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pop880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幻之美随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幻之美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 目录
篇1:幻之美随笔
幻之美随笔
没有根据的,不真实的称之为幻。每个人与幻都有着不解之缘,先不说孩童,即便是成年人也曾拥有过幻,有的,也许现在依然有。
幻是最初梦想的投影,人们乐此不疲的守护着它;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世界,没有忧愁,没有烦恼人们在此中自由自在地畅玩;换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人们在不断的为将幻变为现实而努力。
人在成长,幻也在成长;人在改变,幻亦在改变。幻是内心的净土,纤尘不染,美好无暇。而众所周知,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将原色覆盖。社会的`种种,不断冲击着幻。还头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尚未漂洗,依然纯真,相信的幻;少年,虽未步入社会,但随着经历的越多,内心的想法变化越大,本色在慢慢的变淡;成年,社会的冲击,现实的压力,将幻弄的支离破碎,但散落的碎片依然是他们的希望;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幻还存在吗?
但有些人,在社会的暴风雨中,死守着这片美好。他们不让纯净的内心沾染丝毫的污秽,坚守着那片净土。屈原不就是如此吗?
幻之美,溢于言表。
篇2:幻之美
没有根据的,不真实的称之为幻。每个人与幻都有着不解之缘,先不说孩童,即便是成年人也曾拥有过幻,有的,也许现在依然有。
幻是最初梦想的投影,人们乐此不疲的守护着它;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世界,没有忧愁,没有烦恼人们在此中自由自在地畅玩;换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人们在不断的为将幻变为现实而努力。
人在成长,幻也在成长;人在改变,幻亦在改变。幻是内心的净土,纤尘不染,美好无暇。而众所周知,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将原色覆盖。社会的种种,不断冲击着幻。还头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尚未漂洗,依然纯真,相信的幻;少年,虽未步入社会,但随着经历的越多,内心的想法变化越大,本色在慢慢的变淡;成年,社会的冲击,现实的压力,将幻弄的支离破碎,但散落的碎片依然是他们的希望;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幻还存在吗?
但有些人,在社会的暴风雨中,死守着这片美好。他们不让纯净的内心沾染丝毫的污秽,坚守着那片净土。屈原不就是如此吗?
篇3:梦之幻随笔
梦之幻随笔
“圆”了这个“梦”,如今的我已不再是彷徨而无所事事的孩童了。似乎像一株成熟的红高粱,在向世人招手致意——我长大了。
忆往昔,那沉甸甸的书包,那蜂拥而出以至拥堵交通的人群。朝阳日落,让我难以忘却,那一张质朴的脸庞、朴素的衣着、厨房里忙碌的身影、粗糙的大手时不时在我的脑畔挥动出现,开水壶冒着热气,发出吱吱的响声,唤我几回从梦中醒来。啊,母亲——我前行中引路的明灯。
多少个日日夜夜,是母亲陪伴着我晨起晚归,为圆我上大学的“梦”,她风雨无阻。不记得换了多少把雨伞,至今目睹的,只有那只已褪却花纹的咖啡杯,它就是在我成长路上一直伴随我的好伙伴。记得每当我放学回家,看到这只咖啡杯盛着热气浓浓的咖啡,不由得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暖意直涌心头。那是一个深冬,积雪深没了鞋面,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划过一样疼,经过一天的`奋战,我又累又冷又饿。想起一早跟母亲拌嘴赌气,回家的脚步不再匆匆。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不知还会不会像往常那样,一进门就能看见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和一桌美味的饭菜。我有些期待,又有些心虚。走进小区,走到自家的楼前,那盏明亮的灯光是如此的耀眼,如此的生动。窗面笼罩着雾气,一如往常,我却闻到了不同往日的暖香。我的心海顿时盈满了幸福与感动,我知道那雾气缭绕的香气是向我飘来的!推开门,看到的是母亲浅浅的微笑,听到的是母亲柔柔的话语,感受到的是母亲浓浓的爱意。一如往昔,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和满桌我爱吃的饭菜。我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一天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是啊,无论我多大,多惹她生气,将来无论我走得多远,在母亲的眼里,我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她默默地为我付出,为了让我的梦想成为现实,她为我开启一盏永不熄灭的指路明灯。
寒风酷暑,万卷诗书,伏案苦读,追寻的是自我的“梦”,向往的是自我的美好憧憬。每当学习中出现不顺时,每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就会想起做梦、圆梦的过程和所需的勇气,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一切的不顺心、烦恼在梦幻面前一扫而光。
这也就是一个人的良性发展之所在吧,有了这盏明灯,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张开我们即将羽翼丰盈的双臂,去迎接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明天。让我们都能圆梦,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篇4:专注之美随笔
专注之美随笔
常有人说,一个人在专注时最美,所以专注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诗人黑塞常常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专注地创作,无论外面发生什么,他总能静下心来作诗。《深秋独步》一诗作于1924年前后,在那个悲剧层出的时代,他坚持用真挚的心看待世界。秋日傍晚,雨水滑过光秃的枝干,落叶飘落,凉意袭来。但诗人笔下的秋却不完全是悲戚,诗人眼中秋风秋雨侵蚀的只是落叶,来年一切又将涅槃重生。他在薄薄的.纸上书写着生命的意蕴,他专注于诗,专注于自己独特的风格。
不仅名家创作需要专注,普通人亦是如此。在我们生活中,也有着一群专注的平凡人。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了一些年轻人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在故宫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故事。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修理文物,长时间对着一件物品,修复然后送走,再收到文物,再修复再送走……这些年轻人在故宫里骑着自行车上下班,院子里有许多杏树,每年杏子成熟时,他们在树下铺开纸接落下的杏子。日常闲暇时或养鸟或喂猫,种些瓜果、花儿,他们的生活工作之外也充满了生机。
在故宫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师傅王津与大学毕业后工作不满十年的年轻人昊楠合作修复了清朝的音乐水法钟。在纪录片第一集中的一幕,王师傅站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微微弯下腰,背着手,凝神注视着橱窗里自己刚刚修复了几个月的钟表。细细地看了许久,才对着镜头低声说:“有点心疼。”他对钟表修复投入的精力与感情,无需多说。那些与他擦肩而过的游客们,也许不会想到他们眼中无比瑰丽的宝贝正是在这位精瘦的长者手下复原。“工匠精神”最可贵的就是简单的专注与执着。
爱默生曾说过:“专注、热爱、全心灌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这里的收获并不一定是做大创造大发明享誉世界。认真付出的点点滴滴都不会白费,人们未必懂得你所做的每件事,但一定会记住你专注的身影。小王子遇见了一朵玫瑰,他很爱玫瑰,每天给她浇水,晒太阳,陪她说话。当他去到别的星球时,仰望浩瀚的星空,他仍会幸福地说:“我的花在那儿……”即使小王子再遇见一千朵玫瑰,他也只专注于这一朵。
篇5:枫叶之美随笔
枫叶之美随笔
每当吟诵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时,我就想到校园一角的几株枫树。
初春时节,枫树的枝头冒出了嫩黄的叶芽,仿佛马良用神笔点上了嫩绿的斑点,仔细看,细长的'枝条显得更妩媚了。静静地待在枫树下休息,我的心情也好像被点点新绿感染了一样,不禁哼起了歌。
烈日炎炎,枫叶茂盛了许多,也碧绿了许多。远远看去,像一道绿色的屏幕。一个人闲坐在枫树下,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闭上眼睛,只是用心去感受,感受微風拂过面庞,倾听枫叶发出的“哗哗啦啦”的声响。原来,枫树是用来听的呀,难怪也被人们称为“风树”呢。呵,听一听枫树的歌唱,我没有了烦恼,没有了烦躁。
秋风一吹,枫叶开始变得绿中带黄,黄中透红,一片片,就像天边的云霞,又像一个个小火把。有些枫叶迫不及待地从树上飘下来,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偶尔还调皮地在地面上打滚。我捡起一片枫叶,它像一把小巧玲珑的扇子,红色中透出绿意,大红的叶片和叶脉紧紧相连,宛如一对永不分离的朋友。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夹在书本里,翻书的时候,还能闻到枫叶散发的清香呢。
初冬,枫叶在一夜之间火红了起来。夕阳西下,落地的枫叶犹如海面一般波光粼粼,那天地相连的耀眼金红,美极、艳极……
枫树,叫我如何不爱它?
篇6:沈园之美随笔
沈园之美随笔
久闻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本是因他们而来,却莫名地着迷于沈园的园林美景。
走进沈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立着的大石头,导游介绍说是一块陨石,以“丑”出名,但也因它的丑而成就了另一种美。中国的园林艺术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在这块“丑石”上也有体现,它遮住了园林的大部分风景,让人无法一览无余,这正展现出东方美学中的隐藏与含蓄。
跨过小溪,穿过走廊,在白石突兀和藤萝掩映中,微露着一条羊肠小径,于佳木葱茏之中,很难望到它的尽头,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曲径通幽。小径的石头上苔藓成斑。“苔”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大特征,在西方美景中是很难看到苔的,因为他们觉得苔会破坏景物的整体感,但是在东方的审美里,苔却是极为人所重的,因为它十分难养,而且带着浓重的感伤与苍凉,能给景物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花木深处,有一座几乎只能容得下一个人的茅草亭,它不禁令我想到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虽然两者差别极大,尤其在建筑规模上,但是我感受到的意境却惊人地相似。“与谁同坐”出自苏东坡最失意时期问自己的一句话,他的回答是“明月,清风,我”。这是人生最大的解放和释怀。
穿花度柳,抚石而过,又是另一座亭子。“亭”便是“停”,要在里面歇歇、看看才有意思,如果骤然离开那就太可惜了,亭上便是欣赏美景的好去处,有的景可以望但是不能到,那便只好依赖亭子的绝佳角度。因此亭绝不是随意搭建的,它必是赏景的极佳的立足点。站在亭上望去,在杨柳翠木的衬托下,对面的一座小石桥与这里遥相呼应。时已至深秋,残荷满塘,多少有些萧索与落寞,如果在夏天芙蓉盛放时,独坐亭上细品,定是另一番美妙的体验。
出了亭子,沿着曲折萦回的小径走完整个园子,愈发觉得沈园虽不大,却完美地诠释了东方园林之美,徜徉其间,就连屈曲的小路都会令我暂时忘却外面世界的条条框框,完全解放自我,去感受物我合一的境界。
篇7:生态园之美美文随笔
生态园之美美文随笔
雨后的天空露出了温柔的面孔,伴着温暖的阳光和凉爽的清风,骑着单车陶醉在美丽的生态园,穿梭在这片绿色与和谐的海洋。
溪畔的柳条正对着清澈的溪水,梳理着她这柔软而细长的秀发,溪中的小鱼轻盈的摇摆着身躯,漫步在这安静而舒适的小河道,清风温柔的抚摸着身旁的绿叶,茫茫的绿叶舞动着迷人的身姿,雨后的树木伸出了粗壮的手臂,溪旁的鲜花散发出迷人的芬芳,我陶醉在这美丽而和谐的园林。
手卧鱼竿垂钓者在安静的等待,推着小车的商贩在大声的叫卖,头染红发的青年在悠闲的溜冰,手握长剑的大妈在认真的`锻炼,口含零食的小孩在好奇的观看,拿着相机的情侣在幸福的互拍,牵着小狗的女孩在开心的玩耍,穿着彩衣的车对在奋力的追赶,我陶醉在这美丽而和谐的园林!
让清风拂去内心的急躁与不安,让阳光沐浴身体的困乏与疲倦,让我陶醉在这美丽而和谐的园林,这没有城市街头的嘈杂与喧嚣,这没有利益面前的争斗与阴谋,这没有政海商坛的权谋与垄断,这没有…………
篇8:胡杨之美随笔散文
胡杨之美随笔散文
天山雪松,绿州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此四者,树之君子也!被誉为新疆“四树”。它们迎风傲雪,忠诚坦荡,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令人敬仰。“四树”之中,我犹爱胡杨,因为上天赋予了胡杨之美更多的内涵。
胡杨之美源自它妙趣天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在阿拉山口市的东南,生长着一片古老的胡杨林。这片胡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林间羊儿成群,骆驼列队。它们在悠闲的觅食。偶尔传来几声呼儿唤母的鸣叫,亦或伴随着清脆的驼铃声。最可爱的是那几只幼小的骆驼,它们憨态可掬,也不怯生,很默契的配合行人拍照留影。在胡杨林的外缘是无边的沙漠戈壁,它们从四周紧紧的包围着胡杨林。光秃秃的.沙漠寂静荒凉了无声息,仿佛死神一般贪婪地窥视并准备随时呑噬这片胡杨林。在这生与死的对比和较量中,人们感受到了胡杨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
胡杨树苍老古拙的树干和青春勃发的枝叶的对比也是别有一番意趣的。我第一次看到树皮皲裂、布满沟壑的胡杨树干时,第一反应是这棵树枯死了,当我带着惋惜之情向上看时居然发现,在它的顶端赫然生长着一丛嫩绿的枝叶。一片片青绿色的树叶如同一只只破茧而出的彩蝶迎风飞舞。心中倏然涌现出枯木逢春,老树新枝的喜悦了。
胡杨之美源自它巧夺天工古拙而奇特的造型。
胡杨林中枯干的树桩随处可见,它们或卧或立,无不粗犷古朴、奇崛遒劲。就像一件件造型奇异的根雕。或如蛟龙出海,或如章鱼捕猎,或如海狮探头,或如古鲵蛰伏,或如蟹爪横撑,或如青虾张螯,或如骏马奔驰,或如大象踱步,或如犀牛望月,或如孔雀曼舞,或如麒麟抱笙,或如麋鹿鸣叫,或如猿猴攀援,或如苍鹰展翅,或如彩凤飞天……这些树桩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经大漠风沙的磨砺,得鬼斧神工之妙趣。它们并没有死亡,而是以艺术的方式活着。
如果说干枯的胡杨树桩是天造的根雕,那么健硕的胡杨无疑就是地设的盆景了。
每一棵胡杨树底部盘根错节,树根如虎爪般牢牢扣抓着大地,筋骨毕现,稳实劲健。树干或欹或正,瘢节凹凸,树皮糙裂,纹理错杂。朐朐然若经百世磨砺,饱受苍桑而不失萧逸清雅之韵。胡杨树的正枝稳健挺秀,侧枝傍逸横斜,枝条桠杈,顺势而生,偃仰有致。不同的树枝上长着形状不同的叶子。嫩枝上的叶子呈条状,如柳叶,为的是减少水份的流失,老枝上的叶子呈卵形或肾形,以便吸收更多的阳光。一树而叶形迥异,这也是胡杨的一大奇观吧!
整株胡杨远望葳蕤蓊郁,近观疏密得宜,叶不遮枝,枝不遮干,干不遮根。这的确是不施雕饰,皆籍天然的盆景。
胡杨之美源自它引人遐思丰富而深邃的意蕴。
且不说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神奇传说;也不说它千年守望有谁知,万捧清泪空自流的悽美故事;更不说胡杨是“沙漠的守护神”、“沙漠英雄树”、“沙漠中的宝树”等种种赞誉。单说支撑胡杨树茁壮生长的树根,就足以让人们顿生钦敬了。
胡杨树的根以撑起一片生命的绿色为使命。主根深扎地下十余米,侧根伸展范围可达三十多米。庞大而发达的根系从深深的沙土层中吸取和输送水份,保证胡杨树无论柔弱或苍老,“总有一抹生命的绿色点染着枝梢。”胡杨的根还能直接萌生幼苗,繁衍生息,不断扩展植株领地。
胡杨凭借坚韧而生生不息的根倔强而旺盛的生长着。即使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沙漠,也不能改变这伟大的根支撑胡杨绝地生存。
徜徉胡杨林中,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驰骋,眼前闪现着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张骞,班超,西迁的察哈尔蒙古,东归的土尔扈特,左宗棠,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十万将士,一批批支边的知青和援疆干部人才,特别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新疆这块沃土上的各族人民,他们不正是扎根大漠,戍边卫国、建设美丽新疆的胡杨吗!他们播下的种子早已在天山南北遍地生根!
篇9:山林之美杂文随笔
山林之美杂文随笔
久居城市,闲暇之余总会想起那些走过的山林、河流,想起那些飞鸟、雨雪,这些美丽的过客,点缀了我的梦,如今闭上眼就能想起那些途经的四季。
春日在家的日子,最喜和爸爸去水库钓鱼,春天是鱼儿的产卵季,最喜在岸边觅食。我和爸爸找到一处尚未被花粉覆盖的水面下竿,鲫鱼钓底,因其味道鲜美,是我最喜欢钓的;白鱼钓中游,经常是等不及鱼钩下沉就被一口咬住,得马上提竿取下;黄颡鱼则喜欢躲在石头缝里,在靠近岩石的地方常有收获,被拉出水面时会作蜂鸣状,非常有趣,煎炸烹炖都异常美味。
有人说钓鱼最考验人的耐性,你得习惯守一整天却空手而归的失落感。但我觉得,倘若你真的静下心在水边待过一次,就不会说这样无奈的话,反而会乐在其中:风平浪静的时候,看浮漂在水面的动静,猜想底下的鱼儿在想甚作甚,是在试探布下陷阱的你呢还是在交头接耳的开会,是在呼朋引伴呢还是早已看穿这甜蜜陷阱却放不下美餐?想着想着发现内心已经非常平静,平静到单纯的只想找鱼儿聊聊;风起的时候,浪从中间一层一层绵延到岸边,一阵微风过耳,到脚边时已是沉沉的一击,那浪花拍岸的声音也是极美的,我曾用手机录下这种声音,每每心情烦躁时听一听,都仿佛回到了岸边。一开始觉得有风的时候不好看浮漂,但心静下来眼随着水波和浮漂上下浮动,好似一幅随风起伏的画,而周遭一切仿佛静止了,眼前的世界无非一人、一漂、一鱼,那是另一种静,是你对“什么也不想”苦求不得后偶得的静。古人云,钓胜于鱼,我想只有体会过的人才会懂。
每年吃完院子里熟透的樱桃,夏天就来了。随之而来的,是蝉鸣、荷香、雷雨。夏天的山林郁郁葱葱,远远看去,大团大团的树木像是精力旺盛的妖怪,平日里不声不响的释放积蓄的能量,抽枝、发叶、拔高,层层叠叠、你追我赶、不依不饶,却总是在疾风骤雨的夜里狂欢乱舞,仿佛穷尽一生就为了此刻的的轻狂。蝉也是如此,总是在最热的天里找一棵最高的树,爬到最顶端,在短暂的一生里唱出最高亢的歌,歌声里只有生之热烈。
在这个郁郁葱葱的季节里,动物和植物的精气神都盖过了人,或许这才是万物初始的形态吧,没有侵占,没有破坏,没有改造。对于我们人来说,炎夏最适合藏起来休养生息。但有些只属于夏天的美景错过了只能再等一年了,我们不如走出门去看看西天的晚霞,看林间的夕阳是如何将凡尘俗世晕染成最温柔又最壮丽的故乡,看那接天连地的荷花是如何让历代文人流连忘返,看雨后彩虹是缘何让人寄予那般美好的想象,最美是一场太阳雨,透亮的雨丝在阳光中尽情欢舞,远处的山岚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让人不禁想窥探一下迷雾世界,等山空雾尽,鸟鸣声起,又是一个美丽的仲夏夜之梦。
秋天从何而起呢,是山谷中第一只飞舞的萤火虫,还是头顶第一片落叶,或者是入夜后第一丝凉风?征兆太多,竟无从想起。
喜欢秋天的人,总能第一时间捕捉到秋天的气质,例如天边半明半晦的云,夕光中坠落的乌桕叶,僻静处萤火虫的微光,她们无不美而易碎,构成了秋天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气质。
最喜欢在深秋时进山,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听着咯吱咯吱的脆响,仿佛回到了遥远的童年,心底升起一股谁也夺不走的安全感。逆光看满山红叶黄叶,残损间难掩明艳,就像人在历经沧桑后散发出的成熟魅力,经霜的蔬菜亦能散发出前所未有的甜,你看时间就是魔法师,夺你年华却赠你韵致。
有一次进山拍照,看到一只松鼠在高高的树梢间跳跃,硕大的尾巴倏的扫过气若游丝的残叶,前肢机警的收起,只留后肢立于树干上,哨兵般的查看四方动静,等你想凑近抓拍时,它早已溜得无影无踪。
再有一次走进某个荒芜的村庄,竟看到好几只黄鹂在无人看管的菜地里吃青菜,体型健硕不似一般的野鸟,看来在村民们搬进集市过上更为富足便利的生活时,他们所遗弃的家园成为了鸟兽们的安乐窝。
爸爸很喜欢听各种鸟叫,悦耳的,聒噪的,搞笑的,并教我一一辨别,可惜我记不住,但秋天我还是喜欢拿着相机跟爸妈一起随着溪流去寻鸟,美丽的蓝绿色羽毛翠鸟、头顶一把扇子的冠鱼狗、吃青菜的黄鹂、麦垛上肥美的鸦雀、翅膀有尺来长嘴巴鲜红叫声奇特的不知名鸟、热衷跳跃的.不知名灰白迷你鸟、电线上瑟瑟发抖的麻雀都曾出现在我的镜头里。
走进山林,看看那些小精灵,听听鸟叫虫鸣,会越来越发现,四季的好,让你说不出哪一个是最美。
在这个四季分明的地方,秋季总是格外短暂,暗合其美好易逝的忧郁感,好在冬天有冬天的美。
无需拿出美丽的雪花为证,就看那寒冬里裸露的树干,主干遒劲有力,枝桠舒展自由,相比夏天的枝繁叶茂,冬天的树反而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线条美;在无云的午后,走在山间小路上,我会时不时对着天空拍下这些气质各异的树,天空如一张宣纸,而他们是大自然浑然天成的泼墨,那是岁月和气候赐予的美,一种脱离了皮相的骨感美。
至于雪,那更是大自然的恩赐,雪落无声,洋洋洒洒几千里,静默的清洗天地间的污垢,待化雪后,天地净如初生。冬天,动物们在劳碌了一整年后终于可以在安乐窝里享用秋天辛辛苦苦储藏的果实,过一过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的神仙日子;植物们在释放完上一年的能量后又开始为迎接下一个春天的萌发积蓄能量。
作为一个旁观者,走进山林,才能体会到山林之美、山林之乐,四季交替是如此循环往复却又各自精彩。
假如你恰好很累,假如你恰好需要换个视角看生活,不妨暂时走进山林,把自己交给那无需雕琢的无边美景吧!
篇10:心灵之美 (学生随笔)
生活中有很多美,有自然之美,如高山流水;有生命之美,如花朵初绽,飞燕呢喃,然,最使人撼动的是心灵之美。 --题记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的心灵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心灵的美的心灵。人生,是一次艰难的跋涉。有明月清风的温馨,有阴雨绵绵的失意,有妻离子散的痛苦,有三春晖惬意的温暖。
心灵的美比外表的美更动人。
我在星期天时和妈妈一起去银行时,到门口去领过号码票,就在大厅中等候,这时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进来了,其中一位穿着朴素大方而得体,十分整洁。另一位打扮时尚,穿着高跟鞋,安静的大厅中回荡起了“咚咚,咚咚”的响声。那位穿着朴素得体的阿姨先走到领号码的机器前,当她正要操作时,那位穿着时尚的阿姨一个箭步就走了过去,先到的阿姨很礼貌地对她说:“请排队好么?”而那位阿姨冷冷的说:“不用你来教我。”
我立刻感到这位阿姨无比丑陋。我心想:以为如此在乎外表的人,怎么会这样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一个人的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外表可以被改变但心灵是不易变的。
心灵的美可以弥补外表的不足,而感受心灵之美,可以填补自己心灵上的不足。
纵观古今,古时的提出的“仁”是心灵美的一部分。将美育思想和结合在一起,使“美”也成为“德”的一部分,他所说的“美”包括了心灵的美,语言的美。心灵之美在首位。所以,我们要用一颗炽热而敏锐的心,感受心灵之美。
当我们敞开心扉去感受心灵之美时,会发现生活如此美好。妈妈的唠叨中充满了爱,如春风吹拂;老师的批评如同一把修枝剪叶的剪刀,为我们剪去旁枝败叶,让我们更茁壮的成长。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心灵之美吧!
柳霞
[心灵之美 (学生随笔)]
篇11:善用自然之美随笔
善用自然之美随笔
天地混沌初开,经过上万年的演变,唯一永恒不变的是自然。它一直存在着,一直生长着,用它的怀抱孕育着万物。自然是神奇而又美丽的,而在工业发达的今天,很多人怀疑自然是否依然美丽,我认为自然之美恒久存在,而其美丽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去发现。
自然总是美的。它的美不一定是在雄伟的五岳或者是热带丛生的亚马逊风光,它的美还在于细微之处。冰雪消融时从消雪下冒出脑袋的嫩芽是自然之美;零星绽放时的海棠花是自然之美;宁夏雨打芭蕉也是自然之美......自然之美不胜枚举,我们皆可从中把握生命的玄机。面对天地之美,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只有善于发现自然之美,才能进一步感悟自然,使心灵达到与自然之美的契合。
当我们发现自然之美后,不能视之为无用物。自然包罗万象,我们应该学会谛听自然的声音,倾听自然的诉说。从而才能够加深对自然之美的体验与感悟。从自然中,我们感受到万物生长的生命活力,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自然的规律必然也包括着人类的规律,在面对自然之美时,我们或许能够由浅入深,联想到人类本身。其实质也就是通过体验和感悟自然之美来利用自然之美,从而将其美作用于人类社会。
都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只能将美丽展现给人们看,而人类此时应该做的,就是来利用自然之美,通过人类所独具的'实践活动加以主观能动性来表达、传递自然之美。传世音乐巨作《蓝色多瑙河》诞生于苍翠的维也纳森林中潺潺的多瑙河,其中轻快活泼的节奏反映了多瑙河中的生机,也给世人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与人生态度。陶潜归隐田园,用诗句记载安闲恬静的自然美好生活,令世人对田园生活充满了向往。同样的,古代许多诗人凭栏远眺,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好河山不禁将豪情壮志寄于诗中。这些,都是人们利用自然之美创造出的不朽作品,它们赋予了我们伟大的精神财富,从中我们感受到跨越千年、超越千里的天地之美。
我们发现美,我们感悟美,自然的美孕育了我们,我们也应当利用美传递美。用不朽的作品,用美好的心灵包容万物。天地大美,万物皆美。
篇12:发现生活之美生活随笔
发现生活之美生活随笔
美,无处不在;生活,无处不美。如果你认为生活中没有美,那么你不善于观察;如果你观察了,但还认为没有美,那么你就不善于生活。瞧!那儿多美!
跌倒了,再站起来!
瞧!那儿有对温馨的母子俩在河边散步。小孩差不多只有一岁左右吧。忽然,一块小石子绊倒了孩子。孩子还小,跌倒了只知道哭。我想:那位母亲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把孩子扶起来吧。可恰恰相反,那位母亲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望着儿子,鼓励着:“宝贝,加油!宝贝,站起来!”孩子无助地对着母亲哭。那位母亲继续鼓励着他。孩子好像听懂了似的,自己摸索着往起站:先翻身,再趴着,等屁股慢慢翘起来,再蹲着,最后,终于站起来了!儿子站起来了!一面是泪眼朦胧下,一面是一张小嘴微微上翘。欣喜若狂的母亲从口袋中掏出一支棒棒糖来,递给了孩子。走了两步,好像想起了什么事,又停下来,拍拍儿子的衣服,又摸摸儿子的头,继续散步。
一朵小花,一位善者。
看!那位母亲正推着她那残疾的儿子在花丛中漫步。母子俩一路说说笑笑,一会儿你问一句,一会儿他答一句,聊得不亦乐乎。忽然,儿子抓住轮胎,示意停止前行。望着母亲疑惑的脸,儿子指着轮胎前一朵小小的,冒出来的.小牵牛花儿。如果继续走的话,花儿一定会被轮胎碾压。只见那位残疾青年费力地弯下腰,把花儿轻轻地扶入花丛。母子俩才会心地彼此笑了笑,继续前行。
难道这不是美吗?
难道这不美吗?
是的,这是美。
是的,这很美。
生活处处有美。
★ 高中生美随笔
★ 另一种美随笔
★ 大海之美作文
★ 宽容之美作文
★ 方块字之美作文
★ 和谐之美议论文
★ 桥之美教案
★ 友谊之美作文
★ 桥之美说课稿
幻之美随笔(合集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