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duxiangji_m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赏析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一开头,用“登临送目”四字领起,表明以下所写为登高所见。映入眼帘的是晚秋季节特有的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锦不断翠绿的山峰。船帆飘动,酒旗迎风,云掩彩舟,白鹭腾空。这图画难述其美的江天景色使诗人极为赞赏也极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思考。换头之后写怀古: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争奇斗胜地穷奢极欲,演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诗人在这里表现了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伟的气概。不仅批判了六朝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也批判了吊古者的空叹兴亡。六朝的往事都随水逝去,空余寒烟芳草。可悲的是,有些人如商女一般,不顾国家兴亡,还沉溺于享乐,吟唱着《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曲。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反对“谩嗟”六朝兴废,在北宋这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要汲取历史教训,从政治上进行改革,免致奢华靡费导致国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辙。
本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峭劲,体气刚健,豪气逼人。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移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赏析《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王安石
2.王安石辞妾翻译
3.登飞来峰王安石翻译
4.王安石变法失败是有原因的
5.王安石因四个字弄丢状元
6.王安石一言“不慎”丢状元
7.谈谈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
8.干旱——压倒王安石新法的最后一根稻草
9.王安石《登飞来峰》审美赏析
10.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篇2:《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赏析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一开头,用“登临送目”四字领起,表明以下所写为登高所见。映入眼帘的是晚秋季节特有的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锦不断翠绿的山峰。船帆飘动,酒旗迎风,云掩彩舟,白鹭腾空。这图画难述其美的江天景色使诗人极为赞赏也极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思考。换头之后写怀古: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争奇斗胜地穷奢极欲,演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诗人在这里表现了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伟的.气概。不仅批判了六朝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也批判了吊古者的空叹兴亡。六朝的往事都随水逝去,空余寒烟芳草。可悲的是,有些人如商女一般,不顾国家兴亡,还沉溺于享乐,吟唱着《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曲。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反对“谩嗟”六朝兴废,在北宋这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要汲取历史教训,从政治上进行改革,免致奢华靡费导致国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辙。
本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峭劲,体气刚健,豪气逼人。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移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篇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2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2
陆永品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住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来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未神宗时,他任宰相,想缓和政治经济危机,改变国家的贫弱状况,推行斩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后因受到地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反对和其他原因而失败。他是政治家,同时也是文学家。金陵,它在唐宋以前曾经作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国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王安石晚年住在这里,这首词可能就写于这个时候。上片描绘金陵的景色,下片通过怀古,抒发感慨。
假若这是一幅图画,我们就会从大江边上、龙盘虎踞的地方看到一个凭栏眺望的老人,他便是王安石。“登临送目”,“登临”,指登山临水。“送目”,是远望的意思。紧接下去,作品用“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来点明游览的地方和季节。“正”,是说恰逢。这里的“国”,指国都。因为金陵曾经是六朝的京城,所以称它为“故国”。“肃”,形容秋季的天高气爽。这三句是说,登上这个古城远望,正好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通过上述真切的叙写,作品把读者引入远眺的境界。“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澄”,清澄。“似练”,象白绸子。”簇[cù]”这里是形容攒聚的山头。这两句词是说千里长江在盒陵城外流过,它澄清得象一匹白绸子似的:远山青翠可爱,山峰象层峦叠嶂那样围绕着主峰聚集起来。
作者作了这样概括的描写之后,又进一步用“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谈,星河鸳起”四句来细致地刻画他的登临所见。“征帆去掉”,指远行的船,帆竖立在船上,从高处望先看到帆,所以用它代指船,和用“掉”来代指船一样。“征帆去掉”是突出写离去的船。古代酒店前挂一块布招牌叫“酒旗”。“矗[chù]”,竖着。“彩舟”,指装饰华美的游船,这里指游船。“星河”,银河,指秦淮河。“鹭”就是鹭鸶,水鸟名。这些事物的形象被作者捕捉住了,他象艺术修养很高的画家,给人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里,作者从上面描绘远望长江上的景物,转过来描绘秦淮河上的.风光,那里有华丽的游船沐浴着夕阳的光辉在行驶;远处,酒旗高挑。“背西风”三字可以使人想见酒旗的飘动,想见酒店所处的地势。诗人赞美秦淮河象一条银河,所以称为“星河”。银河在天上,因此把水面上的水气比作云。透过薄薄的水气看到彩舟,好象在云里一般。一行白鹭正从水上飞起,好象在银河上飞。这是多么动人的景色,难怪作者在上片末尾要赞美“画图难足”了。“足”,完备,完满。这里作动词用,是使之完满的意思,这句是说画也难以画出。
面对佳丽的江山,作者不禁想起了六朝的历史。六朝兴亡交替频繁,有着许多历史教训。作者以亡国之君陈叔宝(陈后主)为典型,集中批判了六朝统治者的腐朽荒淫。“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念”,这里当想起讲。“往昔”,过去,指六朝的历史。“繁华竟逐”,是说互相争着过豪华奢侈的生活。这是批评六朝的帝王、官僚和贵族。陈叔宝是六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昏庸荒淫尤其惊人。据历史记载,隋朝大将韩擒虎带兵灭陈,当隋兵打到陈的都城金陵朱雀门外时,陈叔宝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却还在结绮阁楼上寻欢逐乐。城破以后,陈叔宝被俘,张丽华被杀,这段历史,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写的“门外楼头”用的就是这个典故。“悲恨”,指亡国的悲哀和遗恨。“相续”,接连不断,这里是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一个朝代跟着一个朝代都灭亡了。接着词人又感慨地写道:“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下距王安石的时代很久远了,所以用“千古”来形容。“凭高”,指居高眺望,也就是上片说的“登临送目”。“漫嗟[jiē]”,空叹。“荣辱”,这里指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千古”两句是说作者登高吊古,只能空叹朝代的兴亡。“六朝旧事随流水”是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作者借大江东去写他对人世变化的深沉感慨。“但寒烟衰草凝绿”,“但”,在这儿是只有的意思。“烟”,指云雾一类水气。“凝绿”,形容草色不鲜活。这种凄凉的秋色,反映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情绪。
封建统治阶级,往往不能从历史上吸取教训。作者看见许多人还在那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因而作品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结束全篇,批判的意味很深。古代把卖唱的歌女叫“商女”。陈叔宝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简称《后庭花》或《后庭》),古人把它看做亡国之音。杜牧在《泊秦淮》诗中曾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安石和杜牧的感慨,表面上是叹息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却是谴责那些沉醉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人,含义曲折,耐人寻味。
【原载】 《唐宋词选讲
篇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宋代〕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①登临:登山临水。
②故国:故都,指金陵,南朝的都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③天气初肃:天气刚刚转为清肃的气象,指初秋时节。
④澄江似练:清澄的长江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
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绸
带子。
⑤如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聚集,簇拥。
⑥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引申为船。
⑦斜矗(chù):斜斜地竖着。
⑧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作者把这个地名活用,写成“星河鹭起”的动景。星河,天河,这里指长江。
⑨繁华竟逐: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追逐。
四门外楼头:这里用陈后主宠张丽华而致亡国的典故,指南朝陈亡国的悲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从金陵朱雀门(南门)入城,俘获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陈朝灭亡。当时,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门外,指韩擒虎兵临城下。楼头,指张丽华所住的结绮楼。
① 悲恨相续:指六朝亡国的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 谩嗟:空叹。四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凝绿:苍绿,暗绿。⑩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歌曲,传为陈后主所作。本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篇5: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翻译及赏析
guì zhī xiāng ·jīn líng huái gǔ
wáng ān shí 〔sòng dài 〕
dēng lín sòng mù ,zhèng gù guó wǎn qiū ,tiān qì chū sù 。qiān lǐ chéng jiāng sì liàn ,cuì fēng rú cù 。guī fān qù zhào cán yáng lǐ ,bèi xī fēng ,jiǔ qí xié chù 。cǎi zhōu yún dàn ,xīng hé lù qǐ ,huà tú nán zú 。
niàn wǎng xī ,fán huá jìng zhú ,tàn mén wài lóu tóu ,bēi hèn xiàng xù 。qiān gǔ píng gāo duì cǐ ,màn jiē róng rǔ 。liù cháo jiù shì suí liú shuǐ ,dàn hán yān shuāi cǎo níng lǜ 。zhì jīn shāng nǚ ,shí shí yóu chàng ,hòu tíng yí qǔ 。
相关翻译
登高远眺,正值金陵的晚秋时节,天气刚刚开始转为清肃的气象。千里澄澈的长江好像一条白练,苍翠的山峰犹如耸峙簇拥在一起。夕阳下,归来的风帆、远去的棹影往来不断,迎着西风,酒家的酒旗高高挑起,随风斜飘。黄昏时彩色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的云端,夜晚沙洲上的白鹭纷纷飞起,这样清丽的美景就是用图画也难以把它完美地画出来。
回想往昔,(六朝的达官贵人们)竟相追逐豪华淫逸的生活,可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那样的亡国悲恨接连发生,六朝亡国的悲恨相续不断。千年以来多少后人登高凭吊,面对此情此景,空叹古往今来的得失荣辱。六朝的旧事已随着江水流逝,惟见寒烟笼罩,衰草苍绿。直到如今,(亡国悲恨的)商女还不时地演唱着《后庭》遗曲。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也题作《桂枝香·登临送目》,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的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象,“登临送目”总领全词,“故国”写登临地点,扣题,也为下文的怀古伏笔,“天气初肃”点明登临季节,为下文抒怀奠定基调。“千里”二句写山川形胜,是远景,“澄江似练”化用南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写水,“如簇”写山,立足点高,视野开阔。“征帆”三句写江上景色,是近景,“征帆”“去棹”“残阳”“西风”“酒旗”看似写景,暗寓人事,时光匆匆,人事交错,正堪借酒以助登高望远之兴致,发思古之慨叹。“彩舟云淡”,写日落时江天一体的静景;“星河鹭起”,写夜晚洲渚鹭鸟飞起的动景,与“征帆”等句构成一幅远近结合、静中有动、声色兼美的生动画面。末句以慨叹笔调收束,自然转入下片的抒情和议论。
下片抒发怀古伤今之情。“念往昔”三句,感叹六朝统治者皆以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而导致国家灭亡。“念”字沟通古今,将作者的思绪由对眼前美景的欣赏转入到怀古抒情上来。六朝的旧事虽随流水逝去,但那些悲恨荣辱却令无数后人凭吊嗟叹,空自引发兴亡的感慨;“但寒烟衰草凝绿”融情于景,把思古的幽情寄托于漠漠寒烟和凝绿的衰草之中,暗寓作者对王朝兴替的黍离之悲。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告诚当权者要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不要一味地沉酒酒色,醉生梦死,表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应有的清醒冷静的`头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词境界雄浑阔大,沉郁苍凉,又借怀古而讽今,寄寓颇为深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章法点评】
1.写景层次井然,抒情议论寄寓深远
作者写景极有层次,“澄江”“翠峰”“征帆”“去棹”“斜阳”“西风”“酒旗”“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等景象。“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写远景,形象写出金陵的山川形胜,显示出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接着词人以斜阳为背景,先写“征帆去棹”的江面广景,再写“西风”中“酒旗斜矗”的江边近景,“云淡”“鹭起”以联句的形式动静结合地写出金陵由日落到夕夜的美景,景象深远壮丽,生动美好。在上阕写景的基础上,作者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情,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只是借吊古而慨叹个人的闲愁哀怨,而是在悲慨六朝因荒淫逸乐而导致相继亡覆悲剧的同时,感叹至今仍有人不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表现出自己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切之情,立意极为高远。
2.化用典故,不着痕迹
作品用典自然贴切。“千里澄江似练”,借用六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绘出千里长江的曲折明净,视野开阔,景象壮美;“星河鹭起”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意,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借用隋灭陈的典故,借用杜牧《台城曲》中的词语,宣出吊古情思,引发下文的感慨;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借古讽今,寄寓深刻,余味无穷。
【诗词鉴赏】
王安石的《桂枝香》是宋词中的名篇。杨湜《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调寄《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为绝唱。”“诸公”之作均已不传,而王安石此篇却流传千古了。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作。上片写景。“登临送目”,写登高眺望。开首四字领起全篇,为下面的写景抒怀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立足点。“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总写了金陵景。“故国”,指金陵。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都曾在此建国立都。“故国”二字不仅点明了“登临送目”的地点,而且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了伏笔。晚秋时分,故国天地,一派肃爽。接下去的词句开始对金陵景致作具体的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眼前的长江像一条素白的绸带,蜿蜒东去;远处的山峦苍翠葱绿,簇拥在一起。这里“澄江似练”句化用南朝诗人谢眺“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棹,船上的橹。这里帆与棹都借指船。“背西风”指迎着西风。这两句是说,夕阳映照之下,江上的船只来来往往岸上酒家的旗招迎风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写极目远眺之景。星河,即银河,这里指长江。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江中小舟被轻云缭绕,时隐时现,似浮游于天际;长江之上,一群白鹭腾空而起,云天淡淡,小舟游弋,白鹭腾空,宁静之中有飞腾之势,这景致是美丽的。“画图难足”总括上片,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
下片抒怀,写兴亡之感。在这片“画图难足”的大地上曾演出过许多令人感慨的“历史剧”。“念往昔,繁华竞逐。”写建都金陵的六朝,一个比一个更奢侈豪华。“叹门外楼头”,写者名的亡国之君陈后主,杜牧《台城曲》云:“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隋朝名将韩擒虎已兵临城下,陈后主还在拥着嫔妃寻欢作乐。这正是“繁华竞逐”的一个最好注脚。“悲恨相续”让人看到的已不只是一个陈后主了,六朝走马更迭,一个接着一个灭亡。令人悲慨,“千古’几句,言登高远眺,空叹兴亡,六朝往事已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只有烟雾笼罩下的一片芳草。结句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其寓义是深刻的,当我们把“谩嗟荣辱”与“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放在一起看时,就会感到作者胸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怀古仍然是为了视今,王安石不愿宋王朝重蹈六朝覆辙。
这首词立意高远,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魄力,决非普通文人的哀怨感叹。行文走笔也有高屋建瓴之势触处生春。这一切构成了此篇独特的
磅礴气势,无可替代。 (赵木兰)
篇6:《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蓬”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作品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⑴
登临送目⑵,正故国晚秋⑶,天气初肃⑷。千里澄江似练⑸,翠峰如簇⑹。归帆去棹残阳里⑺,背西风,酒旗斜矗⑻。彩舟云淡,星河鹭起⑼,画图难足⑽。
念往昔,繁华竞逐⑾,叹门外楼头⑿,悲恨相续⒀。千古凭高对此⒁,谩嗟荣辱⒂。六朝旧事随流水⒃,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⒄,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⒅。
作品注释
⑴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金陵:今江苏南京。
⑵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送目:远目,望远。
⑶故国:即故都,旧时的都城。金陵为六朝故都,故称故国。
⑷初肃:天气刚开始萧肃。肃,萎缩,肃杀,形容草木枯落,天气寒而高爽。
⑸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⑹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⑺归帆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⑻斜矗:斜插。矗,直立。
⑼“彩舟”两句:意谓结彩的画船行于薄雾迷离之中,犹在云内;华灯映水,繁星交辉,白鹭翩飞。这两句转写秦淮河,“彩舟”系代人玩乐的河上之船,与江上“征帆去棹”的大船不同。又与下片“繁华”相接,释为秦淮河较长江为妥。星河,天河,这里指秦淮河。鹭,白鹭,一种水鸟。一说指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
⑽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难足:难以完美地表现出来。
⑾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⑿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统兵伐陈,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陈后主、张丽华被韩俘获,陈亡于隋。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
⒀悲恨相续:指六朝亡国的悲恨,接连不断。
⒁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⒂谩嗟荣辱:空叹历朝兴衰。荣:兴盛。辱:灭亡。这是作者的感叹。
⒃“六朝”两句:意谓六朝的往事像流水般消逝了,如今只有寒烟笼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绿色,而繁华无存了。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⒄商女:酒楼茶坊的歌女。
⒅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其辞哀怨绮靡,后人将它看成亡国之音。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
作品译文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时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
作品鉴赏
作为一个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金陵为六朝古都所在。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此词上阕描绘金陵壮丽景色,下阕转入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竟逐”的腐朽生活,对六朝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登高望远、睹物抒怀,是中国古代文人惯用且喜用的方式。南朝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文心雕龙·诠赋》)。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酒旗”“征帆”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活动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如此雄壮宽广的气度,如此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可谓异曲同工。正如林逋《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所言,眼前所见,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结束上阕。
下阕怀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此语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六朝旧事”二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去的毕竟去了,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随书·五行志》说:“祯明初,后主创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后来《玉树后庭花》就作为亡国之音。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词本倚声,但王安石说:“古之歌者,皆先为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显然是不满意只把词当作一种倚声之作。这在当时是异端之论,但今天看来却不失其锐敏和先知先觉之处。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力。他曾在读晏殊小词后,感叹说:“宰相为此可乎?”(魏泰《东轩笔录》引)。所以他自己作词,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为苏轼等士大夫之词的全面登台,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无数征帆于落日余晖中匆匆驶去。这景色,与“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虽辽阔者同,然而,前者壮丽,后者凄清,风格迥异。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如同电影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远去的征帆像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淫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而如今,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有人说,张昪的《离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从语言、句法来看,王词确受张词影响不小。然而,张昪对六朝的兴亡只是一种消极的伤感:“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两词的思想境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上片首句“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一篇从此生发。次句“故国”二字点明金陵,为下片怀古议论埋下伏笔。以下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既总结了以上写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片议论。安排十分妥贴、自然。下片拓开一层大发议论:金陵如此壮丽,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见证。“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二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转入现实,结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词有以景结,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结,如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的是专一诚挚的爱情。而《桂枝香》却以议论作结,其中寄托着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结构方面的这些特色,反映了词的发展在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出现的特点。
第四,用典贴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词牌简介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兹以王安石《临川先生歌曲》为准。双片一百零一字。前后片各五仄韵,宜用入声部韵。前后片第二句第一字是领格,宜用去声。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篇7: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金陵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
(3)天气初肃:天气刚转为清肃、萧索。
(4)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5)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6)去棹(zhào):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7)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星河,指长江。
(8)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9) 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10)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1)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2)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3) 谩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14) 商女:歌女。
(15)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参考翻译: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登上高处,面对着这千古以来便不曾变化的景色,徒自叹息六朝诸国的兴衰败亡。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苍绿的颜色。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赏析:
全词上阕写景。“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鹭起”,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下阕通过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奢侈生活。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是对当道者的警醒。这首词语言苍劲,意境开阔,摆脱了当时绮靡词风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摆脱纤细、绮靡的词风,“一扫五代旧习”,有着极大的独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谩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所以被推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篇8: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赏析: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来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未神宗时,他任宰相,想缓和政治经济危机,改变国家的贫弱状况,推行斩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后因受到地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反对和其他原因而失败。他是政治家,同时也是文学家。金陵,它在唐宋以前曾经作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国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王安石晚年住在这里,这首词可能就写于这个时候。上片描绘金陵的景色,下片通过怀古,抒发感慨。
假若这是一幅图画,我们就会从大江边上、龙盘虎踞的地方看到一个凭栏眺望的老人,他便是王安石。“登临送目”,“登临”,指登山临水。“送目”,是远望的意思。紧接下去,作品用“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来点明游览的地方和季节。“正”,是说恰逢。这里的“国”,指国都。因为金陵曾经是六朝的京城,所以称它为“故国”。“肃”,形容秋季的天高气爽。这三句是说,登上这个古城远望,正好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通过上述真切的叙写,作品把读者引入远眺的境界。“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澄”,清澄。“似练”,象白绸子。”簇[cù]”这里是形容攒聚的.山头。这两句词是说千里长江在盒陵城外流过,它澄清得象一匹白绸子似的:远山青翠可爱,山峰象层峦叠嶂那样围绕着主峰聚集起来。
作者作了这样概括的描写之后,又进一步用“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谈,星河鸳起”四句来细致地刻画他的登临所见。“征帆去掉”,指远行的船,帆竖立在船上,从高处望先看到帆,所以用它代指船,和用“掉”来代指船一样。“征帆去掉”是突出写离去的船。古代酒店前挂一块布招牌叫“酒旗”。“矗[chù]”,竖着。“彩舟”,指装饰华美的游船,这里指游船。“星河”,银河,指秦淮河。“鹭”就是鹭鸶,水鸟名。这些事物的形象被作者捕捉住了,他象艺术修养很高的画家,给人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里,作者从上面描绘远望长江上的景物,转过来描绘秦淮河上的风光,那里有华丽的游船沐浴着夕阳的光辉在行驶;远处,酒旗高挑。“背西风”三字可以使人想见酒旗的飘动,想见酒店所处的地势。诗人赞美秦淮河象一条银河,所以称为“星河”。银河在天上,因此把水面上的水气比作云。透过薄薄的水气看到彩舟,好象在云里一般。一行白鹭正从水上飞起,好象在银河上飞。这是多么动人的景色,难怪作者在上片末尾要赞美“画图难足”了。“足”,完备,完满。这里作动词用,是使之完满的意思,这句是说画也难以画出。
面对佳丽的江山,作者不禁想起了六朝的历史。六朝兴亡交替频繁,有着许多历史教训。作者以亡国之君陈叔宝(陈后主)为典型,集中批判了六朝统治者的腐朽荒淫。“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念”,这里当想起讲。“往昔”,过去,指六朝的历史。“繁华竟逐”,是说互相争着过豪华奢侈的生活。这是批评六朝的帝王、官僚和贵族。陈叔宝是六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昏庸荒淫尤其惊人。据历史记载,隋朝大将韩擒虎带兵灭陈,当隋兵打到陈的都城金陵朱雀门外时,陈叔宝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却还在结绮阁楼上寻欢逐乐。城破以后,陈叔宝被俘,张丽华被杀,这段历史,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写的“门外楼头”用的就是这个典故。“悲恨”,指亡国的悲哀和遗恨。“相续”,接连不断,这里是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一个朝代跟着一个朝代都灭亡了。接着词人又感慨地写道:“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下距王安石的时代很久远了,所以用“千古”来形容。“凭高”,指居高眺望,也就是上片说的“登临送目”。“漫嗟[jiē]”,空叹。“荣辱”,这里指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千古”两句是说作者登高吊古,只能空叹朝代的兴亡。“六朝旧事随流水”是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作者借大江东去写他对人世变化的深沉感慨。“但寒烟衰草凝绿”,“但”,在这儿是只有的意思。“烟”,指云雾一类水气。“凝绿”,形容草色不鲜活。这种凄凉的秋色,反映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情绪。
封建统治阶级,往往不能从历史上吸取教训。作者看见许多人还在那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因而作品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结束全篇,批判的意味很深。古代把卖唱的歌女叫“商女”。陈叔宝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简称《后庭花》或《后庭》),古人把它看做亡国之音。杜牧在《泊秦淮》诗中曾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安石和杜牧的感慨,表面上是叹息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却是谴责那些沉醉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人,含义曲折,耐人寻味。
相关试题及答案
⑴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⑵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3、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色。(2分)
4、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2分)
5、作者在诗的末两句写到“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有何用意?(2分)
阅读答案
⑴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⑵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3、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4、“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5、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篇9: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5)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6)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7)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8)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0)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1)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2)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13)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14) 商女:歌女。
(15)《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翻译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篇10: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作为一个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金陵为六朝古都所在。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此词上阕描绘金陵壮丽景色,下阕转入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竟逐”的腐朽生活,对六朝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登高望远、睹物抒怀,是中国古代文人惯用且喜用的方式。南朝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文心雕龙·诠赋》)。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酒旗”“征帆”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活动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如此雄壮宽广的气度,如此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可谓异曲同工。正如林逋《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所言,眼前所见,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结束上阕。
下阕怀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此语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六朝旧事”二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去的毕竟去了,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随书·五行志》说:“祯明初,后主创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后来《玉树后庭花》就作为亡国之音。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词本倚声,但王安石说:“古之歌者,皆先为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显然是不满意只把词当作一种倚声之作。这在当时是异端之论,但今天看来却不失其锐敏和先知先觉之处。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力。他曾在读晏殊小词后,感叹说:“宰相为此可乎?”(魏泰《东轩笔录》引)。所以他自己作词,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为苏轼等士大夫之词的全面登台,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无数征帆于落日余晖中匆匆驶去。这景色,与“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虽辽阔者同,然而,前者壮丽,后者凄清,风格迥异。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如同电影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远去的征帆像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淫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而如今,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有人说,张昪的《离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从语言、句法来看,王词确受张词影响不小。然而,张昪对六朝的兴亡只是一种消极的伤感:“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两词的思想境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上片首句“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一篇从此生发。次句“故国”二字点明金陵,为下片怀古议论埋下伏笔。以下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既总结了以上写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片议论。安排十分妥贴、自然。下片拓开一层大发议论:金陵如此壮丽,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见证。“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二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转入现实,结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词有以景结,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结,如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的是专一诚挚的爱情。而《桂枝香》却以议论作结,其中寄托着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结构方面的这些特色,反映了词的发展在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出现的特点。
第四,用典贴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名家点评
宋代杨湜《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十三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词林纪事》卷四引)
宋代张炎《词源》:词以意趣为主,要不蹈袭前人语意。如东坡《中秋·水调歌头》(词略)、王荆公《金陵怀古·桂枝香》(词略),……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明代张惠言《论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情韵有美成、耆卿所不能到。
清代梁启超《饮冰室评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李易安谓介甫文章似西汉,然以作歌词,则人必绝到。但此却颉颃清真、稼轩,未可谩诋也。
现代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篇1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 王安石的诗句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通用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