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絮凝活性

时间:2023-12-20 03:34:58 作者:ieee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iee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絮凝活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絮凝活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絮凝活性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絮凝活性

摘要: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富集及筛选得到一株有絮凝活性的细菌Bf-09.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并结合传统细菌分类,确认Bf-09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通过单因子优化法试验,得出Bf-09菌株降解处理制药厂废水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2 ℃、pH7.0,当废水体积分数为60%时,制药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 80.4%,脱色率可达80.2%.作 者:吴培诚    龚水明    杜林    WU Pei-cheng    GONG Shui-ming    DU Lin  作者单位:吴培诚,龚水明,WU Pei-cheng,GONG Shui-ming(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杜林,DU Lin(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期 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23(2) 分类号:X52 关键词:生物絮凝剂    制药废水    芽孢杆菌   

篇2: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I的筛选鉴定及絮凝特性研究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I的筛选鉴定及絮凝特性研究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I,其絮凝率达87.6%.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该菌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0 g/L的葡萄糖和2.0 g/L的蛋白胨;适宜的'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0和30℃;在培养基中添加0.5 g/L的Mg2+有利于菌体生长,但对絮凝荆合成无影响.对该絮凝剂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投放量3%、pH值在5~9、温度为60 ℃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加入浓度为8%的Ca2+可显著提高其絮凝活性.实验证明,该菌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杂多糖.

作 者:李博 赵敏 彭元举 LI Bo ZHAO Min PENG Yuan-ju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刊 名: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MUS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9 27(2) 分类号:Q935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率   鉴定   培养基优化   絮凝特性  

篇3: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摘要:从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细菌菌株F78,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测得该菌16SrDNA长度为1501 bp,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EU443097,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与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faecalis)的16SrDNA碱基序列相似性为99%.絮凝活性物质可由F78菌株分泌到胞外,通过对絮凝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Ca2+的助凝效果比Fe3+、Fe2+、K+、Na+好;在高岭土悬液pH 3.0~12.0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絮凝活性;菌株F78产生的絮凝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作 者:张新建    李红梅    黄玉杰    王加宁    杨合同    王晓    ZHANG Xin-jian    LI Hong-mei    HUANG Yu-jie    WANG Jia-ning    YANG He-tong    WANG Xiao  作者单位: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4 期 刊:微生物学杂志  ISTIC  Journal:JOURNAL OF MICROBIOLOGY 年,卷(期):2008, 28(6) 分类号:X172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絮凝活性    16S rDNA   

篇4: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及絮凝条件优化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及絮凝条件优化

从空气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实验共分离纯化出纯种菌株19株,经絮凝试验筛选得到有絮凝能力的菌株9株,复筛得到3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分别命名为M-2、M-3、G-3.以M-3为例,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通气量等对菌株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面、黄豆面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M-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5,培养时间为36或60小时,摇床转速为160 r/min.

作 者:刘江红 孟丽丽 芦艳 郭成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刊 名: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8(5) 分类号:X707 关键词:絮凝剂产生菌   筛选   絮凝条件   絮凝性能  

篇5: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因素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因素研究

摘要: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法从株洲清水塘地区的土壤、污泥初步筛选了9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筛选并经过多次隔代培养,得菌种B212和B233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较高.在相对接种量为10%,温度30℃,摇床转速120r/min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B212处理高岭土悬液时的最佳投加量为1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7,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9h,最高絮凝率达92%;B233处理高岭土悬液的最佳投加量为2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8,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5h,最高絮凝率达91%.作 者:柯芝兰    李科林    郭帅    黄忠良    邹益雄  作者单位:柯芝兰,李科林,黄忠良,邹益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沙,410012)

郭帅(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12)

期 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30(z1) 分类号:X172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絮凝因素   

篇6: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6株产絮凝剂的菌株,经复筛,有3株絮凝活性保持在80%以上.研究了其中一株生长能力强、絮凝活性高的M08菌株的'絮凝特性,该菌种产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碳源为甘油、氮源为酵母膏、磷酸盐为K2HPO4・3H2O(5g/L)、C/N比为15、起始pH值为6、接种量为3%(v/v)、发酵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以120 r/min摇床培养72h,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高于90%.活性分布表明,该菌的絮凝有效成分主要为分泌到胞外的代谢产物.

作 者:张建龙 慕钰文 孔维宝 刘雄雄 马海玲  作者单位:张建龙,慕钰文,刘雄雄,马海玲(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孔维宝(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甘肃农业 英文刊名:GANSU NONGYE 年,卷(期):2009 “”(11) 分类号:X7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培养条件   絮凝特性  

篇7: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相关废水絮凝效果验证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相关废水絮凝效果验证

摘要:采用常规稀释法和划线纯培养法,从三个污泥样中分离出194株细菌,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4株产高效MBF的菌种.它们所产MBF对所选四种废水均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在对各菌株进行絮凝活性的遗传稳定性检验后,得到Ⅰ-41菌株, 其为小细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的兼性厌氧菌.伴随试验过程获得了产MBF的菌株筛选模式图.作 者:杨延梅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学院河海建筑工程系,重庆,400074 期 刊: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ISTICEIPKU  Journal: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 年,卷(期):2001, 23(5) 分类号:X703.5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    菌株    絮凝活性   

活性艳蓝B-RV高效脱色菌筛选及脱色能力研究

风信子内生菌代谢产物的活性检测

瑶药野葛花的抑菌活性及化学成分初探

玉米加工下脚料制备生物活性多肽制品

一株耐高温碱性脱硫菌的分离及鉴定

好氧堆肥中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性状研究

竹荪菌作文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石油污染土壤的细菌多样性

IT企业文化应该产生什么

产生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絮凝活性(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絮凝活性,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