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技术参考文献

时间:2023-12-02 03:38:49 作者:我要减的美美的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我要减的美美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单片机技术参考文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单片机技术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单片机技术参考文献

[1]肖骁,戈文祺. 电气传动系统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解析[J]. 中国标准化,2017(22):250-252.[2]茅阳. 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J]. 中国高新区,2018(01):24.[3]贾飞. 单片机技术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案例[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3):75-77.[4]罗东华. 互联网+背景下单片机技术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47):78-79.[5]李建. 矿区智能勘测设备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J]. 电子制作,2017(24):45-46.[6]闫璞,王贵锋.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室内照明光伏优化供电控制系统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2):22-24.[7]宋述林. 物联网电子产品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方式研究[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22):64-65+75.[8]邵杰. 单片机技术在阀门电动执行机构中的逐步应用和发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6):53-56.[9]苏健.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探讨[J]. 电子世界,2018(03):56+58.[10]田媛. 就电工电子专业单片机技术简析如何实施项目教学[J]. 时代农机,2017,44(11):197.[11]张琦,孟俊焕,朱恒伟,吴延霞,马洪新. 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 时代农机,2017,44(11):212+214.[12]黄海燕. SPOC教学模式在高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6):49-52+57.[13]刘玉丛. 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实践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 电子世界,2018(03):97.[14]周丽荣. 物联网电子产品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研究[J]. 电子测试,2018(02):79-80.[15]牛景乐,鲍权鑫,鲍丙豪. 基于单片机和蓝牙技术的智能风扇设计[J]. 仪表技术,2018(03):23-26+46.[16]秦国栋,吴湘莲,郑洁霁. 依托校企联合研究所建立分层学习小班教学模式研究——以《单片机技术》课程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3):35-37.[17]蔡植善,陈木生,吴仲龙,朱成全. 基于单片机技术与LabVIEW软件的项目开发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8,16(02):5-8.[18]许燕. 单片机技术设计红外线电子锁系统研究[J]. 电子设计工程,2018,26(06):52-55.[19]杨国君. 单片机技术在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的协调运用[J]. 电子制作,2018(Z2):58-59.[20]李艳. 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2):169-170.[21]秦国栋. 单片机技术微课库建设实例[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3):52.[22]孙鹏,姜艳红,崔承毅,周晓丹,王林,王开宇. Proteus仿真软件在“实用单片机技术与实践”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01):65-68+73.[23]丁小一,吕菲.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开发与实践[J]. 无线互联科技,2018,15(09):88-89.[24]排祖拉·阿不力米提. 基于高速单片机技术的小功率中波发射机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系统设计简述[J]. 西部广播电视,2018(07):215.[25]郭晓科. “智能化”电子产品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J]. 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1):177-178.

篇2:单片机技术参考文献

[26]刘婷. 传感器设计中应用单片机技术的分析[J]. 数码设计,2017,6(09):85.[27]梁小廷.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 民营科技,2018(06):9.[28]张承畅,吴孟林,张华誉,罗元,何丰. 面向学生工程能力达成的“单片机技术”实验案例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5):178-182.[29]王鹏超,王伟东,刘霞,陈伟. 基于单片机技术开发的智能遥控轮椅[J]. 价值工程,2018,37(16):134-135.[30]吕爱华. 单片机技术在智能化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分析[J]. 南方农机,2018,49(09):161.[31]黄海燕. 基于创客教学模式的高职生态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单片机技术课程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1-3.[32]刘丰年. 单片机技术在物联网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分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08):169-170+173.[33]吴乐明.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多机通信系统设计[J]. 中国新通信,2018,20(09):7-8.[34]严格非. 现代单片机技术的进展[J]. 中国新通信,2018,20(08):237.[35]章敏艳. 单片机技术在智能家具中的应用与发展[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9):239.[36]黄智英.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矿井风机自控系统设计[J]. 内燃机与配件,2018(12):200-201.[37]钟卫连,江兴刚. 移动智能终端在单片机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山东工业技术,2018(13):133.[38]刘铭威,德湘轶. 嵌入式TCP/IP协议单片机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J]. 南方农机,2018,49(11):122.[39]殷秀壮,德湘轶. 浅析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南方农机,2018,49(11):146.[40]孙长伟,王艳春,黄迎辉. 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单片机技术课程改革[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32(06):27-31.[41]姚越,吴宝庆. 关于单片机技术应用的研究[J]. 科技资讯,2018,16(09):112-113.[42]关学忠,卞强.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加湿器设计[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8,45(07):512-516.[43]周正贵.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按键扫描电路分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3):29-30.[44]陈旭. 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 电子世界,2018(16):70+72.[45]焦毅霞. 嵌入式TCP/IP协议单片机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07):114-115.[46]周琳博. 基于单片机技术开发的水箱液位控制器[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8,24(08):75-77.[47]周琳博.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水利灌溉控制装置[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8,24(07):78-80.[48]李玉,赵岩,李昱萱,冉宏帅. 单片机技术在畜禽舍环境控制的应用[J]. 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9):79-80.[49]张建兴,任沁,王州强.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5):99-101.[50]蒋建方. 智能化电子产品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J]. 现代信息科技,2018,2(08):45-46+49.

篇3:单片机技术参考文献

[51]黄海燕. SPOC教学模式在高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18(01):210-212.[52]孙玉轩. 基于DDS和单片机技术的高频信号发生器设计[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7):112+117.[53]王志军. 单片机技术在压力机控制系统中的运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8):235.[54]张媛媛.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8):236.[55]赵常松. 适应新工科要求的单片机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应用能源技术,2018(06):53-56.[56]尹中明,孙文欣,李雅琪,李鑫,高诠,张国彦.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辅机发动机安全保护设计[J]. 车辆与动力技术,2018(03):42-44+64.[57]袁苑. 逆向教学设计在单片机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70-72.[58]曾小宝,李小龙,黄华飞. 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单片机技术教学研究[J]. 数字通信世界,2018(09):231-232.[59]刘兴建,陈晓. 单片机技术课程微课教学探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8):218-220.[60]杨德坤. 单片机技术在传感器设计中的应用[J]. 电子测试,2018(18):127+140.[61]申扣明,杨国平.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自动循迹避障寻光智能小车系统设计[J]. 自动化应用,2018(09):75-76+82.[62]李福成. 试论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湖北农机化,2018(07):51.[63]王维斌. 基于MOOC的高职“汽车单片机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0):123-124.[64]黄海燕. 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单片机技术课程为例[J]. 高教学刊,2018(22):174-177.[65]邢小琛,武佩,刘宇,宣传宗,马彦华. 捆草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基于MCGS与单片机技术[J]. 农机化研究,2017,39(06):219-222+254.[66]刘斌儒.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1):261.[67]蒋萧泽,王艳新,朱莉. 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家用电器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J]. 电工材料,2017(01):37-39.[68]王璐. 机电一体化专业单片机技术教学模式探究[J]. 电子世界,2017(03):22-23.[69]胡城瑜.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花房控制系统[J]. 中国新通信,2017,19(04):154.

篇4:单片机技术参考文献

文章类型: 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下面是关于单片机技术参考文献69个供大家参考。

篇5:基于单片机的喷墨打印机控制技术

基于单片机的喷墨打印机控制技术

摘要:介绍一种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控制驱动Hewlett Packard DESKJET 600/800系列喷墨打印机的硬件接口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法。以控制打印机实现表格打印功能为例,给出了用C51语言编写的一系列相关基本控制程序。

关键词:单片机 喷墨打印机 HP PCL LEVEL 3语言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最常用的输出打印设备是微型打印机,例如TP系列、UP系列打印机等,对它们的控制技术也较为成熟。但是近年来随着通用打印机的广泛使用,微型打印机的缺点也日益明显:一是通用性及互换性不强;二是打印输出文档的幅面过小,不便于装订及存档。而通用打印机都配有国际标准并行接口(CENTRONICS)和串行接口(RS232/422),纸张大小可任意选择。这些特点是微型打印机所无法抗衡的。因此在越来越多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逐渐趋向于使用通用打印机作为打印输出设备。本文介绍了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通过CENTRONICS国际标准8位并行接口控制驱动HP-DJ 600/800系列喷墨打印机的硬件接口电路没计方法及控制程序设计方法。

1 CENT日ONICS接口标准

HP-DJ 600/800 系列喷墨打印机采用与C正N-TRONICS标准兼容的并行打印机接口,接口各引脚信号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CENTRONICS接口信号

引脚号 信号 方向 说明 1 STB 输入 数据选通触发脉冲 2~9 D0D7 输入 数据线 10 ACK 输出 应答脉冲 11 BUSY 输出 “忙”信号 13 SEL 输出 打印机在线 14 ERR 输出 故障指示 12、18~25GND - 接地

2 硬件设计

本着统一编址控制的原则,硬件原理如图1所示。

本设计采用MCS-51系列的89C52型单片机,其内部有8K字节的'程序存储器,尽可满足本设计的程序、表格的存储要求。在外部扩展了一片数据存储器62256作为打印数据缓冲区,RAM62256的存储容量为32K字节,可以存放大量的打印数据。从原理框图可看出,RAM

[1] [2] [3]

篇6:基于单片机的喷墨打印机控制技术

基于单片机的喷墨打印机控制技术

摘要:介绍一种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控制驱动HewlettPackardDESKJET600/800系列喷墨打印机的硬件接口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法。以控制打印机实现表格打印功能为例,给出了用C51语言编写的一系列相关基本控制程序。

关键词:单片机 喷墨打印机 HPPCLLEVEL3 语言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最常用的输出打印设备是微型打印机,例如TP系列、UP系列打印机等,对它们的控制技术也较为成熟。但是近年来随着通用打印机的广泛使用,微型打印机的缺点也日益明显:一是通用性及互换性不强;二是打印输出文档的幅面过小,不便于装订及存档。而通用打印机都配有国际标准并行接口(CENTRONICS)和串行接口(RS232/422),纸张大小可任意选择。这些特点是微型打印机所无法抗衡的。因此在越来越多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逐渐趋向于使用通用打印机作为打印输出设备。本文介绍了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通过CENTRONICS国际标准8位并行接口控制驱动HP-DJ600/800系列喷墨打印机的硬件接口电路没计方法及控制程序设计方法。

1CENT日ONICS接口标准

HP-DJ600/800系列喷墨打印机采用与C正N-TRONICS标准兼容的并行打印机接口,接口各引脚信号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CENTRONICS接口信号

引脚号信号方向说明1STB输入数据选通触发脉冲2~9D0D7输入数据线10ACK输出应答脉冲11BUSY输出“忙”信号13SEL输出打印机在线14ERR输出故障指示12、18~25GND-接地

2硬件设计

本着统一编址控制的原则,硬件原理如图1所示。

本设计采用MCS-51系列的89C52型单片机,其内部有8K字节的程序存储器,尽可满足本设计的程序、表格的存储要求。在外部扩展了一片数据存储器62256作为打印数据缓冲区,RAM62256的存储容量为32K字节,可以存放大量的打印数据。从原理框图可看出,RAM62256的片选CS端由单片机的P2.7口控制,因此RAM的地址范围为:0000H~7FFFH。

本设计采用查询方式进行打印驱动控制,单片机与打印机的接口包括如下内容:

(1)单片机的八位数据线通过74LS377锁存后与打印机的八位数据线相连,传送打印数据。单片机的P2.7口通过74LS04反相后与74LS377的G端相连,因此单片机向打印机传送数据的口地址为8000H。

(2)单片机的P1.0口提供数据选通信号,它与打印机STB端连接,进行将打印数据送打印机的选通控制。

(3)单片机的P1.1口接打印机的BUSY端,以BUSY信号作为打印机“忙”或“闲”状态查询信号。

3单片机驱动控制打印机的软件设计

3.1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系统上电后,当需要打印的`数据出现在数据线上时,只要主机向打印机的STB端发一个负脉冲,就把数据送入了打印机。本设计对打印机的控制采取查询等待方式。首先主机读打印机BUSY线,如果BUSY为高电子则表示打印机正“忙”,禁止接收数据,需等待。当打印机取走数据并处理完毕后,BUSY线被置为闲(低电平),同时输出应答脉冲ACK通知主机,可以再次输入数据。控制时序如图2所示。

STB为数据选通信号,打印机在其上升沿时读入数据。当主机发送数据后,需要有0.5μs以上的延时才能向STB线发负脉冲,即图2中的t1值不小于0.5μs;当STB信号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子后,要保证负脉冲的宽度,亦即图2中的t2值不小于0.5μs;当STB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后,要保证有0.5μs以上的延时,亦即图2中的t3值不小于0.5μs,以确保打印机将数据可靠读入。控制流程见图3所示。

无论打印机打印输出的是文字还是图形,主机向其发送的.皆是一系列以字节为单位的数据,因此如何向打印机发送数据是关键所在。以下为一数据发送程序实

3.2控制程序设计

HP-DJ600/800系列喷墨打印机使用HPPCLLEVEL3语言,而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使用十六进制代码。因此在以下程序设计中,将PCL命令全部替换为用十六进制代码表示。

在单片机实时控制系统中,打印机最常用的功能是将控制系统的测试结果打印出来。下面通过如何实现一张表格的打印来具体说明单片机控制驱动喷墨打印机的软件设计方法。

需要打印的表格如表2所示。首先在windows界面的“附件”的“画图”中制作好如表2的表格,将其保存为文件名:REPORT.BMP,并且在向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中烧写程序代码时将此BMP文档代码一并写入,存放在以BMP_ADDR为起始地址的程序区内。BMP_ADDR的值由所制作的表格大小决定,表格的宽度和长度分别用paper_width和paper_length表示。

表2需打印的表格

测试项目技术指标实测值+5V电源+5V±0.2V+15V电源+15V±0.3V-15V电源-15V±0.3V+20V电源+20V±0.5V

由流程图4可看出,首项工作是由主机向打印机发送命令,利用软件实现打印机的初始化。初始化的内容包括纸张型号、文本长度、上下边距、左右边距的设置等。在本设计中初始化程序如下:

打印机初始化完成后,将打印缓冲区清零。这个打印缓冲区实际上就是位于外部RAM62256内的一段存储区域,RAM62256的地址范围是0000H~7FFFH,在本设计中将打印缓冲区的首地址定义为0000H。为了书写方便在以下的程序中用PRINT_BUF表示这个地址值。接着将ROM中以BMP_ADDR为首址的内容读出并写入首址为PRINT_BUF的打印缓冲区内,其代码长度即所设定打印数据全部存入打印缓冲区后,只要主机向打印机发开始打印命令,将打印缓冲区内的数据按字节依次发往打印机,一张符合要求的表格即打印出来了。具体程序如下:

打印数据全部存入打印缓冲区后,只要主机向打印机发开始打印命令,将打印缓冲区的数据按字节依次发往打印机,一长符合要求的表格即打印出来了。具体程序如下:

所设计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与喷墨打印机的硬件接口和程序在衡阳无线电总厂的多种测试仪器中应用,效果良好。该硬件接口和软件编程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适用于采用HPPCLLEVEL3打印机命令语言并且配有Centronics并行接口的各种打印机,只需在程序中根据不同机型修改个别参数值,即可实现打印输出。

篇7:单片机系统的动态加密技术

1概述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使用单片机的高新技术产品诸如智能化仪器、仪表、小型工业控制系统等都面临着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新产品刚一推出就被仿制和剽窃。这种现象会使产品开发商蒙受很大损失,同时也极大地挫伤了开发商的积极性。创新开发是一个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劳动成果,除用法律手段外,在产品面市前作好加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单片机系统一般都采用MCU+EPROM模式。通常EPROM都是透明的,而采用的MCU一般有Intel公司的MCS51、52系列,Zilog公司的Z80、Z84系列、Motorola公司的MC68HC系列以及Microchip公司的PIC16C系列等。虽然有许多的MCU都带有加密位,但现在已大多能破解。因此,单靠MCU本身加密位来进行加密已极不可靠的。

2常用加密技术分析

常用的单片机加密技术无非是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两种。软件加密不能防止别人复制,只能增加别人解剖分析的难度,但对高手而言,这不足为虑。所以,这里讨论的加密主要是硬件加密。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大类。

2.1总线乱置法

总线乱置法通常是将MCU和EPROM之间的数据线和地址线的顺序乱置。总线乱置法通常包括下面几种:

(1)将数据或地址总线的某些线位交换或求反;

(2)将数据或地址总线中的某些线进行异或。例如,D5'=D5,D6'=D5+6等;

(3)把(1)(2)结合起来以构成较复杂的电路;

(4)采用EPROM时,把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与系统程序的存储器地址(或数据)的对应关系按密钥交换。例如,用一片2764芯片存储密钥,把地址的高8位重新按密钥编码,也就是说,把原程序的页号顺序打乱;

(5)采用GAL器件,利用GAL的加密片来对硬件电路进行加密。

2.2RAM替代法

用电池对RAM进行掉电数据保护。即先将一系列数据写入RAM并接上电池,然后将其余的芯片插上。这样,当单片微机系统运行后,CPU首先从RAM读出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CPU执行程序的条件判别依据,也可以是CPU将要执行的程序。如果数据正确,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反之,系统不能运行。

2.3利用MCU本身的加密位进行加密

现在很多的MCU都带有加密位,其中最成功的加密方法是总线烧毁法,此法在AT89C51中运行用得最成功。即把单片机数据总线的特定I/O永久性地破坏,解密者即使擦除了加密位,也无法读出片内程序的正确代码。此外还有破坏EA引脚的`方法。

一般来说,上述的加密方法各有优点,但都存在致命的缺点:第一种方法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密钥放在哪里才能不被破译;二是用仿真器很容易就能把源程序截取出来。第二种方法同样可以用仿真器把数据区调出来,另外还可以把RAM接上电池,取下来放在仿真器上读出来。第三种方法用来加密小程序是成功的,但由于总线已被破坏,因而不能再使用总线来扩展接口芯片和存储器。同时,片内存储器也不再具有重复编程特性。

3常用解密方法分析

加密和解密长期以来就是一对矛盾。要做好加密,必须先了解现在的解密水平及手段。目前的解密手段大致可分为下面四种。

3.1恢复加密位法

该方法能破解常规用E2COMS工艺的存储加密位芯片。它包括两个系列:

第一是MCU系列,例如MCS51系列(包括89C、97C、W78E/77E系列等)、Z84E系列、PIC16C/12C系列、MC68HC系列等。

第二是PLD,如CPLD的GAL,PALCE的16V8、20V8、22V10,Altera的EPM7032、EMP7064、EMP7128,Lattice的LSP1016、LSP1024和Atmel的ATV750/2500等。

3.2逻辑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采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

和MDU解密仪等分析工具分配一些逻辑较简单的可编程器件的逻辑功能。

3.3仿真器软件跟踪分析法

此方法适用于破解一些未带加密功能的单片机系统(如8031,Z80等系统),而对于有加密功能的单片机系统,则可先破解其单片机的源程序,然后进行仿真分析。

3.4芯片揭盖分析法

现在市场上十万门以下的芯片多功能通过揭盖来进行逆向分析,但此破解法费用甚高。此法适用于破解专门的ASIC芯片。

综上所述,一般芯片及常规加密手段很难实现有效加密。严格来说,要做到绝对的加密是不可能的。选好适当的芯片,采用合适的加密技术,使仿制者面对需付高昂的解密费而却步,那就意味着加密工作的成功。

4动态加密技术原理

动态加密技术的主要思路是:在程序看到的是虚地址,而虚地址对应的存储器的实地址由CPU程序运行时通过FPGA赋予。其原理如图1所示。

举例说明,若调用子程序CALLFunction时,对应于同一个子程序调用,第一次调用的是真正的Function,绝对地址可能在1000H。而在第二次调用Function时,实地址可能是2000H,功能可能根本与Function不相同,这样,只要在调用前把实地址通过软件置进去就可以了。因此可以通过连续表面调用同一个子程序Function,而实际则是分别调用几个不同的子程序来实现加密。至于虚地址映射到何处的实地址,可由编程者自己安排,故只需在调用前输出实地址的对应关系即可。这种软件与硬件相结合、虚地址与实地址相结合的加密方法使破解者即使获得源程序也极难分析出对应关系。

但这种动态加密技术也有漏动,如很难对付仿真器单步跟踪分析,因此,须做进一步个性。改进的方法之一是在FPGA内设计一个计数器,并由CPU定时清零,否则一旦超过时限,FPGA将停止一切操作而使CPU无法运行,就更不用说仿真了。改进方法之二是在FPGA内做一密,并由CPU运行足够长的时间后去访问FPGA,以读取密码并比较,若出错则由CPU破坏主内存RAM的内容,从而导致所有结果出错。用这种方法足可以对付逻辑分析仪的跟踪分析。

对于数据加密,可采用与密钥逻辑异或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密钥以及动态加密技术的逻辑函数都必须放在一个较难破译的芯片上。鉴于对芯片解密技术的了解,笔者推荐使用Actel公司生产的42MX系列的FPGA来进行一次性编程,该芯片不可读出码点文件,市场上无法破解。同时,其资源也极为丰富,设计工具完整,且用VHDL语言极易实现各种功能。

5结束语

随着单片机系统越来越广泛的,其安全保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密码学为其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基础。同时,性能优良的硬件是实现其安全保密的物质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加密解密长期以来就是一对矛盾,解密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因此,只有对解密技术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做好加密工作,从在则确保产品的安全。

毕业论文文献格式

文献翻译格式

单片机实习报告范文

单片机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参考

单片机工程师笔试题目

单片机实习报告总结

单片机实训总结范文

单片机实验报告的心得体会

单片机项目教学研究及实践

单片机学习个人心得

单片机技术参考文献(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单片机技术参考文献,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