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骆驼之死的启示

时间:2023-03-15 03:48:35 作者:甩掉五花肉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甩掉五花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哲理故事:骆驼之死的启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哲理故事:骆驼之死的启示,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哲理故事:骆驼之死的启示

哲理故事:骆驼之死的启示

骆驼在沙漠中自由自在地吃草,我和叶赛尔坐在一根木头上抽莫合烟。我带来的“红河”烟已经抽完了,便抽叶赛尔的莫合烟。叶赛尔对我抽烟有意见,他觉得我“过一会儿便点一根,过一会儿便点一根”实在是太麻烦,从早到晚嘴就不闲着。而他早上抽一根莫合烟可以管到中午,中午抽一根莫合烟可以管到晚上。他让我抽莫合烟,我抽了一根,味道太烈,没抽完头便晕。

骆驼之死我们俩闲聊骆驼的事情。说着说着,便说到了骆驼的死。我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叶赛尔,居然经历了那么多的关于骆驼死亡的事情。

先写他告诉我的一峰病死的骆驼的故事。我曾在一文中写过,骆驼在受伤后会躲在一个不被人发现的地方养伤,养好伤后才会露面。由此我们知道,骆驼只要有力气挪动身躯,哪怕伤口再疼,流再多的血,也还是可以践行躲避养伤这一精神旨要的。但如果一峰骆驼病了,病得无法从地上爬起,它就无法践行这一精神旨要了。

叶赛尔说,那峰骆驼真的很奇怪,说不行就不行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用痛苦的眼睛望着人们,似乎乞求有谁能救它。大家猜想,它可能得什么病了。每年夏天外出放牧,实际上无医也无药,谁的牲畜要是得病了,就只能听天由命。但长眉驼现在已属于稀少物了,所以叶赛尔还是想办法要救活它。于是捎话,打电话,终于弄来药给它喂进了嘴里。第二天,它有了好转,眼睛里不再有那么多的痛苦了。它想挣扎着往前爬一点,但没有成功。没想到,过了一夜它便不行了。早晨人们发现它趴在地上不动,过去仔细一看,已经死了。它可能是半夜死的,有蚂蚁从鼻孔中出出进进,看着让人骇然。

它趴在那里,像一座倒了的山。平时,它迈着稳健的步伐在沙漠中行走,临死前,想再往前爬一点,都没能如愿。一峰高大的骆驼倒下后,就这样让人看着伤心。

有一峰骆驼的死很感人。它是为寻地下水而死的,牧民们都认为它是那一年所有牧民的恩者。

沙漠虽然干旱,但在沙丘中间却总有小河或海子,牧民每年放牧的首选,其实也就是这些小河或海子,有了水也就有了生活最起码的保障。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逐水草而居。现在,牧民们都会把上一年有水的地方作为下一年的首选,到了沙漠牧场,便直奔小河或海子。

但有一年却发生了奇怪的现象,牧民们进入沙漠牧场后,却到处都找不到小河或海子。水莫名其妙地干了。牧民们不知道,全球气温变暖已经影响到了沙漠中的小河或海子,水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已经干枯了。没有水,人和牲畜便都无法存活,牧民们于是决定向别处迁徙。但转了好几个地方,却看到的是同样的境况——没有水。人绝望了,牲畜们发出嘶哑的哀号。

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骆驼可以找到地下水,从畜群中放开几只骆驼,它们就会去找水。人们马上从畜群中放开了几只骆驼,它们很快就明白了人们的用意,低着头向四周寻去。但一天过去了,它们没有找到水。两天过去了,它们还是没有找到水。第三天,人们已经对它们不抱希望了,打算赶着牲畜到另一个地方去——他们已经打听清楚了,那个地方有水。但就在上路的时候,却发现一峰骆驼失踪了。大家在一起碰头,觉得一峰骆驼与已经好几天没喝水的畜群相比,毕竟只是一峰,而眼下当务之急是要赶紧为畜群找到饮水,否则它们会一个个倒在沙漠中。

经过几天的迁徙,他们终于到了一个有水的地方。那峰失踪的骆驼一直没有消息,牧民想,它过几天后可能会沿着畜群的蹄印跟到这里来。所有的牲畜都集中到了一个地方,谁也抽不出身去找它。

一个多月之后,传来了一个消息,在那个所有的小河和海子干枯了的沙漠里发现了地下水,不远处躺着一峰死了的骆驼。正是那峰被人们认为失踪了的`骆驼找到了地下水,然后便一直在那儿等牧民。但牧民们却一直没有过去,它饿死在了那儿。

后来我又见到了一群野骆驼。之所以在这里挑轻拣重地让笔落到野骆驼身上,是因为野骆驼更为真实,它们仍保持着自己作为一个物种的原始本性。

那是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我远远地见有什么在移动,同时伴有灰尘扬起,近了,才发现是几峰野骆驼。它们奔跑到一个小海子跟前,将巨大的身躯弯下喝水。天正蓝,小海子的水面便映出一个个骆驼,几个搞摄影的朋友不拍饮水的骆驼,而是绕到对面专拍它们在水中的倒影,得了几幅好照片。

喝水对骆驼来说,也许是几天,或十几天才要做的一件事,遇上水了便大喝一通,遇不上就只好忍着。一个牧民说,这群野骆驼已经把这个小海子牢记在了心间,每隔几天,总是要来喝水,因为是野骆驼,它们不必顾虑人,来去皆很自由。与家驼相比,它们在人类迈出那至关重要,几乎要改变命运的一步时犹豫退却了,所以它们仍是野骆驼,但它们现在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

牧民住在小海子对面的小山上,每当这群野骆驼下来,便来看它们,逗它们,它们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鼻孔里发出一些亲切的呼呼声。牧民也很高兴,觉得在这荒天野地和一群野骆驼成了朋友。后来,野骆驼们下来喝水时,总是要走到他的羊圈旁,如果他在,与他对视一会儿便离去,如果他不在,它们就望一会儿他的羊圈,好像羊圈就是他一样。一群野骆驼就这样与一个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骆驼与人之间原本或许有着一些相通的语言,天天见面,这些语言在默契中被双方都感觉到了,于是,只要每天看见对方,他们便都觉得亲切。

我到牧民的家中喝奶茶,闲聊着,野骆驼的面容被一件事勾画得清晰了起来。也是又一峰骆驼来喝水的日子到了,却不见一峰骆驼出现。牧民诧异,它们上哪里去了呢?他走到一个山包上,见骆驼在一片宽阔的地带转来转去,似是在寻找什么。他一数骆驼,发现它们中少了一峰,他从骆驼们急促的样子上断定,他们在寻找走失的一位伙伴。过了一会儿,有一峰骆驼急促地叫了一声,众骆驼便一起向它围拢过去。少顷,它们像是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似的,又一起向山后急急走去。

牧民好奇,骑上马赶上它们,想看个仔细。很快,他便发现野骆驼们跟着地上的一串蹄印在向前走着,走了一会儿,地上的蹄印变得歪歪斜斜,似乎行走者难以支撑自己的身躯。有一峰骆驼叫了一声,驼群便显得有些慌乱起来。牧民猜测,正在被众驼寻找的这只骆驼可能受伤了,翻过一座山,果然见一峰骆驼卧在一片草丛中。众驼奔跑过去,围着它呼呼叫,但它却纹丝不动。牧民仔细一看,它已经死了。

“它倒下的地方是它出生的地方。它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时,就坚持着走到了那里。骆驼在哪里出生,死的时候就必须要回到哪里。”牧民的这几句话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话,应该写到教科书里去,让学生们停下“黄沙吹尽始见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朗读,而是读一读这几句话,想必会使他们的心灵更美好。

后来的闲聊轻松自然。牧民说,骆驼们知道那只骆驼要死了,就去找它。其实在路上它们知道它已经死了。我问他何以见得,他说,有一峰骆驼流泪了,那是一峰母骆驼,是死去的那峰骆驼的母亲。

篇2:蜥蜴之死哲理故事

蜥蜴之死哲理故事

在一片沙漠里,住着蜥蜴和蝎子。蜥蜴是个良民,自得其乐。蝎子却名声很坏,横行霸道,它有着世界上最毒的刺。

一天,这片沙漠里来了一个猎人,他专捉蜥蜴,用它的皮来做皮包,蜥蜴们便搬到了沙丘底下去住,但猎人仍旧可以捉到它们,蜥蜴们整日惶恐不安

这时正是艳阳高照,蜥蜴在沙丘底下挖了一个非常凉爽的洞,躲在里面。蝎子正好经过这里,它被太阳晒得无处藏身。蜥蜴从来与蝎子没有往来,蝎子爬进来,希望可以住在这个洞里,遭到蜥蜴的拒绝

正在这时,猎人走了过来,将手伸进洞里来抓蜥蜴,蜥蜴吓得躲进洞的.最里边,眼看在劫难逃。蝎子举起毒刺刺向猎人,猎人惨叫了一声,逃走了。蜥蜴想,如果蝎子长久地住在这里,自己不是可以不用再怕猎人的捉拿了吗?虽然蝎子有时看起来很凶狠,其实还是有用处的。于是,它便和蝎子住在了一起

蜥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躲过了猎人的捕杀。而蝎子也有了一个凉爽的住所,两者相安无事,各取所需

这样的和平没过多久,悲剧终于发生了,蜥蜴与蝎子因为地盘多少的问题发生了纷争。蝎子一怒之下用自己的毒刺刺伤了蜥蜴,没过一会儿,蜥蜴便中毒而亡。蜥蜴临死仍觉得自己对蝎子是有恩的。而蝎子却冷笑道,那是因为我也有利于你。从此,蝎子独占了这个凉爽的洞穴。

读者感悟:有时候,如若要办成一件事情,敌人或者各种势力都是可以利用的,不能眼光狭隘。但是,当你利用一种危险来对付另一种危险时,一定要想到最后处理这种危险的办法,不能只顾眼前,否则定会被这种危险吞没。

篇3:哲理故事:智者之死

很久以前,在一个叫“东岭”的偏僻小山村,有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他们养了一大群鸡,有公鸡,也有母鸡。

一天下午,阳光明媚。一只金喙大公鸡带着他的妻子——一只芦花鸡惬意地晒着太阳。这时男主人对女主人说:“今天晚饭不要替我煮了,我去二舅家。”说完,男主人披衣而去。

金喙大公鸡闻言不由大哭,芦花鸡问他怎么了,金喙大公鸡说道:“只怕我们夫妻生离死别在即!”芦花鸡大惊道:“夫君何出此言?”

金喙大公鸡说道:“男主人极少饮酒,但每次到二舅家,必会饮酒,且大醉而归!”

芦花鸡疑惑道:“男主人到二舅家赴宴,即便杀鸡为肴,也当是杀二舅家的,却怎么会祸及你我?”

金喙大公鸡说:“主人夫妻俩极是恩爱,男主人每次醉酒,女主人心疼丈夫,都以母鸡为料做醒酒汤!圈中母鸡虽多,但今年以来你产蛋渐少,女主人已颇有微词,这次岂不要拿你开刀?”

听得此言,芦花鸡不由泪如雨下,爱怜地转头看着旁边玩耍的两只小鸡,哭泣道:“既是为鸡,早知难逃今日之命,只是孩子尚小,小花生性好斗,夫君以后要多约束管教;小黄体弱胆小,夫君更要多费心照看,特别是晚上,防止后村那只黄鼠狼把她叼走!”

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叹息道:“三年来,芦花鸡日日产蛋从未间断,平时也只是自行寻一些虫草为食,从未要主人费心。近日产蛋渐少就要被宰杀,人就是这样无情无义!”说话的`是鸡圈东边的一颗老槐树。

另外一个尖细的嗓音说道:“这金喙大公鸡号称东岭智者,此时还不是束手无策?哼,鸡毕竟是鸡,再聪明又能如何?”说话的是茅房西侧的一棵歪脖桑树。

老槐树说:“人家夫妻遭此大难,你却还如此尖酸刻薄!再说东岭智者又不是他自封的,金喙老弟素来热诚好义,且足智多谋,往往能于平常处洞察先机,借以趋福避祸。东岭大伙都受惠已久,均以东岭智者尊之……”

一个怯怯的声音说道:“槐树爷爷不用担心,金喙大哥既是智者,必有避祸之道!”说话的是槐树下的一株含羞草。

这边说得热闹,那边也没闲着,金喙大公鸡对芦花鸡说:“不用担心,一会儿我让小白、大白作产蛋之声,女主人必来开门取蛋,你可借机逃脱!”

老槐树听了,宽慰地笑了:“凡祸福必有兆,常人懵懂不知,任其摆布,而大智慧者,一叶便知秋,见微而知着,危难来临之时往往能趋避自如,进退有据!”

不一会儿,大白、小白产蛋后“咕咕”鸣叫,女主人听到后非常高兴,过来取蛋,在将开门时,一个尖细的嗓音说道:“主人进去要当心,有些鸡会从门缝跑!”说话的正是桑树。女主人进去时果然很小心,只开了一条小缝,进去后迅速把门关好,芦花鸡根本无法逃脱!

老槐树、含羞草的心都不由沉了下去,忽然,金喙大公鸡扑腾而起,对着女主人的手猛啄几口,啄得女主人的手鲜血淋漓,女主人吃痛,取蛋后便急急离去。

天黑后,男主人醉归。女主人手受伤,无法持刀杀鸡,只得就地取材,以青菜、鸡蛋为料做了醒酒汤。

当夜,金喙大公鸡彻夜未眠,在圈中踱来踱去。

桑树心中纳闷:这金喙想干吗?不会是想法子整我吧?

天色将明未明之际,金喙大公鸡忽然大步向桑树走来。桑树虽知有篱笆阻隔,金喙大公鸡奈何不了他,但还是忍不住吓得全身簌簌发抖。

走到近前,金喙大公鸡冷冷地对桑树道:“害人者终害己。你今日害我,却是引火烧身,你也难逃砍伐之命!”说完,他也不待其辩驳,阔步而去,飞身跃上院中最高的树枝,昂首静静地看着东方。当黎明的第一抹曙光从东方出现时,金喙大公鸡引吭而歌,发出第一声雄壮的鸣唱。全村公鸡跟着应和,大地苏醒了,村子苏醒了,女主人醒了,男主人也醒了!

男主人看到女主人手受伤极是心疼,问其原因不由大怒,持刀直奔鸡圈,杀了金喙。

老槐树老泪纵横,叹息道:“金喙老弟枉是智谋过人,生杀大权却落于一平常的村夫之手,世道不公,可叹可悲!”

桑树冷笑道:“没听说过么,形势永远比人强!他再聪明,不过是一只鸡而已,而且他机关算尽,最后却送了自己的小命,哼哼,还聪明?笑死我了!”

天色渐明,公鸡肉久煮不烂,没柴火了,主人拿了砍刀,走到桑树旁,把他砍了。

含羞草立时联想起深夜时金喙与桑树说的话,心头猛然一震,说:“其实,金喙大哥这些都想到了,但是他为什么还是这样做呢?”

含羞草忽然想起金喙曾经说过的话:“智谋过人之辈,行事之前往往都会以得、失、利、害考量,不免过于理智而失于情义,但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即使牺牲一切,也要去守护!”

“原来你心中是这样深爱着芦花姐姐!”想到这里,含羞草的泪水滚滚而下,挂在晨风的叶尖上颤动着,化为了清晨阳光下璀璨的露珠……

篇4:骆驼之死美文

骆驼之死美文

骆驼在沙漠中自由自在地吃草,我和叶赛尔坐在一根木头上抽莫合烟。我带来的“红河”烟已经抽完了,便抽叶赛尔的莫合烟。叶赛尔对我抽烟有意见,他觉得我“过一会儿便点一根,过一会儿便点一根”实在是太麻烦,从早到晚嘴就不闲着。而他早上抽一根莫合烟可以管到中午,中午抽一根莫合烟可以管到晚上。他让我抽莫合烟,我抽了一根,味道太烈,抽完后头有些晕。

我们俩便又闲聊骆驼的事情。说着说着,便说到了骆驼的死。我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叶赛尔,居然经历了那么多的关于骆驼死亡的事情。

先写他告诉我的一峰病死的骆驼的故事。我已在一文中写过,骆驼在受伤后会躲在一个不被人发现的地方养伤,养好伤后才会露面。由此我们知道,骆驼只要有力气挪动身躯,哪怕伤口再疼,流再多的血,也还是可以践行“躲避养伤”这一精神旨要的。但如果一峰骆驼病了,病得无法从地上爬起,它就无法践行这一精神旨要了。

叶赛尔说,那峰骆驼真的很奇怪,说不行就不行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用痛苦的眼睛望着人们,似乎乞求有谁能救它。大家猜想,它的身体内部可能得什么病了。每年夏天外出放牧,实际上无医也无药,谁的牲畜要是得病了,就只能听天由命了。但长眉驼现在已属于稀少物了,所以叶赛尔还是想办法要救活它。于是捎话,打电话,终于弄来药给它喂进了肚子里。第二天,它有了好转,眼睛里不再有那么多的痛苦了。它想挣扎着往前爬一点,但没有成功。没想到,过了一夜它便不行了。早晨人们发现它趴在地上不动,过去仔细一看,它已经死了。它可能是半夜死的,有蚂蚁从鼻孔中出出进进,让人看着骇然。

它趴在那里,像一座倒了的山。平时,它迈着稳健的步伐在沙漠中行走,临死前,想再往前爬一点,都没能如愿。一峰高大的骆驼倒下后,就这样让人看着伤心。

去年,有一峰骆驼从山上摔下来摔死了。那是叶赛尔看到的骆驼最凄惨的一幕。那天,叶赛尔本不想让骆驼到山坡上去吃草,但山坡的另一端比较平坦,它们吃着草,不知不觉就到了山坡上。山坡的一端平坦,另一端必然陡峭,等它们意识到危险时,它们实际上已经站在了陡坡边上,下面的陡坡乱石密布,无任何动物涉过的足迹。叶赛尔着急地唤它们从来路返回,但它们已经慌了,一峰挤一峰,在陡坡边上乱成一团。有一峰骆驼一蹄子踩空,庞大的身躯顿时像个皮球一样向坡下滚去,陡坡上的石头一次次将它的身子撞得起起落落。可以看得出,它也想挣扎着站起身,但它的身子太过于沉重,加之向下摔出的惯性太大,它实际上已无力控制自己了。最后,它“咣”的一声摔在了坡底,被它连带下来的几块石头也被摔出了声响。

它被摔得嘴里和鼻子里都是血,眼睛颤抖着,越来越无力地闭上了。叶赛尔被眼前的这一幕吓坏了,他跑过去用手摇骆驼的头,希望它能从地上爬起来。但它嘴一张,“噗”的一声吐出一团黑血后,就再也不动弹了。它死了。它因为自己的身躯太过于庞大,一旦从高处摔出便无法控制。由此可见,重心对骆驼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叶赛尔抱着它的头哽咽着说,你太大了,你太大了……你要是像一只羊一样多好。他在这个地方已经历过一次牲畜被摔的事情。有一次,他的一只羊也从这个陡坡上摔了下来,摔到坡底,它爬起来颇为疑惑地向四周望了望,又去草地上吃草了。

不是所有死去的骆驼都显得悲怆,有一峰骆驼的死就很感人。几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位牧民的一峰母驼下了两只小驼。它带它们出去寻找草吃。其实,冬天的沙漠中没有草,母驼带小驼出去,也就是从冻土中扯出几根草根,喂到小驼的嘴里。它们出去一般都不会走远,主人便也就放心地让它们去了。

一天黄昏,起了暴风雪,天地很快一片灰暗。母驼和两只小驼迷路了,它们原以为向着家的方向在走,实际上却越走越远。半夜,母驼为了保护小驼,在一棵大树下卧下,将两只小驼护在腹间,然后任大雪一层又一层落下。那是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雪,天气冷到了零下40多度,而地上的积雪也有1米多厚。风在恣肆,像是天地间有无数个恶魔在吼叫。

那天夜间,母驼就那样一动不动地护着两只小驼。它身上的雪越积越厚,寒冷像刀子一样刺入它的皮肤,继而又刺入了它的体内。在那样的天气里,寒冷就像一个乱窜的魔法师一样,把它能占领的生命的肉体施以冷冻的魔法。不久,那峰母驼感到自己的躯体变得僵硬了,似乎有一个冰冷的恶魔正在一点一点地占据着自己的身体。但它仍然一动不动,两只小驼已经熟睡了,它用两条前腿和腹部为它们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卧床。

第二天中午,暴风雪才停止。人们在茫茫雪野中寻找它们,直到下午才找到了那峰母驼和两只小驼。母驼已经死了,两只小驼围着它在哀号。风已经停了,但它们的哀号却像风一样在雪野中飘荡。

还有一只骆驼的死更感人,它是为寻地下水而死的,牧民们都认为它是那一年所有牧民的恩者。

沙漠虽然干旱,但在沙丘中间却总有小河或海子,牧民每年放牧的首选,其实也就是这些小河或海子,有了水也就有了生活最起码的保障。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逐水草而居,古往今来都如此。现在,牧民们都会把上一年有水的地方作为下一年的首选,到了沙漠牧场,便直奔小河或海子。

但有一年却发生了奇怪的现象,牧民们进入沙漠牧场后,到处都找不到小河或海子。水,莫名其妙地干了。牧民们不知道,全球气温变暖已经影响到了沙漠中的小河或海子,水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已经干枯了。没有水,人和牲畜都无法存活,牧民们决定向别处迁徙。但转了好几个地方,看到的却是同样的境况——没有水。人绝望了,牲畜们发出嘶哑的哀号。

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骆驼可以找到地下水,从畜群中放开几只骆驼,它们就会去找水。这个提议让人们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马上从畜群中放开了几只骆驼。它们很快就明白了人们的用意,低着头向四周寻去。但一天过去了,它们没有找到水。两天过去了,它们还是没有找到水。第三天,人们已经对它们不抱希望了,打算赶着牲畜到另一个地方去。他们已经打听清楚,那个地方有水。但就在上路的`时候,却发现一峰骆驼失踪了。大家在一起碰头,觉得一峰骆驼与已经好几天没喝水的畜群相比,毕竟只是一峰,而眼下当务之急是要赶紧为畜群找到饮水,否则它们会一个个倒在沙漠中。

经过几天的迁徙,他们终于到了一个有水的地方。那峰骆驼一直没有消息,牧民想,它过几天后可能会沿着畜群的蹄印跟到这里来。所有的牲畜都集中到了一个地方,谁也抽不出身去找它。

一个多月之后,传来了一个消息,在那片所有的小河和海子干枯了的沙漠里,发现了地下水,不远处躺着一峰死了的骆驼。是那峰被人们认为失踪了的骆驼,它找到了地下水,然后便一直在那儿等牧民。但牧民们却一直没有过去,它饿死在了那儿。

后来我又见到了一群野骆驼。之所以在这里挑轻拣重地让笔落到野骆驼身上,是因为野骆驼更为真实,他们仍保持着自己作为一个物种的原始本性。

那是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我远远地见有什么在移动,同时伴有灰尘扬起,近了,才发现是几峰野骆驼。它们奔跑到一个小海子跟前,将巨大的身躯弯下喝水。天正蓝,小海子的水面便映出一峰峰骆驼,几个搞摄影的朋友不拍饮水的骆驼,而是绕到对面专拍它们在水中的倒影,得了几幅好照片。

喝水对骆驼来说,也许是几天,或十几天才要做的一件事,遇上水了便大喝一通,遇不上就只好忍着。一个牧民说,这群野骆驼已经把这个小海子牢记在了心间,每隔几天,总是要来喝水,因为是野骆驼,它们不必顾虑人,来去皆很自由。与家驼相比,它们在迈出那至关重要,几乎要改变命运的一步时犹豫退却了,所以他们仍是野骆驼,但他们现在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

牧民住在小海子对面的小山上,每当这群野骆驼下来,便来看它们,逗它们,它们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鼻孔里发出一些亲切的呼呼声。牧民也很高兴,觉得在这荒天野地和一群野骆驼成了朋友。后来,野骆驼们下来喝水时,总是要走到他的羊圈旁,如果他在,与他对视一会儿便离去;如果他不在,它们就望一会儿他的羊圈,好像羊圈就是他一样。一群野骆驼就这样与一个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骆驼与人之间原本或许有着一些相通的语言,天天见面,这些语言在默契中被双方都感觉到了,于是只要每天看见对方,他们便都觉得亲切。

我到牧民的家中喝奶茶,闲聊着,野骆驼的面容被一件事勾画得清晰了起来。也是众骆驼来喝水的日子到了,却不见众骆驼出现。牧民诧异,它们上哪里去了呢?他走到一个山包上,见骆驼在一片宽阔的地带转来转去,似是在寻找什么。他一数骆驼,发现它们中少了一峰,他从骆驼们急促的样子上断定,它们在寻找走失的一位伙伴。过了一会儿,有一峰骆驼急促地叫了一声,众骆驼便一起向它围拢过去。少顷,它们像是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似的,又一起向山后急急走去。

牧民好奇,骑上马赶上它们,想看个仔细。很快,他便发现野骆驼们跟着地上的一串蹄印在向前走着,走了一会儿,地上的蹄印变得歪歪斜斜,似乎行走者难以支撑自己的身躯。有一峰骆驼叫了一声,驼群便显得有些慌乱起来。牧民猜测,正在被众驼寻找的这只骆驼可能受伤了,翻过一座山,果然见一峰骆驼卧在一片草丛中。众驼奔跑过去,围着它呼呼叫,但它却纹丝不动。牧民仔细一看,它已经死了。

“它倒下的地方是它出生的地方。它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时,就坚持着走到了那里。骆驼在哪里出生,死的时候就必须要回到哪里。”牧民的这几句话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话,应该写到教科书里去,让学生们停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朗读,而是读一读这几句话,想必会使他们的心灵更美好。

后来的闲聊轻松自然。牧民说,骆驼们知道那只骆驼要死了,就去找它。其实在路上它们知道它已经死了。我问他何以见得,他说,有一峰骆驼流泪了,那是一峰母骆驼,是死去的那峰骆驼的母亲。

篇5:哲理故事启示

两年前,王硕刚刚大学毕业。他的家境殷实,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平时对他的教育就很好。自身良好的素质,加上家里的关系,想要在城市里找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根本就不成问题。但是他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地参加了支援西部的团队,成为了一名藏族学校的老师。

他刚到那的时候,就被那片纯净碧蓝的天,还有天边的雪,清澈的湖水,淳朴的藏民所深深吸引住了。他班级里的孩子大部分是藏族孩子,让王硕唯一感到困惑的就是这群孩子叽里呱啦的藏语,他根本就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有的时候经常产生误解。当时他的班里有一个叫洛桑的藏族小孩,学习成绩很差,无论怎么努力,总是班级里的最后一名。王硕对他十分头疼,一方面语言的不通使他没办法和孩子交流;另一方面即使老师对他特别关照,可还是没有任何起色,渐渐地王硕对他失去了耐心。

到了期末考试,王硕又开始担心洛桑会扯班级的后腿。考试那天,果不其然,洛桑又是拿着卷子在那里愣神。一开始,王硕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可是他忽然发现洛桑拿了一张纸条,看了看,然后又把它塞回抽屉里,接着便镇定地答题。凭老师的经验,他认定这个孩子在抄袭。虽然他内心却是希望自己的班级可以取得好成绩,可是一个老师的操守却让他很难接受自己的学生在作弊这个事实。他忽然对这个孩子感到深深的失望,进而迸发出了怒火。他走了过去,一下子将洛桑从椅子上提了起来,对他说:“出去!”洛桑惊讶地站了起来,满脸通红,对自己说了一句藏语。王硕听不懂,但是依据当时的情况,他断定这个孩子在骂他,于是他把洛桑的书包整个扔到了外面,把孩子轰出了考场。当王硕拿出纸条,想当作证据时,他看到纸上用汉语歪歪扭扭的写着的几个字:“仔细想想,你可以的!”当时王硕的脑袋哄的一下就大了起来,他知道冤枉了孩子,可是仍然被那句他认为是脏话的侮辱而不能释怀。

第二天,洛桑没有来上学,据说家里人知道了他被老师轰出考场,认为这个孩子根本就无药可救,于是为他办了退学手续,然后带着洛桑打工去了。这时候,王硕开始有些后悔,他认为自己毁了一个孩子的前程。可是他依然认为学生不可以辱骂自己的老师,想到这些,他的心里好受了一些。

过了一个月,这些愧疚渐渐地退去了。有一天,又有一个孩子对他说了同样的话,他马上就问学生那是什么意思,孩子回答说:“哦,那是对不起的意思。”

那天晚上,王硕哭了,没有几天,他辞了职。

大道理: 有时候,凭主观臆断会产生很多偏见。我们总是容易被自己的思维所左右,先入为主,这种唯心的法子往往会损害我们的生活。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这样就能够减少对别人和自己的伤害。

篇6:哲理故事及启示

哲理故事及启示

1、上帝与乞丐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人前来点化他。

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它?”

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可以买一部手机呀!”

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要买一部手机?”

“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

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呢?”

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以后,我再出去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

上帝感到很悲哀,这一次,他狠狠心说:“假如我给你1000万元呢?”

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全买下来。”

上帝挺高兴。

这时,乞丐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我的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上帝听罢,黯然离去。

启示:

这世间,不是缺少机遇,也不是命运从来不公平,而是缺少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他的格局,他有什么样的格局就将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改变来自于思想的改变。

2、锁和钥匙

一日,锁对钥匙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是每天把你带在身边。” 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

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锁那种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偷偷藏了起来。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开锁的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把锁扔进了垃圾堆里。主人进屋后,找到了那把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与合作,也没有看到对方的价值与付出、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计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启示: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赏、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赢。

3、三季人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学生说“哎,你搞错了,四季!”

客人说:“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启示: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4、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只毛毛虫看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地说:“我可以和你一样飞翔吗?”蝴蝶答道:“可以,但是,你得做到两点:一、你渴望飞翔;二、你有脱离你那巢穴的勇气”。毛毛虫说:“这是不是意味着死亡?”蝴蝶说:“以毛毛虫来说,你已经死亡;以蝴蝶来说,你获得了新生。”

蝴蝶生命的深层结构原是毛毛虫,然而毛毛虫对它自己将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并没有意识,所以蜕变竟成了艰苦的折磨,直到羽化成蝶,它才会明白,原来被误认为的灾难,是来帮助它的。

启示:

我们只看眼前,看不到未来,我们只看到片断,而看不到整体。因此,这世界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只要记得任何发生的都是好事,一切顺其自然,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5、渔夫的誓言

古时候有一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的时候都要立下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场上的墨鱼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是这次鱼讯所遇到的全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了岸才得知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要贵。他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打捞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是空手而归。他懊悔地发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的是螃蟹还是墨鱼全都打。

第三次出海,渔夫严格遵守自己的誓言,不幸的是,他一只螃蟹和墨鱼都没有遇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启示:

一个人在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的时候,不仅仅要符合自身实际,也要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而社会需要的实际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因此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调整自己的理想,这样才可能由理想变为现实。否则,即使自身条件再好,理想也只能是空想、幻想。

6、落入坑洞的猎人

有一群人到山上去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双脚都摔断了,只剩下一只健全的左手。

坑洞非常深,又很陡峭,地面上的人束手无策,只能在地面喊叫。

幸好,坑洞的壁上长了一些草,那个猎人就用左手撑住洞壁,以嘴巴咬着草,慢慢地向上攀爬。

地面上的人看不清洞里,只能大声为他加油。等到看清他身处险境,嘴巴咬着小草攀爬,忍不住议论起来。

“哎呀!像他这样一定爬不上来了!”

“情况真糟,他的手脚都断了呢!”

“真可惜!他如果摔下去死了,留下庞大的家产就无缘享用了。”

“他的老母亲和妻子可怎么办才好!”

落入山洞的猎人实在忍无可忍了,他张嘴大叫:“你们都给我闭嘴!”

就在他张口的刹那,他再度落入坑洞,当场摔死。

启示:

不管是人生还是事业,在面对困境和难关的时候,千万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议论,只管坚定地向上攀爬。面对不相干的议论,我们要学会姑且听之,相信自己,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篇7:王鱼之死哲理故事

王鱼之死哲理故事

在浩瀚的太平洋中有一个布拉特岛。在这个岛的水域中,有一种鱼,叫王鱼。王鱼分为两种,一种有鳞,一种无鳞,而有鳞或者无鳞,是由自己来选择决定的。这就太有意思了。

一生无鳞的王鱼活得比较轻松惬意,它们体小无鳞,行动敏捷,在食物充足而又没有天敌的水域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因为自在,也更容易与外界融洽,一生都较为平静。

但有的.王鱼不满足于这种平淡的生活,会选择有鳞。它们的一生就会相对精彩很多。

王鱼有一种本领,只要它愿意,它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泌物吸引一些较小的动物贴附在自己的身上。然后,王鱼会千方百计地把这些小动物身上的物质吸干,慢慢使之成为自己的鳞片——其实那不是鳞,只是一种附属物。当王鱼有了这种附属物后,便会慢慢变成另一种形态。貌似强大,比无鳞的王鱼,至少大出四倍。这种王鱼无论游到哪里,都前呼后拥,派头十足。同伴们也会对它毕恭毕敬。它终于如愿以偿,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王。

可是,当王鱼年老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身体里无法再分泌出营养物质了,身上的附属物也会开始慢慢脱离它的身体,使它回到最初的面目,和普通的王鱼一样体小无鳞。普通的王鱼因为习惯了而无所谓,但这类王鱼却无法忍受没有鳞片的状态,光秃秃的模样让它们很不自在。同伴们也不再将它当王看待,这让饱尝过做王滋味的王鱼很失落。它们觉得痛苦、难堪,无法再适应这个水域世界。在鱼群里,它无法自然地游动,还会变得异常烦躁,绝望地挣扎,甚至无端地攻击别人,以解脱自我。可惜,它又没有了往日的能力,在攻击别人的时候,往往会反过来被别人撕咬,遍体鳞伤。于是,绝望的王鱼选择了自残,故意冲撞其他鱼类,或往岩石上猛撞,挣扎数日后死去。死时的王鱼,身上红肿、腐烂,眼睛也被自己撞瞎,完全不成样子。

有鳞王鱼实在死得太惨,或许它们本不该贪慕虚荣,选择不属于自己的附属物来作为自身的鳞片。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拥有了鳞片后迷失了自我,忘了自己不过是一条平常的王鱼。其实,人生也是如此。

哲理故事的启示短篇

哲理小故事的思维启示

哲理短篇故事精选

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在扇子上画出100只骆驼来

高二哲理故事

经典哲理小故事

睡前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放弃

财富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骆驼之死的启示(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哲理故事:骆驼之死的启示,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