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人群肥胖及减肥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3-05-26 03:41:24 作者:卡夫卡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卡夫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针对中国人群肥胖及减肥情况的调查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针对中国人群肥胖及减肥情况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针对中国人群肥胖及减肥情况的调查报告

针对中国人群肥胖及减肥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解惑篇

针灸减肥5大误区盘点:

误区一:针灸的减重效果不如药物

在减肥方面,针灸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除了减重,还能塑身。其他减肥方式容易出现身体组织松垮的现象,针灸减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点,疗程结束后体围和体重均有双重改善。

误区二:针灸不卫生,易感染

提到针灸,很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古代神医随身携带的一把银针,其实,现代针灸所用的针都是一次性合金所制,用完即扔,不存在重复使用、交叉感染的可能。而且针灸对皮肤的创伤极小,洗澡、游泳也不成问题。

误区三:针扎得越多越好

有人认为针扎的越多,减重就越多,于是要求医生给自己多扎几针。这也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针灸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选取最适宜的一些穴位,这点我们稍后还会谈到。因此,选穴的技巧和扎针的手法才是减重效果的决定因素。

误区四:方法越多越好,盲目跟风

不同的人减肥起效的时间不同,针灸减肥初始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体重降低,减肥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平台期,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信心,换其他减肥方法。其实频繁地变换减肥方法,或多种方法同时应用,是不科学的。采取多种途径,如针灸减肥时过度节食,或同时服用药物,可能体重会很快减轻,但减轻的主要是水分,不是脂肪,而且容易反弹。

误区五:期望快速减肥

实际上,科学的减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要2~3 个月。只有经过一个较长的减肥过程,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才能调整到正常水平,并得以维持,也是针灸减肥不易反弹的原由所在。

二、原理篇

针灸减肥等同于抑制食欲?

据研究,针灸可通过调整下丘脑的饥饿信息,抑制饥饿感,减少摄食。另外,针灸还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达到减肥目的:

①针灸治疗使体内乳酸脱氢酶活性上升,糖分解代谢加速,血糖回降至正常水平,没有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②针灸使血中胰岛素回降,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减缓,脂肪分解加速。

③针灸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功能增强,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基础代谢率而加快能量代谢。

④针灸可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交感-肾上腺两个系统的功能,促进脂肪动员,消耗多余脂肪而实现减肥效应。

三、方案篇

首先,我们为减肥者测量身高、体重、体围等,判断其脂肪含量是怎样状况。然后,通过望闻问切,了解减肥者的体质,综合考虑选取穴位。例如,痰湿的肥胖者可以侧重于利尿、发汗,胃火旺的肥胖者由于饥饿感强烈,可以侧重于降胃火从而降低食欲,抑制吸收,而习惯性便秘的患者,通过刺激通便的穴位,也能达到减重效果。在治疗时,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针、不同的手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篇2:中国留美人群调查报告

中国留美人群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我国留学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 美国为首选

出国为即将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留学新闻:《数据显示我国留学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 美国为首选》10月18日中国广播网报道。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以“未来,与你面对面”为主题的2011中国国际教育展15日上午在北京国贸展厅拉开帷幕。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国际教育展之一,中国国际教育展已经成为国内留学市场动态走向的 “风向标”

从1981年有了第一批自费留学生开始,我国留学生到现在正好走过了30年历程,这些年来我国留学生出国留学都有一些什么特点呢?

说到中国留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秘书长姜波说,我们可以用一组数字来反映其中的变化,而这组数字也最能反映其中的变化。

第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留学人员的派遣国,从1978年到的一个数字显示,中国留学出国人数已经达到了190多万。

第二,数据显示是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变化的标志性年份,因为从1978年新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至20正好走过了30年历程,也就是在这一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此后每年基本都保证在24%以上的增幅,从加拿大、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等国的留学人员的数据当中都能印证这一点。

数据显示我国留学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 美国为首选

第三,我国出国学习的.人群有低龄化的趋势。数据显示,从至20,大的趋势是虽然本科生仍是申请出境学习的主体,但高中生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大的。

第四,美国仍然是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其次按顺序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新西兰和新加坡,这些也是出国留学选择的主要国家。

第五,目前,自己申请和办理出境留学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有32%的人员都会选择自己办理出国留学,另外还有40%的人会选择通过留学中介和自己办理相结合的方式,而这样就意味着今天这个展会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信息,然后自己来办理。

篇3:《中国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公布

《中国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最新公布

20新年伊始,中国知名相亲网站正式发布《单身人群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是根据网站旗下9000万单身会员的抽样调查数据。报告显示,新年“二孩”热,67%受访者希望生育二孩;97%受访者趋向晚婚晚育,结婚年龄选择25岁以后,45%的女性选择在30至35 岁生育;超六成单身连单三年以上,一线城市更为突出;超六成单身男女认为选择婚恋网站找对象更精准;择偶上,受今年荧屏屏霸的影响,男爱“傻白甜”,认定结婚就是一辈子,女爱“轻熟男”,强调真爱至上; 45.9%的单身倍感孤独,渴望分享被爱。

近七成人希望养二孩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单身们对“二孩政策”态度如何呢?报告显示,近七成(67%)单身表示希望生育二胎,进一步发现,学历、收入等是影响意愿的主要因素。报告结果与过去传统 “越没文化越想生孩子”的想法截然相反,58.6%的本科以上学历受访者表示考虑生二孩,本科以下学历受访者中有48.5%会考虑生二孩;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单身,生二孩的意愿非常强烈,高达70.8%,同时男性比女性生二孩意愿高出5.36%。

在结婚年龄考虑上,单身男女趋向晚婚晚育,97%受访者选择25岁以后结婚。45%的女性受访者选择在30至35岁生育第二胎,另外还有35%的女性相当勇敢,甘愿冒着大龄生产的危险,选择在35岁之后生育二孩。

单身三年北京第二

有人说“单身三年成瘾”,说的是一个人生活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习惯。报告显示,62.28%的单身受访者已保持单身三年以上,而且男性和女性的比例都相当高,分别达到63.87%和59.13%。通过进一步分析单身三年以上人群分布情况,发现单身三年以上比例居全国之首的为深圳,其次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

不过,报告也显示,仅2.9%的受访者表示享受单身生活,而45.9%单身倍感孤独,渴望有人分享,渴望被爱。这一现象在男性更为突出,单身孤独感高出女性11.22%。受访者张先生表示:“以前恋爱的时候,衣物有女朋友帮忙挑选,三餐有女朋友监管,碰上不开心时候还有女朋友嘘寒问暖。现在单身,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是一个人,有时想找个人依赖一下都没有,感觉特别的孤独空虚。”

婚恋专家分析,单身男性比女性更孤独是因为受传统的思想影响,男人有泪不轻弹,为此他们常常压抑自己的情绪,其实内心更渴望获得关注获得关爱。相反,随着社会发展,女性世界越来越丰富,姐妹间的情感也比男性更加亲密,大大降低孤独感。

近一半人认同“男不够优秀”

同是天涯单身人,男女却有别,报告显示,46.72%的男性认为“自身条件还不够优秀”,仅16.36%女性认为“自身还不够优秀”是她们还单身的原因,远远低于男性。另外,52.47%女性为没有遇到足够优秀的人选择单身。从报告结果来看,男女单身主要原因都隐约指向男性不够优秀。另外,31.15%单身男性选择“有经济基础再恋爱”,展现出新时代男性务实的婚恋观。

每逢佳节被催婚

元旦期间,不少单身们开始吐槽被父母催婚的痛点。报告显示,66.07%的受访者都有被催婚的经历,尤其在逢年过节时,催婚频率高出平时20个百分点。“父母经常催婚,听多了很烦人。”“每次逢年过节回家,爸妈都问对象的事情,我也只有硬着头皮不说话。”“一毕业就被催着找对象。”不少受访者这样表示,佳节被催婚现象在一线城市更为突出。

渴望结婚源自缺陪伴

末,中国迎来第四次单身潮,2016年单身们因为什么原因渴望婚姻呢?报告数据显示,10.42%的单身受访者因父母亲友的不断催促询问希望快点结婚,21.23%的`受访者因为“快要错过自己理想的结婚年龄”,38.82%的受访者反映“时常感到孤单,需要人陪伴”。

这表明,单身人群的渴望婚姻多源于自我内在的需求,主要是“快要错过自己理想的结婚年龄”和“时常感到孤单,需要人陪伴”,反而因“父母亲友的不断催促询问”急于结婚的较少。情感专家分析,从目前会员调查反映,城市里一人单打独斗太孤单了,希望快点找到人生伴侣,有人陪伴,也更有斗志。

网站成“脱单”捷径

面对着年龄逐年增长、家长催婚、逼婚、内心孤独渴望有人做伴等,这些年单身们付出了许多努力。报告显示,除了参加传统的亲朋好友安排的相亲,微信、QQ、陌陌、婚恋网站等社交软件结交异性成趋势,尤其是婚恋网站,高达65.7%单身男女选择婚恋网站或婚恋网站的线下人工红娘服务帮助脱单,比社交软件高出20%。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社交软件和婚恋网站两者都有交友的功能,但社交软件更多停留在结识朋友的层面上,而婚恋网站以诚信相亲为目的,征婚精准性和匹配率更高,特别这几年线下人工红娘的发展,使得相亲更为人性化,安全靠谱的征婚形象也逐渐走进单身男女心里。

择偶取向男女不太同

2016年单身们对婚姻态度、择偶取向上有什么趋势呢?报告显示,男性最看重女性孝顺、细心体贴和脾气温和,傻白甜的邻家女孩,35.47%的男性相当长情,认为结婚是一辈子的事。女性在择偶中最看重对方诚实正直、主动上进、细心体贴,45.63%的女性对待婚姻坚持真爱至上,不爱就分开。

《20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旨在记录当下人群的婚恋观念及行为,反映了单身人群的情感变化及趋势,希望为更多单身男女提供婚恋参考和帮助。在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问题上,建议男性在提升自我价值同时,不妨对自己多一点自信和勇敢,而女性在择偶中,适当调节择偶标准,保持平衡,这样才能更快获得爱情。年末催婚潮,若子女已经意识到自己问题,父母也不要给子女太多压力,顺其自然。

篇4:中国高净值财富人群需求调查报告

第一章、中国超高净值人群构成、分布及变化趋势

1.1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构成

1.1.1 中国高净值人群构成

“高净值”是中国超高净值人群(本文指个人总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人群)成长的必经阶段,高净值人群(本文指个人总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人群)是聚焦超高净值人群开展研究的更为广泛的基础人群。因此,在本次研究开展之前,我们首先对包括超高净值人群在内的高净值人群的总体情况进行总领性研究。

数据显示,截至2014 年9 月末,中国高净值人群约6.7 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500 人,上升比例为3.9%。2009 年至2012 年,高净值人群规模快速增长,每年增长比例均超过5%。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2013 年增长率仅为1.6%,涨幅为5 年来最小,而2014 年又有所回升。

高净值人群主要由三部分人群构成:

企业主:企业的拥有者,占80%,大约5.4万人。企业资产总量占其所有资产的62%。企业主平均拥有1200 万元以上的自住房产,350万元的汽车。

炒房者:主要指投资房地产,拥有数套房产的人,占15%,大约1万人。房产投资总量占其所有资产的60%。炒房者平均拥有2200万元以上的自住房产,300万元的汽车。

职业股民:收益主要来自股票投资的人,占5%,大约有3350人。股票、现金和其他投资总量占其所有资产的73%。职业股民平均拥有2500万元以上的自住房产和200万元的汽车。

1.1.2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构成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约17,000 人,总计资产规模约31 万亿元人民币,平均资产规模18.2 亿元人民币。这部分人群主要以企业主为主。

1.2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区域分布

从地区分布看,北部和东部人数占比最高,分别超过1/3;中西部涵盖的省市最多,但总人数占比最低;南部虽然只有三个省,但总人数占比近1/5。

从省市分布看,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的占比最高,均超过10%。这四个省市共拥有超高净值人士9,703 位,占全国总人数的57%。

1.3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财富变化趋势

从2008 年到2014 年,《胡润百富榜》历年的上榜人数始终保持在1,000位以上。纵观这七年,我们可

以发现上榜门槛从的7亿元人民币上升到现在的20亿元人民币;平均财富也由3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64亿元人民币;百亿富豪人数由50人扩大到176人,财富规模和人群数量都在提升。七年中,除了2012 年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造成上榜人士的财富减少,其余历年财富规模均保持快速上升。

与历年的GDP总量相比,《胡润百富榜》上榜人士的总财富占GDP总量的10%-13%。除了2011和2012两年,其余五年上榜人士总财富的上升速度均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胡润百富榜》在中国已有15 年的发榜历史。在此期间共诞生11 位首富,且这11 位首富所处的行业也完全不同,这说明了中国的财富发展与变化趋势非常快速。

第二章、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特征

2.1 个人基本特征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以男性为主,占84%;女性占比16%。平均年龄51 岁,其中主力人群年龄为40-59 岁,占比76%;40 岁以下人群占比仅为7%。从学历角度来看,博士、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很低。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按照不同财富量级来看,5 亿资产以上人群的平均年龄51 岁,20 亿资产以上人群的平均年龄53 岁,60 亿资产(10 亿美金)以上人群的平均年龄58 岁。与全球超高净值人群相比,全球60 亿资产人群平均年龄为64 岁――中国富豪比全球富豪年轻6 岁。

我们在定性访谈中还发现,几乎所有的超高净值人士都保持低调谨慎的处事作风,生活习惯偏向简单化,注重生活品质。具体来看,休闲时喜欢看书、旅游和家庭活动;平均每年拥有假期22 天;平均睡眠时间为工作日6.4 小时,周末6.5 小时;四成抽烟,七成喝酒。

2.2 公司基本特征

根据胡润研究院的数据来看,中国现阶段超高净值人士以企业主为主。其中,上市公司(含全部上市和部分上市)占比超过六成,非上市公司占四成不到。这些上市企业中,在国内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比例超过七成。

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是最主要的行业,占比近1/4,其次是房地产和TMT ,均超过一成,这三大行业合计占比将近一半。其他服务业、投资、重工业、制药和能源也是占比较高的行业。

分析上榜门槛10 亿美金的《2015 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全球富豪的行业分布现状。TMT 是冠军行业,占比14.2%。创新科技支持下的颠覆性价值创造在最近成就了更多的富豪,这其中财富增速最快的包括:京东(346%)、信威通信(324%)、阿里巴巴(245%)、小米(198%)、用友(123%)和百度(80%)。房地产行业排名第二,占10.5%,制造业排名第三,占10.5%。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目前处于财富积累的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在制造业占比方面远高于全球富豪。与此同时,全球富豪在投资、零售、食品饮料、金融服务等行业的比例也远高于中国。

2.3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信心指数

总体而言,超高净值人群对于企业经营环境持较乐观态度,半数左右认为未来三年内企业的融资便利性、整体经济形势表现、企业家社会地位表现会更好;而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看法相对保守,34% 认为会更好,43% 认为差不多,23% 认为会更糟。

我们在定性访谈中发现,尽管超高净值人群对于整体经济环境持较乐观态度,但他们目前仍然受到了来自内外的双重压力:外部压力来源于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如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调整等;内部压力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转型挑战,尤其是面对目前越发模糊的产业边界,多元化、集团化、跨界融合等发展趋势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第三章、中国超高净值人群金融需求

3.1 融资需求

作为资产规模级别最高的人群,超高净值人群中仍有七成表示有融资需求,且融资目的以企业发展为主。其中,以企业扩张占比最高,达65%;其次为企业并购,占比27%;而用于企业经营周转的比例仅为8%。

由此可见,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主要经营的企业正处于高速扩张及发展时期,资金需求较大。从融资渠道来看,银行是他们选择融资的首选渠道。因此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可以增加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粘性。

篇5:中国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单身者希望生二孩

中国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单身者希望生二孩

报告显示,新年“二孩”热,67%受访者希望生育二孩;97%受访者趋向晚婚晚育,结婚年龄选择25岁以后,45%的女性选择在30至35岁生育;超六成单身连单三年以上,一线城市更为突出;超六成单身男女认为选择婚恋网站找对象更精准;择偶上,受今年荧屏屏霸的影响,男爱“傻白甜”,认定结婚就是一辈子,女爱“轻熟男”,强调真爱至上; 45.9%的单身倍感孤独,渴望分享被爱。

近七成人希望养二孩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单身们对“二孩政策”态度如何呢?报告显示,近七成(67%)单身表示希望生育二胎,进一步发现,学历、收入等是影响意愿的主要因素。报告结果与过去传统“越没文化越想生孩子”的想法截然相反,58.6%的本科以上学历受访者表示考虑生二孩,本科以下学历受访者中有48.5%会考虑生二孩;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单身,生二孩的意愿非常强烈,高达70.8%,同时男性比女性生二孩意愿高出5.36%。

在结婚年龄考虑上,单身男女趋向晚婚晚育,97%受访者选择25岁以后结婚。45%的女性受访者选择在30至35岁生育第二胎,另外还有35%的女性相当勇敢,甘愿冒着大龄生产的危险,选择在35岁之后生育二孩。

单身三年北京第二

有人说“单身三年成瘾”,说的是一个人生活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习惯。报告显示,62.28%的单身受访者已保持单身三年以上,而且男性和女性的比例都相当高,分别达到63.87%和59.13%。通过进一步分析单身三年以上人群分布情况,发现单身三年以上比例居全国之首的为深圳,其次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

不过,报告也显示,仅2.9%的受访者表示享受单身生活,而45.9%单身倍感孤独,渴望有人分享,渴望被爱。这一现象在男性更为突出,单身孤独感高出女性11.22%。受访者张先生表示:“以前恋爱的时候,衣物有女朋友帮忙挑选,三餐有女朋友监管,碰上不开心时候还有女朋友嘘寒问暖。现在单身,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是一个人,有时想找个人依赖一下都没有,感觉特别的孤独空虚。”

婚恋专家分析,单身男性比女性更孤独是因为受传统的思想影响,男人有泪不轻弹,为此他们常常压抑自己的情绪,其实内心更渴望获得关注获得关爱。相反,随着社会发展,女性世界越来越丰富,姐妹间的情感也比男性更加亲密,大大降低孤独感。

近一半人认同“男不够优秀”

同是天涯单身人,男女却有别,报告显示,46.72%的男性认为“自身条件还不够优秀”,仅16.36%女性认为“自身还不够优秀”是她们还单身的原因,远远低于男性。另外,52.47%女性为没有遇到足够优秀的人选择单身。从报告结果来看,男女单身主要原因都隐约指向男性不够优秀。另外,31.15%单身男性选择“有经济基础再恋爱”,展现出新时代男性务实的婚恋观。

每逢佳节被催婚

元旦期间,不少单身们开始吐槽被父母催婚的痛点。报告显示,66.07%的受访者都有被催婚的经历,尤其在逢年过节时,催婚频率高出平时20个百分点。“父母经常催婚,听多了很烦人。”“每次逢年过节回家,爸妈都问对象的事情,我也只有硬着头皮不说话。”“一毕业就被催着找对象。”不少受访者这样表示,佳节被催婚现象在一线城市更为突出。

渴望结婚源自缺陪伴

2015年末,中国迎来第四次单身潮,2016年单身们因为什么原因渴望婚姻呢?报告数据显示,10.42%的单身受访者因父母亲友的'不断催促询问希望快点结婚,21.23%的受访者因为“快要错过自己理想的结婚年龄”,38.82%的受访者反映“时常感到孤单,需要人陪伴”。

这表明,单身人群的渴望婚姻多源于自我内在的需求,主要是“快要错过自己理想的结婚年龄”和“时常感到孤单,需要人陪伴”,反而因“父母亲友的不断催促询问”急于结婚的较少。情感专家分析,从目前会员调查反映,城市里一人单打独斗太孤单了,希望快点找到人生伴侣,有人陪伴,也更有斗志。

网站成“脱单”捷径

面对着年龄逐年增长、家长催婚、逼婚、内心孤独渴望有人做伴等,这些年单身们付出了许多努力。报告显示,除了参加传统的亲朋好友安排的相亲,微信、QQ、陌陌、婚恋网站等社交软件结交异性成趋势,尤其是婚恋网站,高达65.7%单身男女选择婚恋网站或婚恋网站的线下人工红娘服务帮助脱单,比社交软件高出20%。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社交软件和婚恋网站两者都有交友的功能,但社交软件更多停留在结识朋友的层面上,而婚恋网站以诚信相亲为目的,征婚精准性和匹配率更高,特别这几年线下人工红娘的发展,使得相亲更为人性化,安全靠谱的征婚形象也逐渐走进单身男女心里。

择偶取向男女不太同

2016年单身们对婚姻态度、择偶取向上有什么趋势呢?报告显示,男性最看重女性孝顺、细心体贴和脾气温和,傻白甜的邻家女孩,35.47%的男性相当长情,认为结婚是一辈子的事。女性在择偶中最看重对方诚实正直、主动上进、细心体贴,45.63%的女性对待婚姻坚持真爱至上,不爱就分开。

《2016年度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旨在记录当下人群的婚恋观念及行为,反映了单身人群的情感变化及趋势,希望为更多单身男女提供婚恋参考和帮助。在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问题上,建议男性在提升自我价值同时,不妨对自己多一点自信和勇敢,而女性在择偶中,适当调节择偶标准,保持平衡,这样才能更快获得爱情。年末催婚潮,若子女已经意识到自己问题,父母也不要给子女太多压力,顺其自然。

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

中国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人群分类法美文

中国离婚现象调查报告参考

中国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小学作文:关注儿童肥胖

中国都市人居家生活调查报告

“民以食为天”中国食品行业人才调查报告

针对中国人群肥胖及减肥情况的调查报告(通用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针对中国人群肥胖及减肥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