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不亦乐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
①烟火迟:因久雨空气湿润,烟火上升缓慢。
②藜(lí):一种可食的野菜。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送饭食到田头。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指初耕的田地。
③夏木:高大的树木。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
④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
⑤清斋:素食,长斋。露葵:冬葵,古时蔬菜名。
⑥野老:诗人自称。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⑦“海鸥”句:古时海上有好鸥者,每日到海上从鸥鸟游。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再往海上,鸥鸟飞舞而不下。这里借海鸥喻人事。
篇2:《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按,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采数倍。”(《石林诗话》卷上)“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篇3: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特点。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方法目标:
增强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教学重点:
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王维诗中的禅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朝是诗歌的天堂,天才诗人层出不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贺是鬼才”之说;又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豪诗佛”之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其中王维称为诗佛,可见他的诗别有一番禅意。
二、王维概况(知人论世)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亦官亦隐,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唐代山水田园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孟浩然。
三、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自主赏析
1、解题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2、学生自读(2分钟),扫清文字障碍,注音:
蒸藜(lí) 炊黍(shǔ) 饷(xiǎng) 东菑(zī)
啭(zhuàn) 黄鹂(lí) 朝槿(jǐn)
3、自己翻译理解这首诗。翻译时注意借助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不理解之处,小组讨论。明确:
【翻译】:初夏时节,雨水绵绵,积久不停,静谧的山林潮湿阴暗,野村炊烟缓缓升腾;女人家烧藜菜煮黄黍,把这粗劣饭菜送给东面田头干活人。看吧,垅中水田薄雾蒙蒙,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听吧,幽静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动听的啼声。我独处空山之中,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参悟人生短暂;幽栖松林之下,采露葵品味清斋素食。我早已去尘心,绝俗念,随遇而安,于人无碍,与世无争,和村里的那些淳朴村民相处得亲近随和,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4、赏析并归纳全诗层次意蕴。
①主旨: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②层次意蕴: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后四句抒写幽居山林的生活乐趣。
A.首联【积雨(久雨)空林(空旷的树林)烟火迟(久雨之后烟火燃烧起来很慢。一个“迟”不仅把久雨的炊烟写得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蒸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炊黍(shǔ)饷(xiǎng用酒食等款待)东菑(zī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泛指农田)。】写田家生活。
B.颔联【漠漠(mò形容广阔无际)水田飞白鹭,阴阴(幽暗的样子)夏木啭(zhuàn)黄鹂(lí)。】写自然景色。
C.颈联【山中(独处空山中)习静(静修)观(观赏)朝槿(jǐn木槿花开花落,参悟人生之短暂),松下清斋(素食)折(采摘)露葵。】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
D.尾联【野老(村野老人,诗人自谓)与人争席(表示和人相处很随便,无隔阂。《庄子杂篇寓言》载:阳子居(杨朱)初到旅舍,面露骄矜之色,旅舍主人对他很恭敬,其它客人也纷纷为他让座。后来老子教他去掉矜持,他再到旅舍,就显得很随和,人们也就不再给他让座,而和他争席而坐,相处就很随便了)罢,海鸥(《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好鸥,每日与鸥鸟游玩,数以百计的鸥鸟聚集在他身边。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捉鸥鸟。第二天他来到海边,鸥鸟就盘旋不下了,因为他有了机心。此处以海鸥比喻淳朴而无机心的农民)何事(为什么事)更相(相,偏指一方,这里指诗人自己)疑(又怀疑我猜忌我)。】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用典明志。诗人自谓自己是野老,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自己澹泊自然的心境: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5、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黑板提示:通过反复的诵读,紧紧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景物,细致地品赏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6、把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中、用典明志。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首联写田家生活。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体现了田家生活的乐趣。)人文景观(生活图景)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田野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自然景观
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有天壤之别,禅寂生活充满了闲情逸致。
【尾联】“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野老是诗人自谓。野老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忌了。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里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用典明志。
板书:
1田家生活2自然景观3禅寂生活4用典明志
↓ ↓ ↓ ↓
1闲散安逸2广漠苍茫3闲情逸致4淡泊名利
怡然自乐 幽深 与世无争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用典
总结:王诗特点:诗中有画,富有禅意,融情入景。
方法指导:抓住作者所选取的物象,一共有多少。要准确把握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物象的色彩。抓住物象的声音特征。(动静结合)
四、自主鉴赏王维《归嵩山作》,谈谈与《积雨辋川庄作》对比有何异同。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首联】“清川带长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车马去(行走)闲闲(悠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
【颔联】“流水如有意(结交,交往),暮禽相与(一起,共同)还。”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言外有意的。(难点)
(意象流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用流水比喻愁之深之重。“逝者如斯”用流水比喻时光一去不复返)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颈联】“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这一联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尾联】“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递:形容遥远。且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门谢客之意。“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恬静淡泊。
板书:离去 途中 归来
感情变化:安详闲适凄清悲苦恬静淡泊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
总结:隐居是一件闲适的事,流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情一样。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清闲,何等自在。但作者也透露了一丝失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全带凄凉之意。全诗层次清楚,从离去到沿途所见,直到归来,作者抓住一些典型景色描写,表达自己的心境。全诗意境优美,不加雕琢,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书面练习
①诗歌中的那些词句最工整(对偶)?
答:“中”与“下”,“观”与“折”,“朝槿”与“露葵”。
②清人沈德潜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样领会他说的“妙”与“死句”的含义?
答:“漠漠”、“阴阴”写出“水田”与“夏目”的情状“漠漠”形容水田薄雾蒙蒙,在这样的氛围里“飞白鹭”景色才美;“阴阴”形容夏天树林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黄鹂的色彩才显得悦目,声音才显得动听。
2.背诵这首诗。
篇4: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注释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
①烟火迟:因久雨空气湿润,烟火上升缓慢。
②藜(lí):一种可食的野菜。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送饭食到田头。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指初耕的田地。
③夏木:高大的树木。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
④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
⑤清斋:素食,长斋。露葵:冬葵,古时蔬菜名。
⑥野老:诗人自称。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⑦“海鸥”句:古时海上有好鸥者,每日到海上从鸥鸟游。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再往海上,鸥鸟飞舞而不下。这里借海鸥喻人事。
漠漠:形容广阔无际。
阴阴:幽暗的样子。
译文: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
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
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鉴赏: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佑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佑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按,嘉佑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佑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采数倍。”(《石林诗话》卷上)“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参看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卷十)。
篇5: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原文鉴赏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
①烟火迟:因久雨空气湿润,烟火上升缓慢。
②藜(lí):一种可食的野菜。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送饭食到田头。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指初耕的田地。
③夏木:高大的树木。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
④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
⑤清斋:素食,长斋。露葵:冬葵,古时蔬菜名。
⑥野老:诗人自称。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⑦“海鸥”句:古时海上有好鸥者,每日到海上从鸥鸟游。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再往海上,鸥鸟飞舞而不下。这里借海鸥喻人事。
漠漠:形容广阔无际。
阴阴:幽暗的样子。
译文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
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
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鉴赏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按,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采数倍。”(《石林诗话》卷上)“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参看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卷十)。
篇6:王维诗《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王维诗《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鉴赏诗歌“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趟进诗歌的河流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这条银河中最灿烂的星群,无疑是唐诗宋词。所以,在现在我们的语文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一直是个必考题。那么,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要如何鉴赏,鉴赏些什么,考试又要考的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的第一课《王维诗四首》,以此为例来跟同学们共同探讨。
二、走近作者:瞻仰大师的灵光
1、你喜欢王维的诗吗?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的可不少哦,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么?
(课件展示)《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高考必背篇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关于王维,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好不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王维(701-761)
☆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诗佛”。
☆仕途经历: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
☆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被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王孟”。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诗坛两大诗歌流派之一,作品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作品较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这一派代表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三、品鉴诗歌: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同学们以前都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鉴赏过很多诗歌了,都是怎样赏析的啊?
学生回答
这样的分析都是正确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鉴赏诗歌,除了这些鉴赏方法之外,还要大家按照高考的要求分析鉴赏诗歌。
(课件展示):
鉴赏诗歌主要分两大块: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两个方面来鉴赏诗歌。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与诗人对话,体验诗人的感情,换句话说,就是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品鉴过程:
1、学生根据字音自由大声朗读诗歌。
(课件展示)(朗读)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lí炊黍shǔ饷东菑zī .
漠漠水田飞白鹭lù,
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3、检查预习情况。(用现代文理解诗歌)学生提出关于诗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解答。学生根据解答理解诗歌内容。
师:昨天布置大家预习这首诗,在诗歌的字词句的`梳理上,有什么困难吗?有的话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解答疑问
请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业。
师: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好。
(课件展示):连雨季节,天阴地湿,幽静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勤劳的农妇蒸藜炊黍,送给在村东田地辛勤耕耘的家人。广漠无际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幽静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啼鸣。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木槿晨开晚谢;在松下采摘露葵,留着清斋素食。我已和村里的人相处得很融洽,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我了。
篇7:王维唐诗《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王维唐诗《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鉴赏诗歌“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趟进诗歌的河流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这条银河中最灿烂的星群,无疑是唐诗宋词。所以,在现在我们的语文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一直是个必考题。那么,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要如何鉴赏,鉴赏些什么,考试又要考的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的第一课《王维诗四首》,以此为例来跟同学们共同探讨。
二、走近作者:瞻仰大师的灵光
1、你喜欢王维的诗吗?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的可不少哦,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么?
(课件展示)《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高考必背篇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关于王维,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好不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王维(701-761)
☆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诗佛”。
☆仕途经历: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
☆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被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王孟”。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诗坛两大诗歌流派之一,作品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作品较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这一派代表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三、品鉴诗歌: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同学们以前都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鉴赏过很多诗歌了,都是怎样赏析的啊?
学生回答
这样的分析都是正确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鉴赏诗歌,除了这些鉴赏方法之外,还要大家按照高考的要求分析鉴赏诗歌。
(课件展示):
鉴赏诗歌主要分两大块: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两个方面来鉴赏诗歌。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与诗人对话,体验诗人的感情,换句话说,就是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品鉴过程:
1、学生根据字音自由大声朗读诗歌。
(课件展示)(朗读)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lí炊黍shǔ饷东菑zī .
漠漠水田飞白鹭lù,
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3、检查预习情况。(用现代文理解诗歌)学生提出关于诗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解答。学生根据解答理解诗歌内容。
师:昨天布置大家预习这首诗,在诗歌的字词句的梳理上,有什么困难吗?有的话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篇8: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词鉴赏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③。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④。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⑤。
【注释】
①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②迟:缓缓地升起来。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菑(zī):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③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形容树木茂密,环境幽深。④朝槿(zhāo jǐn):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幕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⑤野老:自称。争席:表示和人相处很随便,无隔阂。《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社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海鸥何事更相疑:《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想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文学知识】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诗、乐、画无一不专。其山水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
【参考译文】
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面田头。看吧,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仪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神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声是那样甜美快活。我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阅读训练】
1.首联描写田家生活,透露了诗人自己________的心境。
2.颔联中水田飞白鹭,夏木转黄鹂原本是他人诗句,诗人加了漠漠、阴阴,显得换面_______,渲染了积羽天气的________。
3.颈联写诗人________的生活。
4.尾联运用了两个_______,表现自己__________。
5.诗的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 首联写田家,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B.颔联写自然,两种景象互相对比,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C. 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正反,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D. 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6、这首写景诗主要写了那些景物?
7.首联和颔联所写内容与诗人心情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1.闲散安逸
2.广阔而幽深 空濛迷茫
3.隐居山林
4.典故 隐居山林,脱离尘世的闲情逸致
5、B(解析:是映衬不是对比。)
6、写的景物有:树林、烟霭、庄稼、白鹭、黄鹂等。
7、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模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惘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
阅读练习二:
(1)王维,字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是盛唐 诗派的代表人物。(2分)
(2)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3分)
(3)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意境?(3分)
答:
(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答田园也可)
(2)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3)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阅读练习三:
1.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1)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广漠空蒙的水田,蔚然深秀的密林,此为静;白鹭翩翩起飞,黄鹂互相唱和,动静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优美,富有生机。
(2)对比、映衬: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浓绿的夏木,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相映成趣。
(3)多角度描写: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啭写黄鹂啼啭之声;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
(4)运用叠词: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突出强调了景物的特点。
(每点3分,答出两点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没有心机,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2分)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和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3分)
赏析: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按,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认为王维添加的两个叠词使诗句更加精彩。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参看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卷十)
★ 辋川闲居 王维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集锦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