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纳贤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3-07-26 03:36:30 作者:Miss扶苏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Miss扶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刘备纳贤的阅读答案,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刘备纳贤的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阅读《刘备纳贤》文章及答案

阅读《刘备纳贤》文章及答案

【原文】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见书,略(下同)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以靠贩卖草鞋作为职业,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

1.解释:

(1)初:当初 (2)少:小时候 (3)下:向下超过

(4)形:表露 (5)尝:曾经 (6)师:从师

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

3.上文写到刘备“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作者写刘备的这种长相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为了说明刘备有帝王之相。

篇2:刘备纳贤的阅读答案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①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②,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③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④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注释】①中山靖王:西汉景帝时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

②公孙瓒:东汉末公孙瓒割据幽州与袁绍对抗,兵败后自焚而死。卢植:汉末名士。

③徇:这里是夺取的意思。④平原:国名。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问题】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顾】自见其耳( )

(2)喜怒不【形】于色(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因【以】为平原相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少孤贫”中的“少”是小时候的意思。

B、“少言语”中的“少”与“山多石,少土”中的“少”意思相同。

C、“备少与河东关羽……”中的“少”与“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中的“少”意思相同。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少”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中的“少”意思相同。

15.(1)从文中内容推测,刘备“纳贤”的目的是【 】

(2)刘备与关、张二人关系非同一般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回答。

篇3:《刘备纳贤》阅读答案及原文

《刘备纳贤》阅读答案及原文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

1.解释

(1)初:当初(2)少:小时候(3)下:向下超过;

(4)形:表露(5)尝:曾经(6)师:从师

2.翻译

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译: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任命刘备担任平原县相。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他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非常贫苦,和他的母亲以贩卖草鞋作为职业。

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平时很少讲话,高兴、愤怒等情绪不在脸上轻易流露。

3.上文写刘备“长七寸五尺,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作者写刘备的这种长相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为了说明刘备有帝王之相。

4.刘备的人生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

篇4:复习文言文刘备纳贤

复习文言文刘备纳贤

【原文】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节选自《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以靠贩卖草鞋作为职业,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注释】

后:后代。 顾:回头看。 依:依靠。 以为:把作为。 诣:拜见。 奇:以为奇。 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 公孙瓒(zàn):人名。

【启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

篇5:任贤阅读答案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②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④之曰:“卿⑤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⑥。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⑦,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宗既诛隐太子。( )

(2)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2)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3.阅读文本,从太宗对魏征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案】

1.(1)已经

(2)屡次、多次

2.(1)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

(2)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

( 20xx年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

①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

②擢:提拔,提升。

③雅:一向,向来。

④劳:抚慰。

⑤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

⑥多所弘益:意思是对治理国家有很多重大的帮助。

⑦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住,这就是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参考译文】

魏征,钜鹿人,前不久迁居到相州的内黄。武德末年,做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作打算。

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征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魏征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了这话肃然起敬,对他分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魏征本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随便放弃自己的主张。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魏征欣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又安慰他说:“你以前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我的心意,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

贞观三年,魏征几次升迁做上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却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

《贞观政要》简介

《贞观政要》一书的价值,除了在于它所反映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研究唐初历史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以外,不论是唐太宗兼德则明、从善如流的态度,还是以魏征为首的直言谏诤精神,都足以作为今日朝野关系的模板、建设国家的圭臬。

第二卷包括《任贤》、《求谏》、《纳谏》三篇,都是围绕“任人唯贤”这个主题进行的讨论。唐太宗一再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谓“贞观之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任贤致治。《任贤》篇包含八章,分别介绍了唐太宗最为信任的八贤: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李靖、虞世南、李、马周。

篇6:《任贤》阅读答案

任贤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②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④之曰:“卿⑤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⑥。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⑦,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注】①【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②【擢】提拔,提升。③【雅】一向,向来。④【劳】抚慰。⑤【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⑥【多所弘益】意思是对治理国家有很多重大的帮助。⑦【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住,这就是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太宗既诛隐太子。

(2)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2)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11.阅读文本,从太宗对魏征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答案】

9.(1)已经

(2)屡次、多次

解析:“既”在文言文中一般解释为“已经”的意思。如我们在《曹刿论战》中学过“既克,公问其故”中的“既”就是这个意思。“数”在这里读shuò,是“屡次、多次”的意思。我们在《陈涉世家》里面学过“广故数言欲亡”中的'“数”就是这个意思。

10.(1)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2)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

【解析】翻译课外文言语句,译出大意即可。注意落实重点词语,如:“从”是“听从”的意思,“每”是“常常、每次”的意思,“悦”是“高兴、愉快”的意思。翻译时要注意语言通顺,没有错别字。

11.任人唯贤;胸襟宽广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要求从对魏征的态度来分析太宗具有的品质,千万不要误以为是分析魏征的品质。文中的太宗是一个重用贤臣的人,对于能够直言进谏的魏征,他虚心请教,并重用和提拔,是一个善于纳谏、心胸宽广的人。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氏,后来全家迁徙到相州的临黄。武德末年,官至太子洗马。他看见李世民与李建成明争暗斗,便多次劝太子提早做打算。

太宗杀了隐太子后,召见魏征并责备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但魏征神情自若,答道:“皇太子若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后严肃起来,更加厚重地对待魏征,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魏征叫到寝室询问政务。魏征素有治国之道,性情耿直,敢于进谏。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因为碰上了明君而非常高兴,竭尽全力为太宗效劳。太宗抚慰他说:“你前前后后提的200多条建议,都合乎我的心意。如果不是你如此尽职尽责,天下怎会如此安定!”

贞观三年,连续升官到秘书监,参与政事,有着深远的谋略,对治理国家有着很多重大的帮助。太宗曾经对他说:“你犯下的罪甚至比管仲射中公子小白衣带钩还要重,但我信任你却比齐桓公信任管仲还要多。近代君臣之间,有像我和你这样的吗?”

篇7:任贤阅读答案

【小题1】(1)已经 (2)屡次、多次

【小题2】(1)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2)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

【小题3】任人唯贤;胸襟宽广

篇8:《颜氏家训慕贤》阅读答案

【注释】

①[神情]思想情操。 ②[所与款狎]与他亲近的人。 ③[操履艺能]操行技能。④[较]通“皎”,白而亮。⑤【墨翟】墨子。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是以与善人居

(2)如入鲍鱼之肆

20.翻译。(3分)

墨翟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友焉!

21.本文告诉我们:君子必慎交友的原因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宋朝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请你结合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9.(1)因此 (2)店铺

20.墨子看到人们染丝就叹息,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交友一定要谨慎啊!

21.客观环境尽管对人的.影响很大,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观因素。(提示:只要能辨证的看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篇9:刘备敕刘禅遗诏阅读答案

刘备敕刘禅遗诏阅读答案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1)兄弟为念。射君(人名)到,说丞相叹(2)卿智量,甚大增修(3),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4)。汝父得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5),可自更求闻达。

注:(1)[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

(2)[叹]赞叹

(3)[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修:美好。

(4)[能服于人]能够使别人敬服。于,这里表示行为的对象。

(5)[道亡](所抄之书记)在途中丢失。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朕初疾:

(2)人五十不称夭:

(3)道亡:

(4)但下痢耳:

2、翻译下列句子

A.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B.汝父德薄,勿效之。

3、文中提到的丞相是。

4、文题的意思是。

5、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1.(1)古代皇帝的自称

(2)寿命短

(3)丢失

(4)只是

2.A只有贤明、德行才能够使别人敬服。

B你的父亲德行浅薄,不要仿效。

3.诸葛亮。

4.刘备临终下达给刘禅的诏令。

5.略。

篇10:《感悟七贤庄》阅读答案

《感悟七贤庄》阅读答案

⑴今年6月,我应邀到甘肃省岷县参加中国文艺家走进岷州采风暨中国西部第三届散文节,回昆明经西安时,在西安小住了几日,这便有了机会去瞻仰七贤庄。

⑵走进七贤庄,你会感到一种崇高和神圣,有一种庄严和肃穆。你不敢咳嗽、不敢高声喧哗,你深怕惊醒了什么。你只静静的看,你只默默去感悟那些曾经被白色恐怖围困了的人生。

⑶ 此时此地,我同样也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兴奋和感动。想象中我是一个当年的热血青年我,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不远千里来到西安,如饥似渴的要奔赴革命的怀抱。七贤庄,革命者的接待站,迷茫者在这里获得了思想,失望者在这里获得了希望,人生的理想在这里鼓满了风帆。在老交通的带领下,革命者一个又一个的从这里奔赴延安……

⑷七贤庄,夜行人的北斗。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

⑸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让我感觉得十分的情切,这里的所有情景都会让我感动。在周恩来坐过的那桌椅跟前,我就驻足了很久很久。想像对面还坐着那个思想深奥、指挥若定的圣者。我把那把他坐过的椅子审视了很久,可那把椅子却默默的立在我的面前,默默的一声不啃,好像是还在感受那种能让整个中国都温暖的体温,回忆那个伟人运筹帷幄的往事。

⑹是啊,在那风风雨雨的战争年代,日本军队正对中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胡宗南的部队围困了延安,中国革命正处于紧急关头。那时的七贤庄,是抗日战争的桥头堡,一把插在敌人心脏里的尖刀。

⑺ 七贤庄,西安版图上一个小小的点,但这个点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装备给养有关;和老区延安的医药、布匹有关;和罢工、**有关;和转移革命青年到延安投身革命的活动有关。海伦是美国著名的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毛泽东称她为“伟大的女性”。1937年她到达西安后,就是通过七贤庄摆脱了监视她的密探,由地下党护送她到达延安去的。

⑻七贤庄,占地只有13600平方米,与整个中国的版图相比,它很小很小。就是在西安的地图上,它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圆点,它却成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一个支撑点。中国革命一个十分敏感的神经结。

⑼是的,七贤庄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奶嘴,但它哺育了战争,奶大了中国革命。就是这个小小的点连接着延安和西安、连接着国统区和解放区、连接着共产党和老百姓。是国统区喷发革命热情的井口、凝聚革命力量大本营,是国统区向革命中枢传递信息最紧要端口。

⑾ 七贤庄,由10座“工”字形、土木结构的平房组成的院落,从头到脚都是一身的灰色,土不溜秋的,咋看咋像一些穿灰布军装的军人。七贤庄,没明没夜的站在历史的暴风雨里,有被特务的目光盯咬过的疼痛,有被敌人的阴谋和暗算袭击过的内伤,走进七贤庄,我想象着那不屈不挠的艰苦卓绝,感悟着它的`刚毅和艰苦的神圣。在这里,生命和历史有了一次舒心的邂逅,精神和精神一种宝贵的会悟,思想和力量一种无声的融入,人性一种新的迸发和张扬。在这里转悠久了,你就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应该怎样去铸造自己的理想和人生。

⑿七贤庄,革命暴风雨年代的一座大棚,里面栽满了意志,蓬蓬勃勃的生长民族精神!新*课*标*第*一*网

(有删改)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

20. ⑾段画 曲线句子中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

21.仔细阅读第⑺段简要回答,为什么说七贤庄“成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一个支撑点,中国革命一个十分敏感的神经结”?(4分)

22.赏析文中画直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⑴可那把椅子却默默的立在我的面前,默默的一声不啃,好像是还在感受那种能让整个中国都温暖的体温,回忆那个伟人运筹帷幄的往事。

⑵七贤庄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奶嘴,但它哺育了战争,奶大了中国革命。

23.结合全文,说说第⑵段的含义和作用?(4分)

24.仿照例句,以“校园”为开头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结构相似,修辞相同。(4分)

例句:七贤庄,革命者的接待站,迷茫者在这里获得了思想,失望者在这里获得了希望,人生的理想在这里鼓满了风帆。

仿写: 。

参考答案:

20.悟改为晤

21.因为它给八路军、新四军提供装备给养,给延安提供医药、布匹、支持罢工、**、转移革命者。

22.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那个伟人(周恩来)的敬仰和怀念。⑵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七贤庄的“小”和对中 国革命贡献巨大。

23.含义:七贤庄在革命年代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培育了革命者顽强的意志,发扬 光大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24.校园,求知者的大家庭,勤奋者在这里获得了智慧,孤独者在这里获得了温暖,少年梦想在这里张开翅膀。

25.略。

26.(3分)都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1分)即由眼前所见引发回忆,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

篇11:《古今贤文》阅读题及答案

《古今贤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熟能生巧, 。

2.保护环境, 。树木成阴, 。绿了大地, 。 ,遍地都是好庄稼。

3.一根篱笆三个桩, 。一花独放不是春, 。

4.欲知天下事, 。学了就用处处行, 。好曲不厌百回唱, 。读书贵能疑, 。

5.兼听则明, 。 ,谦受益。 ,闻过则喜。良药苦口利于病, 。

6.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教我们,有的同学成绩比较好,而又有的同学比较差呢?老师告诉我们:“ , ”

7.不论你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就是“ , ”的道理。

8.这道题我想了半天都没做出来,和大家一商量,就得出了答案,真是 ? ? ? ? , 啊!

9.一本好书值得你去读很多遍,每读一次你都会有新的收获,正所谓“好曲不厌百回唱, ”。同时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从书中发现疑问,多疑多思才能从书中收益,正如“ , 。”

10. , ,如果没有记者深入调查,你们天天坐在办公室,怎么知道地沟油不大可能流向餐桌?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这副劝勉联出自谁之口?( )

A. 杜甫 B.白居易 C.陆游 D.苏轼

2.“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下一句是( )

A. 前浪死在沙滩上 B. 世上今人胜古人

C. 江山代有才人出 D.一代新人胜前人

3.“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意思是我们学习、工作要( )

A. 三心二意 B. 虎头蛇尾 C. 劳逸结合 D.一心一意

4.“山上树木光”的下一句是( )

A. 黄沙满天飞 B. 山下走泥浆 C.山下水长流D.有土保不住

5.“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拟人 C.对仗 D. 比喻和对仗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是出自唐朝谁之口?( )

A. 王勃 B.白居易 C. 李白 D.杜甫

7.“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夸张 C.对仗 D. 拟人

8.“不入虎子,焉得虎子”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典故( )

A. 《孔子家语》 B.《后汉书班超传》

C. 《与傅全美》 D.《吕氏春秋尽数》

9.“知过必改,闻过则喜”中“知过必改”所包含的意思( )

①不怕别人指出错误 ②知道错了不自欺欺人,自己仔细分析错误的由来③坚决地改正错误

A. ③ B. ①② C. ①③ D.①②③

10.“满招损,谦受益”中“满”的意思是( )

A. 全部充实 B. 全 C. 骄傲 D.满足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青出于蓝”用作成语指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知识和学问超过老师。 ( )

2.“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3.“植树造林,功在当代,造福子孙”这句话主要讲的是多植树给下一代带来经济效益。 ( )

4.“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意思是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 ( )

5.“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喻指我们要团结,人多力量大,不要一个人做事。 ( )

6.读着“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我们就会想起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7.“三人同行有我师” 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别人总会有你所没有的优点与长处。( )

8.“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意思是我们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想法。( )

9.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这个成语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

10.“满招损,谦受益”和“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相近的。 (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业精于勤

2人人有责空气清新润了人心植树造林镇风沙

3 一个好汉三个帮万紫千红春满园

4 须读古今书光学不用等于零 好书不厌百回读 疑能得教益

5偏听则暗 谦受益 知过必改 忠言逆耳利于行

6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7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8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9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1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二、选择题

1 C 2 B 3.D 4B 5D 6A7B 8B 9D 10 C

三、判断题

1√ 2√3×4√5×6√7√8×9√ 10√

篇12:七贤画序 阅读及答案

欧阳修

某1不幸,少孤。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时,某始生,生四岁而先人捐馆2。某为儿童时,先妣3尝谓某曰:“吾归汝家时,极贫。汝父为吏至廉,又于物无所嗜,惟喜宾客,不计其家有无以具酒食。在绵州三年,他人皆多买蜀物以归,汝父不营一物,而俸禄待宾客,亦无余已。罢官,有绢一匹,画为《七贤图》六幅,曰此七君子吾所爱也。此外无蜀物。”后先人调泰州军事判官,卒于任。比某十许岁时,家益贫。每岁时设席祭祀,则张此图于壁,先妣必指某曰:“吾家故物也。”

后三十余年,图亦故暗。某忝立朝,惧其久而益朽损,遂取《七贤》,命工装轴之,

更可传百余年。以为欧阳氏旧物,且使子孙不忘先世之清风,而示吾先君所好尚。又以见吾母少寡而子幼,能克成其家,不失旧物。盖自先君有事4后二十年,某始及第。今又二十三年矣,事迹如此,始为作赞并序。

【注】1某,我,指作者自己。2捐馆,担任官职。3先妣,对自己亡母的称呼。4有事,这里理解为去世。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不 计 其 家 有 无 以 具 酒 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先妣尝谓某______▲_______

比某十许岁时______▲________

家益贫____▲______

某始及第_____▲________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每岁时设席祭祀,则张此图于壁,先妣必指某曰:“吾家故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文章第一段具体内容,说说“我”的先人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 “遂取《七贤》,命工装轴之”有何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备歇后语

《王烈:甘做乡野一画贤》的阅读题及答案

有关刘备的歇后语

刘备名人故事

和刘备的歇后语

刘备随笔杂谈

关于刘备的成语

刘备访贤歇后语

《斯通纳》读后感

斯通纳读后感

刘备纳贤的阅读答案(推荐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刘备纳贤的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