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ajhh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七律长征的课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七律长征的课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七律长征的课文
关于七律长征的课文
关于七律长征的课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
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七律。七律是律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 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篇2:小学课文七律长征课件
《七律长征》是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的,提供了小学课文《七律长征》的课件,欢迎欣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铁索、岷山”等词语。
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
2.生词卡片。
3.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
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
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
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师介绍长征知识后: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1.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生自由朗读诗歌)
2.(展示课件第三屏步骤一)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
请注意加线的字的读音,谁来试试。(生读诗歌,评价)
师:老师也想读读,请同学们评评。(师范读)
3.小结:介绍七律诗的特点,(展示课件第三屏步骤二)然后听一听范读,自己再读一读。
4.全班齐读。
(二)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学生边读边思考。质疑。
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
(一)出示学习提示
1.悟 看注释、结合资料及预习情况,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理解诗句的意思。
2.说 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师提
设计说明
通过一组排比句,感情激昂地朗读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大胆地表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示学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碰到问题就查资料或问别人,自己应该先想一想,猜一猜,可能是这个意思,可能是那个意思,然后再通过查资料或问别人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正确,这叫——猜读法)
3.读 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合作交流学习。
1. 同桌合作学习。
2. 交流理解,读中悟,悟中读。
(1)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学懂了一字说一字,学懂了一词说一词,学懂了一句说一句,各抒己见。
3.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展示课件第四屏)说说自己的理解。抓住诗句中的词语“万水千山”“远征难”。“不怕”和“只等闲”理解。
②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③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展示课件第五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展示南岭山脉和(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②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③“腾”能否换成“流”呢?“走”能否换成“跋”呢?
④指导、练习朗读。
(3)(展示课件第七屏)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质疑:为什么说“金沙水暖,大渡桥寒”呢?)
①(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当时红军渡金沙江时的背景资料)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理解诗句,教给他们理解诗句的方法。
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去品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读的入口、入耳、入心、入情,体现高年级读与悟的有机结合,在书声朗朗的语文世界里,情感得到提升,素养得到提高。
出示了五岭和乌蒙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紧扣“逶迤”和“磅礴”两词,促进学生的理解。“五岭的绵延”和“乌山的陡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促进学生的深入直观的理解。
②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
③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读?
④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各抒己见)
师:(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2: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3: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展示课件第九屏)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②(展示课件第十屏)播放红军过雪山的电影资料,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练习朗读。
③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⑤(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一)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⑥(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二)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象,可以看板书,自由背背吧!
(生自由背诗,指名背,配乐朗读。)
通过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和实景图片,自读自悟,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分组读,男女比赛读,师生互读等多种方式,这一“暖”一“寒”把包含的`情感就被学生淋漓尽致地读出来了。
、总结
(一)(展示课件第十二屏)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进一步体会诗人对长征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二)气势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缅怀及敬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被诗中表现出来的乐观的精神所感染,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二)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七律·长征》。
二、学习生字
(一)(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一)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 )寒。更喜( )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看投影口头填空。
要完整的把诗句填好,必须学会这些生字。出示:逶迤 磅礴 铁索 岷山
指名读字音,重点是“逶迤”和“岷山”
(二)观察“逶迤”和“磅礴”有什么特点?结合偏旁理解记忆字形。其他生字自由记忆。
(三)重点指导书写:“礴”笔画较多,注意写紧凑。
(四)练习书写。
(五)检查学习效果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二)填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在歌曲的背景视频中,加上音乐与诗的完美融合,学生再次全身心被吸引到课堂之中,让这首短短的五十六字诗,深深地铭刻于每个人的脑海之中,达到人人当堂能背的效果!
采用多种形式,结合诗句去识记生字词,能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
更喜(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投影订正。
三、背诵默写
(一)刚才同学们已经把生字掌握了,现在我们就练习背诵。
(二)你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
(三)练习背诵,记住诗句的意思,一边 想一边背。
1.指名背诵。
2. 背诵也要有感情,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继续练习。
3.通过多种形式巩固背诵。
(四)默写课文。
(五)一边背诵一边记忆写法。
四、小结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寒。
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我在教学这首词时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展开想象,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文章
[
篇3:《七律·长征》课文难句讲解
《七律·长征》课文难句讲解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难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都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实际上的“五岭”、“乌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岭,但在红军眼里却是小小的“细浪”、“泥丸”。写山势高峻,是红军远征艰难的实际状况;写山的微不足道,是红军一往无前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大渡”都是红军跨越过的河流,是“万水”的代表。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铁索高悬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使人感到寒气逼人。这两句诗记叙了两处斩关夺隘的壮烈经历和红军当时的心情。巧渡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令人欣慰,。心中“暖”;抢渡大渡河,飞夺河上的沪定桥时,战斗惨烈,惊险悲壮,因此有寒气逼人之感。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更使整个红军全部喜笑颜开的是,过了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岷山,心情豁然开朗,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红军跨越了千山万水,冲破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前堵后追的敌人,终于一步步接近了最后的胜利,他们怎能不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呢?
篇4:五年级上册课文《七律·长征》读后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我五年级时学的一首毛主席写的诗。当我读起它时,我的内心久久久不能平静……
爷爷从小就语重心长地教育我:“孩子,你知道吗?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红军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你看见那国旗没有?那就是用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的,所以你要更加热爱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去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而奋斗!”我喃喃念着《七律?长征》,回想着爷爷的话。我爱我的祖国,爱着在太阳下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国旗上有着红军战士的灵魂,我们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没有他们昨日抛头颅洒热血的浴血奋战,哪有这富强的新中国?没有他们不朽的付出,哪有我们这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哪能坐在教室里好好的读书?所以,我更应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在阳光下,国旗在空中高高飘扬。它似乎在微笑,因为它对现在的中国感到满意,感到欣慰。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付出,红军们的付出,有了回报,它微笑地看着祖国一天一天强大,一天一天富饶。在的奥运会上,它看到了中国健儿的顽强拼搏和人民的满腔热情。在不久的将来,祖国将会更强大,一份又一份为它争光的答卷,将呈现在它的眼前。
这首诗里的红军是顽强的!他们不怕艰难,在逆境中行走。这是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红军的顽强拼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红军才会走下去,才会诞生我们的新中国,才迎来了我们祖国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曾经遇到不少挫折,总想放弃,总想退缩,可是我一想到“坚持就是胜利”这句名言时,我总会想到红军。想到他们历经两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想到他们这一路上的艰难困苦,我更想到了他们那种顽强乐观的精神。我便会觉得,我的这些小挫折比起红军的长征根本不算什么。
红军的精神便是《七律?长征》这首诗的韵味和中心,它激励了无数人,感动了无数人。而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人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远,直到成功……
篇5:七律长征课文内容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逶,wēi。迤,yí。
磅礴:广大无边,气势大。磅,páng。礴,bó。
走:本诗中是“滚动”的意思。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岷山:山名。岷,mín。
尽开颜:个个脸上都显出高兴的样子。
认逶迤磅 礴 岷
篇6:七律长征课文内容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篇7:七律长征课文内容
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
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
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讲的是:
红军不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做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起伏只如水面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挺拔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小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悬崖,让人感到温暖, 大渡河上横跨着由所剩无几的几根铁索支撑的桥,寒气逼人。 更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支军队过了这里都露出了长征以来第一次笑容。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
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 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篇8:《七律·长征》课文内容
《七律·长征》课文内容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1]逶(wēi)迤(yí)腾细浪,
乌蒙[2]磅礴(bó)走泥丸(w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1]五岭:即城越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2]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 七律长征练习题
★ 七律长征教案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诗词七律
★ 七律七夕情诗
七律长征的课文(集锦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