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时间:2023-09-24 03:40:47 作者:守沢千秋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守沢千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  编写人 覃章寿

课题 《怀念母亲》 课时安排 2

学       案 导  案

学习目标 1、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我能学会写人文章中围绕中心句,然后选取典型事例来写的结构模式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能把这些生字写优美

3、我能揣摩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重点难点)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时间:        )

自主学习1、小组内展示字词学习情况。

2、组内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例句:(1)、"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他。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书上写上批注。

我还找到一些这样的句子划下来了。

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        )

合作探究 1、(1) 从那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找出文中描写对祖**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        )

展示交流 (1) 从那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2)各小组出示质疑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师点拨引导。

(3)自主学习的内容。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        )

达标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Zhēn   zhi     bī   miǎn        méng  lóng      qī  liáng

(          )    (        )      (      )        (         )

2、语句赏析。

1、"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他。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频的意思是

(2)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

2、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凄凉的近义词是         甜蜜的反义词是           ,

(2)、作者心里为什么感到凄凉而有甜蜜?

因为季老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因为季老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时间:        )

盘点收获 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时间:        )

[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2: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  编写人 覃章寿

课题 怀念母亲 课时安排 1

学       案 导  案

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能把这些生字写优美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步感知文章内容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时间:        )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我在自学生字词时,觉得容易读错的字是:(          ),容易写错的字是:(      )

3、我在读课文时,词语我理解我会用(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真挚

弃养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薄暗

沮丧

思潮起伏

思潮腾涌

4、我在读课文时,能一边读一边思考,我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在书上作批注,我读书过程中还有以下疑问需要请教:

(1)

(2)

(3)

5、我在读课文后,我知道课文内容,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

6、课文主要讲了两位母亲:

一位是:

一位是: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        )

合作探究 对自己的母亲:

对祖**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怀念生母的句子说说从哪些关键词体会到了什么?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        )

展示交流  (1)各小组归纳总结的共识在班内交流。

(2)各小组出示质疑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师点拨引导。

(3)小组展示生字词

(4)交流读文心得: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        )

达标检测 1、我会写近义词:

崇高--         真挚--        黄昏--

沉默--            沉静--            凄凉--

2、我会写反义词:

崇高--         真挚--        黄昏--

凄凉--             普通--           甜蜜--

2、读句子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

(1)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2)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3)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时间:        )

盘点收获 1、初读了这课,我知道了:

2、我明白了:

3、我还要进一步学习的是: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时间:        )

[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3:《怀念母亲》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结合课文写出下列近义词.

忍耐(      )      异常(         )    思潮起伏(       )

2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3.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             )

三、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中的词语

1.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是怎样的?

2.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                                                                 )

3.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凄凉”指什么?

(2)“甜蜜”指什么?

(3)“说不出的味道”是什么味道?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 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我的愿望没能实现在,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句中的“愿望”具体指作者的什么愿望?

(2)“我的祖**亲……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中话线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者悲痛的日子里,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五、学后反思:

杨润清

篇4:詹天佑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詹天佑》导学案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  编写人 覃章寿

课题 詹天佑  课时安排 2

学       案 导  案

学习目标 1、我能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能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2、我能学会写人文章中围绕中心句,然后选取典型事例来写的结构模式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11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能把这些生字写优美

3、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4、我能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时间:        )

自主学习1、小组内展示字词学习情况。

2、组内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介京张铁路。

3、自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例句:(1)、"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2)“他们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3)、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4)、“原来,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

(5)、“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6)、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7)、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书上写上批注。

我还找到一些这样的句子划下来了。

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        )

合作探究 1、(1) 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詹天佑是如何做、如何想、如何说的?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        )

展示交流 (1) 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各小组出示质疑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师点拨引导。

(3)自主学习的内容。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        )

达标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shī   gōng        zǔ  náo         è  liè      chǎn  chú

(          )       (        )        (      )   (         )

yì    rán        yōng  sú        ní  jiāng    chà  dào

(          )        (        )       (        )   (        )

2、我会连线。

白天                   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晚上                   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

他带领做               工作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

他勉励说               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他遇到困难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修好

3、填空

(1)、帝国主义者阻挠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的目的是

,他们的要挟手段是                           。

(2)、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全国都轰动了,帝国主义者确认为

。有一家外国报纸还轻蔑地说

(3)、京张铁路这样艰巨的工程,帝国主义者认为连他们自己的工程师也

,至于中国人,是                      。

(4)、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的意义是                             。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时间:        )

盘点收获 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时间:        )

[詹天佑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篇5:穷人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预习问题生成单:

1.自学生字,找出易写错读错的字。

2.通过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3.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划出文中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

5.通过网络,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个人资料。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3、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一、揭课导入,检查预习( 10分钟)

(一)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重点指导下列字词的读音;

魁梧黧黑   搁板  抱怨  忐忑不安  喃喃  蜷缩

2、听写易错词语,同桌互改。(忐忑不安  魁梧 倒霉 抱怨 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3、理解词语的意思:忐忑不安  魁梧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讲桑娜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抱回了两个孤儿。

第二部分(第12--27自然段):讲渔夫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抚养两个孤儿,夫妻想法不谋而合。

5、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适时指导并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讲了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样?)。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课文的体裁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找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画出情节曲线。

三、完成学习目标(25分钟)

1、“先学后教”,出示学习指导

(1)、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背景。

(2)、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当时环境,此时桑娜在干什么?

(3)、浏览课文第3--11自然段,想想桑娜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什么事?

(4)、朗读课文第12--27自然段,说说丈夫回来以后是什么情景。

2、按照学习指导,自批自画,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8分钟)。

(四)、总结本课时学习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回顾了小说这种体裁的特点,并结合本课找到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几部分,了解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丈夫出海生死未卜的,家中五个孩子衣食难保的窘况下,主动抚养两个孤儿的感人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2、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通过对环境、细节、心理活动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穷苦的桑娜夫妇的美好心灵。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完成目标任务(25分钟)

1、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学习指导(一)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完成填空。

屋外:

屋内:

桑娜的心情:

(2)、分析所填语句,体会桑娜的美好心灵。说说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朗读相应的语句。

按照学习指导,自批自画,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2、第二次“先学后教”,出示学习指导(二)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课文,体会“忐忑不安”的意思,并说说桑娜为什么会这样?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画出文中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揣测他心理。“熬”字说明了什么?

(4)、想一想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同桌互相说说。

按照学习指导,自批自画,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本文写作特点(2分钟)

1、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丈夫出海生死未卜的,家中五个孩子衣食难保的窘况下,主动抚养两个孤儿的感人故事。赞扬了渔夫夫妇的美好心灵。

2、这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情节扣人心弦、通过对环境、心理活动、细节等描写,赞扬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美好感情,以及渔夫夫妇的美好心灵。

四,以一带多拓展延伸:(8分钟)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思考讨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语句。“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新词。

3.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各出现了怎样的幻景?

4.思考、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你认为这些想象合理吗?

5.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读了以后,你有何感想?

课课清作业设计:(5分钟)

默写生字词。

默写“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各写一句话。

做《巩固》阅读分析题。

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写一小片段。

板书设计:

穷    人

发生      等待      心惊肉跳     勤劳贤惠

发展    抚养孤儿    忐忑不安     纯洁善良

结果    渔夫归来    不谋而合    憨厚正直

[穷人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6:东施效颦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老妇人心灵的美、追求树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同时也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后谈感受。

3、小结:同学们的感受值得珍视,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庄子是如何审视美与丑的。

二、读通语句,感知大意

1、老师范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验古人运用文字的魅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相机解决“颦、挈、亦”字读音及字义。

3、学生齐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内容。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要求: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

四、细读课文,读懂句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生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没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5)学到这里,你想对东施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我要请教大家: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东施听了大家对她的评价和建议后,我想她定会有自知之明,同时也会明白美与丑的真正含义,大家想象一下,东施今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小结:是啊!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我们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阅读《邯郸学步》。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东施效颦》;

2、为本则寓言扩写并续写结尾。

扩写要求:

(1)可以以“西施”或“东施”或以“路人”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这则寓言;

(2)可适当加入一些细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续写要求:

(1)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行文连贯;

(2)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 自然流露--赏心悦目

东施  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东施效颦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做一个最好的你》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你一定会听见 导学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计算与运用复习课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圆锥的体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学计划

小数意义(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