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个人资料

时间:2023-02-27 03:50:23 作者:双鱼味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双鱼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杨欣个人资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杨欣个人资料,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杨欣个人资料

杨欣

姓名:杨欣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2年9月18日

星座:处女座

身高:165cm

体重:49kg

三围:90、63、90

职业:演员

籍贯:烟台

毕业院校:山东艺术学院

最喜欢的明星:苏菲-玛索、奥黛丽-赫本

最喜欢的歌手:玛丽亚-凯丽小野丽莎

目前最希望的事:出一盘亲手作词作曲的专辑

人生格言:做一个快乐并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人

影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小李飞刀》、《一见钟情》、《永不放弃》、《电视门诊》、《手机》、《台上人家》、《侠客行》、《大腕》、《情爱宝典》等

篇2:孟欣个人资料

孟欣.中国音乐电视的开拓人

她用心血浇灌了音乐电视这簇绚烂的花朵,为中国电视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因为她,我们的荧屏更加精彩,我们的音乐也更加精彩……

孟欣给人的印象不像个导演。她过于文静,过于纤柔,也过于漂亮了些。别的不说,就看她常挂在脸上的微笑吧,哪像个手握执导筒指挥“千军万马”的人?

可她确实就是一位导演,一位供职于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著名导演。非但如此,当她的名字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时,在“导演”二字前往往还要加一个“总”字,曰“总导演”。就在这个炫目的头衔下,她成功地导演过一系列同样炫目的大型电视节目,如《春节联欢晚会》、《同一首歌——相聚二○○○》大型歌会、国庆50周年文艺晚会《江山如此多娇》、《抗洪精神颂》大型文艺晚会和元旦晚会《走进新时代》等等。其中大部分节目,像春节晚会、国庆晚会之类,动辄出动数千名演员,耗资高达数千万人民币,其场面、其规模还真的唯有“千军万马”可以形容。

然而,孟欣在艺术上最值得称道的成就和贡献,还在于她率先推出中国音乐电视mtv,为中国电视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因为这一贡献,她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电视mtv》的总制片人,并荣膺“全国十佳制片人”、“德艺双馨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家”的称号,成了老百姓所喜爱的“大腕”。

孟欣1958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她从小喜欢音乐,希望成为明星,而且学过钢琴。虽然后来她的明星梦未能实现,但对艺术的追求却仍不放弃,几度寒窗苦,终于考取长春艺术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直接进入电视台工作。在这里,孟欣开始圆她的艺术之梦。

生活中的孟欣随和、谦逊,然而其艺术追求却执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及锐意进取的个性使她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也采撷到艺术之树上的甘美果实,精品、新品层出不穷。短短几年,成绩斐然。

音乐电视mtv原是国外一种电视艺术形式,早在六十年代就在美国流行。但在中国,即使到了九十年代初,这种形式对于音乐人和寻常百姓都还是陌生的。1993年,孟欣在中央电视台首创《中国音乐电视mtv》栏目,填补了中国音乐电视史上的空白,中国人从此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电视。从1993年至19,她始终坚持在一年一届的音乐电视专业大赛及其隆重的颁奖晚会中亲自担纲任总策划、总导演,通过这个在中国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并极具魅力的大赛,推出了数千部优秀的音乐电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同时也扶植和推出了大批优秀的歌手。很多音乐经典曲目,都有由孟欣策划、执导的音乐电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如王菲、那英的《相约九八》、刘欢、韦唯等百名歌星的《一九九七——永恒的爱》、那英的《雾里看花》、范晓萱、谢晓东的《健康歌》、张也的《走进新时代》、陈红的《常回家看看》、宋祖英的《好日子》、屠洪钢的《霸王别姬》、谢晓东的《今儿高兴》、刘德华、那英的《东方之珠》、董文华的《春天的故事》、吴倩莲、毛宁的《三百六十五里路》、潘长江、刘春梅的《过河》以及由孙悦、林依伦、于文华、蔡国庆等表演的音乐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等等,通过对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的进一步演绎,使其流传更加广泛。

在国际、国内电视文艺评比中,很多由她执导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多次获得有分量的大奖,其中,《黄河源头》获第九届国际“金鹿杯”流行音乐节音乐电视金奖,《乡风乡韵》获第七届“金天线”国际电视大奖,等等。

她先后监制、策划、执导了近百部综艺晚会。除了上文提及的大型晚会,她还担任过美国mtv音乐电视网与cctv强强联合制作的首届《1999cctv-mtv》音乐盛典、中国中央电视台与韩国kbs联合主办的《首届中韩歌会》和中国中央电视台与日本nhk联合主办的《亚洲歌坛、中日歌会》的总策划,担任过《九七恋曲》香港回归大型演唱会、《相约九八》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大型歌会、处女作电视歌舞艺术片《东北风》、大型电视歌舞艺术片《中国风》(一、二集)和第一、二、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颁奖晚会的总导演。

另外,她还作为总制片人或监制,在cctv各套节目的黄金档创办了精品栏目《东西南北中》、《中国音乐电视60分》、《音乐电视城》、《荧屏歌声》和《新视听》等等;今年,又主编创办了《新视听》杂志,主编出版了《同一首歌——20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精品》一书。

孟欣的mtv节目有着全新的审美视角、优雅精致的品味、深邃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无庸置疑,她是热情洋溢的、极为出色的音乐诠释者。可以说,假如没有她,中国的音乐电视就不完整。

辉煌的成就没有使孟欣驻足。她的梦想,一如其艺术思维深远悠长。在世纪之交的辉煌时刻,她导演了一部新的mtv——《永不分开 世界的爱》。歌中唱道:

让所有的人 都来一起唱

让脚印温暖那大地的渴望

让所有的心 融化那惆怅

让爱跨越那原来的地方

……

让我们用心来永恒歌唱 歌唱

音乐是生命的飞扬。这首歌,难道不正是孟欣灵魂深处的音乐之声?

篇3:杨怡个人资料

杨怡

出生日期:1979年8月30日

出生地点:中国香港

地区:中国香港

身高:165 厘米

体重:47 公斤

星 座:处女座

入 行:无线第13期19艺员训练班毕业

学 历:中五

语 言:粤语,国语

嗜 好:逛街,看书,电影

家庭状况:父母,姐姐(港姐杨娜)

喜欢的颜色:白,蓝,咖啡

最不喜欢的颜色:深紫,火红

喜欢的歌手:王菲,张学友,王力宏

喜欢的演员:张曼玉,金城武

喜欢的书:张小娴小说,少女漫画

喜欢的电影:《心计》《移魂追凶》

喜欢的音乐:慢歌

喜欢的食物:奇宝太平芝士饼,薯片,面包,雪糕

喜欢去的地方:加拿大,法国,瑞士,罗马,**及,希腊

最讨厌食物:容易肥的(肥猪肉),太甜的糖

喜欢的动物:小兔子(家里养了一只叫祥嫂)

最讨厌的事情:被冤枉

喜欢的异性类型:高大有安全感的

理想的结婚年龄:30岁

最想演的角色:问题少女

最怕演的角色:大家闺秀

口头禅:梗系唔啦系(当然不是啦)

拍拖次数:2次

愿 望:演技了得

圈内好友:

扬明,林峰,傅楚卉,张美妮,黄宗泽(训练班的好友,平日里经常会一起逛街吃饭)

叶璇,胡杏儿,刘绰琪,邓健泓(拍戏时相识的好友,叶璇经常担当小怡的柴可夫司机,拍再生缘的时候阿怡还和胡杏儿同房哦~~)

廖碧儿,吴卓羲(宣传时候相识的好友)

主要作品

广 告:

纯美纤体代言

绮丽婚纱广告

百草瘦身广告

DEKO`Z服饰代言

MV:

苏永康《小城无眼泪》

梁汉文《重新做人》《不爱就不爱》

何润东《那年十七岁》

杨千嬅《放烟花》

陈晓东《明天》

静子《蝴蝶》

SWING《shut up》

郑秀文《发热发亮》

何嘉莉《愈爱愈错》(极乐)

古倩敏《为何要继续爱》

小雪《说清楚》

林保怡《爱不出口》

邓健泓《心寒》

演出剧集:

《非常保镖》bar-tender

《新鲜人》容祖儿的好朋友

《七姐妹》路人

《封神榜》纣王的妃子

《倚天屠龙记》峨眉派的女弟子

《大喜之家》快要结婚的一个女孩

《美丽人生》未知角色

《金装四大才子》求签女子

《碧血剑》五毒教教众

《陀枪师姐II》女播报员

《美味情缘》电台记者

《杨贵妃》选妃时的一个丫环

《创世纪》公司的女职员

《庙街妈兄弟》陈国邦的女友宝儿

《梦想成真》未知角色

《状王宋仕杰》未知角色

《真情》未知角色

《男亲女爱》未知角色

《FM701》心理医生司徒雅颂

《婚前昏后》

《天子寻龙》

《再生缘》

《流金岁月》

《智勇新警界》

《点脂贼贼贼捉贼》

《卫斯理》

《英雄刀少年》

《怪侠一枝梅》

《大唐双龙传》

《水浒无间道》

《学警雄心》

《御用闲人》

《YUMMY YUMMY》

篇4:杨小楼个人资料

杨小楼

姓名:杨小楼

别名:三元

出生年月:1878-1938

籍贯:安徽怀宁

杨小楼(1878- 1938)名三元,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幼时入小荣椿科班学艺,从师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十六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表演。后发愤用功。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的指点,并拜俞菊笙为师,技艺渐进。二十四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名声渐起。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液,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二十九岁时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赏识。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打下武生表演技艺的全面基础,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从现存的《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结拜》等戏的唱片中,可以领略到他唱念的神韵。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因此,他的长靠戏《长坂坡》、《挑华车》、《铁笼山》,箭衣戏《状元印》、《八大锤》、《艳阳楼》,短打戏《连环套》、《骆马湖》、《安天会》,昆曲戏《夜奔》、《宁武关》、《麒麟阁》,老生戏《法门寺》、《四郎探母》、《战太平》,无一不精。晚期他还排演了《野猪林》、《康郎山》等戏。

杨派武生传人有孙毓堃、刘宗杨、高盛麟、沈华轩、周瑞安等人。此外,李万春、李少春、王金璐、厉慧良等亦皆宗法杨派。

代表剧目有:《长坂坡》、《挑华车》、《铁笼山》,箭衣戏《状元印》、《八大锤》、《艳阳楼》,短打戏《连环套》、《骆马湖》、《安天会》,昆曲戏《夜奔》、《宁武关》、《麒麟阁》,老生戏《法门寺》、《四郎探母》、《战太平》等

篇5:杨君个人资料

杨君

姓名:杨君

性别:女

出生年月:5月2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1.67米

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传播学硕士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弟弟、先生

业余爱好:听音乐、看书、收拾小环境、和朋友聊天,偶尔打打羽毛球

艺术经历: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

职业:中央电视台知名电视人、节目主持、媒介观察学者、电视传播学者、影视评论家

工作单位: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蓝色

最喜爱的食品:清淡食品

最喜欢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人

最喜欢做的事:对社会有用的事

杨君,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社会专题部节目主持人,节目制作人、媒介研究学者。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新闻研究生。身高1.67米,生于5月2日。从小由于家庭原因热爱文艺,喜爱音乐美术。2岁开始接触京剧。6岁前习画习字,接受音乐教育。7岁开始背诵《历代诗词选》、《古文观止》。

1985年17岁的杨君考入北京广播学院,89年在青岛电视台和吉林省电视台做毕业设计。

1989年7月获得北京广播学院工学士学位。

1989年2月以北京广播学院文科总分最高的成绩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研究生初试。

5月通过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研究生复试,成为当年录取研究生中的两名之一。

1989年7月——8月,在沈阳电视台实习,出镜主持人。

1989年9月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就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电视传播学、电视新闻。

1990年1月,翻译《世界电视发展趋势》,为cctv主持并制作专题和纪实片。

7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联播》实习。

1991年10月为国际广播电视研讨会报告人,宣读论文《中国cabletv》,获大会好评。

11月,首次提出主持人体态语言理论,发表《电视节目主持人与体态语言学》文章。

1992年3月——1993年5月,在北京广播学院开《电视节目制作的艺术》、《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文编系和播音系授课 ,同时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全国各大电视台及进修班授课。

5月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实习,出镜主持人,参与开办《世界经济报道》前身。由于首次成功采访制作《日本天皇访华》和《西班牙首相访华》与中国经贸发展特别节目,受到中央电视台台领导的肯定。

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台领导决定派驻cctv三十五年来第一个驻外卫星电视台—美洲东方卫星电视台主持人兼笔译。

8月,以cctv美洲东方电视台主持人的身份参与制作并主持8月28日节目开播样带,得到外宣领导和台领导的肯定。

1993年9月,毕业分配进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专题部《纪实十五分钟》任主持人采访人。

1993年9月——1994年1月,主持《九三人才聚焦》、《北京旧城改造》等节目,主持并采访元旦特别节目《人在九三》获好评。

1994年2月,主持并制作16集系列节目《九四中国部长新思路》。

1994年4月——12月,30集体实地采访系列节目《环渤海行》在海内外引起比较大反响,受国务院新闻办表彰。

1995年3月,应邀调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新栏目《半边天》任主持人。

1995年4月——8月,主持并负责制作20集系列访谈节目《九五平等和平发展系谈》节目,首次提出“妇女与环境”、“反对家庭暴力”等选题。

1995年9月1日——13日,为科教中心唯一采访世界妇女大会的主持人。出镜主持并采访国务院外宣世妇会专题节目。其中《谢谢你,怀柔》获得世妇会好新闻一等奖。

10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电视技术发展与电视传播观念变革》获得1994年度、1995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全国广播电视学刊基础理论三等奖。

1月,参与创办一套九点黄金时间栏目《万家灯火》。任分栏目制片人。

11月,应邀参加上海国际电视节,为电视节嘉宾和国际电视学术研讨会的报告人,大会演讲获得大会好评。

1月——10月,《万家灯火·往事》推出人物系列专访,其中杨君访谈教师节节目《千年庭院:余秋雨和他的中学老师》获得广泛的好评,提名入围“星光奖”和电视“金鹰奖”评奖。余秋雨个人认为这是近年来拍摄的他最满意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196月5日,主持并制作中央电视台第一档“世界环境日”特别节目《为了地球上的生命》,专访了国务委员宋健,第一次向全国披露长江的白色污染问题,节目播出受到好评,创了九点档很高收视率。

并获得1998、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国家环保局联合颁发的“全国环境节目地球奖”金奖。

1997年,《万家灯火》获得19中国社教节目政府一等奖。

3月,前往云南发掘采访拍摄云南百年老照片节目《抢救历史的人》、《云南百年往事》,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全国媒体反应热烈,后云南老照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出和全国各城市巡展。

8月,组织《万家灯火》抗洪救灾特别节目《共度难关》,被认为是抗洪节目中 一个与其他节目进入角度不同的节目,是一个心灵的故事。

11月,主编出版《万家灯火》一百期电视视觉故事文集《英雄辈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万家灯火》获得19中国社教节目评奖政府一等奖。

1月——3月,与全国妇联、广电总局、文化部、中国艺术家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等七个部委联合举办并制作展望2000特别节目《世纪相约:春天里的约会》,专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同志,节目在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获得较高收视率,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影视奖专题类金奖。并获个人单项奖。

7月——11月,参与国庆五十周年国庆报道,遍访所有在一线的电视工作者,制作《国庆五十周

年直播纪实》。

1912月,出版贺岁书《现在:与12位媒介人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月,出版贺岁书《笑容:与媒体英雄面对面》(中国电影出版社),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被称为新世纪第一本研究媒体新思维的专著。

201月,获得“新世纪百名杰出女性”称号。

2001年3月,作为复合型的媒体人、复合型主持人为特邀颁奖嘉宾之一,出席新华社“世界10位杰出女性”颁奖活动。

2001年5月,当选“21世纪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主席。

2000年9月——2001年2月,主持并制作系列节目《我们共同走过》在一套播出,以访谈主持人形式访问100位与新世纪共同走来的著名学者大家、著名表演艺术家、著名科学家和著名社会各界人士。

2001年,即将启动cctv“热爱生命”大型脱口秀节目。

电视访谈:

16集系列报道《九四中国部长新思路》、

30集系列节目《环渤海行》。

30集女性节目“平等·和平·发展”系列谈

电视主持人:

《世界经济报道》、《纪实十五分钟》、美洲东方电视台开播、《半边天》、《97世界环境日特别节目》、《1999国庆五十周年直播纪实》、《东方视点》

电视理论:

《中国有线电视总览》《电视技术发展与电视传播观念的变革》、《电视“关注人”的革命》、《专题节目的人文关怀》、《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言学》

电视文集:

《英雄辈出》、《现在:与十二位媒介人的对话》、《笑容:与媒体英雄面对面》

参与创办并报制作的栏目:

cctv《世界经济报道》、《中国报道》、《中国新闻》、《半边天》、《万家灯火》

篇6:杨涓个人资料

杨涓

姓名:杨涓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6年

籍贯:湖南

职业:节目主持人

所属电台:凤凰卫视

家庭状况:四口之家,父母兄长,我是最小的,但不幸现在这个位置已让给“新生代”--我的侄儿

星座:白羊座

喜爱颜色:白色、黑色

喜爱食物:湖南菜、粤菜

喜爱消遣:听音乐、看闲书

喜爱演员:张曼玉、梅丽尔斯特里普

喜爱歌手:卡本特

尴尬场面:太多,已被我尽力忘记

杨涓,祖籍湖南,1976年生于湖南省郴州市,1997年辞去原来的工作,带着简单的行囊只身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广播学院的校园里过了两年简单而平静的生活,1999年从广院新闻系毕业后几乎没有经历什么求职的辛酸就加盟了凤凰卫视中文台,很多人对她说:“你很幸运。”

其实在来到凤凰卫视之前,我就比较偏爱这个台的节目,认为这种清新活泼的风格很对我的胃口,不曾想忽然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成为娱乐资讯栏目《相聚凤凰台》的外景主持人和《时空隧道》的主持人。之前并没有工作经历的我,思维中虽然没有众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但也不容易忘记摄影机的存在,进入到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不过还好,最初的艰辛已经过去,但我知道,更多的

艰难和挑战还在后面。

主持并参与过的重要节目:

《1998年金鸡白花电影节特别报道》;

《百年老舍》;

《春节特别节目--心想事成台前幕后大穿帮》;

《十八罗汉的故事》;

《1999上海国际内衣展特别报道》;

《“中国人今天说不”特别报道》 (北京现场报道);

《相聚凤凰台1000期》。

篇7:罗杨个人资料

罗杨:读万卷书始通神

瞿世平

标题书法:梁永琳

早就喜欢罗杨那种流淌着典雅的书法,知道他是个大书法家,是个大忙人。这次借他获得联合国和平艺术大展金奖的机会终于在墨香四溢的“点水斋”里见到了他。罗杨很随和,没有一丝大家的傲慢,对获奖只是淡然一笑而已,倒是他那对书法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甚至膜拜,使我体味到那种当代已经日益褪色的古典文人的文化情感。感到他的书法背后衬托出的那种浓厚文化背景和传统渊源。解读罗杨,我以为,就要把他放进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观察他的轨迹,才能得出准确的评价定位。

试卷上的孙悟空

罗杨出身于文物世家,幼年就有机会随父亲到郑振铎、郭沫若、梁思成等文化名人家中往来,“大家”们的风范和举手投足使他从小就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儿童时代他就表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灵气。从小就喜欢拿着树枝或石头在地上画来画去,一边看“小人书”一边拿着笔在旁边画,幼儿园的阿姨发现了他的这一特长,就经常在离开的时候,让他在小黑板上给小朋友们画小动物。上了小学又被老师推荐到北京少年宫美术班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作业和考试卷都交得快,但是经常被老师找家长,原因就是常在作业本上涂鸦,喜欢在试卷的结尾处画上一个孙悟空,有时在他认为已不用再听讲时,就在课本上画了起来,还特别喜欢给老师画像,当然画得有些夸张,如同幽默的漫画像,好几次都被老师当场揪住。他的童年就在愉快的涂鸦中过去了。

撕大字报的小孩

正当罗杨一心一意地痴迷画画时,在中国大地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父母成了臭老九。不仅学校停课,美术班也没了,大点的孩子都在“串联”,罗杨就自闭门户找了家中的画册整天画画。有一天被红卫兵发现,把所有的画册当作四旧抄走了。但是,他的手停不下来,罗杨就在废报纸上写大字,后来造反派发现了他写字的特长,就把他喊去抄大字报,这回他可高兴了,那时他还不能理解大字报上的内容,但是纸和墨都随便用,正好成就了他练字。那时他住文化部大院,当时的很多文化人都在写大字报,他就认真看,仔细地摹仿,从大人的字里吸收养分。他经常偷偷地把写得好的大字报撕下来拿回家反复观摩。有几次差点被当做“反革命”抓住。为此他经常扮装成捡废纸的人。在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罗杨凭一点专长被选入了工厂,在北京供电局文艺宣传队,任务就是整天画漫画宣传画,写标语等。练就出一手娴熟的各体美术字。闲暇时间他拜大摄影师黄翔学习摄影,并到军乐团拜师学习铜管乐,系统学习了乐理和圆号演奏,在单位的文艺宣传队里参加演出。粉碎“四人帮”后他才开始上大学补文化,最初他选择美术和摄影专业,最后他读的是历史。

在古籍堆里“着眼”

而立之年罗杨进了国家文物局工作,起初在紫禁城西角楼下的一个小院里参加马王堆帛书、敦煌吐鲁番文书、居延汉简等古文献的整理、拍摄和临摩,与古人墨迹的亲密接触,使他一下子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和灵感。

渐渐地他发现,在古人的书法下面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过去写的字更多地接近侧重于外在形式表现的美术字体,而中国的传统书法则主要是文化的功力和内涵,是灵感和精神的舞动,体味出“书乃心迹,其妙在神”。那时,他不分昼夜在古帖简帛中荡漾畅游,大开眼界,苦临苦摹。加上又有机会和一些老先生接触,如季羡林、启功、史树青、王世襄、徐邦达、黄苗子等。他们的言谈举止,给予了他很多无声的启迪。一次他向启先生请教书法,问启先生学哪个字体最好,启先生则风趣地说:“你看这桌上的菜,有熘肝尖,还有熘鱼片,……你喜欢吃哪种你就夹哪样。”他又问启先生执笔方法,启先生说:“千万不要看名家执笔,要多看古人的字帖,你学习历史就要看二十四史,看懂二十四史,你就可以讲历史了,否则就永远在别人后边拾人牙慧。”那时罗杨还跟随王世襄先生拍摄了《明式家具》,学习了不少鉴赏知识。他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他练书法从汉隶入手,写汉简、写《史晨碑》……再写《九成宫》、《兰亭序》……颇有那种“直造古人不到处”的执著。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后来罗杨调到文化部工作,工作十分繁忙自不必说,但他始终坚持临池不辍,“无一日不动笔”,工作面的拓宽,使他有机会开始涉猎更多的艺术领域,他开始研究京剧,寻找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基因,他发现,书法作为一种古老、成熟、黑白巅峰的民族艺术,沉积了悠久的民族审美心理的价值观、审美观。它与京剧有许多相同的东西。它们都是基于对生活艺术的概括、提炼和升华,形成了具体民族传统审美意识的程式,如书法中的间架结体章法笔阵,京剧中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艺术走向成熟的象征和标志。罗杨还学习了舞蹈,一段时间还担任中国国际标准舞协会秘书长,他从舞蹈中寻找流动的感觉韵律的美。罗杨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集大成者,好的书法必须具有文学的内涵,诗词的联想,国画的意境,音乐的节奏,舞蹈的韵律和体势的完美。

欣赏品味罗杨的书法是一种愉悦,一种传统文人精神和当代审美意识结合。他尊重传统,从传统中来,他在应用传统经典与技法时,赋予了它们以新的生命,并凭着他多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与读书的感悟和积累,站在今天的视角上对传统进行去芜存菁的继承和选择,观其书法提毫摄墨,变化细腻,行云流水,自在安详,工稳匀称,典雅文气。既不失传统的法度,又能寄豪放于妙理之处。日臻“不创新时自创新”的境界。

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是与其人品修养、文化的积淀融为一体的。罗杨常用的一方印为“余事作书家”,他常说:“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修养乃立身之基。”他多方面的修养,谨严的治学态度,精湛的笔下功夫,谦和的为人共同构筑了罗杨的书法格调和品位,他埋头耕耘,不问收获,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学书法没有别的,除去天分、家庭背景和机遇之外,主要的是多看,多练,靠的是积累。文怀沙评价罗杨的书法引用杜甫的两句话:“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词赋动江关”。这是书坛前辈的企盼,书坛需要卓然大家。

篇8:杨丞琳个人资料

杨丞琳

姓名:杨丞琳组合成员:性别:女原名:英文名:rainie出生年:生日:6月4日星座:双子座国籍:中国地域:港台职业:歌手 主持人身高:160cm血型:a型三围:32b、23、33嗜好:

篇9:杨丞琳个人资料

明星美女杨丞琳简介

个人档案

英文名: rainie

出生: 6月4日

星座: 双子座 血型: a 型

语言: 普通话、英语、日语、粤语

专长: 唱歌、跳舞

学历: 华冈艺术学校

小时侯志愿: 舞蹈老师

偶像: 三宅健

篇10:杨延文个人资料

杨延文

姓名:杨延文

性别:男

出生:1939年

籍贯:河北深县

杨延文1963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1978年入北京画院,为专业画家。80年代起从事中国画创作,是当前中国画坛上知名的中年画家。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杨延文多年来致力于线、面、色、墨的有机结合,把西洋画法融会于中国画之中,探索平面分割与形式构成诸种造型语言,力求独辟蹊径。形成特有的宽舒荡漾的艺术风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曾获1983年意大利国际美展金奖。多次参加国际大展并在美、日、及港、澳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被各国收藏,并多次出版画集。

个人资料模板

寒假中的启示-记杨欣同学在寒假中的启示作文

陈怡蓉个人资料

黄秋生个人资料

林忆莲个人资料

张佑赫个人资料

莫里哀个人资料

常香玉个人资料

金喜善个人资料

周杰个人资料

杨欣个人资料(合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杨欣个人资料,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