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发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翻译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借鉴。
- 目录
- 第1篇: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翻译赏析第2篇: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第3篇:《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第4篇: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赏析第5篇:柳宗元的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第6篇:柳宗元唐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鉴赏第7篇: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意思,第8篇:《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译文及鉴赏第9篇: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第10篇:《酬曹侍卿过象县见寄》阅读理解答案及赏析第11篇:酬曹侍御见寄,酬曹侍御见寄薛能,酬曹侍御见寄的意思,酬曹侍御见寄赏析第12篇:酬晋侍御见寄,酬晋侍御见寄李端,酬晋侍御见寄的意思,酬晋侍御见寄赏析
篇1: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翻译赏析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萧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注释:
⑴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接受别人寄赠作品后,以作品答谢之。侍御:侍御史。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
⑵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
⑶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此指曹侍御。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
⑷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柳宗元《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句说:我在春风中感怀骚人,有无限潇湘之意。“潇湘意”应该说既有怀友之意,也有迁谪之意。
⑸采苹花: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苹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苹最盛。”此句言欲采苹花赠给曹侍御,但却无此自由。这是在感慨自己谪居的处境险恶,连采花赠友的自由都没有。
译文:
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诗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
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
鉴赏:
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小诗。风景十分优美,情思却抑郁苦闷,渗透着牢骚不平。内容与风格的不协调,使这首诗透出一种意蕴难申的特殊风味。
题内的“曹侍御”,名不详(侍御是中央监察机构的官吏侍御史的简称,但唐代较高的幕府官也常常带侍御史的官衔,所以这位曹侍御并不一定在中央政府任职,有可能是幕官)。从诗中称他为“骚人”来看,可能也是一位政治上的失意者。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在柳州东面不远,濒临阳水(今称柳江)。详诗题及诗意,当是曹侍御路经象县,寄诗给在柳州担任刺史的柳宗元,诗人于是写了这首诗作答。或以为柳宗元当时贬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但象县与永州相去甚远,曹侍御过象县而寄诗给远在永州的'柳宗元,似乎难以理解;而寄诗柳州近地(象县属柳州管辖),则比较顺理成章。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头两句点题内“曹侍御过象县”。破额山,当是象县附近紧靠江边的一座山。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也有破额山,但与诗题“过象县”无涉,并非所指。碧玉流,指青碧翠绿的阳江水。桂林、柳州一带的江水,青碧深湛,平缓沉静,如碧玉在缓缓流动,故说“碧玉流”。三字不单写出水色水势,而且传出质感。骚人,这里指善于作诗的曹侍御,暗寓其志行高洁,不为统治者与世俗所理解的意思。木兰舟,是对曹侍御所乘舟船的美称,因《楚辞·九歌》中有“桂棹兮兰枻(音义,划船的短桨)”之句。后来常以木兰舟指骚人所乘之舟,藉以象征其品格的美洁。以上两句用了“碧玉流”、“ 骚人”、“木兰舟”等一系列澄碧、高洁、华美的诗歌意象来渲染形容曹侍御其人、其境、其物,不但展现出优美的诗境,而且带有某种象征色彩。读来可以想见曹侍御泊舟破额山前、碧玉流畔翘首遥思的情态,其人华美高洁、闲雅秀朗的风神品格也历历在目。“碧玉流”与木兰舟的“遥驻”,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更增添了画面的动人风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理解这一句的关键在正确理解“潇湘意”。这里的“潇湘”并非实指地域,而是用典。南朝诗人柳恽《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这里的“潇湘意”,当即指故人的情意。全句意思是说,读着曹侍御从象县寄来的充满故人温暖情谊的诗章,不禁有春风拂面之感。点出“春风”,固然含有标示时令季节的用意,但更主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捧读赠诗时如沐春风的温煦感受。因此,诗中虽未直接写到曹侍御赠诗的具体内容,但通过诗人的这种感受,却已不难想见诗中定然充溢醉人的温馨情谊。化实为虚,反而更好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使曹侍御的赠诗在想像中变得更加优美动人了。这句写“见寄”。
在如此美好的季节,读到友人从如此美好的地方寄来的充满温馨情谊的诗篇,诗人自己自然也有无限情意要向对方倾吐,落句便势必要归到“酬”字上来。但诗意至此,却忽作跌宕转折——“欲采苹花不自由!”苹是一种水草,春天开白花。采苹寄远,如前引柳恽《江南曲》,历来用作向远方友人致意的一种象喻。柳宗元于贬居永州十年之后再次外放柳州刺史,官职表面上有所升迁,而所居更为僻远。他在柳州的处境,从《登柳州城楼》诗中“惊风”、“ 密雨”等象征性描写可以看出,仍然是非常艰险的。因此,他虽满怀愤郁之情,却不能随意向关心自己的友人倾吐。上句用“春风”极意渲染,用“无限”极尽强调,这句的“欲采苹花”的意愿便显得十分强烈,而紧接着的“不自由”三字却将这种意愿一笔扫却。跌宕转折之间,充分体现出诗人当时身遭摈弃,连倾诉孤愤的自由都没有的艰险处境,和诗人对这种境遇的强烈的愤郁不平。
尽管如此,末句所包蕴的深沉愤郁并没有破坏全诗优美的风情。人们倒是从前后的鲜明对照中感受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执着追求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操,从而对诗人这种峻洁高华的人格美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篇2: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赏析:
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也正是“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就把曹侍御称为“骚人”。把“潇湘”和“骚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苹花”,是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像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
“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苹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应是极好,然而却办不到。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苹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苹花相赠,也没有自由。
这首诗语言简练,写景如画。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但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它有言外之意,则是不成问题的。
篇3:《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
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萧湘意,
欲采苹花不自由。
柳宗元诗鉴赏:
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小诗。风景十分优美,情思却抑郁苦闷,渗透着牢骚不平。内容与风格的不协调,使这首诗透出一种意蕴难申的特殊风味。
题内的“曹侍御”,名不详(侍御是中央监察机构的官吏侍御史的简称,但唐代较高的幕府官也常常带侍御史的官衔,所以这位曹侍御并不一定在中央政府任职,有可能是幕官)。从诗中称他为“骚人”来看,可能也是一位政治上的失意者。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在柳州东面不远,濒临阳水(今称柳江)。详诗题及诗意,当是曹侍御路经象县,寄诗给在柳州担任刺史的柳宗元,诗人于是写了这首诗作答。或以为柳宗元当时贬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但象县与永州相去甚远,曹侍御过象县而寄诗给远在永州的柳宗元,似乎难以理解;而寄诗柳州近地(象县属柳州管辖),则比较顺理成章。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头两句点题内“曹侍御过象县”。破额山,当是象县附近紧靠江边的一座山。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也有破额山,但与诗题 “过象县”无涉,并非所指。碧玉流,指青碧翠绿的阳江水。桂林、柳州一带的江水,青碧深湛,平缓沉静,如碧玉在缓缓流动,故说“碧玉流”。三字不单写出水色水势,而且传出质感。骚人,这里指善于作诗的曹侍御,暗寓其志行高洁,不为统治者与世俗所理解的意思。木兰舟,是对曹侍御所乘舟船的美称,因《楚辞·九歌》中有“桂棹兮兰枻(音义,划船的短桨)”之句。后来常以木兰舟指骚人所乘之舟,藉以象征其品格的美洁。以上两句用了“碧玉流”、“骚人”、“木兰舟” 等一系列澄碧、高洁、华美的诗歌意象来渲染形容曹侍御其人、其境、其物,不但展现出优美的诗境,而且带有某种象征色彩。读来可以想见曹侍御泊舟破额山前、碧玉流畔翘首遥思的情态,其人华美高洁、闲雅秀朗的风神品格也历历在目。“碧玉流”与木兰舟的“遥驻”,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更增添了画面的动人风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理解这一句的关键在正确理解“潇湘意”。这里的“潇湘”并非实指地域,而是用典。南朝诗人柳恽《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这里的“潇湘意”,当即指故人的情意。全句意思是说,读着曹侍御从象县寄来的充满故人温暖情谊的诗章,不禁有春风拂面之感。点出“春风”,固然含有标示时令季节的用意,但更主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捧读赠诗时如沐春风的温煦感受。因此,诗中虽未直接写到曹侍御赠诗的具体内容,但通过诗人的这种感受,却已不难想见诗中定然充溢醉人的温馨情谊。化实为虚,反而更好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使曹侍御的赠诗在想像中变得更加优美动人了。这句写“见寄”。
在如此美好的'季节,读到友人从如此美好的地方寄来的充满温馨情谊的诗篇,诗人自己自然也有无限情意要向对方倾吐,落句便势必要归到“酬”字上来。但诗意至此,却忽作跌宕转折—— “欲采苹花不自由!”苹是一种水草,春天开白花。采苹寄远,如前引柳恽《江南曲》,历来用作向远方友人致意的一种象喻。柳宗元于贬居永州十年之后再次外放柳州刺史,官职表面上有所升迁,而所居更为僻远。他在柳州的处境,从《登柳州城楼》诗中“惊风”、“密雨”等象征性描写可以看出,仍然是非常艰险的。因此,他虽满怀愤郁之情,却不能随意向关心自己的友人倾吐。上句用“春风”极意渲染,用“无限”极尽强调,这句的“欲采苹花”的意愿便显得十分强烈,而紧接着的“不自由”三字却将这种意愿一笔扫却。
跌宕转折之间,充分体现出诗人当时身遭摈弃,连倾诉孤愤的自由都没有的艰险处境,和诗人对这种境遇的强烈的愤郁不平。
尽管如此,末句所包蕴的深沉愤郁并没有破坏全诗优美的风情。人们倒是从前后的鲜明对照中感受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执着追求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操,从而对诗人这种峻洁高华的人格美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篇4: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赏析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
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萧湘意,
欲采苹花不自由。
柳宗元诗鉴赏
题内的曹侍御,名不详(侍御是中央监察机构的官吏侍御史的简称,但唐代较高的幕府官也常常带侍御史的官衔,所以这位曹侍御并不一定在中央政府任职,有可能是幕官)。从诗中称他为骚人来看,可能也是一位政治上的失意者。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在柳州东面不远,濒临阳水(今称柳江)。详诗题及诗意,当是曹侍御路经象县,寄诗给在柳州担任刺史的柳宗元,诗人于是写了这首诗作答。或以为柳宗元当时贬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但象县与永州相去甚远,曹侍御过象县而寄诗给远在永州的柳宗元,似乎难以理解;而寄诗柳州近地(象县属柳州管辖),则比较顺理成章。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头两句点题内曹侍御过象县。破额山,当是象县附近紧靠江边的`一座山。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也有破额山,但与诗题 过象县无涉,并非所指。碧玉流,指青碧翠绿的阳江水。桂林、柳州一带的江水,青碧深湛,平缓沉静,如碧玉在缓缓流动,故说碧玉流。三字不单写出水色水势,而且传出质感。骚人,这里指善于作诗的曹侍御,暗寓其志行高洁,不为统治者与世俗所理解的意思。木兰舟,是对曹侍御所乘舟船的美称,因《楚辞·九歌》中有桂棹兮兰枻(音义,划船的短桨)之句。后来常以木兰舟指骚人所乘之舟,藉以象征其品格的美洁。以上两句用了碧玉流、骚人、木兰舟 等一系列澄碧、高洁、华美的诗歌意象来渲染形容曹侍御其人、其境、其物,不但展现出优美的诗境,而且带有某种象征色彩。读来可以想见曹侍御泊舟破额山前、碧玉流畔翘首遥思的情态,其人华美高洁、闲雅秀朗的风神品格也历历在目。碧玉流与木兰舟的遥驻,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更增添了画面的动人风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理解这一句的关键在正确理解潇湘意。这里的潇湘并非实指地域,而是用典。南朝诗人柳恽《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这里的潇湘意,当即指故人的情意。全句意思是说,读着曹侍御从象县寄来的充满故人温暖情谊的诗章,不禁有春风拂面之感。点出春风,固然含有标示时令季节的用意,但更主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捧读赠诗时如沐春风的温煦感受。因此,诗中虽未直接写到曹侍御赠诗的具体内容,但通过诗人的这种感受,却已不难想见诗中定然充溢醉人的温馨情谊。化实为虚,反而更好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使曹侍御的赠诗在想像中变得更加优美动人了。这句写见寄。
在如此美好的季节,读到友人从如此美好的地方寄来的充满温馨情谊的诗篇,诗人自己自然也有无限情意要向对方倾吐,落句便势必要归到酬字上来。但诗意至此,却忽作跌宕转折 欲采苹花不自由!苹是一种水草,春天开白花。采苹寄远,如前引柳恽《江南曲》,历来用作向远方友人致意的一种象喻。柳宗元于贬居永州十年之后再次外放柳州刺史,官职表面上有所升迁,而所居更为僻远。他在柳州的处境,从《登柳州城楼》诗中惊风、密雨等象征性描写可以看出,仍然是非常艰险的。因此,他虽满怀愤郁之情,却不能随意向关心自己的友人倾吐。上句用春风极意渲染,用无限极尽强调,这句的欲采苹花的意愿便显得十分强烈,而紧接着的不自由三字却将这种意愿一笔扫却。
跌宕转折之间,充分体现出诗人当时身遭摈弃,连倾诉孤愤的自由都没有的艰险处境,和诗人对这种境遇的强烈的愤郁不平。
尽管如此,末句所包蕴的深沉愤郁并没有破坏全诗优美的风情。人们倒是从前后的鲜明对照中感受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执着追求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操,从而对诗人这种峻洁高华的人格美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篇5:柳宗元的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的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是柳宗元的七绝,诗中通过怀念友人而又不能相见引起的深深遗憾。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注释】
⑴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接受别人寄赠作品后,以作品答谢之。侍御:侍御史。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
⑵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
⑶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此指曹侍御。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
⑷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柳宗元《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句说:我在春风中感怀骚人,有无限潇湘之意。“潇湘意”应该说既有怀友之意,也有迁谪之意。
⑸采苹花: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苹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苹最盛。”此句言欲采苹花赠给曹侍御,但却无此自由。这是在感慨自己谪居的处境险恶,连采花赠友的自由都没有。
【白话译文】
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诗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
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
【创作背景】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此诗作于地点不祥,确年不详。柳宗元的友人曹侍御乘船路过象县,踞离柳州的治所马平县(今柳州市)并不很远,但二人只能以诗相互赠酬交流情谊,其中必有难言之隐。
【赏析】
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也正是“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就把曹侍御称为“骚人”。把“潇湘”和“骚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苹花”,是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像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
“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苹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应是极好,然而却办不到。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苹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苹花相赠,也没有自由。
这首诗语言简练,写景如画。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但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它有言外之意,则是不成问题的。
篇6:柳宗元唐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鉴赏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 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 欲采蘋花不自由。
这首颇负盛名的小诗,是作者任柳州刺史时写的。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破额山”是象县沿江的山。
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如今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也正是 “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不是把曹侍御称为“骚人”吗?把“潇湘”和“骚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蘋花”,显然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象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
“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蘋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该有多好!然而却办不到啊!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蘋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蘋花相赠,也没有自由啊!
这首诗语言简炼,写景如画。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沈德潜说:“欲采蘋花相赠,尚牵制不能自由,何以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末由意,与《上萧翰林书》同意,而词特微婉。”它的言外之意是不是“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末由”,可以有不同看法。但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它有言外之意,则是不成问题的。
篇7: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意思,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意思,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赏析 -诗词大全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O花不自由。 【注释】 ①侍御:官名,侍御史的简称。曹侍御,名未详,当是作者在京城时的故友。
②象县:柳州属县,在州治东北六十五里。 【赏析】前两句切题中的“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即曹侍御经过象县之时,作诗寄作者;后两句切题中的“酬”,即作者读到曹侍御寄来的诗,作此诗酬答。今人多据诗中有“潇湘”二宇而确定此诗作于永州,但永州、象县相距遥远,书简往还不易,与诗意不合。“潇湘”别有意义,不专作地名。姑定为柳州作品。
“骚人”本指《离骚》的作者屈原,后来泛指情操高洁的文人。“玉”、“木兰”,都是屈原喜用的词,象征坚贞、芬芳的`品质。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就会使读者把他和屈原及其作品联系起,产生许多联想。“骚人”本可看山看水,愉快地赶他的路,如今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究竟为什么,这又会使读者产生许多联想。“遥”作为“驻”的状谙,所表现的是“骚人”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象县距柳州六十多里, 距柳宗元的贬所不算太“遥”,何况眼前的“碧玉流”正是从柳州流来的,为什么不乘“木兰舟”到柳州去看看他的朋友?这又引人深思。曹侍御的处境如何,虽然不知其详,但从“骚人”的称呼中也可得到一些暗示。至于柳宗元,分明过着“万死投荒”的流放生活。所以政治上的间隔,比地理上的距离更显得“遥”。因此,尽管思友心切,路也不大远,却只能“驻舟”兴叹,寄诗抒怀。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结合下句“欲采O花”看,显然汲取了南朝诗人柳惮《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是一篇名作,全文如下:
江洲采白O,日暖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句作为全诗的第三句,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兼包“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芳草如茵,花盛开,朋友们倘能相见,该多好!“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花”以赠故人。然而呢?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O花”相赠,也“不自由”啊!
全诗不仅写景如画,而且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许多联想。结句“欲采O花”尚“不自由”,还能有什麽自由!词气委婉而内涵悲愤。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后继续遭受 、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不是可以想到更多东西吗?
篇8:《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译文及鉴赏
破额山前碧玉流⑵,骚人遥驻木兰舟⑶。
春风无限潇湘意⑷,欲采苹花不自由⑸。
【注释】
⑴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接受别人寄赠作品后,以作品答谢之。侍御:侍御史。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
⑵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
⑶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此指曹侍御。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
⑷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柳宗元《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句说:我在春风中感怀骚人,有无限潇湘之意。“潇湘意”应该说既有怀友之意,也有迁谪之意。
⑸采苹花: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苹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苹最盛。”此句言欲采苹花赠给曹侍御,但却无此自由。这是在感慨自己谪居的处境险恶,连采花赠友的自由都没有。
【白话译文】
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诗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
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
【创作背景】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此诗作于地点不祥,确年不详。柳宗元的友人曹侍御乘船路过象县,踞离柳州的治所马平县(今柳州市)并不很远,但二人只能以诗相互赠酬交流情谊,其中必有难言之隐。
【赏析】
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也正是 “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就把曹侍御称为“骚人”。把“潇湘”和“骚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苹花”,是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像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
“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苹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应是极好,然而却办不到。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苹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苹花相赠,也没有自由。
这首诗语言简练,写景如画。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但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它有言外之意,则是不成问题的。
篇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注】①象县:距柳州较近,有柳江流经柳州和象县。
1.骚人一词有哪些含义?一、二句中的碧玉流木兰舟有什么作用?(5分)
2.这首小诗颇负盛名,感情深挚。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逐条分析。(6分)
试题答案:
1、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或忧愁失意的文人)(1分),本诗中特指曹侍御(1分)。
碧玉流运用比喻修辞,将柳江水比作碧玉,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或江水澄明深湛)(1分),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 也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这两个意象突出环境的优美、清幽(1分),烘托(1分)出曹侍御的美好。
2、(1)曹侍御惦念诗人的无限深情。例:曹侍御本可以一面赶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
(2)诗人无法见到友人的悲哀之情。例:诗人于春风无限的潇湘,思念友人而不能相见,想要采摘蘋花赠予友人,却连采花相赠也没有自由。
(3)诗人遭贬后处境险恶,不得自由,忧愁苦闷。例:最后一句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末由之意。(每条概括情感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赏析: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是柳宗元的`七绝,诗中通过怀念友人而又不能相见引起的深深遗憾,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自由但又得不到自由的内心矛盾。全诗言简意深,蕴涵丰富,向来被推为唐人七绝精品。
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也正是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就把曹侍御称为骚人。把潇湘和骚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苹花,是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像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
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苹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应是极好,然而却办不到。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苹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苹花相赠,也没有自由。
这首诗语言简练,写景如画。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但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它有言外之意,则是不成问题的。
篇10:《酬曹侍卿过象县见寄》阅读理解答案及赏析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注】①骚人:指友人曹侍卿。
(1)请赏析诗中“碧玉流”一词。(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潇湘意”的具体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1分)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1分)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1分)
【解析】 此题考查炼字的能力。首先注意“碧玉流”运用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远看平静的江水比喻为一块“碧玉”,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玉”怎么能流动呢?而作者却偏在其后加了一个“流”字,如此修饰写出了江流怎样的`特点呢?循此思路来思考,不难得出答案。
(2)【答案】主要表现了作者怀念友人曹侍卿之情,(2分)但也包含了友人寄诗句表达对作者的怀念之意。(2分)
【解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其情感不外乎离愁别绪。值得思考的是,此诗是不是仅仅表达了作者的伤感呢?
诗歌赏析
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但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蘋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应是极好,然而却办不到。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蘋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蘋花相赠,也没有自由。此句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
这首诗语言简练,写景如画。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
篇11:酬曹侍御见寄,酬曹侍御见寄薛能,酬曹侍御见寄的意思,酬曹侍御见寄赏析
酬曹侍御见寄,酬曹侍御见寄薛能,酬曹侍御见寄的意思,酬曹侍御见寄赏析 -诗词大全
酬曹侍御见寄作者:薛能 朝代:唐 体裁:五排 儒道苦不胜,迩来惟慕禅。触途非巧者,于世分沉然。
要地羞难入,闲居钝更便。清和挑菜食,闷寂闭花眠。
累遣期抛俸,机忘怕与权。妨春愁`榷,响夜忆林泉。
匪石从遭刖,珠膏枉被煎。讨论唯子厚,藏退合吾先。
旧制群英伏,来章六义全。休旬一拟和,乡思乱情田。
篇12:酬晋侍御见寄,酬晋侍御见寄李端,酬晋侍御见寄的意思,酬晋侍御见寄赏析
酬晋侍御见寄,酬晋侍御见寄李端,酬晋侍御见寄的意思,酬晋侍御见寄赏析 -诗词大全
酬晋侍御见寄作者:李端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野客蒙诗赠,殊恩欲报难。本求文举识,不在子真官。
细雨双林暮,重阳九日寒。贫斋一丛菊,愿与上宾看。
★ 寄赵七侍御,寄赵七侍御李华,寄赵七侍御的意思,寄赵七侍御赏析
★ 酬李穆见寄,酬李穆见寄刘长卿,酬李穆见寄的意思,酬李穆见寄赏析
★ 酬江公见寄,酬江公见寄鲍溶,酬江公见寄的意思,酬江公见寄赏析
★ 寺居寄杨侍御,寺居寄杨侍御周贺,寺居寄杨侍御的意思,寺居寄杨侍御赏析
★ 酬令狐郎中见寄,酬令狐郎中见寄李商隐,酬令狐郎中见寄的意思,酬令狐郎中见
★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中秋寄南海梁侍御李群玉,中秋寄南海梁侍御的意思,中秋寄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翻译赏析(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