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时间:2023-12-18 03:43:42 作者:enzizi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enziz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

1. 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篇2:《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原文: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挐,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一词多义:

是:

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

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

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

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

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篇3:《湖心亭看雪》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现象

《湖心亭看雪》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

1. 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词句注释

1.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2.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俱:都。绝:无。

4.是日:这一天。更定:亦叫定更。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更定是一更开始,即晚上八时开始。

5.拏(ná):牵引,划动。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衣拥着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寒夜雾气。沆砀(hàng dàng):白茫茫一片。

8.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9.长堤:此指西湖里白堤。

10.一芥:比喻舟极细小。芥,小草。

11.粒:谷粒。

12.毡(zhān):毛毯。

13.烧酒:烫酒,温酒。

14.炉:烫酒的器具。

15.此人:这样的人,指作者。

16.拉:邀请。

17.三大白:即三大杯。大白,酒杯名。

18.客此:旅居在此。

19.舟子:船夫。喃喃:小声自语,嘀咕。

20.相公:原指宰相,后为尊称。

21.似:超过,胜过。

白话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篇4:劝学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劝学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积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輮使之然也(輮:动词做名词,使弯曲的作法)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4)而见者远(表转折)

(5)锲而舍之(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⑼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次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关系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勉强

篇5:《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

《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1.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3.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一芥:名词活用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一:1.余挐一小舟:数词,一

2.上下一白:全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1.余住西湖:我,第一人称单数

3.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内容简述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粤雅堂从书》本)。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作者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原文与赏析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赏析: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独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而“痴”字一词主要体现在作者痴迷于雪景, 超脱世俗的雅致还有遇上知音的愉悦,却又仅为客居此地,而带有的淡淡忧伤。

《鱼我所欲也》通假字、词类活用

兰亭集序的词类活用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简短翻译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 6

《湖心亭看雪》中心思想

《湖心亭看雪》相关习题

观潮的一词多义

湖心亭看雪阅读及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集锦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