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kklllcccv”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与应用论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与应用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 第1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与应用论文第2篇:谈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融合发展的论文第3篇:谈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融合发展的论文第4篇:UWB的特点及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前景第5篇:UWB的特点及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前景第6篇: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论文第7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仪器通信中的实践论文第8篇:井下3G无线通信应用探索论文第9篇:5G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前景分析论文第10篇:5G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前景分析论文第11篇: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第12篇: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第13篇: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第14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第15篇: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与发展趋势论文第16篇: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篇1: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与应用论文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与应用论文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衍生了大量的新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作用更加明显,无线局域网连接可以提供快速查找、付费等功能。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易于实现等优势,应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不断的更新与应用。
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
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特征明显,就是传输和应用距离短。按照规定,短距离通信的距离应在几厘米至几百米之间,在实际应用中范围更小,通常为1-10米。短距离传播一般不涉及障碍物,功率消耗较少。与长距离无线通信相比,短距离无需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终端设备无需网络中转,实现方便,且成本较低。目前,智能手机和电脑设备均具有短距离无线通信功能。
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从技术上分析,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需要包括一个基本的'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器。目前,常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蓝牙设备、红外数据传输和无线局域网等,我们通过具体应用对其进行分析。
1、蓝牙。蓝牙短距离无线通信功能已经具有多年历史,最先发明蓝牙技术的是爱立信手机公司,其工作频段为是2.4GHz。目前的手机已经普及了蓝牙功能,并且使用范围大约为10米。开启蓝牙可以完成音频传输、路况报道等功能,传输速度约为1Mb/s。蓝牙是最早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之一,具有多样化的功能,且成本低,多用于小型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也包括电脑和激光打印机。目前的蓝牙设备可以支持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传输,资源共享方便,传输速度快。
2、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即Wi-Fi,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Wi-Fi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其只需要简单的密码输入操作就可以连接,并且为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功能。与有线网功能相同,无线Wi-Fi支持视频观看、网络登录等大量的功能。无线局域网连接方便,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更广泛,传输速度可达11Mb/s,并且会随着技术的革新不断的提高。与有线网相比,无线Wi-Fi节省了大量的天线成本,由于无线网处于开放状态,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无线Wi-Fi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便捷酒店、超市以及餐饮场所均可以提供免费的无线Wi-Fi,目前主要用于生活方面,在工业上的应用较少。
3、红外数据传输。红外数据传输是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模式,传输距离一般为1米以内,但传输速度快,且影响因素少。该技术主要用于非工业领域,对于信息的保密具有积极作用。在企业中应用这一技术可以传输大容量文件和多媒体数据,与其他无线设备相比,红外数据传输的成本并不高,他与无线Wi-Fi的终端设备有所不同,因此主要应用领域存在差别。目前,大量的厂商接收并使用红外数据传输技术。该技术无需申请频率的使用权,且体积小,操作十分简单,红外线发射角度小,在食品检验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他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应用距离短,一般需要对准设备才能发挥功能,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也使得该技术只能用于两台设备或者设备与物体之间的一对一使用模式,对障碍物的清理要求严格。与蓝牙相比,无线通信技术就具有一定的劣势,但是对于一些检验工作,红外数据传输的效果则更加明显,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4、超宽带技术。超宽带技术是指信号带宽在500MHz以上,或者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一技术与无线蓝牙、无线Wi-Fi技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他是依靠短的脉冲信号来完成信息的传递,并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通常仅有几十皮秒或几纳秒,因此还需要较大的带宽来支撑,是高速通信时代的一种特殊产物。该技术除了实现了高速通信外,还降低了设备的发射功率。与无线蓝牙技术相比,有很多的进步。但该技术必须在UWB设备的支撑下完成,否则产生的声音对于其他接收机而言相当于噪音。UWB同样是一种功率低,且信息传输速度快的设备。目前,UWB技术主要应用于KTV等娱乐场所,通过视频无线局域网的连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和完成消费过程,降低了娱乐设施的成本,能够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但超宽带技术尚未普及,原因在于UWB技术的缺陷,需要进一步的开发与研究。总结:短距离无线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明显。无线蓝牙技术、无线Wi-Fi技术都是人们熟知且具有广泛应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未来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当然,一些通信方式存在局限性。对于设计者而言,主要问题在于明确某个技术的使用领域,然后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逐步解决,使短距离无线技术能够与长距离无线技术相互配合,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和平.浅析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J].信息科技,2012(3).
[2]王晓敏.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信息科技,2013(11).
篇2:谈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融合发展的论文
关键词:通信论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无线通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就出现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相比较于线缆无线数据网络而言,其功耗较小,同时价位也较为合理,所以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并且在现如今几乎已是无处不在。为了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更好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笔者也对该技术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1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就目前而言,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WLAN技术、UWB技术、蓝牙技术、射频技术等都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出现,不仅使得人们生活环境更加的丰富,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1]。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主要指的是建立在局部通信范围之内的'临时性的互联网通信模式,短距离具体指的是在100m范围之内,这一通信模式在使用过程中成本不高,只要传输距离是短距离就会有着较高的效率,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着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价值,也正是因为这些价值使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篇3:谈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融合发展的论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所存在的优势,而在这一领域中,就目前来看,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就是WIFI技术,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了无线局域网,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路由器就是按照这一技术所衍生出来的,也正是因为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有着较高的传输率,并且还十分的可靠,所以,该技术目前几乎无处不在。蓝牙这一技术其传输效果好,USB这一技术其在使用过程中传输速率较好,所以这2种技术大多是使用在文件传输当中,但是并没有较高的传输效率,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大多应用在数据资料以及语音传输过程中;而ZigBee技术其虽然没有较为良好的传输率,但是,其在感测场合以及控制场合中有着较为实用的效果,并且十分的耐用,搭配价格也较低;RFID技术则主要是应用在现代物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中[2]。总而言之,不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自身所存在的技术特点也就存在着不同(具体如图1),所以实际应用领域也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笔者也在各个技术之间的融合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2.1蓝牙、WLAN、USB技术的融合发展
蓝牙技术作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中的一个部分,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无线电、低功耗、低成本大容量,而其所应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比如说,在图像处理、身份识别等安全产品中,其具体应用领域主要是在加用电器、医疗健身等领域中。将蓝牙、WLAN、USB这三项技术融合在一起,就能更好地为蓝牙、WLAN、USB等硬件产品以及通讯等产品提供较为方便的通信方式。
2.2WiFi和802.11ac技术的融合发展
WiFi这一技术其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其属于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而提出这一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无线局域网提供一个接入,从而有效地实现无线接入这一目的。这一技术主要是用在办公室局域网,或者是校园网中的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就目前而言这一技术所应用的范围也十分的广泛。这一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为显著的优势,就是覆盖范围较广,在使用过程中传输效率也较高,并且其使用成本也明显地低于厂商的介入操作。正是因为这一技术所存在的这些优势,致使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3IrDA红外线数据传输
IrDA红外线数据传输这一技术,主要就是应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的通信,就目前而言,因为传输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所以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就越来越少,而这一技术主要应用的范围就是一些小型移动设备,比如说笔记本电脑、手机等。IrDA红外线数据传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使用简单、功耗较低、连接方便、体积较小、成本较低等,但是,除此之外,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能在两台设备之间进行连接使用,同时还会存在一定的角度问题,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会大规模应用在工业领域中[3]。
2.4ZigBee无线通讯技术
ZigBee这一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技术,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速率较低,但是也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而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网络容量较高、功耗较低、延时也较低等,而这些优势致使其应用领域着重是在2.4Ghz频段,所以在传感器网络、安全系统、网络监控、家庭监控、工业监控等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
2.5短距通信
短距通信如果按照英文对其进行翻译,就是NearFieldCommunication,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缩写成为NFC,而这一技术其主要是由Sony、NOKIA、Philips这三家企业所推出来的,属于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该技术和RFID虽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本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短距通信本身就有双向连接以及识别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运行频率需要控制为13.56MHz,同时工作距离还需要控制在20厘米范围之内。这一技术在最开始只是将遥控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合并在了一起,之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一技术就成了一项较为成熟的无线连接技术,并且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短距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就目前而言已经能够自动建立无线网络,以此来为蓝牙、WiFi、蜂窝等设备提供一个虚拟连接,这样就能使得这些设备也能在一定距离之内进行通讯。在通讯过程中,因为存在短距通信技术的短距离交互,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整个认证识别过程,所以在实际通讯过程中,我们就能够更加安全并且清楚地进行电子设备之间的互相防护,同时还不会受到任何电子杂音的干扰。由此可见,短距通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通讯行业的发展,促进人们通讯变得更加的方便。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短距离无线通信需求也在不断地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加大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而本文主要就是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其融合发展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其融合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87-88.
[2]黄俊杰.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其融合发展[J].通讯世界,2015,32(16):28-28.
[3]张昭t.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其融合发展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44(6):136-136.
篇4:UWB的特点及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UWB的特点及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摘要:UWB是一种高速、低成本和低功耗新兴无线通信技术,本文介绍UWB的主要特点及相关应用,详细比较了UWB通信与IEEE802.11、Bluetooth和HomeRF等现有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异同,并对UWB在家庭无线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关键词:UWB IEEE802.11 Bluetooth HomeRF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等通信设备中使用。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宛带技术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关注。UWB是指信号带宽大于500MHz或者是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与常见的通信方式使用连续的载波不同,UWB采用极短的脉冲信号来传送信息,通常每个脉冲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十皮秒到几纳秒的时间。这些脉冲所占用的带宽甚至高达几GHz,因此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百Mbps。在高速通信的同时,UWB设备的发射功率却很小,仅仅是现有设备的几百分之一,对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机来说近似于噪声,因此从理论上讲,UWB可以与现有无线电设备共享带宽。所以,UWB是一种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数据通信方式,它有望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Intel、Motorola、Sony等知名大公司正在进行UWB无线设备的开发和推广。
1 UWB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鉴于UWB信号是持续时间非常短的脉冲串,占用带宽大,因此它有一些十分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通信领域,UWB可以提供高速率的无线通信。在雷达方面,UWB雷达具有高分辨力(ns级)。当前的隐身技术采用的是隐射涂料和隐身特殊结构,但都只能在一个不大的频带内有效,在超宽频带内,目标就会原形毕露。UWB雷达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UWB信号能穿透树叶、土地、混凝土、水体等介质,因此军事上UWB雷达可用来探测地雷,民用上可以查找地下金属管道、探测高速公路地基等。在定位方面,UWB可以提供很高的定位精度。UWB使用极微弱的同步脉冲可以辨别出隐藏的物体或墙体后运动着的物体,定位误差只有一两厘米。也就是说,同一个UWB设备可以实现通信、雷达和定位三大功能。
UWB无线通信除了带宽大,通信速率高之外,还有更多的优点。首先,UWB通信的保密性强。UWB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度非常低,有用信息完全淹没在噪声中,被截获概率很小,被检测的概率也很低,这一点在军事通信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次,UWB通信采用调时序列,能够抗多径衰落。多径衰落是指反射波和直射波叠加后造成的接收点信号幅度随机变化,而UWB系统每次的脉冲发射时间很短,在反射波到达之前,直射波的发射和接收已经完成。因此,UWB系统特点适合于高速移动环境下使用。更重要的是,UWB通信又被称为是无载波的基带通信,UWB通信系统几乎是全数字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射频和微波器件很少,这样可以减小系统的复杂性,降低成本。可以说,低成本、低功耗、高速率、简单有效的UWB通信正是人类所期望的梦幻般的无线通信方式。
当然,UWB通信也存在不足,主要问题是UWB系统占用的带宽很大,UWB系统可能会干扰现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因此UWB系统的频率许可问题一直在争论之中;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尽管UWB系统发射的平均功率很低,但是由于它的脉冲持续时间很短,它的瞬时功率峰值可能会很大,这甚至会影响到民航等许多系统的正常工作。但是学术界的种种争论并不影响UWB的开发和使用,2月美国通信协会(FCC)批准了UWB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申请。
UWB的用途有很少,主要分为军事和民用两个方面。在军事上UWB可以用于低截获率(LPI/D)的内部无线通信系统、LPI/D地波通信、LPI/D高度计、战场手持和网络LPI/D电台、UWB雷达、防撞雷达、警戒雷达、无线标签、接近引信、高精度定位系统、无人驾驶飞行器和地面战车及其通信链路、探测地雷、检测地址目标等等。在民用方面,UWB可用于20Mbps以上的高速无线局域网、高度计、民航防撞雷达、汽车防撞感应器、高精度定位、无线标签和工业射频监控等。
2 UWB通信与其它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比较
UWB技术与现有其它无线通信技术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将会为无线局域网(LAN)和个人局域网(PAN)的接入带来低功耗、高带宽并且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超宽带技术解决了困扰传统无线电技术多年的诸如信道衰落、高速率时系统复杂、成本高和功耗大等重大难题,但是UWB通信不会很快取代现有的其它无线通信技术。
虽然UWB通信中所须的频带宽度相当大,从500MHz直至几GHz。如英特尔的样机使用的就是从2GHz频带至6GHz频带之间的4GHz带宽。但实际上并不存在如此之宽的空闲频带,无论采取什么办法,UWB通信使用的频带与现有无线通信使用的频带必定会发生重叠,为了避免UWB通信对其它系统的干扰,UWB用户人事科有必须申请频率许可。202月FCC准许UWB技术进入民用领域的条件就是:“在发送功率低于美国放射噪音规定值-41.3dBm/MHz(换算成功率则为1mW/MHz)的条件下,可将3.1GHz~10.6GHz的频带用于对地下和隔墙之物进行扫描的成像系统、汽车防撞雷达以及在家电终端和便携式终端间进行测蹑和无线数据通信“。发射功率的大小决定了传输距离,按照FCC的规定,UWB通信在近期内将只可能用于极短距离的无线通信,这就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UWB将会与现有短距离无线技术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1)UWB与IEEE802.11a
IEEE802.11a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一,它主要用来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工作在5GHzU-NII频带,物理层速率54Mbps,传输层速率25Mbps。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扩频技术;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IEEE802.11a用作无线局域网时的通信距离可以达到100m,而UWB只能在10m以内的范围通信。根据英特尔照FCC的规定而进行的演示结果显示,对于10m以内的距离,UWB可以发挥出高达数百Mbps的传输性能,但是在20m处反倒是IEEE802.11a/b的无线局域网网设备更好一些。因此在目前UWB发射功率受限的情况下,UWB只能用于10m以内的高速数据通信,而10m到100m的无线局域网通信,还需要由802.11来完成,当然与UWB相比,802.11的功耗大,传输速率低。
(2)UWB与Bluetooth
自从2002年2月14日,FCC顶住多方面的压力批准UWB用于无线通信以来,就不断有人将UWB评论为蓝牙(Bluetooth)的杀手,因为从性能价格比上看,Bluetooth是现有无线通信方式中最接近UWB的,但是UWB真的会取代Bluetooth吗?从目前的情况看,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从应用领域来看,Bluetooth工作在无须申请的2.4GHz ISM频段上,主要用来连接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等办公设备。它的通信速率通常在1Mbps以下,通信距离可以达到10m以上。而UWB的通信速率在几百Mbps,通信距离仅有几米,因此二者的应用领域不尽相同。其次,从技术上看,经过多年的发展,Bluetooth已经具有较完善的通信协议。Bluetooth的核心协议包括物理层协议和链路接入协议,链路管理协议及服务发展协议等等,而UWB的工业实用协议还在制定中,估计要等到才可能初步确定。还有,Bluetooth是一种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标准的代称,蓝牙的实质内容就是要建立通用的无线电空中接口及其控制软件的公开标准,从这方面讲,UWB可以看作是采用一种特殊无线电波来高速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严格地讲,它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协议或标准。考虑到UWB高速、低功耗的特点,也许在下一代Bluetooth标准中,UWB可能被用做物理层的通信方式。最后,从市场角度分析,蓝牙产品已经成熟并得到推广和使用,而UWB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基于以上原因,在未来的几年内,UWB和Bluetooth更有可能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朋友。
(3)UWB与HomeRF
家庭射频(HomeRF)标准是由HomeRF工作组开发的,旨在家庭范围内,使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实现无线通信的开放性工业标准。HomeRF是IEEE802.11与DECT的结合,使用这种技术能降低语音数据成本。HomeRF采用了扩频技术,工作在2.4GHz频带,能同步支持4条高质量语音信道,但是HomeRF的传输速率只有1M~2Mbps。由于HomeRF技术没有完全公开,目前只有几十家小企业支持,在抗干扰等方面相对应其他技术而言尚有欠缺,因此它的应用前景还不是十分明朗。同IEEE802.11一样,HomeRF的通信距离比UWB远,而传输速率比UWB低,在UWB发射功率受限的前提下,二者应该是各有千秋。
结合上述讨论,可以用表1对四种短距离无线通信做个简单的比较。
表1 4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比较
IEEE802.11aBluetoothHomeRFUWB传输速率54Mbps小于1Mbps1-2Mbps可高达500Mbps通信距离10m-100m10m50m小于10m发射功率1瓦以上1毫瓦-100毫瓦1瓦以上1毫瓦以下空间容量80Kbps/m30Kbps/m250Kbps/m21000Kbps/m2应用范围无线局域网计算机等家庭和办公室设备互连家庭语音和数据流近距离多媒体终端类型笔记本,台式电脑,掌上电脑和因特网网关笔记本,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移动设备笔记本,无绳电话,无线音响,移动设备无线电视,DVD高速因特网网关主要支持公司Cisco,Lucent,3ComEricsson,Nokia MotorolaApple,Dell CompaqIntel,Motorola,Sony,Sharp
3 家庭无线通信是UWB的发展方向之一
虽然无线通信网已经在企业和公共场所得到推广和应用,但是这些现有技术很难为家庭多媒体网络无线互连提供一个合适的方案。按照传统的无线电设计方法,如果要提高通信速率,必须要提高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速度,这势必要增加系统的成本和功耗,高速率的无线产品往往也是高成本、大功耗的。然而,家庭无线通信网有一些特殊的要求。首先,为了满足无线数字视频的要求,家庭无线互连产品需要更高的通信速率,以无线高清晰数字电视(WHDTV)为例,如果采用MPFG2HD数据格式,则视频数据流的速率高达25Mbps;其次,要想家庭无线通信产品走向千家万户,系统成本必须很低,市场调查表明,如果无线产品的价格比同类有线产品的价格高出30%,将很难被众多的消费者所接受;还有,家庭无线通信产品中用到嵌入式网关和小型手持设备往往是电池供电,因此它们的功耗必须很低。也就是说,家庭无线通信产品必须具备高速率、低成本和低功耗三个优点,按照传统的无线电设计方案,无法在速率、成本和功耗这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IEEE802.11a是现有无线通信标准中,唯一能在通信速率上满足无线视频数据流实时传送要求的。它的最高速率是54Mbps,有效速率是25Mbps,考虑到MAC接入协议,实现传送数据流的速率还要更低一些。然而,IEEE802.11a是按照与Ethernet接入相类似的分组方式设计的,因此它不太适合用于实时传输视频数据流。还有,IEEE802.11a的功耗大概在1.5W到2W之间,因此综不能用于电池供电的小型设备。更重要的是,一个IEEE802.11a网络接入卡(NIC)售价大概是150~200美元,这样的价格很难被家庭消费者所接受。因此IEEE802.11a更适合于用在对价格和功耗要求不是很高的公用无线局域网里,况且当时IEEE专家设计IEEE802.11a时也根本没有考虑过将它用在家庭无线通信网上。
目前,现有技术中被认为最有可能进入家庭无线通信互连的是Bluetooth,因为在价格和功耗上它很有竞争力,然而,Bluetooth的传输速率不到1Mbps,极限速率也只有10Mbps。按照这样的速率计算,如果用Bluetooth来传送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可能需要10个小时,这显然不能被用户所接受。20多年前,FCC提出Bluetooth标准时,仅仅是希望将它用在无线耳机上,经过20多年的努力,Bluetooth已经发展成为最主要的低速率的点到点无线通信技术。利用Bluetooth,可以很好地实现笔记本电脑、PDA、移动电话等设备之间的低速率数据通信,但是FCC从来没有考虑过将Bluetooth发展成为高速率数据通信或者是无线网络互连技术,从这一点来讲Bluetooth也很难进入家庭无线网。
HomeRF是专门为家庭无线互连提出的,它可以很好的实现计算机、打印机、MP3以及其它家用电器之间语音和数据的通信和互连,但是,HomeRF的有效传输速率只有2Mbps,工作在10Mbps以上将严重影响它的性能,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进入无线HDTV,视频游戏等宽带家庭无线通信领域。更重要的是HomeRF的技术还不成熟,HomeRF标准缺少Intel等大公司的支持,它的推广和应用前景并不被业界看好。
与传统的无线电设计方法不同,UWB是高速、低成本和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方式,因此它可以满足家庭无线电消费市场的需求。尽管UWB的通信距离很短,使得它不能像其它一些无线通信方式那样一点接入宽带网络,从而使整个家庭构成一个总线型的网络,但是UWB本身的带宽很宽,在接入上一级网络的同时,UWB还可以作为下一级网络的网关,从而使得整个家庭组成一个星型网络。从网络的拓扑结构来说,星型网络可能更有效,更可靠。
随着消费电子的高速发展,数字电视、音频和视频接收机、DVD、卡拉OK、MP3播放器和数码相机等娱乐设备必将进入千家万户。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采用UWB技术,无须架设电缆,仅仅需要小小的网关和收发器,就可以组建一个真正的无线家庭剧院。根据市场调查,整个美国的家庭无线网络市场在20将达到35亿美元,将达到49亿美元,而中国和亚洲的市场潜力更大。市场分析表明,除了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产品已经占领和即将占邻的部分市场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家庭无线通信市场尚未开发,这意味着UWB将会在家庭无线通信领域大有作为。目前,众多的OEM生产商正盼着UWB通信标准和相关产品早日成熟并投入实用。
篇5:UWB的特点及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UWB的特点及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摘要:UWB是一种高速、低成本和低功耗新兴无线通信技术,本文介绍UWB的主要特点及相关应用,详细比较了UWB通信与IEEE802.11、Bluetooth和HomeRF等现有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异同,并对UWB在家庭无线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关键词:UWB IEEE802.11 Bluetooth HomeRF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等通信设备中使用。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宛带技术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关注。UWB是指信号带宽大于500MHz或者是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与常见的通信方式使用连续的载波不同,UWB采用极短的脉冲信号来传送信息,通常每个脉冲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十皮秒到几纳秒的时间。这些脉冲所占用的带宽甚至高达几GHz,因此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百Mbps。在高速通信的同时,UWB设备的发射功率却很小,仅仅是现有设备的几百分之一,对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机来说近似于噪声,因此从理论上讲,UWB可以与现有无线电设备共享带宽。所以,UWB是一种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数据通信方式,它有望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Intel、Motorola、Sony等知名大公司正在进行UWB无线设备的开发和推广。
1 UWB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鉴于UWB信号是持续时间非常短的脉冲串,占用带宽大,因此它有一些十分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通信领域,UWB可以提供高速率的无线通信。在雷达方面,UWB雷达具有高分辨力(ns级)。当前的隐身技术采用的是隐射涂料和隐身特殊结构,但都只能在一个不大的频带内有效,在超宽频带内,目标就会原形毕露。UWB雷达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UWB信号能穿透树叶、土地、混凝土、水体等介质,因此军事上UWB雷达可用来探测地雷,民用上可以查找地下金属管道、探测高速公路地基等。在定位方面,UWB可以提供很高的定位精度。UWB使用极微弱的同步脉冲可以辨别出隐藏的物体或墙体后运动着的物体,定位误差只有一两厘米。也就是说,同一个UWB设备可以实现通信、雷达和定位三大功能。
UWB无线通信除了带宽大,通信速率高之外,还有更多的优点。首先,UWB通信的保密性强。UWB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度非常低,有用信息完全淹没在噪声中,被截获概率很小,被检测的概率也很低,这一点在军事通信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次,UWB通信采用调时序列,能够抗多径衰落。多径衰落是指反射波和直射波叠加后造成的接收点信号幅度随机变化,而UWB系统每次的.脉冲发射时间很短,在反射波到达之前,直射波的发射和接收已经完成。因此,UWB系统特点适合于高速移动环境下使用。更重要的是,UWB通信又被称为是无载波的基带通信,UWB通信系统几乎是全数字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射频和微波器件很少,这样可以减小系统的复杂性,降低成本。可以说,低成本、低功耗、高速率、简单有效的UWB通信正是人类所期望的梦幻般的无线通信方式。
当然,UWB通信也存在不足,主要问题是UWB系统占用的带宽很大,UWB系统可能会干扰现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因此UWB系统的频率许可问题一直在争论之中;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尽管UWB系统发射的平均功率很低,但是由于它的脉冲持续时间很短,它的瞬时功率峰值可能会很大,这甚至会影响到民航等许多系统的正常工作。但是学术界的种种争论并不影响UWB的开发和使用,2002年2月美国通信协会(FCC)批准了UWB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申请。
UWB的用途有很少,主要分为军事和民用两个方面。在军事上UWB可以
[1] [2] [3] [4] [5]
篇6: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论文
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论文
1 SCADA系统的特点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测控制与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能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石油、化工、环保和市政等众多领域,电子通信论文《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SCADA系统一般采用分散式测控、集中式管理的方式,整个系统由监控中心、若干个分散的远程测控终端RTU(Remote Terminal Unit)和通信介质三部分组成。监控中心又称主站,是SCADA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RTU又称外围站点,是采用微处理器或DSP的可独立运行的智能测控模块,完成各种远端现场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现场执行机构的控制以及与远程控制中心的通信,具有易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特点;通信介质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对象的不同多种实现方式,下面稍作分析。
2 通信介质的选取
数据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有线传输方式如:电力线载波、RS-485现场总线和PSTN公用电话网等。无线传输方式如:VHF/UHF无线电台 、ISM扩频电台、GSM移动电话网以及卫星通信网等。每种方法各种其特点。
电力线载波利用现有的供电线路不需另铺专用通信线路,但电力线固有干扰较大,且载波信号只能在一个配电变压器区域内传送,通信跟踪较短;RS-485现场总线具有通信效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但用于大容量系统时铺设专用线路工程造价太高。PSTN公用电话网和GSM移动电话网的初期投入费用少,无盲区覆盖,但日积月累的运营费用极高;ISM(工业科学医疗用途)频段的扩频电台(2.4GHz)及微波(4GHz以上)可用于远距离、高性能传输,但价格昂贵。
篇7: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仪器通信中的实践论文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仪器通信中的实践论文
1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1.1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综合无线通信技术和语音通信技术的数据传输技术,具有开放性特点,可以不借助电缆,直接实现电子设备之间信息的传递,而且耗能低,不具有成本,在数据传输中是免费的。其传输的频率制定了标准,是全球通用的,运用的是2.4GHzISM频段,运用了1600Hz的高效率的扩频技术,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能够自动的排除干扰因素。蓝牙的传输距离一般为10m,如果要实现更长距离的数据传输,可以借助放大器,放大器能够使蓝牙的传输距离提高到100m,但是,蓝牙的芯片要消耗比较高的成本,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存在范围小的问题,而且还不能防止数据传输的安全问题。
1.2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是运用了IEEE802.11的相关标准的,其传输的速率是比较高的,最大的速率能够达到54MB/s,能够运用不同的测试系统进行传输速率的测试。尽管在数据传输中,还是会存在安全问题,数据容易泄露,但是,其数据传输的范围要比蓝牙广,能够在100m以上的范围内传输信息。无线局域网的结构框架并不复杂,在测试系统的前方设计了数据采集的信号口,能够对地方的“热点”进行收集,然后运用支持无线局域网的笔记本电脑,在“热点”区域内,就可以接收信号,将信号通过因特网进行传播。但是,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还是比较复杂的,在各项技术中,如果不能合理地处理,就会存在一定的`冲突,影响了数据传输的效果。而且,在相关技术方面,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在技术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1.3红外数据传输技术
红外数据传输技术是运用红外线的方法,实现了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其能够实现无线个人局域网。现在,红外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使用的软件和硬件都已经被研发出来,大多数应用在小型的移动设备上,掌上电脑和手机中几乎都是运用的红外数据传输技术。其传输速率是很高的,在1m内的范围内数据的传输速率就能够达到16MB/s,使用的是4PPM的调制方式,能够在大容量的数据传输中使用,适合多种数据文件的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数据流的方法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而且,红外线在发射的过程中呈现的角度比较小,是运用的物理传输的方法,所以,其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能够在工业测控网络中应用,实现了移动化的工业测试,为工业测试提供准确的数据。但是,红外数据传输技术的缺陷在于其传输的距离比较短,而且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视距的影响。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需要将移动设备的位置固定下来,只能进行点对点的传输,不能与其他的网络组合进行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1.4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比较适合用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中,在数据传输中其结构比较单一,耗能也不多,自然传输的速率也不是很高。其覆盖的范围也很小,通常在10m到70m的范围内传输,但是其工作的频段都是免费的,而且能够提供各种工作频段,传输速度在20-200KB/s,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分析数据是否是完整的,实现鉴权的功能,运用了AES-128的加密算法,使数据传输更加得安全。这项技术在实现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其协议也不复杂,且不会消耗过多的成本,数据传输及时,不会出现延时传输的问题,在网络中能够容纳大部分的数据。所以,ZigBee技术能够实现对低成本的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建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进行无线连接的过程中,其功耗是比较低的,而且传输的速率比较高,符合市场的发展。蓝牙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以及ZigBee技术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是ZigBee技术与其他的几项技术相比,其数据传输的速率较低,而且数据通信的范围也比较小,所以,其还是不能实现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1.5UWB技术
UWB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比较高,而且成本低廉,不能产生大量的能耗,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这项技术的信号带宽比较大,一般都处于500Hz,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的比值也比较大,其传输的速率控制在100-500MB之间。UWB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工作频段在3-10Hz之间,但是,信号的传输范围比较小,一般只能在10m以内的空间内实现数据的传输,运用OFDM技术进行调制,能够将无线收发中心必须使用的载波调制技术摒弃,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直接实现无线技术的操作。
2仪器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的开发
仪器间的通信技术已经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其随着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为了能够实现短距离通信技术的发展,分析短距离通信模块在仪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运用NRF905芯片,对无线通信技术的模块进行开发。NRF905芯片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了sho-ckburst技术,运用了高斯频仪监控的调制方法,从而能够使电路在集成的过程中减少成本,其传输的速率能够达到50KB/s,在待机中几乎不会产生能耗,其能够运用载波监测输出的方法,能够对多点的无线通信进行设计,在数据接收完成后,还能够降低能耗,使功率降低。NRF905芯片能够在不同的频段中使用,实现了较大范围的通信,其是一种单独的芯片,所以,在集成的过程中能够对电路进行充分地利用,借助几个外围的元件,实在数字的串行接口。能够实现系统的嵌入式应用,可以在将单片机嵌入到系统中应用,而且能够运用控制NRF905芯片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数据的及时发射与接收,能够与PC机连接使用。NRF905中TXEN和TRX主要实现的是对系统的模块化的控制,在MCU中的几个PO口的状态不同时,能够对其待机、发射和接收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对所有接口的配置。在计算机编程技术的前提下,单片机能够借助SPI接口,对几个模块的参数进行设计,然后再反射模式和接收模式的影响下,能够将数据发射和接收。NRF905芯片还能够实现载波的检验,使数据能够互相匹配。NRF905芯片能够实现对收发一体的数据传输模块的建立,这个模块可以与低速率传输的设备连接,实现无线的传输,通过相关的验证,此模块在通信的时候安全性比较高,而且具有较高的数据获取的灵敏度,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在200m的范围内进行数据传输,数据的接收速率达到了50KB/s,实现了对传输范围的调整。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能够通过对天线端的设计,减少速率误码的出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接口的速率控制在RF端,能够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能够实现工业数据的收集和身份的认证。
3结语
现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长足的发展,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应用,其成本比较低,而且能够实现短距离的无线通信,不用在借助电缆等设备,实现了设备与设备之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运用了AES-128的加密算法,使数据传输更加得安全。无线传输技术在实现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其协议也不复杂。
篇8:井下3G无线通信应用探索论文
井下3G无线通信应用探索论文
摘要:煤层生产过程中井下通信的便捷、高效是保障生产作业安全、持续开展的必要基础。以此为着手点,结合工程实际,对矿井井下3G无线通信系统的构建从多个角度开展分析,并深入探究3G无线通信系统的优势,希望能为其它矿井相似通信系统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更多通信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通信论文
引言
近年来,伴随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越发完善,构建“六大避险系统”成为矿井安全体系建立的必备工作之一,而其中一项便是健全井下通信网络体系,实现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及应急广播通信的交叉并存使用。在以往,矿井井下通信方式不仅单一且模式固定,很难为井下生产作业人员的调配提供实时、高效、精准的保障。而3G(The3rdGenerationTelecommunic-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有效的补充手段,不仅能丰富井下作业所必要的应急通信手段,提升紧急状况下的信息传递效率与质量,为矿井生产作业的安全开展提供可靠方式,更能为井下不同管理制度的充分落实提供保障,为井下管理人员提供更加高效的生产调度通信工具。
1、工程概述
霍尔辛赫矿井下现共有综采作业面2个,掘进作业面4个,井下回风巷、运输巷、行人巷总长度近20km。井下原有的小灵通无线通信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不仅线路维护难度大,且信号覆盖范围十分有限,语音通信质量不佳,无法真正满足井下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一不足,引进全新的井下3G无线通信系统,实现通讯信号覆盖范围和话务量大幅增加的同时还实现了井下无线通信的智能化与可视化,为矿井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极大便利。
2、3G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分析
2.1通信系统构架分析
矿井3G无线通信系统包含井上与井下两大部分,彼此通过光纤进行联通,主要设备有:自动化中心机房,内配无线网络控制设施1台、基台控制器2台、3G调度装置1套(短信服务器和录音服务器)。同时结合矿井实际巷道布设与地表房屋分布,在井下布置KT152型基站与天线75套;在地表布设KT152型基站与天线5套,以确保通信网络信号能全面覆盖井下采掘作业面、主要运输巷、主要材料巷、2个回风井及地表办公区域、洗煤厂等地点。并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分布情况配置相应的3G手机200部。各个基站之间选用串联方式进行连接。所有基站均采取本地供电的方式进行供电,图1所示即为该系统拓扑结构示意图。所布设的各类设备中3G调度装置能实现井下电话业务交换功能、电话调度功能、短信服务及电话录音功能;无线网络控制设施能达成井下通信无线控制与管理、可视通讯、无线网络承载、数据业务路由等功能;基台控制器主要充当井下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设施之间的连接桥梁,实现井下基站的有效管控;各个基站主要用于将数据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无线信号,并借助手机与无线接口实现信号的传输;定向天线主要运用于无线信号的定向发射并接收手机端信号[1-2]。
2.2通信系统组网设计
矿井通信站中现有用于行政通信交换的设备一套,可用于井上、井下固话及移动电话之间的互相通讯。将这一行政通信交换机同3G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借助2M(2Mb/s)数字中继电路井下连接,并选用PRI(主数率接口)信令进行信令的交换。通过这种方法,3G通信数据能直接进入矿井行政通信网络,并借助3G调度装置、基站控制器、基站、定向天线等构建其相应的3G移动专网,实现井下本安手机相同的移动无线通信[3]。图2所示即为设备搭建示意图。
2.3井下3G无线通信系统软件功能分析
a)常规通话、短信、可视电话。井下本安手机借助3G移动专网实现同矿井行政通信交换机的相连,从而达成井下本安手机与井上井下固话、地面手机间的语音通信及录音功能,同时还能实现井下本安手机彼此间的短信通信与可视通信功能;b)数据网络。井下3G手机终端软件基于“专网通信”软件井下开发制作,借助3G移动专网实现同地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手机终端井下应用数据的展现使用,从而达成对井下生产运行中各项主要安全数据(瓦斯浓度、CO浓度、胶带运行状况、风速等)的实时监测,同时还能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进行实时查询;c)话务与频率设计原则分析。依据井下作业时各个区域人员分配密度及话务量统计数据选用分区设计的.方法,以确保不同区域的覆盖效果和重点区域的高话务量。井下每一座基站共计能提供9道载波216条通信通道,可满足48个用户的同时通信。所有基站均选用2010MHz无线频段,基站无线视频发射功率为2W[4-5]。
3、系统优势分析
该无线通信系统能进行调度群呼、组呼、通信录音、强插等多种调度业务,其中群呼功能可实现多个部门、多个工种之间的同时协调作业,大幅提升调度速率,从而便于紧急状况下的短时间向所有人下达通知,进而最大限度降低意外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与财产损失。同时,借助该系统,使用者能在地表办公区域实现与井下作业人员的实时免费通讯,并进行短信或可视通讯。总而言之,3G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开放、灵活、分布范围广等诸多优点,且系统留设了充足的后续升级空间,能根据今后生产的实际需要,在不改变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实现系统的快速、便捷式升级,在更好地满足生产实际需要的同时降低设备升级成本[6-7]。
4、结语
3G无线通信系统成功地将无线通信技术运用到矿井井下的生产管理活动中,不仅能达成实时的语音通信,更能实现可视通话,提升了通讯过程的感知化。同时无线通信系统还达成了井上井下信号的全方位覆盖,改变了以往有线通信模式存在的通信点分布局限性大和通信信号差、反应迟缓的不足,使得矿井生产调度的协调能力与应急救援能力获得大幅提升,从而为矿井的安全、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建文.基于3G异构网的井下无线通信系统解决方案[J].煤矿机电,2016(4):64-67.
[2]朱豫虹,姚善化.3G移动无线视频监控技术在煤矿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2(5):56-57.
[3]于长波,韩洪杰.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在矿山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6):172-173.
[4]王永军.3G无线通讯系统在大柳塔煤矿的应用[J].陕西煤炭,2013(3):73-75.
[5]褚新胜,盛高永.3G通信技术在矿山无线通信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3(3):75-77.
[6]宋振卫.3G无线通信系统在漳村煤矿的应用[J].煤,2015(8):49-50.
[7]侯滨滨,李立媛,孙文其.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选型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4(3):166.
篇9:5G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前景分析论文
摘要:网络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带动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如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逐渐普及,我国移动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现在正在发展5G网络,也促进了相关技术的深化研究,随着网民数量的进一步上涨,我国的无线网络技术还将获得较大的发展,应用前景也极为广阔。
关键词:5G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前景
15G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5G无线通信技术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移动网络的升级和延伸,目前在世界的主要地区都在大力研发5G移动网络技术,我国的5G技术目前正处于关键的研发试验阶段,已经确定为未来新一代的主要通信技术。相对于4G移动网络技术,5G是在其基础上的全面提升,具备极高的性能、低延迟以及高容量的众多优势特点,在试验的过程中,5G拥有更宽的带宽,这意味着更高的速率,用户将享受到更高的网速体验,5G移动网络能够适应一些特殊行业对网速的超高要求,还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多种智能制造产业提供大力支持。虽然,我国的5G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但是以目前的进展相信很快就会问世,下面我们就着重介绍5G技术的特点以及一些关键技术的内容。
25G技术特点分析
(1)5G技术是对旧有的无线网络技术的'全面升级,不仅体现在网速方面,而且无线信号的覆盖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的,用户不管在什么方位和区域内,都可以利用5G技术实现无缝连接并体验高速网络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信号覆盖范围的扩大,是5G技术最大的突破和技术创新,使更多的用户和偏远地区的民众可以享受到高质量以及高速率的网络服务,也为发展经济注入了新活力。(2)目前的各种移动端电子设备都存在较大的耗电量问题,无论是智能手机、手环还是智能平板电脑,一旦在无线网络运行环境下,耗电量会迅速增大,用户不得不频繁充电,而很多情况下只能暂停一些网络服务,给用户的体验感受带来不良影响。5G技术有望实现最低限度的能耗目标,在享受高质量网络服务的同时,还能保持较低的耗电量。(3)网络速率也就是网络流量的分配是重要的无线网络技术指标之一,在用户使用现有的移动网络技术时,如果出现大量用户同时使用的情况,就会发生较大的延迟和卡顿现象,网速会急速下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感受,5G技术能够很好的分配网络流量,防止延迟和长时间缓冲的情况发生。
篇10:5G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前景分析论文
3.1毫米波技术
目前,我们的网速还受到带宽和其频谱资源的限制,在众多的用户同时使用网络服务时,在带宽不断的情况下,就必须共享和分配有限的频谱资源来保证网络服务的提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用户的加入,我们享受的资源被均化,网速也会愈加迟缓,因此5G技术能够利用毫米波技术增加频谱的带宽,也就扩大了可用的宝贵的频谱资源,与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相结合,网速自然大幅提高,毫米波技术是首次将频谱带宽的资源扩大的应用技术,而且其突破了自身的技术壁垒,改变了以往只能在卫星、雷达等关键设备上使用的情形,很多的移动网络运营商也逐渐将毫米波技术应用在无线网络的频谱带宽中。但是该技术存在被障碍物干扰,不适应远距离信号的传输等问题。
3.2波束成形技术
信号的强弱在于其传播的过程中能够抵御各种干扰,将信号变强以更快的速度发射出去,是5G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其由于其他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以往的天线和基站的信号传播都以全方向发射的方式向外传送信号,不仅分散了信号的力量,而且在远距离的传送距离中,很容易受到各种障碍物的阻拦和干扰,以及其他信号的削弱,而5G技术能够将信号按照特定的方向并且集结成束的形式高速发射出去,能够运用精密的算法精确的定位用户移动端位置,将信号准确的发送到用户位置,大大提升了信号也就是频谱资源的合理使用率,降低了在远距离传送过程中的消耗和浪费,而且由于信号成形后增强,能够抵御各种障碍物或者其他信号的干扰。
3.3密集网络技术
随着用户对网络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技术也要不断更新。其中一种比较好的技术就是应用更加密集化小区网络部署,这个技术是一种有效提升5G无线通信技术中网络总体性能的方法,但是依靠现在的技术应用好密集网络技术,有一个难点问题,就是干扰问题,提高无线网络通信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重点是对边缘用户的网络性能的提高。在这密集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在未来的5G无线通信网络将会成为“宏蜂窝+长期微蜂窝+临时微蜂窝”的网络架构。这种架构会降低用户端网络端口对于网络前期规划的依赖性,增强了5G无线通信的灵活性。
45G未来发展趋势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华为于4月已宣布在成都完成了IMT-20205G技术推进组第一阶段关键空口技术验证以及性能测试,其结果完全符合预期。同时,工信部十分重视有关于5G的技术研发以及标准研制,其研发组已计划在2016到分三个阶段实施有关于5G的研发实验:分别为5G关键技术实验、5G技术方案验证及5G系统验证。纵观国内外有关于5G的发展趋势,5G的遍布全球已是势在必行,而谁能在未来的竞争市场中占得先机,谁就能影响未来的移动通信走向。
5结语
总而言之,处在5G无线通信快要到来的时间段里,必须抓紧对该技术的研究,增强无线通信方面的技术实力和理论基础。5G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是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助力之一。
作者:赵春燕 郝 勇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陈迪隆.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4(05):14.
[2]王英.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6):45.061
篇11: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监控中心组成与功能、无线通信方式及RTU硬件电路模块设计。
关键词:SCADA系统测控系统电台通信
1SCADA系统的特点
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系统即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测控制与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能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石油、化工、环保和市政等众多领域。
SCADA系统一般采用分散式测控、集中式管理的方式,整个系统由监控中心、若干个分散的远程测控终端RTU(RemoteTerminalUnit)和通信介质三部分组成。监控中心又称主站,是SCADA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RTU又称外围站点,是采用微处理器或DSP的可独立运行的智能测控模块,完成各种远端现场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现场执行机构的控制以及与远程控制中心的通信,具有易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特点;通信介质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对象的不同多种实现方式,下面稍作分析。
2通信介质的选取
数据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有线传输方式如:电力线载波、RS-485现场总线和PSTN公用电话网等。无线传输方式如:VHF/UHF无线电台、ISM扩频电台、GSM移动电话网以及卫星通信网等。每种方法各种其特点。
电力线载波利用现有的供电线路不需另铺专用通信线路,但电力线固有干扰较大,且载波信号只能在一个配电变压器区域内传送,通信跟踪较短;RS-485现场总线具有通信效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但用于大容量系统时铺设专用线路工程造价太高。
PSTN公用电话网和GSM移动电话网的初期投入费用少,无盲区覆盖,但日积月累的运营费用极高;ISM(工业科学医疗用途)频段的扩频电台(2.4GHz)及微波(4GHz以上)可用于远距离、高性能传输,但价格昂贵。
VHF/UHF无线电台:传输距离较远,只需维护费用而无运营费用,系统使用及站点扩展很方便,尤其适用于大容量分散式SCADA系统,其性能价格比高,但必须向当地无线电管理部分申请相应频点才可使用。
由此可见,有线与无线方式各有利弊,有线通信的优势在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当RTU分散时测控系统辅设专用线路造价过高;而无线通信则在大容量SCADA系统中优势明显。城市路灯监控系统正是采用VHF/UHF无线电台通信方式,已在南京、福州、长春等省会城市连续常运行几年且客户反映好。实践证明,只要解决好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这一关键问题,就能保证整个无线通信SCADA系统正常可靠运行。
3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总体结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监控中心、若干个外围站RTU及VHF/UHF无线电台进行数据通信。监控中心选用TAIT855/856基地台,外围站选用MotorolaGM300车载电台。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组网结构如图1所示。
3.1监控中心组成和功能
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控制中心主要由主控机、后备机、服务器、大屏幕多媒体投影机、电台、铁塔及天线等组成。
主控机与服务器按Client/Server结构连网。主控机作为系统的'客户机,由一台Intel工控机构成,用VB语言编程,主要功能实现人机界面并通过无线Modem与电台连,向RTU发送控制指令,接收返回的检测数据和状态参数。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该系统中采用另一台Intel工控机作为后备机对主控机进行备份。
用一台IBM服务器作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RTU采集到的数据经主控机处理后存放在数据服务器中,其它管理系统经授权可以直接访问该服务器,很容量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监控中心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大屏幕多媒体投影机动态显示SCADA系统中每一个RTU在城市地图中所处位置及该站点的工作状态和实时参数(包括各条线路的交流电压、电流、功率、电度表读数、亮灯率等)。
(2)根据该城市所处经纠度及日出日落时间,制定出对应全年的每日开/关灯时间曲线以实时控制路灯的通/断;另外可由控制人员结合具体情况,修改开/关灯时间,并传送给RTU以进行控制。
(3)定时巡检/定点检测RTU,并通过无线Modem获取RTU返回的开关状态、数据参数及报警码。
(4)在巡检过程中,若发现故障或参数越限,可进行声光报警,并在大屏幕上动态显示以该站点位置为中主的放大地图及相应的工况、实测数据及故障形式。
(5)具有节省能源功能,实行全夜灯/半夜灯两种工作方式,由控制人员针对每条线路决定是否采用半夜灯方式及任意调节半夜灯的起止时间。同时还具有防窃电监测功能:当检测到某一支路电流值大于正常运行值时,若同一RTU中其它支路电流值正常(表明A/D芯片工作正常),则该支路存在窍电现象。
(6)采用虚拟仪表方法显示电压表、电流表、电度表等仪表形状,利用VB控件Meter在仪表盘上直观显示模拟数据量的动态变化。
(7)定时对所有RTU进行校时,确保外围站时间准确性。
(8)数据处理、存储及报表打印功能。
3.2无线通信
3.2.1通信介质
无线通信SCADA系统监控中心与RTU之间采用VHF/UHF无线电台进行数据传输,工作频率为203~450Hz(须向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请相应的频点),数据通信的调制方式为FSK,传送速率为300~1200bps。RTU站点间分布较散,与监控中心距离较远,因此通信体制采用大区制。监控中心选用TAIT855/856基地台,发射功率为45W,工作在全双工方式,覆盖范围与高增益全向天线铁塔的高度有关,半径可达几十公里。RTU采用MotorolaGM300车载电台,配以定向天线,发射功率为25W,工作在半双工方式。
3.2.2通信方式
监控中心采用广播方式或点对点方式向RTU发送命令。采用广播方式时,RTU只接收命令并执行,如校对时间、修改开/关灯时间等命令;采用点对点方式时,如遥测、遥控等命令,RTU先进行站点编号确认,若是则根据命令格式执行相应操作,如控制路为开/关、向监迭中心返回电流、电压、开关状态、故障码数据帧等。
3.3外围站RTU结构模块设计
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外围站RTU结构图如图2所示。
RTU主要由单片机测控系统组成,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及A/D转换电路、键盘显示电路、时钟电路、路灯全夜灯/半夜灯控制电路、无线通信电路。外围站都可独立运行,即使因通信故障等原因无法与监控中心联系,也可单独完成路灯系统的日益监控。
单片机测控系统采用80C31作为CPU,27C256作为EPROM,62256作为RAM,在地址译码电路中采用74LS138,P2.7分别接62256的片选信号(为零选中)及74LS138管脚G1(为1选中),P2.4、P2.5、P2.6分别接74LS138管脚A、B、C,输出片选信号控制多路开关、ICL7109、DS12887、74HC245、液晶显示。
(1)数据采集及A/D转换电路
RTU实时测量参数包括线路的电压、电流、电度表读数等。该模块模拟输入信号有三相交流电压UA~UC。线路总电流IA~IC,各支路电流(本系统最多可检测8条支路)I1A~I1C、…、I8A~I8C,信号经V/I变送器、多路开关(4051×4片)、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对交流信号整流、滤波等变换)后送入双积分式A/D转换器ICL7109,转换成十二位二进制数,其中低八位D1~D8与P0.0~P0.7相连,高四位D9~D12与P0.0~P0.3相连,CPU通过控制高/低字节使能端HBEN、LBEN分别从数据总线上读取高四位及低八位数据。
(2)键盘显示电路
采用液晶显示。键功能主要有:设置站号、时间、各支路电流变化值、电流/电压调零校正、全夜灯/半夜灯模式,巡检/定点检测每一支路参数等。
(3)时钟电路
采用时钟芯片DS12C887提供精确时钟信号,包括年、月、日、时、分。可通过手动方式修改时间,也可由监控中心统一校时。
(4)路灯开/关电路
可通过固化在EPROM中的每日开/关灯时间自动执行该站点路灯线路的通/断,也可通过手动设置方式或由监控中心进行遥控来实现线路通/断。
(5)无线通信电路
由调制/解调芯片TCM3105将接收的模拟载波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传给CPU,将需发送的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载波信号并通过GM300车载电台、定向天线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传送。
篇12: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采用VFH/UFH电台通信的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已经连续几年正常运行。经验表明,只要解决好数据无线传输的可靠性问题,在城市大容量监控系统中该方法明显优于有线传输方式,性能价格比高,且可方便地任意扩展RTU。笔者认为在设计调试安装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尤其要重视无线信号的场强测试。在外围站安装前,由监控中心基地台发送信号,每一个RTU安装处都要进行场强测试,应无明显的同频干扰和异频互调干扰,信号电平应在20dB以上。若某个RTU不能满足,须改变其地址;当大部分RTU都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改变无线电台的工作频点。
(2)不能选择过高的通信波特率,否则极易引起丢码现象。
(3)在A/D转换电路调试中发现,ICL7109芯片引脚17(TEST)、27(SEND)不能悬空,应与26(RUN/HOLD)同接+5V。否则A/D转换数据经常会出现不稳定现象。
(4)用于测量三相电压的V/I变送器不能直接装在主板上,否则极易受雷击而烧毁主板。
(5)在多山地区若无线信号受影响可设立中断站。
篇13: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监控中心组成与功能、无线通信方式及RTU硬件电路模块设计。关键词:SCADA系统 测控系统 电台通信
1 SCADA系统的.特点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测控制与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能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石油、化工、环保和市政等众多领域。
SCADA系统一般采用分散式测控、集中式管理的方式,整个系统由监控中心、若干个分散的远程测控终端RTU(Remote Terminal Unit)和通信介质三部分组成。监控中心又称主站,是SCADA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RTU又称外围站点,是采用微处理器或DSP的可独立运行的智能测控模块,完成各种远端现场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现场执行机构的控制以及与远程控制中心的通信,具有易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特点;通信介质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对象的不同多种实现方式,下面稍作分析。
2 通信介质的选取
数据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有线传输方式如:电力线载波、RS-485现场总线和PSTN公用电话网等。无线传输方式如:VHF/UHF无线电台 、ISM扩频电台、GSM移动电话网以及卫星通信网等。每种方法各种其特点。
电力线载波利用现有的供电线路不需另铺专用通信线路,但电力线固有干扰较大,且载波信号只能在一个配电变压器区域内传送,通信跟踪较短;RS-485现场总线具有通信效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但用于大容量系统时铺设专用线路工程造价太高。
PSTN公用电话网和GSM移动电话网的初期投入费用少,无盲区覆盖,但日积月累的运营费用极高;ISM(工业科学医疗用途)频段的扩频电台(2.4GHz)及微波(4GHz以上)可用于远距离、高性能传输,但价格昂贵。
VHF/UHF无线电台:传输距离较远,只需维护费用而无运营费用,系统使用及站点扩展很方便,尤其适用于大容量分散式SCADA系统,其性能价格比高,但必须向当地无线电
[1] [2] [3] [4]
篇14:无线通信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无线通信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摘要:本文针海上无线通信电台通信距离过短、电台覆盖范围较小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无线通信控制系统,通过IP网络将远端无线电台设备连接至通信中心枢纽,进而扩大海上无线通信覆盖范围,有效解决了单部电台通信距离受限的问题,并且实现了电台之间互为备份,提高了海上超短波通信的可靠性。
关键词:无线电台;远程控制;IP网络
超短波通信利用视距传播方式,比短波天波传输稳定性高,受季节和天气变化的影响小,通常为调频的调制方式,信噪比比较高,通信质量也优于短波电台,因此超短波电台是海上与岸站通信的主要手段。但是超短波电台存在通信距离较近等问题,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干扰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通信距离大大缩短,实际使用中通信距离经常会小于50公里。在海上通信中,由于船只分布比较分散,船载电台与岸端电台距离会比较远,从而造成无法正常通信的问题。通过在沿海高地间隔一定距离布设无线电台的方式,可以扩大无线电信号的覆盖范围,便于海上面分散船只进行指挥,同时电台之间互为备份,可以增加海上超短波通信的可靠性。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操作电台设备,可以使得岸站通信枢纽不用随着电台的位置而变换。
1系统网络结构及设备组成
调度台布设在岸站通信枢纽,远端机布设在远端电台位置,调度台通过远端机来对远端电台进行控制,实现对电台的远程控制。系统可实现中心设备与调度台、远端机的联网,中心设备可以支持管理多个调度台、远端机;中心设备与调度台、远端机之间通过以太网互联,构成海上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图1系统网络结构整个系统组成包含中心设备和用户设备,中心设备包含:综合控制中心、网络交换机、网管;用户设备包含:调度台、远端机、超短波电台。设备组成见图2。
2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工作流程如下:调度台通过IP接入网络,话音信息经模数转换芯片转为数字信号,ARM将语音信息送至网口芯片转为IP包,交换中心根据网管具体配置信息对路由链路及设备状态进行查询,从而进行语音包的转发。其中交换中心的核心部分为主控程序,主控程序负责调度台、远端机、系统交换机的集中管理,对设备入网状况、设备参数配置、设备协议交互、网管信息配置进行统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路由的建立与断开和协调管理。从交换中心转发出来的语音包送到远端通过IP连接的远端机,远端机将IP包信息进行话音与控制信令的转换,控制与远端机连接的电台,电台将语音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相应船只,从而实现通信枢纽到船只的信息通信。系统可以接入多路调度台和多路远端机,可进行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等多种模式的通话。收通路处理流程相反。系统媒体流及控制指令处理流程见图3。
2.1综合控制中心工作原理
综合控制中心是系统的核心功能设备,对外提供连接调度台、远端机、本地网管的所有接口功能,对内提供中心设备所有其它功能设备的互联接口。由主控板与交换板组成,主控板管理本中心设备内用户数据库,实现所有业务的汇接交换;执行与调度台、远端机数据通信协议,登记、修改网内所有设备数据信息;交换板提供内部所有单板间的IP数据交换及对外的以太网接口。
2.2调度台工作原理
调度台为通信枢纽人机交互的主要设备,采用电话机模式。调度台内部主要包括转换板与主控板,转换板负责将平衡语音数据与控制信令转换为IP数据包。主控板主要管理显示屏的显示、指示灯控制、响应键盘操作等。调度台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
2.3远端机工作原理
远端机为系统与电台沟通的桥梁,远端机从IP口接收到数据后,通过ARM/DSP将数据包发送至FPGA,FPGA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主控板,主控板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流,语音信息发送至FPGA进行语音合并,电台控制信息送至MCU进行解析。MCU将控制信息转换成电台所能识别的远控指令发送至电台遥控口,FPGA则将收到的`Frame信息解析成相应的PTT、BUSY、语音包等进行收发控制与语音的转发。
3网管终端
网管终端软件提供图形可视化界面方便对系统进行管理配置操作,主要管理交换中心的参数信息,通过网管软件即可完成系统配置、远端机所控电台的类型切换及电台的参数更改等一系列配置。软件对配置数据、历史告警信息、用户管理等多种信息可长期保存,并提供可视化的管理界面。采用功能模块化设计,便于以后功能增加,提供更多可视化的管理操作,提升海上无线通信控制系统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4结束语
本文基于海上远程控制的需求,设计了海上无线通信控制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充分利用了电台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各自的优势,不仅可以拓展无线电台的通信范围,而且可以对电台进行远程控制。该系统已经应用于实践中,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的扩展能力较好,并且通过简单的改造,可以适用于其它类型电台设备的远程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君,徐益平,陈雪丽.基于ARM9的无线电台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8.
[2]苏锦海,张传富.军事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石琼,寝室刚,刘宗瑶.基于局域网的军用电台远程通信及控制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6.
篇15: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与发展趋势论文
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与发展趋势论文
文章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已由传统的通信技术逐渐发展为无线通信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便捷,方便了人们的交流。3G、UVB、RFID以及Wi-Fi等技术已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的热点,目前使用这些无线通信技术的用户已覆盖全国各地,这也标志着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将简单介绍无线通信技术的技术热点,并且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热点;3G;Wi-Fi;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通信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无线通信技术是在人们的迫切需求下产生的,并且已经成为了通信领域的主流。据统计,移动在全球的用户数量已超过50亿,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早在,全球移动电话使用者的数量已远远超过固定电话使用者的数量,使移动通信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用途最广的通信方式。也正因为产生了如此大的需求,促使无线通信技术产生了3G、UVB、RFID、Wi-Fi等热点技术,并且使无线通信技术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介绍
1.1UWB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简称为“UVB”,该项技术是在19世纪末,由最初的脉冲无线电技术发展起来的,由于该项技术未涉及到载波的使用,而采用的是超短周期脉冲调制技术,因此在性能上有较大优势,具有低耗能、低成本的特点,除上述特点之外,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还具有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强、带宽极宽、保密性好等特点[1]。UWB的传输速率有望超过蓝牙传输速率的100倍,由于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超高的传输速率,使其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的一大技术热点,并且在无线通信领域占据市场前沿。
1.23G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3G”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指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具有高速数据传输速率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在发达国家的普及尚早,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无线通信技术中最大的技术热点。该项技术的特点是可以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服务,有四种标准:WCDMA、CDMA、TD-SCDMA和WiMax,其中WCDMA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项基于GSM网络的3G技术,该技术的支持者大多为欧洲厂商,包括诺基亚、爱立信、夏普等,由于该项技术对GSM网络的要求较高,在GSM广泛普及的亚洲将会存在较大的市场。TD-SCDMA的标准是由中国独立制定的,辐射低使其代表性的特征,因此被称为“绿色3G”,其标准在我国受到许多厂商的认可,在我国占有较大市场。由于我国最初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上较发达国家较为迟缓,导致3G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国的覆盖较少,但近几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移动TD-SCDMA和联通WCDMA进行移动通信的用户越来越多,这标志着我国的3G无线通信技术将会得到长远发展。
1.3RFID自动识别技术
RFID自动识别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也就是俗称的电子标签,该项技术不同于一般的.识别技术,它是通过射频信号对信号对象进行自动识别并且收集相关数据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工作时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并且可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识别工作,可同时对多个高速运动的物体进行快速识别,操作起来十分便捷[2]。RFID系统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个最基本的部分构成,目前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多个领域,包括宠物管理、身份验证、烟草行业、物流运输等,除此之外,RFID技术还是物流网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我国的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4Wi-Fi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Wi-Fi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是一项可将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用无限的方式一同连接起来的技术,目前Wi-Fi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3G无线通信技术的一个品牌,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Wi-Fi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提高无线网络通信产品之间的互通性,用户可以利用它进行电子邮件、Web等的访问,为用户带来便捷的无线互联网访问体验,使人们能够在任何场所享受愉快的上网体验。除此之外,Wi-Fi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有无线信号覆盖广、传输速度快、厂商设置Wi-Fi网络地点的门槛较低等特点,能够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的同时,为厂商节约网络设置的成本。
2.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的发展潮流,并且也是全球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4-5]。目前我国无线通信的用户数量逐渐增多,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发展仍不均衡,但另一方面,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将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产生更多技术上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服务,如网络覆盖的无缝化,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网络的接入;宽带化,窄带、低速的网络将逐渐宽带化,这也是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在高传输速率和宽带化的前提下,无线通信技术将支持更多图像、语音、数据等多媒体流业务。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虽然我国无线通信技术较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但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覆盖范围逐渐增大,用户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在较大的需求下,3G、UVB、RFID、Wi-Fi等已成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热点,这是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在全球无线通信领域占有较大的市场,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翟品,陈亮.现代无线通讯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究[J].科技传播.2014(06)
[2]赵韶华,张汉财.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8)
[3]侯连营.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S1)
[4]张玉,胡艳军.一种基于无源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设计[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5]马跃军,翟伟杰,翟文博,冯帅军,王首萌.浅析短距离无线通信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电子世界.2016(15)
篇16: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1前言
在信息化极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普及到各群众的生活中。无线通信技术不再局限于用于语音通话方面,它已经全面运用于商业、生活、金融及工作中。移动电话,语音通话,数字电视,网络通信,数据交换等,都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平台繁衍而生。人们只需要一个可以移动或者固定的终端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即可享受无线通信技术带来的语音或视频通话,数据及交换,图像和传真等便利服务。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是必要的。
★ ERP应用论文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与应用论文(锦集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