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啊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英语委婉语的阐释,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英语委婉语的阐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英语委婉语的阐释
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英语委婉语的阐释
通过关联二原则及关联性的两个决定因素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来解释运用英语委婉语时的人类认知过程.运用委婉语时,交际双方始终遵循关联原则,期待或假设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值得付出努力去处理.受话者力图以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正确理解话语的目的,但委婉语间接、模糊的特性所要求的额外的处理努力,会被运用委婉语时所产生的.额外的语境效果抵消.可见,关联理论对委婉语的理解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作 者:朱华 邱天河 ZHU Hua QIU Tian-he 作者单位:朱华,ZHU Hua(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外语系,广东珠海,519041)邱天河,QIU Tian-he(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河南洛阳,471023)
刊 名: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23(1) 分类号:H315 关键词:委婉语 关联原则 语境效果 心智努力篇2: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认知阐释
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认知阐释
委婉语是一种迂回的表达方法,它以间接,含蓄,愉悦的说法代替直截了当,令人不悦的说法从而调节了人际关系使交际顺畅.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是心理空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新的语义建构的认知理论.本文尝试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下对委婉语的意义进行认知阐释,探索人类使用委婉语时的认知活动.
作 者:李松 孙承荣 作者单位:李松(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00)孙承荣(中国石油大学,山东,青岛,266555)
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2008 10(2) 分类号:H313.3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委婉语 认知阐释篇3:关联理论对交际中语用模糊现象的阐释力
关联理论对交际中语用模糊现象的阐释力
从语用模糊3种类型出发,运用关联理论对关联原则一一加以阐释,从而证明其适用性.认为只要交际双方合理地运用语用模糊,遵循关联原则进行恰当的语用推理,就可以取得成功的交际.
作 者:吴璐燕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00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2(1) 分类号:H030 关键词:关联理论 语用模糊 阐释力篇4:认知原型理论对英语中求助话语的阐释
认知原型理论对英语中求助话语的阐释
日常生活中,我们免不了要向别人求助.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人求助时,使用的话语也各不相同.这些话语都表达了怎样的求助含义,这些话语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不同求助话语?就是要尝试性的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来解释并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英语中的求助话语.
作 者:周红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辽宁,沈阳,110011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H3 关键词:认知 原型 范畴 礼貌原则 经济原则篇5: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及其运用
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及其运用
听力理解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收听者的语言水平、背景知识、记忆能力等诸种要素中寻找关联的因素进行逻辑推理而得出结论的过程.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关联理论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外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作 者:李艺 Li Yi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26) 分类号:H3 关键词:关联理论 听力理解 听力教学 信息处理 语境要素篇6:英语学习中关联理论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教育论文
英语学习中关联理论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借助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从词汇型隐喻、句子型隐喻、超句子型隐喻三个层次的多方面来具体阐释隐喻理解,借以希望对英语学习者理解非字面语言有所裨益。
【论文关键词】关联理论 隐喻 隐喻理解 非字面语言
一、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普遍不强,尤其是在理解隐喻等非字面语言形式上表现得力不从心。Sperber 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有关交际的理论,阐释了话语理解过程,但未涉及隐喻的理解。本文用关联理论来阐释隐喻理解,期望能对理解非字面表达带来一定的启发。
从认知功能看,明喻、借喻与隐喻都是认知方式,因而本文把它们都作为隐喻表达进行分析。
二、隐喻的理解
以下从三个层次具体阐述如何借助关联理论来理解隐喻。
1、词汇型隐喻
此类隐喻的喻体由词或词组充当,根据喻体有无修饰词分为两类。修饰词可缩小喻体的语域,减少听者为寻找语境假设与话语的最佳关联而付出的努力。
Beauty is summer fruit, and for the most part it makes a dissolute youth, and an age a little out of countenance……
喻体fruit为读者提供了认知环境。修饰词summer加强了fruit的含义,把认知语境缩小为 Fruit is not easy to store in summer; Fruit in summer is fresh. 并作为进一步推理的语境假设。明示中的youth和age暗含时间的流逝,与语境假设fruit is not easy to store.具有最佳关联,进而推理出Beauty does not last long.
喻体无修饰词的词汇型隐喻也可借助这一模式来理解。
He’d been a pig about money.
听者会在认知语境中构建假设:The pig is lazy; The pig is greedy……句中的money使读者获得语境信息It is about his attitude to money.,结合之前的语境假设作为推理前提,进而得出语境暗含He is greedy for money.
2、句子型隐喻
此类隐喻是指整个句子为隐喻表达。
I bet John will spend all his money in a few days, because the money burns a hole in his pocket.
前句的信息使读者获得语境假设: John does not live a frugal life. 若把隐喻表达直译为“钱在他口袋里烧了一个洞”会让人费解。听者需在之前的语境假设上进行推理,可获得John’s pocket can not hold money. 进而推出暗含意义John could not save money.
此类隐喻中,习语、谚语出现的频率较高,常被用来描述相关情形。由于其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我们很少会注意到这些隐喻用法。其意义的规约性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John hasn’t got a mind of his own on any matter of importance; he just goes with the tide. 在句中新信息相关性的作用下,可得出语境假设:
a. John does not decide important matters by himself.
b. The tide has more power to force people to follow.
读者会在新信息go with与语境假设的关联中获得信息意图John just follows other people. 取得语境效果John is easily influenced by others.
3、超句子型隐喻
说者会用整个句群作为一个隐喻来传达交际意图,此类句群即为超句子型隐喻。例如:
考试时,Ann因不适影响了正常发挥,而Paul 却嘲笑她。Jessie 给Paul 讲了一个故事:
Some dogs found the skin of a lion and began to tear it to pieces with their teeth. A fox, seeing them, said “If this lion were alive, you would soon find out that the claws were stronger than your teeth.”
Jessie用故事包含的道理来映射Paul 的行为。从故事提供的认知语境中, 可获得下面的语境假设及暗含前提:
a. Ann didn’t get a good mark because she was ill.
b. It is easy to knock down any being that is not in good condition.
语境假设和暗含前提经过推理,最后得出暗含结论。
It is not acceptable to laugh at Ann.
在清楚Jessie的意图后,Paul会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如果Jessie直接示意,会使Paul感到尴尬。相反,此隐喻表达能在避免Paul尴尬的前提下起到劝诫效果。
三、结语
隐喻的理解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是复杂多变的。本文用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来解析这一过程,希望会对理解非字面语言形式有所帮助。同时,期望能把这种语言理解的方式运用到日常交际中。隐喻的理解也表明,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渗透在语言中的文化,语言是深深植根于文化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语言的习得。
【参考文献】
[1] Ortony, A. Metaphor and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2] Sperber, D, an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6] 束定芳. 隐语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 表述观点英语范文
★ 正反观点英语范文
★ 委婉辞职报告
★ 四大基本句型英语
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英语委婉语的阐释(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