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步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古代历史寓言故事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代历史寓言故事成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目录
篇1:古代历史寓言故事成语
有个村子里养了一条狗,这只狗非常机敏,看到异常的人影或者嗅到不妥的味道,会及时吠叫,提醒主人,
有一天夜里,它察觉到村口来了奇怪的人影,就大声吠叫起来,叫了很久,村里别的狗虽然没有见到异常,也跟着胡乱吠叫起来,大吵大嚷,声势浩大。
篇2:古代历史寓言故事
一个农夫栽了两棵苹果树,到了收获的季节,两棵苹果树都硕果累累。在农夫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两棵苹果树被弄得枝折叶落,伤痕累累。
第二年,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夫和他的孩子们发现,只有一棵苹果树上果实累累,而另一棵上一个果实也没有。
沉浸在收获喜悦中的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虽然这回很小心地采摘苹果,可也弄得这棵结果的树折了不少枝叶,而另一棵没结果的则丝毫无损。
不结果的苹果树得意地说:“多亏了我明智的选择,才保全自己毫发无损。”
结果的苹果树说:“多亏了农夫的精心照料,我才能长大成材,能给农夫和他的孩子们带来快乐,即使受点损失,我也很高兴。”
不结果的苹果树叹道:“真愚蠢,连爱护自己都学不会!”
第三年,到了收获的季节,相同的事情又发生了一遍。
这年冬天,农夫想,反正这棵苹果树不会结果,砍了做柴禾烧算了。
于是,农夫砍倒了那棵不结果的苹果树。
马的眼中充满了泪水。
篇3: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
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
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亡羊补牢的道理】
1、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2、“补牢”的时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时补救,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
篇4: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室珠。
为了招揽生意,他精心制作了一只盛放宝珠的盒子。这只盒子选用名贵的木兰做材料,再用香喷喷的桂、椒反复熏烤,又用光闪闪的珠玉镶嵌四周,还用通红的玫瑰和碧绿的翡翠装饰点缀。真是珠光宝气,异香扑鼻。
有个郑国人看中了这只精美无比的盒子。他把盒子买走了,却把盒中的宝珠退还给珠宝商。
寓意: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篇5:古代成语寓言故事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篇6:古代成语寓言故事
从前,韩国有位歌唱家名叫韩娥,要到位于东方的齐国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断了钱粮,从而使基本生活都发生了困难。为了度过这一难关,她在经过齐国都城西边的雍门时,便用卖唱来换取食物。韩娥唱起歌来,情感是相当投入的,以至在她离开了这个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绝伦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竟至三日不绝于耳;凡是聆听过韩娥歌唱的人,都还沉浸在她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好像她并没有离开一样。
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店小二狗眼看人,见她穷愁潦倒,便当众羞辱她。韩娥为此伤心至极,禁不住拖着长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得方圆一里之内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为之动容,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
后来,韩娥难以安身,便离开了这家旅店。人们发现之后,急急忙忙分头去追赶她,将她请回来,再为劳苦大众纵情高歌一曲。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为了感谢韩娥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大家送给韩娥许多财物和礼品,使她满载而归。
篇7:古代成语寓言故事
有一天,西域来了一个经商的人将珠宝拿到集市上出售。这些珠宝琳琅满目,全都价值不菲。特别是其中有一颗名叫“珊”(shan)的宝珠更是引人注目。它的颜色纯正赤红,就像是朱红色的樱桃一般,直径有一寸,价值高达数十万钱以上,引来了许多人围观,大家都啧啧称奇,赞叹道:“这可真是宝贝啊!”恰好龙门子这天也来逛集市,见了好多人围着什么议论纷纷,便也带着弟子挤进了人群。龙门子仔仔细细地瞧了瞧宝珠,开口问道:“珊可以拿来填饱肚子吗?”
商人回答说:“不行。”龙门子又问:“那它可以治病吗?”商人又回答说:“不行。”龙门子接着问:“那能够驱除灾祸吗?”商人还是回答:“不能。”“那能使人孝悌吗?”回答仍是“不能”。龙门子说道:“真奇怪,这颗珠子什么用都没有,价钱却超过了数十万,这是为什么呢?”商人告诉他:“这是因为它产在很远很远没有人烟的地方,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历经不少艰险,吃不少苦头,好不容易才能得到它,它是非常稀罕的宝贝啊!”龙门子听了,只是笑了一笑,什么也没说便离开了。
龙门子的弟子郑渊对老师的问话很不解,不禁向他请教。龙门子便教导他说:“古人曾经说过,黄金虽然是重宝,但是人生吞了它就会死,就是它的粉末掉进人的眼睛里也会致瞎。我已经很久不去追求这些宝贝了,但是我身上也有贵重的宝贝,它的价值绝不只值数十万,而且水不能淹没它,火也烧毁不了它,风吹日晒全都丝毫无法损坏它。用它可以使天下安定;不用它则可以使我自身舒适安然。人们对这样的至宝不知道朝夕去追求,却把寻求珠宝当作唯一要紧的事,这岂不是舍近求远吗?看来人心已死了很久了!”
篇8:历史寓言故事成语
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术士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经虢君同意后,叫弟子子阳磨好针,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不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寓言故事成语有
3.寓言故事成语20个
4.寓言故事成语及解释
5.寓言故事成语故事
6.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7.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什么
8.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9.有关成语的寓言故事
10.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篇9:历史寓言故事成语
历史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 [zuò jǐng guān tiān]
【释义】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近义词】以蠡测海、一孔之见 、井底之蛙、目光如豆。
【反义词】面面俱到、无懈可击、天衣无缝。
刻舟求剑 [kè zhōu qiú jiàn]
【释义】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出自《 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篇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按图索骥
【反义词】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揠苗助长 [yà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近义词】欲速不达
【反义词】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放任自流。
叶公好龙 [yè gōng hào lóng]
【释义】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近义词】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反义词】名副其实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近义词】漏洞百出、前后抵触、相互抵触
【反义词】言行一致、顺理成章
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释义】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近义词】自欺欺人、一叶障目、掩鼻偷香
【反义词】开诚布公
南辕北辙 [nán yuán běi zhé]
【释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近义词】背道而驰、分道扬镳、舍本逐末
【反义词】殊途同归
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无其酒。”
【近义词】多此一举、弄巧成拙、徒劳无功、节外生枝、适得其反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如其分
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傚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近义词】浑水摸鱼、冒名顶替、鱼目混珠、以次充好
【反义词】名副其实、出类拔萃、鹤立鸡群、货真价实
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释义】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近义词】知错就改
【反义词】防患未然、未雨绸缪、时不我待
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近义词】惊弓之鸟、壁间蛇影、风声鹤唳、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反义词】处之泰然、坦然自若、谈笑自若
买椟还珠 [mǎi dú huán zhū]
【释义】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宋·程颐《与方元寀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蔽;人人皆是。”
【近义词】舍本逐末、反裘负薪、本末倒置
【反义词】去粗取精
夜郎自大 [yè láng zì dà]
【释义】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绛妃》:“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近义词】自命不凡、旁若无人、妄自菲薄、自高自大
【反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
黔驴技穷 [qián lǘ jì qióng]
【释义】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出处】寓言故事见唐·柳宗元《黔之驴》。
【近义词】无计可施、江郎才尽、黔驴之计、束手无策
【反义词】三头六臂、神通广大
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释义】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近义词】庸人自扰
【反义词】若无其事、无忧无虑、乐天安命
庖丁解牛 [páo dīng jiě niú]
【释义】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处】《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近义词】得心应手、如臂使指
【反义词】一筹莫展、捉襟见肘
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释义】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据说;河神因河水大涨而自以为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洋;于是望洋向若而叹。”
【近义词】无可奈何、爱莫能助、无能为力
【反义词】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郑人买履 [zhèng rén mǎi lǚ]
【释义】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近义词】死搬教条、生搬硬套
【反义词】随机应变
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近义词】锲而不舍、铁杵成针、持之以恒
【反义词】虎头蛇尾
邯郸学步 [hán dān xué bù]
【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近义词】东施效颦、步人后尘
【反义词】独辟蹊径、标新立异、择善而长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近义词】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反义词】脚踏实地、名副其实、实事求是
捕风捉影 [bǔ fēng zhuō yǐng]
【释义】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出处】《汉书·郊祀志下》:“求之;荡荡乎如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近义词】空穴来风、无中生有、道听途看
【反义词】耳闻目睹、实事求是、言之凿凿
闻鸡起舞 [wén jī qǐ wǔ]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近义词】发奋图强、废寝忘食、自强不息
【反义词】苟且偷安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近义词】墨守成规、坐享其成
【反义词】随机应变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近义词】励精图治、忍辱负重、奋发图强
【反义词】妄自菲薄、胸无大志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近义词】腹背受敌、山穷水尽,危机四伏
【反义词】安然无恙、歌舞升平、旗开得胜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近义词】颠倒是非
【反义词】是非分明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释义】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近义词】破釜沉舟
【反义词】重整旗鼓
篇10: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
★ 励志古代寓言故事
★ 古代智慧寓言故事
★ 古代成语
★ 古代历史故事精选
★ 成语寓言故事
古代历史寓言故事成语(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