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改进四例

时间:2023-06-04 03:40:48 作者:蔓越莓司康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蔓越莓司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物理演示实验改进四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物理演示实验改进四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物理演示实验改进四例

物理演示实验改进四例

教科书上大量的演示实验不便于操作且效果不太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利用身边的器材能够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说服力更强.本文通过改进光的直线传播演示实验、颜料的混合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的实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获得了实验改进后的优点:取材简单,安全易操作.现象明显,器材可反复使用,具有直观性,说服力强,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的真实性,加强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作 者:石爱民  作者单位:湖南省华容县成人教育中心,湖南,岳阳,414200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实验   光   颜料   大气压   声音  

篇2:九年级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计划篇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配档:(略)

篇3:物理力学实验演示报告

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

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

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

因此我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课。

此外,我觉得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镜所欺骗,要认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仅在物理,生活中更应如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纲上要安排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所在。

1、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2、声波可见

实验目的:借助视觉暂留演示声波。

实验仪器:声波可见演示仪。

实验原理: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振动后形成的驻波基频、协频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

本装置产生的是横波,可借助滚轮中黑白相间的条纹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将其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1、将整个装置竖直放稳,用手转动滚轮。

2、依次拨动四根琴弦,可观察到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线上出现不同基频与协频的驻波。

3、重复转动滚轮,拨动琴弦,观察弦上的波形。

注意事项:

1、滚轮转速不必太高。

2、拨动琴弦切勿用力过猛。

3、弹性碰撞演示仪

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于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形象地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

实验原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如果正碰撞的两球,撞前速度分别为V10和V20,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质量分别为m1时,

则分离速度等于接近速度解式(1)和式(2)可得:若m1=m2=m;e=1则v1=0,v2=v10,即球1正碰球2继续以V10的速度正碰球3,等等以此类推,实现动量的传递。

实验器材1、实验装置如实验原理图示:一底座2—支架4—拉线5—调节螺丝2、技术指标钢球质量:m=70、2kg直径:l=735mm拉线长度: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L=55mm实验操作与现象器置于水平桌面放好,调节螺丝,使七个钢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2、将一端的钢球拉起后,松手,则钢球正碰下一个钢球,末端的钢球弹起,继而,又碰下一个钢球,另一端的钢球弹起,循环不已,中间的五个钢球静止不动。

但在一般情况下,两球碰撞时,总要损失一部分能量,故两端的钢球摆动的幅度将逐渐减弱。

注意事项操作前一定将七个钢球的球心调至同一水平线上,否则现象不明显。

理想情况下,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恢复,不发热、发声,没有动能损失,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elasticcllisin),又称完全弹性碰撞。

真正的弹性碰撞只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微粒之间才会出现。

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发生碰撞时,动能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也将它们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

碰撞时动量守恒。

当两物体质量相同时,互换速度。

4、大型闪电盘(辉光盘)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

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二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借助视觉暂留演示声波。

【实验仪器】:声波可见演示仪。

【实验原理】: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振动后形成的驻波基频、协频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

本装置产生的是横波,可借助滚轮中黑白相间的条纹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将其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1、将整个装置竖直放稳,用手转动滚轮。

2、依次拨动四根琴弦,可观察到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线上出现不同基频与协频的驻波。

3、重复转动滚轮,拨动琴弦,观察弦上的波形。

【注意事项】:

1、滚轮转速不必太高。

2、拨动琴弦切勿用力过猛。

【实验目的】:演示翼形升力的产生。

【实验仪器】:飞机升力演示仪。

【实验原理】:一般翼型的前端圆钝、后端尖锐,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较平,呈鱼侧形。

当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时,原来是一股气流,由于机翼的插入,被分成上下两股。

通过机翼后,在后缘又重合成一股。

由于机翼上表面拱起,使上方的那股气流的通道变窄,流速加快。

根据伯努利原理可以得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机翼上方的压强比机翼下方的压强小,也就是说,机翼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机翼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要大,这个压力差就是机翼产生的升力。

【实验步骤】:

1、打开位于底座前方的电源开关,用手感受一下出风口处的气流;

2、把手移开,观察到小球从管内升起;

3、用手挡住出风口,小球立即从管内下落;

4、重复操作2、3,观察小球在管内的起落。

5、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如果小球不能从管内升起,适当调节机翼的高度,使机翼的上部对准气咀,使流过机翼上部的气流最大。

【思考】:飞机的机翼为何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

1、不要将锥体搬离轨道。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目的】:了解扫描成像原理及视觉暂留现象。

【实验仪器】:扫描成像原理演示仪。

【实验原理】:本仪器中的铝盘上沿螺旋线均匀排布小孔,目的是使盘旋转时小

孔能够从上到下依次扫过画面,有如电视机中的逐行扫描、画面虽然是被依次扫过,只要扫过整个画面的时间短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人眼看到的就是一幅完整的画面、

【实验步骤】:

1、接上电源,打开仪器电源开关;

2、观察窗口处铝盘小孔及其后面的图画,此时看不到完整的的画

3、顺时针旋转仪器正面板右下角的调速旋钮,使铝盘转起来、先使旋钮上的箭头旋至“起动”位置,待铝盘转动平稳后再将旋钮上的箭头旋至“运行”位置;

4、透过铝盘上的小孔观察其后面的图画,发现可看到一幅完整的画

5、注意在铝盘转速由慢变快的过程中,其后面的图画由看不见,到断续看见,到连续看见一幅完整画面的过程、

【注意事项】:

1、因铝盘的转动惯量较大,起动时需加较大电压,一旦启动就要把电压调到正常值,以免转速过大,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仪器不稳、

2、照明用的碘钨灯温度很高,切勿长时间使用,观察完毕立即断开,以免烤着图画发生危险!

篇4:物理力学实验演示报告

今天上午我们很高兴的到理学院参观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尽管天气很冷,但是我们的热情很高,毕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我们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并亲自操作了一些实验。

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一个个奇妙的实验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

给我印象深刻地有以下几个实验。

一、锥体上滚

在演示实验室,老师首先给我们演示的是锥体上滚实验。

其实验原理是: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其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有时候现象和本质完全相反。

二、电磁炮

接着我们又做了电磁炮的实验。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代替火药爆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有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组成。

根据通电线圈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弹丸加速运动并发射出去。

我们将炮弹放入炮管中距尾部25cm左右,按下启动按钮发射了炮弹。

虽然炮弹的射程很小,但我们都觉得很奇妙,做的很开心。

三、会飞的碗

会飞的碗是用来展示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中的有关伯努利定理的知识。

碗之所以会悬浮在空中,是由于伯努利定理造成的,因为在质量均匀的气流中,其流动速度越大,压力就越小;而其流动的速度越小,其压力越大。

气流冲击着碗,不让它落下。

碗若跳出气流,周围的空气就会把它推回到气流里,因为周围的空气速度小,压力大,而气流里的空气速度大,压力小,压力差使碗可以稳定的悬浮于空中。

我们对这个都很干兴趣,觉得十分有趣,所以我们都做了这个实验。

四、辉光球

随后我们看到的一个球形仪器称为辉光球。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

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五、激光琴

激光琴是演示光电效应的装置。

它是一种没有琴弦的琴,代替琴弦的是激光束,对应着光敏电阻,手指“轻弹”光束。

当用手指遮住光束时,遮断光路,改变了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产生跳变的电压信号。

这个电压信号就触发相应的电路开始工作,从而产生一个具有固定频率的电信号。

电信号经过电子合成器处理放大后,由扬声器发出相应音符的声音,就像弹奏不同琴键发出的不同音符的声音一样,十分有趣,引人入胜。

虽然我们都不懂音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演示实验的热情。

我们把手伸到激光束下,遮住光束,然后快速的移动着手指,“悦耳动听”的琴声便萦绕在演示实验室中,我们玩的乐此不疲。

六、静电跳球

静电跳球是通过小球在静电场的作用下上下跳动,演示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

带电荷量为q的小金属球在电场强度为E的电场中受到电场力为F=qE,若电场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在F>mg时,电场力可以克服重力做功使它向上运动。

在实验室的装置是在水平方向设置两个相互平行有一定间距d的导体平板。

在两板之间放入一些用锡箔团成的小球,它们既轻且有导电,把两板与静电起电机的正负极相连,使两极板分别带正、负电荷,这时小球也带有与上下极板同性的电荷。

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小金属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在容器内做周而复始的上下运动。

在这短短的一次物理演示实验中,我学到了许多在平时学习中学习不到的东西,收获很大。

老师演示的一个个物理实验,奇妙的现象让我们感受到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可以说这次的演示实验让我对物理学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以前我们普遍认为大学物理抽象难懂、深奥复杂、枯燥乏味。

物理演示实验能够将抽象、深奥的物理知识转变为具体、简单的趣味内容,使模糊、枯燥、复杂难懂的内容变得清晰、生动、津津有味。

另外,物理演示实验能把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看到的和听到的现象,通过实验手段再现出来。

实物演示真实、直观,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激发创造的潜能。

老师让负责操作的同学明确注意事项后,亲自动手操作,使我们具有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并培养了我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篇5:物理力学实验演示报告

1、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2、混沌摆

【实验目的】:通过摆的运动演示该力学系统的混沌性质。

【实验仪器】:混沌摆

【实验原理】:一个动力学系统如果描述他的运动状态的动力学方程是线性的,只要初始条件给定,就可预见以后任意时刻的运动状态。

我们的动力学系统描述它的运动状态的动力学方程是非线性的,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它的运动状态对初始条件具有很强的敏感性,系统运动的外观表现是随机的,是一种貌似无规律的运动

【实验步骤】:手持轴柄给系统施一力矩,系统开始运动,运动情况复杂,前一时间难于预言后一时刻的运动状态。

重新启动,由于起始冲量矩总有所不同,雇系统的运动情况差别很大、这反映了系统运动的混沌性质。

3、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4、楞次定律

【实验目的】利用通电线圈及线圈内的铁芯所产生的变化磁场与铝环的相互作用,演示楞次定律。

【实验仪器】楞次定律演示仪,铝环(3个)。

【实验原理】当线圈通有电流时,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穿过闭合的铝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根据楞次定律,套在铁芯中的铝环将产生感生电流,感生电流的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因此与原线圈相斥,相斥的电磁力使得铝环上跳。

【实验操作与现象】

1、闭合铝环的演示打开演示仪电源开关,将闭合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

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闭合铝环高高跳起,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闭合铝环则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

断开操作开关时,闭合铝环落下。

把闭合铝环取下,将带孔的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

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带孔的铝环也向上跳起,但跳起的高度没有闭合铝环高。

2、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带孔的铝环也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某一位置,但还是没有闭合铝环悬的高。

断开操作开关时,带孔的铝环落下。

这是由于带孔的铝环产生的感生电流没有闭合铝环大,所以带孔的铝环没有闭合铝环跳的高。

3、开口铝环的演示把带孔的铝环取下,将开口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

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开口铝环静止不动。

这是由于开口铝环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无感生电流,没有受到电磁力的作用,故静止不动。

4、演示完毕后,关闭

楞次定律演示仪电源。

【注意事项】不要长时间按动操作开关,以免使线圈过热而损坏。

5、阻尼摆与非阻尼摆

【实验目的】演示涡电流的机械效应。

【实验器材】阻尼摆与非阻尼摆演示仪

其中直流电源接线柱;矩形磁轭,作用是当线圈中通有直流电源时,可在磁轭两极缝隙中间产生很强的磁场;支撑架;摆架;非阻尼摆;横梁;阻尼摆;线圈;底座。

直流稳压电源。

【实验原理】处在交变电磁场中的金属块,由于受变化电磁场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作用,将在金属块内引起涡旋状的感生电流,把这种电流称为涡电流。

金属摆在两磁极间摆动时,由于受切割磁力线运动产生的动生电动势的作用,也将在金属摆内出现涡电流。

根据安培定律,当金属摆进入磁场时,磁场对环状电流的上、下两段的作用力之和为零;对环状电流的左、右两段的作用力的合力起阻碍金属摆块摆进的作用。

当金属块摆出磁场时,磁场对环状电流的左、右两段的作用力的合力则起阻碍金属摆块摆出的作用。

因此,金属摆总是受到一个阻尼力的作用,就像在某种粘滞介质中摆动一样,很快地停止下来,这种阻尼起源于电磁感应,故称电磁阻尼。

若将金属摆制成有许多隔槽的,使得涡流大为减小,从而对金属摆的阻尼作用变的不明显,金属摆在两磁极间要摆动较长时间才会停止下来。

电磁阻尼摆在各种仪表中被广泛应用,电气机车和电车中的电磁制动器就是根据此原理而制造的。

【实验操作与现象】

1、把稳压电源输出的正负极连接到阻尼摆与非阻尼摆演示仪的直流电源接线柱,阻尼摆按图66-1所示接好。

2、打开稳压电源电源开关,先不要打开稳压电源的“输出”开关,即不通励磁电流,让阻尼摆在两极间作自由摆动,可观察到阻尼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停止下来(不考虑阻力)。

3、再打开稳压电源的“输出”开关,电压指示为28伏,此时在磁轭两极间产生很强的磁场。

当阻尼摆在两极间前后摆动时,阻尼摆会迅速停止下来,说明了两极间有很强的磁阻尼。

解释现象。

4、将带有间隙的类似梳子的非阻尼摆代替阻尼摆作上述2实验,可以观察到不论通电与否,其摆动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停止下来。

为什么?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把矩形磁轭和支撑架调整到位,确保摆动顺畅。

2、注意不要长时间通电,以免烧坏线圈。

6、通电、断电自感现象

【实验目的】演示通电、断电自感现象,了解产生自感的原因。

【实验器材】通电、断电自感演示仪。

【实验原理】线圈中电流i发生改变时,通过自身回路的磁通量ψ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自感电动势。

理论计算表明i?Ldi(67-1)dt称为自感系数(电感)。

由式(67-1)可知,在通电时,因为自感作用使的电流缓慢增加。

当在断电瞬间,因为di相当大,从而产生一个相当高的自感电动势。

dt实验原理图如67-1所示,~220V交流电压经变压器降压、桥式全波整流电容滤波之后输出直流电源E。

由于通电的一瞬间、电感L会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

同样,断电的瞬间,电感也会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

【K1+验操作与现象】

1、通电自感现象首先将K1、K2断开,再接通交流电源,按下K1开关,同时观察灯泡L1L2亮的顺序。

可看到当K1接通的瞬间,灯泡L1先亮,灯泡L2后L1才亮。

这是由于K1接通瞬间,L1直接并接在电源E上,所以接通后,它马上就亮;而L2是与电感L串联之后才并接在电源上的,电感L会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使得L2滞后于L1。

这就充分说明了通电时的自感现象。

为了看的清楚可以反复将K1接通和断开。

2、断电自感现象1、K2断开,接通交流电源,按下K1开关,此时灯泡L1和L2亮着,可顺便观察通电自感现象。

将K2合上,即将L2短路,再把K1断开,即断开直流电源E,同时注意观察。

可以发现在断电的瞬间,L1突然亮了一下,比正常通电时还亮,这就是断电自感现象。

由于,断电的瞬间,电感L也会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并通过L1放电,使得L1发光。

为了观察清楚,可以反复将K1通断。

【注意事项】

1、因为演示板背后电源变压器初级为~220V,切勿触摸,防止触电。

2、演示仪不能承受剧烈振动,防止将灯泡振坏。

7、聚焦实验

【实验目的】演示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仑兹力和磁场对电子束的聚焦作用。

【实验器材】示波管,聚焦线圈,磁场开关,电源开关,灰度调节,位移调节,线圈电源插座。

其中电源电压交流220V,示波管采用8SJ31J示波管,其加速电压为1100V,外型尺寸400280260mm。

【实验原理】当带电粒子沿与磁场B角方向以速度v斜向进入磁场时,磁场对其v?的分运动作用,使之在垂直B的平面内作匀速率圆周运动,磁场对v//的分运动无作用,粒子在沿B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结果带电粒子沿B方向作螺旋线运动。

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篇6:高一物理教师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前应预先计算出每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实际体积:先了解配好的油酸溶液的浓度,再用量筒和滴管测出每滴溶液的体积,由此算出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油膜面积的测量:油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1cm边长的正方形为单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数出油膜面积的数值S(以cm2为单位)。

由d=V/S算出油膜的厚度,即分子直径的大小。

2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两个相同的小车并排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线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分别放有不同质量的砝码。

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可以认为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大小。

小车后端也系有细线,用一只夹子夹住两根细线,控制两辆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和结束运动。

由于两个小车初速度都是零,运动时间又相同,s=21at2∝a,只要测出两小车位移s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加速度a之比。

实验结果是:当小车质量相同时,a∝F,当拉力F相等时,a∝1/m。

实验中用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G的大小作为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这样做会引起什么样的系统误差?怎样减小这个系统误差?3.卡文迪许实验左下图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示意图。

其中固定在T形架上的小平面镜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把T形架的微小转动放大到能够精确测量的.程度。

设小平面镜到刻度尺的距离为L,T形架两端固定的两个小球中心相距为l,设放置两个大球m/ 后,刻度尺上的反射光点向左移动了Δx,那么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小球向大球移动了多少?

4.描绘单摆的振动图象对同一个单摆,如果两次拉出木板得到的图形分别如a、b所示,说明两次拉木板的速度之比为3∶2。

对摆长不同的单摆,如果两次拉木板速度相同,说明摆的周期之比为3∶2,摆长之比为9∶4。

5.波的叠加在一根水平长绳的两端分别向上抖动一下,就分别右两个凸起状态1和2在绳上相向传播。

它们在相遇后,彼此穿过,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彼此都没有受到影响。

观察一下:在它们相遇过程中,绳上质点的最大位移出现在什么位置?每个点都有可能达到这个位移吗?在同一根绳子上,各种频率的波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6.扩散现象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去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一致。

a b m1 m2 F1 F2 扩散现象也证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一下:设环境温度不变。

在扩散过程中,瓶中气体将吸热还是放热?这个实验也证明扩散现象有方向性。

7.绝热过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打气筒向容器中打气到一定压强,稳定后读出灵敏温度计的读数。

打开卡子,气体迅速冲开胶塞,温度将会明显降低。

(ΔU=Q+W,作用时间极短,来不及热交换,是绝热过程,因此Q=0,而W为负,所以ΔU必然为负,即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迅速向下压活塞,玻璃气缸内的硝化棉会燃烧起来(ΔU=Q+W,也是绝热过程,Q=0,W为正,所以ΔU为正,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因此被点燃)。

这就是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8.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静电计是测量电势差的仪器。

指针偏转角度越大,金属外壳和上方金属小球间的电势差越大。

在本实验中,静电计指针和A板等电势,静电计金属壳和B板等电势,因此指针偏转角越大表示A、B两极板间的电压越高。

本实验中,极板带电量不变。

三个图依次表示:正对面积减小时电压增大;板间距离增大时电压增大;插入电介质时电压减小。

由UUQC1知,这三种情况下电容分别减小、减小、增大。

因此可以确定C和S、d、ε的关系是dSC。

思考:如何测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9.磁电式电表原理圆柱形铁芯的作用是在磁铁两极和铁芯间生成均匀地辐向分布的磁场。

不管线圈转到什么角度,线圈平面都跟磁感线平行,线圈受到的安培力矩的大小只跟电流大小成正比。

线圈绕在铝框上,线圈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螺旋弹簧相接,被测电流由这两个弹簧流入线圈。

铝框可以起到电磁阻尼的作用。

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因此根据指针偏转方向,可以知道被测电流方向。

10.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首先要查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方法与画电场中平面上等势线实验相同)。

电键闭合和断开时、电键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动过程中、电键闭合后线圈A在B中插入、拔出时,都会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

而电键保持闭合、滑动触头不动、线圈A 在B中不动时,电流表指针都不动,说明无电流产生。

结论: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充要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11.单缝衍射从图中看出:当狭缝宽度在0.5mm以上时,缝越窄亮斑也越窄;当狭缝宽度在0.5mm一下时,缝越窄中央亮条越宽,整个亮斑范围越宽,亮纹间距越大。

篇7: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二则化学论文

一、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在讲授义务教育化学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内容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向一个25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水,然后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并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我们再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豆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们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二、氢气流吹泡实验的`改进

按照义务教材演示实验[3-4]的装置做氢气吹泡实验,吹的泡泡不能连续,有时控制得不好,泡泡也比较校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将此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先将胶头滴管的玻璃尖嘴换成不带尖嘴的玻璃管,然后剪掉胶头滴管胶头的顶部,再将市面上销售的小孩吹彩泡玩具的多孔塑料头剪下来插入已经剪开的胶头顶部,蘸些洗涤液,从玻璃管处通入氢气,就可在多孔塑料头处吹出连续且体积较大的氢气泡。

篇8:低成本、高智慧物理演示实验及

低成本、高智慧物理演示实验及范例

结合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详细介绍一些低成本、高智慧演示实验及范例,特别适合课内外示教以及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并阐述创制高智慧、高教育价值功能的'低成本实验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作 者:黄显吞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系,广西省,百色市,533000 刊 名:物理教学探讨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年,卷(期):2009 27(7) 分类号:G633.7 关键词:低成本   高智慧   创造性设计   范例  

篇9: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六忌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六忌

一、忌课前准备不充分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忌操作不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忌实验用语不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为木板小车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对仪器的读音不准。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说成“重量”等等。

四、忌唱独角戏,不让学生参与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忌可见度低

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可以采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J2406型小磁针,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面积又比较大,遮住了磁针,影响学生观察。教师可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比照条形磁铁的大小,在其周围均匀固定上10根细针,同时将小磁针的两端分别涂上对比强烈的两种鲜明的颜色,便于区分南北极。使用时将小磁针插在细针上即可进行投影演示。

六、忌用模型代替

演示实验模型与演示实验一样,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和设备的工作过程,就可用模型来进行讲解。但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而模型则不能。故教师要尽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时,有的教师用模型来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用纸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这样做教师不仅讲得吃力,学生也难以信服。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浅谈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几点看法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物理实验总结800字精选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摩擦力物理实验教案

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辅导

学生初中物理实验心得

物理演示实验改进四例(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物理演示实验改进四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