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见异思迁申润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咏史诗?望夫山,咏史诗?望夫山胡曾,咏史诗?望夫山的意思,咏史诗?望夫山,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咏史诗?望夫山,咏史诗?望夫山胡曾,咏史诗?望夫山的意思,咏史诗?望夫山,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咏史诗・望夫山,咏史诗・望夫山胡曾,咏史诗・望夫山的意思,咏史诗・望夫山
咏史诗・望夫山,咏史诗・望夫山胡曾,咏史诗・望夫山的意思,咏史诗・望夫山赏析 -诗词大全
咏史诗・望夫山作者:胡曾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一上青山便化身,不知何代怨离人。
古来节妇皆销朽,独尔不为泉下尘。
篇2:望夫山唐诗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
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
只似当时初望时。
刘禹锡诗鉴赏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这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在民间流行相当普遍。这首诗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此诗题下原注正对和州郡楼,可见作于刘禹锡和州刺史任上。
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 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篇3:国庆日记:望夫山
望夫山,一座深情凝聚的山。座落湖南华容境内,倚江枕湖,看尽沧桑岁月,读遍情事变迁,紫陌红尘如梦如幻。
出城十九里,过桥五六座,烟村七八家,便是华容东山山脉。望夫山耸立其中,远山,近景,融入苍茫的绿色,一派翠碧浓郁得化不开。如一片绿叶投入蔚蓝的天空,纯净得无挂无碍,清澈得只剩一丝白云,如一只白鹭飞翔独行。时序已是秋半,重峦叠嶂,山不寒,水不冷,风犹清。就在云蒸霞蔚处,露出丰姿绰影,望夫山更显温婉柔媚,如梦中的女子。
如果说东山山脉的昴首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望夫山便是一往情深的女子中的女子。两山对峙,落在彼此的眼眸中,亘古的情愫,氤氲成烟成雾成云成岚,流淌在这片原野,终日绕峰,已越千古。也印证了世上只有爱情才海不会枯,石不会烂,天不会老,地不会荒。
九月的原野,江南依然苍翠欲滴,大地如铺展的绿绸,一伸手就能触及翡翠软玉的腻滑。阳光很明媚,洒落群山,似波光流淌长河,闪烁不定。队伍很长,蜿蜒如蛇行密林,龙游波涛,我们一路斩荆劈浪。
进得山来,古木参天。领队的彭哥说这就是华容古道,据说曹操曾败走此路,逃得一命。我实在不明白,道路的两旁是密匝匝的原始次森林,遮天蔽日,人须低头,侧身钻过才可。偶尔有阳光从高耸树端流泻而来,飘落肩上,微暖。有风吹衣襟,犹凉,带着草腥与落叶的味道,深深地呼吸一口,沁人心脾。古道的尽头,听彭哥介绍便是万仞壁立的望夫岩,道路狭窄幽深,并不是横刀跃马的好战场。更不用说马跃长江,飞渡天堑。
一路与彭哥攀谈,那场几千年前的情事。没有随着岁月的更改,失散于云烟,飘落于清风,因彭哥的解说反而栩栩生动起来。我倾耳聆听,静默参悟。原来世上女子的心很小很小,只装得下一个男子,但也很大很大,因为她的男人,她便装满了等待,装满了希望,装满了一个世界,从此宽广,坚贞。守望千年,以至成石,风雨不化。这不是曹操要走的路,该是我要探寻的道。
有古碑倒卧道途,字迹难辨。或许记载了一场风月,或许铭刻了一次眷恋。且不管他,我的路在前方,隐约望夫庙快到了,那儿有故事的瓦砾,等我去追思。幽径藏匿些村落,偶尔升起的炊烟,还有鸡鸣犬吠相闻,添得些幽趣。鸟儿也不避人,见到我们的到来,飞扑枝桠相迎,喋喋不休,更添林中的热闹。队伍中有女子飞歌,数女相应和鸣,扰碎了林中的清籁。
仰首望夫庙,彭哥说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许可以追溯更早。漫步庙前,但见断砖残垣,百废待兴。大家争看古木,发幽思,指点篱边的雏菊素素地开,红艳如血,金碧耀眼,论今朝。我在暗想,山深夜半,月洒庭梧,寒猿独鸣,那个女子,穿幽径,过竹林,踏素月,去守望没有希望的守望,该是怎样的幽独,她是否能平息那种相思的煎熬。好在山腰有一条公路正向这儿延伸,如果想见心上人,无须梦随寻郎去处,不得到辽西,有车可达,万里是通途。庭前堆满了砖石材料,再度辉煌指日可待。
站在望夫岩,北眺关山万重,一碧万顷,长江如带萦绕,星垂平野,日涌江流,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从这里出发,抛家别妻,走不尽的长安路,历不尽的云水渡,宿不尽的沙洲夜,望不尽的凌烟阁,翻不尽的宦海波,争不尽的蝇头利,咽不尽的相思苦。留下那女子,云山遮断梦去处,淌下泪水成湖,一种相思,无计无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望夫岩,已历尽千年的风霜,那个女子身影不见,但那双小巧玲珑的脚印还在,似乎明证她终日望夫不归,一种不可阻隔的思念缱绻,长存于天地。
山下是望夫村,一双眼泪湖,碧波荡漾。座座黛瓦红墙小院,掩映在斑竹丛林,不是桃源胜似桃源。秋半,翠竹当窗,绿柳绕岸,闲云沉底,梁上双燕,笑说粉蝶扑花。很早前,有个人儿,就这样驻守在这寂寞小小村,待黄昏,点起那盏孤灯,把柴门紧掩。对着那双小儿女,说着远游人,泪眼婆娑。记得那日分别,床前小儿女,扶床索抱,她欲语无言。送君南陌,芳草歇,秋云长,愁漫驻。自别后,桐花开几度,红桃随春发,却怕月色照寂寞,勾忆别时。
有深情若此,又何须打马江南,天涯羁旅,醉里贪欢;又何须勒骑陇塞,愁听征鸿,泪洒边草;又何须独上高楼,怕见归帆,不到潇湘。当寻个伊人,手挽红袖,浇菊东篱,锄豆北山,插秧南亩。垂钓烟霞,松叶煮茶,灯下对弈,蕉窗夜话,把男儿志消磨,温柔乡醉卧,管他江山谁手,我自一笑风月天地久。
正斜阳,回首望夫山,方知云出处。晴山万重,石岩烟沉,一派安详。千载山头,已化成一座丰碑,铭刻那故事,那情殇,那时春思,那时秋忆,端立云头,离天三尺三。
篇4:望夫山900字作文
望夫山900字作文
电白县与阳江市交界之地,有一座望夫山,那里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边有个小山坡。山坡上住着一个勤劳的小伙子,名叫阿海。
阿海从小失去双亲,无依无靠,但他却在艰苦的劳动中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他能在水底里睁开双眼,是打鱼采珠的能手。
一天,阿海在海上打鱼时救起一位遇难的'姑娘阿珍。这个姑娘是春山(即现在的阳春)人,只因恶霸要强占她为妾,她不甘受凌辱虐待,与其父半夜乘船逃跑。谁知中途触礁沉船,她有幸遇救,父亲却不知去向。
姑娘深感阿海救命之恩,阿海亦很同情姑娘的不幸遭遇。不久,这两个青年便结成了夫妻。
阿珍勤巧,阿海能干,生活过得很和睦。阿珍不但心灵手巧会持家,而且还是个好歌手。她常常自编歌仔,教阿海一起唱歌:
“茅棚一间网一张,粗茶淡饭几甜香!妹不嫌哥哥爱妹,同喝粥水胜蜜糖。”
“哥哥唱歌阿妹编,哥哥打鱼阿妹藤。哥妹合力勤快做,不愁吃来不愁穿。”
俗话说:好花难栽,好景不长。遥遥万里的皇帝,听说南海有珍珠宝贝,便派了个采珠使带着几千官兵,到沿海一带拉船抓丁出海,给皇家打捞珍珠。阿海也被抓走,阿珍哭得死去活来。但官兵如狼似虎,穷家妹有什么办法呢?阿珍一路送夫,一路唱着凄凉的歌:
“送哥送到漠江滨,泪洒江边雨淋淋。
大河水涨鱼分路,哥妹分路不分心!”
丈夫被押去出海采珠后,阿珍每天傍晚都站在小山坡上眺望,盼望着阿海快点回来。
然而,人间有恨,大海无情。日子一天天流逝,却不见阿海的踪影。半年后,一位逃跑出来的渔夫告诉她:阿海在采珠时,遇上了鲨鱼群,为了大伙,他勇斗鲨鱼,血把海水都染红了……阿珍听了晕倒在地,三天三夜吃不下东西。她爬到山坡顶上,面向大海,用沙哑的喉咙唱着:
“想哥日长夜更长,眼泪流了一筐筐。
若把眼泪当海水,海潮涨过漠阳江。”
唱罢,泪雨滂沱,大海咆哮。据说当天海潮大涨,漫过漠阳江,把好几船运送珠宝的官兵都淹没了。风雨过后,阿珍化作了一块挺立的石头。年长月久,这一带海滩变成了陆地,小山坡也变成了巍峨葱郁的大山,人们遂叫它为望夫山。
六年级:许文豪
篇5:望夫山刘禹锡赏析
望夫山刘禹锡赏析
【原文】
终日望夫夫不归, 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 只似当时初望时。
【赏析一】
这首诗是深有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受打击和迫害,长流远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
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赏析二】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作者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综上两方面,可以说此诗体现了刘禹锡绝句能将深入与浅出高度统一的艺术优长。
【赏析三】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这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在民间流行相当普遍。这首诗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此诗题下原注“正对和州郡楼”,可见作于刘禹锡和州刺史任上。
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 “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陽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 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 咏史诗?长安,咏史诗?长安胡曾,咏史诗?长安的意思,咏史诗?长安赏析
★ 咏史诗?东山,咏史诗?东山胡曾,咏史诗?东山的意思,咏史诗?东山赏析
★ 咏史诗?铜雀台,咏史诗?铜雀台胡曾,咏史诗?铜雀台的意思,咏史诗?铜雀台
★ 咏史诗?四皓庙,咏史诗?四皓庙胡曾,咏史诗?四皓庙的意思,咏史诗?四皓庙
★ 咏史诗?房陵,咏史诗?房陵胡曾,咏史诗?房陵的意思,咏史诗?房陵赏析
咏史诗?望夫山,咏史诗?望夫山胡曾,咏史诗?望夫山的意思,咏史诗?望夫山(推荐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