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拥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课文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人教课标教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课文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人教课标教材,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课文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人教课标教材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
篇2: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案
3.课文围绕特殊乘客人写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且引导质疑。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词语
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课文围绕特殊乘客人写了哪些内容? 探究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听说过“魔力”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童话中的魔镜、魔法师的神奇力量)你怎么理解“魔力”?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魔力”指使人沉迷的吸引力。作者深深惊异于植物种子的变化,说它似乎获得了某种魔力;又把科学家们比作使种子产生美妙变化的“魔法师”,借此赞美了科学研究的神奇力量,赞美了聪明勤奋的科学工作者。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 有哪些魔力?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展示图片:太空水稻、黄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种子还有别的“魔力”吗?
⑵ 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 (食用、药用、他用……)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生活、绿化祖国……
⑶ 太空种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再读第3段,重点引导: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性……
“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种。”
读得懂吗?变异植株什么意思?
联系两句话,说说太空种子的“魔力”来自哪里?大自然、科学。三、回扣主题,激发探索欲望
二、总结: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来补充学习,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通过总结,唤起学生探索的科学兴趣,养成从小爱科学的习惯。
三、作业设计
描写一种太空种子生长的植物。
四、板书设计:
篇3: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3.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选育之后果实的实用、药用及他用。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这篇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知识性、趣味性很强。全文共6个自然段,段落之间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太空的奥秘非常感兴趣,但是对于太空育种几乎不了解,所以课前应该多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六、课型与方法:
略读课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准备:
教学视频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八、课时安排:
3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结合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篇4: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课文练习题目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课文练习题目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题目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
2.课文中的“特殊乘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经过航天旅游的植物的种子B.宇航员
二、我来划掉不是同类的词。
1.科学家宇航员青年工人
2.茄子西红柿苹果辣椒
3.太空月亮太阳星星
4.姑妈姨妈叔叔同学
三、我来选择修辞方法。
引用设问排比拟人夸张
1.这些优点从何而来呢?从太空中来。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又悄悄走进了。
3.从山上向下看,汽车就有火柴盒那么大。
四、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除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科学家发现,用太空种子培育的菜葫芦有的变苦了。这是因为里面苦瓜素的含量提高了。于是就有专家打算从太空菜葫芦里提取苦瓜素,研制治疗糖尿病的`良药。还有的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培育更美更新奇的太空花卉,美化我们的生活。此外人们还希望通过太空育种获得耐旱耐盐碱的新草种新树种用来更好的绿化祖国保持水土
1.给短文结尾处加标点。
2.短文中画“_____”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同时又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句,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俗语填空。
英雄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良药苦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空种子培育的菜葫芦变苦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课文 17 长城-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 17 长城-人教课标教材
《长 城》教学设计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篇6:课文 16* 母鸡-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 16* 母鸡-人教课标教材
《母鸡》教学设计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学习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篇7:课文 19* 秦兵马俑-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 19* 秦兵马俑-人教课标教材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瞰 、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一)阅读提示。
1.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3.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二)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
篇8:课文 10* 幸福是什么-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 10* 幸福是什么-人教课标教材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4] [5] [6] [7]
篇9:课文 18 颐和园-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 18 颐和园-人教课标教材
《颐和园》教学设计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导语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
[4] [5]
篇10:课文 20 古诗-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 20 古诗两首-人教课标教材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4] [5] [6] [7] [8] [9] [10] ... >>
篇11:课文 4* 火烧云-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 4* 火烧云-人教课标教材
《火烧云》教学设计一
小语论坛网友 朱宝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4] [5] [6]
篇12:课文 1 观潮-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 1 观潮-人教课标教材
《观潮》教学设计一
朱宝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4] [5] [6] [7] [8] [9]
课文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人教课标教材(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