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散文

时间:2023-09-09 03:36:50 作者:绿羊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绿羊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家乡-散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家乡-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家乡-散文

家乡-散文450字

回到家已经三天了,我这一年无时不在思念着家乡,可回到家也并不是感到有多亲切。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这里可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啊!

此刻外面的歌声不断传进我的耳朵,我知道那是谁家又有结婚的了,在我们这结婚前的一个晚上一定要请个乐队了热闹热闹。这么多年过去了,乐队还是那个乐队,还是那几首歌,要是在以前我一定会出去看热闹,而现在,我听着那歌声任思绪飞扬。

这些年过去了,歌声没变而我却没有心情再去看了。

到家的这几天我一直都待在家里,也不是不想出去,委实没有地方去,我儿时的伙伴要么上学没放假要么出去打工没回来,只有我放假比较早,每天却是那么无聊。

早听说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结婚了,昨天遇上他,他和他老婆在一块,看样子他老婆怀孕了。我打招呼道了几句恭喜的话也就走开了,关系生疏了许多,我感叹时光的易逝,转眼间已为人夫、人父。

我在想,老天是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的.一天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每个人拿这一天做的事情不同罢了。就在这一天一天当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变,每天都会做出各种决定,所以当我们这些分开许久的人再次相见的时候都会感慨世事难料……

篇2:家乡特产散文

家乡特产散文

远方的同学朋友聚会,话题中总少不了家乡的特产。

记得刚到四川上学的第一个寒假,宿舍里不知是谁提议:开学后每人都要带来一些家乡特产,给大家开开眼。

既然是特产,总要有点特色。在陇蜀一带虽有丰富的果品,但那里的梨子皮厚、质艮如木,人们都叫它木梨。于是我想起家乡那皮薄肉细的酸梨,便选了些上好的梨子,带回返程。

刚到学校,宿舍里就热闹起来了。同学们纷纷呈上带回的果品,来展示自己家乡的魅力。山西柔软甘饴的柿饼;陕西白水清脆的苹果;甘肃碧口清香泌脾的野生猕猴桃......呵呵,真是各显秋色。

当第一口咬开我那梨子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咧开嘴,皱起眉。更有嗔怪道;“哇!你的梨用醋坛子泡上几天了?不想给我们吃吧!”我忍俊不禁大笑起来,也赶忙杜撰一段故事,以释误解。我说:“我们家乡有种石长玉之说,古时有一位神仙从天国带来一块石头,交给一个善良勤劳的农夫种在山脚下。后来山下便长出一片片梨园。也便结下了你们手中的梨子。”他们这才仔细而又好奇地察看起那乳白的梨子来,仿佛要从中找出点名堂。我接着说;“这梨子别看第一口嚼在嘴里是酸涩的,可第二口就是甜润润的`,还能消火祛燥呢!早起吃上一个,一天都觉得神清气爽!”

“有那么神奇嘛?”绵阳的“麻辣豆”半信半疑的边嚼边问。

从此,每当放假回家,大家都很关心起我家乡的那酸润的梨子了。

过了这么多年,老同学还经常在电话里问起我,梨子是否成熟,今年的梨子收成怎样等等。

暮春时节,正直梨花开落。一位前去承德办事的洛阳同学子良,曲路特来拜访我的梨乡。

我把他带到城北燕山脚下,那座毫无雅名的麻山。山顶有座东海灵龟背负的石碑,雨蚀的碑文显得古老久远,却也依稀可见篆刻的五个大字“古人种玉处”。

他惊讶地朝我问道;“真有此事?”

我说“你没听说过伯雍种玉的故事吗?相传古代有个叫阳伯雍的人,父母在做生意途中死去,埋在前面的无终山上,他不忍离去,便常年挑水耕种在父母的坟冢边。他的孝顺和勤劳打动了上天。上天特派一神赐石,让他种在此山,便能长玉。”

“结果怎样?”子良迫不及待地问。

“经过他的勤劳真的长出一株一株的白玉啊!对了,你和伯雍还是老乡呢,他也是洛阳的!”我诙谐地笑着。

他低下头,看着脚下的山石说:“这山里真的有玉?”

我先是神秘一笑,随后抬眼北望,山脉峦叠的山坳间,虽落了桃红,却飘起梨白,身处其中却有“一树梨花一溪月”之感。阵阵清香弥漫山间,又随风溢向山外。我伸手指着田间与果林交错处躬耕的农夫,说:“子良,你看,那些农民世代不疲的勤劳古朴民风,不正是泛在梨花上的白玉吗?”

他先是一怔,须臾,我们伸手相握,会心而笑!

篇3:梦回家乡散文

梦回家乡散文

蒙古戈壁的夜,寂静的能听到流沙流动的声音,静的感觉让风屏住了呼吸。夏日的晚风送来了款款的清凉,夹杂着淡淡的野花香,像精灵一样推开了我的窗户,闯进我的梦里。

劳累、奔波了一天的我,早已带着对家乡无限的眷恋,捎着一缕缕淡淡的野花香,进入香甜的梦乡,穿越了千里之外的山川大地,回到了祖国西北黄土地上,那个宁静的小山村,脚下踩着厚厚的黄土,风尘仆仆,一头扎进了儿时的乐园,那美丽的黄土地,有我美丽的家乡。

这里的山水依旧,绿树成荫。可以看到心底善良、憨厚朴实的父老乡亲们,在黄土地里辛勤的劳作,每天在自家田里勤劳地编织着汗水和收获交织的日子,在春天里播下希望的种子,静静地期盼着秋天丰硕的收成。

我的灵魂像插上了有力的翅膀,穿越时光隧道,童年小伙伴铜铃般的呼唤,在黄土地的每个角落铺展、蔓延,异国他乡漂泊的游子,已经悄然归来,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思念和对黄土地无限的眷恋,故乡的山河大地慢慢地铺平展开。

四面环山,绿树成荫的山脚下,由二十多户人家组成的小村子,错落有致的房屋,星罗棋布地坐落在黄土地上。农舍、石磨、田园、蜿蜒崎岖的山路、房前屋后一棵棵结着黄灿灿杏子的杏树,是村里的独有的的风景。晚上每户农家点起煤油灯,那一抹泛黄光晕,仿佛都朝远方归来的游子微笑,亦是母亲期盼的目光,遥望着远方。

傍晚时分,看到了每家每户,屋顶升起了一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夹杂着那世界上最熟悉的饭香,飘向千里之外,牵引着游子归来的脚步。

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是那么的贫穷、偏僻和落后,在这里世世代代生存的父老乡亲,在困难面前,一直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朴实的光荣传统,是大西北人的优良品质。他们坚强、勇敢!化去为生存带来的忧伤,消除生活中带来的困顿,左邻右舍,用一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善良质朴纯洁的心灵,让大家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一家有难,大家支援。淳朴的民风,乡俗,将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灵魂,永远镶嵌在黄土地上。邻里间互帮互助,朴实的村民与世无争,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

春天,云雾从山顶端升起,带来了贵如油的春雨,梳理打扮着残冬留下的痕迹,山脚下的那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渐渐地变绿,山野里的野花、野菜也探出头,冒出嫩绿的.芽儿,一朵朵野菜,醉的那么诱人!仿佛一夜之间,大山上的一草一木,都缀满了绿色的希望!

在八九十年代,对于贫困、落后、物资匮乏,那漫山遍野,四季挖不完的野菜,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好的食物。尤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野菜,是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用来充饥填肚。土生土长在山里的孩子,挖野菜是他们喜欢干的事情,放学后,一只篮子,一把小铁铲,为餐桌增加一点内容。黄土地,育了世世代代的父老乡亲。山村人有宽阔无私的胸怀,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结下了难分难舍的情节。

黄土地上各种野菜很多,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春天里有苦苣菜、蒲公英、黄花菜;夏季有渐渐扫帚菜、灰灰菜;秋天里有龙须菜、瓢子(是一种草本果酱植物,味道酸甜,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冬天里有地衣(是一种苔藓植物,属菌类)。

对于出生在山里的孩子,从会干活开始,几乎每天和黄土打交道,春夏季节挖野菜;秋季摘瓢子;冬季拾地衣。全村的同龄孩子,一起早出晚归,走进大山深处,用劳动收获着果实,不但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也锻炼了结实的身体,有了大山一样坚韧的品格,坚实的步伐,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编织人生五彩缤纷的梦!

春天里,黄花菜开着淡淡的黄花,散发着淡淡清香,采回家里,在开水中烫一下,撒点盐、加几滴醋,就可以吃,那浓浓浅淡的菜香味是记忆中永久的味道。冬天里拾些地衣,在开水里煮沸,加几滴胡麻油(是一种农作物,主要用于榨油,秸秆可以做麻绳),做馅儿包的水饺,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

最让小伙伴开心的时间是夏至过后,满山遍野瓢子成熟的季节。大山的每个空闲的角落,像铺上了一张红色的大地毯,那一颗颗红色的瓢子,长得亭亭玉立,香飘千里。含在嘴里香甜、那味道味道,是孩子们的热恋。他们每天提着竹筐,或者背着小包包,每天天朦胧亮,就来到山里,尽情地摘采,当夜幕降临,每个人的竹筐和小包里,都装满了沉甸甸的劳动成果。脸上用成熟最红的瓢子,涂上一层厚厚的化妆,美美地唱着儿歌,消失在回家的夜色中。

最让人留恋的是秋天丰收的季节,村里有几户父老乡亲门前的几棵大杏树上,都缀满了金灿灿杏子的时候,那酸甜酸甜的味道,勾起了小伙伴们垂涎三尺的欲望。杏子虽然不是自己家的,但杏子从微黄到成熟的时候,每个人都没少吃一枚,隔三差五去偷人家的杏子,是小伙伴们的家常便饭,说是偷,实际是明抢。杏树家的主人看到小孩们都爬在树上偷杏子,看见也装着故意看不见,怕吓着小孩,从树上掉下来甩伤,只好顺其自然。

有时候,当我们猫着身子,还没来到杏树下面,就被主人发现,看到我们被吓得惊慌失措的小样儿,杏树的主人,把我们叫住,他们会找个长长的细杆子,从树冠上敲打下最熟透的杏子,让我们尽情的分享,大家围在杏树周围,那欢快的笑声,抢夺杏子的脚步声,划破了小山村的静谧。

不论是东边一家的杏树下面,还是西边的一家杏树下面,只要杏子成熟了,都有村里小孩们的身影,仿佛他们这群小孩就是杏树的主人,那欢快的笑声,在村里久久弥漫、回荡!村里那一颗颗杏树,见证了村里的每个小孩,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

“时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当年黄土地上的那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大部分已经走出黄土大山,定居他乡。他们的身子虽然走出了那个偏僻、寂静的小山村,但他们的心,永远留在黄土地上。一颗心与父老乡亲,情相连,心相映。在外面漂泊久了、累了,山村永远是心灵驿站。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挂满了无限的乡思;缀满了无限的思念和眷恋。

世世代代生存在黄土地里的父老乡亲,在困难面前,互帮互助,用宽大无私的胸怀,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黄土地的儿子,走出黄土地,走出小山村,去追逐梦想,开创未来。

对于远方漂泊的游子来说,今天无论离家是多么的遥远,把对家乡的那份永恒的思念和眷恋,永远珍藏在心底,让“心”永远偎依在家乡的黄土地上!仿佛嗅到了泥土的芬芳和熟悉的饭香!

篇4:家乡那些树散文

家乡那些树散文

冬天是一个怀旧的季节,总让人念起魂牵梦绕的故土,还有家乡那些树。

那些生长在记忆里的树木,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忠诚地守护着村庄的寂静,安然地开出冬日树木灰冷的花朵。浮绿褪尽,尽显傲骨。粗壮的手臂擎天,柔细的枝条团团簇簇,根根坚挺俏丽,浑然灰色,自然天成。

看那窈窕的'垂柳,三千发丝围绕主杆,静静下垂,偶尔的风,竟也吹不乱那根根思索静默的枝条,一根一根地涤荡,一根一根地飘摇,那是一季,还是一年?那是一生,还是一世?

倔强的梧桐,将寒霜侵扰的叶子固执地留在枝干上,一枚一枚地枯黄,一吸一收地颤动,像极了一只一只枯叶蝶,安静地栖息在那里,只一阵风,惊起一树的翅膀,沙沙有声。

倒是那些常青的松柏,携一身苍绿,不惊不扰兀自沉睡,安然从容得就像不是在冬季一样,只不过棵棵树身坚挺单薄了些,似乎带了满身尖利的刺。略显出冬日的沉重以及瑟缩。

最有韵味的是那些果树,在冬日的寒冷与干燥中,不露声色地孕育了满枝的蓓蕾,虽然也是幽幽的灰黑色,可是一粒一粒饱满分明,似乎只待一口暖风,便能够砰然弹开,展露明媚一般。

家乡的寒冬时节,如此短暂,又是如此绵长。家乡的那些树,似乎一年四季都会开花,都会开成家乡田野里最美的风景,镶嵌在我游离的心中,在想家的时候忆起,那些树木、花朵和河流。

此去经年,即便天涯,最美最暖的还是家,家乡那些树,都在寒冬开了花。

篇5:怀念家乡散文

怀念家乡散文

开学了。不管心里有多少个不情愿,也还是万般无奈地返校。当然,心里是咬牙切齿地抱怨了很久的。

我是高中时才真正算是背井离乡去求学的。每每离家都会添几分惆怅。不过到底只是中学,又只是在邻县。每个月都能回家一次,就算平时回不了家,妈妈也隔三差五地来看我,因此,当时对于思乡思家实在没什么感觉。

进入大学已经半年,整整一个学期,只回了两次家。一次是国庆假,一次就是寒假。想到此不禁苦笑。这对于一些渴望飞出去的.同龄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可对于我,一个有严重恋乡情结的人,实在是不怎么好受。

可这毕竟还只是大学,学生的假期比起其他人还是较多的。可是,时间很瘦,指缝又那么宽,大学四年很快就会过去。我,终究是要像大家一样,出去工作的。若是老师倒还好说,若是在企业,假日必定很少,而且很短。那时,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甚至几年回一次家,那时该要如何呢?

我总是要长大,离开温室一样的家,离开父母的羽翼。想到这里,鼻腔酸涩,眼眶也热热的。我是真的很不舍,对于父母,对于家,对于熟悉的县城。

篇6:家乡的散文

记得家乡的小院,一打开门是斑斓的月季花丛,走进院子,左侧是一个小房子,是当时的灶房,祖母坐在一口大锅前往底下添柴,中午时包子就蒸好了。刚进入院子的右侧有一个圈出的猪圈,说它是猪圈也不太准确,因为它还养过一条大黄狗,养过几只鸡。猪圈的对面是一小块围起来的空地,我幼年的时候曾种过月季,小葱、辣椒。我出生在这个小院并在这个小院里生长了九年,现在我在城里上学很少再回小院,前些年小院经过改造也早已失去了本来的面貌,不知不觉已是截然不同的样子了。但童年与小院的记忆藏在深处,每每想起还是会忍不住笑出来。记得小时候,有一天祖父和祖母出去了,只有我和弟弟两个人在家,我在小灶房里找到了一只蜡烛,拿到中间的卧室里把窗帘拉住,点起蜡烛想要营造一个电视剧里的浪漫气氛,结果在把蜡烛悄悄送回小灶房的时候把左手食指烧了一下留下了一个两厘米的疤痕。小院的雨天很美,尤其是下起绵绵细雨的时候,像是蒙上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的,啪嗒啪嗒声让人的心都静了下来,我最喜欢在下雨天坐在廊道里的板凳上,或是读书或是折一个纸船放在盆里划小船,又或是发呆也是极好的,思考一些有的没的不重要的事情,消磨时间。即使离开小院已经许多年了,小院的雨声仍然是我心中的特别,我时常想起它,然而在外面再没有听到过小院特有的雨声。小院的夏天也很美,特别是夜晚。把蒲席铺在院子里,大人们坐在蒲席上摇着扇子聊着家常,小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跑累了就脱了鞋在蒲席上休息,躺在蒲席上,你就会发现天是多么的大,多么的蓝,天上的星星是多么的亮。跑的累了躺在席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祖父祖母会抱来凉被盖在我身上摇扇的速度也降了下来,伴着蝉的叫声夜晚也这样慢慢结束。小院的时光已逝,家乡也大变了样,但有关家乡的记忆永远不会褪色。它深藏于我的食指里,深藏于雨声中,深藏于夏夜的星空也深藏于我的心里。

篇7:家乡的散文

描写春夏秋冬的短文

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的校园中,木棉花开,早春2月,正是木棉花开的日子,远远望去,一树的橙红,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木棉花的花型较大,每朵花都有五个大花瓣,木棉是先开花,然后才发芽。木棉花成熟后,果实会裂开,白色的棉絮会随风飘落。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像下雪一样,真漂亮。

夏天,一个炎热的季节。我们学校的大榕树长得可茂盛了,一片片叶子在风中摇来摇去,我们还可以在大树底下乘凉,我们都开心极了。

秋天时,树上的叶子都渐渐变黄了,秋风把一片片树叶吹掉,满地都是落叶,像给地上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袄一样。

冬天,天气寒冷。树叶全都飘落了,树上光秃秃的。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在操场上玩耍,别提多开心了。一到那个时候,校园里到处都充满了笑声。

我们的学校多美啊!

篇8:家乡的散文

家乡当我又一次踏上回家乡的路,我知道这一次离上一次整整两个年头了,看着家乡的一切在眼前是那样的陌生和熟悉。

家乡的空气永远那么清新。能看到蝴蝶,能看到油菜花,和我家屋前的雪梨花。车过儿时游泳的水库,一幅一副儿时嬉水的景象和小伙伴们都早已经定格在岁月的长河里。

小时候屋前的那棵香椿树依然萌发着绿叶。我摘下一片叶,放在嘴边,轻轻吹唱着属于

小时候的乐章。其实,我不想沉浸与城市的喧嚣。我是个安静的人,喜欢

安宁的生活。更喜欢在乡村生活的人,我喜欢大自然,喜欢家乡清新的早晨,更喜欢儿时读书时天天走过的那条泥泞小路,常常想起儿时牧牛时的黄昏是那样的诗意。家乡的蓝天,白云伴着黄昏的余辉散在长满稻谷的河岸边。我能听到小鸟的吟唱,我看着家乡的山山水水,这是我祖祖辈辈待过的地方。也是注定这一辈我一定要离开的地方。

在如今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现实生活中,我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当城市的猫。一只长期流浪在城市边缘的猫,曾经我是一个多么感性的人,喜欢读书,喜欢浪漫。喜欢无理由的爱和恨。家乡的人永远是那样的淳朴,简单。不像我生现如今生活的城市里居住了好多年的对门还不知道是哪里的人。

我知道生活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哲学家说:”人生之快乐在于是否

保留小时的童真“。现实却使我们越发深沉。我在别人的残忍中学会了成长,学会了自立。学会了勇气和怎样的去赚钱。学会了意志的坚强,我知道人本身的存在便是意志,意志是哲学的源泉,所以我学会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每个人对自己的理解不同,就像小草对泥土的理解一样。树欲静,而风不止。是树的无奈。

曾经我记得:”情不在是孩子的无奈“。我想我今天会说:”情虽在,是别离\"。那才是孩子的无奈。

我是个主观的人,谁能说清,蒲公英的放飞是否是父母的无奈呢?这时,我闭上眼睛,

享受自然,那便是静于心灵是与灵魂的释放的地方。看着一条条羊肠小路,我知道我曾经

从那里走过,现在那里会有我的足迹吗?我放弃少有的解释……

听到飞机的轰鸣,便产生一丝不快,我如何理解?

此时丝丝凉风把我从这不快中解脱。我用柔情的眼光看

着远边的树,我很想去抚摸它。心回家了,这便是真正的回家。

现在我思考我的人生,我的确走过很多路,今天我走的路是什么。

我不管,通向那里我也不管,曾经我一眼就希望看到路的尽头。且

不说我是否能看到,就算我看到了,我也只能看到遥远,看到迷惘。

这便使我内心,想的太多,无法使头脑专注与某事。我一直在坚持。

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我选择的路,不抛弃,不放弃。

就算到不了路的尽头,呵呵,我其实并不知道我是否会倒下,

就算倒下吧,埋没在油菜花芬芳的地方,那也便是无憾。

32岁,对我来说,只意味着责任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倍增。

说实话,曾经无知的言语,是那么轻松。人生为了责任而活着

并没有错,因为自己也是一种责任。

人是可悲的动物,快乐——逃避与无知意识下的一种行为

表现形式。我是这样理解的。

当我看着你的眼睛,便知道是什么心情,所以今天,

我闭上眼睛,我便是努力理解。

我讨厌文字。因为它会产生谎言。

但我又喜欢文字,因为它又会给我带来快乐,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我习惯与不知道,我清楚,不了解。

在沟通的人类社会,文字是最低级的沟通方式。

和自己沟通,那便是意识,感情是无意识的沟通。

所以我不想很多的垃圾文字从我嘴里说出。

我回头看看,你能看到数木参差,

以便吸收更多的阳光,

鸟儿寻找着食物。

这就是无意识下的思想转变。

这时,我饿了。像鸟儿一样,这便是现实。

如今,我只能说,现实是肉体的寄托,

精神才是心灵的归宿。

饿了去吃饭,去寻找现实,

没有钱了,就想着办法去赚钱,不要在原地哭泣,因为城市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在回家乡的日子里我感悟了在城市里感悟不到的东西。我很快又离开了我熟悉而又陌生的家乡。看着爸爸妈妈期待和赞许的目光,我又一次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个好猫。

家乡恋经典散文

家乡的枫叶散文

家乡的变化散文

赞歌家乡散文日记

家乡的野果散文

家乡的石磨散文

家乡的变化经典散文

家乡的人优美散文

心系家乡的优美散文

家乡的房子优美散文

家乡-散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家乡-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