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爱花草

时间:2023-07-21 03:35:50 作者:人造人01759号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人造人01759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教孩子爱花草,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孩子爱花草,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教孩子爱花草

教孩子爱花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知识教育,首先要注意做到让幼儿心情舒畅,畅所欲言;教师还要因势利导,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珍惜教育机会。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每星期都带小朋友在幼儿园附近的街心花园散步、做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春天里自然界发生的许多变化,因为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的基础,在观察中让孩子获得知识,进行思维的发展。

记得有一次,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看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高兴极了,我对小朋友们说:“春天来了,自然界有许多东西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我请小朋友认真找找,仔细地找,有的孩子说:“小草长高了,风一吹小草在摆动。”有的说:“树上的`小嫩芽已经长出了绿色的小叶子,许多花开了,有各种颜色,真美丽。”突然,我看到几位小朋友用手去摘小花朵,于是我立即对他们进行教育,我对他们说:“这里的环境真舒服,美丽的花儿开放了,小草长高了,对着我们点头,平时大家都在这里散步,谈话,欣赏大自然,我们要爱护绿化,这里的花草树木跟公园里的花草树木一样,花儿好看不能摘。”听我这么一说,刚才用手去摘小花的小朋友低下了头,看着孩子们,我心里真高兴。

篇2:如何教孩子爱他的兄弟姐妹

如何教孩子爱他的兄弟姐妹

1.让孩子陪着他的小弟弟妹妹一起成长

鼓励孩子去认识了解他未出生的兄弟姐妹,使用与孩子年龄相适应语言方式确保他明白,我们的肚子里有一个孩子,并解释说,这是很快就要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的孩子看胎儿的超声波照片,让他触摸和亲吻我们越来越大的肚子。把他的手放在我们肚子上,让他感觉宝宝在踢。提醒他,他也曾经生长在我们的肚子里,然后现在是另一个小宝宝在生长。

2.完美的分配时间

把我们用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尽可能公平地分配。当然,一个新生婴儿往往需要比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因此我们可以寻找一些简便的方法,以确保后者不会感到被冷落。在我们哄宝宝的时候,让年长的孩子也参与进来,让他们一起玩耍。每当喂养宝宝的时候,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瓶喂养,邀请我们年龄较大的儿童在我们身边坐下来,看图画书或读一个故事。这样不仅孩子不会感到冷落,可能还会喜欢上给弟妹读故事的感觉。

3.互动

鼓励我们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例如,赞美我们的孩子在游乐公园用秋千推她的弟弟/妹妹。如果她知道爱兄弟姐妹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未来她会更容易这样做。

涉及到家庭或外出活动时,例如,让孩子帮助制作一个旗帜来为他的`兄弟姐妹进行欢呼、呐喊,或者当有一个孩子参加学校的戏剧和音乐演奏会,让另一个孩子去现场观看,并为之喝彩。

4.榜样作用

通过表现对家庭成员的关心,给我们的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懂得要爱护和尊重所有成员。通过良好的沟通、鼓励、指导和诚实积极的管教方式,尽量把家里的大呼小叫和冲突降到最低,以促进所有家庭成员之间能够互爱。

5.尊重

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感觉受到重视。避免将他们和兄弟姐妹进行互相比较,即使我们的本意是要恭维他,比如,“你清洁你的盘子能够这么干净,你姐姐就不像你。”等任何类型的比较语气。这可能会增加孩子怨恨他兄弟姐妹的可能性,因为他觉得他在家长眼里得不到重视,或者觉得自己从未被关注过,而他的兄弟姐妹始终是最好的,这使得他与他的兄弟姐妹关系会变得有压力。

篇3:教孩子爱清洁-生活随笔

教孩子爱清洁-生活随笔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听完徐夫镇教授的讲座,在回味这句话,衡量自己的工作,对我的启发很大。

记得我刚做幼儿教师时,对幼儿教育一窍不通,更不懂什么教研,我凭的仅是自己对孩子的爱(那时我已有6个月身孕),自己对我的孩子的期望。由于农村的环境所限,孩子的卫生习惯不是很好,大多孩子不洗手脸,衣服上不是你就是污垢,家长农活忙,也懒得管。

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那他们当我的宝宝,让他们都干干净净的。那天,我带了一面镜子去幼儿园,和孩子们玩照镜子的游戏。我让每个孩子都去照一照,看一看自己的样子,也让孩子们相互看一看自己的手脸,就把镜子挂在墙角,说:“我找几个小朋友,先来做一个游戏。”

我找了6个孩子,教他们洗手洗脸,还帮他们梳头发,扎小辫,孩子们可高兴了,3个小女孩洗梳完毕,竟自己走到镜子前照起来。我又把这6个孩子叫到所有孩子面前,问孩子们:“谁能发现他们什么变了?”“手变了。”“脸变了。”“头发也变了。”“变得咋样了?”“好看了!”

一个下午的时间,我教所有的孩子洗手洗脸,给他们他们梳头发,离园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喜欢现在的样子吗?明天上幼儿园的时候,把手脸洗干净,再来找镜子好吗?”我当然也与孩子的家长说了我的想法,大多数家长也都支持(当时,我们幼儿园只有一个班,1个老师,孩子都是我们村的,有些孩子自己上幼儿园)。

第二天入园的时候,我先检查每个孩子的个人卫生(其实那时我并不知道晨午检),几个没有洗的孩子,我也没有责怪他,照样帮他们洗了,照镜子的时候,孩子们高兴的相互看着、笑着,几个调皮的.孩子还说:“酸的你!”

以后,我又教孩子们说儿歌《小朋友爱清洁》,学唱《洗手歌》,讲故事《小猪变干净了》,还教孩子们为自己画像,反正孩子喜欢,当然我也高兴,蒙蒙的奶奶就对我说:“俺家蒙蒙在家老仙爷爷收不干净,还教他怎么洗手照镜子。”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那时候上幼儿园孩子一般都是4岁多),我又教孩子把果皮纸屑包装袋放进纸篓,把自己脱下的衣物叠起来,整整齐齐的摆放在空桌上,于之敏的妈妈就高兴地对我说:“敏敏真的长大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衣服叠起来摆在一边不说,还帮我把衣服叠起来,说明天好找好穿。”

说实话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调整心态,也不会预见孩子们会给我带来什么,更逗的是出于无奈,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说出“脏死了,你真是......”的话,只是笑,高兴也笑,无奈也笑,我不知道这一年多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不过去年,这一批孩子高中毕业,程晨和敏敏寒假的时候,还带同学去我家玩,说起这些事儿,还称赞我是一个“爱干净,只会笑,不生气的老师”。

篇4:花草

同是花草同是园,

互相扎根互串联。

有的开花有结果,

有的苦涩有的甜。

篇5:如何教孩子感恩

如何教孩子感恩

作者:陈亦权

少年心世界 05期

现在,很多孩子都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与付出,甚至不屑于走进父母的内心,不屑于去理解父母的想法。

我的女儿也这样。每次我接送她上学放学,她都会很自然地把书包甩给我。这虽然是件小事,但严格说来,其实是我替她承担了本应属于她的责任,但我的女儿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然,我不是要和她去计较该谁背书包,但我觉得有些道理必须要让她明白。我决定要找时间对她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那天接女儿回家后,我把书包放在她的书桌上,说:“你应该对我说‘谢谢’,我把你的书包背回来了。”她说:“你是我爸爸嘛!这是你应该做的,爸爸不帮女儿背书包才叫没道理呢!”

这是我意料之中的答案。我告诉她说:“这确实是爸爸应该做的,但是不能因为‘应该’这两个字,就不用谢谢我了。爸爸除了应该帮你背书包之外,其实还应该要抚养你,还应该要教育你,还应该要尽可能地为你讲一些学校里没有学到的知识与人生观、价值观。你的老师教育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应该做的,但仅仅因为这样,你就不必对父母和老师心怀感恩之情了吗?你要知道,是父母和老师一直在为你塑造着你将来的美好人生!”

女儿若有所思,对我说了一声“对不起”,然后起身给我倒了一杯水,让我坐下休息,而她就开始做作业……

晚饭后,她开始主动帮妈妈拖地、洗碗,甚至还挽起袖子要帮妈妈洗衣服。这一切,都是她此前不曾做过的。

我对她的教育似乎起作用了,但我认为这并不够,因为广义的“感恩”和狭义的“孝顺”其实是不一样的。孝顺固然也是感恩的一种体现,但只是一部分的体现。感恩,并不仅仅局限于父母子女之间或者关系亲密的师生之间。

第二天,我提早起床步行送女儿去学校。当然,书包是她背着的。我们在小区里和马路上都看到许多清洁工人在扫地。

我问女儿:“没有他们,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如此洁净美丽的城市里吗?”

女儿想了想,很快明白了我的意思,她说:“不能!爸爸,我应该对他们也心怀感恩,对吗?”

我微笑点头。

在路过菜市场的时候,那里已经有许多商贩在摆摊卖菜了。

我又问女儿:“没有他们,我们能吃上各种美味可口的饭菜吗?”

女儿不假思索地说:“不能!爸爸,看来我应该对他们也要心怀感恩!”

我指着路上的来来往往的人问女儿:“你知道他们是去做什么吗?”

“他们……嗯……”女儿想了想说,“大多数应该是赶去上班吧!对了,爸爸,我也应该对他们心怀感恩。因为是每个人的劳动才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建筑工人建起了大房子、铺成了大马路,机械工人造出了各种机器和设备,绿化工人不断地为城市培育花草树木……”

“太对了!”我表扬了她,但接着我又对她做出了新的思维引导。

我问她:“你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能够安居乐业吗?如果我们的国家很穷很弱,就会有敌人来侵略,我们还能够像现在这样生活吗?”

“对,爸爸,我还应该感谢国家,以后做有用的人。”

她终于理解了我的`话,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话虽如此,但是感恩作为一种素养,一种精神,一种人格魅力,仅仅这样还不够,我继续引导女儿说:“‘感恩’两个字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但这仅仅是单纯的字面解释,其实,感恩的含义比这要复杂得多。”

女儿好奇地看着我,我对她打比方说:“如果你的书包拉链没有拉好,语文书在路上掉了,还被老师批评了,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当然是坏事!”女儿回答。

“但如果你从中吸取了教训,从此再也不会遗失任何东西了,这对你的学习和将来参加工作以后都会很有帮助,那么这还能算是一件坏事吗?”我问。

“爸爸,这件坏事反而成了一件好事了,因为它使我形成了一些好习惯!”女儿的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是的,我们不仅要学会感恩对我们有帮助的人,还要学会感恩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和事,包括挫折和打击,包括困难与阻碍,因为这一切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变得更勇敢,变得更有智慧!一个懂得对万物感恩的人,一定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一定是一个快乐的人,一定是一个活得很精彩的人。

我一路讲解,女儿一路认真地听着,而且频频点头。学校很快到了,女儿边和我说着“再见”边面带着笑容走向校门!

“保安叔叔,您早,您辛苦了!”女儿用响亮的嗓音向校门口的值班保安问好,值班保安也忙不迭地向我的女儿问好,场面亲切而温馨。我猛然意识到,来来去去接送了女儿四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主动向值班保安问好。

女儿的这种变化因何而来?我想,或许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一股感恩之情正在慢慢形成吧!

篇6:怎样教孩子

怎样教孩子

有关科学概念学习,神经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什么(1)

有关儿童科学概念学习的研究在心理科学领域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自上世纪50年代认知科学兴起以后,对儿童科学概念学习的研究在认知科学领域也是关注的重点。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脑成像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使得科学家可以在线研究活体状态下人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过程,使我们对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科学概念的学习,也成为新出现的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 或神经教育学,Neuro-Education,)的研究重点。下面介绍两个例子。

(一)为什么学生对一些科学概念的掌握十分不易?

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学习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困难的。在有关学生科学概念学习的大量研究中,多次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参加过汉博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教师培训,教师们可能都观看过一部DVD电影“Private Universe”。.这是一部美国获奖的科教片,实地记录了学生对有关电回路和四季概念的学习过程。一些学生尽管很优秀,但是在改变他们的错误前概念时,同样是很困难的,哈佛大学的学生也不例外。长期以来,人们依据不同的学习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而且希望找到对某些核心科学概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但是结果仍然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用不同方法来进行研究,都发现学生概念的发展和历史上人类概念的发展十分相似。人对概念的接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概念的更改不大,只是在已有的概念结构上增加一些知识,增加的知识和原来学生持有的概念之间不存在冲突,这种微小的概念变化就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不需要将原来的知识重新建构。第二种情况是需要概念发生根本性的移转。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建构概念。当学生需要发生根本性的概念转移时,就比较困难了,常常经过一、两节课的教学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在科学教育中需要知道那些概念学生转移有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困难,然后才能研究解决的办法。

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用脑成像的方法,在活体的情况下,在线检测不同的学习过程中,脑不同区域的激活情况。虽然,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系统,并不能找到一个简单的脑区或是脑中的回路,与完成某一项学习功能完全相对应,但是,大量的研究已经揭示了与某些学习过程有关的脑区激活情况。如在基底节的激活和传统的学习过程相关《1》;位于边缘系统的海马区和副海马区激活表示明晰性记忆发生《2》;当需要监测误差和冲突时,前扣带回会激活《3》等等。神经科学已经得到了许多和记忆、学习、注意、推理过程与脑激活区域的关系,因此,为我们在脑、心智和教育的交叉学科领域里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基础,现在可以用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到有关学生学习科学概念过程的脑图像,从而说明学生持有的某些科学概念难以改变的原因。

Dunbar 博士的一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4》。在物理领域里,有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自由落体运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从亚里斯多德提出有关自由落体的.观点以后,他的错误的观点维持了两千年,直到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才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可见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概念并不是自发地就可以建立的。Dunbar设计了一个电脑上运行的电影,让电脑的屏幕上依次显示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一种情况是两个同样的小球下落;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大小不同的球下落。如果是在不存在摩擦力的情况下,要求受试者判断两个球下落的速度是否一样,它们是同时到达地面,还是一快一慢,一先一后到达地面。受试者由两组人组成,一组是至少在物理方面学过五级物理课程的物理系大学生,另一组是普通的没有受过大学物理教育的成年人,两组受试者的选择考虑了在SAT考试和性别上相类似的基础条件。实验时,要求被试者观看电脑的屏幕,看到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时,按下手边的按钮,同时用功能核磁共振脑成像仪对受试者的脑部进行实时成像。

研究结果显示,当实验结果和受试者的预期一致时,脑的核磁功能脑图像显示脑中的尾核和副海马回Caudate and Parahippocampal Gyrus)被激活;表示这两个脑区在运作;而当结果和受试者的预期不一致时,前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Anterior Cingulate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激活增加,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情况是和他们的理解冲突的。我们知道,尾核是基底节的一部分,它的激活表示学习过程发生,而副海马区是形成明晰性记忆的重要区域,前扣带回激活表示受试者有认知上的冲突。在不同大小的球以同样的速度下落时,学过物理的学生脑中的尾核和副海马区激活,说明他们已经接受了正确的有关自由落体的科学概念,学习过程发生。物理系的学生看到球落下的速度不一致时,不符合他们学过的物理理论,他们的前扣带回激活增加,表示了概念上的冲突。而普通的成年人显示的结果则相反,他们在观看大小不同的两个球先后落地时,脑中的尾核和副海马区激活;而在看到两个球同时到达地面时,他们的前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激活增加。这个实验说明即使是成年人,没有经过认真的科学教育,他们仍然持有伽利略以前的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错误概念。

实验结果说明,当现实的结果和原来持有的概念一致时,学习过程发生了,现实的实验结果和原有的观念不一致时,脑中会发生抑制这些信息被接受的过程,学习过程并没有被有效进行,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接收一个新的概念是如此的困难。

.

同时,实验中发现了内侧前额皮层的激活,这相应于已存在的概念被表现。因而内侧前额皮层激活可以用来作为学生是否具有某种概念表达的一种标志。Dunber在实验中发现,即使是物理系的大学生,在他们看到错误的图像时,内侧前额皮层也是被激活的,只是因为结果和学生现在持有的概念不符合时,他们会抑制原有的概念。

这个实验事实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提出了一个问题,当学生的前概念改变时,是知识结构的重构吗?这是教育上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直以来,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解释中,认为学生概念变化时,学生持有的知识被重构了。但是,根据实验结果,Dunber提出了一种新的和不同的观点,认为物理系的学生既表现为建立了新的正确的科学概念,但是并没有重构他们的知识,而是在接受了新的知识以后,在激活他们正确的概念以后,抑制了他们原来的前概念。物理系的学生不管是在看到正确的概念,还是不正确的原有的概念的影像出现时,他们的内侧前额皮层都被激活了。但是在前概念出现时,内侧皮层被激活的同时,前扣带回也被激活.说明即使在概念的改变发生的时候,学生仍然保留了他们原来的前概念,只不过新的知识抑制了他们原来的概念。这和目前在教育界流行的建构主义的结论并不一致。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里,人们认为,在接受了新的教育以后,学生的科学概念是被从新建构了。

这些结果对教育有什么意义呢?首先我们知道了,在学生学习新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有脑中发生的生物过程相伴。而脑中存在的抑制机制造成了学生接受新概念的困难。其次,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的前概念,始终不会完全消失,即使在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以后,了解了新的正确的概念以后,这些旧的错误的概念只是被抑制了,而不是被消灭了,原有的知识并没有被重构。

我们从长期记忆的形成原理中似乎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有关教育的神经科学研究说明了学生有些正确的科学概念的建立不是可以自发形成的,需要良好的教学策略。一些概念要比另一些概念更难建立。说明应该尽早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应在他们巩固这些错误概念以前,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或是纠正错误的概念。因为可能在许多情况下,这些错误的概念不能被置换或是重新组织,而只是可以被一定程度地抑制。我想,这再一次证明在新教改中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的科学课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这么重要呢。因为这会影响他们后续对许多问题的推理和判断,学习科学的研究也已经得到了有关这个问题的实验结果。(待续)

主要参考资料

1.Michael J. Frank,“Go” and “NoGo”Learning and the Basal Ganglia,Dana Foundation,December 07, 2007

2.韦钰,脑与教育学习札记1-15,可以在此博客中下载。

3. Bush, G., Luu, P. & Posner, M.I. (2000)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influences in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4: 215-222

4. Laura-Ann Petitto & Kevin Dunbar,New findings from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on Bilingual Brains, Scientific Brains, and the Educated Mind,In press: K. Fischer & T. Katzir (Eds.), Building Usable Knowledge in Mind, Brain, & Educ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发布于07月16日 15:32 | 评论数(67) 阅读数(23371) 我的文章

让我们来看看大科学家们的意见

The scientific way of forming concepts differs from that which we use in our daily life, not basically, but merely in the more precise definitions of concepts and conclusions; more painstaking and systematic choice of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great logical economy. (Einstein, 1936/1950, p. 98)

在科学上形成概念的方法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形成一些观念的方法不同

篇7:教孩子识字

教孩子识字

实验证明,4岁孩子是有能力掌握一些汉字的,所以可以从4岁开始教孩子识字。一般只教认读,不教书写。

要选择孩子心情愉快时教。因为这时孩子的智力最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

让孩子理解汉字的意思是识记的.关键。从孩子比较熟悉的有关生活方面的字开始教起,孩子就容易理解。如“跑、跳、桌、椅、人、花、草、树”等字都是跟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而对于抽象的如“而”“与”等,孩子不易理解,识记也较困难。

尽量采用直观的方法,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孩子认记。如“坐”字,告诉孩子:生字上面是两个人,下面是一个土字,就是两个人坐在地上。

还可购买或自己制作识字卡片,这种卡片有两面,一面是图片,一面是汉字。图片直观形象,可帮助孩子认记汉字。

结合日常生活教孩子识字,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吃苹果时,可以教“苹果”两个字等等。把汉字贴在家中相应的物品上,如“椅”贴在椅子上,“床”贴在床边等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并教他认读或巩固已学的汉字。平常带孩子外出时,遇到有汉字的地方,可给孩子朗读。孩子通过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许多汉字。

篇8:教孩子学习方法

教孩子学习方法

一、学习的“三要素”: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规范其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你要用1个月的时间要你的孩子必须养成以下习惯:

1、在上新课之前有效地先预习将要学的课文。

2、在做作业之前必须要孩子先复习后再做作业。

3、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再叫孩子将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记录下来

二、家长做好“八大环节”的管理:

1、计划管理:要让孩子制定好整个学习计划(什么时间学什么

的计划表)。

2、预习管理:要让孩子进行课前预习,找到不明白的,并在预

习笔记本上记下重点和难点,上课时重点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预习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只需7-10分钟找到重点和难点,并记录下来就行了。

3、听课管理:家长要同孩子沟通,不要讨厌某某老师,喜欢某

某老师,导致偏科。听课要跟着老师思路走,将自己预习记录本上所记的重点和难点听懂并记忆在脑子里。

4、复习管理:一是让孩子闭目回想老师当天讲了些什么。二是

看书本复习。三是让孩子复述课文(阅读课文和讲课文自己讲给自己听)。每隔一段时间(20天左右)要复习才能记牢固。

5、作业管理:在做作业之前必须要孩子先复习后再做作业。要

做到:⑴不复习不作业:做作业前必须先复习。

⑵不计时不作业: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一定要让孩子记下来。 ⑶ 不作业:作业做完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有无借漏。 ⑷ 结不作业:作业做完一定要让孩子写小结,学到了什么。在

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在叫孩子将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记录下来。并要学习,学习时间不要太长。

6、错题管理:要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管理本”将做错了的题,

错的记录上后,写明错的原因,再将正确的解答记录下来,并将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都记上,并归纳提醒。

7、难题管理:要让孩子准备一个“难题管理本”将难题解答方

法记录下来,以及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都记上,并归纳提醒。在解难题时要让孩子先做,在20多分钟都解不了的题,允许孩子可以问其他人,弄懂其解答原理。

8、考试管理:除学校考试外,并在20天左右再让孩子做一次其考试题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

1、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关,失去有效的检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的做法是:

孩子读—、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

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xx,就让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长还装着深表遗憾、同情的样子:“真可惜,这儿错了一点,没得满分。没关系,下次注意一点,会考好的。”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由于长期坚持这个理念及方法,石飞便养成了自已确认对错的习惯,考试时不急不躁,准确率都很高,考完后心里都是有数的,能估计到自已的考分。有趣的是高考时,他估分682,与结果—分不差。

2、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我看见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

我的做法是,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

3、如何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有许多朋友向我请教,说他们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目也要做好半天,问我怎么办。说实话,石飞从小到大做作业都是很专心的,总是一气写完,如果情绪不好,他会说:“我现在不想做,想先看看书。”过一会等情绪调整过来了,他便很快将作业做完。也许石飞生来乖巧听话,加上放学以后先尽情地玩,心理得到了满足,因而拿笔就写,从不施拉。所以,用不着我去思考解决施拉、不专心的问题。但这毕竟是许多家长都遇到的一个问题,为此我想针对这个问题,提一点建议。

a. 利用“限时鼓励法”来纠正。这个方法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如果在规定时间做完,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当达到5颗小星星的时候,爸爸会奖励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或带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的。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打野、不专心做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里是一个歇息的地方,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大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己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小星星在等着你呢!”这时,孩子也许会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这种“限时鼓励法”是为了首先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坏习惯,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写完就算达到了目的,要给予表扬,至于作业质量是否满意,是后一步的事。只要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就要称赞,不能这样说:“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但写得不认真,还做错了几题,快去改改!”如果这样处理问题,不断不能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习惯,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换一种方式:“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这很好,爸爸首先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继续加油。只是这儿好象做得不对,你自己再去检查一下好吗?”我想,如果这样对待孩子,那么他一定会高兴接受的。做家长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点进步,就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事。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要一步一步的来做,不能性急。 b.利用“中途安抚法”来纠正。这个方法还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打野、拖拉,家长感到必需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摸他的头,边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这样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会做,这时大人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拖拉的行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

对待做作业拖拉、爱打野的孩子,不能在一旁总是用责怪、数落、抱怨的语言说教他,如,“做作业总是爱打野,不专心,真是个‘拖

皮鬼’。”“快做,不要打野。”“几道题,也要做半天,真没出息。”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c.利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管用,那么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这种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为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爸爸便会收起你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能在家继续做了。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而产生的责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担。当然,你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定完成时间。”那么,大人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执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

这种方法是不得己而为之,带有强迫性,要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作好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4、如何点拨孩子做习题。说实说,石飞从小聪明好学,在小学阶段就他课堂学习的内容来讲,一直感到很轻松,家庭作业没有什么不会做的,即使是数学书上的所谓“爬坡题”,对他来讲也不是问题,自己都能拿下来,不需要大人帮他解题。我在作业本上的签名,只是说明我知道了他己经完成了家庭作业,可以让他随意去做他喜欢的事情而己。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长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a.让孩子反复读题。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正确的方法是:“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

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b.用例题作辅导。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

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这就叫做“活读书”,而不是“死读书”。有的家长,似乎很疼爱孩子,生怕他多动脑,一遇到难题,就告诉其做法,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应该避开。

c.只讲关键点。对于有些数学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去列式计算。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祥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

当然,孩子到了上四年级以后,数学题都很难了,许多爬坡题家长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我建议家长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去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是这样,看起来孩子的难题解决了,但思路总打不开。

篇9: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一个人写作能力的好与差关键在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说作文”要比“写作文”来得快捷,更适合繁忙的家长采用。比如早餐前可以让孩子来一段“一分钟演讲”,父母一边准备早餐一边倾听然后加以点评。晚上可以做些口头训练的游戏:制作三组卡片,分别写上时间、地点、人物,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根据给出的要素,经过自己的想像,说出一段通顺、完整、合乎情理的话。或者事先写好几十个故事开头,给它们编号码,让孩子选号,然后接着把故事编完整。

读书破万卷

读书是作文的基础,读得多才能写得好。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先熟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在此基础上,再涉猎国外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因此,家长应该首先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等介绍给孩子,让他们每天朗读,像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一样,可以不必讲解只要求背诵。日久之后,这些精华自然会在孩子心中孕育出语言的珍珠。

“胸藏万汇凭吞吐”

积累词汇、丰富孩子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重大意义。准备一本“词语积累本”,把读到的好句子、成语、格言等抄下来,平时要勤翻阅勤温习,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尽量地运用这些词汇。或者置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硬性要求孩子利用零碎时间系统阅读《词典》。在已阅读的词语下画波浪线。要求平均每天学15个字及由这字组成的词语,逐月登记,家长切实督促。

只要家长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多途径寻找话题、文题,让孩子动口、动脑、动手,很快,你和孩子都会发现:原来,作文并不难!

一是自然的教育方法,消除孩子写作状态进入的障碍。

在刚开始教孩子接触作文时不要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不要给孩子讲立意、选材、详略等大道理。我初中时怕跑题想了好多内容不敢写出来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想有这种经历的不会只有我一个,因此要让孩子放手去写,尽量写得长一些、细一些、多一些。尤其是记叙文只有写得长一些、多一些,才能写得详细细致,另外也便于修改。每次写作文都是写一些概括性的句子的孩子要想使作文快速提高难度很大。

二是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逻辑思维方式。

有因就有果,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举几个例子:如果说这个山多美呀,就包括树美、水美、人文景观美等等各个方面。说小明学习好,就包括小明语文好、数学好、平时考试成绩好、课堂上回答问题好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又可以是一个分观点,可以用更小的实例来支撑,例如说树美可以再从树的疏密、高矮、形状、姿态等各个方面来写,依次类推。如果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

三是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联系的思维方法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例如说让孩子写山就要使孩子联想到树、水、花、鸟、登山的人、有关山的传说等等一系列事物。如果写上学路上不光要让孩子想到上学路上发生的具体事件,还要让孩子看到上学路上的建筑变化,四季风景、人间万象等等方面,开阔孩子的思维。

运用以上方法,经过一两月的集中培训学习,一般的孩子都能够消除写作的畏惧感,写出和自己的年龄和经历相适应,语言比较流畅,内容较为丰富的作文来。但这只是写作的初步,这时的孩子只是能够运用比较平白的语言熟练表达自己的行动和观念,三四年级的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很容易做到这一步,到了五六年级,就应该在孩子无意识当中让他们接触记叙文、说明文以外的散文、议论文、诗歌等其他文体(个别的孩子三四年级也能掌握),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

我的做法就是:

一是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念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

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这种教育模式下造成了很多成年人人云亦云,头脑简单)。例如看到树叶黄了又落到地上,就可引导孩子树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规律”的观念;每天送孩子上学就要引导孩子树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以后的成功的观念”等等,并让孩子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是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的语言表达方法,引导孩子学习诗化语言。

例如看到路边的树木,就可以说:树是大地的儿女,树是人类的伙伴,树是小鸟的家,树是阳光下舞蹈着的精灵等等,这样在训练孩子书面语言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是以“命题”和“看法”的方式引导孩子其他文体的写作。

例如出《我对生命(生活、学习、金钱、同学、邻居等)的看法》这样的作文题,引导孩子写议论文,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根据我的观察,孩子写作时爱犯三种毛病:一是离题,二是无话可说,三是干巴巴的。现在,我就把帮助孩子克服这三种毛病的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为了使孩子写作文不离题,就要教孩子在开头和结尾点题。现在不要教孩子什么点题技巧,让孩子在文章的开头把题目重复一下即可。比如国庆节假期里,老师让孩子写一篇题目为《国庆节》的作文,孩子在开头是这样点题的`:“国庆节,是祖**亲的生日。”文章结尾没有点题。我让他写几个字点题,他就写道:“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节,也是祖国妈妈的骄傲。”孩子在开头点了题目,就不容易写走题了;在结尾点题,则能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

写作文无话可说,是因为孩子不善于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让孩子有话可说,就要教他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的方法。比如写《我的爸爸》,孩子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时,家长就可以告诉他:可以写爸爸的模样,爸爸的习惯,爸爸和你之间发生过的事情;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观察角度,比如爸爸的模样,可以写爸爸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爸爸的习惯可以写抽烟、喝酒、看书、口头禅。这样,角度多了,孩子就有话可说了。小孩子的作文,所写的无非是人物、事物、景物,观察的角度都差不多,这样指导几次,孩子练熟了,就不会再感到无话可说了。

孩子作文干巴巴,打个比方,就是只有几根筋和骨头,没有肉。假如写树,他就写:“这棵树很高很高,有很多树枝,长了很多叶子”,不就是几根筋吗?要想孩子写作文生动,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后缀,二是添修饰,三是用比喻。

什么是加后缀?就是在形容词后面添加补语。比如说花儿很红,就可以说“花儿红得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就是后缀。什么是添修饰?就是在动词前面添加状语,在名词前面添加定语。比如说孩子进班了,就可以说“孩子晃晃悠悠地进班了”;比如说这是一支旧钢笔,就可以说“这是一支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的钢笔”。“晃晃悠悠”就是状语,“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就是定语。至于用比喻,那就很简单了,家长会,孩子也会,关键是要用得恰当,这就需要孩子加强对生活现象的观察。

从长远来讲,要想把作文写好,关键还是阅读小说书、故事书。孩子从小不会说话,经常听大人说话,他就学会说话了;同样,不会写作文,经常读小说书、故事书,对书里的语言烂熟于心,随手拈来,也就会写作文了。作文选可以读一两本,但不能只读根据我的观察,孩子写作时爱犯三种毛病:一是离题,二是无话可说,三是干巴巴的。现在,我就把帮助孩子克服这三种毛病的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为了使孩子写作文不离题,就要教孩子在开头和结尾点题。现在不要教孩子什么点题技巧,让孩子在文章的开头把题目重复一下即可。比如国庆节假期里,老师让孩子写一篇题目为《国庆节》的作文,孩子在开头是这样点题的:“国庆节,是祖**亲的生日。”文章结尾没有点题。我让他写几个字点题,他就写道:“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节,也是祖国妈妈的骄傲。”孩子在开头点了题目,就不容易写走题了;在结尾点题,则能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

写作文无话可说,是因为孩子不善于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让孩子有话可说,就要教他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的方法。比如写《我的爸爸》,孩子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时,家长就可以告诉他:可以写爸爸的模样,爸爸的习惯,爸爸和你之间发生过的事情;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观察角度,比如爸爸的模样,可以写爸爸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爸爸的习惯可以写抽烟、喝酒、看书、口头禅。这样,角度多了,孩子就有话可说了。小孩子的作文,所写的无非是人物、事物、景物,观察的角度都差不多,这样指导几次,孩子练熟了,就不会再感到无话可说了。

孩子作文干巴巴,打个比方,就是只有几根筋和骨头,没有肉。假如写树,他就写:“这棵树很高很高,有很多树枝,长了很多叶子”,不就是几根筋吗?要想孩子写作文生动,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后缀,二是添修饰,三是用比喻。

什么是加后缀?就是在形容词后面添加补语。比如说花儿很红,就可以说“花儿红得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就是后缀。什么是添修饰?就是在动词前面添加状语,在名词前面添加定语。比如说孩子进班了,就可以说“孩子晃晃悠悠地进班了”;比如说这是一支旧钢笔,就可以说“这是一支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的钢笔”。“晃晃悠悠”就是状语,“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就是定语。至于用比喻,那就很简单了,家长会,孩子也会,关键是要用得恰当,这就需要孩子加强对生活现象的

教孩子怎么读书

《老舍教孩子》读书笔记

如何教孩子学习心算

如何教孩子学习英语

如何教孩子会用零花钱

爱护花草标语

花草的词语

爱护花草警示语

四大方法教孩子学说话

怎样教孩子写随笔

教孩子爱花草(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教孩子爱花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