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川古镇散文

时间:2024-04-18 03:41:55 作者:ibook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iboo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漫川古镇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漫川古镇散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漫川古镇游记散文

漫川古镇游记散文

早晨醒来,外面又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推开窗,新鲜的空气夹杂着些寒冷飘了进来。远处的山雾蒙蒙的,四周的街道湿漉漉的。雨水沿着青瓦滴落下来,在墙根汇成一股细流。树上的叶子在这无尽的秋雨里凋零殆尽,但还有几片发黄的叶子挂在枝头,迎着秋风摇摆,做着最后的抗争。

这雨也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真应了那句“秋雨绵绵无绝期”。无期的秋雨将人都锁在家里,大小的街道看不到几个人影。偶尔有人撑着雨伞经过。那必定是匆匆忙忙的,谁愿意在这寒冷的秋风里驻足呢。每天都看着窗外固定的景,让我觉得烦闷,久违的回乡岂能这样度过?于是,穿起雨靴,撑起雨伞出了门。

出门右转,走不了多远,便有一条狭长的小巷,这是古镇为数不多的几条旧巷。两旁的明清式的老宅,一色的红漆铺板门。木架板楼檐下廊坊遍布木雕,精雕细琢。门板和木架几经岁月的洗礼,大多显得苍老和斑驳。门面圆木柱有些刚刷过漆,显得更加庄严;有些保留着原色,质朴又显得厚重。圆木柱上刻有浮雕的花纹,有些已经脱落,但丝毫不影响你感叹那巧夺天工的技艺,纵然历经百年,也毅然伫立风雨,支撑着它应有的责任。屋顶已经翻新,青砖隔墙也刷上新鲜的颜色,新旧之间就这样相互交替着。青色的卵石路面,被岁月磨得更加平整。再经过雨水的冲刷,尤显得干净。没人走动的小巷,显得更加的寂寥。我像《雨巷》中描写的那样,撑着伞独自走在这悠长小巷,我也期望逢着一个丁香的一样的姑娘。可现实毕竟不是梦,望着空荡荡的小巷,我不仅笑了起来。

前方的一扇旧门,“吱呀”一生打开,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家探出头来,看看这天,叹息一声,顺便望了我一眼,赶紧又缩回去,跟着门又“吱呀”一声关闭了。或许看到我一个人在这雨里傻笑,被吓到了吧。

走出巷子,视线就豁然开朗了。

最耀眼的就是广场上的鸳鸯戏楼。戏楼均为木质阁楼结构,北侧戏楼为九脊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藻井为八角形。据说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多唱秦腔,又称秦腔楼。南侧戏楼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柱与下翘檐结合处和三角裙板上雕有两个画面,左为“牧童遥指杏花村”,右为“江枫渔火对愁眠”。每年二月二,五月五多唱汉剧,又称汉阳楼。两楼并排立着,相隔一道墙。不管是哪座楼,由于年代久远,梁柱已经出现腐朽,木雕也大部分脱落。唯独戏楼“出将”和“入相”几个字还闪闪发亮,昭示着它曾经的辉煌。

戏楼的正对面是骡帮会馆,一百多年由陕西、山西和河南骡帮共同出资修建。会馆分两部分。南为马王庙,北为关帝庙。中间有一墙之隔,留有通道。殿前横额枋深雕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纹。柱头饰花纹。屋内梁与柱头之间饰“卐”字花隔。置身于此,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唯美的艺术。纵使在这偏远的小镇,也能将这里打造的如此精致,细腻。他们花了多少个日夜来篆刻,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那些复杂,繁琐的纹理,不知磨破了多少次双手,熬红了多少次双眼。才能让我们看到这如此生动的瑰宝。

现在的戏楼虽然仅成了一处景点,但站在广场中央,面对戏楼。仍能感受到一百多年前的喧闹与繁华。台上随着乐声舞动的戏子,台下喧闹、攒动的人群,还有那震耳欲聋的'叫卖声,好似就萦绕在我的周围。接着曲终人散,人群伴着骡铃声,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宁静,腐朽在这里滋生、蔓延,小镇似乎被人遗忘。

穿过广场,山脚下一排刚修的长廊和仿古的角楼。镂空的木雕整齐而精细,却透漏着机器的冰冷。但也让人觉得欣慰,毕竟这里已经被人记起。沉睡了多年的小镇也开始渐渐醒来,展现它原有的生机。

在蒙蒙细雨中,在瑟瑟的秋风里,站在广场尽头的鲁班庙前,遥望戏楼。新颜与旧貌毅然混成一体。昔日的新颜成了今日的旧貌,今日的新颜未尝不是明日的旧貌。旧的总会远去,就像这戏楼也终究有一天会坍塌。而我们至少还在努力,努力铭记这被遗忘的小镇。

篇2: 烟雨漫川散文

烟雨漫川散文

农人说:一场春雪一场雨。很灵验,一场春雪后,春雨就来了,细细密密,轻轻柔柔,小心翼翼的丝丝飘落,浸绿了菜叶,温润了杨柳,地面亮泽,空气清新干净,诗意恬然,润物细无声。

山朦胧,水微醉。小街上空,薄雾如纱。河边烟柳,轻烟袅袅。四周山峦飘渺着乳白的雾气,宛然有一只无形的纤手,妙趣横生的作画吟诗,锦绣一幅《烟雨漫川》山水画卷。

这个周五,我迎着星星点点的春雨去河边望春天,远看河边杨柳薄烟氤氲,似一棵棵树哈出来的气,绿染的雾嫩嫩淡淡的像一帘缠绵恍惚的梦。近看,柳树如梦初醒,长发的细条上点缀着一粒粒芝麻大的绿豆豆儿,嫩翠娇小,活泼可爱。溜光溜光的杨树枝条上,冒出一星一星嫩红的叶芽,小花儿似的排着,如一句句精美的小诗。树上栖落着很多喜鹊,戛戛欢叫,好像要把整个春天喊来,一起俏丽枝头歌唱。山上的野桃花还在发情,花开怕得几日。不过,有位农妇说的形象逼真:桃树正在别苞苞儿呢!这个“别”字,多么生动贴切,有孙悟空从石头缝里往外挣脱的闹。春天的绿叶花朵,是一个个不安分的精灵,都在使劲儿“别”向春天,奔向五彩缤纷的生活。

风,暖了,丝巾一般绵软。春风拂面,惬意爽快。走在泥土小路上,有种误入世外桃源的轻松超然。草色遥看近却无。远眺,河那边有一片绿,诱惑我绕路下堤,涉河扑捉,可到了跟前,绿却不见了,奇妙的飘散隐逸。抬望眼,绿已跑向远处,一片一片绿茵,梦幻沙渚,越过河岸,挤眉弄眼的召唤着我。绿,是个初恋情人,浪漫的和我捉迷藏,我们一起享受“爱你一生一世”的`春天美景。

风是春天的翅膀,树是春天的家,河是春天的路。

春天是从湖北郧西方向上来的,沿着金钱河古道,悠闲逍遥,到了漫川关,住在树上,歇息田园,润笔添彩,这里抹点绿,那里描点红,给菜园子的菜补充色彩和亮度,然后,把彩笔在河水里轻轻摆动,水也绿了,带上微醺的晕,是姑娘情窦初开的神韵和魅力。有水鸟翩跹,是俗名叫做红火焰的鸟儿,翘着艳丽的尾巴,站在水中凸起的石头上,做着惊怪的样子。鸟和人,都在迎接春姑娘,四处探寻姹紫嫣红的喜庆场景。像等待一场婚庆,又似观看一次典礼。季节从春天出发,我们有好多愿望要许诺、要谋划、要践行、要实现。等来春暖花开,我们一起背着背囊远行。

烟雨里,老鸹(乌鸦)叫声有点聒噪咋哇,比较喜鹊的甜言蜜语,它是流浪汉的声调,是男性的宣泄张扬。白鹭优美的滑翔远处,一点点消隐于梦幻的拐弯处。孟良寨和传说,添了一章隐隐约约的情节,美得朦胧虚幻。麻雀最吵,也最快活,啁啾一派妩媚春光。

菜地里,农人忙着整地播种。突突的铁牛勇往直前,若不是汉子拽住,季节也阻挡不住它前进的路。一位戴草帽的妇人,一会儿弯下腰杆剜菜跟,一会儿直起身子掐死叶,不疾不徐,随意洒脱,很享受的打理地里的绿菜,烟雨空骼铮农夫创作了一幅《春耕图》,农妇绘就了一幅《采春》画。

环顾四周,烟雨朦胧中的小街如诗如画,恍若仙境。我走在风雨廊桥上,感觉徜徉仙桥一样。烟雨漫川,一个迷人的千年小镇,我美丽的家。

篇3:漫川人喝茶-散文

漫川人喝茶-散文1000字

茶,喜静。住在高高的山上,吃雪啜露,捧着云雾洗脸,油绿碧翠,神仙气韵。

静,是茶的性格,清,是茶的信仰。喝茶,最好是一人临窗静坐,置一方茶几,放一把小凳,泡一杯茶,摊一本书,沐浴朝曦晚霞,享受清静的岁月。或三两朋友围桌,谈天说地,涓涓细语,把盏话长。一杯茶在手,火爆性子,也屏息静气,文文雅雅坐着。

茶,像娇妻,婵娟。像情人,缠绵。像红颜知己,心灵相通,恋上了,就割舍不开。

茶七酒八,是漫川人喝茶的讲究。来客人斟茶,小瓷杯,小瓷碗,到七成,双手恭敬递给,且细语温婉,“请您喝茶!”

多年前,我到街道一同学家中喝茶,暑天,渴极,而阿姨却用小茶碗儿给我斟茶,我如饥似渴,却不能粗鲁无礼,装模作样的品一口,放一下,再小呷一口,放在桌上,如此消磨,喝了两小碗儿,没好意思喝够,越发感觉茶香勾魂,馋心奇痒

茶和酒较之,茶是《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酒是《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一文一武,一静一闹,是两个不同心情世界的尤物。一人品茶,宁静致远,高雅闲适。一人喝酒,叫“喝闷酒”,郁闷忧愁,“借酒浇愁愁更愁”。因而,喝茶要斯文、安静,忙里偷闲。喝酒要张扬、热闹,闲中作乐。茶和酒,可考评一个人的修养品行。

周作人说: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说到我的心坎间。我喜欢饮绿茶,且是当地产的普通茶。毛尖固然纤细柔嫩,香气清雅,但经不起开水滚泡,少劲乏力,不过瘾。普通特级绿茶,滚水冲动,一道两道三道,茶色鲜绿,清香四溢,实惠又可口,穿透力强,正好与“粗茶淡饭”平常日子融合,是小户小家,贫民百姓生活。

我很羡慕漫川人在老房瓦屋里喝茶情调,真有点“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我当年在同学家喝茶,就在老街瓦屋里,面门而坐。我、阿姨、同学围着木桌,坐着木椅,看着石子儿街道,一口一口抿着喝,那个场景亲切温馨,难以忘怀,母爱友情,够一生念想。

不过,在小楼上,临窗品茗,或放一小桌、两把矮椅到阳台,温一壶茶,慢条斯理的一边喝着,一边欣赏阳台上的花草绿树、天空流云鸟影,也是一种神仙日子。明朝陆树声说:饮茶最理想的地方是凉台、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想想在这些地方喝茶,像修行参禅,情趣诗意,会想起很多恩情很多好人。

现在人喝茶,没了往年的讲究和文化了,喝茶为了解渴,为了程式礼仪。家里来了客人,不再用瓷碗、玻璃杯子,而是用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捏一撮茶投入杯中,开水冲泡,虽清香缭绕,但碰嘴就有股不雅的塑料味儿。听说塑料杯或纸杯暗藏有害物质,遇热更甚,现在人惧怕传染病,这样的喝茶,讲究卫生并不健康。要么,每人备个大大的有机玻璃缸,泡半缸茶叶半杯水,大嘴大口牛饮。有的,用带款的塑料壶泡壶茶,提着,沿街晃悠。茶文化渐行渐远离开漫川。

漫川没有茶楼茶肆,只有一座清朝遗留的“玉壶在抱”茶馆古朴典雅,以文物姿态默然不语。

篇4:那一川静水漫着荷香爱情散文

那一川静水漫着荷香爱情散文

记忆里最美的应该是故乡的那一眼静水吧!我想是的。

沿着古朴的青石台阶一直走,石阶尽头那油油的青草旁是多么宁静的一片湖泊啊!它清的彻底,清的纯净,清的如天堂里的琉璃灯。水清不足以体现它的美……体现的恰似它的眼睛,那样的清澈透明。月圆之夜,若沿着那摇曳的芦苇向远处眺望,望那一川秋水,那一片仙湖它正在梳妆,用它的清纯动人装点儿这寂静的夜。它的容姿如那鲜艳的牡丹,轻轻的勾起唇,回首,转身,微笑的脸溢尽这世界的鲜妍妩媚!草海,你是我心灵的归宿,我梦中的天堂。

或许,是别离故乡久矣。每当月圆之时,总会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那一眼静水,那静水里的青莲,那青莲点缀出的湖畔,那湖畔的.青草一片……恍惚间,仿佛回到那湖畔的渡口,回到那流年里渡口与你相伴。在那一个盛夏的傍晚,我带着稚气的脸邀你游览的烟云湖畔,你略青涩的脸被晚霞印染,像苹果般红透一片!步着欢快的步伐,我把你的手牵,你微笑着挽起发僭,那一眼仿佛万年。

那流月里,你挽着我的臂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的踏上那古朴的青石阶……一眼望去,仿佛是大海里的浪花,浅浅的溅起一层层的涟漪。石阶尽头是渡口,渡口旁坚挺着两棵泡桐树,它静静的望着我们,悄悄的向我们招手,恰似告诉我们:前面,前面很美!它仿佛是真主或上帝派来的使者,向我们诉说这世界最美的诗篇。迈过泡桐印入眼帘的是那一眼静水,不,还要那水上摇曳的荷花,可谓:“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在渡口里,停驻着一片片的扁舟,它们像一叶叶的诗篇,静待人们阅览;它们顽皮的在水里招摇,又像无数的精灵,守候着它们的港湾,守护着它们的家园。不知不觉间竟悄然停在渡口的小吃摊铺边,望着那么多的风味小吃,不忍看你的眼,知道你太嘴馋……故,拉你坐在这摊位上一起共进晚餐,聊着生活中的琐事,共享这世间的美味!又不知不觉间明月已高悬,悬挂在这湖水上,倒映在你我的心间……

重忘那渡口,在小舟旁,在那秋水边;那绿,哦不,那油油的青草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的点头,静静的绽放那平凡的舞姿,点缀出的是不平凡的夜。那湖水是如此的静谧,又是如此的调皮;它静的仿佛不泛起一丝涟漪,动的不少一点儿生机!再向远处望去,在那水中央,那一瓣瓣,一串串的青莲,婀娜多姿,姿态万千。有如露珠,有如汗珠,有如泪珠……青莲如清晨的露珠像刚出浴的美人,含羞的浮出水面,半裸着娇躯,轻轻的拂去肌上的水滴,缓缓的抬起玉足,浅浅的酒窝映在水光间;青莲如正午的汗珠像奔跑的少年,在那小路上,在那田野上,在那平原上:追逐,打闹;青莲如人们的泪珠像人的生活般,悲伤时的苦瓜脸带着苦涩落下,感动时的孩子脸溢着幸福流出……

很难想象,把古朴的石阶、宁静的渡口、摇曳的芦苇、碧绿的青草、婀娜的睡莲、飘摇的小舟、皎洁的明月、圣洁的荷花、清澈的湖水、相爱的恋人那么多的美居然全部融入这一幅唯美的画面!难道这是上帝对我的恩赐?不,或许是真主对我的馈赠?总之,那一刻,我醉了……我的心仿佛无规律的跟着风跑,风跑;跑出了荷香,乌托邦;跑出了一缕芒,像光,像光!

突然,凉风袭来,顿然醒悟……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而已!早已物是人非。流水落花春去也……

但,那一眼静水,在我心里永远漫着荷香,寸缕芬芳……

走进古镇散文

黄龙溪古镇游记散文

黄龙溪古镇游散文

窄街古镇散文

四季漫歌心情随笔散文

游黄龙溪古镇杂记散文

陈炉古镇优美散文

漫评范文

短篇散文:忘川河中已千年

邂逅云水谣古镇散文

漫川古镇散文(整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漫川古镇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