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jund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鉴赏点示,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鉴赏点示,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 目录
篇1: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鉴赏点示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鉴赏点示
1、鉴赏本文作为一篇书信与一般散文的区别:
书信是直接与收信人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像第1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第2段对往昔的回忆,第3 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总是在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作者为何在这短短篇幅中,浓墨重彩地描写冬日景色,遥想描绘春天的美景,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
2、注意本文独特的文笔美:
本文文笔优美,是一般文章所不能相比的,最大的特色是以丰富的感情贯注于优美的景物中。大家在学习时尤其要予以注意。开头几句,乍看起来,只是简单交代一下自己的行踪。细细体味,却包含着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作者思念友人,但出于体贴和关心又不忍打扰;既然不忍打扰,甘愿独自进山,可是又感到寂寞孤单。心情处于不能自解的矛盾状态。文中“故山”二字,自蕴蓄了昔日二人多少同游的乐趣;“与山僧饭讫而去”一句,就隐隐露出独游寂寞的心境。第二节写离开感配寺后的情景。作者先描叙冬天月夜所见。诗人渡过深青色的灞水,登上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的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这是鲜明的视觉形象;“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这是清晰的听觉形象。作者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朦胧世界。水面的月影,伴随着波纹跃动,轻轻翻滚;山野的火光,掩映在树林以外,忽明忽暗。这时,小巷的犬吠声,乡村的捣谷声,稀疏的钟声,又阵阵传来,增添了山居冬夜的神秘感。岂止是审美视觉和听觉的'融合,还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飞跃。“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作品明晰显示了时间:从此时跳到往昔。这样,现实见闻,昔日回忆,水乳交融在一起,都表现了作者对裴迪的友情,为下一步提出春游之约作了很好的铺垫。正因思念之切,才引出第三节热情相邀的文字。作者惟恐裴迪不来,极力铺叙辋川春日景色之美,展开一幅辋川春日美景图。初春草木萌芽吐绿,远山清晰可见,水中小鱼轻轻地跃出水面,白鸥展开双翅往来飞翔,绿草地被露水润湿,山鸡在麦田里啼叫。山青、树绿、草润、鱼跃、鸥翔、雉鸣,众多物象都在预报着春天的即将来临。作者说:这样美丽、迷人季节的到来,已为时不远了!你能前来与我同游吗?他相信这一切对裴迪是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的。他又补充说:只有你这样对春天有悟性的、不俗之人我才愿相约。这里的春天太有趣了,你可不要错过时机呀!在这一段里,作者从风景的优美到二人的志趣相投全都说到了,在如此热情的邀请下,裴迪岂有不来之理!
3、鉴赏本文描绘辋川的两幅不同的“山水画”:
王维诗文在锻字炼句上,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色彩与音响,以营造优美的意境,两幅画,一幅是写实的冬夜之景,一幅是期待中的春景。冬景呈现出一种寒意萧索的孤寂之美,春景则是生气蓬勃,春意盎然,予人一种清新鲜活的感觉。由于王维是一位画家,又兼通音乐,因此对于声色形体的感受就特别敏锐。这篇文章从字面上看,似乎着色不多,但仔细体味,竟是五彩缤纷。“北涉玄灞,清月映郭”,深青色的灞水上空,悬着一轮清澈的银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月亮映在辋水中,使得水波闪闪发光;“寒山远火,明灭林外”,红色、黄色的灯火,在林外时隐时现。仅此几句,就构成了一幅凄清的景致。文中的摹声之处同样极妙: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真是有声有色,曲尽其致。
篇2:品读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品读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漪;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囊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青池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的《山巾与裴秀才迪书》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景致中清寒的意象,情感里幽深的意境,无不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印象
文章一部分是描绘辋川冬夜情状,一部分是摹写辋川春日景貌。前者是当时所见,为实写;后者是想象的结晶,为虚写。无论是眼见还是想象,都写得形象生动,真切感人,展现了作者长于描述形象的高超本领,凸显了诗人善于临摹景物的非凡技能。
当王维在寥廓清寒的冬夜登上华子冈,面对辋川夜色时,展示在眼前的,近处是辋水一圈圈涟漪与月影在上下浮动,远方是寒山中忽明忽暗的篝火照耀着寂静的山林。深巷里吠声如豹,村头上夜舂之声和山寺里疏落的钟鸣相互应和。在冷寂的山中,眼见的是明处的山川、月影、火光,听到的是暗中的犬吠、舂声、钟鸣,再加上现场作者独坐,童仆静默,想象中高人雅士漫步山涧溪畔、携手赋诗的情景,其境界,如诗篇,似乐章,像画卷,意象清寒,意境幽深,韵味隽永,引起读者无限遐思。
自当待春中开始,作品引领读者浸润到了想象当中。时值那腊月末尾,作者想象着春日风光,表现得神采飞扬,形象翩然,令人如闻似见。作品先用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两句概括辋川春山的美妙景致。接着就具体地、细腻地描绘景象了:轻鯈出水,白鸥矫冀,露湿青皋,麦陇朝雊。短短四句,一句一景,显现了山水画家对文章画面经营的绝妙本领::近处是辋水游鱼,岸畔青草;远处是麦陇成行,山鸟长鸣;高处是一抹晴空,白鸥翱翔。它们远近相宜,上下相接,组成了一幅完整和谐、自然清新的风景画。而澄碧的水,晴丽的天,青葱的河畔,茂密的麦田,点缀着轻鯈、鸥鸟、朝露、鸣禽,景色之清爽秀丽,四面之谐调隽永,又胜似锦绣图景,着实印证了东坡先生评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些名言的`可信、可感、可触。
作者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无论是写实景还是写虚景,都那么意境清新,形象真切,这是与他对生活的感受和提炼分不开的。王维不但久居长安,将秦川山色了然于胸,而且能够淘洗熔炼,神会于心,做到吐糟柏而吸菁华,略形貌而取神骨。于是,写景细腻逼真,抒情传情达意,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理想境地。
遭受过仕途的挫折后,王维的作品常常是画意与禅意相融,出世与入世相伴,尤其是其后期的作 品,总有一股冷漠色彩,常具一份严峻情绪。《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描绘的辋川景色,虽然宁静闲适、清爽秀丽,若是仔细品读,我们还是能感悟到一种孤独、峻峭、清冷、寒酷的韵味。不仅仅冬夜之景的 寒山远火、深巷寒犬、村墟夜舂及山寺间寥落的钟声,给人以寥廓清寒之感,就是辋川春景也显得过分清幽,加上作者独自夜游,更兼一种孤寂气氛。这篇文章,在清新的意境中仍然透露出了作者孤寂幽冷的心境。
篇3: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赏析:
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 . 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 . 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 . 早在移居辋川之前,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过,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他们又经常“浮舟往来生,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 《辋川集》就是他二人的唱和诗集,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逸兴雅趣 . 写这封信时,裴迪已回家去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了,王维深感寂寞,只得独自去游山赏景 . 文中“深趣”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醉情山水,身居其中,其乐无穷;也可理解为作者厌恶官场,意欲归隐之意。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 . 故山景气如何和畅,他略而不述,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 . 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 . 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 . 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感到十分孤独了!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 . 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 . 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 . 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 . 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 . 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 . 他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 . 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
篇4:王维「山中与秀才裴迪书」读后感
王维「山中与秀才裴迪书」读后感
王维是唐代大诗人,这篇小柬,既是山水小品,也是散文诗。他的艺术特点是擅长写景,善于熔情,含蓄地表现独特意境。“当待春中”他把春天风光想像得生气蓬勃,有声有色,形象飞动,情调高扬,宛然一幅花卉鸟兽的嬉春图,表现出作者对友情的展望和对生活的向往。可见作者夜眺冬景,期待春光,写处境孤寂,望将来欢聚,即景熔情,就境铸 意,所以绘山水而怀友情,企求清高脱俗,却是热爱生活。也许这就是他所谓的“是中有深趣”吧。 信中随性所至,记游写景,几乎满纸是人与自然往还的生趣。苏东坡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说他诗画艺术的创造。可是我们看过这一篇书信,直感到他的生活也是艺术的创造,何尝不是生趣盎然,充盈着诗意呢?
一个人活在世上,可以没有巨额的财富,可以没有显赫的地位,也可以没有炙手的'权势,但是不可以没有一点点诗意。生活缺少了诗意,身体常如槁木,精神恰似死灰,一日一日地过去,也只是一日一日地重复,了无生趣可言。所谓生活的诗意,似乎有一些难于理解,其实,我们何尝需要去理解呢?我们需要的只是感受。春赏群花浪漫,夏听蝉噪蛙鸣,秋醉金风送爽,冬对玉树琼枝――这便是生活的诗意。
生活中本有诗意,只是一般人心中有太多牵绊,所谓名缰利索,俗念尘心;或者种种琐屑的东西占据了我们的思想,侵蚀了我们的精神,使我们很难听见本心的呼唤。如此,则见流云不觉飘逸,望飞瀑难闻雷鸣。很多时候,人是需要独处的。独处使人沉静,沉静使人超越。佛徒要在打座中见真性,哲人则在冥想中作逍遥游,体悟宇宙人生的妙谛。至于芸芸众生,何妨用独处来淘洗本心,以导引自我,照见生趣,让生活洋溢出诗意呢!
生活本不缺诗意,缺的是我们去寻找与发现的眼睛,独立的思想,感受的心
篇5: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 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篇6: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
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景色,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
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方,正。
猥:鄙贱。自谦之词。
烦:打扰。
辄便:就。
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饭讫(qì):吃完饭。讫,完。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近来渡过灞水。涉,渡。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辋水:车轮状的湖水。
村墟:村庄。
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疏:稀疏的。
静默:指已入睡。
曩:从前。
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等到。
蔓发:蔓延生长。
轻鯈(tiáo):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
矫翼:张开翅膀。矫,举。
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
麦陇:麦田里。
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
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
傥:同“倘”,假使,如果。
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
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
是中:这中间。
无忽:不可疏忽错过。
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趁。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
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
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过着半隐的生活,故自称。
篇7: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文导入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文导入
【导入1】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唐代,有享誉盛名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还有一位“诗佛”──王维。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他一生对禅宗极度崇拜,名字都与佛教有着关联,“摩诘”即来源于佛经《维摩诘》。他的山水田园诗很自然地融入“禅法”,常运用直觉、暗示、联想、顿悟、感应等手段营造自然、清幽、静谧、肃穆的诗境,正是由于诗人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意盎然,涤荡着读者的胸襟,给人以恬淡宁和的无尽遐思,令人读后满嘴余香,咀嚼不尽。
【导入2】
假如我们能钻进“时光隧道”回到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世界第一大城市──长安,我们能看见什么呢?我们能看见巍巍的皇城,笔直的朱雀大街,万商云集的东市西市;我们能看见骑着大马招摇过市的达官贵人,也能看见生活富足的市井百姓。是啊,生逢盛世,享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城外时,便会经常看见一位衣着朴素、气宇温和的男子,携着仆人,出了城门,踏过灞桥,奔向远处林木葱茏的蓝田山,此人系谁?他就是当朝尚书右丞王维。是什么让他无视市井繁华和锦衣玉食而奔向白云深处,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呢?当我们欣赏毕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时,也许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听课前想一想:
1、王维笔下的.冬日景色包含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是否赞同王维所追求的那种“出世”的生活?
【导入3】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大家回顾一下学过的作品,哪些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他的诗作,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导入4】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学过本文之后,大家还会发现,这个特点不仅在王维的诗歌里有,散文里也有!
篇8: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文品读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文品读
本文是王维从长安回到辋川后给裴迪的一封信,邀请他在开春后同游山中。
信一开头,就以轻淡而有情致的笔墨明快地提出“故山殊可过”这个全文的中心。农历十二月,气候本来还相当寒冷,但对大自然特别敏感的王维,却已感到阳气的萌动和景物气候的温煦宜人。由于裴迪正在温习经书,不便相邀,只能自己先往山中。这就为下面邀裴明春同游埋下伏笔。
第二段,是对山中冬夜清寥优美景色的形象描绘,作者先点出“北涉玄灞”的经行路线,并以“清月映郭”带出特定的时间背景和景物总特征,然后按照由近及远,由水而山,由视而听,由色而声的顺序进行描写;并且运用以动衬静、以明托暗、以声显寂的手法,使读者于波光月影的荡漾、寒山远火的明灭、深巷寒犬的吠叫、夜舂疏钟的相间中,感受到辋川月下寒夜的`幽寂、清寥与深永。辋川景物原是作者所熟悉的,但寒夜登华子冈所见所闻,却使他感到既新鲜又亲切,像是发现了一个新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作者用“此时独坐”一句作为转折,由途中观赏月夜清景转入静夜独坐时对往昔与裴迪同游情景的追忆。“此时”、“囊昔”、“独坐”、“携手”,两两相对,“步仄径”、“临清流”的兴会与眼下的“独坐”、“静默”形成对比,益发衬托出对朋友的思念,从而引出对“春中”同游的热烈期待。
第三段,作者以想像之笔点染出明春山中生机勃发的景象。从春山到春水,从天空到地下,从田野到草地,从植物到动物,到处充溢着跃动的生机,展示出与寒冬月夜的辋川迥然不同的境界,其中渗透了作者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想到这一切,他对朋友的思念更加殷切了,因而水到渠成地发出“从我游”的邀约。作者强调只有“天机清妙”者才能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并在观照中领略到一种得意忘言的“深趣”,这就是把同游山中升华到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和美学境界,被世俗视为 “不急之务”的游赏也就获得了深刻的意义。文章写到这里,随即淡淡收住,留下对明春山中同游的期待,让读者去驰骋想像。
★ 辋川集?华子冈,辋川集?华子冈裴迪,辋川集?华子冈的意思,辋川集?华子冈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鉴赏点示(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