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柒崽柒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寓言故事《顽固的蹶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寓言故事《顽固的蹶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寓言故事《顽固的蹶叔》
寓言故事《顽固的蹶叔》
从前有一个叫做蹶叔的人,性格很是倔强,又常常自以为是,爱跟别人唱反调。
蹶叔在龟山的北面种粮食,又想与人家倒着来。他在高而平的地方种水稻,却在又低又潮湿的地方种高粱。他有个很忠诚的朋友,见他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好处,就好言劝说他道:“高粱适合种在旱的地方,水稻宜于种在低湿的地方,可是你现在正好相反,违反了水稻和高粱生长的习性,那怎么能获得丰收呢?”蹶叔听了朋友的话,一点都没放在心上,还是我行我素。结果他辛辛苦苦地种了地,每年都歉收,粮仓里一点储备也没有。眼看就快没饭吃了,他这才去看朋友的地,发现朋友正是像他劝说自己的那样种地,所以获得了丰收,不由得懊悔万分,就向朋友道歉说:“您说得对啊,我知道改悔了,不再不听劝告了。”
后来,蹶叔到汶上这个地方去做买卖。他做生意完全不加考虑,看到别人抢购什么货物,他也一定进什么货,处处都硬要和人家竞争。这样一来,他的货一到手,积压得厉害,使他手上的货总是卖不出去,价钱被压得极低。蹶叔的朋友担心他吃亏,就又教他说:“善于做买卖的人要进别人暂时不争不抢的货物,这样,一旦等到机会来了,就可以获得好几倍的利润,这正是古代大商人白圭致富的原因啊!”蹶叔又不听。过了10年,蹶叔常常亏本,终于入不敷出,到了非常困窘的境地。这时,蹶叔才又回想起了朋友的话,意识到朋友是正确的`,又去找到他的朋友道歉:“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敢不改悔。”
有一天,蹶叔要驾船出海,邀请了他的朋友一起去海边。他的朋友将他送上船,告诫他说:“等你到了海水归聚之处,一定要返航回来,不然船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蹶叔表示自己记住了,会听朋友的话。蹶叔驾着船随着波涛向东驶去,航行了些日子,到了海水归聚的深渊边上。这时候,他又犯了那顽固的老毛病,不相信朋友的告诫,还是继续前进,结果船卷入深深的大壑中。蹶叔就在这黑暗的地方,忍受着颠簸和孤独,非常艰难地过了9年。直到一次赶上大鲲化为大鹏时激起的巨浪,才总算被冲出了大壑,可以回家了。
蹶叔回到家里,头发全白了,形体枯瘦得就像根蜡烛,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能认得出他来。蹶叔再次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拜了两拜,还对天发誓说:“我如再不改悔,请太阳作证惩罚我。”他的朋友笑着说;“改悔是改悔了,但还有什么用呢?”人们都说蹶叔三次改悔就度过了一生。
蹶叔直到碰得头破血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知道改悔,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我们做事情,应该吸取这个教训,不要一意孤行,遇事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才能获得成功。
篇2:中国寓言故事:《顽固的蹶叔》
中国寓言故事:《顽固的蹶叔》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顽固的蹶叔》
从前有一个叫做蹶叔的人,性格很是倔强,又常常自以为是,爱跟别人唱反调。
蹶叔在龟山的北面种粮食,又想与人家倒着来。他在高而平的地方种水稻,却在又低又潮湿的地方种高粱。他有个很忠诚的朋友,见他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好处,就好言劝说他道:“高粱适合种在旱的地方,水稻宜于种在低湿的地方,可是你现在正好相反,违反了水稻和高粱生长的习性,那怎么能获得丰收呢?”蹶叔听了朋友的话,一点都没放在心上,还是我行我素。结果他辛辛苦苦地种了10年地,每年都歉收,粮仓里一点储备也没有。眼看就快没饭吃了,他这才去看朋友的地,发现朋友正是像他劝说自己的那样种地,所以获得了丰收,不由得懊悔万分,就向朋友道歉说:“您说得对啊,我知道改悔了,不再不听劝告了。”
后来,蹶叔到汶上这个地方去做买卖。他做生意完全不加考虑,看到别人抢购什么货物,他也一定进什么货,处处都硬要和人家竞争。这样一来,他的货一到手,积压得厉害,使他手上的货总是卖不出去,价钱被压得极低。蹶叔的朋友担心他吃亏,就又教他说:“善于做买卖的人要进别人暂时不争不抢的货物,这样,一旦等到机会来了,就可以获得好几倍的利润,这正是古代大商人白圭致富的原因啊!”蹶叔又不听。过了10年,蹶叔常常亏本,终于入不敷出,到了非常困窘的境地。这时,蹶叔才又回想起了朋友的话,意识到朋友是正确的,又去找到他的朋友道歉:“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敢不改悔。”
有一天,蹶叔要驾船出海,邀请了他的朋友一起去海边。他的朋友将他送上船,告诫他说:“等你到了海水归聚之处,一定要返航回来,不然船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蹶叔表示自己记住了,会听朋友的话。蹶叔驾着船随着波涛向东驶去,航行了些日子,到了海水归聚的深渊边上。这时候,他又犯了那顽固的老毛病,不相信朋友的告诫,还是继续前进,结果船卷入深深的大壑中。蹶叔就在这黑暗的地方,忍受着颠簸和孤独,非常艰难地过了9年。直到一次赶上大鲲化为大鹏时激起的巨浪,才总算被冲出了大壑,可以回家了。
蹶叔回到家里,头发全白了,形体枯瘦得就像根蜡烛,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能认得出他来。蹶叔再次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拜了两拜,还对天发誓说:“我如再不改悔,请太阳作证惩罚我。”他的朋友笑着说;“改悔是改悔了,但还有什么用呢?”人们都说蹶叔三次改悔就度过了一生。
蹶叔直到碰得头破血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知道改悔,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我们做事情,应该吸取这个教训,不要一意孤行,遇事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才能获得成功。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神童的不幸》
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是个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4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不免个个称奇。
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仲永作诗。小仲永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而是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可见,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意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
篇3:中国寓言:顽固的蹶叔
中国寓言:顽固的蹶叔
从前有一个叫做蹶叔的人,性格很是倔强,又常常自以为是,爱跟别人唱反调。
蹶叔在龟山的北面种粮食,又想与人家倒着来。他在高而平的地方种水稻,却在又低又潮湿的地方种高粱。他有个很忠诚的朋友,见他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好处,就好言劝说他道:“高粱适合种在旱的地方,水稻宜于种在低湿的地方,可是你现在正好相反,违反了水稻和高粱生长的习性,那怎么能获得丰收呢?”蹶叔听了朋友的话,一点都没放在心上,还是我行我素。结果他辛辛苦苦地种了地,每年都歉收,粮仓里一点储备也没有。眼看就快没饭吃了,他这才去看朋友的地,发现朋友正是像他劝说自己的那样种地,所以获得了丰收,不由得懊悔万分,就向朋友道歉说:“您说得对啊,我知道改悔了,不再不听劝告了。”
后来,蹶叔到汶上这个地方去做买卖。他做生意完全不加考虑,看到别人抢购什么货物,他也一定进什么货,处处都硬要和人家竞争。这样一来,他的货一到手,积压得厉害,使他手上的货总是卖不出去,价钱被压得极低。蹶叔的朋友担心他吃亏,就又教他说:“善于做买卖的人要进别人暂时不争不抢的货物,这样,一旦等到机会来了,就可以获得好几倍的利润,这正是古代大商人白圭致富的原因啊!”蹶叔又不听。过了10年,蹶叔常常亏本,终于入不敷出,到了非常困窘的境地。这时,蹶叔才又回想起了朋友的话,意识到朋友是正确的,又去找到他的朋友道歉:“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敢不改悔。”
有一天,蹶叔要驾船出海,邀请了他的朋友一起去海边。他的朋友将他送上船,告诫他说:“等你到了海水归聚之处,一定要返航回来,不然船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蹶叔表示自己记住了,会听朋友的话。蹶叔驾着船随着波涛向东驶去,航行了些日子,到了海水归聚的深渊边上。这时候,他又犯了那顽固的老毛病,不相信朋友的告诫,还是继续前进,结果船卷入深深的大壑中。蹶叔就在这黑暗的地方,忍受着颠簸和孤独,非常艰难地过了9年。直到一次赶上大鲲化为大鹏时激起的巨浪,才总算被冲出了大壑,可以回家了。
蹶叔回到家里,头发全白了,形体枯瘦得就像根蜡烛,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能认得出他来。蹶叔再次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拜了两拜,还对天发誓说:“我如再不改悔,请太阳作证惩罚我。”他的朋友笑着说;“改悔是改悔了,但还有什么用呢?”人们都说蹶叔三次改悔就度过了一生。
蹶叔直到碰得头破血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知道改悔,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我们做事情,应该吸取这个教训,不要一意孤行,遇事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才能获得成功。
寓言故事:终身不遇
从前,洛阳有一个人,总想做官而一辈子都没遇到做官的机遇。时光如流水,几十年弹指一挥问。这个人眼看着自己头发已白,年纪老了,不禁黯然神伤。一天,他走在路上,不禁痛哭流涕起来。
有人看见他这般模样,感到很奇怪,于是走上前问他说:
“老丈,请问你为何如此伤心呢?”
这个人回答说:
“我求官一辈子,却始终没有遇到过一次机会。眼看自己已这样老了,依然是一身布衣,再也不可能有做官的机会,所以我伤心痛哭。”
问他的人又说:
“那么多求官的`人都得到了官,你为什么却一次机会也没遇上呢?”
这个老人回答说:
“我年轻时学的是文史,当我在这方面学有所成时出来求官,正好遇上君主偏爱任用有经验的老年人。我等了好多年,一直等到喜好任用老年人的君主去世后又出来求官,谁知继位的君主却是个喜爱武士的人,我又一次怀才不遇。于是,我改变主意,弃文学武。等我学武有成时,那个重视武艺的君主也去世了。现在继位的是一位年轻的君主,他喜欢提拔年轻人做官,而我,如今早已不年轻了。我的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一辈子生不逢时,没有遇到一次做官的机会,这难道不是十分可悲的事吗?”说罢,他又哭起来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认准了某个远大目标,并且脚踏实地、始终不渝地去努力拼搏,总是有成功机会的。然而,一个人一受到挫折就改变志向,自然只会一事无成。
篇4:仁智的孙叔敖寓言故事
仁智的孙叔敖寓言故事
孙叔敖小时候是一个好孩子,他在外玩耍看到双头蛇,知道双头蛇会毒害别人,于是就立刻把蛇打死了,孙叔敖却闷闷不乐,母亲会怎么安慰孙叔敖呢?
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
有一次,孙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着一条双头蛇。他以前听别人说,谁要是看见两头蛇,谁就会死去。孙叔敖乍一见这条蛇,心中不免一惊。他决定马上把这条双头蛇打死,不能再让别人看见。于是他拾起路边的大石块,打死了双头蛇,并把它深深地埋起来。
回到家里,孙叔敖闷闷不乐,饭也不吃,一个人坐在油灯前看书发呆。他母亲看到这孩子的'情绪有些不对头,便问他道:“孩子,你今天是怎么啦?”
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低下头去,依然无精打采。
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莫不是生病了?”
孙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亲的衣袖伤心地哭起来。妈妈感到十分诧异,问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么事啊,哭得这么伤心?”
孙叔敖边哭边说:“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条双头蛇。听人说,看见这种蛇的人会死去的,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见不到您了……”
母亲边安慰他边问道:“那条蛇现在在哪里呢?”
孙叔敖边擦眼泪边回答说:“我怕再有人看见它也会死去,就把它打死后,埋起来了。”
听了孙叔敖的话,母亲很感动,她高兴地摸着孙叔敖的头说:“好孩子,你做得对。你的心眼这么好,你一定不会死的。好人总是有好报的。”
孙叔敖半信半疑地看着母亲,点了点头。
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由于他的学识品德好,做了楚国的令尹。他还没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经很信赖他了。
孙叔敖在面对死亡的时刻,还能为别人着想,所以老百姓信赖他。这说明:能为群众着想的人,群众也会拥护和信任他。
★ 哑巴叔散文
★ 范文正公叔
★ 无福叔散文
★ 经典寓言故事全集
★ 寓言故事
★ 李叔同语录
★ 少儿寓言故事文档
★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顽固的蹶叔》(精选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