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ruanxiaoc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小梅的调查报告,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小梅的调查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小梅的调查报告
小梅的调查报告
三、消费结构调查和行为偏激的原因分析
首先,在学习方面,应该尽量的考取一些资格证书,以备毕业后容易求工作,这是必要的开销。其次,多参加些活动,增强沟通经验,以及校外兼职工作,这样既沟通了人际关系,又增加经济收入并且锻炼我们的能力。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较大。
由调查结果看出,同学们在消费上大多数人都是计划的消费,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思想处于半成熟状态,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当某些大学生若享受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的社会风气时,如果不及时接受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形成一些心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很容易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情况更坏的'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时,有些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也有的同学消费是效仿家长的消费观念来消费的。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方面对一些时尚品牌、生活费用的要求等都向群体看齐。
篇2:小梅
小梅
作者:SwordLea
对于小梅,我几乎一无所知。
在互联网络迅速蔓延的今天,地球这个小小村落,早已被“一网打尽”。可是,我们每个人,凭借一双茫然无助的眼睛,又怎能透视这条纤细的电话线,看到那一端的“村民”,究竟是老人还是青年、究竟是男还是女、究竟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呢?
还好,自己算是个很看得开的男孩子,虽然终日流连mirc ,但从来不去想电话线那一端的事情。mirc是一款足以让聊天虫满意的chat工具,功能强,速度快,让人爱不释手。因为就算是你拥有了“天纵” 56K的“猫”,在网络带宽瓶颈日渐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主要矛盾的今天,任何基于浏览器的聊天室都会让你无法忍受,成为你心头挥之不去的淡淡哀愁。
那一天,随随便便地用了GG这个名字进入mirc,都是一些老面孔,继续着往日的重复话题。小梅的出现最初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直到她唤我“哥哥”并主动与我打招呼。很好笑,她的依据是别人戏称那个叫MM的为“美眉”,我这个GG就必定是“哥哥”。看起来象是mirc新手,竟不知道网上id不过是虚无飘渺的代号,与其使用者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必然联系。也许是“哥哥”这个称呼带来的亲切感,她对我很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原来是个逃课出来的在校生。不过,对于这种毫无保留的坦白,我也持有着一份警惕,不肯轻易地相信谁。倒底是个女孩子,她对我提到自己的`男友,又问起我的女朋友,为了增加她的安全感,也为了更好地树立“哥哥”形象,我想了想,骗她说:“我的……女朋友很好啊。”其实,对于爱情,又何尝不是看得很淡,至今也还是孤家寡人地走着自己的江湖风雨路。笑问她芳龄,她宛然反问:“能不能换个别的问题?”我愈发相信小梅是个女孩子了。于是,换了种方式,先问她读几年级,她回答说是大二。算起来应该有20岁吧?我诧然道:“那岂不是属马?”她不解地反问:“你怎么知道?”哈哈,证明我的猜测无误。她也不笨,旋即露出了笑脸:“真是个细心的好哥哥, :) ”。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匆匆地,她要去上课,小梅的名字消失了。
第二次见到小梅,她正在聊天室里和网友们交谈,漫无边际,似乎是在等什么人。看到我的id在屏幕上跳出来,她显然很高兴,迅速地打开了一个窗口,和我单独地聊起来。她说喜欢宋词,我也说喜欢,又背诵了那阙“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她竟说李易安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婉约之作是那个时代的颓废产物,相比之下,她倒更爱“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的苏东坡。女孩子也会喜欢苏轼?我的心头掠过一团疑云。
随后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小梅,以invisible mode(隐身状态)躲在mirc幕后,每隔一会儿就用who 命令查看一下在线人员名单,但总是没有她的身影。
那个下午天色阴沉,我独自在单位,依旧默默地等着她的出现。一阵电话铃声扰乱我的思绪,拿起听筒,是往日的一个朋友,目前在电信部门工作。他罗罗嗦嗦地告诫我,在网上一定要诚实待人,因为用户拨号上网的动态IP、电话号码和访问的资源,都是被监视记录的……电脑扬声器传来一阵吡啪声,邀我聊天的竟然是多日不见的小梅!顾不得说“再见”就丢下听筒,扑过去点下CHAT按钮,果然是她。
“你在哪里?”我急切地问。
“在……一个同学家,我……又逃课了。”可以想像到她娇羞的样子。
“哦?你不可以经常逃课喔!:(”我撅起了嘴。
“……不逃课,就见不到哥哥呀。”她回答得楚楚可怜。
我黯然。
第一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篇3: 小梅散文
小梅散文
广西有许多地方令我向往,除了接触过梧州外,其它的地方还真没去,应该是没来得及,我想,日后一定走遍整个广西。
小梅是广西梧州一个山村的,她是我的朋友。她比我小几岁,个子不高,圆脸,眼睛也是圆的,很黑很透澈,她不爱说话,总有像一肚子心事,谁也不知道她琢磨些什么。她在的村子叫金田村,和洪秀全没关系的。村子不大,周围全是山,从远地方看,是见不着村子的,这就好比一个母亲抱紧她刚生出的孩子一样,生怕让外面的世界惊扰到她的婴孩。村子口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全村人都吃这口水,小梅家就在溪旁边,她家的`房子是最原始的,不过土很厚实,风雨打不着人,房子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二手彩电。房子装着小梅一家六口人,除了父母外,她有3个姐姐,二姐是智障,没到十八岁就出嫁了,过的日子一般,不过,她二姐想的事情不多,开心的时候较多,笑是最多的表情。大姐最有出息了,读大专,是家里唯一继续读书的。三姐最爱打扮,早早到市里打工去了,工作的钱刚够自己生活的,活的还算潇洒。小梅父母日复一日的待在大山里,靠弄松油赚钱,父亲很厉害,大山深处的人都有捕猎能力,她父亲业余时间总能捕到野猪和山鸡,卖了补贴家用。
小梅是家里最小的,本来读初一的,由于叛逆厌学,就不读了,家里也没加劝告,又不放心放她外出打工,就把她留在大山里。我和小梅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手机,我记得问过她:“你喜欢大山的生活?难道不向往大城市吗?”她很快回答到:“向往?有用吗?我觉得大山能一辈子收留我,不嫌弃人,大城市却不能。”我不知道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回答这句话,我想她回答的很好。大山里,小梅干的最多的事,就是带着破旧勉强能登的手机,一个镜子,找山里最隐蔽的地方坐下来,她安静的时候,就像全世界也无法打扰到她,很享受的样子,其实她一直在思考着什么,我们都不知道而已。
山里几乎是和外界隔绝的,小梅除了和父母一起,那就是一个人了,不算一个人,她收养了一条蛇,小梅捕蛇的技术是和父亲学的,她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看到父亲捕蛇,她说她大的时候,自然就会捕了。一次,她还是像平常一样,去山里的一个原地方发呆,她捕蛇的工具是带着的,虽然不是为了特意捕蛇,她为了保护自己,哪知道真碰到了一条菜花蛇,这蛇没毒,小梅用敏捷的动作一两招就把蛇捕到了。本是打算拿给父亲处理,蛇居然从袋子里爬出来,小梅看到了,看它也没打算攻击她,就任有它去,真是怪了,蛇居然又不走了,以后它就跟着小梅了。小梅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我根本不信,像是一个故事,她为了让我相信,还把蛇拍了下来,我看到相片,还是半信半疑,我也没再纠结,慢慢的也就觉得应该是真的。
每天早上,小梅就挑着一旦衣服去溪边洗,她的长发都到腰了,很长很长,蹲着,头发着地,风来时,把她头发吹起。那蛇也形影不离的跟着她,小梅其实希望蛇回到深山去,她知道那儿更适合它。
小梅说过,不怕黑夜,黑夜是最脆弱的,人只不过是黑夜的一部分而已,比起人家。人什么都不是。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在山里,阳光雨露,日月星辰,不会让她受委屈。有大半年的时间,我和小梅联系不上了,她空间也没动态,我在想是不是出去打工了?还是?就在我一直想一直想的时候,她联系我了。
今年秋,小梅联系我,说她念书了,念初二,我看到她签名,从以前的:不会笑不会哭,忘记情绪,好好生存,换作了:我要好好读书,要到阳光最温暖的地方去......我看到了,又是欢喜又是忧:她的心事到底是什么?是什么给了她一张愁容?是什么让她决定不再坚守大山了?我想就让种种疑问随风而去吧。祝福像山一样的姑娘.......
篇4:山园小梅散文随笔
山园小梅散文随笔
怀着一种期待,拎着一颗赏心,带着一份希望,我,漫步山园,独自领略了这山园小梅的.风采。
山园小梅,秀色含雪绯似桃,韵之无争品自高,神之最在傲雪开。
山园小梅,秀色含雪绯似桃,无尽风光向小园。初到小园,放眼望去:白如雪,绯似桃,一枝独秀,数朵争艳。更有流水穿行其间,片片花瓣随流水,朵朵香雪逐清波。观此景,闻此香,宛如天仙挥长袖,嫦娥撒暗香。
山园小梅,韵之无争品自高,我以我行傲小园。游走梅园,不禁感到:古人言,“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行心必正,质雅品自高。”她,不畏严寒,笑傲风雪。她,只把春来报,俏也不争春。她,倚风而立,不屈不折。不一会儿,暴风雪来了,她不改初衷,口中还不时喃喃道:“让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
山园小梅,神之最在傲雪开,高山景行或等身。离开梅园,浮梦若现:花瓣飘零,香彻回方。雪迎枝丫,徐徐嬉戏。园植高干,青耸入云。根咬大地,不离不弃。此时,真不禁让人想到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双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中所描绘的情景。她,淡泊明志,宁静志远。她,恬淡自然,随遇而安。她,用自己的力行演译着: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天舒。
山园小梅,秀色含雪绯似桃,无尽风光向小园;韵之无争品自高,我以我行傲小园;神之最在傲雪开,高山景行或等身。
篇5:孙小梅个人资料
孙小梅
姓名:孙小梅
出生地:上海
学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工作类型:主持人
主持栏目:《电视你我他》
工作地点:北京
栏目所属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生于上海,长在福建,5岁起习小提琴,并同时接受声乐、舞蹈的训练。
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1988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实习。
1989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下周屏幕》、《节目预告》等栏目。
1993年,孙小梅和她的《电视你我他》摄制组赴台湾采访拍摄。
1993年与银河少儿艺术团访问新加坡演出
1994年 出版第一张个人演唱专辑《轻轻地问,轻轻地唱》。主打歌曲《轻轻地问,轻轻地唱》是本人作词,曾一度打入歌曲排行榜榜首。
,孙小梅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攻读大众传播硕士学位。
回国,除《电视你我他》之外,还在cctv-3文艺频道主持《音画时尚》、《荧屏诗坛》两个栏目,以及《cctv元旦相声小品晚会》等。
1910月1日,孙小梅参加主持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焰火晚会》在天安门的现场直播
在中央电视台20春节戏曲晚会、以及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中再现风采。 歌曲专辑:《轻轻地问,轻轻地唱》
孙小梅——中央电视台的“微笑天使”
出生于上海,生长在福建省。出身于艺术之家,5岁起习小提琴,并同时接受声乐、舞蹈的训练。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她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也曾在省市级英文比赛和书法比赛中获奖,被老师称为是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九八五年,她高中毕业,并同时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北京广播学院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在这里,孙小梅接受了严格的专业训练,在大学,她是大家公认的“才女”,曾出版主编了播音系的系刊《绿雪》,受到师生们一致好评。
四年之后,她以学院“三好学生”的称号和优异成绩,以及屏幕上的表现,被挑选入中央电视台。 初到中央电视台,她主持了《下周屏幕》、《节目预告》等被人们认为不是栏目的栏目。但她并没有小看这短短的十几分钟,几十秒钟的出镜时间,在她看来,这些珍贵的时间与黄金时段节目相比,仍有许多看不见的优势。
勤勤勤恳恳地工作,并没有因为节目短小而被忽视,人们在角落里发现了她,认识了她并喜爱了她,并说生活中不能没有她,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无论多大的风,无论多大的雨,每天我都走进你家里……”
许多媒体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并分析这种现状,称她是“小栏目,大主持”。多大栏目的策划者们也纷纷找她客串主持。在这期间,她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持儿童栏目《天地之间》、《动画城》,综艺节目《旋律舞台》等栏目,并参加大型文艺演出的录制,曾主持《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晚会》、《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的颁奖晚会》,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中秋晚会》、《百年香江知多少——全国香港知识竞赛》以及《世纪龙腾——全国澳门知识竞赛》等专题晚会。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孙小梅参加主持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焰火晚会》在天安门的现场直播,向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报道了这一盛事,也再一次再现了她气质典雅高贵的主持风范。 在参加这么多大型节目,并曾被获评为是“全国青少年最喜爱的节目主持人”之后,她仍然钟爱自己的栏目《电视你我他》。一九九三年,孙小梅和她的《电视你我他》摄制组赴台湾采访拍摄。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因为孙小梅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位赴台的节目主持人。在十五天的拍摄中,她的足迹遍及台北、台中、花莲,并对台湾三大电视公司“一网打尽”——她采访到了所有当红的电视艺人、明星以及制作人群体。她活泼的提问,风趣的回答也博得了台湾电视同行的喜爱和认可,许多著名的电视栏目纷纷邀请她做嘉宾,并对她出色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台湾各大报纸报目光集中地投在了她的身上,每天关注她和《电视你我他》的拍摄。对于孙小梅的主持,报界与圈内人士把她称为是“大陆的张小燕”。
台湾刮起的“孙小梅旋风”,使人们第一次看到大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领略大陆节目主持人的风采。
生活中的孙小梅多才多艺,常在节目中一展歌喉。她曾获得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业余组的优秀奖。
一九九四年,她出版了第一张自己的个人演唱专辑《轻轻地问,轻轻地唱》。主打歌曲《轻轻地问,轻轻地唱》是由她本人作词的,曾一度打入歌曲排行榜的榜首。 一九九八年,孙小梅赴美留学进修,主修大众传播学。
一九九年回国后,以更新的状态投入工作。除了《电视你我他》之外,她还在cctv-3文艺频道主持《音画时尚》、《荧屏诗坛》两个栏目,以及《cctv2000年元旦相声小品晚会》等。
篇6:山园小梅原文及赏析
山园小梅二首原文及赏析
山园小梅二首
林逋〔宋代〕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梅花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都可以尽情享受春天的温暖,等到夜晚霜寒露重时应该会胆怯吧?清新鲜艳的梅花只能让隔壁的僧人爱惜,被人冷落也不愿让城里的俗人来观赏。回忆过去在梅花盛开、酒旗飘拂的江南路上,微风吹过,梅花簌簌地坠到马鞍上。
注释:
暄(xuā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疏影,指梅枝的形态。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逋“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偷眼:偷偷地窥看。合:应该。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狎(xiá):玩赏,亲近。檀(tán)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金樽(zūn):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绡(xiāo):生丝绸。酥:酥酪一般的。乾(gān):枝干。向背:面向和背对的姿态。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日薄:日落。从:任从。甘:甘心。澄鲜:清新。吟鞍:指吟诗者所骑的马鞍。
赏析:
《山园小梅二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首组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作者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第一首诗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颔联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最后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
第二首诗首联写梅花像是剪碎的丝织品,自然且画不出来。颔联写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受不住寒冷霜夜,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颈联把“邻僧”和“俗客”对举,用以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尾联描写落下的梅花打着走在江南路上吟诗者的马鞍,以此作结,饶有情趣。
第一首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如果说首联是作者对梅花所发的感喟,那么颔联则是进入到对梅花具体形象的描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一作冬鸟,一作白鹤,白鸟。依据林逋“梅妻鹤子”的情趣,还是当“白鹤”解释为好。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何等传神!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又是何等细致!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以上三联,作者是把梅当作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隐曲地体现在咏梅之中。至尾联主体的梅花转化为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而作者则从客体变为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是说梅花像是剪碎了的丝织品,上面涂了油酥,正反面有深有浅,多么自然,画是画不出来的。这里用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绢和油酥制品来比喻悔花的滋润柔美,十分传神。这在宋代诗词作品中一不乏其例,如苏轼《腊梅》诗中就有“天工点酥作梅花”的句子。“向背”、“稀稠”描绘了在白天丽日高照下的梅花风姿。接下去说梅花在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这段时间里,可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温暖,但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严霜的侵袭下,梅花可能要受不了吧。梅花本来是以其经霜耐寒的品格受到人们称赞的,“霜深应怯”的顾虑似乎大可不必,但正是这不必要顾虑的顾虑,才能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
六两句是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清新鲜艳的梅花只能让隔壁的僧人爱惜,尽管它被冷落,但还是不愿让城里的人来观赏。把“邻僧”和“俗客”对举,是因为佛门弟子信奉清净无为的教义,往往和隐逸之士的'思想非常合拍,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政治上遭到挫折后,就以“诗佛”自居,“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看破红尘,成为佛门信徒。二十年足迹不进城市的林逋也是如此。末尾两句是说:回忆过去在梅花盛开、洒旗飘拂的江南路上,微风吹过,梅花簌簌地坠到马鞍上,叫人情不自禁地吟起诗来。以此作结,饶有情趣。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这组诗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是一种富有力量的心灵审美。此三绝也。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这组诗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篇7:山园小梅阅读答案
北宋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林和靖即林逋 林逋北宋诗人。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2)暄妍:明媚美丽。(3)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4)合:应该。
霜禽:冷天的鸟。
⑴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⑵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⑶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⑷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⑸合:应该。
⑹微吟:低声地吟唱。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⑺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此处指歌唱。 金樽: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金樽:金杯。[2]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相关试题
阅读练习一:
(1)首联中最能突出梅花特点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作简析。(4分)
(2)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4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 “独“和“尽”。 百花凋谢,只有梅花独自鲜艳美丽,在小园中占尽风情韵致。 “独”、“尽”二字,突出了梅独特的生活环境,独有的天姿国色、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韵。
(2)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表现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既爱且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要高兴极了。这样,梅花的美就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
B.视觉、嗅觉相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
C.虚实结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
(3)尾联以议论收尾,引出自己,托物言志,表达了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主题。
阅读练习二:
1.诗的颔联化用南唐诗人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只是变更了两个字,便成点睛传世之笔。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6分)
2.诗的中心意象为“山园小梅”,但诗人却没有简单的描写它,而是通过多种手法来突出。请分析诗中所用的主要手法,并概括写出作者想表达的心志。(5分)
参考答案:
1. 将江为原句中具象可感的“竹”、“桂”变为为“疏”、“暗”的模糊隐约,让人产生朦胧的美感(2分),丰富了诗的内涵,营造了一个静谧清幽,令人神往的意境。(2分)从视觉角度写梅、影、月、水,又从嗅觉角度写梅香,二者巧妙结合,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溪边月下梅花图。(2分)
2.诗人借物来映衬,借景来烘托。(或用周围景物进行侧面烘托)(1分)虚实(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结合,对比(霜禽、粉蝶)呈现,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2分)诗人通过塑造“山园小梅”这一形象,表现了自己追求高洁的情怀,寄托了与梅花一样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的高尚节操。(2分)
赏析:
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如果说首联是作者对梅花所发的感喟,那么颔联则是进入到对梅花具体形象的描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一作冬鸟,一作白鹤,白鸟。依据林逋“梅妻鹤子”的情趣,还是当“白鹤”解释为好。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何等传神!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又是何等细致!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以上三联,作者是把梅当作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隐曲地体现在咏梅之中。至尾联主体的梅花转化为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而作者则从客体变为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
从第二首诗意来看,林逋是以隐士之心性、视野去观照体悟梅花,视梅花为天酬僧隐的独特风物的,表现了梅花的独特神韵与价值。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梅花也因之与闲隐之流结下不解之缘。
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附:
篇8:山园小梅阅读答案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⑴,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⑵,暗香浮动月黄昏⑶。
霜禽欲下先偷眼⑷,粉蝶如知合断魂⑸。
幸有微吟可相狎⑹,不须檀板共金樽⑺。
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篇9:想起小梅的散文
想起小梅的散文
“君哥,你背我过河好吗?”小梅央求着我。
“你为什么不自己趟过去,偏让我背你?”
“好,不背拉倒,不背我就家转,不和你捡黄豆去了。”说着小梅掉头向回走。我急了,一把抓住她,认输地嘟囔着:背,我背还不行吗?
其实我是常背小梅的,当然小梅也背过我。每天我和小梅一起上学都要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输了,都要背上对方一会儿,有时我输了,就跑到草棵里佯装撒尿,而小梅偏偏就跟了过来,静静地站在我的身后。我没有狗的本事,走一道尿一道。实在尿不出来,我便提上裤子,每每这时,小梅那嫩嫩的小拳头就捶在我的后背。每天上学,我俩都会撒下一路嬉戏,一路笑闹。
河面并不宽。我脱去鞋,蹲在地上,小梅一手拿着我的一只鞋,整个身体压在了我的背上,我蓦地感觉小梅悠忽间重了许多。光着脚丫趟在没膝的河水里,河卵石把我的脚硌得生疼。我的双手抓住小梅的屁股,用力地向上提一下,小梅上身两个软软的东西在我的背上滑动一下。我像过了电,脚下的疼痛无影无踪,那软软的滑动顿时通过中枢神经传递到周身,我的血管开始扩张,面红耳赤,河面在我的眼中一下子窄了许多。背到对岸,才感觉我的下身已经黏湿,一个山里的娃子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那年我十四岁。
小梅家是我家的隔壁,她家的条件要较我家好得多,她的父亲是当时革委会的干部,母亲是小学老师,家里只有小梅和她弟弟两个孩子,在那全国人民都很无奈的年月里,小梅家的生活还算得上“小康”水平。可我家委实要寒酸得多,家里只有父亲一人上班挣钱,又加上我们四个挨肩的欢蹦乱跳的“活驴”,生活自然就拮据,哪怕是烀上盆清水土豆,一阵饕餮,盆子就见了底,母亲眼里噙着泪水,撂下筷子,不声不语地去外屋做活去了。热心的李婶总是想方设法地接济我家,每每这时,母亲都会感激得热泪盈眶。
等我稍大一些时,就能与前街后院的伙伴们一起,去镇子东边的地里遛土豆,或拣大人们收割落下的黄豆,来填补家里口粮的不足。我们的队伍中总是少不了小梅,其实小梅家是不缺这些东西的,可她硬是死乞白赖地跟着我们,可想而知,我的收获要比其他伙伴多得多,伙伴犯起红眼病,但没有办法,他们称小梅是我的“尾巴根子”,上辈子欠我的。
星期天,小梅帮我去薅猪食菜,薅了一会儿便坐在地上耍起赖来,于是我就哄她:“小梅,君哥给你弄点好吃的,行不?”小梅一听,立时来了精神,“好吃的,什么好吃的?”我一看四下无人,便“嗖”地钻进旁边的土豆地,不大工夫就“借”来些拳头大小的`土豆,架上些干柴,烧起土豆来,不肖用多时,就烧出了诱人的香气,也烧出小梅一脸的快乐。那烧熟的土豆好香啊!滚烫的土豆在手里颠来倒去不停地拍打,黄澄澄、香喷喷的土豆,吃得我俩余香满腮,袅袅不去。
慵散的午后,大人们都在睡晌觉,我们小孩在树荫下玩起“住家家”,骄横的二栓硬是要小梅做他的娘娘,我平素对二栓敬而远之,因他是我们镇子商业科长的儿子,要知道那年月,商业科长的威风大了。仰仗老子,二拴在我们玩伴里可算是鹤立鸡群,但这次我还是急了,厉声说道:别的我可以让你,抢小梅不行,小梅早就是我的娘娘,二栓二话未说,狠狠地给了我一拳,最终我用脸上的一块紫青,换来了我幼小心灵的尊严。小梅也在一边哭了起来。
小梅小我一岁,却和我一起上的学,并分到一个班,她写字工整,我写字整个就是老蟑爬。小梅有个嗜好,就是收集糖纸,可我家吃不起带有包装的纸糖呀,即便是到了春节,母亲才咬着牙,为我们买些吃起来粘牙的“光腚”糖。为讨小梅的欢心,我就四处踅摸别人吃完了糖而丢弃的糖纸,这种办法果然很奏效,当小梅欢喜地接受糖纸后,就帮我写生字,于是我就可以蒙混过关,就可以躲过母亲的拧掐,钻进胡同里与玩伴们快乐上好一阵子。当然,小梅有时也从家里拿出一块或两块令我涎水直流的槽子糕,塞进我的怀里说:君哥,等咱俩长大了,你一定给我买更多更多好吃的,行吗?我的嘴里已填满了槽子糕,说不出话,只是不停地点头,一种自豪感在我心里肆意地荡漾。
花花绿绿的糖纸曾经包裹住小梅童年的心,可当她长得亭亭玉立时,薄薄的糖纸已显得羸弱。记得是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李婶退休了,小梅光荣地接了她母亲的班,成为了一名全民职工,成为镇子上不少小伙子的关注中心,当时我还在挎着一个大破书包在镇子的中学当复读生,我从此失去了在小梅面前贩卖自己的机会,内心的自卑,使我无颜走近小梅,从此她再也不是我的“娘娘”。也是在那年秋风瑟瑟的晚上,小梅约我又去了那条我曾经下身黏湿的河边,月亮无精打采地挂在天边,根本找不到一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感觉。小梅生硬地告诉我:她母亲要她嫁给二栓。我在寒冷的秋风中痴了许久,顿觉周身瑟瑟发抖,心想:二栓呀,二栓,这下你如愿以偿了,小梅终于成了你的“娘娘”,多少童年的往事一下子成为我无法拼接的残梦。
我在镇子的那个中学当了整整三年的复读生。终于在镇子里一个很不错的机关当上个小吏,这时小梅的孩子已会喊我舅舅了。我每每回家看望母亲时,总是忘不了买些小食品去看看小梅的孩子,与其说看孩子,不如说去看看小梅。当孩子欢喜地叫我舅舅时,我在问我自己:为什么我不是孩子的爸爸。
前两年,听母亲说二栓抛弃了小梅和孩子,另寻了新欢。后来小梅把孩子送到她李婶那儿,不见了踪影。有人说她去南方找工作去了,也有人说她去大城市做起了“玉臂两条千人枕,肚皮一个姓百家”的老小姐,我相信她是找工作去了,她不可能去做那种令人不齿的事情。
前两天母亲说:小梅的母亲疯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总能听到镇外传来李婶那“小梅,小梅”凄惨的呼叫声,那叫声传得很远,很远,挂满了林子里高高低低的树枝。
篇10:山园小梅翻译及赏析
山园小梅林逋带拼音版
shān yuán xiǎo méi
山 园 小 梅
lín bū
林 逋
zhònɡ fānɡ yáo luò dú xuān yán ,zhàn jìn fēnɡ qínɡ xiànɡ xiǎo yuán 。
众 芳 摇 落 独 暄 妍 ,占 尽 风 情 向 小 园 。
shū yǐnɡ hénɡ xié shuǐ qīnɡ qiǎn ,àn xiānɡ fú dònɡ yuè huánɡ hūn 。
疏 影 横 斜 水 清 浅 ,暗 香 浮 动 月 黄 昏 。
shuānɡ qín yù xià xiān tōu yǎn ,fěn dié rú zhī hé duàn hún 。
霜 禽 欲 下 先 偷 眼 ,粉 蝶 如 知 合 断 魂 。
xìnɡ yǒu wēi yín kě xiānɡ xiá ,bù xū tán bǎn ɡònɡ jīn zūn 。
幸 有 微 吟 可 相 狎 ,不 须 檀 板 共 金 樽 。
篇11:山园小梅翻译及赏析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好可以吟诗与梅花亲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饮酒助兴。
篇12:山园小梅翻译及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以上三联,作者是把梅当作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隐曲地体现在咏梅之中。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篇13:山园小梅·其一原文及赏析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
⑴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⑵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⑶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⑷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⑸合:应该。
⑹微吟:低声地吟唱。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⑺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此处指歌唱。金樽: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金樽:金杯。
「诗词翻译」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诗词赏析」
组诗《山园小梅》共两乎,为宋代词人林逋所作,在《宋诗纪事》里题作“梅花”。这首《山园小梅》是一首咏梅诗,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实则是词人林逋“弗趋荣利”、“趣向博远”、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词人人格的化身。
首联,诗人林逋对梅花发出感叹,突写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
颔联,对梅花形象进行具体描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颈联,林逋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一作冬鸟,一作白鹤,白鸟。依据林逋“梅妻鹤子”的情趣,还是当“白鹤”解释为好。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何等传神!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又是何等细致!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尾联,全诗的主体梅花转化为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而诗人林逋则从客体变为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
篇14:林逋: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
作者:林逋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
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2、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4、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5、合:应该。
6、微吟:低声地吟唱。
7、狎(音“峡”):亲近,狎玩。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翻译: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
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
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
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
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
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赏析: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着实让人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的旅游。此三绝也。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山园小梅》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 梅_梅作文
★ 关于梅的古诗
★ 梅初二作文
★ 忆梅古诗
★ 梅西,梅西散文
★ 梅阅读答案
★ 梅花开诗歌
★ 调查报告格式
小梅的调查报告(锦集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