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紫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伤仲永过关练习测试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伤仲永过关练习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伤仲永过关练习测试题
伤仲永过关练习测试题
一、单字解释
1、金溪民/方仲永,世/2隶耕。仲永/3生五4年,未5尝识/6书具,忽7啼/求之。父8异9焉,借10旁近/11与之,12即/书诗四句,并/自13为其名。
1伤 2隶 3生 4年 5尝
6书具 7啼 8异
9焉 10旁近11与
12即 13为
2、1其诗/以养父母、2收族为3意,传/一乡秀才/4观之。5自是/指物作诗/6立就,其7文理/8皆有可观者。邑人/9奇之,10稍稍/11宾客其父,12或/以钱币13乞之。父/14利其然也,日15扳仲永/16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其: 2收: 3意: 4观
5自是: 6立就 7文理 8皆:
9奇 10稍稍 11宾客 12或
13乞 14利 15扳 16环谒:
3、余1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2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3称/前时之4闻。又七年,还自扬州,5复到/舅家问6焉,曰“7泯然8众人矣。”
1闻 2于 3称 4闻
5复 6焉 7泯然 8众人
4、王子曰:仲永/之/1通悟, 2受之天也。其/3受之天 4也,5贤6于/7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8则/其9受于人者/10不至也。11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12贤也,不受/之人,13且为/众人;今/14夫不受/之天,15固众人,又/不受之人,16得为/众人/而已耶?
1通悟 2受 3受之天 4也
5贤 6于 7材人 8则 9受于人 10不至 11彼其 12贤 13且 14夫 15固 16得为/众人/而已耶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1、世隶耕( )2、泯然( )3、称前时之闻( )
4、仲永( )5、邑人( )6、环谒( )7、日扳仲永( )
三、总结本课的两个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贤于材人远矣
四、总结一词多义:
1、于:1环谒于邑人 2于舅家见之
2、闻: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自:1并自为其名。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之:1传一乡秀才观之 2或/以钱币乞之
3忽啼求之 4于舅家见之 5余闻之 也久
6不能称前时之闻
五、总结词类活用:
1父异焉 2邑人奇之 3稍稍宾客其父
4父利其然也
六、古今异义:
1、稍稍宾客其父 2、泯然众人
七、按原文填空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
2、第一段中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
3、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4、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
5、交代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的原因的语句是:
6、仲永变成普通人的个人、直接原因的语句是:
7、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
八、翻译句子:
1、或/以钱币乞之。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泯然众矣。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闻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矣。
八、简答题
1、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
答:
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3、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答:
4、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义?
答:
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
答:
7、“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8、“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9、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是什么?)答:
《伤仲永全文翻译》
1、金溪民/方仲永,世/2隶耕。仲永/3生五4年,未5尝识/6书具,忽7啼/求之。父8异9焉,借10旁近/11与之,12即/书诗四句,并/自13为其名。
2、1其诗/以养父母、2收族为3意,传/一乡秀才/4观之。5自是/指物作诗/6立就,其7文理/8皆有可观者。邑人/9奇之,10稍稍/11宾客其父,12或/以钱币13乞之。父/14利其然也,日15扳仲永/16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余1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2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3称/前时之4闻。又七年,还自扬州,5复到/舅家问6焉,曰“7泯然8众人矣。”
4、王子曰:仲永/之/1通悟, 2受之天也。其/3受之天 4也,5贤6于/7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8则/其9受于人者/10不至也。11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12贤也,不受/之人,13且为/众人;今/14夫不受/之天,15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篇2:文言文伤仲永提速练习
文言文伤仲永提速练习
《伤仲永》句子翻译测试卷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5、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阅读理解卷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
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
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
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伤仲永》是(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的作品。他与唐朝的柳宗元、韩愈,宋朝的苏轼等
合称为(“ ”)。
2、第一段写出方仲永幼年天赋很高的句子是。
3、作者利用方仲永由神童变为普通人的故事,告诫人们
《伤仲永》句子翻译测试卷
6、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方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笔、墨、纸、砚,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乡里人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8、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有的还花钱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觉得这是件有利可图的事
9、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我们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比了。
10、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到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伤仲永》阅读理解卷
1、《伤仲永》是(北宋)(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他与唐朝的柳宗元、韩愈,宋朝的苏轼等人
称为(“ 唐宋八大家 ”)。
2、第一段写出方仲永幼年天赋很高的句子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作者利用方仲永由神童变为普通人的故事,告诫人们( 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的学习)。
篇3:伤仲永文言文同步练习
伤仲永文言文同步练习
1、在下面各句横线上补上原句省略的成分。
⑴ 明道中,____从先人还家,____于舅家见之,________十二三矣。
⑵ ______借旁近与之,_______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你能一眼看出下列加粗词语中谁的用法与众不同吗?( )
A、父利其然也 B、稍稍宾客其父
C、不能称前时之闻也 D、一狼洞其中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B、忽啼求之
C、余闻之也久 D、或以钱币乞之
4、火眼金睛!下面句子谁被翻译错了?选出来( )
A、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译:又过了七年,我回到扬州,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B、余闻之也久
译:我早就听说过这件事了。
C、稍稍宾客其父
译:渐渐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D、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5、做个小翻译!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粗的词的意思。
⑴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阅读下列选段,完成练习。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6、⑴ 第一段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文中世隶耕为___________作了铺垫,衬托了方仲永_________。
⑸ 读了此文,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段,做段后练习。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之。已而(过后)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何,怎么)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通册,指书卷)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冕小儿,恬(安然)若不见。
7、⑴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看谁又快又准!)
A、窃入学舍( ) B、夜潜出( )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 D、父怒挞之( )
⑵ 做个小翻译,翻译下列句子。
A、已而复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写出文中最能表现出王冕读书专心入迷的一句。
【参考答案】
1、⑴ 吾 吾 仲永
⑵ 其父 仲永
2、C
3、A
4、A
5、⑴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很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⑵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⑶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后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6、⑴ 仲永幼年作诗非凡天赋 其父贪利而不使学的错误做法
⑵ 第一阶段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⑶ 原因是其父贪图小利,眼光短浅,不使学。
⑷ 未尝识书具 非凡的天赋
⑸ 略
7、⑴ A、偷偷地
B、偷偷地
C、离开
D、打
⑵ A、过后还是像当初那样。
B、儿子这样痴迷(读书),为什么不让他去读书呢?
⑶ 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 伤仲永教案
★ 《伤仲永》 8
★ 伤仲永说课稿
★ 读伤仲永有感
★ 伤仲永原文翻译
伤仲永过关练习测试题(推荐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