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关林导游词

时间:2023-03-15 04:08:54 作者:小狗便利贴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小狗便利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河南关林导游词,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河南关林导游词,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河南关林导游词经典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十二月,一代英杰关羽被孙权杀害,蜀后主刘禅追盖关羽为“壮缪侯”。2春正月,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传关羽首级于洛阳曹操处,被曹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并建庙祭祀。

南朝陈国皇帝陈伯宗托言“关羽显灵成神”,于光大年间(567-568年)在当阳玉泉寺西北为关羽立庙,在玉泉山为关羽建冢。至隋,关羽的神话传说开始出现,尤其在关羽家乡和他生前生活过的地方,广泛流传着关羽显灵护民的传说。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关羽家乡解州关帝庙兴建。其他地方亦开始建关庙。到唐代,关公信仰基本形成。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关庙,关公信仰进一步扩大。当阳以五月十三日为关羽生日,举行隆重祭祀,远近辐辏。另并渐渐形成清明节拜扫关冢之俗。到唐末五代时,在宫中、在民间悬挂关公神像成为习俗,并盛行下来。

宋元时期是关公信仰的发展期,这时期由于皇帝的推崇、加封,关羽由一名武将变成了一尊神明,关公信仰普及全国。关庙也在封建帝王的政令下,广为兴建。关公信仰在民间日渐深人,每年五月十三诞祭、九月十三秋祭则已成定期且规模盛大。这时期,出现了许多关公戏,如《关张双赴西蜀梦》、《关大王单刀会》等,盛于民间,促使关公信仰深入妇孺。关公戏亦成为关公信仰文化的一部分,传沿至今。

关公信仰文化至明清时期迎来了鼎盛期。关羽的封号经过宋、明、清皇帝的步步加封,最后在清光绪五年(1879年),最终封为“忠义神勇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关庙由起初的个别地方修建发展到遍布大江南北,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规格之高空前绝后。关庙或由官府供给香、银或划给“香供之地”。而且把对关帝的祭祀列入国家祀典,定于每年正月十三日的春祭、五月十三日的诞祭和九月十三日的秋祭,用太牢之礼,皇帝或亲自御书致祭,或遣官到关林致祭,并用太牢。洛阳所辖各县、乡俱如此制。建于东汉末的洛阳关林,便成为远近百姓祭祀关公的重要场所,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十三大祭,香火鼎盛。

从明代开始,关公信仰文化依然延续,并向海外辐射,特别是随着大批华人到海外定居,也把关公信仰文化传播开去,在整个汉文化圈内外发生着巨大的影响。

由洛阳市、运城市联合申报的关公信俗,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992 X-85),关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公信俗”的遗产地,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

篇2:河南关林导游词经典

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影响着中华儿女,广受敬仰。1994年关林成功举办朝圣大典。此后的每年9月29日,海外关庙人士和宗亲组织云集关林,举办隆重的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关林朝圣大典已经成为洛阳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

关林朝圣大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活动从1994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八届。4月被省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华侨寻根问祖的重要活动之一。每年来自美国、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个朝拜团体共同祭拜关圣人。祭祀仪式最大限度地复原了清朝国家祀典关公的祭祀程式,由乐舞表演转变为更加严谨的祭祀仪式,其中不仅有一千多年前商周时期的传统祭祀乐舞--八佾舞,同时还有帝王、社稷才能享祀的先秦之后太牢之礼,通过祭祀关圣、传承古礼,团结中华儿女,弘扬华夏文明。

洛阳关林庙汇文楼主人、半龛居士、关圣印社社长、中国书协会员、金石书画篆刻家刘中州篆刻的“关圣帝君之宝”玉玺(590x590x1100cm 重1800余千克)供奉于洛阳关林庙拜殿。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先生赞其为“世界关庙第一印”。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及美国等有名关庙玉玺皆由此印缩小。

篇3:河南关林导游词经典

今天我们去关林了。

关林是关羽的含元之所,建于汉末,有1790余年的历史。关林在洛阳龙门石窟边上,是世界上唯一称作“林”的关庙,是中国封建级别最高的关庙,是唯一的庙丶林、墓结合的关庙。关林古迹巍峨,飞檐流丹,丰碑高冢,宝相庄严,充分体现了武圣人关羽崇高的地位和深厚的荣耀。

我们到关林,先看到门口有一个广场,非常的宽阔,还有一个戏台。进门之后,我们右手边有一个亭子,里面有一匹马,那匹马是赤兔马,是关公的坐骑,英姿飒爽。我们之后我们又回到了中轴线再往里走,又过个一个门,上面写着“关林”,里面是关帝庙。庙有三进大殿,都是参拜关羽的地方。庙里面供的就是关公。关公是丹凤眼红脸长胡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看上去十分威武。第一个殿前面一张大桌子上 摆了非常多的供品,大概有一百多种,应该是刚举行过祭拜仪式吧。除了水果之外,其他的都是用面做的。做成了各种植物、蔬菜、动物还有零食的造型,十分逼真。殿的前面还有关羽的大刀青龙偃月刀,我和妹妹还去扛了扛,拍了照呢,好重啊。

最后面是关冢,关羽的首级埋葬在此。关林前面有一个亭子,还有一个牌坊。他的墓十分庞大,圆形的,墓高17米,面积有2600平方米。我绕墓走了一圈,发现旁边有很多石兽,真庄严肃穆。关冢就像一座小山丘,上面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和苍翠的柏树。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叫做“关林”了。

这个墓是曹操为关羽修建的,这种埋葬方式是在古代是最高级别的,说明曹操真的很看重关羽。关羽是三国时桃园三结义的武将,是忠义仁勇的典范,现在还被民间尊为“关帝”和“武财神”。妈妈还给我讲了他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等故事。他是一名武将,历史上还有那么多其他武将,为什么只有他被那么多人崇拜,而且还被敬为神了呢,我要好好查一查,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学习《三国》。

导游词经典范文

篇4:河南关林导游词

关林庙位于洛阳市郊区关林镇。相传是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葬地.冢前有关羽祠庙,俗称关帝庙。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关羽褒崇至极,尊奉为关圣帝君,同文圣孔丘并提,称为武圣.

故山东曲阜有孔林.河南洛阳有关林.按《后汉书》说,东汉建安:十五年,蜀将关羽镇守荆州。遭到东吴孙权的偷袭而败走麦城.于湖北当阳被东吴将校俘杀。孙权怕刘备作复仇攻伐,而把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献给曹操,以图表明进攻荆州杀死关羽是奉曹之指令,从而嫁祸于曹,孙权的这一阴谋被曹操所识破,曹反以王侯之礼,把关羽之首级葬于城南,称之谓关帝冢,即今天的关林.

据重修碑文记载,在唐朝时关冢前就建有祠堂,明朝曾加以建.清朝重修过数次.今天的关林为明清时的建筑.庙前有一座十脊重檐建筑,叫做舞楼,俗称戏楼.庙门前盘踞着一对明代雕刻石狮,暴眼园睁,虎虎逼人.二门内东有钟楼,西有鼓楼,中央有甬道,直通正殿月台,甬道左右和月台围以石栏,每栏柱头均雕有子母狮。小狮或藏于母狮之腹,或爬在母狮之背,其亲呢之状维妙维肖.正殿、二殿,都是四面起坡的五脊飞檐建筑.画梁雕栋,五彩缤纷。三殿也称卧殿。殿前悬挂有乾隆、慈禧、光绪的御笔匾额。三殿之后为关羽之冢,高二十米左右,围以八角红墙。冢前有八卦碑亭一座,内立石碑一通,正面刻关羽封号,背面刻关羽传记在。亭前并列三座石坊,坊内有石狮一对,庄严而肃穆。庙内有古柏千株、苍翠入云。红墙翠柏,相互映照,楼台殿阁,格外壮观。

解放后,古迹关林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曾多次整修,一九六二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把关林庙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中外宾客参观游览.

篇5:河南关林导游词经典

关林的主要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其布局按帝王宫殿建筑而建呈“回”字形结构。舞楼、大门、仪门、平安殿、财神殿、春秋殿、关林(冢)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它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体现我国古建文化的传统特点。

大门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中间大门上有九九八十一颗金色乳钉,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最高品级的标志。大门东西两边为八字墙,分别篆写“忠义”、“仁勇”4个大字,概括了关羽忠君、义友、仁爱、勇武的一生

仪门建于明万历年间,取“有仪可象”之意,是当时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的场所。原为明代关帝庙大门,清代改称仪门。门额上的“威扬六合”匾,则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笔,十分珍贵。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的“关帝诗竹”,为关羽亲手所绘。这幅竹画的全部竹叶点缀成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由仪门到大殿,甬道长35米、宽4米,两边石栏,36根望柱,104个石狮。此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据碑文记载,现时之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在洛客商捐资,依宫殿式样修建。

石狮御道是皇帝或朝廷遣官致祭时的专用步道,百狮百态,惟妙惟肖。因御道甬柱、栏板多为信众所捐修建,祈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刚上·故上多雕刻铜钱纹饰,寓意四方来财,故民间又称之为“生财之道”。

篇6:关于河南关林的导游词

今天我们云拜谒一位圣人参人,参观一处圣地,那是令世界华人崇敬向往的地方,它就是武圣人关羽的葬首处——关林。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山西解州(今山西运城市)人。关羽才兼文武,绝伦逸群,通经熟史,骁勇善战。建安二十四年(220年),败走麦城,被东吴孙权杀害,终年五十九岁,生前汉献帝封他为“汉寿亭侯”,死后蜀后主刘禅追溢他为“壮缪侯”。

“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惟公号帝君”。中国历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何其多,关羽之所以脱颖而出扬名天下,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以儒学立国的国度,几千年的道德观念是“仁、义、礼、智、信”,关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忠义仁勇”壮歌,他的品德与我国传统道德相契合,所以受到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无比敬仰,成为封建社会的人伦楷模,以至于“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根据礼制,皇帝的墓称“陵”,王侯的墓称“冢”,百姓的墓称“坟”,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清雍正八年(1730年),关羽被封为武圣,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就有了埋葬文圣孔子的“孔林”和这处埋葬武圣关羽的“关林”了。

关林始建何时已无从稽考,现存的关林位于洛阳市南7.5公里的地方,重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年间加以扩建,形成现今占地180亩的规模。关林的建筑很有特色,它是按帝王宫殿式样建造的,它以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家到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他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严谨有序,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院内800余株古柏遮天蔽日,蓊郁苍翠,掩映殿字楼阁,使关林别具林园特色。历代碑刻100多通,成排成行,记载有关关林的沧桑岁月。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气魄宏大的关林广场。广场中央的舞楼,是祭祀关羽时献戏的舞台。舞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突出的部分为前台,不设山墙,从建筑形式看,它把前台的歇山式顶和后台的硬山式顶组合在一起,又在上面巧妙地加似歇山式顶,使整个建筑的外观宛如一座重榴楼阁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如此巧思设计,精妙构筑的舞楼,殊为罕见,是中国早期舞台的精华之作。

关林大门建于清代,两边的八字墙上篆书“忠义仁勇”4个大字,昭示着关羽精神不朽。朱漆大门镶嵌九排九行八十一颗金黄色乳钉,标志关羽的至崇地位。门外这对白色大理石石狮,雄健威武,是洛阳地区现存明代石狮中的一对。请再往大门东西两侧60米处看,高高耸立的是对称的三门道石牌坊'坊额上都是颂扬关羽的题字。

仪门为关林第二道门,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原为关林大门。清代扩修大门后,改此门为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正门额上悬有慈禧太后所题“威扬6合”匾,意思是关羽的英各威震天下。仪门檐后檐下访上绘有大幅反映关羽生平事迹的故事图等,再现了关羽当年激战沙场的生动场面。大家注意看仪门上的乳钉只有49枚,为什么和大门不;样呢?噢,有些朋友已经猜对了,这是因明代修此门时关羽的封号还是侯爵的缘故。

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相传是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为“关帝诗竹”,宽54、高120.5厘米。画面上有两竿竹子,一竿枝叶飘飞,宛如狂风袭竹,一竿枝叶低垂,又似骤雨落叶,所以又叫“风雨竹”。这幅竹画妙就妙在全部竹叶组成了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表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由仪门到大殿之间这条长35米、宽4米由石栏板夹筑的甬道,是我国关庙中惟一的一条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关林有三个最绝妙的景观,这是第一绝。据碑文记载,现在的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这是在洛商客捐资,依帝王宫殿式样修建的。36根望柱上雕刻了大小104个石狮,它们分立在甬道两旁,像两列卫士夹道护卫。这些石狮没有凶猛威严之感,个个活泼生动,逗人喜爱。这些可爱的石狮,给关林的庄严殿宇、苍郁古柏、如林石碑平添了无限生机和温馨氛围。

甬通东西两侧分别坐落着钟楼和鼓楼,两楼建筑形制一样。中国的寺庙里,多有钟鼓楼,晨钟暮鼓不仅作为报时之用,更为隆重的祭祀平添几分神秘与神圣,关林的钟鼓楼,起的便也是这个作用。

焚香炉位于甬道两旁,东西各一。明清时期,关林每年要举行春秋二祭,按当时朝政祀典规定使用太牢,祭祀在月台之上拜殿之下进行,隆重而热烈。为了防止庙宇着火,保证殿堂安全,就在月台下建焚香炉两座,可见古人很早就有防火安全意识。焚香炉高6.52米,四面坡亭式顶,为清代所建的砖砌仿木构建筑,充分展示了清代高超的砖雕艺术水平。正面雕刻窗根,其余面砖雕“腾龙戏珠”、“松树麒麟”、“双狮戏绣球”和“岁寒三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侧焚香炉后壁的大幅砖雕“岁寒三友”图,它寓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意于画中,用松、竹、梅喻三人的高风亮节、博大正气,构图巧妙,寓意深刻。

大殿前月台两侧有龙头柏和风尾柏,西为龙头柏,东为凤尾柏。龙头柏因柏树一枯枝向下勾曲,形如龙头而得名。风尾柏树根裸露,成扇面形,环纹极密,似凤凰尾巴。

月台之上,前为开敞的拜殿,后力宏阔的大殿,两者相连,浑然一体,巍峨壮观。拜殿为五开间卷棚式建筑,为祭祀关羽时百官僚属谒拜之场所,又称为“启圣殿”。拜殿虽梁架结构简单,但斗拱檀枋色彩斑斓,与高耸的赤柱相映生辉。拜殿下高挂着一块块歌颂关羽的匾联,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乾隆皇帝亲自书写的“声灵于铄”匾和“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联。拜殿西端放置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所用的“青龙偃月刀”。此刀高3.5米,很是神气,每每吸引着游客前来一试身手,领略当年关大将无尚英风。

大殿为关林建筑,位于关林中心,充分突出了居中为尊的建筑意图。大殿为砖木结构的单檐庑殿顶式,高近20米,面阔7间,进深3间,总面积760平方米。庑殿顶上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殿四周飞檐外伸,如燕展翅,檐下斗拱交错,檐柱耸立,绕以回廊。大家抬头看大殿四据角,是不是都站有一人,有种说法说他们分别是庞涓、韩信、罗成、用瑜,只因为他们都曾背信弃义,遭世人唾骂,被称作历有名的“四短人”、“走尽人”,他们与关羽的浩然正气形成鲜明对比,让他们站立檐角也是在警示世人啊。

大殿正门上方高悬慈禧太后题的“气壮嵩高”匾。大殿门窗雕饰精美,看大殿正门,自东向西的高浮雕是关羽生平故事十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斩蔡阳、水淹七军、三结义、三顾茅庐、斩车胄、单刀赴会、挑锦袍、战吕布、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共十二幅,还有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龙戏凤等,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充分表现了明代木雕艺术的杰出水平。而且这些木雕因为有高大宽阔拜殿遮蔽,所以较少遭受风吹雨蚀,因而木雕上色彩依然鲜艳如初。大殿内现有塑像五尊,中间这位帝王装扮、神圣庄严的就是关圣帝君像,此像高6米,为我国关羽塑像中的一尊。两侧分立的是威猛暴烈的周仓、沉着稳健的廖化、深谋远虑的王甫、英姿飒爽的关平。我们走到大殿后门,看这组正对后门的高浮雕,中间这位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脂、身着绿战袍、手拂长髯、睿智英武的关羽像,真实地再现关羽音容笑貌。罗贯中据民间传说关羽是个红太阳大汉的说法,塑造出了《三国演义》中一个肝胆侠义、正气凛然的关将军形象。这个关羽像就是依罗氏描述雕塑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关羽左右则分别是扛大刀的忠诚侍卫黑脸周仓和儒雅英气的义子关平。

走出大殿来到二殿,光绪皇帝题的“光昭日月”匾高悬于正门上。二殿是关林现存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殿宇,五开间单檐庑殿顶式,面阔5间,进深3间。前后檐下主要绘有反映关羽骁勇善战的故事图。殿内塑有关羽戎装坐像,旁边侍立手持大刀的周仓和手捧玺印的关平。二殿后门有一对圆雕盘龙石墩,设计之巧在石刻中罕见。整个看来似一方柱体,细看则见是由一条龙盘缠,龙的眉、眼、唇、须乃至片片龙鳞无不点画到位,而且龙的气势不减,真可谓绝!

关于河南关林的导游词

林川红旗渠导游词

清明上河园导游词全文参考

的安徽八里河导游词

八里河景区导游词讲解

香格里拉松赞林寺导游词

汤旺河石林景区导游词如何写

安徽省颍上八里河导游词

检讨书―冯林

林和森作文

河南关林导游词(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河南关林导游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