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天都很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高寒湿地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率变化的统计学特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寒湿地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率变化的统计学特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高寒湿地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率变化的统计学特征
高寒湿地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率变化的统计学特征
依据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植物生长期观测的太阳总辐射(Eg)和反射辐射(Er)资料, 分析了高寒湿地Eg和地表反射率(A)的日及季节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 有较强的Eg, 但A较低. 年内1~12月Eg的平均日总量达17.3 MJ・m-2, 其中植物生长期的5~9月平均日总量为20.0MJ・m-2, 表现出4~7月高, 冷季低的'变化特征. A的日、季节变化均表现 “U”型变化过程. 1~12月A的年平均值为0.32, 植物生长季的5~9月平均值为0.18, 植物非生长季的10月~翌年4月平均值为0.43. 其中1月最高(0.70), 7月最低(0.16).
作 者:李英年 赵亮 周华坤 徐世晓 张法伟 LI Ying-nian ZHAO Liang ZHOU Hua-kun XU Shi-xiao ZHANG Fa-wei 作者单位:李英年,赵亮,周华坤,徐世晓,LI Ying-nian,ZHAO Liang,ZHOU Hua-kun,XU Shi-xiao(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张法伟,ZHANG Fa-wei(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刊 名:冰川冻土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年,卷(期):2007 29(1) 分类号:P4 关键词:植物生长期 高寒湿地 太阳辐射 反射率篇2:兰州1960-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太阳辐射变化特征
兰州1960-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太阳辐射变化特征
期,1992年之前为下降期,1992年以来有显著上升趋势.
作 者:许潇锋 牛生杰 邱金桓 达布希拉图 XU Xiao-feng NIU Sheng-jie QIU Jin-huan Dabuxilatu 作者单位:许潇锋,牛生杰,XU Xiao-feng,NIU Sheng-jie(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邱金桓,QIU Jin-hua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达布希拉图,Dabuxilatu(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刊 名:中国沙漠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年,卷(期):2009 29(5) 分类号:P42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厚度 总辐射 散射辐射 直接辐射 能见度篇3:宁夏太阳辐射逐日、月、年总量的变化特征
宁夏太阳辐射逐日、月、年总量的变化特征
利用银川及固原站5年太阳辐射实际观测资料建立的地方模拟推算式,模拟了宁夏全区20个站点1971-太阳日辐射通量、累加月、年总辐射量.通过对2个站模拟值及实测值日月年辐射量的比较分析,得知银川站模拟推算值较实测值偏大,固原站偏小,但2个站模拟趋势与实测值一致.通过对银川及固原站的辐射通量模拟效果用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均方根偏差、平均绝对误差检验,2个站均方根偏差稍大,平均绝对误差银川站小于13%,固原站小于17%,模拟效果较好.累加的月、年太阳辐射区域性季节变化特点:北部干旱少雨的`银川站月总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年际变动均为减少趋势,年总量累加模拟值与实测结果一致、均为减少趋势;阴湿多雨的南部固原站3,4,5,6月份月总量与实测值均为明显增加趋势,7月为弱增加趋势,其他月份均为减少趋势,年总量实测值为弱增加趋势,累加模拟值表现为平稳趋势.全区年总太阳辐射量年际(1971-20)变化特点为,多数站点呈明显增加趋势,少数站点呈明显减少趋势,个别站点呈基本平稳趋势.
作 者:杨勤 梁旭 赵光平尤志宇 YANG Qin LIANG Xu ZHAO Guang-ping YOU Zhi-yu 作者单位:宁夏气象台,宁夏,银川,750002 刊 名:干旱区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ARID ZONE RESEARCH 年,卷(期):2009 26(3) 分类号:P422 关键词:太阳辐射 辐射通量 平均偏差 日照时数 银川 固原 宁夏篇4:上海地表湿润度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上海地表湿润度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基于上海11个气象站历史气候数据,利用湿润指数分析了1960~期间上海地表湿润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并对其变化原因和不确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过去49年间,上海地表湿润度在1990 s最高,而在1960 s最低;湿润度在夏季显著增加,而在秋季显著减小.上海湿润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部高于北部,整个上海湿润度在过去49年间总体都呈增加趋势,且东部增加多于西部.上海湿润度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的影响,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和平均地温通过对潜在蒸散的影响,从而都与湿润指数显著负相关.上海潜在蒸散的'变化与其它研究中关于城市化对实际蒸散的影响结果不一致,评估城市和城镇地区地表湿润度,还有待建立更完善的湿润度指标.
作 者:史军 崔林丽 李军 SHI Jun CUI Lin-li LI Jun 作者单位:史军,李军,SHI Jun,LI Jun(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200030)崔林丽,CUI Lin-li(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上海,201100)
刊 名:自然资源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年,卷(期):2009 24(6) 分类号:P467 关键词:地表湿润度 时间变化 空间差异 成因 不确定性 上海篇5: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变化特征的气候意义
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变化特征的气候意义
研究了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年际变化及其相联系的环流场特征, 发现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年际变化呈现为大陆尺度的南北跷跷板式的空间分布特征, 即当中高纬度地表气温为正距平时, 副热带地区则为负距平, 反之亦然.这种空间分布型代表了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表气温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这种变化与前期冬季北大西洋涛动 (NAO) 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同期的NAO无关.同时, 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异常存在着明显的从冬到夏的持续性.与东亚初夏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表明, 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变化通过影响鄂霍次克高压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初夏梅雨的变化.当春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表气温为正距平时, 鄂霍次克高压偏强, 初夏梅雨较活跃, 反之亦然.
作 者:沈学顺 木本昌秀 SHEN Xue-Shun Masahide Kimoto 作者单位:沈学顺,SHEN Xue-Shun(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木本昌秀,Masahide Kimoto(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研究中心)
刊 名:大气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2007 31(1) 分类号:P423 关键词:欧亚大陆 地表气温 北大西洋涛动 鄂霍次克高压 梅雨篇6:季节性冻融期地表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季节性冻融期地表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通过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动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深耕休闲裸地相比,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有所不同.对于考虑的任意一种处理,上层土壤水分变化幅度都大于下层,变幅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含水率保持相对稳定的起始深度有所不同;除草地未出现明显的含水率高值 (或低值) 区及秸秆覆盖地块仅出现含水率高值区外,其余各处理地块均有明显的含水率高、低值区分布,但在出现时间上因地表条件的.不同而异.含水率高值区的分布与冻层发育位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 者:杨晓俊 作者单位: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太谷均衡实验站,山西,太谷,030800 刊 名:地下水 英文刊名:UNDERGROUND WATER 年,卷(期):2009 31(4) 分类号:P641.8 关键词:季节性冻土 地表条件 土壤水分动态 变化特征篇7: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地表加热场的耦合变化特征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地表加热场的耦合变化特征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 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200 hPa纬向风场与东亚地表加热场的空间耦合变化特征, 揭示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及强度变化的加热关键区域.研究结果表明, 冬季西太平洋黑潮暖流区是表面感热、潜热通量场的'大值区, 其加热强度主要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强度变化, 当加热增强 (减弱) 时, 急流加强 (减弱).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地表加热的反相变化对应纬向风的整体一致变化, 且影响关键区在热带地区, 这种耦合分布型主要体现为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夏季, 海陆感热加热差异主要影响中低纬纬向风的变化, 而影响急流位置南北移动的加热关键区位于阿拉伯海及印度半岛北部, 这种加热分布体现感热的局地性变化, 可能与高原大地形分布有关.由于夏季降水的不均匀性, 潜热加热与200 hPa纬向风场的耦合关系较为复杂.通过分析加热异常年的环流形势差异发现, 对流层中上层经向温差对地表加热场异常变化的响应是导致高层纬向风变化的原因, 这种地面加热变化导致高层温度场及流场的响应可通过热力适应理论得到较好的解释.
作 者:况雪源 张耀存 KUANG Xue-Yuan ZHANG Yao-Cun 作者单位:况雪源,KUANG Xue-Yuan(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南宁,530022)张耀存,ZHANG Yao-Cun(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
刊 名:大气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2007 31(1) 分类号:P434 关键词:东亚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西风急流篇8:基于景观斑块谱特征分析的湿地景观变化对丹顶鹤栖息地影响研究
基于景观斑块谱特征分析的湿地景观变化对丹顶鹤栖息地影响研究
选择三江平原东北部为研究区域,通过对1 954~2005年6个时段景观图湿地斑块谱特征分析,结合野外丹顶鹤栖息地调查,揭示了湿地景观斑块化对丹顶鹤栖息地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空间上,区域湿地景观以大斑块为优势地位,小斑块数量众多,总体斑块数量大;大斑块形状 .复杂且富有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小斑块形状规则但异质性差;时间上,大斑块面积持续缩小,小斑块数量持续增加,景观破碎化过程明显;大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内部异质性降低明显,景观多样性趋于简单化.②景观斑块化不仅导致丹顶鹤栖息地面积大量丧失,而且边缘效应和斑块异质性影响严重削弱了斑块维持栖息地的能力.③景观斑块谱特征决定了斑块资源的有效程度.在低度破碎化的景观中,斑块面积影响起主要作用,而在高度破碎化景观中,斑块形状和多样性影响更为突出.
作 者:刘红玉 李兆富 LIU Hong-yu LI Zhao-fu 作者单位:刘红玉,LIU Hong-yu(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李兆富,LI Zhao-fu(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
刊 名:自然资源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年,卷(期):2009 24(4) 分类号:P931.7 Q149 关键词:景观生态 丹顶鹤栖息地 景观斑块谱 三江平原湿地★ 一片湿地经典散文
★ 湿地阅读答案
★ 海上湿地诗歌
★ 统计学的个人心得
高寒湿地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率变化的统计学特征(通用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