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两依美文

时间:2023-05-14 03:36:27 作者:Droit986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Droit98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生死两依美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死两依美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生死两依美文

生死两依美文

草木,走到清明便青翠了,到处是醉人眼的绿意;花苞,走到清明就绽放了 ,随处可见桃红柳绿。在这春和景明的日子,梦若放了小假。她决定回家看看,离家半年了,对爸妈的思念也与日俱增,此外她还有个强烈的愿望。

这天下午,梦若坐了近三个小时的大巴回到家,见到妈妈高兴大呼小叫,一会直呼大美女耶!多日不见,刮目相看一会大叫妈妈是出水芙蓉,西施再世。的确在女儿眼里,妈妈真的有脱胎换骨之势,女人不经历一场劫难是不会真正成长的。梦若在心里暗暗庆幸妈妈从内心觉醒了。她感激给她完整的父母之爱的双亲,为了她,他们互相迁就、妥协,蜕变。

闺女,快来,看妈妈给你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哦。梦若迈着欢快的步子来到餐厅,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酱猪蹄、烤鸭、熏猪排、油焖大虾、香椿炒鸡蛋、西芹炒肉、西蓝花。荤素搭配,色味俱佳。梦若看着就垂涎欲滴了,筷子没顾得拿,就用手捏起大虾吞吃起来,妈妈一边笑着,一边嗔怪:嘛时候才能规规矩矩的像个淑女哦

母女俩说笑间,爸爸回来了。进门就笑声朗朗闺女回来也不提前给我打电话,我好去接站。老爸,我知道您忙,哪敢劳您大驾!别贫气了,快让你爸洗手吃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共度晚餐的时间太难得了。爸爸看起来兴致很高,还自斟自饮了两杯葡萄酒,妈妈一会给爸爸夹块排骨,一会给梦若夹点青菜。自己却吃的很少,梦若不难发现,爸妈目光相接时,眼角眉梢都带着柔情蜜意。今晚爸爸的话很多,似乎有点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味。

第二天醒来,妈妈已经做好了早餐。熬的很稠的小米粥,上面漂着一层米油;芹菜拌藕片清脆可口,茶蛋清香入味。梦若边吃边赞美妈妈厨艺进步惊人。吃饱饭,梦若和妈妈商量:妈妈,我想去看看他。妈妈沉吟片刻,便答应了女儿。知女莫若母。女儿的心思她都懂。

梦若先是去了鲜花店,买了一束他生前最喜爱的栀子花。当她怀着忧伤的心情,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向安放着他的地方走去时。天空变得不再湛蓝,草木失色,山河呜咽。野田荒冢只生愁。梦若的心里开始下起了滂沱大雨。她踉踉跄跄地走到他跟前,他依然那么年轻,那么英俊,依然用带笑的眼睛看着她。似乎在问:梦若,你来看我了?我好开心啊!你最近还好吗?梦若有千言万语想对他诉说,可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一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梦若掏出白色的柔软的亚麻手帕,把墓碑上的照片擦了又擦,似乎像她怎么擦也擦不完的泪水,一遍又一遍。她似乎只有用这个重复的动作才能感受到他的真实存在,好像触摸到他的温度,他的心跳一样。擦完照片,她又把墓碑擦得一尘不染,凌风是一个多么爱干净的小伙子啊,我可要把他的家打理好。正当她全情投入得做着这一切,背后,传来苍老的声音闺女,我们回家。

篇2:生死两妇人-美文故事

生死两妇人-美文故事

恐怕早年的吕少女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会被自己的父亲嫁给了一个古代的派出所所长刘邦。嫁过来后,估计是包办婚姻,又是趋炎附势的典型,所以刘邦不爱她。不爱她的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她的不美貌,因为没有一本史书上提过吕少女的容貌。

刘邦经常用公务和朋友的借口三天两头不回来。但是,估计吕少女爱他,要不,怎么也算是下嫁,却心甘情愿的为刘邦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

等到了刘邦因为犯人逃跑,自己也亡命在现砀山县的芒砀山下的时候,这时候已不是吕少女而是吕母亲的刘邦夫人,还为了爱长途跋涉,送给丈夫衣物及食品。

做为一个女子,她现在是最幸福的时刻。虽然前途一片渺茫。但是,丈夫是她的,依赖着她,信任着她,估计还对她说了不少甜言蜜语。这时候的她归家的路上恐怕都是哼着小曲、满脸幸福。长途跋涉也许轻飘飘的就走过。因为,前面,有她挚爱的丈夫在饿着肚子。

等秦天下大乱,刘邦就开始依附西楚霸王项羽,被立为汉王。这时候的吕母亲成了吕王妃。

但是,她并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就在楚汉相争中,被俘虏了。还被项羽押到了两军阵前。用一个女人来威胁一个男人:要杀掉吕王妃。

如果是个还有一点夫妻之情的人也不会是这种表现:刘邦却笑嘻嘻的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

这个时候,就算不是当事人,也听了热血变凉、心如寒冰。更何况是结发夫妻?

随后的四年,吕王妃一直在当人质,就是现在的俘虏,看到过有优待俘虏的吗?这时候的吕王妃在每一个苟且偷生的夜晚也许都是一个念头: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只有靠自己!

如果一个女人,连自己的丈夫都靠不上。那她的心和精神该怎么强大才能承受如此的严重打击。这个时候的她就在慢慢地脱胎换骨,从一个善良、仁慈、宽厚的贤淑女子变成了一个心胸狭隘、只能自己救自己的绝望女子。

现在看来,她那时候已经有了现在心理学说的毛病:没有安全感。紧张、恐怖综合症。

最后回到刘邦的身边,还不是自己心爱的丈夫抢回去的,而是,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将吕王妃像一件礼物一样归还给刘邦的。

后来刘邦撕破脸皮,没事找岔,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当上皇帝,结发之妻吕稚就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后。

这时候的刘邦,身边早是佳丽如云。而吕后经过了4年非人的生活,早就过早憔悴。看着自己的丈夫被薄姬,戚姬,曹姬等多人围绕,这个时候的吕后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拴住丈夫的心。早就没有嫁鸡随鸡的宿命感了。第一要务就是把权力抓到手里。才能确保自己的小命。

偏偏她的情敌和政敌戚姬在枕边还想让自己的儿子如意当太子。而且,刘邦被吹的耳根子也发软。但是,戚姬却忘了象慈禧一样笼络大臣。败就败在这里。错就错在这里:抢了一个女人的丈夫,还想抢走这个女人的唯一有理由继续活下去的唯一的希望:儿子和儿子的王位。再温良的兔子被逼急了还回反咬一口。更何况,吕后从不是一只兔子。

听张良的计谋,请了四个刘邦都请不动的白胡子老头-商山四皓,让刘邦知道太子羽翼已丰。让戚姬知道大势已去。

还杀鸡做猴的杀了韩信。从此,让人畏惧三分。

刘邦死后,首先幽禁了戚姬,再遣使把赵王如意从邯郸召进京内。如意被吕后毒杀。对于眼中钉,肉中刺的戚姬,吕后砍掉她的手足,挖眼烧耳,灌上哑药,丢进厕所里,让她辗转哀号,称为“人彘”。

不知道吕后在看戚姬这个“人彘”的时候,是不是心里在淌血:隐、忍到夜夜独伴孤灯。却任由自己挚爱的丈夫躺在这个女人的怀里。多少个日日夜夜、数不清的分分秒秒,从少女到老妇。纵然有万般的富贵、也不敌她成为一个摆设的事实!

她怎么会允许有比这更轻松、更直接、更痛快的高贵的'死法?

就是天天看着这个曾经美丽的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人彘”,恐怕也难愈她心头之伤。

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容忍自己的丈夫还有更爱的枕边人。可谓报复的狠。

从此后,爱从她心中连根拔去。

一方面用血淋淋的手段对付刘氏子孙,一方面使吕氏亲族位居要津,还用笑盈盈的方法拉拢刘姓皇亲国戚。

独掌朝政!

怎样的15年,一个女人站在权力漩涡的最顶端,浪口风尖。什么都要用权谋、用心计、用智慧。唯独,不能动亲情。

最后的下场是:想让江山改姓吕的时候,朱虚侯刘璋和周勃、陈平等先发致人,发动兵变,吕后在惊吓中死去。终归还是个女人,柔肩再也挑不动摇摇欲坠的江山。铁腕再也镇不住谋谋算算的肚肠。

这些谋算家就是在吕氏此女手中抢回名正言顺的刘家政权,也还是只敢等到吕后成了个不能发威的病重老妇,躺在床上,灯干油尽,任人宰割。

她的一生,还不如还是一个农妇,吃着孙媳妇做的软软的饭菜,笑着孙儿满堂绕膝欢跑。看着老丈夫在和煦阳光下编筐篓。

作为一个女人,没有了丈夫的爱。作为一个母亲,亲眼看着儿子走入黄泉。

生前,想拥有一个强大的帝国,死后,却只占用了一个身子那么大的土地。

篇3:生死两茫茫

生死两茫茫

孟子曰:“义,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经生大故然是不被提倡的,但卑贱的活着,又有何意义?生,死间应如何衡量?

历史上个个鲜活的人物,事倒向我们阐释了古代士人对待生死的态度―舍生取义。荆轲刺秦被杀,樊於期主动献出头颅,项羽自刎江下……他们可以为道义,为知己,为国家,置生死于不顾,大义凛然。解放战争时期,江竹钧、陈然,等等革命党人,宁死不屈,至死严守组织纪律,保护党的`秘密,更向我们证明了“舍生取义”的伟大之处。不管具体原因是何,他们的死向我们证明了他们宁愿有价值的死去,也不愿自己活着的躯体与世俗同流合污。

有人赞美,有人惋惜,更有人不解,在生与死之间,也们掌握着生死的选择权,为何宁选死也不选生?我认为这是人的一种价值取向。他们不愿背信弃义,出卖肉体与灵魂去换以苟活,既便活着,却行尸走肉一般,又与死有何区别?我宁愿,有意义的死去也不愿卑贱地活着。要活,就要活出精彩,活出价值,生活,不仅是生下来,活下去,而更多地还应是在求得生存的同时,更要有意义的活着。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过着最平凡的生活,也可以活得不平凡。

反观现在的不少人,精神空虚,信仰缺失,层出不穷的明星吸毒事件,一个又一个“郭美美”,“干露露”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说明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但人的思想却在倒退。在金钱和权势的诱惑下,有人不择手段,这究竟是一个人的悲哀还是整社会的悲哀呢?或许我们不会面对生死这般严峻的考验,但面对生死所需的选择不能少。现在的社会,国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去好好地活,有意义地活?

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值得谨记。生死茫茫间,我又该何去何从,做何选择?

篇4:生死两茫茫散文

生死两茫茫散文

小区门口摆放着几个硕一大的花圈,一张黄|色的讣告贴在铁门左边的墙上,看来又有人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些年见过不少死亡,正常的非正常的,见多了也不觉得奇怪了,于是也没多在意,就在要进入大门的时候,猛然发现大门右侧的墙上,赫然贴着一个大红的“肿帧保】蠢凑媸怯α四蔷淅匣啊―――几家欢乐几家愁!想想也是,人活着不容易,但是很多时候造化却偏偏爱捉弄人。

这些年,陆续有不少熟悉的人去世,在外求学、漂泊的这些年头,当我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他们或许早就已经化为黄土。起初也没有多悲伤,只是偶尔想起那些熟悉的脸,从此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心里就多了一份苍凉!

还记得小学时候的老师,记得她叫我们唱歌,记得她在放学后留下我们背课文,记得她在体育课时让我们去采蘑菇,记得她在打预防针时骗我们说不痛,记得她没收了我的《白话聊斋》一直到现在还没还给我(记得书被没收的那天晚上到我们家来家访,还好被奶奶劝住了,要不然先偷老爸的书,然后又在课堂上看,那个罪名真的不轻,少不了会挨一顿揍,那年,我四年级还是三年级我已经记不起了.)

只是的冬天,再次回到阔别两年的家乡时,听说她在一年前就已经去世。。。。。。。

还记得另外一张熟悉的面孔,经常在我面前要我叫他公公,不管是我小时候还是后来长大了,虽然他还年轻,按照年纪的话顶多就比我老爸大不了多少,但是按照辈分来的话,他确实是和我爷爷的父辈是一个辈分的,也就是说我应该叫他公公(我们那边的方言,书面语应该叫祖父)。还记得那时我读高三,那时他长了肿瘤,在脖子上,很大的'一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一贯的乐观精神并没有阻止肿瘤的恶化,但是他任然很乐观,还记得那次我从学校回去,在村口遇到他,任然是一贯的笑脸,任然大声的要我叫他公公,大声的说他的病情有点不妙,并且给我看他的脖子上那个恐怖的大瘤子,然后爽朗说公公很快就要死了!只是那时我并没多想,因为那精神,那状态根本不像是一个快死的人说的话!

只是,只是后来我再回去的时候,再也没能够见到他,再也没有人没事的时候老让我叫他公公,虽然他并不老。。。。。。。。。。

还记得,刚上高一时的第三天就和我打过架的同学,还记得他那头略卷的头发,以及略黑的脸,只是在08年的某天,听另外一个要好的同学说,他不久前死于车祸。。。。。。。。

还记得高二时认识的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班的那个文静的女生,那是缘于一次考试,

那时她坐在我的旁边,因为她的生物与物理并不是很好,所以考试之前她提出我可不可以帮她一下,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于是就那样认识了。

只是,在当年我们高考的第一天下午,数学考完后,她跳入了学校后面的水库自一杀了!

还记得那天,天气很热。。。。。。

还记得邻居的儿子,今年应该还没20岁吧,可以说也算是和我们一起长大的伙伴,只是今年的春末,死于一场意外!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去他们院里捉迷藏。。。。。。

还记得好些人,只是,从此我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篇5:生死亲情亲情美文

生死亲情亲情美文

如何面对亲人病危与去世,是天下最难的事。

没有亲身体验的人绝不能理解这里的痛苦。

而这次与我交谈这一痛苦人生课题的竟是一位年轻女孩。

秋水与我在网络相识。她常看我的博客,先是悄悄留言,后来写信。通信内容广泛,涉及社会人生爱情。我们成了未曾见面的朋友。几个月前,她在信中告诉我,父亲刚被查出肺癌,且到了晚期,医生说已错过了动手术的时机。

于是她和姐姐选择了刻意隐瞒。

她们担心父亲的心理承受不了,一旦让他知道,不仅会拒绝服药,甚至会自暴自弃。她的叔叔也曾患癌,父亲当时的态度十分鲜明,不同意化疗,结果是化疗后叔叔去得更痛苦了。

她想,不如就让父亲这样心态好地过下去,反正治疗是无效的。

然而,秋水又很矛盾。

她说:“如果瞒着他,到了不得已时才让他知道,父亲会不会怪我们?或许人在将死之际都会挣扎?或许他会拼死化疗?至少他为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努力。毕竟,生存的权利是他的。现在他已经怀疑了,说我们合计着骗他。一次临睡前,他看着我们,眼里充满了悲伤与绝望,眼泪就掉了下来。我的心都碎了。我也经常看见他独自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很痛苦。我又想,怀疑说明心中仍有企望,总比绝望好啊。

昨夜想了整宿没睡,犹豫着到底该不该告诉他。

柯老师,您能帮我吗?”

秋水的信让我有些迟疑。

生与死从来是人世间最大的事。怎样对待生与死,不仅仅是人伦亲情,还涉及多方面哲学课题。

在我成长的年代,社会缺少必要的死亡教育。“死”是一个相当避讳的字眼,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往往在亲人罹患绝症后不知所措,大多数人会选择刻意隐瞒直到亲人去世。

其实我们的先人对生死有着相当达观的哲学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的即是丧事。在古人看来,生是一种生命状态,死亦是一种生命状态。这才会有许多关于死的词汇,如“永垂不朽”,如“千古”,如灵魂的“永生”。

我年轻时曾在农村插队,经历过村里的不少红白喜事。娶媳妇嫁姑娘自然要大办酒席,吹吹打打请来一干“响器”,远近的亲朋好友吃喝热闹一场,是人之常情。但死了人同样要置办酒席,请来“响器”,唢呐笛子锣鼓响成一片。当送葬的队伍在鼓乐中走向山里的墓穴时,常引来一群群孩子跟随看热闹。记得当年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去世,这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算相当高龄,全村人聚在一起为老人办“喜丧”,老人生前穿过的衣服,盖过的被子,包括使用过的锅碗瓢盆被人们一抢而空,说是“要沾沾老人的福气”。

这种朴素的生死观给了我深刻印象。

我这样给秋水回信:

“父亲突然得了绝症,你还年轻,缺少精神准备,可以理解。如果不以贬意理解以下四个字,那么,‘贪生怕死’也是一种生命的常态。死亡毕竟是令人恐惧的事情。

是否将病情告诉患者,要根据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情况。

有些人能够平静地面对生死,对医学也有一定知识。得知真相,不会引起惊吓,反而会使他更积极更坦然地面对余生。但许多人得知身患绝症后,无法面对,恐惧反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这是亲人所不愿看到的。对你父亲的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总之,一切以患者更乐观的精神状态、更好的配合治疗为要。”

几个月后,秋水告诉我,她的父亲已经安然去世。

她的叙述传达出了一切。

“父亲过世了,走时极平静,做吉祥卧,如深眠。

这几天在家中与父亲守灵做七。

说不清楚自己的`心情。是自己都没有想过的伤心。

家中摆有两个人的照片,一张爷爷,从小带我长大到大学,我在十年前送他离开。还记得那时父亲哭的样子,十年后他也只留下了一张照片。

想来与父亲真正相处沟通的时间很少。

父母早年离异,我一直跟着爷爷。爷爷走后,他才搬来与我一起住。因为如此,我们的沟通很有限,而且无法向对方表达爱。可是我知道,他是非常爱我的。

自己早年的生活动荡,辞职离家,一人别处生活,我是最让他操心的。

他患病期间,我们之间还因为一些事起了误会与争执,父亲很伤心。

再后来,他的病情恶化,我一直挤时间守着他,喂他吃东西,逗他开心。脑转移晚期,他已经偏瘫在床了,但思维单纯,求生欲望忽然很强,医生说他拖延不了几天时间了,可是我不能告诉他,怕他绝望。

就是这样,父亲离开了。

今天在他的灵前,我把心里话都说了出来。看着他的照片,我忽然恨起老天爷,为什么那么多人长寿,却只给我的父亲64年。我买了别墅,跟他说了留一层给他,他可以跟自己爱的小女儿一起住到老的,他当然很高兴。可是,为什么不给他这么一天。为什么不给我那么一天,让我能用足够的成熟与温暖去爱他。

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叫一声爸爸了。

我一时间真不知接下来的生活怎么走。

虽然在人前我依然坚强地光彩运作我的事业,只有自己知道,我心里对生活的热情已经快速退化死去,就像一根神经,它曾经敏感,现在无知觉了。

我非常沮丧。”

一个年轻人在父亲离去后的第一时间告知我,我感到了一种责任。

我应该将自己对生死亲情的理解告诉她。

我给秋水回信:

“亲人离去造成的情感空缺很难有别的东西弥补,甚至不是时间可以消散的。

特别是你还年轻,完全没有准备。

很理解你的痛苦。

但生者的悲哀往往在于不知道逝者去向何方,他们离去后是否安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总强调灵魂的重要,应当不是虚妄之言。我想,对于那些一生善良的人而言,与其长期缠绕于病榻的苦痛与煎熬,另一世界的景象一定是好的。你说父亲离去时‘极平静,做吉祥卧,如深眠’,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你应当得到安慰,他已经得到了解脱。

生命总是有来有去,就像春夏秋冬的转换,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亦是大自然的魅力,连佛陀都不可抗拒。你谈到对父亲的愧疚,许多人对逝去的亲人都会心怀愧疚,觉得相伴时间太少,觉得许多恩情未及回报。但人生就是如此,一切都不可能重新来过。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思维和特点。即使回到原点,如果其他因素未变,你还照样会为世间的风风雨雨奔忙,人生的轨迹仍会如此。

所以,希望你平静。

担心自己的善意和孝心不被父亲理解,其实不必。思维很神秘,潜意识可以把最隐秘的感情和愿望彼此沟通和传递。虽然你与父亲有过争执和误会,但我相信,如你知道父亲爱你一样,他一定明白你亦爱他。中国人的感情表达一向十分含蓄,即使至亲至爱,也羞于将‘爱’字放在嘴边。放在嘴边的情感表达反而会显出浅薄。

父亲曾赋予你生命,并养育你长大。你成年后希望能用足够的成熟与温暖去爱他。这是人之常情。

而现在,父亲过早的离去了。

那么,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

以父亲对你的爱,你生活得幸福快乐恐怕才是他最深刻的愿望。”

篇6: 生死世美文

生死世美文

传说古老的郊外一个山洞里藏有一种灵药名字叫做生死世。

只要吃了它就会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凡人所有的欢乐和痛苦。

没有任何七情六欲还能一直活到五百多岁。

很多人去寻觅这种灵丹妙药却很少有人晓得它真正在哪里。

直到如今这种灵药还是一个谜科学家无法证实它究竟是否存在。

一天一对情侣跑进了一个未曾面世的地方他们不小心受了伤。

女孩把男孩背进了一个山洞,因为男孩被毒刺划伤。

他们小心翼翼的处理好了伤口女孩也受了轻伤。

他们生起了火决定在这个山洞里过夜。

女孩靠在男孩旁边想让他感受到温暖。

男孩不停地笑着又天真又开心因为只有这样女孩才会放下心来。

突然男孩儿咳嗽了一声,他问女孩:

如果我们从未见面你会喜欢上陌生的我吗?

女孩说:我会的.,我一定会的,我现在不是在你身边吗?

男孩点点头,过了一会他已经睡着了。

女孩望向漆黑的夜空她看到了又大又圆的月亮。

月光洒下来照到了她身边的蓝绿色的草。

他想叫醒男孩来欣赏这种草但男孩一动不动… …

她把这株草放到他的鼻孔下面让他闻那芳香。

男孩逐渐恢复了生气,女孩不知不觉渐渐老去。

女孩已经长出了皱纹呼吸变得急促。男孩渐渐变的年轻。

男孩睁开了眼睛,女孩已经缩在他怀里没有了生气。

他吃惊的看到她已经老去,他无法面对这一事实。

后来他把这里的植物叫做生死之物。

把那株草称为她的生死世。

他一直守在这里陪了她整整五百年。

谨以此文献给我最爱的女孩。

篇7:情诗——《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篇8:却道生死两茫茫散文

却道生死两茫茫散文

曾在朋友的空间日志上留下一句评论文字:“懵懂而来,懵懂而去。凡人的定数。”

静观人生,无论是初临人间,还是作别人世,哪有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无所知而来,无所知而去。或许可以借用泰戈尔的一句话来形容:“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

幼年,总喜沉湎于幻想:我这个一定不会死灭的。要不,这世界将无法进行观照了。诸如邻居大娘怎么样,李奶奶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周遭的生活没有我,不就黑洞洞一片,无所见了么?我以我敏感而幼小的心灵,感知周围的事物。我以我明亮而敏锐的眼光,查看周围的事物。一切以我为参照。假如,有朝一日我这个个体不存在了,无法想象,身后将是怎么一种景象!因为无法想象,所以断定,那将是一片空白。这村庄还会存在么?这形形色色的人们还会存在么?这气象万千的世界还会存在么?整个还不是子虚乌有?即使存在,我没了,还怎么去感知?一切不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幼稚如我,竟想不到这世上还有亿万个“我”!我不过是亿万之中的小小一分子!有我之前,便有数不清的往者;无我之后,更有数不清的来者。来来往往,不绝于世,充塞天地,何来空白?但那年幼的童真,想不及这一层,就亘在那个思维的槛,反反复复思索,迈不过去。思考的结果,就是不再为死困扰,只以为自己不仅不会死,而且不能死。死了之后,物将不物,人将不人,世界将不世界了。大有一副“地球轴”的姿态。舍我,这地球如何转将下去?

回想以往,不禁摇头。标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幼童!生与死本是个大命题,一个幼小的孩童岂能轻易的参透?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其实,想的过多,不过是“杞人忧天倾”。人生在世,进退之间把握好自我,俯仰之际对得起良心,足矣!简单而平静的一生,未必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泰戈尔语:“生如夏花之绚烂”,那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普通如我,不易达到。这世界不仅仅需要绚烂的花朵,还需要青青的小草,高高的大树;需要湛蓝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需要浩瀚的江海湖泊;需要小鸟鸣唱,小兽腾跃……这样,世界才能和谐,才能完备。生如夏花,固然好,如一株普普通通的小草也不错。去留无意,宠辱不惊,固守一种大自在,笑对花开花落,默默完成自己平凡的生命历程。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人生境界吧!

泰戈尔还说:“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则是对死(不包括非正常死亡)的最佳诠释了,是一种浪漫主义情怀。静穆安然,无怨无悔,像秋日的一枚落叶,洒脱地从枝头飘落。自然,从容,温和,随缘,得其所哉。一种终极意义的大美。

从生到死,不过几十年光景。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都在一天天地迈向死亡。我们的目的地是整齐划一的。一路走来,无论事业有成,还是碌碌无为,到那最后的一步时,你会发现,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到那个时候,就请坦然面对,啼哭着降临,含笑着离去吧!

生死两茫茫散文

生死在一起的美文

依心而行,无憾今生的美文

生死不离朗诵

生死断想作文

生死篇现代诗歌

生死如梦随笔

《生死之谜》读书笔记

读生死场有感

含有生死的成语

生死两依美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生死两依美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