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送人东归》赏析

时间:2024-01-26 03:43:34 作者:lf247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f24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温庭筠《送人东归》赏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温庭筠《送人东归》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温庭筠《送人东归》赏析

温庭筠《送人东归》赏析

荒戍落黄叶, 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 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 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 尊酒慰离颜。

诗题为“送人东归”,所送何人不详。看诗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是温庭筠宣宗大中十三年(859)贬随县尉之后、懿宗咸通三年(862)离江陵东下之前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左右。

关于本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最高。”(《唐诗别裁》)试想:地点既傍荒凉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将何以堪!然而出人意料,接下去诗思却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友人此行,心浩然有远志。气象格调,自是不凡。

颔联两句互文,意为: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门山。初日,点明送别是在清晨。汉阳渡,长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郢门山,位于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之内,这里统指荆山楚水,从而展示辽阔雄奇的境界,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为友人壮行色。

颈联仿效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赋予两重诗意:诗人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几人,犹言谁人。“江上几人在”,想象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诗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处也寄托着对故交的怀念。

尾联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

这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如此离别,在友人,在诗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诗人只在首句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便大笔挥洒,造成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回应上文“浩然”,前后紧密配合,情调一致。结尾处又突然闪出日后重逢的遐想。论时间,一笔宕去,遥遥无期;论空间,则一勒而收,从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构思布局的纵擒开合,是很见经营的。

篇2:温庭筠古诗送人东归赏析

【意思】大意是说:就要分别了,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呢?请饮一杯酒作为离别的安慰。作者温庭筠(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人。每人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鉴赏】 此后我和你何时才能够再相见呢? 到那时候我要拿一杯酒,慰藉你别后的容颜。

【全诗】

《送人东归》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注释】

①荒戍:荒废的古营垒。落黄叶:点明秋天季节。②此句用《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句意,写友人浩浩然有远志而离开故关东归。故关:故塞,即上句的“荒戍”。③二句写归途景色。东归当先经郢门山,然后到汉阳渡,因声律需要而倒装。高风:高爽的秋风。汉阳:今属湖北省。初日:旭日,初升起的太阳。郢门山:即荆门山,见李白《渡荆门送别》注。④二句意谓你从天涯乘孤舟回去,家乡还有几个故人? 江上:泛指长江下游的'家乡。孤棹(zhao):孤舟,棹为船边划水的桨,此处代舟。 ⑤二句写难以预期的重聚。何当:何时。尊(樽)酒:杯酒。离颜:离别后忧愁的面容。

【全诗鉴赏】

尾联写当此远行之际,开怀畅饮,不禁生出 “何当重相见” 之感叹,惜别之情力透纸背。

全诗写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诗人只在开笔稍事点染苍凉气氛,便笔锋一转,绘出一幅山高水远,扬帆万里的雄壮图画,以回应首联的 “浩然”,结尾又以日后重逢的遐想,一虚一实,可谓珠联璧合,浑然天成。

篇3:温庭筠——《送人东归》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释】:

郢门山:在今河北省江陵县。

【赏析】:

本诗写作者送友人远游的情景,友人心浩浩而远志,诗人情依依却不伤心。这首送别诗的结句千年传诵,使离情更增色彩。

篇4:温庭筠《送人东归》阅读答案

温庭筠《送人东归》阅读答案

温庭筠的《送人东归》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虽是在秋季送别,却无悲秋的凄楚,这在同类秋季送别诗中是不多见的。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注释:汉阳渡:长江渡口.郢门山: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汉阳渡一起指荆楚大地.

问题: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落叶萧萧的寒秋,在临近荒凉冷落的古堡旁,作者送友人远行,当时旭日东升,整个荆楚大地秋高气爽,朝霞绚烂,面对高耸的山峰、浩荡奔流的大江、飒飒吹拂的秋风、灿烂的朝阳,无论是临行的友人还是送别的作者,都觉得胸中荡漾着一股豪气。这里的意境是辽阔雄奇的`。接着作者想象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而且进一步联想到:归客将遇到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最后回到现实,写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

问题:

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在意境方面有什么不同?

答案 :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别时的哀伤和惆怅,但这首诗写送别而不伤离别。诗人只对深秋的苍凉气氛稍作点染,落叶萧萧,古堡荒凉,秋高气爽,朝阳灿烂,大江浩荡,浓墨重彩,笔意纵横,营造出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还闪现出对日后重逢的遐想。

韵译

在荒凉的古垒,在落叶的时分;

你怀浩气东去,离别久居乡关。

高风正好挂帆,直达古渡汉阳;

待到日出之时,便到了郢门山。

你在汉阳那边,还有几个友人?

孤舟漂泊天涯,盼你早日归还!

不知要到何时,你我才能重见;

还是多饮几杯,暂慰别离愁颜。

拓展阅读: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篇5:温庭筠《送人东游》赏析

温庭筠《送人东游》赏析

送人东游

唐代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赏析

诗题为《送人东游》,所送何人不详。看诗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是温庭筠宣宗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年)贬隋县尉之后,懿宗咸通三年(八六二年)离江陵之前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左右。诗人在秋风中送别友人,倍感凄凉,对友人流露出关切,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意境悲凉雄壮,情真意切,质朴动人。

关于本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最高。”(《唐诗别裁》)试想:地点既傍荒凉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将何以堪!然而出人意料,接下去诗思却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友人此行,心浩然有远志。气象格调,自是不凡。

颔联两句互文,意为: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门山。初日,点明送别是在清晨。汉阳渡,长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郢门山,位于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之内,这里统指荆山楚水,从而展示辽阔雄奇的境界,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为友人壮行色。

颈联仿效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赋予两重诗意:诗人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几人,犹言谁人。“江上几人在”,想象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诗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处也寄托着对故交的怀念。

尾联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

这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如此离别,在友人,在诗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诗人只在首句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便大笔挥洒,造成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回应上文“浩然”,前后紧密配合,情调一致。结尾处又突然闪出日后重逢的遐想。论时间,一笔宕去,遥遥无期;论空间,则一勒而收,从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构思布局的纵擒开合,是很见经营的。

篇6:温庭筠《送人东游》原文及赏析

温庭筠《送人东游》原文及赏析

送人东游

唐代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注解

① 荒戍:荒废的军队防地。

② 浩然:豪迈坚定的样子。

③ 汉阳渡:湖北汉阳。

④ 郢门山:即荆门山。

⑤ 棹:这里指船。

⑥何当:何时。

⑦樽酒:犹杯洒。

赏析

诗题为《送人东游》,所送何人不详。看诗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是温庭筠宣宗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年)贬隋县尉之后,懿宗咸通三年(八六二年)离江陵之前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左右。诗人在秋风中送别友人,倍感凄凉,对友人流露出关切,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意境悲凉雄壮,情真意切,质朴动人。

关于本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最高。”(《唐诗别裁》)试想:地点既傍荒凉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将何以堪!然而出人意料,接下去诗思却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友人此行,心浩然有远志。气象格调,自是不凡。

颔联两句互文,意为: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门山。初日,点明送别是在清晨。汉阳渡,长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郢门山,位于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之内,这里统指荆山楚水,从而展示辽阔雄奇的境界,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为友人壮行色。

颈联仿效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赋予两重诗意:诗人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几人,犹言谁人。“江上几人在”,想象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诗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处也寄托着对故交的怀念。

尾联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

这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如此离别,在友人,在诗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诗人只在首句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便大笔挥洒,造成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回应上文“浩然”,前后紧密配合,情调一致。结尾处又突然闪出日后重逢的遐想。论时间,一笔宕去,遥遥无期;论空间,则一勒而收,从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构思布局的纵擒开合,是很见经营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诗,所送何人不详(或为鱼玄机,鱼有《送别》相和)。看诗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这是温庭筠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贬隋县尉之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离江陵东下之前(应为咸通二年秋)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左右。

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篇7:温庭筠《送人东游》诗歌赏析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送人东游》参考注释:

①荒戍:荒废的军队防地。

②浩然:豪迈坚定的样子。

③汉阳渡:湖北汉阳。

④棹:这里指船。

⑤何当:何时。

篇8:温庭筠《送李亿东归》翻译赏析

温庭筠《送李亿东归》翻译赏析

《送李亿东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燕歌已有余声。

【前言】

《送李亿东归》是唐代大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当作于李亿中状元之后,此诗景物描写清新,情感表达真切,可谓六言诗中的`佳作。

【注释】

⑴李亿:字子安,唐朝著名才女鱼玄机曾是李亿之妾。

⑵渭城:本秦之咸阳,在今咸阳阳市东北十公里窑店镇附近。

⑶漠漠:密布貌。

⑷澹荡:和畅。

⑸灞上:地名,在长安东三十里。金樽:酒杯的美称。

⑹燕(yàn):通“宴”。

【赏析】

此诗当作于公元868年(咸通九年)春,当时温庭筠受鱼玄机委托送李亿回府。刘学锴评此诗:首二长安形势,别地远景。三四别地近景,点明“别路”及“柳”,关合题内“送”字,“前溪”即别地灞上。五六落到“归客”,早莺殷勤,和风澹荡,托出主宾意兴情意。七八则酒未饮而歌已阑,归客即将启程,款款道来,不见用力,清新流丽,风调自佳。六言律唐代甚少,此诗可称佳制。

篇9:东归有怀,东归有怀温庭筠,东归有怀的意思,东归有怀赏析

东归有怀,东归有怀温庭筠,东归有怀的意思,东归有怀赏析 -诗词大全

东归有怀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晴川通野陂,此地昔伤离。一去迹常在,独来心自知。

鹭眠茭叶折,鱼静蓼花垂。无限高秋泪,扁舟极路岐。

篇10:送人登第东归,送人登第东归刘驾,送人登第东归的意思,送人登第东归赏析

送人登第东归,送人登第东归刘驾,送人登第东归的意思,送人登第东归赏析 -诗词大全

送人登第东归

作者:刘驾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学古既到古,反求鉴者难。见诗未识君,疑生建安前。

海畔岂无家,终难成故山。得失虽由命,世途多险艰。

我皇追古风,文柄付大贤。此时如为君,果在甲科间。

晚达多早贵,举世咸为然。一夕颜却少,虽病心且安。

所居似清明,冷灶起新烟。高情懒行乐,花盛仆马前。

归程不淹留,指期到田园。香醪四邻熟,霜橘千株繁。

肯忆长安夜,论诗风雪寒。

送人归江夏 赏析

《送人归岳阳》(作者:李益)唐诗赏析

东归,东归罗隐,东归的意思,东归赏析

东村步归,东村步归陆游,东村步归的意思,东村步归赏析

读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赏析

送张都尉东归,送张都尉东归岑参,送张都尉东归的意思,送张都尉东归赏析

温庭筠《过陈琳墓》 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情感赏析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赏析的内容

温庭筠《送人东归》赏析(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温庭筠《送人东归》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