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xshaol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中医养生怎么治糖尿病,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中医养生怎么治糖尿病,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 目录
篇1:中医养生怎么治糖尿病
中医养生治糖尿病的方法
1、中医治疗糖尿病提倡未病先防,防患未然。
在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糖尿病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另外研究表明,现代人进食不规律,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肥胖、精神紧张及工作压力大,这些均可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中医理论认为:长期嗜食肥甘厚味,使形体肥胖,生湿生痰,蕴而为热,痰湿阻滞气机,进而发展转为消渴。中医提出三焦养生说,即上焦养生养心肺、中焦养生护脾胃、下焦养生调肝肾,强调在身体及精神方面注重养生,预防消渴病的发生。
2、主动出击,提前干预。
有些患者空腹血糖不高,却存在“隐患”,我国有2/3初诊糖尿病患者为餐后高血糖。曾纪斌建议,凡体检空腹血糖大于5.5mmol/L者,应做糖耐量试验进行糖尿病筛查。糖尿病前期可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逆转糖耐量异常。
3、既病防变,延缓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管理实际上是一个血糖的管理和血管的管理。糖尿病的危害性主要是血管方面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心梗、脑梗、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方法治疗,帮助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糖尿病发生的可能因素
(1)有糖尿病家族史且40岁以上者。
(2)特别肥胖或消瘦者。
(3)体重减轻而找不到原因,特别是原来肥胖,近来体重减轻者。
(4)有多饮、多尿者。
(5)易患疖痈,尤其发生在疖痈发病率较低季节如冬季。
(6)反复尿路、胆道、肺部或其他感染者。
(7)妇女外阴瘙痒而非滴虫感染。
(8)有感觉障碍、疼、麻等周围神经炎症状。
(9)较早出现白内障或视力减弱者。
(10)间歇性跛行、下肢疼。
(11)下肢溃疡久不愈合者。
(12)浮肿、蛋白尿,类似肾病综合征。
(13)尿潴留、顽固性便秘或腹泻。
(14)早期出现动脉硬化症状,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病变(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15)出现酮中毒症状。厌食、恶心、呕吐等,甚至一开始即出现昏迷。
(16)有分娩巨大婴儿(体重大于4kg)史者。
(17)有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胎死宫内、死产者。
(18)有反应性低血糖者。
篇2:中医怎么治糖尿病
中医治糖尿病的方法
1、首先要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2、必须配合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注重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适当的中药治疗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
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把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措施交给他,要求饮食控制1-2个月,配合运动疗法。若血尿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
改善糖尿病的食物
1.醋。研究发现,餐前喝两匙醋可以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2.柑橘类水果。糖尿病患者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较低。虽然吃维C片补充得更快,但柑橘脂肪含量低且富含纤维,是更好的选择。
3.菠菜、甘蓝等绿叶蔬菜。含有叶黄素,能预防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它们还是纤维、B族维生素、铁、钙和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
4.黑巧克力。塔夫茨大学发现,黑巧克力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治疗2型糖尿病。此外它还能显著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坏胆固醇,改善血管功能。
5.坚果。经常吃坚果的人心脏病的发病率较低,这也许和坚果中含有的三烯生育醇有关。但坚果的热量较高,因此不宜多吃,每天两汤匙即可,可以撒在麦片、酸奶、蔬菜或沙拉上吃。
6.牛排。牛肉脂肪中的共轭亚油酸(CLA)可以改善血糖代谢功能,还具有抗癌特性。在挪威科学家进行的一项试验中,180位志愿者每天摄入几克CLA,一年后他们的体重平均下降了9%。
7.苹果。芬兰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经常吃苹果和富含槲皮素食物的男子死于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比例要比一般人低20%。其他槲皮素含量较高的食物还包括洋葱、番茄、绿叶蔬菜和浆果等。
8.绿茶。研究显示,由高脂肪食物、缺少运动、水果蔬菜摄入过少导致的慢性炎症会增加心脏病风险,影响身体利用血糖的能力。绿茶、橙汁中富含黄酮类物质,它是强大的“消炎战士”。
9.豆荚类。包括鹰嘴豆、菜豆和小扁豆等,具有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高蛋白的特点,可以降低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豆荚类的纤维可以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阻止血糖峰值的出现。
10.肉桂。美国人类营养研究中心发现,每天吃一匙肉桂能使人体更好地将血糖转化成能量。在连续40天摄入肉桂提取物后,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后血糖升高不那么显著,心脏健康状况也有明显改善。
11.深海鱼。糖尿病患者心脏病的发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因此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例如阿拉斯加大马哈鱼、沙丁鱼和太平洋鲭鱼,可以帮助他们降低体内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时提高好胆固醇的水平。
篇3: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1、上消
属燥热伤肺,主要证状有烦渴多饮、食不多、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赤苔黄,脉洪数。治疗药物有天花粉,重用之,以清热生津止渴;黄连,清心火;麦冬,清心降火止渴;全括蒌,泻火润肺。
2、中消
属胃火,主要证状有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小便多、形体消瘦或大便秘结、苔黄,脉滑实有力,可用白虎汤治之。
3、下消
消肾阴,阴虚火旺,“阴”泛指身体内的体液及津液。主要证状有尿频量多、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尿甜浑浊或兼烦躁遗精、失眠、脉细数,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若肾阳虚,尿频量多、腰膝酸软、尿甜浑浊、怕冷、四肢冷、面色黑消瘦、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者,可用八味地黄丸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偏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就连医术也不例外,有时候一些中药偏方对于治疗糖尿病也有着神奇的效果。
1、嫩柳枝条煮水治糖尿病
从柳枝条第一个叶数起,至第七个叶处剪下,洗净入砂锅煮水,开锅后用文火煮15分钟,取汁,每天早晨空腹喝下,连服7天,能把叶子吃掉最好。服后躺下休息15分钟。
2、冷开水泡绿茶治糖尿病
茶叶内含茶多酚和酶,可增强人的胰岛素功能和帮助肾对糖的吸收,但这些好东西在加热到50度时就会被氧化,故要用冷开水浸泡它,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3、外敷神阙穴治糖尿病
鲜牛胆1个,荞麦面20克,胆汁入面,拌湿为度,然后用纱布包住,敷于神阙穴上,外用胶布粘牢,一帖3天,连敷3个月。重度患者可同时服用菟丝子,方法是:取菟丝子500克,拣净,水淘,控干,趁润捣之,焙干,再研为细末。每日服2-3次,每次5克。
4、苦瓜茶治糖尿病
我们将苦瓜的籽和瓤都去了,然后切成片状,放在通风的地方风干,每天喝茶的时候,放四五片和茶一起泡了喝。
做好糖尿病的预防保健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的疾病,这对于患者来讲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糖尿病的预防保健呢?
一、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消渴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食(尤其是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二、必须配合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气功、滑冰、游泳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的是要有动作缓、慢、圆的气功,如太极拳等,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篇4:小满养生 中医教你治未病
小满养生未病先防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为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夏季是阳气最盛的时期,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从小满起就要调整我们的日常饮食起居,以便平安地度过炎热的夏季。
小满节气正值5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入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人体内外环境协调,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两方面入手。
小满节气中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感冒。小满时节,天气闷热潮湿,正是皮肤病的高.发期。《金匮要略》中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这里说的就是风疹病。可见,古代医学家已对此有所认识。
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
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搏,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
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
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
所以,在小满时节,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鱼类、酸涩辛辣之品、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
篇5:小论文:探讨中医养生治未病
小论文:探讨中医养生治未病
“治未病”思想是由《黄帝内经》首先提出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未病”就是治疗与预防相结合,以预防为主要手段、以保障健康为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未病先防,从适度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调养,最大程度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防止疾病发生;二是即病防变,也就是生病之后要早期发现,并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恶化——病中养身。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有小病小灾,但有了小病,不要忌讳就医让小病酿成大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发病之初,必须及时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截断病机,及时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三是病后防复也就是在疾病治好后防止复发。生病后人的`身体一般比较虚弱,要注重病后的康复治疗,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可导致疾病反复或旧病复发;同时要有针对性进行养生保健,远离原来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发病因子或改变可能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生”的意思为生命、生生不息之意,养生即通过各种手段调摄保养自身生命,使生命生生不息的意思。《内经》认为人的寿命与先天禀赋有关,但后天修养是关键。在中国养生学乃至中国文化里,人的生理、心理、伦理、皆统一于“心”中,历代的养生家、医学家普遍认为养心最为重要,是养生的根本。养心无外乎性命双修和阴阳平衡,“性命双修”是指养生不仅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度,更要“修性”,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和进行心理调适而达到健康长寿。养心的阴阳之道,在于刚柔相济,进退有度,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要自强不息,刚健进取,精神有所寄托;无所为,就要恬淡虚无,知足常乐,从容做人。
中药是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中药不仅祛病,而且强身,提高身体的抗病机能。广东人煲汤就常用一些清热去湿、补气养血的中药材,这是中医中药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经验总结。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总结下来中医药“简、验、廉、便”的特点,通俗一点说,就是诊断形式简单,治疗有效,治疗、用药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老百姓都用得起,而且药食同源,安全性更好,我们已经使用了几千年,真正服务于“治未病”的目的。
篇6:中医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1、首先要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2、必须配合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注重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适当的中药治疗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
中医治疗糖尿病,应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绝对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及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中药就不适合,因为胰岛素依赖型患者自身没有或仅有极少量的胰岛素产生,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中药能代替胰岛素。
篇7:中医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麦门冬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主治糖尿病。
【处方组成】麦门冬(鲜品)全草5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切碎,水煎,代茶饮。
【宜忌】凡脾胃虚寒泄泻、痰饮湿浊及外感风寒咳嗽者均忌用。
【病例验证】李某,55岁。症见烦渴,能食善饥,尿频量多。化验:空腹血糖12.6mmol/L,尿糖(+++)。诊为糖尿病。证属肺胃燥热。遂按上方用鲜麦门冬全草水煎代茶饮服。连服3个月,查血糖、尿糖均正常。为巩固疗效,以每日30克鲜麦门冬,水煎代茶饮服月余。随访4年,未见复发。
参母石膏汤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养阴润燥,益气清热,生津止渴。主治糖尿病。
【处方组成】人参5克(党参倍量),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黄连、阿胶(烊化)、花粉、麦冬、地骨皮各9克,白芍、山药、黄精、蒸首乌各15克,鸡子黄2枚(兑冲)。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15例糖尿病,近愈62例,好转88例,总有效率为70%。近愈标准:停药半年,三多症状消失,空腹血糖在7.2mmol/L以下,尿糖(土)。好转:三多症状基本消失,血、尿糖均有下降,且较稳定。
仙鹤草治疗糖尿病
【功能主治】主治糖尿病。
【处方组成】仙鹤草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林某,女,55岁。查空腹血糖180毫克%,诊断为糖尿病。经中西医调治,获效甚微,出现纳呆乏力,身体消瘦。处以上方水煎服,日服1剂。20剂后,诸症好转,复查空腹血糖为130毫克%。继服20剂,诸症皆除。
生地茯苓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主治糖尿病。
【处方组成】生地、茯苓各15克,枸杞子20克,怀山药、天花粉各30克,太子参25克,知母、牛膝、生甘草、牡丹皮、泽泻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15天为1疗程。
【加减】若气虚者,加黄芪30克,白术15克;若胃热肺燥者,加麦冬10克,生石膏20克;若湿热重者,加苍术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糖尿病150例,用1~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45例,好转9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
太子参黄芪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主治糖尿病。
【偏方组成】太子参20克,黄芪50克,穿山甲、当归、红花、桃仁、甘草、川芎各10克,赤芍、丹参各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糖尿病患者59例,其中痊愈4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服药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
参地汤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偏方组成】党参50克,生地、熟地各25克,地骨皮、泽泻、丹参、枸杞子各2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份,于早、午、晚饭前半小时各服1份。
【加减】若偏于热盛口渴者,加花粉20克,知母15克;偏气虚者,加黄芪25克,白术20克;兼有阳虚者,酌加熟附子5克,肉桂5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患者50例,有效率为81%。本方降低血、尿糖起效时间较慢,需20~30天左右,但改善“三多”症状起效时间较快,仅2~7天,无副作用。
护肾秘糖汤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益肾养阴,活血秘糖。主治:原发性糖尿病。
【偏方组成】生、熟地各20克,生龙、牡蛎各15克,山萸肉10克,怀山药30克,天花粉30克,三七粉3克,白云苓10克,泽泻10克,陈皮6克,水蛭6克,僵蚕10克,蝉衣6克,五味子30克,赤芍20克,鸡内金6克,广地龙10克,丹皮10克,黄芪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王某,女,63 岁,农民。患糖尿病余,长期服优降糖、降糖灵维持治疗。近3个月来,多饮多尿,善饥多食明显,手足无力,左侧肢体时而多汗。脉涩,苔少舌黯红,形体偏胖,血压在正常范围;尿糖(+++),空腹血糖11.6mmol/L(正常值4.48~6. 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7.4mmol/L。诊为Ⅱ型糖尿病。按此方连服4个月痊愈。1年后随访,病情持续稳定,未再复发。嘱其适当节食调护。
篇8:关于中医养生顺口溜
清晨起,莫慌忙,
伸伸懒腰再起床。
床边坐,别着急,
半分钟后再站起。
温开水,喝半杯,
血脉通畅最宝贵。
大小便,要排空,
清肠排毒垃圾清。
吃早餐,很重要,
宜早更要营养好。
日出后,晨练宜,
空气新鲜利身体。
指梳头,干洗脸,
头脑清醒驻容颜。
洗洗鼻,揉揉眼,
远离感冒和花眼。
篇9:关于中医养生顺口溜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万物蔬菜养生宝,饮食多样经您调。
白菜利尿解毒素,黄瓜减肥有成效。
萝卜消食开脾胃,蘑菇抑制癌细胞。
清热解毒马齿草,盐醋防毒消炎好。
★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
★ 中医养生人体穴位
★ 中医养生学的体会
中医养生怎么治糖尿病(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