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自己的起跑线美文

时间:2023-08-18 03:42:26 作者:耶律阿保险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耶律阿保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加长自己的起跑线美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加长自己的起跑线美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加长自己的起跑线美文

加长自己的起跑线美文

前天,我和几位好友去野生动物园游览,当时,几只在水而时而追逐嬉闹、时而徜徉的天鹅吸引我们驻足观赏。关于天鹅,我所知甚少,只知道它们是一种候鸟,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一年一度,从寒冷的北国到温暖的南方,天鹅都要飞越千山万水,往返万里迢迢。可眼前的这群天鹅为什么常年就呆在这一方狭小的水域,而不会飞走呢7,是因为它们的翅膀被剪得很短?是双翅被绳子牢牢地捆绑着?还是它们的双足套上了沉重的铁环?

这时,一个饲养员走了过来,解开了我们的疑惑。

原来,要不破坏天鹅高贵优雅的姿态,又要剥夺它们飞翔的习性,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尽量缩小水域的距离。因为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供它们滑翔,如果起跑线的长度过于短促,天鹅就难以施展拥抱蓝天的抱负了。久而久之,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泯灭飞翔的'本能。

真是一语惊心!古人称天鹅为“鸿鹄”,它们自古就是志存高远的象征。然而,一旦失去了飞翔的能力,“鸿鹄”和“燕雀”又有什么区别呢?

生命永远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它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为了领略更为高远的人生风景,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们应该时常提醒自己:我们的起跑线长吗?在向人生的下一个目标冲刺前,我们先要加长自己的起跑线。

篇2:加长自己的起跑线散文

加长自己的起跑线散文

前天,和几位好友去野生动物园游览,期间,几只在水面时而追逐嬉闹、时而倘佯的天鹅,吸引我们驻足观赏。关于天鹅,我所知甚少,只知道它是一种候鸟,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一年一度,从寒冷的北国到温暖的南方,天鹅都要飞越千山万水,往返万里迢迢。可眼前的这群天鹅为什么常年就呆在这一方狭小的水域,而不会飞走呢?是因为它的'翅羽经常被修剪得很短?也许是双翅被绳子牢牢地捆绑着?可能它的双足套着一对沉重的铁环?

这时,一位饲养员走了过来,饶有兴致地替我们解说起来。

原来,在不破坏天鹅高贵悠雅的观赏姿态和同时剥夺它飞翔习性之间,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便是——尽量缩小水域的空间,因为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滑翔;如果助跑线的长度过于短促,天鹅就难以施展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久而久之,这群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泯灭了飞翔的本能。

真是一语惊心!再望着眼前这一群展翅争鸣只为了向游人乞食的天鹅,我不禁为之感到悲哀。古人称天鹅为“鸿鹄”,从来就是志存高远的象征。然而,一旦失去了飞翔的能力,“鸿鹄”和“燕雀”又有什么区别呢?一旦失去了自己的天空,天鹅还能被唤做“天鹅”吗?也许只能是一群寻常的“鹅”而以。

生命永远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它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为了领略更为高远的人生风景,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们应该时常提醒自己——你的助跑线长吗?在向人生的下一个目标冲刺前,先要加长自己的助跑线。

篇3: 人生不是只有起跑线经典美文

文徵明与唐寅,简直是两种人生模版。文徵明从小有些呆傻,八九岁了话还说不利落。唐寅却是一个神童,很早就在苏州城出了名。

文徵明的老爸一见唐寅,激赏不已,决定让呆儿子与小神童交朋友,沾沾灵气。俩小孩同年出生,小时便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文徵明的老爸曾做过温州市市长,他请的老师名气大得吓死人:沈周教画,吴宽教文。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神童衬托下更显木讷的儿子,文徵明的老爸说:“儿幸晚成,无害也!”

这句话让我久久橹动容,父亲有力的支撑,才是孩子最大的幸运吧。

一个是正经学生,一个是蹭学,几年学下来,同去参加考试,唐寅考了全省第一;文徵明呢,没考上,三年一考,考了9次还没通过。

那么后来,唐寅怎么样?中状元了?没有!在京城举行的全国考试中,唐寅被牵涉进一桩考试作弊案,被终生禁考。

关于这个案子,说法多如牛毛。但不管怎么说,都与唐寅的个性有关,他才高自负,结交名门,急切地想早日成为国之栋梁,但贫寒的家庭背景使其从小没有对官场深水的敏感和谨慎。

唐寅从此颓废下去,再也没有振作起来。眠花宿柳,以酒为浆,长歌当哭……穷到靠卖画为生。

“唐伯虎点秋香”不过是后人的附会罢了。

才子是有趣的,但一个坏脾气的才子,尤其是充斥着怀才不遇的酸气的才子,只宜远观,不宜深交。

糟蹋自己,发泄自己,唐寅54岁时在贫病交加中离世。文徵明呢,考到50多岁也放弃了,但他并没有颓废――这是个正经人儿。文徵明的`功底是日复一日积累而成的,渐渐地,他的书、面、诗、文被称为“四绝”。“绝”,是指当时他最厉害;盖过所有的人。

儿时的伙伴唐寅离去后,文徵明又独自活了35年,直到89岁高龄才去世。

老天给唐寅的是一整块大金子,但被唐寅零敲碎打,散落无踪;给文徵明的是一些细细碎碎的小金子,他靠着傻劲,不抱怨,不嫌小,坚韧地捡啊捡,终于把它们炼成一块巨大的金子,并且一路传下去。文徵明的子孙个个是名家,他的曾孙文震亨的《长物志》,成为现代文人试图找回古代文人生活的教科书。

这个时代,嫌“只争朝夕”太慢,简直恨“秒杀”都不够快,文徵明老爸的那句“儿幸晚成,无害也”,可医治那些“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躁的父母。

篇4:美文欣赏: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美文欣赏: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其实,孩子的真正第一起跑线,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家长的观念、态度、方法会对孩子产生最重要的影响。

应试教育催生“外部性教育市场”,早年的广告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与做家长“望子成龙”之普遍心态,二者一结合,竞争起跑线从高中、初中、小学逐级前移至幼教。

“宁可勒紧裤带,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是老生常谈学前教育,但是从中让我们看到了起跑线上“输”与“赢”的争拗。

“别家的孩子去学了,我家的孩子不学就要吃亏。”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有了这样的“共识”。但殊不知,我们时常从商家处听到“孩子的钱最好赚”这句话,与其说是赢在起跑线,不如说是输在金钱上:每个小时几百元的早教课,各种钢琴、跆拳道等兴趣培训班……

“输在起跑线上”是所有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尤其是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居多,“起跑线”成了父母“不能承受之重”。的确,起跑线很重要,但什么是起跑线呢?人生的起跑线又是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其实人生的起跑线有很多种,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智力上的……对于孩子来说,在起跑线上,至少不应该仅仅指孩子的`学习表现。它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从人生的起步阶段打基础,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为心理、智力、体力等的健康发展打基础。

因为,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人生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统一的起跑线,何况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起跑线。以往也有许多的案例提醒我们:过早开放的花儿最容易枯萎,本不该承担过重压力的孩子们,现在却被家长不断膨胀的欲望压得直不起腰,他们最容易失去身上最宝贵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最终很可能会“赢”在起跑线上,而输在“终点站”。

然而,孩子们究竟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答案是:不会。教育专家王美婵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时认为,对于绵长的人类历史、不变的万古江河来说,一个人的生命只是小小的一瞬间。具体到一个人身上,人生是一场长距离的马拉松,而不是一闪而过的百米竞赛。百米赛跑,起跑的反应时间、前三十米加速的爆发力是最重要的,占得先机的人即使不能拿冠军,也一定会名列前茅。而对于跑马拉松来说,起跑却是一点也不重要的小环节,一开始冲在前头的可能掉队,一开始不冒头的可能后劲十足,超强的体能、坚强的意志、合理的战术才是关键。

其实,孩子的真正第一起跑线,更多是家庭教育,家长的观念、态度、方法,将对孩子产生最重要的影响。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他们以人格上的示范,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从育人角度出发,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起点。更何况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

对孩子来说,学校的学习表现只是孩子人生众多起跑线的一条,因为人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没有哪个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下子成长起来的。然而,教育确是终生的,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发展已经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增加的速度是空前的,孩子只有学会学习,才终身受用。这样一来,小学不是起跑线,中学不是起跑线,大学也不是起跑线,关键是孩子的心智成长到了自己知道要努力学习,自己已经学会学习,这才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起跑线。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时候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今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一针见血指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

总之,人生不是短跑,而是要历经七八十年的长跑,因此,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尤其是在经济知识时代,我们更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不会给这个时代所抛弃。

篇5:旁观自己经典美文

旁观自己经典美文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我很早就熟悉这句话,但从来没有多想过什么。后来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加上身边的老人们说“人有三昏六迷九糊涂十二癔症”,就更不会要求自己多做什么了,反而常常想:迷就迷吧,谁让自己是“当局者”和“身在此山中”呢?

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也确实很难过完全清醒理智、看得清楚明白的人生。有人就以“难得糊涂”来自我安慰,然而有时候我们不妨学着跳出自己的“局”,旁观自己,于是多得一些清醒、清楚、清明,少一些迷茫、迷糊、迷失。

旁观自己,这怎么能够做到?累是自己的、苦是自己的、痛是自己的、愁是自己的、伤是自己的,这怎么能够置身事外?

是的,自己承受的、感受的、接受的,别人既不能替,自己也不能逃避,只有勇敢面对、迎身而上,所有问题都由自己扛。可是人生永远都有问题,以至于无穷,很多问题还没有唯一的答案。另外,并不是每个人都很幸运,身边时刻站着旁观者,随时为他指点迷津。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当自己的旁观者,以另外一种心态、心情、心智来看待自己,哪怕换一种角度、眼光或思路也成,做到不执著、不封闭、不沉陷,更不以“当局者迷”为借口而失去再思考、再寻觅、再担当的勇气和智力。

人生既然是孤独的,那么就需要学会自己陪伴自己和旁观自己,既然旁观者是清的,那么自有其中的道理和方法。我们一旦掌握了这些道理和方法,就不必苛求他人时刻站在自己身旁提醒和启发自己,反而同样可以将自己当他人,以他人之目和他人之心来看来想自己面临的一切,而且有可能比他人更清,因为只有自己才能够时刻伴随自己。一路同行,旁观、反观、内观起来更方便,更知自己的来龙去脉和不足为外人道的奥妙。而有时候我们自己竟比别人迷,正是因为自己有意遮掩了这些来龙去脉和奥妙,失去了自己旁观自己的勇气和机会,只有自己先迷了,方显得旁观者清,而如果自己也是清的,旁观者的清也就变成了一种见证和启示——原来我们自己可以做到和别人一样清,自己清跟旁观者清的'意义和价值是一样的。由己及人、由人及己、将心比心、殊途同归,这正是我们能够旁观他人和自己的“奥秘”所在。

曾经有一段时间,只有在小说中才出现的不幸降临到我的头上,我痛不欲生,想以极端的方式解脱而去。家人和朋友都在身边劝我,说“人人都有不幸,而你不是世界上最不幸、最无助的那个人”,“我们曾经经受过那么多痛苦,正是为了经受更大的痛苦,我们应该愈挫愈勇才是,因为我们有经验、有方法、有智慧”,“如果死是解决不幸和痛苦的唯一途径,那么人就不用降生了”……他们说了很多,也都很有道理,是旁观者的悲悯和智慧,他们当时比我更清醒理智。他们也痛苦过,又看到我的痛苦,由己及人,由人及己,将心比心,就会比一味悲观绝望、自我迷失的人更容易看到希望、生机和出路。他们是首先看清了自己,方才能够“旁观者清”,而我迷在当局,其实也是迷在自我,迷在内心。他们能够如此看,我也可以如此看。能如此看,便是旁观自己,便是靠智慧战胜了不幸和痛苦。

学会了旁观自己,当不幸降临时,我就会像旁观者那样多问问自己:这难道是你最大的不幸吗?难道非要你以极端的方式解决吗?当痛苦袭来时,我也会多问一些:这岂不是世界以另一种方式来吻你?将你以往的痛苦加起来,这个痛苦岂不太渺小了?也许你还不够痛,痛到极点时,你岂不会像壁虎一样断掉尾巴,再生新尾?如此旁观便多少有些解脱,感到自己在陪伴自己、自己在帮助自己、自己在提升自己,于是多了分力量,多了种别样的智慧,也多了些快乐和希望,如同一个朋友说:“我美丽,便骄傲地挺起胸膛为世界带来美丽;我不美丽,便蹲在街头看让人心醉的美景——世界从未负过你我。”

旁观自己,就是将人生的石头化做轻逸的云,就是多在世界上发现一道美丽的风景,就是有时候“身在此山中”也要看清“庐山真面目”。

篇6:解读自己美文

解读自己美文

我不是一个职业的作家,但我喜欢用手中的笔,刻录自己的故事,抒写自己的人生。

喜欢用重彩的笔墨,描绘我的世界,我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喜怒无常。抒写自己的执着,任性,偏激,时常把个人的爱好,写作,当做一种心情,一种宣泄,释怀生活的辛酸苦辣涩。

抒写自己,用一颗淡定的心,隐忍心情不好时的'冲动,烦乱,压抑。

抒写真实的自己,读懂自己,并看清自己。

读自己一个人的流离失所,踏着坎坷泥泞的路,突破生活的困境与艰难,复醒一个人的不畏与坚强,启程生活的道路,展现亮丽的光芒。

解读自己,不曾学会的随机应变,一个人的固执与偏激,释怀与压抑,执着与任性,途径中的风风雨雨,爱恨纠缠,聚散分离,演绎一生的得失相伴,悲欢离合。

执着,坚信着自己的梦想,等待着符合心愿的机会,追求着人性的美好,努力着改变自己,附和别人,感受人情的温暖,试图着命运的改变,武装自己,在现实中嬉笑欢颜,做自己生命中的太阳。

喜欢结交文学共鸣的朋友,以文会友,与文为伴,抒写生活的心路历程,抒写红尘中那份飘逸,品读生活中的世事无常,在平凡的生活中挥洒自己的风采。

心若无尘,不负岁月安然相守,读懂自己,看懂自己,看懂人生起伏的花开花落,看懂人生别致的风景,解读自己,为自己一生而活,无论命运的结局是什么,是否可以安然无恙,自己懂得就好。

解读自己,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终不过是生命匆匆的过客,把一切看淡了,平静心怀,没有过不去的事,也没有读不穿的人。

我写我心,我言我情,在自己的拙笔下丰盈内心,挥洒灵魂的研华,独欢自舞。

解读自己,抒写自己,感动自己,做自己的读者,也是自己的作者,浅薄的文笔,直白的文字,也许不能感动更多的读者,在完稿的第一时间,感动我自己足矣!

我愿意,飞舞灵魂的畅想,独欢自舞,分享自己故事,抒写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文本里,独尊的,灵魂的舞者。

篇7:做自己经典美文

做自己经典美文

前两天朋友找我吃饭,抱怨工作没成绩,连地铁口卖鸡蛋灌饼的小哥都不如。“我真讨厌这份工作。”我还没劝好朋友,表弟又光荣下岗了。表弟的团队在一次竞标中败下阵来,被老板痛骂一顿。他越想越生气,一怒之下辞职了。“我真讨厌这份工作。”他坐在星巴克吐槽了一下午。

为什么我们这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我曾在一家外企做过几个月的主管助理,开始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这份工作。我每天顺着人流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下车,跟那些妆容精致、一身战袍的职场精英,一起走进金碧辉煌的高档写字楼。那时候,我觉得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喜欢的工作。

可是没过多久,我越来越讨厌这份工作了。我不喜欢总加班,遇到紧急事件,连周末都休息不了;我也不喜欢总翻译外文资料,英文不好的我要耗费很多精力才能交差;我也处不好同事关系,和他们缺少共同话题。我越来越讨厌这份工作,最终提出了辞职。

后来,我利用闲暇时间在网上写文章,一开始的时候,我的文章经常被大公众号转载,几个月的时间,就有20多篇10万+的热文在网上流传,我幸运地成为了签约作者,出版了文章集合和单行本。我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最热爱的工作。我甚至想以后就辞职,专心在家写小说好了。

可是慢慢地,蜜月期过去了,我擅长的文章风格逐渐不流行了,更多、更优秀、更有个性的作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我压力极大,度过了一段极其郁闷的瓶颈期。于是,我又觉得,自己也许没那么喜欢写作。

一次,我在饭局上认识了一位心理学专家,忍不住向她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我总是从喜欢一份工作,慢慢变成了讨厌和逃避,除了单纯的喜新厌旧,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她放下筷子,认真地问我:“你是讨厌你的工作,还是讨厌工作中那个不怎么成功的你?”我忽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世间万物都是你内心的投射。我喜欢那个意气风发走进写字楼的自己,所以一开始,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可是,我讨厌那个英文差、和同事聊不到一块的自己,所以,我狼狈地放弃了它。如果朋友的工作成绩是全单位第一,如果表弟顺利拿下了项目,如果我天天都能写出爆文,那么,我们肯定会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它给我们带来了成就感和自信心,证明了自我的价值。

喜欢的工作,会因一时的不顺心而心生厌恶,可不喜欢的工作,也会因勤奋努力而逐渐熠熠生辉。我们不是讨厌工作,而是讨厌那个不争气的自己,同样,我们不太喜欢这份工作,但依旧会感激永不言败的自己。忽然想起张德芬说过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青春的起跑线

放逐自己美文

认识自己美文

祝自己生日快乐美文

做回自己就好美文

赢在起跑线初中作文

每个人的人生起跑线作文

5.20,请先爱自己美文

写给自己的生日的美文

和自己坐个对面美文

加长自己的起跑线美文(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加长自己的起跑线美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