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夏沫未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巧用Excel帮我进行学生成绩统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巧用Excel帮我进行学生成绩统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巧用Excel帮我进行学生成绩统计
在老师的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也是十分麻烦的工作,如果能够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就可以让各位老师迅速完成对学生的成绩的各项分析统计工作,下面就向各位朋友介绍一些利用EXCEL进行学生成绩管理的小技巧。
一、快速转换学生考试成绩等级
有的时候,会遇到要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按实际考试分数转换成相应成绩等级的情况,如将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的成绩转换成“A+”形式,85-89分的成绩转换成“A”形式...。一般情况,在EXCEL表格中大家会采用IF函数来设计公式进行转换,这样所设计的公式会变得很复杂,如果进行转换的成绩等级类型超过IF()函数的最大嵌套(7层)时,IF()函数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我们可用如下的方法来简化操作。
1、打开学生成绩工作表(图1)。
2、在G2到I12单元格录入考试成绩分数段与考试成绩等级对照表。
3、在D3单元格录入公式“=INDEX(I$3:I$12,MATCH(1,(C3>=G$3:G$12)*(C3<=H$3:H$12),0))”,由于该公式为数组公式,在录入完上述内容后,必须同时按下“Ctrl+Shift+Enter”键,为上述公式内容加上数组公式标志即大括号“{}”。该公式的作用就是,根据C3单元格中的学生成绩,在D3单元格自动将该成绩转换成相应的成绩等级。
4、将光标移到D3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至D12单元格,将公式进行快速复制,这样就可以迅速完成转换学生成绩等级的工作(图2),
5、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将G2至I12的单元格区域设置为“隐藏”,以使表格更加美观。
二、快速统计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情况
在利用EXCEL管理学生考试成绩时,常常要统计各分数段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如果采用下面介绍的这种方法,就能使这项工作变得非常方便。
1、打开学生成绩工作表(本例仍使用上例的工作表)。
2、在G3至G6单元格录入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段点。如在本例中采用的统计分段点为:60、69、79、89,即统计60分以下、61-69、70-79、80-89、90分以上五个学生考试成绩区段的人数分布情况,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此进行不同的设置。
3、选中要进行公式设计的单元格区域B14至B18,按下F2键,录入公式“=FREQUENCY(C3:C12,G3:G6)”,由于该公式为数组公式,在录入完上述内容后,必须同时按下“Ctrl+Shift+Enter”键,为上述公式内容加上数组公式标志即大括号“{}”。
4、当上述操作完成后,在B14至B18单元格就迅速得到了正确的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图3)。
5、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设计统计区段时,这个统计区段必须比统计分段点的数据个数多一个。这个多出来的统计区段表示超出最高间隔的数值个数。例如,在本例中,我们设计的统计分段点为60、69、79、89四个数值,这时要想取得正确的统计区段分布数据,就必须在B14至B18五个单元格中输入 FREQUENCY() 函数计算的结果,多出来的这一个单元格将返回学生成绩表中大于90分的成绩的人数。
通过上面两个实例,相信大家对Excel应用到学生成绩统计中的效果已经有所了解。其实,作业一款面向大众的电子表格软件,它应用的场合非常多,只要我们进行思考,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变的简单起来。
篇2:巧用Excel公式统计和分析学生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完毕,教师需要统计分析学生的成绩,例如计算本班学生名次、本年级学生名次、单项成绩排名等,借助Excel公式,我们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搞定这一切!
基础分析:学生成绩排名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
新建一个工作簿,将它命名为“2010~第一学期三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表”,在其中新建一个“学生成绩明细表”,输入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成绩。这个过程只有手动输入,没有捷径可走。
在此工作表的K2、L2、M2中输入总计、班级排名、年级排名,再在K3、L3、M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E3:J3)”、“=SUMPRODUCT(($D$3:$D$144=D3)*($K$3:$K$144& gt;K3))+1”、“=RANK(K3,$K$3:$K$144)”,分别用来计算每个学生的考试总分、在本班排名以及本年级的排名,并将这些公式复 制到下面对应的单元格中,学生的考试排名就出来了,
图形分析:直观展示结果 方便对比各科成绩
虽然通过函数分析了成绩,但是用数字显示枯燥无味且不直观,利用图表会更加形象。编辑图表时,选择I37单元格,设置其数据有效性的来源为“=$C$4:$C$8”, 然后将分析结果表中的列名复制到B3:G33中,在第一门课程“地理”下面的B34中输入公式 “=VLOOKUP($I$44,$C$4:$I$8,COLUMN(),0)”,并将此公式复制到后面的C34:G34单元格区域中,同时在D31单元 格中输入公式“=“2010~20第一学期三年级期末考试”&D2&“各科”&I44&“图表””。
接着执行“插入”→“图表”命令,插入一个柱形图,其源数据区域设置为“=成绩分析!$B$33:$G$34”,并根据需要修改一下图表格式。 最后添加一个标题文本框,选择此文本框,在编辑栏中输入“=$D$31”,这样以后要查看某个班级成绩时,只要单击I37,选择比较分析指标(例如及格 率),在图表中就会形象地显示出各门课程的及格率对比情况。
篇3:WPS表格自动筛选统计学生成绩
做为学校的老师,每次考试结束都会迎来复杂、烦琐的学生成绩统计工作,WPS表格的筛选功能可以帮助我轻松完成学生成绩统计,
图1 学生成绩表
下面就来看看WPS表格中的自动筛选功能是如何帮我快速完成成绩统计的。
WPS表格的自动筛选操作非常简单,选中表格中任意单元格,执行‘数据’菜单中的‘筛选’-‘自动筛选’命令。此时,每一个列标题右侧均出现一个下拉按钮。
要求A:列出英语成绩为98分的学生成绩
操作步骤:点击列标题‘英语’右侧下拉按钮,选择下拉菜单中的‘98’即可。如图2:
图2 英语成绩为98分的学生成绩
注意,这时英语成绩不是98分的学生成绩都被隐藏起来,并不是被删掉了。自动筛选后的结果是只显示满足指定条件的行、把不满足指定条件的行隐藏起来。
如果需要显示全部,那么请执行‘数据’菜单中的‘筛选’-‘显示全部’命令
要求B:列出政治成绩在60分以上的学生成绩
操作步骤:点击列标题‘政治’右侧下拉按钮,选择下拉菜单中的‘自定义’,弹出‘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选择‘大于’,输入‘60’后单击‘确定’,
如图3:
图3 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
要求C:列出语文成绩大于等于60分并且小于85分的男生成绩
操作步骤:点击列标题‘语文’右侧下拉按钮,选择下拉菜单中的‘自定义’,弹出‘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选择‘大于或等于’,输入‘60’,选择‘与’的关系后,选择‘小于’,输入‘85’,如图4 :单击确定。
图4 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
点击列标题‘性别’右侧下拉按钮,选择‘男’,这时,只是鼠标轻轻点击几下,符合要求C的结果已被筛选出来。如图5:
图5 语文成绩大于等于60分并且小于85分的男生成绩,更多wps教程
篇4:Excel应对特殊学生成绩分析统计
1.考试混合编,成绩统一理--老方法遇到新问题
关于使用Excel进行学生成绩处理,已经是老话题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有很多新问题,例如,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全年级各班混在一起考试,以防考试改卷中的不正当竞争。而统计成绩时,则是将已判分但未拆封的考卷统一交到教务处,先按座位号顺序(每本考卷的自然顺序)录入各科分数,再分析统计出全年级各科成绩。举例说明(记录11至830隐藏了),要统计二(1)班优秀人数,传统做法就是先按考试号排序,再通过公式“=COUNTIF(分数!D2:D69,“>=96”)”求出。它的弊端是要手工逐个修改 “D2:D69”这个参数中的两个行号(2和69),这可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当然,简单的方法还是有的,往下看吧。
2.初步准备--考试号里提班级
从B列的考试号中取出前三位(班级编号)放在S列,即在单元格S2输入公式“=LEFT(B2,3)”,然后双击(或拖动)S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即可。
3.再做辅表--班级等级二合一
工作簿中再新建一工作表,并将其命名为“等级”,在单元格A1中输入公式“=分数!A1”,回车,选定A1,按住A1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下拖至C840单元格,将“分数”工作表中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引用到“等级”工作表中(注意,千万不能复制粘贴过来,这样不能保持两表数据的一致性)。再选定C1,按住C1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拖至L1单元格,将语文、数学等9个学科科目引用过来。接着,在D2单元格中输入IF嵌套公式“=IF(分数!D2>=96,分数!$S2&&“a”,IF(分数!D2>=72,分数!$S2&&“b”,IF(分数!D2<48,分数!$S2&&“d”,分数!$S2&&“c”)))”。D2单元格中公式的含义是:看“分数!D2”单元格中的分数(即“分数”工作表中李悦的语文分数)是否大于等于96。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a”——“分数”工作表中S2单元格中的字符“201”加上“a”(“201”表示二(1)班,“a”表示成绩等级为“优秀”);如果不是(即小于96),再看是否大于等于72,
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b”;如果不是(即小于72),再看是否小于48。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d”;如果不是(即小于72大于48),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c”。最后按住D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下拖至L840单元格,就可以将每个学生各科成绩的等级及所属班级都填好了
4.最终统计--所需数据瞬间齐
辅表制好之后,言归正传回到“统计”工作表中,在A17到E28单元格区域中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再制作一小块辅助数据。
万事俱备,下面开始班级总人数及优秀率、及格率等的统计了。仍以二(1)班优秀率为例,现在就改用这样的公式了“COUNTIF(等级!$D:$D,$B17)”,即对“等级”工作表中D列所有单元格进行统计(等级!$D:$D),找出值为“201a” (本工作表即“统计”工作表的$B17的值,代表二(1)班优秀率)的单元格数目。 具体做法如下:
(1)班级总人数(在B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分数!$S:$S,A17)”;
(2)优秀人数(在C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等级!$D:$D,$B17)”;
(3)优秀率(在D4单元格中输入):“=C4/$B4 100”;
(4)及格人数(在E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等级!$D:$D,$B17)+COUNTIF(等级!$D:$D,$C17)”;
(5)及格率(在F4单元格中输入):“=E4/$B4 100”;
(6)低分人数(在G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等级!$D:$D,$E17)”;
(7)低分率(在H4单元格中输入):“=G4/$B4 100”;
到此为止,其余数据通过自动填充功能,瞬间即可完成。
5.方法点评--一表成,终年用,一劳而永逸
(1)不同年级成绩统计的简单套用:比如,首先制作好了一年级的统计表,通过复制粘贴将第一个工作表(“分数”工作表)的内容更改为二年级的数据表,则二年级的成绩统计便自然而成。
(2)多次考试成绩统计的简单套用:这次考试的统计表,到下次考试成绩统计时,照用不误,只将第一个工作表换成新生的成绩记载就可以了。
篇5:WPS表格教程:快速统计学生成绩
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家长却只关心学生分数,做为学校的老师,每次考试结束都会迎来复杂、烦琐的学生成绩统计工作,自从电脑上安装了WPS Office 2007成绩统计工作轻松了许多,WPS表格的筛选功能可以帮助我轻松完成学生成绩统计。
下面就来看看WPS表格中的自动筛选功能是如何帮我快速完成成绩统计的。
WPS表格的自动筛选操作非常简单,选中表格中任意单元格,执行【数据】菜单中的【筛选】-【自动筛选】命令。此时,每一个列标题右侧均出现一个下拉按钮。
如果要看语文为98分的学生,可点语文下拉按钮,选98即可,
注意,这时语文成绩不是98分的学生成绩都被隐藏起来,并不是被删掉了。自动筛选后的结果是只显示满足指定条件的行、把不满足指定条件的行隐藏起来。如果要看语文升序排列,表格自动排好。
如果需要显示全部,那么请执行‘数据’菜单中的‘筛选’-‘显示全部’命令。
表中输入等级也有快捷方式。1.选择等级例单元格。2,点【数据】,【有效性】,【设置】。
3,选【系列】,在“来源”中输入“优秀“,“良好等,钩选忽略空值,钩选提供下拉菜单。【确定】。以后,每个等级单元格都有一个下拉按钮,选中一项即可。
篇6:Excel应对特殊学生成绩分析统计
1.考试混合编,成绩统一理——老方法遇到新问题
关于使用Excel进行学生成绩处理,已经是老话题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有很多新问题,例如,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全年级各班混在一起考试,以防考试改卷中的不正当竞争。而统计成绩时,则是将已判分但未拆封的考卷统一交到教务处,先按座位号顺序(每本考卷的自然顺序)录入各科分数,再分析统计出全年级各科成绩。举例说明,如图1(记录11至830隐藏了),要统计二(1)班优秀人数,传统做法就是先按考试号排序,再通过公式“=COUNTIF(分数!D2:D69,“>=96”)”求出。它的弊端是要手工逐个修改 “D2:D69”这个参数中的两个行号(2和69),这可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当然,简单的方法还是有的,往下看吧。
2.初步准备——考试号里提班级
如图1,从B列的考试号中取出前三位(班级编号)放在S列,即在单元格S2输入公式“=LEFT(B2,3)”,然后双击(或拖动)S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即可。
3.再做辅表——班级等级二合一
在图1所示的工作簿中再新建一工作表,并将其命名为“等级”,在单元格A1中输入公式“=分数!A1”,回车,选定A1,按住A1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下拖至C840单元格,将“分数”工作表中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引用到“等级”工作表中(注意,千万不能复制粘贴过来,这样不能保持两表数据的一致性)。再选定C1,按住C1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拖至L1单元格,将语文、数学等9个学科科目引用过来。接着,在D2单元格中输入IF嵌套公式“=IF(分数!D2>=96,分数!$S2&&“a”,IF(分数!D2>=72,分数!$S2&&“b”,IF(分数!D2<48,分数!$S2&&“d”,分数!$S2&&“c”)))”。D2单元格中公式的含义是:看“分数!D2”单元格中的分数(即“分数”工作表中李悦的语文分数)是否大于等于96.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a”——“分数”工作表中S2单元格中的字符“201”加上“a”(“201”表示二(1)班,“a”表示成绩等级为“优秀”);如果不是(即小于96),再看是否大于等于72.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b”;如果不是(即小于72),再看是否小于48.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d”;如果不是(即小于72大于48),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c”,
最后按住D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下拖至L840单元格,就可以将每个学生各科成绩的等级及所属班级都填好了
4.最终统计——所需数据瞬间齐
辅表制好之后,言归正传回到“统计”工作表(如图2)中,在A17到E28单元格区域中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再制作一小块辅助数据(如图2)。
万事俱备,下面开始班级总人数及优秀率、及格率等的统计了。仍以二(1)班优秀率为例,现在就改用这样的公式了“COUNTIF(等级!$D:$D,$B17)”,即对“等级”工作表中D列所有单元格进行统计(等级!$D:$D),找出值为“201a”(本工作表即“统计”工作表的$B17的值,代表二(1)班优秀率)的单元格数目。 具体做法如下:
(1)班级总人数(在B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分数!$S:$S,A17)”;
(2)优秀人数(在C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等级!$D:$D,$B17)”;
(3)优秀率(在D4单元格中输入):“=C4/$B4 100”;
(4)及格人数(在E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等级!$D:$D,$B17)+COUNTIF(等级!$D:$D,$C17)”;
(5)及格率(在F4单元格中输入):“=E4/$B4 100”;
(6)低分人数(在G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等级!$D:$D,$E17)”;
(7)低分率(在H4单元格中输入):“=G4/$B4 100”;
到此为止,其余数据通过自动填充功能,瞬间即可完成。
5.方法点评——一表成,终年用,一劳而永逸
(1)不同年级成绩统计的简单套用:比如,首先制作好了一年级的统计表,通过复制粘贴将第一个工作表(“分数”工作表)的内容更改为二年级的数据表,则二年级的成绩统计便自然而成。
(2)多次考试成绩统计的简单套用:这次考试的统计表,到下次考试成绩统计时,照用不误,只将第一个工作表换成新生的成绩记载就可以了。
★ 帮我妈妈洗脚作文
巧用Excel帮我进行学生成绩统计(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