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看你诗歌

时间:2023-08-13 03:42:20 作者:NeverLand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NeverLan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看你诗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看你诗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看你诗歌

穿山,过市,逾河,直抵草原去看你

我不想立即动身

我要使劲积蓄,把这满腔诗情积蓄的更深更美

待到激情燃烧的时候,待到思情快要把我烧毁

我再穿城过街去看你

一路上,我要尝尽所有交通方式

飞机,动车,慢车,高客,出租车,甚至是骡子

如果再有大宛的.汗血宝马那就更美了

我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算就此挂了也在所不惜

其实你来看我或我来看你都差不多的

无非都要经过千山万水

都是怀揣一腔诗情烂漫

都想让这点星星火火放纵燃烧一回

区别是你来,接待你的是千年瓷都

是悠悠往事,是美轮美奂的工艺美瓷

与曼妙的昌江之水与韵白如玉的高岭岁月

而瓷上神彩,笔峰浓淡空翠湿人衣

山水神韵与一切自然花鸟人物及人间情事

莫不从瓷上跃然欲出与你倾诉

而古窑酣然,瑶里独秀,雾源神往

这好一派江南烟雨岁月,足以浓醉了你那塞北风情,大漠情怀

而八百里草原,千万里穹庐也一如即往地在默默等我

一骑如风,马背陶然,一展我江南闭塞之志

黄昏落日,垒垒黄沙衰草,风烟迷离

好一个千年旧地,隔世的刀骑滚滚

遮天蔽日的征程岁月,悠悠契丹,千古往事

惟余故纸千卷,血脉依然,却早已不复王朝岁月

憔悴了江山,叹息了荒原

而一座座城池拔起,高楼林立,塞北江南雷同

何处安放,这一马平川的沸腾热血

马奶酒的啜饮,早已变的不浓不淡

闲话悠然

还是让我去看你吧

篇2: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于10月所作的诗作。

一、诗作内容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二、诗作评价

这样强烈美丽到达极限的爱情诗,情爱诗,还没有谁写出来过。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如诗刊的编辑刘年所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我不太苟同刘年先生的“血污”说,但余秀华的诗歌是字字句句用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力量和感情的力度把我们的心刺得疼痛的诗歌。

三、诗人介绍

余秀华,女,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农民,生于1976年,出生时因倒产缺氧造成先天性脑瘫,这让她走路不稳、手发抖、说话口吃。她说,这对学习、工作、婚姻都带来了影响。

篇3:《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诗作内容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篇4: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全文

诗人介绍:余秀华是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出生于1976年,出生时因为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就在那时,19岁的她就被安排结婚生子,如今儿子已经上了大学。但她说这是一段让她悔恨交加的婚姻,二人关系并不好,丈夫则常年在外打工。现在余秀华与父母生活在农村,养了一些兔子,做点家务,生活单调而寂寞。到目前为止,余秀华已经创作了两千多首诗,主题多关于爱情、亲情和生活感悟,以及对外面的世界与自由自在的向往。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一首名为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爆红,但你绝对想不到创作这首诗的竟然是个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农妇余秀华,她被学者沈睿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感觉自己连脑瘫都不如,你们感受下。

篇5:《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余秀华有爱过或者被爱过吗?那情欲之火,曾经在她生命中炫丽开放过吗?因为她是脑瘫,很多人对她写诗的体验产生怀疑。她写道:“我的残疾是被镌刻在瓷瓶上的两条鱼,狭窄的河道里,背道而行……”细读,令人恻然:刀砍斧凿般天生的不幸、别扭的所在、狭小的生存空间,而且无可更改。是的,疾患令她行动不便,也失去打工与求学的可能。农村不能干活的女人形同废人,婚姻方面由不得她按着心意来。往好处说,她是衣食无忧的,但那亘古的、属于人的寂寞呢?幸好,她写诗,她的渴望、欲念、悲伤都以文字的方式释放。

两三年前我便知道她,并没有太多关注。多年来,我接触过的农村女诗人还是很有一些的。某种意义上,至少一半生来就是文学女青年,小学、初中时哪个不在本子上写写画画?雨丝、星星、七里香……但这些不叫诗,叫少女情怀。

命运是在几时扳的道岔?大概是从有些人上大学,而另一些人去打工或者嫁人开始吧。前者可以亲历她梦幻过、想要过的东西,后者却像早早开放的梅花,骤然冻结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里,久久凝固:在忙碌之余,她们认认真真做着文学梦,为自己架空出另一个世界,一个想象中的大观园。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适合大部分农村文学女青年,因为小说需要花更多时间、笔墨去经营人物、结构、情节,这往往太超出她们的日常生活;散文要有敏锐的眼光,知道什么可写什么值得写,而不是见秋叶就感叹时光易逝;戏剧更不现实,她们大部分除了电视剧,很难有机会看到真人出演的舞台剧;最后剩下的',就是诗,可长可短,可雅可拙,可在农活之后临睡之前随便写几笔。

我从不敢说,她们写得好不好,正如面对余秀华。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好诗吗?如果是下半身诗人所作,我可能一眼都不看,但因为我知道是一个脑瘫女子的作品,我猜想这是她也许到目前为止从未曾实现的绮念。“你”,也许只是网络上潦乱的几个名字、瞬息即灭的一封邮件,立刻,沉甸甸的生之分量压过来,让夸奖与批评都显得……那么荒谬可笑。

而我,只想说:继续写下去吧。世事岂能尽如人意,更残酷的事也随时在发生。能抵御岁月、给自己安慰的,不过是文学或艺术。那能歌唱的人,就在黑暗中大声歌唱;那能起舞的,就在舞台上的追光里独自起舞;只有一支笔的,比如你比如我,就写吧,把眼泪、欢笑、绝望、幻想,都用文字呐喊起来。有没有灵魂都不要紧,会不会被读到其实也不打紧,只要把郁结的力量发射出来,每个人都会是一个不再沉默的火山。

篇6: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全文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病毒般蔓延”后,余秀华火了。这个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农妇,被学者沈睿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她在诗里讲,“我的残疾是被镌刻在瓷瓶上的两条鱼/狭窄的河道里,背道而行”。

诗作评价:这样强烈美丽到达极限的爱情诗,情爱诗,还没有谁写出来过。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如诗刊的编辑刘年所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我不太苟同刘年先生的“血污”说,但余秀华的诗歌是字字句句用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力量和感情的力度把我们的心刺得疼痛的诗歌。

篇7: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全文)

余秀华诗歌代表作节选 《我爱你》

她向歌唱般的告别

像在他乡的一次拥抱:再见,我的2014

像在他乡的最后告别:再见,我的2014

我迟钝,多情,总是被人群落在后面

他们挥手的时候,我以为还有可以浪费的时辰

我以为还有许多可以浪费的时辰

……

下一个春天啊,为时不远

下一个春天,再没有可亲的姐姐遇见

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

余秀华的新浪博客名叫“云端梦呓”。2012月17日,她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后,回到湖北钟祥市石碑镇横店村八组的家里。两天后在“云端梦呓”发表《北京之行略记》,最后一句话是:“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

3年前,9月30日,时任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的李书新在荆门论坛上实名发帖,帖子名字就叫《记者走基层:走近脑瘫农民女诗人余秀华》。是脑瘫者,也是农民。

李书新这样写到:“她挣扎着,上网,敲打着这个社会的门窗。她知道她要什么,她想更多地与社会亲近。”

而在这两天,独自挣扎和敲打了十几年的余秀华遭遇了整个社会的“亲近”。“一夜之间,余秀华的诗在微信上爆红,一天之后,她家小小的院子里,已经挤满了采访的记者,还有慰问的领导……因诗歌而来的喧哗,在这一天有变成骚动的表演之危险。”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试图与多位诗人聊起此事,对方都急忙说:“你们别去了,人家家里的兔子都快死光了!”

孤独

一开始,她希望亲近外界,但又觉得,乡间的植物最幸福

20的那次探访显示,当时,余秀华作为诗人已经在某些论坛上小有名气,不过影响力有限。

2011年秋天,根据李书新和随他同行的记者杨新星的观察,余秀华的生活是宁静的,虽然孤独。

“余秀华的家靠近村公路,有一条碎石路连着她家。碎石路两旁长满蒿草,间或一株两株南瓜、豆角什么的。余秀华说,这些乡间的植物最为幸福,它们享受着最好的阳光,一点一点享受,一点一点老去也值。”李书新的眼里似乎满是诗意:“深秋了,余秀华家里的稻场干干净净,庭院干干净净,她简陋的房间干干净净。”

不过文章也明显在强调着一种孤独感:“我们围坐在一起,帮助余秀华剥棉花。其双亲年近七旬,这些天还在帮别人家打场。余秀华干不了其他农活,就和奶奶剥棉花;其奶奶年逾九旬,精力不济。祖孙二人亦少话语。”

据日后媒体的访谈和报道,38岁的余秀华前半截人生可以概括为:因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高二辍学后便在家里安排下结婚生子。目前儿子在读大学,她与年迈的父母相依为命,没有收入,甚至需要年迈的父母照顾。

在聊天中,余秀华不止一次跟来人提到自己的孤独:“在家跟父母没什么交流,儿子有什么话也不太跟我交流。”

还好,她认识了诗歌。她在博客上写,在论坛上写。

亲近

终于被人发现了才华,她却感到了疲惫

刘年在《诗刊》推出余秀华时还没见过余秀华:“为了写这篇文章,做了简短的采访。电话里,她咬字不准,于是改作QQ聊天。她的智商不仅不低,反而很高”。

2014年,在余秀华独自写下了2000多首诗后,亲近的机会来了。《诗刊》编辑刘年发现了余秀华的诗。

关于余秀华何时开始写诗,凤凰网说她“从到现在,写了近2000首诗”。人民日报说写了:“,余秀华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印痕》。”

但后来余秀华否认了这个说法。她回答南都记者关于“第一次发表诗歌”的问题时说:“以前有媒体这么问过我,我说是19写了《印痕》,那是我临时编出来的。我也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写诗,什么时候开始发表,别人非要问我,我就说了一个。”

至于为什么写诗,她对这个问题似乎也感到疲惫。“没有什么契机,真的没有,想写就开始写了。”

在《诗刊》配发的自述《摇摇晃晃的人间》里,余秀华也许是深思熟虑过的:“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刘年对余秀华的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来源于她的出身和周遭:“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因为也曾不管不顾,也曾痛彻心扉。”

拥抱

想和每一个人拥抱,又明白写诗是一个人的事

“字都认识,但不知道她写的啥。”一个村民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说。余秀华明白,在横店村,自己没有读者。对此她也坦然:写诗,本来就是一个人的事。

不久以后他们见面了。

《诗刊》介绍余秀华后,又将她的诗和随笔在《诗刊》博客及微信发布,激起了更大范围的一轮阅读和转发。

12月,余秀华受邀参加“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秦兴威、小西、红莲、老井诗歌朗诵会”。朗诵会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余秀华与其他几位农民、快递员、矿工、理发师诗人一起,进入了媒体的视野。

那次朗诵会后,人民日报和凤凰网大篇幅报道了余秀华。凤凰网记者在第一次见到余秀华时,想起她在一首诗中曾说:“陌生人,请抱一抱我,不要问我冷不冷”。所以,这位记者见到她第一句话是:“余姐,抱一抱你,不问你冷不冷。”

余秀华对拥抱有着一种比常人更特殊的认知。回到家后,她为北京之行写的博文,名字就叫:《想拥抱每一个你———北京之行略记》。这篇博客的背景音乐,是赵鹏版的《感恩的心》。

她记下与刘年之间的点滴:“我去的时候,也是刘年接我,他去早了,在寒风里冻了一个多小时……几天里,他总是抢着背重的东西……最叫我开心的是我走的时候,我们拥抱了一下。”她说,刘年慢慢教会自己怎样做人,做一个更好的人。

而刘年曾为余秀华如何做人的自述吃惊:“余秀华说她经常骂人,我略吃了一惊。很想知道她是怎么骂的。”余秀华透露,有人说她性格有缺陷,而她认为自己不偷不抢,不趋炎附势,只是爱说真话而已。

喧哗

她一一笑脸相迎,却不肯给记者留电话

有人称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对此评价,余秀华呵呵一笑:“我不认识她”。

但最近,诗歌从一个人的事,变成了流行。

而她比谁都清醒:“不用多久,我就会回归到以前的状态。之前我的博客只有200个粉丝,现在已经有2000多了。我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但是真正理解我的人、懂我诗的人,全世界可能只有一两个。”

《诗刊》发表余秀华的诗后,给她寄来了1000多元稿费。之后,有两家以上的出版社跟她联系,希望可以为她出版诗集。

而真正的病毒式爆发在本月15日。余秀华这个名字突然在微信上处于刷屏状态,尤以《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和《什么是诗歌?余秀华———这个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两条为最(其实内容为同一篇文章)。

16日、17日两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堆满了余家的小院,余秀华一遍又一遍地微笑着回答着相同的问题。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即便是面对面,余秀华也不愿给出自己的电话号码。与她认识或有关的编辑、诗人纷纷婉拒媒体的采访要求。

去年夏天,第一次在QQ上聊天后,刘年眼里的余秀华是这样的:“她的内心,没有高墙、铜锁和狗,甚至连一道篱笆都没有,你可以轻易地就走进去,然后,可以放心大胆聊她的脑瘫,聊她的丈夫和孩子,聊她的爱情观,聊她的.被打。”

可是,如今,许多人感受到了余秀华内心的墙。

余秀华诗歌代表作节选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解读

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如诗刊的编辑刘年所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异类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潘媛 综合报道

对话诗人余秀华

“我的身份顺序是女人、农民、诗人”

近日,随着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病毒般蔓延”后,余秀华火了。数十家媒体来到余秀华家中,她一一笑脸相迎。她喜欢讲述诗的一切,对各类身份标签又强调着反感。多家出版商打来电话,要给她的诗出书,她答应了两家。未来,她盘算着再多走些地方,再多读些书,碰到自己有感触的东西,就一一记下。她在博客中回应突然的走红称,自己的身份顺序应是女人,农民,诗人。“但是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问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她觉得,任何身份的标签都不能凌驾于诗歌本身之上。

记者:有人对你的关注,是因为你的遭遇,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余秀华:这样会把诗歌给推到后面,把身体(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残疾)推到前台,把苦难放在诗歌前面是不对的,本末倒置了。我不喜欢别人给我贴标签,“脑瘫诗人”“农民诗人”等,任何标签都有局限性,而每个人都是丰富的,写的诗也是不一样的。我不回避“脑瘫”的事实,但希望人们更多去关注我的诗。

记者: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你觉得这首诗是最好的吗?诗中的“你”有原型吗?

余秀华: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并不好,我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火起来。诗里的“你”没有原型,也真的没有对象。他可以是所有人,也可以是某一个人。我以前喜欢在QQ群里、论坛里逛,大家都来自天南海北,有时候开玩笑就这么写。

记者:你有喜欢的诗人吗?有模仿过别人的诗歌吗?

余秀华:我非常喜欢雷平阳,他笑起来很好看,看着很温暖,并不一定帅就是好的。有一次看过一个他的视频,视频里他在唱“一寸光阴一寸金”,我看着看着就笑了。不过,我们没有见过,只在网上聊过几句。我也不想跟他见面,见面了就不是偶像了。

我没有模仿过别人的诗歌,能够模仿的诗不一定是好诗,好诗是独一无二的,不能模仿。我觉得自己读书太少了,很多好诗没读过。

记者:你的诗歌里面出现过“红嘴唇”“高跟鞋”这样的意象,你曾希望有这样的打扮吗?

余秀华:高跟鞋、红嘴唇会使女人很有范,我喜欢别人化妆,但是我从来不化妆,能吃得饱穿得好就行。别人说,你怎么老是不修边幅,我说以前年轻时候没想过,现在人老珠黄了更不会想。有一次,记者要给我拍照,让我打扮一下,但是我刚打扮好,他们没拍就跑了。拍照的时候,我会自然地就紧张起来了。

记者:你在博客中说你是个“好战分子”,你也会经常参与一些网上骂战,为何如此呢?

余秀华:我性格比较倔,以前会跟家人吵架,现在好一些了。有时在网上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就会跟别人骂战。

篇8: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全文欣赏

余秀华/文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秀华有爱过或者被爱过吗?那情欲之火,曾经在她生命中炫丽开放过吗?因为她是脑瘫,很多人对她写诗的体验产生怀疑。她写道:“我的残疾是被镌刻在瓷瓶上的两条鱼,狭窄的河道里,背道而行……”细读,令人恻然:刀砍斧凿般天生的不幸、别扭的所在、狭小的生存空间,而且无可更改。是的.,疾患令她行动不便,也失去打工与求学的可能。农村不能干活的女人形同废人,婚姻方面由不得她按着心意来。往好处说,她是衣食无忧的,但那亘古的、属于人的寂寞呢?幸好,她写诗,她的渴望、欲念、悲伤都以文字的方式释放。

两三年前我便知道她,并没有太多关注。多年来,我接触过的农村女诗人还是很有一些的。某种意义上,至少一半生来就是文学女青年,小学、初中时哪个不在本子上写写画画?雨丝、星星、七里香……但这些不叫诗,叫少女情怀。

命运是在几时扳的道岔?大概是从有些人上大学,而另一些人去打工或者嫁人开始吧。前者可以亲历她梦幻过、想要过的东西,后者却像早早开放的梅花,骤然冻结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里,久久凝固:在忙碌之余,她们认认真真做着文学梦,为自己架空出另一个世界,一个想象中的大观园。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适合大部分农村文学女青年,因为小说需要花更多时间、笔墨去经营人物、结构、情节,这往往太超出她们的日常生活;散文要有敏锐的眼光,知道什么可写什么值得写,而不是见秋叶就感叹时光易逝;戏剧更不现实,她们大部分除了电视剧,很难有机会看到真人出演的舞台剧;最后剩下的,就是诗,可长可短,可雅可拙,可在农活之后临睡之前随便写几笔。

我从不敢说,她们写得好不好,正如面对余秀华。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好诗吗?如果是下半身诗人所作,我可能一眼都不看,但因为我知道是一个脑瘫女子的作品,我猜想这是她也许到目前为止从未曾实现的绮念。“你”,也许只是网络上潦乱的几个名字、瞬息即灭的一封邮件,立刻,沉甸甸的生之分量压过来,让夸奖与批评都显得……那么荒谬可笑。

而我,只想说:继续写下去吧。世事岂能尽如人意,更残酷的事也随时在发生。能抵御岁月、给自己安慰的,不过是文学或艺术。那能歌唱的人,就在黑暗中大声歌唱;那能起舞的,就在舞台上的追光里独自起舞;只有一支笔的,比如你比如我,就写吧,把眼泪、欢笑、绝望、幻想,都用文字呐喊起来。有没有灵魂都不要紧,会不会被读到其实也不打紧,只要把郁结的力量发射出来,每个人都会是一个不再沉默的火山。

篇9: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全文内容

余秀华很高产,有时候一个下午就可以写五六首诗。在搁笔良久的小说《泥人》中,她把写诗称作“一个人的私密旅行”。只不过她的旅行用一根手指完成——因为脑瘫,她只会用左手食指打字,打字的时间远远超过构思。

现在,读者可以通过她的新浪博客读到她创作的诗歌,最早的作品能追溯到8月。

不过,余秀华还提到,写诗给她带来了一些诗坛的名气,无法给她带来很多财富,《诗刊》发表余秀华的诗后,给她寄来了1000多元稿费,让她非常高兴,她每月的低保救助金才60元钱。

篇10: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全文内容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诗人介绍

余秀华,女,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农民,生于1976年,出生时因倒产缺氧造成先天性脑瘫,这让她走路不稳、手发抖、说话口吃。她说,这对学习、工作、婚姻都带来了影响。

诗作评价

这样强烈美丽到达极限的爱情诗,情爱诗,还没有谁写出来过。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如诗刊的编辑刘年所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我不太苟同刘年先生的“血污”说,但余秀华的诗歌是字字句句用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力量和感情的力度把我们的心刺得疼痛的诗歌。

篇11:我穿过大半个中国才寻到你爱国诗歌

我从北方来到南方,穿过大半个中国

在一个叫做杭州的城市,孤独着

南方的潮湿和阴霾

像发了芽的`土豆,满身满心是毒

你是一个南方姑娘,绍兴的

却说自己更像个北方的女子

也曾在北方的城市,北京,孤独过一段岁月

北方的干燥和萧条

像枯萎了的玫瑰,只剩下刺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全文内容

好想去远方看你诗歌

忍住了看你,却忍不住想你诗歌

中国梦诗歌

关于中国的诗歌

我爱你中国诗歌

穿过迷雾作文800字精选

初中作文穿过迷雾

盛世中国国庆节诗歌

中国梦诗歌征文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看你诗歌(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看你诗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