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chenglong_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陶渊明饮酒诗并序,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陶渊明饮酒诗并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陶渊明《饮酒诗·并序》
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并序》
《饮酒》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此诗表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
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後,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其 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 日夕欢相持。
其 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 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 持此欲何成!
其 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 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其 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叁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 七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 聊复得此生。
其 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 何事绁尘羁。
其 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 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 息驾归闲居。
十 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十 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十 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 日没烛当秉。
十 四
故人赏我趣,挈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 酒中有深味。
十 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十 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十 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十 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 何尝失显默。
十 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二 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篇2:陶渊明饮酒诗并序
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并序
一
田园日荒秽,舍此欲何之。
亦思效涓埃,雨露泽当时。
处世有利钝,天命不在兹。
恶犬守要路,将进忽复疑。
哀哉岁云暮,百年谁能持。
二
力耕不知疲,稼穑在南山。
岁晚有所获,尤胜坐空言。
稻菽留余盈,赖以救凶年。
醉吟归来辞,谣歌倩谁传。
三
我有无弦琴,拂拭用娱情。
路遇赏心人,班荆不道名。
材与不材间,优游可全生。
万事鸟过目,鬓丝怵自惊。
却忆少年志,蹉跎竟何成。
四
东园桃李月,红白花乱飞。
高枝啭黄鹂,间关音声悲。
门前五柳树,柔条何依依。
陌上双紫燕,还认旧巢归。
四时如循环,独人一向衰。
强扶病体出,怕与春轻违。
五
杖策炉峰顶,四顾绝尘喧。
阴崖夏冰滴,晴晖巨壑偏。
风烟一簸荡,纵横失众山。
拨云入古寺,采药僧未还。
东林丛竹好,但看何须言。
六
丰年好大雪,俗谚未全是。
草堂压欲堕,松竹折半毁。
南寒北地暖,颠倒竟乃尔。
问天寂无言,唯现霞如绮。
七
仗剑远行游,钟陵见云英。
劝尔一杯酒,诉我不偶情。
为弹琵琶曲,曲尽河汉倾。
激越声裂帛,余音绕梁鸣。
挟此傲人技,寂寞近半生。
八
黄绮隐商山,苍颜麋鹿姿。
晨漱花涧水,暮宿假一枝。
餐芝腹可饱,煮石未之奇。
放眼青云间,长啸复何为。
思得鸾凤群,终然谢尘羁。
九
凉飔动绿水,芙蓉花正开。
爱此朱华鲜,涉江寄所怀。
江汉深且广,风涛令志乖。
连理会双死,鸳鸯不孤栖。
谁怜垂翅凤,未比出井泥。
顾我无周行,尘世实难谐。
雕龙心已切,献玉意独迷。
恨无鲁阳戈,难挽白日回。
十
有美在何所,乃在大海隅。
奋身往从之,榛莽塞道途。
君子缘义动,小人为利驱。
颜回处陋巷,箪瓢乐有余。
偃卧北窗下,琴书其耐居。
十一
醉中悟真诀,难与醒者道。
冰炭摧五内,焉得不衰老。
菊为忘忧物,泛之怯枯槁。
所以李太白,矜夸杜康好。
敏捷千首诗,正恐赖此宝。
死后便埋尔,何用碑碣表。
十二
东邻窈窕女,惊艳二八时。
工织回文锦,犹善白雪辞。
吾欲通殷勤,良媒不在兹。
燕石徒自珍,持赠恐见疑。
扣关阍者怒,愈垣乌龙欺。
唯愿讬梦寐,离魂从所之。
十三
梦中不识路,忽来太虚境。
万艳尽一杯,不辨醉与醒。
面命授天机,奥妙难俱领。
笑他俗世人,争做处囊颖。
硗硗者易折,此言君须秉。
十四
朔风驱鸿雁,缤纷霜霰至。
北斗挹天浆,举酌千峰醉。
东篱有佳色,采采开依次。
君欲制颓龄,泛菊最为贵。
骚言餐落英,恐非深知味。
十五
伊洛天下中,旧是帝王宅。
雉堞无遗堵,石窟留胜迹。
地脉牡丹宜,艳压群芳百。
函关牛去青,天竺马来白。
鉴兹北邙士,不饮老可惜。
十六
少小学书剑,及壮欲穷经。
清羸同卫玠,憔悴过兰成。
中年未豹变,宫羽思弦更。
艺菊满东篱,树李罗北庭。
岂知崦嵫近,恐先鹈鴂鸣。
提壶将焉如,抚柯寄余情。
十七
隐几习黄庭,徐徐满座风。
神游清汉外,兴寄绿樽中。
塞兑阴阳合,致虚任督通。
唯余松桂影,静挂月如弓。
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十九
不因五斗?,谁肯三入仕。
公门有程期,万事难由己。
折腰宵小辈,平生深为耻。
愿乘下泽车,茫茫荒陂里。
瓜菊多奇色,岁月何须纪。
饮酒虽过差,庶几死乃止。
所幸有余储,邀约足可恃。
二十
最嘉陶靖节,乱世葆其真。
好诗复好酒,诗淳赖酒淳。
吾生千载后,开卷赏清新。
一篇荆轲咏,直欲刃暴秦。
杂诗与拟古,胸中绝芥尘。
停云思亲友,归田劝农勤。
荣木惜居诸,责子见慈亲。
焉有桃花源,后来徒问津。
弹琴何必弦,滤酒率用巾。
醉即北窗卧,自谓羲皇人。
《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并序》
篇3: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饮酒并序》
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饮酒二十首并序》
〔说明〕
关于这组诗的写作时间,存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当以王瑶先生之说为较可信,即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诗人在诗序中已说明这组诗非一时之作,但从“比夜已长”之句和诗中有关景物环境的描写来看,这组诗大约是写于同一年的秋冬之际。
在这二十首诗中,诗人多方面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与情操。这些诗无论就内容还是就艺术而言,都足以代表陶诗成熟时期的风格,因此也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1),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C,忽焉复醉(3)。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4)。纸墨遂多,辞无诠次(5)。聊命故人书之(6),以为欢笑尔(7)。
其一(8)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9)。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10)!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11)。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2)。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13)。
〔注释〕
(1)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辄:就,总是。
(5)诠(quán全)次:选择和编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9)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11)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12)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3)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译文]
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诗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衰败繁荣无定数,交相更替变不休。
邵平晚岁穷种瓜,哪似当年东陵侯!
暑往寒来有代谢,人生与此正相符。
通达之士悟其理。
隐遁山林逍遥游。
快快来他一杯酒。
日夕畅饮消百忧。
其二(1)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2)。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3)?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4)。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5)?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2)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见《史记。伯夷列传》)西山:即首阳山。
(3)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4)九十行带索:《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安贫自乐。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5)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其三(1)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1)。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3)。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4)?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5)。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6)?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那种只顾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表明了诗人达观而逍遥自任的人生态度。
(2)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自己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3)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4)这两句是说,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说,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5)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shū叔):迅速,极快。
(6)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译文〕
道德沦丧近千载,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居然不肯饮,只顾世俗虚浮名。
所以珍贵我自身,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又能有多久?
快似闪电令心惊。
忙碌一生为名利。
如此怎能有所成!
其四(1)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2)。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3)。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4)。
因值孤生松,敛翩遥来归(5)。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6)。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7)。
〔注释〕
(1)这首诗通篇比喻,以失群之孤鸟自喻,前六句写迷途徘徊,后六句写归来托身;又以“孤生松”喻归隐之所,表现出诗人坚定的归隐之志和高洁的人格情操。
(2)栖栖(xī西):心神不安的样子。
(3)定止:固定的栖息处。止:居留。
(4)此二句焦本、逯本作“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今从李本、曾本、苏写本、和陶本改。厉响:谓鸣声激越。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5)值:遇。敛翩:收起翅膀,即停飞。
(6)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7)已:既。违:违弃,分离。
[译文]
栖遑焦虑失群鸟,日暮依然独自飞。
徘徊犹豫无定巢,夜夜哀鸣声渐悲。
长鸣思慕清远境,飞去飞来情恋依。
因遇孤独一青松,收起翅膀来依归。
寒风强劲树木调,繁茂青松独不衰。
既然得此寄身处,永远相依不违弃。
其五(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
间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6)。
[注释]
(1)这首诗写在和谐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诗人在平静的心境中,体悟着自然的乐趣和人生的真谛。这一切给诗人的精神带来极大的快慰与满足。
(2)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寄居。人境:人间,世上。车马喧:车马往来的喧闹声。指世俗交往。
(3)尔:如此,这样。心远地自偏:意思是说,只要内心清静,远远超脱于世俗,因而虽居喧闹之地,也就像住在偏僻之处一样。
(4)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5)山气:山间雾气。日夕:近黄昏之时。相与还:结伴而归。
(6)此中:录本从《文选》作“此还”,今从李本、焦本、苏写本改。真意:淳真自然之意。《庄子。渔父》:“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辨:辨析,玩味。《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忘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这两句意思是说,从大自然得到启发。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但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须用言语表达的。
[译文]
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
问我为何能如此?
心超世外地显偏。
自顾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
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
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其六(1)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2)?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3)。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4)。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5)。
[注释]
(1)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愤怒的口吻斥责了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黑暗现实,并决心追随商山四皓,隐居世外。
(2)行止:行为举止。端:种,类。
(3)苟:如果。相形:互相比较。雷同:人云亦云,相同。《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楚辞。九辩》:“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毁誉:诋毁与称誉。
(4)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达士:贤达之人。尔:那样。
(5)咄咄(duō多):惊怪声。俗中愚:世俗中的愚蠢者。黄绮:夏黄公与绮里,代指“商山四皓”。见《赠羊长史》注(9)。
[译文]
行为举止千万种,谁是谁非无人晓。
是非如果相比较,毁誉皆同坏与好。
夏商周未多此事,贤士不曾随风倒。
世俗愚者莫惊叹,且隐商山随四皓。
其七(1)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2)。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3)。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4)。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5)。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6)。
〔注释〕
(1)这首诗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
(2)裛(yì意):通“浥”,沾湿。掇(duo多):采摘。英:花。
(3)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忧物:指酒。《文选》卷三十李善注“泛此忘忧物”说:“《毛诗》曰:”微我无酒,以邀以游。‘毛苌曰:“非我无酒,可以忘忧也。’潘岳《秋菊赋》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随波。‘“远:这里作动词,使远。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4)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5)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趋:归向。
(6)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轩: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译文〕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其八(1)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2)。
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3)。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4)。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5)。
吾生梦幻间,何事纵尘羁(6)!
[注释]
(1)这首诗诗人以孤松自喻,表达自己不畏严霜的坚贞品质和不为流俗所染的高尚节操。诗未所表现的消极情绪中,带有愤世嫉俗之意。
(2)没:掩没。
(3)凝霜:犹严霜。殄(tiān舔):灭绝,绝尽。异类:指除松以外的其它草木。卓然:高高挺立的样子。见:同“现”,显露。
(4)连林:树木相连成林。众乃奇:大家才感到惊奇。乃:才。
(5)壶:指酒壶。挂:逯本作“抚”,今据李本、焦本、和陶本改。柯:树枝。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的倒装句。意思是还时时向远处眺望。
(6)何事:为什么。绁(xiè泄):拴,捆绑。尘羁:尘世的羁绊。犹言“尘网”。
[译文]
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杂树掩其姿。
严霜摧调众草树,孤松挺立扬高枝。
木连成林人不觉,后调独秀众惊奇。
酒壶挂在寒树枝,时时远眺心神怡。
人生如梦恍惚间,何必束缚在尘世!
篇4: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
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治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翻译: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位以捕鱼为生的人。一天他划着小船沿溪前行,忘记走了多远。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百步之内,除桃树外没有其它杂树。芳草鲜艳美好,落下的桃花瓣飘飘洒洒。渔人十分惊异眼前的景色。他继续往前划行,想走到桃花林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也正是这条溪水发源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山。山间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透出一点光亮。
渔人离船上岸,进入山洞。山洞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再往前走几十步。便一下于开阔明亮起来。只见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排列整齐,这里有肥沃的田地,清澈美丽的池塘,还有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还能听到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来来往往耕种田地的人们,不论男女,衣着打扮同山外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不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都显得那么愉快而自得自乐。他们看到渔人,十分惊讶。问他从何处来,渔人都作了回答。
山里人邀请渔人到家里,为他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听说来了这样一位客人,都跑来打听外界的消息。据山里人自己讲,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暴政,带领妻儿。乡亲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于是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如今外界是何朝何代,他们竞不知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外界之事一一
他讲给他们听,大家听后都感慨叹惜。其他人也分别把他邀至家中,都拿出酒食款待他。住了几天,渔人向大家告辞。山里人嘱告渔人说:“这里的情况可没有必要对外面的人讲啊。”渔人从山洞出来,找到自己的船,便沿着原路往回行,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来到武陵郡城下,前去拜见太守,述说自己此行的所见所闻。太守马上派人随渔人到桃花源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原路。南阳有位刘子骇,是个高雅之人;听说此事后,高兴地要计划前往寻找桃花源。尚未成行,不久因病去世。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去寻找桃花源了。
秦王暴政乱纲纪,
贤士纷纷远躲避。
四皓隐居在商山,
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昔踪迹消失尽,
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唤共同致农耕,
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浓荫,
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结茧取长丝,
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草遮途阻交通,
村中鸡犬互鸣吠。
祭祀仍遵古礼法,
衣裳没有新款式。
儿童欢跳纵情歌,
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开知春到,
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年历记时日,
四季推移自成岁。
欢快安逸乐无穷,
哪还需要动知慧?
奇踪隐蔽五百岁,
一朝开放神奇界。
浮薄淳朴不同源,
转眼深藏无处觅。
请问世间凡夫子,
可知尘外此奇迹?
我愿踏乘轻云去,
高飞寻找我知己。
篇5: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
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治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翻译: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位以捕鱼为生的人。一天他划着小船沿溪前行,忘记走了多远。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百步之内,除桃树外没有其它杂树。芳草鲜艳美好,落下的桃花瓣飘飘洒洒。渔人十分惊异眼前的景色。他继续往前划行,想走到桃花林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也正是这条溪水发源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山。山间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透出一点光亮。
渔人离船上岸,进入山洞。山洞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再往前走几十步。便一下于开阔明亮起来。只见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排列整齐,这里有肥沃的田地,清澈美丽的池塘,还有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还能听到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来来往往耕种田地的人们,不论男女,衣着打扮同山外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不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都显得那么愉快而自得自乐。他们看到渔人,十分惊讶。问他从何处来,渔人都作了回答。
山里人邀请渔人到家里,为他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听说来了这样一位客人,都跑来打听外界的消息。据山里人自己讲,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暴政,带领妻儿。乡亲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于是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如今外界是何朝何代,他们竞不知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外界之事一一
他讲给他们听,大家听后都感慨叹惜。其他人也分别把他邀至家中,都拿出酒食款待他。住了几天,渔人向大家告辞。山里人嘱告渔人说:“这里的情况可没有必要对外面的人讲啊。”渔人从山洞出来,找到自己的船,便沿着原路往回行,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来到武陵郡城下,前去拜见太守,述说自己此行的所见所闻。太守马上派人随渔人到桃花源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原路。南阳有位刘子骇,是个高雅之人;听说此事后,高兴地要计划前往寻找桃花源。尚未成行,不久因病去世。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去寻找桃花源了。
秦王暴政乱纲纪,
贤士纷纷远躲避。
四皓隐居在商山,
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昔踪迹消失尽,
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唤共同致农耕,
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浓荫,
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结茧取长丝,
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草遮途阻交通,
村中鸡犬互鸣吠。
祭祀仍遵古礼法,
衣裳没有新款式。
儿童欢跳纵情歌,
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开知春到,
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年历记时日,
四季推移自成岁。
欢快安逸乐无穷,
哪还需要动知慧?
奇踪隐蔽五百岁,
一朝开放神奇界。
浮薄淳朴不同源,
转眼深藏无处觅。
请问世间凡夫子,
可知尘外此奇迹?
我愿踏乘轻云去,
高飞寻找我知己。
拓展:桃花源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译文
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
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
欢快安逸乐无穷,哪还需要动知慧?
奇踪隐蔽五百岁,一朝开放神奇界。
浮薄淳朴不同源,转眼深藏无处觅。
请问世间凡夫子,可知尘外此奇迹?
我愿踏乘轻云去,高飞寻找我知己。
注释
1.嬴(yíng)氏:这里指秦始皇嬴政。
2.黄绮: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此指商山四皓。
3.伊人:指桃源山中人。云:句中助词,无义。逝:离去,即逃至山中。
4.往迹:人或车马行进所留下的踪迹。湮(yān):埋没。
5.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
6.从:相随。所憩:休息的处所。
7.菽(shū):豆类。稷(jì):谷类。艺:种植。
8.靡(mǐ):没有。
9.暧(ài):遮蔽。
10.俎(zǔ)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11.衣裳(cháng):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12.童孺(rú):儿童。
13.班白:指须发花白。班,通“斑”。诣(yì):玩耍。
14.节和:节令和顺。
15.纪历:纪年、纪月、纪日的历书。
16.成岁:成为一年。
17.余乐:不尽之乐。
18.于何:为什么,干什么。
19.五百:五百年。从秦始皇到晋太元中的五百多年。
20.神界:神奇的界域。
21.淳:淳厚,指桃源山中的人情风尚。薄:浮薄,指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
22.旋:很快。幽蔽:深暗。
23.游方士:游于方外之士。
24.尘嚣:世间的纷扰、喧嚣。
25.蹑(niè):踩。
26.契(qì):契合,指志同道合的人。
赏析: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
诗分三段。开头六句为第一段,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跟《桃花源记》中所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意思大体相同。但诗中具体列出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到高山的实例,来暗示桃花源中人与这些古代贤者志趣一致,或者说,正是那些贤者带他们到桃花源的。
中间十八句为第二段,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写桃花源里人参加劳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相命肆农耕”,是说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税”,是说到了秋收时,劳动果实归劳动者所有,用不着向官府缴纳赋税,说明没有封建剥削和压迫。“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照应,两句意思大体一致。接着写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仍然保持着古代的礼仪,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样。孩子们纵情地歌唱,老人们自由自在地游乐。最后写那里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怡然自得。随着季节的自然变化调节生活和劳作,所以连历法也用不着,更不用竭尽思虑、费心劳神了。
最后八句为第三段,诗人发表议论和感慨。“奇踪隐五百”,是说从秦到晋,桃花源中人隐居了五百年(概数,实际是约六百年)。“一朝敞神界”是说桃花源被渔人发现,泄露了这个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复还幽蔽”,是说桃花源刚敞开又立即与外界隔绝,也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遂迷,不复得路”。既然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已“处处志之”,那么怎么会再也找不着呢?其实这个问题在《桃花源诗》里已经作了回答,那就是“淳薄既异源”,意思是说,世俗生活的浅薄与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是格格不入,绝然不同的。如果真在那么一个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给刘子骥他们找到了,那么,它就不能独立存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诗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写得那么安宁、和谐,这正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千余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桃花源的有无进行过探讨。有人说,避乱逃难时,确实有许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穷乡僻壤去过理想的生活。但显然不能据此而把这个理想与桃花源等同起来,因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游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尘嚣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这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驾起轻风,腾飞而起,去追求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们(其中包括诗的开头所说的古代贤者和桃花源中人)。
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无弦琴是弹奏不出声音的,拨弄它是为了“寄其意”,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虽然超尘脱俗,无法实现,却也正是为了“寄其意”。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桃花源诗》在有些方面确比《桃花源记》写得更为具体、详细。《桃花源记》局限于写渔人的所见所闻,渔人在桃花源逗留时间不长,见闻有限。而《桃花源诗》显得更为灵活自由,也便于诗人直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此读《桃花源记》不可不读《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描写同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但并不让人觉得重复。《记》是散文,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描写具体,富于小说色彩;《诗》的语言比较质朴,记述桃源社会的情形更加详细。《记》是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处处写渔人所见,作者的心情、态度隐藏在文本之后,而《诗》则由诗人直接叙述桃源的历史状态,并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愿望,二者相互映照,充分地显示桃花源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义。
有人认为《桃花源诗》赞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种消极、倒退的表现。这其实是没有真正领会诗人写作的本意。所谓“古法”,虽是一种寄托,表示向往古代社会的淳朴,而并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所谓“于何劳智慧”实际是对世俗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示憎恶与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渊明是一个“有志天下”“欲为为而不能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报负而无法实现,这才是他的思想本质。
篇6:陶渊明集卷之一诗四言《时运并序》
陶渊明集卷之一诗四言《时运并序》
[说明]
这首诗共四章,当与《停云》诗作于同一年的暮春,内容写暮春独游。诗人投身于美好的大自然之中,欣赏、赞美着大好的春光,并在其中领略了陶然自乐的无限喜悦;然而时世的艰难,不禁使得诗人伤今思古,感慨身世,心头排遣不去的孤独之感,给诗人带来了无限的惆怅,这就是诗序中所说的“欣慨交心”。
《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1),景物斯和(2),偶影独游(3),欣慨交心。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4)。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5)。
山涤余霭,宇暖微霄(6)。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7)。
洋洋平泽,乃漱乃灌(8)。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9)。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10)。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11)。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12)。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13)。
我爱其静,寤寐交挥(14)。
但恨殊世,逸不可追(15)。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16)。
花药分列,林竹翳如(17)。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18)。
[注释]
(1)春服既成:语出《论语。先进》,意思是说,春天的服装已经穿得住了。成:就,定。
(2)斯:则,就。和:温和,和暖,指春天的气息。
(3)偶影:与自己的身影为伴,形容孤独。
(4)迈迈:行进貌。时运:四时运转。穆穆:淳和美好貌。朝:早晨。
(5)袭:衣上加衣,这里是“穿”的意思。簿:迫近,此处意为:到??去。言:语助词。
(6)涤:洗。蔼:云气。余霭:残余的云气。字:四方上下,这里指天空。暖:昏暗不明的'样子。霄:云气。一说雨后的虹。
(7)翼:鸟翅,这里作动词,有吹拂。扇动的意思,形容新苗在南风的吹拂下像羽翼似的微微摆动。新苗:新长的嫩苗。
(8)洋洋:形容水的浩瀚、盛大。泽:湖。漱(shù术):含水洗口。濯(zhuó浊):洗。
(9)邈邈(miǎo秒):远貌。遐(xiá霞):远。载:语助词,这里有“乃”的意思。瞩(Zhǔ主):注视。
(10)称(chèn衬)心:符合心愿。易足:容易满足。
(11)挥:倾杯而饮的动作。觞(shāng伤):古代饮酒器,犹今之酒杯。陶然:快乐的样子。
(12)延目:放眼,向远处看去。悠想:遥想。沂(yí夷):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县南。
(13)童:儿童。冠: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齐业:都已习完功课。此二句事出《论语。先进)。《论语。先进)记孔子的学生曾点谈自己的理想时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乘凉)乎舞雩(yú鱼),咏而归。”意思是说:暮春之时,穿青春服,五六个成年男子和六七个儿童一道,在沂水沐浴,到舞零(鲁国祭天求雨的场所)乘凉,然后唱着歌儿往回走。
(14)静:指曾点的清静闲雅之风。寤(wù悟):睡醒。寐(mèi妹):睡眠。寤寐:犹言日夜。交挥:交互奋发,是说时刻向往。
(15)殊世:异代。
(16)斯、言:皆语助词。息其庐:在家中休息。
(17)分列:指分排栽种。翳(yì意)如:茂密的样子。
(18)黄唐:黄帝、唐尧,指上古和平的时代。逮:及、赶上。
[译文]
《时运》这首诗,是暮春纪游之作。穿上春天的服装,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和煦的春光;与影为伴独自闲游,内心交织着欣喜与悲慨。
四时运转不停,春日晨光融融。
穿上我的春服,前往东郊踏青。
山间云气已尽,天宇横跨彩虹。
南风习习吹来,嫩苗展翅欣迎。
平湖涨满春水,漱洗神情顿清。
眺望远处风景,赏心悦目驰情。
此景此情相惬,我心欢畅无穷。
举杯一饮而尽,自得其乐融融。
放眼湖中清流,遥想曾点沂游。
课罢携友远足,归来放开歌喉。
我心爱其闲静,日思夜想同游。
只恨今昔异代,遥遥隔世难求。
平居朝朝暮暮,静守家园之中。
花卉草药分行,树木竹林葱葱。
素琴横卧床上,半壶浊酒尚浓。
黄唐盛世难追,我独慨叹无穷。
陶渊明《时运》赏析
《时运》诗的大意讲述的是,在暮春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一个人外出郊游,孤单形影。惬意的欣赏着自然中的美景,心情开怀,但只有影子跟自己作伴,不免觉得伤感。前面两个章节描述的是欢欣之情,后两章叙述的是伤感之意。
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热爱大自然了,大自然的一切美景都让他欣喜。随风而摆的禾苗、秀丽壮美的山峰、自由飞翔的鸟儿……看着此情此景,陶渊明陷入了茫茫的遐想中。人生本来就是如此容易满足,为何还要去追逐不属于自身的荣利。于是举杯而饮,自醉自意、自得其乐。
汉魏之后,四言诗已经渐渐消退,随之兴起的是五言诗。但是五言诗的语言节奏结构单调乏味,作诗时还要考虑其节律的完整,常加入无实际意义的语词,全文读起来拖沓累赘,不够简练。陶渊明著作《时运》时,并没有跟随兴起之风采用五言诗,而是有意的选择节奏简单、语言平稳简练的四言诗为主题。《时运》在著作中就以《诗经》的四言体格式为模板,诗歌的题目取自第一句诗的“时运”二字,题目下面还有开序,以此开门见山点明全诗宗旨。《时运》与《诗经》相比较,前者的效果、意蕴更胜一筹。
★ 陶渊明饮酒
★ 陶渊明 饮酒
★ 饮酒陶渊明
★ 饮酒陶渊明其四
★ 饮酒陶渊明注音版
★ 饮酒陶渊明其三
★ 陶渊明饮酒的意思
★ 陶渊明诗
陶渊明饮酒诗并序(推荐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