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腔的护理方法

时间:2023-12-10 03:38:15 作者:shdf45423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hdf4542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宝宝口腔的护理方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宝宝口腔的护理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宝宝口腔的护理方法

宝宝口腔的护理方法 -资料

1、当孩子第一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就要用指套式牙刷,以轻柔、简短的来回动作清洗幼儿牙齿,每天最少做两次,一次在早餐后,另一次在睡觉前。若能在幼儿每次吃东西后就清洁牙齿,当然更理想,这样可使孩子尽早地树立起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注意事项:一般在牙齿和牙床交界处及两颗牙齿之间的区域,特别容易积存黄色乳酪状粘性物,它是由食物残屑和细菌堆积而成,一般称它为牙垢。它很柔软,只要稍微擦拭就可以清除掉。要仔细地除去它,要不然很容易从那儿开始蛀牙。

在擦拭婴儿牙齿时,请不要用牙膏,并要注意上颚乳臼齿的外侧和下颚乳臼齿的内侧面、上下乳臼齿的咬合面是否彻底擦拭干净,

资料

伴随着更多的牙齿萌出,牙缝间的.清洁则需要使用牙线。

2、到两岁半左右,幼儿全口乳牙长齐后,就要开始教幼儿刷牙。

首先,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牙刷。由于孩子的手和嘴与成人不同,需要使用刷毛柔软、刷头小巧的儿童牙刷,这样才能更好地清洁牙齿、保护牙龈。

其次,要选用合适的牙膏。一般孩子的牙齿出齐后才可以使用牙膏,这样可以防止孩子误吞牙膏。使用牙膏时,必须使用含氟素的牙膏。同时,牙膏的份量应大约为一粒青豆大小,避免宝宝不能把过多的牙膏清洗干净。可选用儿童牙膏,因为儿童牙膏的配方是针对儿童的,而且儿童牙膏通常都有水果香味,可以提高小孩的刷牙兴趣。

篇2:宝宝口腔疾病及护理方法

宝宝口腔疾病及护理方法 -资料

感染性口炎在婴幼儿较多见,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主要有以下三种:

鹅口疮:

又名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此病与新生儿出生时产道感染或乳具感染有关,此外菌群失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长期滥用抗菌素)。其表现主要是在孩子的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有一处或多处同时发病。这些白膜可以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常见于上下唇内侧,颊粘膜、舌面、牙龈、软硬腭上,有时也能波及到咽部。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 略微凸起,周边不红。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后局部潮红,可有溢血。一般无全身症状,重者可出现食欲低下、拒奶、哭闹不安、低热、呼吸困难等。

口腔疾病护理要点:

1、一般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

2、面积较大时,可用制霉菌素10万u加水1-2ml涂患处,一天3次,一般3~4天即可治愈。

3、孩子生病时应正规使用抗菌素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4、对于白膜蔓延到喉头、气管、食管乃至血液的严重病儿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

疱疹性口炎:

是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易罹患。起病时可有38℃-40℃的发热,1-2天后口腔粘膜上出现小水疱,可为单个,也可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很浅的溃疡,上面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患儿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本病终年可以发生,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具传染性,可在托幼机构群体发病。若不经治疗,经过l-2周会自愈,但容易复发,反复发作者通常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婴儿护理知识

口腔疾病护理要点:

1、急性期多为对症处理,如退热、镇静,局部可用疱疹净(研细涂之)或中药锡类散。

2、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刺激。 孕妇保健知识

3、应补充微量元素锌,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细菌性口炎:

它多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洁情况下发病。可发生于口腔粘膜各处,以舌、唇内、颊粘膜多见。初起为粘膜充血水肿,然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面覆盖厚厚的灰白色假膜,易于擦去,擦拭后创面可见出血。全身反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口腔疾病护理要点:

1、如感染严重、症状明显、口炎范围大时,应尽早就医给予抗生素静滴或肌注。

2、局部可涂金霉素甘油、中药养阴生肌散、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

资料

3、加强口腔护理及对症治疗。

创伤性口炎

多因外伤、硬物擦伤或新萌出乳牙的创伤,使相应的口腔粘膜损伤。病损无定形,与受力方向、力度大小有关,多为单个损害。

以下为两个婴幼儿特有的创伤性口炎:

1、婴儿舌系带溃疡:

是由于新萌出的'乳牙切嵴锐利,或同时有舌系带过短,以致两者反复摩擦形成溃疡,久之进一步形成较硬的纤维瘢痕,影响舌的运动。

2、贝氏口疮:

有的婴儿经常吮吸拇指、异物(如玩具等),反复多次后可在粘膜较薄的上颌翼钩处形成对称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

口腔疾病护理要点:

1、治疗此类疾病关键在于去除创伤刺激因素,如纠正不良习惯、磨改过锐的切缘、牙尖等。

2、局部涂抹1%龙胆紫等消毒抗菌药。 宝宝健康知识

3、如舌系带反复溃疡已形成瘢痕的,应带患儿到口腔科行舌系带矫正术。

地图舌

地图舌又叫剥脱性舌炎、游走性舌炎,缺乏微量元素锌是地图舌的重要原因。乳牙萌出期较多见,还可能与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以及口腔内的慢性病灶如龋齿、扁桃体炎有关。常有明显的家族史。中医认为是脾湿所致。病损开始时,在舌尖、舌背或舌边缘上出现一个灰白色微凸的小圆形病区,病区周围是白色或黄色稍微凸起的弧形边缘,界限明显。不久中央下陷,白色褪去,变成火红。病区可逐渐扩大,最后融合成为边缘不齐的地图状,故称“地图舌”。病损有自行缓解和愈合的可能。小儿常无不舒服的感觉,有的出现轻度麻、刺等不适感,个别小儿暂时拒食味重的食物。

口腔疾病护理要点:

1、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可补充微量元素锌,如硫酸锌、葡萄糖酸锌、蛋白锌、铁锌氨基酸等。服用中药,消除脾胃湿热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2、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继发感染。

奶瓶性龋齿

奶瓶性龋齿是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常任由幼儿吸吮奶瓶而进入梦乡,放纵牙齿泡在乳汁、尤其是加糖的牛奶中,如此不良习惯久而久之,使整排牙齿发生严重的龋齿,还会造成齿列不整。

口腔疾病护理要点:

1、哺乳完毕后,用纱布或牙刷沾水清洁牙齿表面,建立幼儿喜爱口腔清爽的感觉,尽早戒除奶瓶喂食的方式。

2、照顾好乳牙,让它不要因严重龋齿过早脱落,而导致齿列不整;若发现齿列不整,尽早就医。

篇3:刚出生宝宝口腔护理

刚出生宝宝口腔护理

引言:口腔问题,关系着我们的个身体人健康。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该如何护理呢?新生儿是没有牙齿的,要在几个月过后才能长出,所以在新生儿还没有长出牙齿的`情况下,他们自身的口水是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爸爸妈妈们最好能谨记以下护理常识,让你的宝宝远离疾病,有个好胃口。

1.温开水对孩子的牙齿发育有重要意义

孩子无论是母乳喂养的还是人工喂养的,在给孩子喂奶后,或喂奶过程中,均应养成有规律的饮水习惯。尤其是当宝宝生病发烧、感染时,更应勤喂温开水,这样不仅可去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也有利于体内循环,防止便秘的发生。

2.妈妈保证乳头卫生,喂奶的话,注意奶具卫生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在喂哺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拭乳头的毛巾也应消毒后再使用。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滴管均应清洗干净并高温消毒后才能给宝宝使用。测奶液温度时,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细菌传播。

父母们还要知道一点,不要过分的亲吻宝宝的嘴,否则会将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传染给宝宝。宝宝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发疾病。

篇4:宝宝口腔护理“小管家”

乳牙的一般萌出时间与顺序1、中切牙:下颌 6个月;上颌 7个半月

2、侧切牙 :下颌 7个月;上颌 9个月

3、第一乳磨牙:下颌 12个月;上颌 14个月

4、犬牙 :下颌 16个月;上颌 18个月

5、第二乳磨牙:下颌 20个月;上颌 2岁

有的孩子会有个别牙齿的萌出顺序颠倒,但最终并不影响牙齿的排列,无需处理,

幼儿护牙

随着宝宝的成长,牙齿会按序长出,想宝宝口腔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口腔清洁及定期的口腔检查都十分重要。家长应按照宝宝不同的年龄,采用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保障宝宝的口腔健康,避免他患上幼儿严重蛀牙。

1、当孩子第一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就要用指套式牙刷,以轻柔、简短的来回动作清洗幼儿牙齿。每天最少做两次,一次在早餐后,另一次在睡觉前。若能在幼儿每次吃东西后就清洁牙齿,当然更理想,这样可使孩子尽早地树立起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详细

2、到两岁半左右,幼儿全口乳牙长齐后,就要开始教幼儿刷牙。>>详细

3、一般来说,从婴孩6~8个月第一颗乳牙冒出来时,就该带他去看牙医了。>>详细

无论你花多大力气保护宝宝的牙齿,有的时候你还是会遇到问题。如果你对宝宝的牙齿或整体健康状况有任何忧虑,请多与牙医或口腔医生沟通。要知道,为了宝宝的牙齿健康,定期拜访牙医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你是已经预约拜访牙医,还是想在你所住的区域找一名新的牙医,只要确保第一次的拜访是一次令人愉悦的经历,这都是可以帮助到宝宝的,

资料

而且,无论怎样都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最佳, 定期口腔检查对于经过无牙期、乳牙萌出期、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期和年轻恒牙列期的生长发育变化的儿童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生长发育快,变化大,又处于乳恒牙交替期,还经历着龋病的高峰期,影响很大。

学龄前换牙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

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自然脱落的乳牙没有根,脱落面呈蚕食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断相混淆。

宝宝最先长出的恒牙到底是哪颗,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说,通常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个恒磨牙是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长出来的,叫做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时。另一种说法是宝宝先换的是下排正中间的两颗门牙,牙医说每个宝宝可能会有不同。然后,宝宝7-8岁时长上中切牙和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关注宝宝口腔健康从刷牙开始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两岁半,20颗乳牙都萌出后,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学刷牙;3岁左右就应该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让宝宝爱上刷牙的6大窍门

教宝宝刷牙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其清洁3个牙面:内测面、外侧面以及水平的咀嚼面。还要特别注意清洁后磨牙(舌侧面)和上磨牙(颊侧面),因为这些地方是宝宝刷牙时最容易遗漏的地方。

篇5:刚出生的宝宝口腔护理

刚出生的宝宝口腔护理

1.温开水对孩子的牙齿发育有重要意义

孩子无论是母乳喂养的还是人工喂养的,在给孩子喂奶后,或喂奶过程中,均应养成有规律的饮水习惯。尤其是当宝宝生病发烧、感染时,更应勤喂温开水,这样不仅可去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也有利于体内循环,防止便秘的'发生。

2.妈妈保证乳头卫生,喂奶的话,注意奶具卫生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在喂哺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拭乳头的毛巾也应消毒后再使用。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滴管均应清洗干净并高温消毒后才能给宝宝使用。测奶液温度时,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细菌传播。

父母们还要知道一点,不要过分的亲吻宝宝的嘴,否则会将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传染给宝宝。宝宝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发疾病。儿童疾病

篇6:婴幼儿口腔护理有效方法

婴幼儿口腔护理有效方法

婴幼儿口腔护理有效方法有哪些?看看下面的婴幼儿口腔护理有效方法吧!

1、当孩子第一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就要用指套式牙刷,以轻柔、简短的来回动作清洗幼儿牙齿。每天最少做两次,一次在早餐后,另一次在睡觉前。若能在幼儿每次吃东西后就清洁牙齿,当然更理想,这样可使孩子尽早地树立起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注意事项:一般在牙齿和牙床交界处及两颗牙齿之间的区域,特别容易积存黄色乳酪状粘性物,它是由食物残屑和细菌堆积而成,一般称它为牙垢。它很柔软,只要稍微擦拭就可以清除掉。要仔细地除去它,要不然很容易从那儿开始蛀牙。

在擦拭婴儿牙齿时,请不要用牙膏,并要注意上颚乳臼齿的外侧和下颚乳臼齿的内侧面、上下乳臼齿的咬合面是否彻底擦拭干净。伴随着更多的牙齿萌出,牙缝间的清洁则需要使用牙线。

2、到两岁半左右,幼儿全口乳牙长齐后,就要开始教幼儿刷牙。

首先,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牙刷。由于孩子的手和嘴与成人不同,需要使用刷毛柔软、刷头小巧的儿童牙刷,这样才能更好地清洁牙齿、保护牙龈。

其次,要选用合适的牙膏。一般孩子的牙齿出齐后才可以使用牙膏,这样可以防止孩子误吞牙膏。使用牙膏时,必须使用含氟素的牙膏。同时,牙膏的份量应大约为一粒青豆大小,避免宝宝不能把过多的牙膏清洗干净。可选用儿童牙膏,因为儿童牙膏的配方是针对儿童的,而且儿童牙膏通常都有水果香味,可以提高小孩的刷牙兴趣。

幼儿口腔护理的误区

误区1:画蛇添足

很多妈妈会用新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专家指导: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引起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雪口”,霉菌在受损的黏膜上繁殖生长,出现一片片的白斑,又称为“鹅口疮”。

正确做法:

宝宝睡醒后,先让他喝些温开水,起到滋润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如果宝宝吃奶后睡着了,难以喂水,妈妈可用消毒棉签沾水,轻轻地给宝宝口腔清理一下。

误区2:自找麻烦

细心的妈妈,经常会观察宝宝的口腔,生怕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很多新手妈妈并不知道,口腔中的

“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听从别人的经验之谈,用尽各种方法去除异常情况,结果反而给宝宝增添了痛苦。

Q:什么是马牙?

A:“马牙”是齿龈的上皮细胞脱落不完全而形成的,看上去就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对宝宝没有什么任何影响,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

Q:什么是螳螂嘴?

A:宝宝哭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他嘴巴两边的颊黏膜处有明显的鼓起,如糖丸大小,其实是两块脂肪垫,宝宝吸吮乳汁时就是靠脂肪垫的吸力造成负压,使奶汁流出,它有利于宝宝的生理需求,妈妈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等宝宝长大一点,自然会消失。

幼儿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宝宝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宝宝的健康成长都是很关注的,很多人也是都很关注对宝宝的健康的护理的,对于宝宝的口腔护理也是不能忽视的。可是有些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甚至也都不知道宝宝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整个新生儿期(初生至28天),应勤喂宝宝温开水,以清洗口腔。无论母乳或人工喂养,每次吃完奶,都要养成喝水的习惯,尤其是宝宝发烧、感冒时,更应勤喂温开水。

2、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吸奶速度较慢或者吃吃停停时,妈妈不能用橡皮奶头去顶宝宝的口腔黏膜,催促宝宝吸吮,这样频繁操作,容易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

3、严格保持奶头、奶具的卫生。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保持乳头的清洁很重要,每次哺乳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试乳头的毛巾要先用热水消毒。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奶嘴均要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后再使用。

4、冲调的奶粉温度要适当,喂之前先在手臂上试一下温度。如果奶温较高,很容易烫伤宝宝的口腔黏膜。

幼儿口腔疾病护理要点

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皮肤粘膜的屏障功能也差,常因感染、外伤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引起口腔粘膜糜烂、损伤而致病。

感染性口炎

感染性口炎在婴幼儿较多见,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主要有以下三种:

A、鹅口疮:又名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此病与新生儿出生时产道感染或乳具感染有关,此外菌群失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长期滥用抗菌素)。其表现主要是在孩子的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有一处或多处同时发病。这些白膜可以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常见于上下唇内侧、颊粘膜、舌面、牙龈、软硬腭上,有时也能波及到咽部。

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微凸起,周边不红。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后局部潮红,可有溢血。一般无全身症状,重者可出现食欲低下、拒奶、哭闹不安、低热、呼吸困难等。

家庭护理要点

1、一般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

2、面积较大时,可用制霉菌素10万u加水1-2ml涂患处,一天3次,一般3-4天即可治愈。

3、孩子生病时应正规使用抗菌素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4、对于白膜蔓延到喉头、气管、食管乃至血液的严重病儿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

B、疱疹性口炎:是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易罹患。起病时可有38℃-40℃的发热,1-2天后口腔粘膜上出现小水疱,可为单个,也可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很浅的溃疡,上面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

患儿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本病终年可以发生,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具传染性,可在托幼机构群体发病。若不经治疗,经过l-2周会自愈,但容易复发,反复发作者通常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篇7:婴儿口腔护理的方法

替初生宝宝清洁口腔的步骤:

1.预备纱布,棉花或手帕及一杯白开水

2.家长彻底清洁双手

3.用纱布,棉花或手帕裹着手指,沾些白开水

4.然后轻轻放入宝宝口中,贴着牙肉从上至下绕一个圈来抹干净

出牙期间的不适及缓解方法:

1.经常流口水——亲体宝宝抹嘴巴及换口水巾,保持卫生;

2.牙肉很痒——出牙时牙肉痒是正常现象,她会喜欢咬东西,家长只要把含有液体的牙胶洗干净,放进冰箱里冷冻,然后给宝宝咬,就可以舒缓她的牙肉不适;

3.牙肉肿胀——如果发现宝宝牙肉肿胀,而肿胀部位坚实,这是宝宝出牙的症状,不过,若肿胀的部位出现红色或者蓝色,便不是出牙的正常现象,家长就必须带孩子见牙医;

4.情绪不安——宝宝出牙会有些烦躁,家长要多加安抚花多些时间陪宝宝一起玩耍,让宝宝专注于游戏中,以减轻不安;

5.发烧——宝宝不会因为出牙而发烧,但是他出牙时喜欢咬东西,会增加受细菌感染的机会。如果宝宝出现发烧,流鼻涕,或腹泻等现象,家长必须带孩子见医生。

替宝宝抹口腔的步骤:从宝宝出生开始,家长应每晚定时替他抹口腔

替宝宝抹口腔是可能遇到的疑难:

1.如宝宝不愿意张口怎么办——当家长的手指放到宝宝嘴边时,宝宝多半以为有奶喝,便会自然张口,家长只要耐心尝试便可;

2.如果宝宝口腔有复发性口疮,还应该替他抹口腔么——家长仍需要继续以保持口腔清洁,以免其他口腔毛病发生。一般来说,口疮会在两星期左右自然痊愈;

3.抹不到宝宝口腔后面的牙肉怎么办——家长可尝试把手指从宝宝嘴角伸进她的口腔,沿着她的面颊内侧伸到口腔最后面的位置,然后把手指轻轻放在宝宝的上面及下面牙肉末端之间的位置,便能使他开口,这样就可以抹到后面的'牙肉了;

4.抹口腔时宝宝咬着家长的手指怎么办——咬手指是自然反应的一种,家长只需继续替他抹口腔,他便会再次张开口;

5.最适合在什么时候替宝宝抹口腔——由于初生宝宝作息模式还未固定,所以很难界定哪一次是当天宝宝的最后一餐奶,

资料

那么家长只要在晚上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为宝宝抹口腔便可;

6.孩子吃完睡前最后一餐奶,抹干净口腔却不愿睡觉,要求再次喝奶怎么办——定时抹口腔是为了培养孩子有定时清洁口腔的习惯,并让他习惯有一个清洁舒服的口腔才睡觉,渐渐的他便不会再次要求喝奶。很多时候,宝宝要求睡前喝奶,其实只是一种习惯,家长可以尝试喂水,或轻拍他,唱歌,讲故事等哄孩子入睡。

替孩子清洁牙齿的方法:

1.当宝宝第一只牙齿开始长出,家长应每天替宝宝抹口腔,同时抹已长出的牙齿。

随着上下门牙陆续长出,你可尝试用较柔软的婴儿牙刷及白开水替宝宝刷牙,让宝宝逐步体验刷牙的感受。这样等臼齿长出,她就会较容易适应使用牙刷刷牙。可将宝宝放在床上,或坐在妈妈大腿上替他刷牙;

2.当宝宝第一只臼齿开始长出,每天家长必须在孩子早上起床及晚上睡觉前替他刷牙。

孩子2岁以前家长应为它选用一只刷毛柔软,刷头长度比一分钱硬币直径小的牙刷。最迟用牙刷替孩子清洁牙齿时,暂不需要使用牙膏,带孩子懂得吐水后才开始使用牙膏。

3.要有效的替孩子清洁牙齿,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刷牙时最好顺序的刷:

A.先刷全部牙齿的外侧面

B.再刷所有牙齿的内侧面

C.最后刷全部臼齿的咀嚼面

孩子2岁后,可让他自己学习刷牙。如孩子懂得吐水,应让她用一粒青豆般分量的含氟化物儿童牙膏,每天起床及晚上睡觉前刷牙。由于孩子小手尚在发育,运用不是很灵活,家长应在每晚替他补刷一次,以保证彻底清洁。

家长可站在孩子后侧面,用一只手轻清拖她的下巴,让孩子的头部微微朝上,这样有助家长替孩子刷牙。

篇8:宝宝湿疹护理方法

宝宝湿疹的护理方法介绍

1、患儿的饮食要定时定量,最好吃母乳。如果患儿是吃牛奶,则要多加水少加糖,而且牛奶煮沸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此外,患儿如有消化不良,应及时进行治疗。

2、平时要给孩子穿松软、宽大的棉织品或细软布料的内衣,避免穿化纤织物,而且内、外衣均要忌羊毛织物以及绒线衣衫。婴儿的尿布应勤洗勤换。

3、要避免让有刺激性的物质接触孩子的皮肤,尤其是不能接触孩子的湿疹,也不要在患处涂擦油脂丰富的护肤品。同时,要禁止用肥皂和过烫的水清洗患处。

4、如果孩子出现了湿疹,母亲在母乳喂养期间要忌吃鱼、虾、蟹、鸡蛋以及辛辣的食物,同时还要避免饮酒。

5、应保持适宜的室温,因为室温过高会使湿疹的瘙痒感加重。

6、家长要避免婴儿在患病期间与患有单纯性疱疹的人接触,以免患儿并发卡波西水痘样疹。

7、在患儿睡觉前,家长应先将婴儿的两手适当地束缚一下,以防婴儿抓伤其皮肤。

8、对面积不大、病情较轻的湿疹,可在患处涂擦糖皮质激素类软膏,但由于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而且不宜涂擦得太厚。

9、接种疫苗也要当心。湿疹患儿禁种水痘疫苗,所以必须等到孩子的湿疹痊愈后再接种。

10、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护肤用品选择低敏或抗敏制剂护肤,并且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以了解皮肤对所用护肤用品的反应情况,及时预防过敏的发生。

小孩湿疹的治疗方法

对策1: 药物治疗

选用药物1: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肤乐霜”(又名湿疹霜)。药膏呈灰褐色,有股淡淡的中药味道,有些宝宝使用后,效果明显,湿疹3天后便痊愈了。

选用药物2:绿药膏和尤卓尔按照5∶1的比例混合后涂抹。这两种药膏药性虽相对温和,但还是要提醒妈妈们使用时注意药量,以减少对宝宝皮肤的刺激。

选用药物3:用地塞米松和尿素合成的“地尿霜”与维生素E霜按照1∶1的比例混合后,涂抹于宝宝患处。此药膏药力较强,效果明显,但因含激素,建议慎用。

对策2: 偏方“集结号”

偏方一:土豆汁。将土豆榨汁后,直接涂于宝宝患处。使用此偏方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有不适,即刻停用。

偏方二:涂母乳。很多妈妈提起这个偏方,褒贬不一。可见宝宝们的体质不同,对偏方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建议各位妈妈如果要使用这个偏方,可先小面积试用,如有效果再全面推广。

偏方三:鱼腥草水煎,洗患处。待干后涂百多邦。一天2次。其间宝宝忌食有腥味的食品,比如:蛋白、鱼汤等。

篇9:1-3岁宝宝口腔护理9个错误观念

1-3岁宝宝口腔护理9个错误观念 -资料

随着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除了关注宝宝的身体生长和发育外,有些家长已经开始关注孩子的口腔保健;但相比之下,有些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关于婴幼儿口腔的保健,还存在许多错误的观念和行为,而这些往往导致甚至加重孩子的不良口腔保健习惯,以致严重危害宝宝的牙齿健康。

那么,常见的口腔保健存在那些误区呢,又有那些不良的口腔保健习惯?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阐明,希望对爸爸和妈妈有所帮助,使每个孩子都有一幅洁白、健康、整齐的牙齿。

9个错误观念

1、乳牙是要替换的,龋齿无需治疗

经常会听到这种观点,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当乳牙出现龋齿,应尽早治疗。

有的家长怕孩子小,不能配合,这样往往使龋齿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牙神经)炎和牙根尖周围炎,造成的危害和痛苦更大。从孩子几个月牙齿开始萌出到3岁,乳牙龋齿都可以到儿童牙科医生处得到完善治疗。

乳牙龋齿的5个危害:

1)乳牙龋齿,严重破坏牙齿的结构,影响咀嚼和进食,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影响孩子的颌骨发育。

2)严重的乳牙龋齿,还会影响下面继承恒牙的发育和萌出,导致牙齿发育缺陷和萌出异常,最后导致牙齿拥挤、排列不齐。

3)乳牙龋齿,尤其是前牙,还会影响美观,对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产生影响。

4)婴幼儿时期,往往是孩子开始学习发音和说话的关键时期,如果前牙严重龋齿,还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对其语言智能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5)龋齿的主要致病菌是一种叫“变形链球菌”的细菌,如果孩子患有严重的龋齿,这种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心脏、肾脏等全身器官,甚至诱发疾病。

由此可见婴幼儿龋齿的危害非常严重,应引起家长的充分重视,对于龋齿,要发现、早治疗。

2、小孩自己刷牙就可以了,不需要大人帮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一般从孩子萌出第一颗牙齿开始,就应该为孩子进行口腔清洁;一周岁以后,开始为孩子用牙刷进行刷牙;3周岁以后,开始使用牙膏。因婴幼儿时期,孩子行为能力有限,而刷牙又是一个精细的动作,所以,单靠孩子自己刷牙,是达不到清洁牙齿的效果的,

资料

婴幼儿时期甚至整个学龄前期,家长都应该为孩子清洁牙齿。

3、乳牙反咬合不必马上矫正,等12岁牙齿都换完再治疗也不迟。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乳牙反咬合应尽早治疗。牙齿反咬合,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上颌骨的发育,使其发育受限,影响面型,影响美观;二是会对颞下颌关节产生不良影响,为成年的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当乳牙完全萌出后,只要孩子能配合医生,牙齿反咬合的.治疗就要尽早进行,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4、孩子不易入睡,含着奶瓶睡觉是一种好的催眠方法。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含着奶瓶入睡,奶瓶内的液体会浸泡在牙齿周围,成为口腔内致龋细菌的极佳培养基;另外,奶瓶液体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细菌分解产酸,侵蚀牙齿,使牙齿脱矿溶解,形成龋齿。

临床上许多严重的婴幼儿龋的病例均有含奶瓶睡觉的病史,奶瓶内往往是配方奶粉、糖水、秋梨膏水等。可见,含奶瓶睡觉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不良喂养习惯,千万不要给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一旦有这样的习惯,应彻底和尽早改掉。

5、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式,因此可以延长喂养。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6个月内母乳喂养是最佳的,但6个月后,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生长需要。而延长母乳喂养,有的孩子甚至时时含着妈妈的奶头,往往是导致婴幼儿龋齿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临床上许多严重的婴幼儿龋的病例均有延长母乳喂养的病史。有的孩子母乳喂养延长到两三岁。

6、只要孩子喜欢,奶瓶喂养可以一直喂到3岁。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奶瓶喂养最迟可到1岁半,其实,在孩子10个月的时候,可以锻练孩子开始使用杯子。如果延长奶瓶喂养,甚至延长到3岁,而且每天喂奶的次数过多,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婴幼儿龋齿。

7、生活条件改善了,孩子喜欢吃零食、喝饮料,就随他吧。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零食和饮料往往富含蔗糖,增加进食的频率,也就增加了患龋齿的风险。许多孩子因为过度吃零食、喝饮料,导致严重的乳牙龋齿。

睡前千万不要吃零食喝饮料。饭前吃零食喝饮料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进餐,也不提倡。零食和饮料可以在饭后用,但要注意进食之后,及时进行口腔清洁。

8、孩子到了牙齿该萌出的时间,就一定萌出。

牙齿萌出的时间,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孩子之间会有所不同。但只要在正常的萌出时间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9、宝宝的乳牙不会有问题,不需口腔检查。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婴幼儿第一次口腔检查应在第一颗牙齿萌出后,最迟在12个月之前。因为,通过口腔检查,可以了解孩子是否存在不良的喂养习惯,是否存在早期的口腔病损,防患于未然。在龋齿出现的早期。

因为牙齿的表面没有明显改变,家长很难自己发现。如果不定期检查,龋齿往往发展到晚期,有明显的症状时才会被发现,但这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孩子遭受的痛苦也大。

篇10:宝宝腹胀的护理方法

在我们平时带宝宝的过程中,宝宝腹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状况,虽说腹胀不是什么大毛病。可腹胀还是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宝宝会哭闹、烦闷不高兴。宝宝腹胀作为每个家长都会很担心的,那么对孩子的腹胀需要怎么护理大家都是很重视的。这也将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解决宝宝腹胀呢?还要做好预防宝宝腹胀。

宝宝腹胀要查出病症的原因,从而才可对症下药。那么对于找不出病因的可带去医院让医生检查。护理宝宝腹胀要有正确的护理方法。从而使宝宝能够尽快的恢复健康。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宝宝腹胀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中指端揉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

(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揉水分穴1分钟。

(3)按揉足三里穴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揉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

②按揉天枢穴2分钟。

(2)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退六腑300次。

②按揉丰隆50次,脾俞穴1分钟。

(3)脾虚型:腹部胀满,不欲饮食,喜温喜按,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00次,揉板门50次。

②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③捏脊5~10遍。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拇指运内八卦100次,推板门200次。

(2)患儿仰卧,家长用大鱼际;顺时针摩中脘5分钟,然后分腹阴阳50次。

(3)按揉天枢、脾俞,足三里穴各1分钟。

以上上述所说是宝宝腹胀的护理方法。宝宝腹胀还需要家长合理的喂养,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若发现宝宝腹胀、胃口不好、体重减轻、呕吐等症状。就要及时的送医院进行检查。因此各位家长要护理好宝宝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宝宝秋季感冒护理方法

口腔护理实习心得总结

腰肌劳损护理方法

夏天宝宝腹泻怎么护理

培养宝宝的方法

如何护理宝宝打针后的硬结

宝宝发风疹如何正确护理

宝宝发烧一直哭闹如何护理

面部按摩护理方法

粉刺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宝宝口腔的护理方法(锦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宝宝口腔的护理方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