特征,表现为爱面子讲虚荣,胆小怯儒,渴望完美等。

4.自我成长中的缺损。自我观念的形成是从个体早期到成熟的历程中逐步完成的。这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方法、同伴及其他人和事都在影响着一个人自尊心的获得。从咨询案例中看到,有自卑型问题人格的女大学生多数在自我成长中存在着缺损。

三、教育对策

深人研究女大学生自卑的形态及成因,帮助女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系统教育已显得十分必要。此类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方法的多样性和内容的系统性。教育针对性强调因材施教,因女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学生自身素质与所学专业的不同,过去经历的不同,其自卑心理在各方而的表现、强度是不同的,在教育管理中应仔细分析其具体情况,耐心、细致、真诚地帮助她们渡过这一合理障碍。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多种方法并用,通常可借用三种主要方法:自卑心理的知识性教育、自卑心理的团体训练(如专题讲座、操作性练习、集体活动、相关社会实践等)和自卑心理的个别辅导与咨询(如通过建立一对一的咨询关系,向自卑女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或直接传授自卑心理自我疗法的主要技法等)。内容的系统性强调多层次的综合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性别教育。通过主题讨论与社会调查,介绍国际国内前沿性学科,如妇女研究、女性主义教育中的性别研究信息。帮助自卑型女大学生了解性别的生物学、社会学界定,性别形成与发展,性差心理规律,女性教育与成才中的不利因素等,唤醒自卑型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之正确理解与把握自身角色,不为传统角色认识所束缚,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了解自己的期望与追求,提高女性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总体意识。

2.认知教育。改变自卑型女大学生自我认知中与自卑心理密切相关的场依存性、非理性型、繁化型认知风格,帮助女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评价和各类事物的本质。

3.人格教育。改变自卑型女大学生中爱虚荣、怯懦、渴望完美的消极人格,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精神潜力,与环境建立和谐关系。

4.自我成长辅导。弥补自卑型女大学生自我成长的缺损,悉心呵护女性自尊心的成长,帮助她们学会正确对待同伴的关系与评价,建立相对独立成熟的自我评价标准,提高自信,免受他人干扰。

5.竞争教育。促成自卑型女大学生对竞争本质的正确认识,明确竞争是推动个体不断前进的一种精神动力,作用在于激励人们努力奋斗,竞争中超前,胜利和失败是可以转换的,不必因一时成败而过于得意或气馁,并使其学会一定的竞技方法与策略。

6.挫折教育。让女大学生了解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并在这一挫折存在性意识教育的基础上再分别进行自我认识教育和驾挫方法指导,以提高自卑型女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心理承受力。

篇4:社交网络的人格特点

社交网络的人格特点

拜参与该平台的网友所赐,每个社交媒体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性。有的平台更吸引“夜来香”的年轻人,有的则吸引了更多只在工作日发布的高收入者。

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品牌和业务需要在社交平台上投入更多。

社交网络的属性决定了其一旦进行某一类型推送,会吸引更多相同属性的用户。正如众所周知的Facebook发展自哈佛大学的校园里,其使用者也就随着这批人年龄以及发展而发展。LinkedIn则因一开始就针对事业有成者,其用户类型也就随之确定。

我们分析了主要社交平台的人口构成来帮助品牌和业务公司来决定他们应该优先选择哪家平台。能够区分社交平台受众构成是相关营销行为的基础。对于每个社交网络而言这个报道也是一次机会去了解用户对于使用模式的影响,以及为什么一些平台对于某些品牌而言更好。

这里是我们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Facebook仍然倾向于年轻化,但是45-54岁阶段用户自从末上升了45%。在美国的互联网用户中,73%的'Facebook用户收入在75000美元以上(请对比推特上17%的该用户比)Facebook 86%的用户在美国以外。

・Twitter作为一个大型社交网络对于年轻人有着惊人的吸引力,比起16%三四十岁的人在用,27%18岁到29岁的美国人在用推特,

・LinkedIn更加国际化并倾向于男性用户。

・Google+ 更多的作为男性的主要社交网络。在这上面70%都是男性。

・Pinterest 上则是平板电脑用户为主,按照尼尔森的数据,84%的美国Pinterest用户为女性。

・Tumblr 更多的是青少年自我表达的工具。但是它在美国的用户中有8%拥有75000美元以上的收入。

来源:www.businessinsider.com

篇5:癔症型人格特点有哪些?

癔症患者一般都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点,正是这些人格特点,让他们在一定的精神因素刺激下癔症发作。那么这些癔症性人格特点有哪些呢?

1、高度情感性

平时情绪偏向幼稚、易波动、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锁事而发脾气或哭泣。情感反应过分强烈,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往往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对人对事也易感情用事。

2、高度暗示性

指患者很轻易的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态度等影响,并产生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暗示;当自身的某些感觉不适产生某种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自我暗示。暗示性取决于病人的情感倾向,如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具有情感倾向性,则易受暗示。

3、高度自我显示性

具有自我中心倾向,往往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已,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病后主要表现为夸大症状,祈求同情。

4、丰富幻想性

富于幻想,其幻想内容生动,在强烈情感影响下易把现实与幻想相互混淆,给人以说谎的印象。

癔症型人格特点可以说是癔症发作的基础,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若想详细了解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癔症,可咨询心理专家。

篇6: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坚韧性是一丛能够保护个体免于应激伤害的`人格特质,包括承诺、控制和挑战三部分内容.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Maddi提出了坚韧性的理论模型,用以解释坚韧性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许多用于坚韧性测量的问卷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最后,文章对坚韧性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 者:王锋 李永鑫  作者单位:王锋(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

李永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475001)

刊 名:心理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4 27(3) 分类号: 关键词:坚韧性   承诺   控制   挑战  

篇7:创造性人格研究综述

创造性人格研究综述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力的.固有内涵,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该综述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模式、影响因素及培养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创造性人格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创造性人格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作 者:潘聪绒 郑莉君 PAN Congrong ZHENG Lijun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刊 名: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2007 “”(6) 分类号:B848 关键词:创造性人格   研究模式   影响因素   培养  

篇8:盲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盲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盲童是视力残疾最为严重者,即指优眼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或者视野半径小于10°,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陆18.1万0-14岁的视力残疾儿童中有49.2%为盲童,6-14岁学龄阶段的盲童有7.81万人。因此研究这类儿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不容忽略。

一、盲童的人格特点

对盲童的人格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算太多,我国的教科书在涉及这一问题时大多数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如台湾省的某教科书概括为:6-10岁的男盲童缺少安全感、缺乏自信心、自我意识强、无归属感、心思不专一;女盲童消沉、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强、无归属感、心思不专一。11-15岁的男盲童猜忌心强、成就感偏低、缺乏自信及归属感、对爱的需求强烈;女盲童消沉、成就动机低落、缺乏自信及归属感、有的心思不专。大陆某权威专著概括为:盲童性格内向、不易与别人融洽相处、容易有自卑心理、对生活态度消极、对自己的缺陷很敏感等。结合过去我国研究的成果和本人近年来在北京盲校的.观察与研究,盲童的人格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气质方面

根据大量观察,发现盲童的气质倾向以粘液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局多,而多血质和胆汁质类型的人数较少。某盲校通过对观察食堂开饭晚了之后学校盲生的气质表现,统计出胆汁质类型的占11%、多血质类型的占13%、粘液质类型的48%、抑郁质类型的占28%。

2.能力方面

盲童的能力发展从质的角度来看,与普通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听觉分辨能力、触觉能方比普通儿童高些,但他们普遍存在着应变能力尤其是应变新环境的能力差、定向行走能力差、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其能力发展从量的角度来看,国内外均有智商测查结果表明:盲童与普通儿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皮亚杰发展阶段论角度来看盲童每个阶段的发展要比普通儿童缓1一2年左右,其生活、劳动、运动等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比普通儿童晚而且慢,生活适应能力较差;其能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盲童的发展在16岁前后都存在着一个“快速赶上”期,使其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

3.兴趣方面

盲童的兴趣发展受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很大,常年以耳代目和以手代目.使得他们对听觉信息和触觉信息更感兴趣;就兴趣品质而言,盲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兴趣的广度方面尤其在视觉刺激信息方面显得不够广阔。但在兴趣的稳定性方面则比普通儿童稍强。

4.性格方面

与普通

[1] [2] [3] [4] [5] [6]

茶花女学生读后有感

人格座右铭大全

理工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

物业公司预算管理特点和要点研究论文

林业会计的特点及职能研究论文

大学生人格因素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的关系研究

四川省网球运动员的人格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人格修养的名言

工读女学生人格特点研究(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工读女学生人格特点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