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爱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第二课时学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第二课时学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第二课时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懂得什么是尊严。
2.感悟揭示的做人的道理,学会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3.能融入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的深刻道理;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出示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 年轻时,逃难到 ,坚持用 换取食物,维护自己 的事。)
2.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而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
3.杰克逊说年轻人什么都没有,他究竟都没有什么呢?(出示幻灯片:那时的他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能用这样的句子说说吗?
4.可杰克逊为什么说他是个“富翁”,而且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走近哈默,去探个究竟吧!
5.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感受哈默与其他逃难者的相同与不同
1.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画一画描写他的语句。
2.反馈相同之处
①谁来说说,这些逃难的人,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请从课文里找出一两个词来形容。
哈默此时什么样?(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②他们还有什么相同之处吗?(他们吃东西都是“狼吞虎咽”的。)
a.勾画出描写逃难者和哈默狼吞虎咽的句子。
b.“狼吞虎咽”是什么意思?
c.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3.反馈不同之处
a.哈默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b.此时的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什么?
c.可哈默选择的却是干活,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三.合作探究:聚焦“尊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这个年轻人有“尊严”?请联系课文相关语句体会,谈谈你的看法。
(学法指导: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仔细体会,可在书上简单批注,之后同桌交流。)
2.学生展示交流
预设1:“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这句话中体会到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
a.(出示这句话)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被哈默反复的在运用,哪个字?
b.(句中三个“不”变红)读一读,从这三个“不”中你读到了什么?生朗读体会。
c.指导朗读。请你坚定地读一读。
师:哈默的语调并不激昂,可能还有些虚弱,却字字透露着坚定,谁再来读读。
预设2:透过哈默的语言(板书: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定。你们注意到他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了吗?(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
a.师:猜想一下,此时他可能在想什么?
b.看来人物一个神态的变化,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内心。你们注意他的动作了吗?
师:什么时候你会做这样的动作?你觉得此时哈默怎么样?(
师:人物一个细微的动作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想法。
3.小结: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你们可以说个个是哈默的知音啊!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哈默此时的感受吧!
4.尽管他那样渴望食物,尽管他可能面对死亡的威胁,可他依然坚持先干活,再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耐力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呢?
师:从哈默的话中我们听到了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哈默没有金钱,没有权势,没有地位,可他拥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
5.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出示:他拥有_________,以及别人对他的__________。)谁能说?
6.哈默用尊严获得了食物,获得了工作,也收获了幸福。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这句话,(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同桌讨论:
⑴师:你觉得“富翁”指什么样的人?
⑵杰克逊能这样评价一无所有的哈默,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展示,教师小结:哈默自尊、自强,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这就是一种尊严;杰克逊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是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虽然哈默现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他拥有尊严,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正如杰克逊大叔所言,这个人真的成为了一个让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羡慕的财富,成为石油大王。
7.出示哈默资料
学了课文,听了老师的介绍,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四.总结、作业
同学们,自尊者自信,自尊者自立,自尊者自强。尊严,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激励你不断努力,不断向前!
1.如果感兴趣请利用电脑网络或图书资料继续收集和整理有关尊严的事例,也可以结合亲身经历和同学交流。还可以阅读《勇敢的人--哈默传》,进一步了解哈默。
2.小练笔: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篇2: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依据自学提纲,学第三节(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2、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特点;3、说说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的朗读。)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DD山形
色彩明丽DD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DD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再进行汇报交流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DD(云雾迷蒙),山间DD(绿树红花),江上DD(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DD(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培养能力
1、课后练习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2、背诵课文比赛
课后反思: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课前和课上的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如果在课前没有预习,在课上的朗读就会出错,费时自然就多。因此,在第一课时就要让学生读熟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清楚段落。
篇3:四年级语文下册《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依据自学提纲展示互动。
细读重点段,理解内容,体会心情
(一)研读课文2、3自然段
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创始人。这位伟大的人物正在做一项对人类来讲非常有意义的试验,是什么试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生读2、3自然段)
(1)这是一项什么试验?为什么要进行试验?
1、默读课文,画出说明巴斯得发起对狂犬病进攻的原因句子。
2、学生读出所画的内容。
(2)、谁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3、指导朗读,体会狂犬病的可怕。
(4)试验进行的如何?你有什么问题吗?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5、默读2、3自然段,交流感悟。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师生共同评价,
8、展示读。
过渡:狂犬病这样可怕,巴斯德是怎样征服它的呢?
(二)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2、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3、默读课文,画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4、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5、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6、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7、小组讨论理解:为什么这一次他犹豫了?
8、引导学生想象:巴斯德听到小梅斯泰尔安然无恙的消息,他会说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
9、老师引出下文:后来巴斯德又抢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三)齐读第13自然段,集体交流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回味故事,升华情感
1、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不仅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同时,也彻底征服了“狂犬病”这个恶魔。他获得了成功,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为什么说他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2)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当时巴斯德放弃了,结果会怎样?他为什么没有放弃?是什么使得他获得了成功?
2、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也会传染到人身上,使人生病怎样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防止动物病毒传染给人呢?课下继续搜集相关资料,科学的预防这样的传染病。
四、巩固提升。
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巴斯德是法国著明的微生物学创始人
( )
( )
战胜狂犬病是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板书设计
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征服
巴斯德―――――――――→狂犬病
孜孜不倦 极度忧虑
惊心动魄 惊魂不定 筋疲力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孜孜不倦、犹豫、极度疑虑、焦虑万分、忧心忡忡、放心”这些词语,体会巴斯德研制疫苗的艰难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他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
篇4:四年级语文下册《小树死因调查报告》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小树死因调查报告》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一课,谁还记得调查报告中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那么作者为什么写这份调查报告?作者是如何调查的?结果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依据自学提纲展示互动。
细读课文 ,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引导:读出高兴的语气和疑问句。
(2)师生交流学习心得。
作者为什么对小树的死因进行调查?
(二)学习“调查”部分
不仅作者感到奇怪,我们也很奇怪,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1、默读这部分。
2、集体交流。
(1)作者是怎样进行调查的?如果是你还会怎样调查?
(2)通过调查小作者有什么发现?你有何感想?
(三)学习“分析”部分。
1、自由读这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
(1)说说这些小树在正常情况下应该生长得怎样,为什么?
(2)小树生长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3、展示学习效果。
(四)学习“结论”部分
1、指名读,小组讨论:
(1)说说小树非正常死亡的原因。
(2)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3)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2、反馈学习收获。
3、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
(五)学习“建议”部分,体会意义。
请同学们根据小作者的建议,给相关部门写一份建议书,你想怎样写?
(1)反映问题,有理、有据、有节。
(2)态度十分诚恳。
(3)语言文明礼貌。
(4)内容具体,建议细致。
(1)齐读这一部分。
(2)作者提出了哪些建议?
(3)引导学生开展开想象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措施来保护绿化成果?
(四)总结全文,理清文章各不分的关系。
1、自由读,小组讨论::文章各部分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2、反馈学习效果,师生评议。
三、达标检测。
1、对于保护环境,你的建议是:( )
2、,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步骤是:( )( )( )( )( )( )。
3、用下列词语造句:并且、措施
板书设计 :
11、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
查调的原因:家门前的小树死了
如何调查:实地测量、统计、考察
分析信息:非正常死亡
得出结论:人为因素
教学反思:教师要选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提示应当注意的字词,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多动笔墨多读书的习惯。
篇5:语文百花园六导学案第二课时 (S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百花园六导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拓展与交流。语文大课堂
教学目标:
1、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你所得到的读书方法并从中获益
2、能积累各种名人语录,让自己的知识的储备更加饱满。
教学重点:1、能积累各种名人语录,让自己的知识的储备更加饱满。
教学难点: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你所得到的读书方法并从中获益。
学情分析
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二)拓展与交流。
1、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的对话。
2、小组讨论。
⑴宁宁和丫丫二人各用了什么方法去阅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⑵说说自己学习本单元某篇是所采用的读书方法。
3、全班交流汇报。
⑴点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⑵归纳出读书方法。
(整体把握、浏览、精读品析、摘录、对比、联想、想象等方法。)
【意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并大胆与同伴进行交流,将一些要的学习方法进行共享,为今后自主的学习积蓄力量。】
(三)积少成多。
1、熟读以下名人语录。
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春天,一朝最好是清晨。
--李大钊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苏联】高尔基
寻常的山花凋谢了,还会再开,而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英国】王尔德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法国】萧伯纳
2、比赛背诵以上自己喜欢的名人录。
3、引导质疑,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全班交流讨论。
4、小组交流。
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在小组中进行诵读交流。
5、补充其它的名人语录,熟读成诵。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魏 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 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李 白
【主要以朗读背诵的形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达到厚积薄发之功力。】
三、语文大课堂 我们的成长
一、活动主题:我们的成长
二、活动地点:六年级(3)班
三、活动形式:队会形式
四、活动准备:
1、为出席活动的老师、家长、学校领导发出请柬。
请 柬
尊敬的社区领导李金辉同志:
兹定于6月25日在学校6年级(3)班举行“我们的成长”毕业班告别联欢会。特邀请您出席。
六(3)班全体队员
206月15日
例:
2、也可以根据情况做出海报,贴于社区显眼处。
3、布置班级。写上主题“我们的成长”,写出欢迎的标语:“欢迎领导莅临我班指导”。
4、拟定会议程序。(社区领导发言、学生活动、辅导员讲话、家长代表讲话)
5、选出主持人,准备主持台词,全班同学准备主题活动的内容。
6、排练各项节目:歌舞、诗朗诵、小品等。
【语文大课堂是语文实践的天地,引导学生运用小学中学到的相关的语文知识,自己设计、组织一次主题队会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学习的语文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五、活动进程:
(一)仪式。
1、中队长整队、报告人数、报告辅导员。
2、出队旗、奏乐、敬礼。
3、唱队歌。
4、中队长宣布队会活动开始。
主持人:美丽的校园就像一棵葱郁的大树,我们像快乐的小鸟栖息其中--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可是,雏鹰总要离开大树的怀抱,向着更远的目标展翅飞翔。现在,我们即将小学毕业,离开母校,让我们在最后的时刻欢聚一堂。
(二)“我们的成长”汇报活动正式开始。
1、请社区领导讲话。
2、学生展示才艺。
(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三)辅导员讲话。
(四)家长代表发言。
(五)在队旗下呼号。
(六)退旗、奏乐、敬礼。
(七)欢送各位领导、家长。
六、活动总结
根据这次活动写一份总结。
要求:
1、任选一个主题,写活动的精彩之处、写出自己的收获、对初中生活的畅想。
2、写通顺、具体,不写错别字。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可是记叙文,可以是建议书等。
【引导学生既要在在生活中实践语文,又要将生活中的语文进行文学提炼,将丰富多彩活动诉诸于自由的文字,又提高了学生文字组织的能力。】
[语文百花园六导学案第二课时 (S版六年级下册)]
篇6:日出第二课时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日出第二课时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年级: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日出
备课人:八年语文组 备课时间:2 月 25 日
一、学习目标 :
1. 了解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三者地位状况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
2. 体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潜台词的运用及其作用。
3、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二、重点:体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潜台词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难点: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四、自主学习内容
1. 文中黄省三与李潘二人有几次冲突,最终怎么解决
2. 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有哪三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黄省三:
李石清:
潘月婷:
五、探究交流
1. 指出文中有三处破折号的作用。
①那你可以到街上要--
②您说,要我去--
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2. 理解这篇戏剧的`语言特色。
六、训练检测:
1、在对话和朗读中,对有些要强调的字眼应读得重一些。下列台词中哪个词应重读,请在括号中写出
○1李石清: 又是你,谁叫你到这儿来找我的?( )
○2.黄省三: 我在银行里一个月才用您十三块来钱,我这儿实在是无亲无故,您辞了我之后,我到哪儿找事去?( )
○3.潘月亭: 把他拉下去。放在别的屋子里面,给他拍拍捏捏,等他缓过来,拿三块钱给他,叫他滚蛋!( )
2、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请在应该重读的词语下加着重号,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
(1)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2)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
(3)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4)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张语晴
篇7:四年级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活动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活动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并表达感受
教学重点: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并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并表达感受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学习“大舞台”之“花海流连..
一、学生读”花海流连“
1.学生自读,明确其内容及活动要求。
2.学生交流自读感悟二
(1)”赏花姿“养花.与家人一起欣赏。
(2)”解花语“花代表祝福,花种不同,代表的祝福也不同。你知道哪些花语?
(3)”赞花魂“花似人‘也有她的品质、精神。唱一首花的赞歌或吟一首小诗。
二、教师引导
1.展示一盆花,与同学们一起欣赏,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欣赏花的色、香、形。(1)这种花具有什么特点,能表达什么语意。
(2)教师吟诵有关这种花的小诗。
2.学生交流欣赏体会。
三、学生”赏花姿“”解花语“”赞花魂“
1.学生展示自己的.盆花。
2.学生”解花语“,吟诗或唱歌来”赞花魂“。
3.学生评议,教师点评。
4.学生完善自己的小诗或赞歌。
四、活动小结
将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总结一下,与同学们共赏吧。
板书设计:
赏花姿
解花语
赞花魂
篇8:四年级《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学案
四年级《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学案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 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第二课时学案(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