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常考的名著文学常识

时间:2024-06-16 03:40:07 作者:草之舞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草之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考语文常考的名著文学常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高考语文常考的名著文学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考语文常考的名著文学常识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3、《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4、《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5、《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6、《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7、《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8、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9、“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10、《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1、《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3、《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4、“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篇2:高考语文常考的名著文学常识

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关羽)、“小霸王”是(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2、《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3、《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

4、《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6、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8、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9、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1、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篇3:高考语文常考的名著文学常识

1、被称为“神机军师”的人物是(朱武),出自名著《水浒传》。

2、《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西门庆被(武松)所杀;一是的开酒铺(蒋门神)被武松所杀。

3、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秀才出身的三人是(吴用、萧让、蒋敬)。

4、“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这两句诗出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诗中“好人”是指(宋江),被人称为及时雨。

5、《水浒传》梁山好汉中以《三国演义》关云长面目为模子,所写的是他的后人(关胜)。

6、《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鲁智深),“醉打蒋门神”的好汉是(武松)。

7、“力健声雄性粗齿,丈二长枪撒如雨,邺中豪杰霸华阳,口口人称‘跳涧虎’。”这首诗赞的是梁山好汉(陈达)。

8、在《水浒传》中刻画具有惊世骇俗之美,心狠手辣的人物是(潘金莲)。

9、《水浒传》中“位列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灵心,多见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的梁山好汉是(燕青)。

10、《水浒传》中唯一以农家子弟身份入伙的好汉是(九尾龟陶宗旺)。

11、《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张顺,和他相关的故事有(夜闹金沙渡)。

12、宋江手下五虎将是指(关胜、林冲、秦明、宛平、呼延灼)。

13、“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的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情节是《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

14、《水浒传》中,放火烧战船,帮助宋江两败高太尉的是(刘唐)。

15、《水浒传》中“庄前锣鼓响叮当,娇客新来小霸王。不信桃花村外火,照人另样冒火光。“这是写梁山好汉(周通)。

16、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17、《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的人是谁(鲁智深);大闹忠义堂的人是谁(李逵);大闹飞云浦的人是谁(武松)。

18、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19、《水浒传》中一开始逆来顺受,后来怒而反抗的英雄是(林冲);见义勇为、性格最粗犷豪放的是(鲁智深)。

20、《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武松、李逵),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两人,是(宋江、卢俊义)。

21、《水浒传》中“道服裁棕叶,云冠剪鹿皮……,阵法方诸葛,阴谋胜范蠡.华山谁第一,口口号‘神机’,这首诗赞的梁山好汉是(朱武)。

2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绰号含龙的有(头入云龙公孙胜、九纹龙史进、混江龙李俊、独角龙邹润、出林龙邹渊)。

23、《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原来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到半年时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把持朝政、无恶不作,这个人是(高俅)。

24、《水浒传》中对林冲恩将仇报的.人是(陆谦),恩将恩报的人是(鲁智深)。

25、我国四大名著中有两部作品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军师(诸葛亮),一个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军师(吴用)。

26、《水浒传》中“玉环步,鸳鸯脚”是梁山好汉(武松)的平生绝学。

27、《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宋江)和(卢俊义)两位首领的称谓。

28、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29、《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中共有108将,天罡是(36)人,地煞星(72)人。

30、“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武松),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武松打虎)

31、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32、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水浒传》),在这里指代现货。

33、《水浒》主要人物有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

34、《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35、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篇4: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名著题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名著题

【文学常识历年考试试】

1.(福建)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 张飞攻下两座城池后在长沙受阻,关羽前来支援。交战中,黄忠马失前蹄而关羽让他换马再战。黄忠被关羽的义气所感动,与太守出城投降。(《三国演义》

B 黛玉从傻大姐的话里得知贾府要宝玉娶宝钗,就去见宝玉,宝玉只会傻笑。回到潇湘馆后,病情日重一日,她感到绝望,便烧了诗帕和诗稿。(《红楼梦》)

C 高老太爷生日庆典后不久,觉新就接到梅去世的消息,他急忙赶到她家。看着梅的遗体,觉新百感交集。他忍着悲痛,与梅的家人共同料理了丧事。(《家》)

D 赵伯韬告诉吴荪甫,外国金融资本家正要实施兼并中国的民族中小企业的计划。回到家后,吴荪甫又得到在公债市场投资失败的消息,他彻底绝望了。(《子夜》)

E 欧也妮过生日那天,夏尔的公子哥儿做派让有些客人反感,但欧也妮却很喜欢。她细心安排夏尔的卧室,并拿出零花钱让拿侬去买白蜡烛和糖。(《欧也妮·葛朗台》)

答案:AD(A 关羽在长沙城下大战黄忠,关羽用拖刀计,黄忠马失前蹄被捉。关羽义释黄忠,二人互生企慕。长沙太守韩玄疑黄忠通敌,将他推出处斩。魏延斩韩玄,救黄忠。献了城池。此后,黄忠闭门不出,关羽登门相请,他才出来投降。D 是赵伯韬实施兼并中国的民族中小企业的计划)

2.(福建)阅读下面的《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滕文公上》)

[注]易:修治,耕种。

⑴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3分)

答:

答案:[①“忧”的内容不同:②农夫为耕种丰歉而忧,③尧、舜则为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而忧。(意思对即可)

⑵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答案:①“得人”中的“人”,是治国理政的人才,②他们既要能施惠百姓使其安生,又要能教化百姓使其向善。③这种人才十分稀有,很难找到。(意思对即可)

3.(湖北)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 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 《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答案:B(“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表述错误,太过绝对化)

4.(江苏附加题)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

B 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C 《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〇年式雪铁龙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D 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E 《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答案:AD(A “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表述错误,表明不忘旧主。D “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说法错误)

5.(江苏附加题)简答题(10分)

⑴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5分)

答案:刘姥姥。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从讨好,偶有反抗。

解析:刘姥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根据题中的描写很容易看出来。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两宴大观园,席间大家取笑刘姥姥等情节,是表现刘姥姥性格特点的集中体现。可以根据刘姥姥的言行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⑵《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佬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5分)

答案:因为听到碾坊一事,心中有些忧愁、嗔怪;因为二佬明明对自己有意,又隐隐地有些欢喜。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联系前后文来分析。一是翠翠听到碾房一事心中忧愁,二是对二佬的喜欢。

篇5:高考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明清文学

1、明清小说

A、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B、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C、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字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文

A、明代。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B、清代。顾炎武,著有《日知录》,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姚鼐,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诗词常识

(1)、作家作者: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核心思想是“仁义”,强调“民贵君轻”,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2)、文学作品: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徽子》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三军可夺帅也,皮肤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学而不思则妄,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0、与朋友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篇6: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

一、称谓系列

1.人物姓名称谓

(1)直称姓名

①用于自称: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④尊者对卑者称名:

求,尔何如?(《论语》)

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

夫子何哂由也?(《论语》)

(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

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4)称籍贯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6)特殊称谓

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③姓+之+人名: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僖公三十年》)

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

(1)谦称

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

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③一般人自称: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中山狼传》)

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

(2)敬称

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海瑞传》)

③称师长:夫子哂之。(《论语》)

④称朋友、尊长: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上对下或平称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4)贱称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5)表特定关系

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谢安传》)

②加“太”表示长一辈:

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

③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

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

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bǐ),指已故的母亲。

3.“号”称

(1)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

①表扬性的

经天纬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智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②批判性的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近内远礼曰炀

③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在国遭忧曰愍

(2)庙号

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

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5)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种情况,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4.年龄称谓

(1)襁褓 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语出《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 指二三岁的儿童: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

(3)齿龀·龆龀(tiáo chèn) 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有遗男,始龀。(《愚公移山》)

(4)总角·垂髫 指幼年儿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5)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6)笄(jī)年 指女子十五岁:

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白居易《对酒示行简》)

(7)束发·成童 指男子十五岁: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8)冠·加冠·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9)而立之年 三十岁。

(10)不惑之年 四十岁。

(11)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五十岁。

(12)花甲·花甲子 六十岁。天干地支按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甲子。

(13)耆(qí)艾 古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致土》)

(14)古稀 七十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15)耆耋(qí dié) 指高寿,老年。耆指六十岁,耋指七十岁(一说八十岁)。

(16)耄(mào)耋 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

(17)期(jī)颐 一百岁: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苏轼《次韵子由》)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高中生常考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测试

公考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知识点

高考文学常识:现代文学

高考文言文文学常识

语文文学常识简介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试题三百题

高考常考英语作文范文

高考唐代的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常考的名著文学常识(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考语文常考的名著文学常识,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