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姜虎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公季成不识贤译文和练习题,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公季成不识贤译文和练习题,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公季成不识贤译文和练习题
【原文】
公季成谓魏文侯曰:田子方虽贤人,然而非有土之君也,君常与之齐礼,假有贤于子方者;君又何以加之?文侯曰: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议也。子方,仁人也。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也;博通士也者,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入主尊,固非成之所议也。公季成自退于郊三日请罪。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卷四·杂事四》)
【参考译文】
季成有一次对魏文侯说:田子方虽然是一位贤人,但并不是拥有封地的君王,国君您却常常以对待君王的礼节去对待他,那假如有一位比他还贤明的人出现,您又该如何对待呢?魏文侯说:田子方这样的人,可不是季成你能随意评论的。子方是一位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仁者,仁者是国家的财富,多谋善断、运筹帷幄的`智者是国家的栋梁,博览群籍、通晓百科的学者是国家尊贵的象征。国家有了仁者,那么大臣们就不会内斗不休,国家有了智者,那周边的邻国就不敢进犯,国家有了学者,那么国君的地位也会很尊贵。这些人可都不是季成你随意议论的啊。季成听罢便到郊外住了三天,以表示谢罪。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加:赞赏②故:所以③患:忧患
2.通过魏文侯对公季的一番话,可知魏文侯是一个 的人。
答:能正确识别人才
篇2:《公季成不识贤》的原文翻译
【原文】
公季成①谓魏文侯曰:“田子方虽贤人,然而非有土之君也,君常与之齐礼,假有贤于子方者;君又何以加②之?”文侯曰:“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议也。子方,仁人也。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③也;博通士也者,国之尊也,故④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⑤,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固非成之所议也。”公季成自退于郊三日请罪。
【参考译文】
季成有一次对魏文侯说:“田子方虽然是一位贤人,但并不是拥有封地的君王,国君您却常常以对待君王的礼节去对待他,那假如有一位比他还贤明的人出现,您又该如何对待呢?”魏文侯说:“田子方这样的人,可不是季成你能随意评论的。子方是一位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仁者,仁者是国家的财富,多谋善断、运筹帷幄的智者是国家的栋梁,博览群籍、通晓百科的学者是国家尊贵的'象征。国家有了仁者,那么大臣们就不会内斗不休,国家有了智者,那周边的邻国就不敢进犯,国家具有博学而通达的人才,就可以侍奉国君而受到尊重,这本来就不是你所议论的那样。”季成听罢便到郊外住了三天,以表示谢罪。
篇3:《顾宪成》译文和阅读练习题
《顾宪成》译文和阅读练习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官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笔削去之。居正卒,改吏部主事。请告归三年,补验封主事。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
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①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辇毂②,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官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注释】①抱道忤时:抱负为世不容。②辇毂:在朝廷做官。
8.下列句中的之与同官代之署名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公将驰之 D.悍吏之来吾乡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顾宪成从小聪明过人,曾经乡试第一,这为他以后的仕途和做学问都奠定了基础。
B. 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被称为泾阳先生,他的很多同道中人都曾在东林书院讲学。
C.东林书院人的讲学吸引了很多文人,以致学舍里都容纳不下。
D.东林书院名声响亮,所有在朝在野的文人都支持他们的学说。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宪成笔削去之 笔:_________ ②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 修:________
③朝官慕其风者 慕:_________ ④由是东林名大著 由是: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朝官群为之祷,宪成不可。(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2分) C
9.(2分) D
10.(4分)①用笔 ②修复 ③仰慕 ④因此(每个1分)
11.(4分)
(1)(2分)朝臣一齐(全都)为他祈祷, (只有)顾宪成不认可(不做)。(采分点:群、祷、不可,各占0.5分)
(2)(2分)居(住)于水边林下, 志向不在世道, 君子是不这样做的。(采分点:居、志、无取,各占0.5)
古文翻译:
顾宪成, 字叔时, 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年( 1576 ) 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八年中进士, 授职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 朝臣群起为他祈祷, 顾宪成不干。同僚代他签名, 他拿笔去掉。张居正死后, 他改任吏部主事。请假回乡三年, 补为验封主事。
顾宪成聪明过人, 幼年就有志于圣学。无锡旧有东林学院, 是宋代杨时讲道的'地方, 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倡导修复它, 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建。落成后, 顾宪成带领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在其中讲学, 学者称他为泾阳先生。
当时, 士大夫的抱负为世不容, 于是退隐山林, 闻风响应, 以致学舍容纳不下。顾宪成曾经说: 在朝廷做官, 志向并不在皇上, 在边地做官, 志向不在民生, 居于水边林下, 志向不在世道, 君子是不这样做的。 所以他在讲学之余, 往往议论朝政, 品评人物。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 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名声大噪, 而忌恨的人也多。
篇4:左传·成公·成公十五年原文附译文
左传·成公·成公十五年原文附译文
成公·成公十五年
作者: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三月乙巳,仲婴齐卒。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公至自会。夏六月,宁公固卒。楚子伐郑。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宋华元出奔晋。宋华元自晋归于宋。宋杀其大夫山。宋鱼石出奔楚。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酉、邾人会吴于钟离。许迁于叶。
【传】十五年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书曰:「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
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夏六月,宋共公卒。
楚将北师。子囊曰:「新与晋盟而背之,无乃不可乎?」子反曰:「敌利则进,何盟之有?」申叔时老矣,在申,闻之,曰:「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礼,礼以庇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楚子侵郑,及暴隧,遂侵卫,及首止。郑子罕侵楚,取新石。栾武子欲报楚,韩献子曰:「无庸,使重其罪,民将叛之。无民,孰战?」
秋八月,葬宋共公。于是华元为右师,鱼石为左师,荡泽为司马,华喜为司徒,公孙师为司城,向为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荡泽弱公室,杀公子肥。华元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乃出奔晋。
二华,戴族也;司城,庄族也;六官者,皆桓族也。鱼石将止华元,鱼府曰:「右师反,必讨,是无桓氏也。」鱼石曰:「右师苟获反,虽许之讨,必不敢。且多大功,国人与之,不反,惧桓氏之无祀于宋也。右师讨,犹有戌在,桓氏虽亡,必偏。」鱼石自止华元于河上。请讨,许之,乃反。使华喜、公孙师帅国人攻荡氏,杀子山。书曰:「宋杀大夫山。」言背其族也。
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出舍于睢上。华元使止之,不可。冬十月,华元自止之,不可。乃反。鱼府曰:「今不从,不得入矣。右师视速而言疾,有异志焉。若不我纳,今将驰矣。」登丘而望之,则驰。聘而从之,则决睢澨,闭门登陴矣。左师、二司寇、二宰遂出奔楚。华元使向戌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以靖国人。
晋三郤害伯宗,谮而杀之,及栾弗忌。伯州犁奔楚。韩献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不亡何待?」
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十一月,会吴于钟离,始通吴也。
许灵公畏逼于郑,请迁于楚。辛丑,楚公子申迁许于叶。
文言文翻译:
十五年春季,鲁成公和晋厉公、卫献公、郑成公、曹成公、宋国世子成、齐国国佐、邾人在戚地会盟,这是为了讨伐曹成公。逮捕了曹成公送到京师。《春秋》记载说“晋侯执曹伯”,这是由于曹成公的罪过不及于百姓。凡是国君对百姓无道,诸侯讨伐而且逮捕了他,就说“某人执某侯”,否则就不这样记载。
诸侯要让子臧进见周王而立他为曹国国君。子臧辞谢说:“古书上有这样的话:‘圣人通达节义,其次保守节义,最下失去节义’。做国君这件事不合于我的节义。虽然不能像圣人那样,岂敢失节呢?”于是逃亡到宋国。
夏季,六月,宋共公去世。
楚国准备向北方出兵,子囊说:“新近和晋国结盟而背弃它,恐怕不可吧!”子反说:“敌情有利于我就前进,结什么盟?”申叔时已经老了,住在采邑申地,听到这话,说:“子反必然不能免于祸难。信用用来保持礼义,礼义用来保护生存,信用、礼义都没有了,想要免于祸难,行吗?”
楚子入侵郑国,到达暴隧,因此入侵卫国,到达首止。郑国子罕入侵楚国,战领了新石。
晋将栾武子想要报复楚国,韩献子说:“不用,让他自己加重罪过,百姓将会背叛他。失了人心,谁去替他打仗。”
秋季,八月,安葬宋共公。在这时,华元做右师,鱼石做左师,荡泽做司马,华喜做司徒,公孙师做司城,向为人做大司寇,鳞朱做少师寇,向带做太宰,鱼府做少宰。荡泽要削弱公室,杀了公子肥。华元说:“我做右师,国君和臣下的教导,这是师所掌管的。现在公室的地位低下,却不能拨正,我的罪过大了。不能尽到职责,岂敢以得到宠信为利呢?”于是出奔晋国。
二位华氏,是戴公的后代;司城,是庄公的后代;其他六大臣都是桓公的后代。鱼石准备阻止华元逃亡。鱼府说:“右师如果回来,必然要讨伐荡泽,这就会没有桓氏这一族了。”鱼石说:“右师如果能够回来,虽然允许他讨伐,他必然不敢。而且他建立了大功,国内的人们亲附他,如果他不回来,恐怕桓氏在宋国没有人祭祀了。右师如果讨伐,还有向戌在那里。桓氏虽然灭亡,必然只是亡掉一部分而已。”鱼石自己在黄河岸上阻止华元。华元请求讨伐荡泽,鱼石答应了。华元这才回来,派遣华喜、公孙师率领国内的人们进攻荡氏,杀了荡泽,《春秋》记载说“宋杀其大夫山”,就是说荡泽背弃了自己的.宗族。
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离开都城住在睢水旁边,华元派人劝阻他们,他们不同意。冬季,十月,华元亲自去劝阻,他们又不同意,华元就回来了。鱼府说:“现在不听从华元的话,以后就不能进入国都了。右师眼睛转动很快而说话很急,有别的想法呀。如果不接纳我们,现在就要疾驰而去了。”他们登上山头一看,就看到华元疾驰而去。这五个人驱车跟随华元,华元已经掘开睢水堤防,关闭城门登上城墙了。左师、两个司寇、两个宰就逃亡到楚国。华元派向戌做左师、老佐做司马、乐裔做司寇,来安定国内的人。
晋国三郤陷害伯宗,诬陷以后再杀了他,并且连累及于栾弗忌。伯州犁逃亡到楚国。韩献子说:“郤氏恐怕不能免于祸难吧!善人,是天地的纲纪,而多次加以杀害,不灭亡还等什么?”
当初,伯宗每次朝见,他的妻子一定劝戒他说:“盗贼憎恨主人,百姓讨厌统治者,您喜欢说直话,必然遭到祸难。”
十一月,叔孙侨如会合晋国士燮、齐国高无咎、宋国华元、卫国孙林父、郑国公子?和吴国在钟离会见,这是开始和吴国友好往来。
许灵公害怕郑国逼迫,请求迁到楚国。十一月初三日,楚国公子申把许国迁到叶地。
★ 贤文化口号
★ 寂贤法师经典禅语
★ 增广贤文读后感
公季成不识贤译文和练习题(集锦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