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梨瓜女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示长安君》诗歌鉴赏分析,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示长安君》诗歌鉴赏分析,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 目录
篇1:《示长安君》诗歌鉴赏分析
《示长安君》诗歌鉴赏分析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②。
草草杯盘共笑语③,昏昏灯火话平生④。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⑤。
欲问后期⑥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⑦。
【说明】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出使辽国临行时写的。诗里只是一些家常闲话,情意却非常亲切真挚。
【解释】①示长安君写给长安君看。王淑文,是作者的大妹妹,受到了长安县君的封号。
②这两句说:少年时候久经离别,想念的情意原是不轻的;如今老了,就是相逢,也免不了有些悲伤。怆(chuàng)情悲伤。 ③草草随便准备的。杯盘指的是酒和菜。全句说:在不太亮的灯光之下,互相谈谈家常。 ⑤这两句说:自己正感伤兄妹们隔湖隔海地分别了好多年,如今又要冒着风沙到万里之外去出使。 ⑥欲要。后期后会的日期。 ⑦这句说:我在北方寄信回来时,应该是见到鸿雁南飞的秋天。(辽国在北方)
【赏析】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辽国,临行前与妹妹话别,写下了这首诗。多年来,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随夫远宦,两人离多会少,此番又是短聚,也不知后会何期。诗人只把这番情景娓娓道来,言语浅显寻常,道出了兄妹间真挚而又亲切的感情。草草一联写相聚闲聊的情景,最为亲切生动,十分感人。三年和万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表现兄妹分别易而会面难。
【问题解决】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颔联:
(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
(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简析
王安石的这首七律抒写兄妹情,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首联娓娓道来,却饱含深情,少年时就已经伤感离别,人到中年,这种离情别绪,教人更加难堪,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呵! 颔联似有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那种意境。兄妹相聚,还管它什么盘飧市远无兼味,只要有谈笑风生就可以了;哪怕它幽光耿耿草堂空,只要能畅叙亲情就行了。诗虽朴素无华,情却真挚深沉,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当时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 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过去是三年湖海久隔,而今是万里尘沙远离,诗人以时空交叉的方法极言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尾联的出句融合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和卢纶《送李端》中风尘何所期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所表达的意思,和这差不多。
读完这首诗,不禁想起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不难看出,此诗在结构和取材上受李益的影响颇深。
篇2:示长安君古诗鉴赏
示长安君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郡。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提问: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简析」本诗言浅情深,让人体味到亲人间的真挚的感情。参考答案:颔联:①“供笑语”表现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两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②“草草杯盘”和“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③“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待别的伤痛。颈联:①“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②“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痛又加深了一层。③“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篇3:示长安君
宋代·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译文
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如今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
随意准备些酒菜,为的是边吃边聊;灯火昏暗,我们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直到夜深。
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
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
注释
示长安君:写给长安君看。长安君:王淑文,是作者的大妹妹,受到了长安县君的封号。
意非轻:情意不是轻的。
怆(chuàng)情:悲伤。
草草:随便准备的。杯盘:指的是酒和菜。
昏昏:昏暗,光线暗淡。
后期:后会的日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嘉祐五年(1060),当时王安石将出使辽国。王安石与他的大妹王文淑感情很深,这次隔了三年再见面,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想起年龄老大,会少别多,无限伤怀,所以写了这首诗。
赏析
诗以议论起,用递进法展开。先说自己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在年轻时就对离别看得很重,到了年老,即使是会面,也引起心中的伤悲。对句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年老了,会一次少一次,所以相见时对未来充满感伤;一是有会必有别,因为对离别的感伤,就连对会面也感到心情沉重起来。
毕竟,与别相比,会还是快乐的。第二联写会面时的亲情。兄妹俩随意准备了些酒菜,只是为了把酒谈话,话很多,一直到夜间,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说着。这两句,很形象地刻绘了兄妹俩的感情,都是就眼前实事组织进诗,显得十分亲切;比那些着意雕镂、粉饰拔高的话自然得多。正因为如此,这联成为传诵的名句。宋吴可《藏海诗话》云:“七言律一篇中必有剩语,一句中必有剩字,如‘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如此句无剩字。”赞赏了句中用语稳妥,浑成一气。同时,王安石的诗以善用叠字闻名,这联中两个叠字也用得很成功。“草草”二字,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
下半四句写别,呼应首联。刚刚在叹息已经三年没有见面,知心话说不完,眼下自己马上又要到万里外的辽国去,诗便自然而然地转入惆怅,话题也就引入别后。于是,妹妹挂念地问:“后会在什么日子?”兄长只能含糊地回答:“见到大雁南飞,我就会从北国带回消息了。”其实,诗人自己不能预料会面的日子。诗就在无可奈何的气氛中结束,留下了一丝安慰,一个悬念。
这首诗没有用一个典故,把人所习见的家庭生活细节捡选入诗,而以传神的语言表达出来,是那么地质朴自然,因而成为王安石七律中的名作。
篇4:《示长安君》阅读答案
颔联:①“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②“草草杯盘”与“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③“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①“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②“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③“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篇5:《示长安君》阅读答案
1060年(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辽国,临行前与妹妹话别,写下了这首诗。
多年来,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随夫远宦,两人离多会少,此番又是短聚,也不知后会何期。因而,诗中表现了作者的“怆情”之感。颔联写相聚闲聊的情景,最为亲切生动,十分感人:“共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而在颈联中,“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诗人只把这番情景娓娓道来,言语浅显寻常,只是一些家常闲话,情意却非常亲切真挚,道出了兄妹间真挚而又亲切的感情。
李益有诗《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从内容上看,王安石的这首诗在结构和取材上受李益的影响颇深。
篇6:《示长安君》阅读答案
王安石的这首七律抒写兄妹情,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首联娓娓道来,却饱含深情,少年时就已经伤感离别,人到中年,这种离情别绪,教人更加难堪,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呵! 颔联似有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那种意境。兄妹相聚,还管它什么“盘飧市远无兼味”,只要有谈笑风生就可以了;哪怕它“幽光耿耿草堂空”,只要能畅叙亲情就行了。诗虽朴素无华,情却真挚深沉,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当时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 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过去是三年湖海久隔,而今是万里尘沙远离,诗人以时空交叉的方法极言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尾联的出句融合“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和卢纶《送李端》中“风尘何所期”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所表达的意思,和这差不多。
读完这首诗,不禁想起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不难看出,此诗在结构和取材上受李益的影响颇深。
篇7:《示长安君》阅读答案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②。
草草杯盘共笑语③,昏昏灯火话平生④。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⑤。
欲问后期⑥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⑦。
《示长安君》注释译文
①示长安君——写给长安君看。王淑文,是作者的大妹妹,受到了长安县君的封号。
②这两句说:少年时候久经离别,想念的情意原是不轻的;如今老了,就是相逢,也免不了有些悲伤。怆(chuàng)情——悲伤。
③草草——随便准备的。杯盘——指的是酒和菜。
④昏昏:昏暗,光线暗淡。这两句是说,在不太亮的灯光之下,互相谈谈家常。
⑤这两句说:自己正感伤兄妹们隔湖隔海地分别了好多年,如今又要冒着风沙到万里之外去出使。
⑥欲——要。后期——后会的日期。
⑦这句说:我在北方寄信回来时,应该是见到鸿雁南飞的秋天(辽国在北方)。
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篇8: 读《示长安君》有感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王安石《示长安君》
今日的月可是格外圆,透过那白的透明的窗纸便想到该有多么皎洁的.月。月光散射下来,稀稀落落的散布在屋内,像是积了许多个大大小小的水洼,明净透亮。桌上的烛油已落了许多,却还是一道沉寂。
“兄长,三年来你可安好?”淑文云。
“怎会不好?快乐逍遥哉。小妹不必担心。”淑云瞅着长兄的白鬓,不觉心里一阵疼惜。这是当年那个处处爱护自己的长兄啊,怎会如此消瘦了呢?
“小妹,长兄愧对你了,这三年来,你…可还好?”
淑云笑:“长兄自可放心,小妹生活安闲适意。”王安石确是一阵叹息,小妹还不大,几道青丝却已略显银白了。
兄妹各自想,自己说生活安好,可也让对方安心了。大概兄妹相逢,何种险遇都可忘怀,不足为道了。
于是本想诉说苦难的话,也悄悄落在心里,不敢吐露。
只道是今夜月色颇好,想来离别时也是如同今夜的好月。
小妹的泪水顺着脸颊簌簌滑下,此番别离,又是到猴年马月才能相见了。
长兄黯然,今后隔之遥远,怕是寄的书信,要许久才到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若在少年时别离,心里是痛苦的,但当在年老时相见时却也悲凉。只可惜岁月不懂相思人的苦。
屋里是昏昏的灯光,淡淡的月色,红红的蜡油,还有一汪如深海般读不透的离愁。
静谧的夜中,有那时不时的笑声,颤抖着,却仍然响亮。
终于蜡烛灭了。一阵阵蛙声,悄悄地掩埋了啜泣。
篇9:王安石《示长安君》的赏析
王安石《示长安君》的赏析
《示长安君》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抒写兄妹情,言浅而情深,表达了真挚而又深沉的相逢之欢与离别之悲。
作品原文
示长安君⑴
少年离别意非轻⑵,老去相逢亦怆情⑶。
草草杯盘共笑语⑷,昏昏灯火话平生⑸。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⑹,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示长安君:写给长安君看。长安君:王淑文,是作者的大妹妹,受到了长安县君的封号。
⑵意非轻:情意不是轻的。
⑶怆(chuàng)情:悲伤。
⑷草草:随便准备的。杯盘:指的是酒和菜。
⑸昏昏:昏暗,光线暗淡。
⑹后期:后会的日期。
白话译文
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如今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随意准备些酒菜,为的是边吃边聊;灯火昏暗,我们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直到夜深。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嘉祐五年(1060),当时王安石将出使辽国。王安石与他的大妹王文淑感情很深,这次隔了三年再见面,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想起年龄老大,会少别多,无限伤怀,所以写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诗以议论起,用递进法展开。先说自己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在年轻时就对离别看得很重,到了年老,即使是会面,也引起心中的伤悲。对句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年老了,会一次少一次,所以相见时对未来充满感伤;一是有会必有别,因为对离别的感伤,就连对会面也感到心情沉重起来。
毕竟,与别相比,会还是快乐的。第二联写会面时的亲情。兄妹俩随意准备了些酒菜,只是为了把酒谈话,话很多,一直到夜间,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说着。这两句,很形象地刻绘了兄妹俩的感情,都是就眼前实事组织进诗,显得十分亲切;比那些着意雕镂、粉饰拔高的话自然得多。正因为如此,这联成为传诵的名句。宋吴可《藏海诗话》云:“七言律一篇中必有剩语,一句中必有剩字,如‘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如此句无剩字。” 赞赏了句中用语稳妥,浑成一气。同时,王安石的诗以善用叠字闻名,这联中两个叠字也用得很成功。“草草”二字,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
下半四句写别,呼应首联。刚刚在叹息已经三年没有见面,知心话说不完,眼下自己马上又要到万里外的辽国去,诗便自然而然地转入惆怅,话题也就引入别后。于是,妹妹挂念地问:“后会在什么日子?”兄长只能含糊地回答:“见到大雁南飞,我就会从北国带回消息了。”其实,诗人自己不能预料会面的日子。诗就在无可奈何的气氛中结束,留下了一丝安慰,一个悬念。
这首诗没有用一个典故,把人所习见的家庭生活细节捡选入诗,而以传神的语言表达出来,是那么地质朴自然,因而成为王安石七律中的名作。
★ 十年长安诗歌
★ 诗歌鉴赏
★ 李少君诗歌
★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 蝶恋花-诗歌鉴赏
★ 《绝句》诗歌鉴赏
《示长安君》诗歌鉴赏分析(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