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永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试论市场化及其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试论市场化及其影响,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试论市场化及其影响
试论市场化及其影响
刘成江
当前我国银行体系已经隐藏了一定的利率风险,为金融稳定埋下了隐患。特别是中央银行允许商业银行发放中长期固定利率贷款,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上限,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后,意味着利率波动将更为频繁,利率风险带来的冲击将更为明显。面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面临哪些利率风险的考验,我国的商业银行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管理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其核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对其理解有两种角度:一是从市场角度,指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使利率由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按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二是从制度角度,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央银行根据现实经济环境及经济政策要求等,通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利率政策效应来影响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般来说,利率市场化有如下几方面的内涵:
1.金融交易主体具有利率决定权
金融交易主体有权对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等具体条件进行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方式可能是面谈、招标、或者是资金的供求双方在不同的客户与服务商之间反复权衡和选择。商业银行对存款的定价权应该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内容,只有当商业银行能够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才能在对利率变动的程度和走向作出预测,并对不同风险程度的投资项目确定其价格。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以及基准利率的调控才具有较高的弹性。
2.利率由市场自发选择
金融交易双方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所达成的协议,可以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利率期限结构和利率风险结构。利率水平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就整个市场的利率水平而言,取决于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活动,并因交易数量、期限及风险的不同而形成一个利率体系,并且具有自动调节作用。
3.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利率为上下限、以同业拆借和短期国债利率为市场基准利率、有市场供求决定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构成了中央银行利率调控通道的上下限,而同业拆借利率反映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余缺情况,其水平介于存贷款利率之间。一般来说,市场利率水平只能根据一种或者几种交易量大、为金融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水平确定。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同业拆借利率或者短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利率,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根本依据。
4.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影响利率水平,成为利率调节的主体
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础,只有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财政、银行与企业才能通过市场连接起来。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存贷利差缩小,国外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将引发银行同业激烈竞争,导致实际存贷款利差缩小。利差缩小或是因为存款利率上升而贷款利率反而下降,或是因为贷款利率的上升幅度赶不上存款利率的上升幅度。从美国来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存贷款利差最高达5.7%,随着利率管制的放松,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商业银行的利润也大幅度的下滑。大银行由于资金实力较为雄厚,它们通过规模经济较好地消化了利润下滑的压力,并通过金融创新开辟了新的收益渠道。而一些小银行在竞争的压力下趋于以高成本吸收负债,为谋求高收益而进行高风险放贷或进行投机。例如在美国、法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一些小银行为了生存,在存贷利差缩小的情况下,()从事高风险的外汇投机买卖或其他投机业务,最终导致亏损,直至破产或被兼并;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经营规模较小的银行盲目的高息揽存,大副增加负债,然后以中长期的形式运用到风险甚高、投机味较浓的地产和证券行业中去。结果,这些机构因经营不善,贷款组合风险过分集中,资金来源和运用期限错配,造成存贷款利率倒挂,从而造成亏损甚至破产。
2.利率市场化将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巨大的冲击,银行传统业务主要是指存款和贷款业务,存、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利润收入也绝大部分依靠利差收入,而存贷款业务与利率密切相关,因此,利率市场化将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就存款而言,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预计会有攀升,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存款,抢占市场,可能动用利率决定权提高利率。就贷款而言,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有趋同趋势,一些优质客户将成为商业银行共同争取的焦点,商业银行可以为其降低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走向的逆向,意味着商业银行的经营利差将下降。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存贷款业务在整个银行业务结构中所占比率相对较低,利率市场化对其影响程度大大低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另外,利率市场化带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一部分筹资与投资从间接方式向直接方式转化,也将分流银行的客户群体。
3.银行的非利差型业务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利率变动对银行传统业务产生的影响将对银行利润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非利差型业务将会有新的发展机遇。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利差收入在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所占比率达30%-40%,甚至高达5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所占比率极低,有的甚至不足10% ,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商业银行必将注意力更多的投向非利差收入业务,从而跳出原先的简单的存贷款业务框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银行的业务空间也会大大拓展。
篇2: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摘 要: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目标。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利率合理反映金融市场供求情况,也有利于金融的稳定发展。本文初步探究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和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流动性风险,问题,对策
利率市场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直至取消对利率的管制,将其交由金融市场供求双方自主决定的过程。利率的具体情况应该由金融市场主体根据市场情况决定。国家的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上的利率进行宏观调控,确保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繁荣。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金融市场有重要的影响,接下来笔者具体论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影响利率本身的变动
利率市场化对利率有重要影响。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变高或者贬低,一般情况下,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很可能会走高,然而当利率逐渐达到一种平衡之后,利率会重新降下来,形成另外一种稳定和均衡。由于利率市场化对一国金融和经济运行影响深远,所以利率市场化初期,各国都会加大对利率的'管理和控制,宏观调控力度较大,此时的利率不是根据市场而变化,而是根据政府对经济的期望。这个时候的利率不能正常反映金融领域资本供求的真实现状。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利率市场化逐步形成。这个时候的利率能够正确反映一国经济情况和对资金的需求情况。在国家合理调控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影响汇率和金融市场
利率是金融的温度计,利率就像指挥棒,它的高低的变动牵动着整个金融发展。例如利率市场化将促进以债券、股票、信托、票据等方式为主的直接融资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使得更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当流入金融市场的资本达到一定的规模,金融资产就有可能出现虚假增长,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泡沫。利率的变动对汇率会产生巨大影响。汇率可能会出现先上升后回落现象。因为利率上升,外资就会趁机融入,利率下降,外资也会趁机减少或抽走。在金融体制不成熟的国家外资的大量流入或者大量的流出,都会造成本国金融领域的震动,不利于经济的稳定。
(三)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
若要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是指金融机构可以取得现金或者可变现资产的能力。通俗一点来讲,流动性风险主要变现为一国的商业银行通过正常途径无法获取一定的资本,以用于日常使用和开展业务的而面临的风险。流动性主要包括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种类型。主要原因在于信贷资金储备过少、银行资金回报率水平没有竞争力、银行的业务能力较低等因素。
银行的利率上升对流动性风险有着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引起市场利率水平上升后,营业绩效较差的银行不能承担现实成本,用户可能会选择不在此银行存款,导致银行的资金量减少,形成了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银行系统肯定慢慢趋向成熟,中间必然存在银行之间的巨大发展差距,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公司可能会吞并实力较差的小金融公司。再者,实力强大的银行或者金融公司有能力提升利率进而获取社会流动性资金,小银行在这种情况下是受害者。
(四)汇率变动对流动性风险影响
由于利率市场化会影响汇率,汇率又有可能作用于金融体系,进而影响一国金融。比如利率市场化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市场的利率水品就会提高,境外的资本一拥而进,本国的利率水平不可不提升。本国利率提升,带来该国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长,造成金融机构流动过剩。当利率达到新平稳时,利率会下降同样会影响外资的抽离,进而引起银行存款的下降,特别是大量外资同时撤离时,很可能引进银行流动性紧张。
二、应对利率市场化影响的建议
(一)加大对利率市场的监管力度
发达国家银行系统基本成熟,发展中国家金融建立较晚,法制体系不完善,金融监管力度也不够,遇到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和复苏能力较差,因此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部门应该加大对利率市场的监管力度。许多国家的银行,尤其是一些小银行或者金融公司,常常忽视金融领域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它们经常选择被动的接受流动性风险而不是主动的预防流动性风险,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所以金融监管部门应对这些小银行或者金融结构,加大监管力度,定期考核其风险管理机制。
(二)推动利率定价能力的提升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一国利率不仅仅受本国经济运行状况决定,而且还受到世界其他国家利率变动的冲击。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中,利率的波动幅度增大。因此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充分掌握所需要的国内和国际信息,提高自己的利率定价能力。根据互联网发展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有效的推动利率和汇率定价能力的提升,有效的维护银行的稳定,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三)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利率对金融市场和银行流动性风险之所以有重要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它没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把自己手中的各类金融资产如债券、基金等换来所需要的现金。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今天,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必须推进金融资产证券化。推进资产证券化又不能过于激进,因为资产证券化是资产泡沫的途径之一,不利于金融稳定。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当遇到大额流动性需求时能在证券市上及时变现,应对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元元.商业银行最优缺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01(06).
[2]连平.利率市场化,谁主沉浮[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05).
[3]解川波.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03).
篇3: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有何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有何影响
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就目前而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规范化,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股票、债券和其他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形成,是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而市场利率的形成则是以长期收益曲线为基准,以便形成有效的利率期限结构。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长期国债收益线,即尚未形成基准利率。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虚拟化”、抽象化,在相当程度上由政策所左右。因而,我国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一直难以规范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者的理性市场预期难以自主形成,所承担的不是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而是政策风险。利率市场化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前提。
二、加快证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实现金融工具的多元化,为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证券市场稳健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市场投资者能够对市场的走势拥有理性预期并有多种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可供选择,而这一前提是以利率市场化为基础的。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创新,扩展投资者的投资选择空间,克服因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单一所造成金融机构的“利率大战”以及资金在银行与证券市场之间的非理性流动所造成的市场波动,为证券市场的稳健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三、增加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从而有利于改善证券市场资金供求非均衡格局。由于国内市场的利率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市场利率,就有可能出现资本外逃现象,使证券市场运行的资金支撑受到影响。利率市场化后,境内外币利率将围绕国际市场利率波动,本外币利差水平将缩小。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外逃的压力会有所缓解,这意味着国内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增加,从而有利于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供求的非均衡格局。
四、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上市公司和优质企业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开辟了新的渠道。按照“信号理论”,在一个利率市场化的较为完备的资本市场,企业的融资选择顺序一般是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企业一般更倾向于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债务融资,股权融资通常是次优选择,企业债券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利率市场化以后,企业债券利率的确定会根据不同企业的资信状况、信用评级结果,由发行人、承销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适当的利率。资信好、信用级别高的优质企业和上市公司,就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减低筹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
五、拓展券商融资渠道,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目前,制约我国券商发展的一个因素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利率市场化以后,随着我国融资制度和融资机制的改革和健全,券商的融资渠道会大大拓展,券商可以在利率的导引下,自主地在市场上进行融资,克服资金不足问题。利率市场化对券商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利率市场化以后,金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会大大增强,券商将面临着更多的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面对风险,券商的唯一选择是加强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机制。
六、改善中小科技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创业板市场发展。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利率市场化的直接受益者是那些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得不到正规信贷支持的中小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可以使这些企业进入正规的信贷市场,使其融资规范化;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由此,我国的中小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将会进一步更好发展。由于这两类企业将是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主体,所以,利率市场化也将间接地对创业板市场主体素质的提高和市场准入机制的完善发挥积极作用。
七、增强投资者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成本和风险约束观念。建立和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投资者队伍是确保证券市场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利率市场化不仅实现了资金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更引致了市场规则的变化,市场运行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也由此而增强,所以,这对于投资者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增强,成本和风险约束的强化,投资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葛兆强
篇4:浅析自然资源市场化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浅析自然资源市场化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市场化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的产、供、销几科完全在计划体制的控制下运行资源产品的绝大部分被国家以指令性计划调拨的方式拿走,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几成甚至更低。资源产地及其企业使产品进入市场的自主权和活动余地极小。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显得越来越不合理。“资源无价、原料低价、制品高价”使加工型产业部门可以因原料低价而毫不费力地取得良好的效益,而资源型产业部门却负担着巨额的行政性亏损。于是,加工型产业部门毫不珍惜廉价的原料,资源型产业部门更无积极性去提高资源产品的产出率,从而造成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据统计,我国能源投入系数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高居首位,资源的浪费十分惊人。另外,资源的计划配给还造成了隐性的浪费:资源产品被国家指令性计划调出产地,而产地的资源加工型产业部门又被迫去资源非产地购回这些产品(例如黑龙江省的原木被源源为断地调外省外,省内造纸等行业每年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省外购买原木),这对于运输部门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而且还造成了资源产品的损耗及人、财、物的浪费。
可见,自然资源的计划管理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是我国高消耗、低效益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层次低、转换慢的根本原因。此外,自然资源的计划管理还造成了其他一些消极影响,计划体制使基层单位的领导者没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责感,造成企业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计划体制损害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公平竞争不能得以体现,严重阻碍了技术的进步;计划体制常使资源产品的消费者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常出需要者无供给而不需要者却又被迫购买的现象;计划体制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还引发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二、自然资源市化与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
1.自然资源市化对资源型产业的影响
自然资源进入市场之后,由于需求大于供给,各需求者竞争的结果必然使资源产品的价格上升。摆脱了长期以来计划体制制约的资源型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将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困扰我国资源型产业部门的“经济危机”将得到缓解。经济状况的改善使资源型产业部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自然资源的产品产出率也随之有所提高。但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效益,自然资源的开采强度也必然会上升,在我国许多地区的自然资源已处于超强度开采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成为自然资源市化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其实,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的'问题在计划体制之下已经存在了,是需求大于供给的必然结果,并非市场经济的产物。计划体制下的过度开采,一方面是由于管理部门为满足加工产业部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而对资源产业部门下达超强度开采的指令性计划,另一方面是由于资源产业间门为补帖计划内产品的政策性亏损而自行大开采强度,使企业能够获得以高于计划价格出售的超额产品的收入。其他一些因素,如集体和个人违反政策私自开采等也是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的原因。
可见,正是由于计划体制的约束才使自然资源不能在市场机制下达到供需平衡,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低产出和过度开采。解决自然资源过度开采问题的合理途径是自然资源立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健全的法制才能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自然资源立法中解决问题的最重要方式仍然是经济手段。自然资源立法中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有:①自然资源产权关系。要改变目前那种“谁开发就归谁”的现象,真正的将自然资源所有权收归国有,使所有权与使用权完全分离;②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的使用者要向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代表DD资源管理部门交纳合理数量的税金;③实行自然资源消耗补偿制度。根据自然资源的性抽和数量等收取自然资源消耗费,,以使自然资源的再生和环境的保护得到资金上的保障,这一费用的收取要随着资源开发程度的增加而递增,递增的速度要大于资源开发强度的冲加速度,以避免超强度开发;④对破坏自然资源及无视自然资源法规者进行弄事和经济制裁。
利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避免自然资源的超强度开采无疑比单纯的行政手段要有力得多。资源型产业受到法律的限制和市场中价格升高对面求的限制,必然会把着眼点放在自然资源的产口产出率上,这对于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和节约是十分必要的。
2.自然资源市场化对加工型产业的影响
我国的许多企业,尤其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在长期受到计划体制约束的同进,还受到许多保护,廉价的自然资源产品的供给便是其中之一。在目前原材料价格很低而成品价格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仍存在亏损,一旦自然资源进入市场,资源产品价格上升,这些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那么自然资源市场化是否应该暂缓呢?
我国各产业部门所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国外。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使我国的经济运行与世界经济接轨,并融入世界性的经济竞争之中。“入关”之后,能够接受保护的产业部门是很少的。大部分产业部门必须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工产业必须要以质优、价廉而取胜。目前廉价的原料来源使企业缺乏提高原料利用率的积极性,于是出现了加工产品成本虽低而原料消耗却很高的奇怪现象。自然资源进入市场是必然的,一旦失去了廉价原料的供应,加工型产品的成本会随之升高,竞争力会被极大地削弱。现在世界上技术进步飞快,自然资源市场化越晚,加工型产业部门所拥有的对市场原料价格的适应期也就越短,所面临的冲击也就越大。如果在与世界市场接轨之后才能放开对然资源的计划管理,脆弱的加工型产业的生存将更加艰难。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扫国际惯例,用市场经济手段管理加工业的原材料价格和产成品价格。
3.自然资源市场化将促进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的形成
自然资源市场化可以使资源型产业部门加深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可以使加工型产业部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可以使其他产业部门(例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增强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这些作用的结果,是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有效需求量(供需平衡时的需求量)在经过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必然出现的波动之后稳定下来,这一需求量将低于目前自然资源的有效需求量。可见,自然资源市场化对于抑制产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提高其产出率及减少其浪费,均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自然资源市化对于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换言之,要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必须将自然资源推向市。
三、自然资源市场化与产业布局优化
1.自然资源市场化对资源产地的影响
由于资源型产口指令性计划的下降直至取消,使资源的就地加工成为可能。资源型产品经加工后产品技术附加值增加幅度很大,效益明显。例如1吨原油卖价1200元,加工成汽油价格为2800元,加工成睛纶价格就猛升到1.4万元,可见产品加工程度越深,所获效益也就越高,多年以来,一直试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资源产地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工业,提高资源产品的深加工能力。
资源产地的加工工工业在与原加工区域的加工工业的竞争中,存在着与原料产地距离近的优势,但多数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只注重对资源型产品的生产,在加工工业的技术方面处于劣势,在资金等方面
也困难重重,于是造成加工产品的质量低下,加工工业投入不足等问题。在“肥水不外流”,这些地区将可能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地方保护主义使市场的自由平等竞争受到影响,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增长。如何避免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成为自然资源市场化后所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的出现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转换政府职能,使政府不能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②切实明确产权关系,并以法律的手段保护资源使用者的权利不受地方政府的左右;③以立法的方式保护自由竞争,防止地区性垄断现象的出现。
2.自然资源市场化对资源匮乏地区的影响
我国地域差异上存在这样的现象:较发达的地区一般资源都较匮乏,其优势在于地理位置、经济技术基础和丰富的劳动力。而资源较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经济一般都不很发达。自然资源的加工工业一般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大多数经济不发达地区仅能输出资源型产品。
自然资源进入市场之后,资源匮乏区域失去了廉价资源产品的计划供应,被迫加入对资源产品的竞争之中。这些地区将很快意识到资源加工工业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将着眼于发挥其经济技术、劳动力、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而不是对资源产品的争夺。这些地区有较大发展前途的产业有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大进大出”的外贸型产业等。这些地区原有的资源加工产业一方面进行技术改造,着眼于产品的精深,另一方面其产品原料来源由单纯依靠国内转向国内与国际并重,产业发展的弹性极大地增强。
3.自然资源市场化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
目前,资源产地的乡镇企业利用其优势发展起了一些资源型和资源粗加工型产业,这些乡镇企业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即的促进作用。但这些乡镇企业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资源立法不完善,使这些问题难以彻底解决。伴随自然资源市场化的一系列自然资源立法和有偿使用、消耗补偿等制度将使乡镇企业失去原有的价格低廉等方面的优势,而其产吕质量差等劣势却会很快地显示出来,这些企业的生存将受到极大威胁。
我国经济较争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大多是建立在丰富的劳动的优势之上的。市场经济对这些企业所起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其消极作用。可见,劳动密集型产业才是乡镇企业发展最有利的方面,资本密集型的资源型产业对乡镇企业并不适合。
4.自然资源市场化利于产业布局的优化
自然资源市场化使产业布局受到一定的影响,使资源产地的资源加工业得以发展,并间接促进了资源匮乏地区的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于是将出现资源产地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加工型产业并重,资源匮乏地区资源加工型产业和高新技术型、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并重的产业格局。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将会使区域的产业向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方向发展。资源的配置在市场作用下进一步体现出效益优先的原则,产业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结论
1.自然资源市场化可以消除由于计划体制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利于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的建立和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进入市场不可避免,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市场化。那么逢然资源应以何种形式进入市场,在何种程度上实行市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应在多大程度上对自然资源的配置起作用,哪些资源可以完全放开,哪些资源可以部分放开,哪些资源必须完全置于国家的控制之下。这些问题均需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2.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健全的自然资源立法将利于消除自然资源市场化后造成的一些消极作用。所以,应尽快制定出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法律、法规。这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国家应当制定出哪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法规,哪些法律、法夫应当由地方政府制定,而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应由哪些部门具体负责。
3.各产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需要一个适应阶段。自然资源进入市场越早,这个适应阶段结束得越早,我国产业发展所受的冲击就越小。我国目前已经将多种资源产品的价格放开,那么在将大多数资源产品推向市场之前,应采取保种措施,使企业受到的冲击减少到最小程度。
总之,自然资源市场化将伴随着许多新问题的出现,必须认真研究,妥善处理。
篇5:浅析自然资源市场化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浅析自然资源市场化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市场化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的产、供、销几科完全在计划体制的控制下运行资源产品的绝大部分被国家以指令性计划调拨的方式拿走,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几成甚至更低。资源产地及其企业使产品进入市场的自主权和活动余地极小。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显得越来越不合理。“资源无价、原料低价、制品高价”使加工型产业部门可以因原料低价而毫不费力地取得良好的效益,而资源型产业部门却负担着巨额的行政性亏损。于是,加工型产业部门毫不珍惜廉价的原料,资源型产业部门更无积极性去提高资源产品的产出率,从而造成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据统计,我国能源投入系数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高居首位,资源的浪费十分惊人。另外,资源的计划配给还造成了隐性的浪费:资源产品被国家指令性计划调出产地,而产地的资源加工型产业部门又被迫去资源非产地购回这些产品(例如黑龙江省的原木被源源为断地调外省外,省内造纸等行业每年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省外购买原木),这对于运输部门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而且还造成了资源产品的损耗及人、财、物的.浪费。
可见,自然资源的计划管理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是我国高消耗、低效益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层次低、转换慢的根本原因。此外,自然资源的计划管理还造成了其他一些消极影响,计划体制使基层单位的领导者没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责感,造成企业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计划体制损害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公平竞争不能得以体现,严重阻碍了技术的进步;计划体制常使资源产品的消费者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常出需要者无供给而不需要者却又被迫购买的现象;计划体制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还引发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二、自然资源市化与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
1.自然资源市化对资源型产业的影响
自然资源进入市场之后,由于需求大于供给,各需求者竞争的结果必然使资源产品的价格上升。摆脱了长期以来计划体制制约的资源型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将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困扰我国资源型产业部门的“经济危机”将得到缓解。经济状况的改善使资源型产业部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自然资源的产品产出率也随之有所提高。但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效益,自然资源的开采强度也必然会上升,在我国许多地区的自然资源已处于超强度开采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成为自然资源市化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其实,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的问题在计划体制之下已经存在了,是需求大于供给的必然结果,并非市场经济的产物。计划体制下的过度开采,一方面是由于管理部门为满足加工产业部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而对资源产业部门下达超强度开采的指令性计划,另一方面是由于资源产业间门为补帖计划内产品的政策性亏损而自行大开采强度,使企业能够获得以高于计划价格出售的超额产品的收入。其他一些因素,如集体和个人违反政策私自开采等也是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的原因。
可见,正是由于计划体制的约束才使自然资源不能在市场机制下达到供需平衡,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低产出和过度开采。解决自然资源过
[1] [2] [3] [4]
★ 文艺复兴的影响
★ 手机影响学习
★ 环境影响人生范文
★ 影响人生的一句话
试论市场化及其影响(精选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