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繁殖调控技术

时间:2024-06-29 03:39:21 作者:socialwork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ocialwor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猪的繁殖调控技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猪的繁殖调控技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棉花全程调控技术

棉花全程调控技术

棉花是无限制生长型植物,具有很强的可朔性,在生长过程中从外源激素、水、肥、温、光等都会影响棉花的长势长相及产量构成因素.合理促控,塑造合理株型均衡田间群体结构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棉花栽培的`核心内容.抓好棉花全生育的调控技术,搭好丰产架子,提高结铃率,达到丰产栽培的目的.

作 者:王玉华  作者单位:新疆农四师六十三团农业技术推广站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2009 “”(22) 分类号:S5 关键词:棉花   调控技术  

篇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991年,荷兰中央兽医研究所Wensvoort博士用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AM)首次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并命名为Lelystad病毒(PRRSV欧洲型代表株).次年,美国科学家Collins和Benfield等用CL2621细胞也分离到一株PRRSV并命名为VR-2332(PRRSV美洲型代表株).PRRSV属于尼多病毒目(Nidovim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成员.

作 者:赵铁柱 陈南华 徐永全 陈西钊  作者单位:赵铁柱,徐永全,陈西钊(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海淀,100085)

陈南华(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诊断室,北京海淀,100094)

刊 名:兽医导刊 英文刊名:VETERINARY ORIENTATION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S8 关键词: 

篇3:淡水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一、水质参数

1.生物因子

包括野杂鱼及其鱼卵、水绵、饵料生物和微生物等。

野杂鱼及其鱼卵随水源进入养殖池, 在生长与繁殖过程中, 轻者与养殖品种争夺饵料和生态位, 重者会残害养殖对象, 尤其是在养殖对象的苗种阶段。

水绵呈丝状, 容易缠绕鱼苗, 对鱼苗的危害较大。

水源中饵料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饵料生物量的多少, 对养殖也有一定的影响。

饵料生物丰富, 可以增加产量, 反之则会降低产量。

为避免野杂鱼及其鱼卵进入养殖水体, 可以采取过滤的方法; 对于水绵的去除可以采取 0.001‰的硫酸铜或 0.001‰的石膏浆泼洒的方法。

2.理化因子

主要有 pH 值、溶解氧、溶解盐类和有害物质等。

养殖水体的 pH 值对鱼类的安全范围为 6~9。

鱼类最适宜生长发育的 pH 值范围为 7.5~8.5, 虾类适宜的 pH 值为 7.8~8.6, 河蟹适宜的 pH 值为 7.6~8。

pH 值超过 9.5以上或是低于 4.5 以下都会直接造成鱼类的死亡。

大多数鱼类健康生长对水体的溶解氧要求为 6 毫克 /升, 鱼种为 7 毫克 / 升。

水中溶解氧高, 可以抑制和减轻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提高鱼类食欲和饲料利用率, 促进鱼类生长发育。

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盐类主要有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等。

如果营养盐类太多, 使水太肥, 耗氧量也大, 可能造成鱼类缺氧中毒的危险。

因此, 采取施肥的方式要注意适当, 少量多次控制主要营养盐类的浓度。

一般每升水中控制硝酸态氮含量在 2~3 毫克、铵态氮含量在 0.1~1 毫克、磷酸盐中的五氧化二磷含量在0.1~1 毫克、硅酸盐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为 2 毫克时, 这样的水质条件有利于养鱼高产。

二、水质理化因子调节

水质理化因子包括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水质理化因子的调控应建立在水质监测的基础之上。

只有了解水质理化指标的情况,再结合水生动物生长所需要求,才能有效调控水质理化指标。

pH:一般要求淡水pH为6.5~8.5,海水7.0~8.5,具体因不同水生动物而异。

河蟹的最适pH为7.5~8.5,在养殖过程中,可适当使用生石灰来调节水体和底泥的pH值,在夏季高温季节,一般每隔10~15天撒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15~20千克。

既能促进河蟹生长和蜕壳,还能起到消毒防病作用。

溶氧:溶氧是养殖鱼类最重要的因素,实际养殖中,池水溶氧应保持在5.0毫克/升以上才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

溶氧不足会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摄食。

溶氧充足可以使水体中有害物质无害化,降低有害物质的毒性,为水生动物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

实验表明,当池水溶氧低于4.0毫克/升时,河蟹食欲明显减退;低于3.5毫克/升时,几乎停止摄食,因而,关注池水溶解氧的变化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池塘鱼产量超过500千克以上必须使用增氧机,在河蟹养殖池塘定期使用“粒粒氧”来提高溶氧含量,每亩水深1米用“粒粒氧”200克,全池抛洒,每10~15天使用一次,有效增加水体溶氧,增加河蟹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在高温季节,当鱼类因缺氧浮头时开动增氧机,同时泼洒“富氧”来解救浮头情况,反之造成鱼儿泛塘死亡。

氨氮、亚硝酸盐:氨氮、亚硝态氮超标会影响池塘鱼类生长,严重超标时极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

调节水中氨氮、亚硝态氮的具体措施有:

一是通过增氧机或增氧剂增氧,当池塘中氧气充足时,氨氮等有害气体可散逸到大气中,亚硝态氮可转变为对鱼类危害较小的硝酸盐,硝酸盐最终被水生植物吸收作为营养物质或经过水体交换从池塘中排除。

二是泼洒沸石粉30~50千克/亩,利用沸石粉的吸附作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氨离子交换吸附于表面并沉降至池底,从而起到降氨作用。

三是使用水质改良王、排毒养水宝、改水霸王、水体降毒素等,任选以上一种水质改良剂,亩用500克,可起到降解氨氮、亚硝态氮的效果。

四是使用新研制的水质改良剂——速效底改、底必净,每亩水体用400~500克,直接撒施即可深入池塘底部,彻底改善底质,快速降解底泥中的氨氮、亚硝态氮等有害物质。

五是使用微生物制剂——水博士或复合芽孢杆菌100~125克/亩·米,全池均匀泼洒,同样起到降低氨氮、亚硝态氮的效果。

同时使用生物制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使用时水温应保持在15~38℃;②用水稀释活化后,在晴天上午10时左右使用最佳;③使用后正常情况下5天内不要换水,使用前3天、后5天内不要施用消毒剂。

只有正确使用微生物制剂,才能通过环境因子的'作用来体现最佳效果。

硫化氢:硫化氢具有毒性。

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含量达0.1毫克/升时就可影响幼鱼的生长和生存,当达到0.3毫克/升时可使鲤鱼全部死亡。

控制硫化氢具体措施提高水中含氧量,严重的鱼池可施用底必净、粒粒氧、富氧。

三、水生植物栽培

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调节非常重要。

一些水生植物不仅能降低水中氨氮、亚硝态氮等有害物质,还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还能作为鱼类的饵料。

如在河蟹池底种植苦草、轮叶黑藻,水面设置水花生、水浮莲等水草,有利于改良水质,促进河蟹蜕壳和生长。

当然,一些主养滤食性鱼类和贝类的池塘不宜栽种水草,以免因浮游生物量的下降影响产量。

总之,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调控是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使用新研制的水质改良剂——速效底改、底必净及微生物制剂——水博士等水质改良产品,来营造良好的水生动物生长环境,结合科学的养殖技术,才能保障养殖生产高产高效,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兴龙,关瑞章,Claude E.Boyd. 应用矿物盐改良池塘水质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 2009,(06) .

[2]陈怀定,陈海冲,张乐,陈庆芳.池塘水体变化规律的生产应用[J].中国水产, 2011,(04) .

[3]谢骏.健康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原理与技术[J].中国水产, 2010,(06) .

篇4:甲鱼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甲鱼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甲鱼养殖在我国经过近的发展,期间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目前整体养殖行情逐渐趋于稳定,在河南、湖南、湖北等地已形成许多专业养殖乡镇.随着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甲鱼养殖从人工最初的散养发展到今天的`相对密集养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密度也在不断加大,现有的养殖模式和管理水平使养殖水体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严重的会导致甲鱼全军覆没.所以,目前水质好坏对甲鱼养殖的影响大于饲料好坏对养殖的影响,因而也就有“养好水胜过投好料”的说法.

作 者:张玲宏 Zhang Linghong  作者单位: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450008 刊 名:河南水产 英文刊名:HENAN SHUICHAN 年,卷(期):2009 “”(1) 分类号:S9 关键词: 

篇5:猪的繁殖调控技术(二)

猪的繁殖调控技术(二)

第三讲 增加年产仔窝数-频密产仔技术 通过管理、药物处理或其他技术手段,缩短母猪的.产仔间隔、增加年产仔窝数的技术,可统称“频密产仔技术”.目前能有效实现频密产仔的方法有3种:第一种方法是早期断奶;第二种方法是对泌乳期母猪进行诱导发情、配种怀孕;第三种方法是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增加母猪的年产仔窝数.

作 者:魏庆信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省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 刊 名:湖北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HUBE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S828.3 关键词: 

篇6:芒果园生态系统养分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芒果园生态系统养分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养分调控是芒果园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施肥配比、施肥量、施肥期和施肥方法等具体的`调控技术,推动了芒果园生态系统养分调控的研究进展.本文对芒果园生态系统养分调控的必要性、效用及配方施肥应用技术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芒果园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技术成果推广等研究的方向.

作 者:吴能义 麦全法 覃姜薇 蒋菊生 WU Nengyi MAI Quanfa QIN Jiangwei JIANG Jusheng  作者单位:吴能义,麦全法,WU Nengyi,MAI Quanfa(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海南农垦科技创新中心,海南海口,570206)

覃姜薇,QIN Jiangwei(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蒋菊生,JIANG Jusheng(海南农垦科技创新中心,海南海口,570206)

刊 名:热带农业工程 英文刊名:TROPIC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33(1) 分类号:S667.7 X171.3 关键词:芒果园生态系统   养分调控   营养诊断   配方施肥   研究进展  

篇7:葡萄日光温室栽培环境条件的调控技术

葡萄日光温室栽培环境条件的调控技术

利用日光温室栽培葡萄,可提早采收,调节市场供应,提高经济效益.温室内环境条件调控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栽培的成败,所以科学合理地调节温室内环境条件,对温室葡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杨晓明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463000 刊 名:落叶果树 英文刊名:DECIDUOUS FRUITS 年,卷(期):2009 41(2) 分类号:S6 关键词: 

篇8:化工产品检测技术可靠性的保证和调控

化工产品检测技术可靠性的保证和调控

化工产品检测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产品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化工产品的检测主要涉及到化学成分、含量、杂质、粘度、密度、酸碱度、浊度等的测试.

作 者:王秀萍 徐焕斌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吉林,132021 刊 名: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英文刊名: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 年,卷(期):2004 20(10) 分类号:F4 关键词: 

篇9:种芒果有什么调控花期的技术

1、进行重修剪

由于芒果枝条上芽的异质性很强,顶芽健壮,多萌发壮梢,其顶芽以下几个芽次之,越往枝条基部芽越不充实,萌发所需时间较长。因此,采取重修剪措施,利用枝条基部的芽萌发新梢,可以延迟秋梢发生期和生长期,从而达到延迟芒果花期的目的。

2、延迟修剪时间

结果母枝老熟的迟早,直接影响到花芽分化,一般早老熟的结果母枝花芽分化早。一般在每年8月份前修剪完毕的果园,二次梢在10月份老熟;10月份老熟的结果母枝,一般都在2月份左右开花。如果将修剪时间向后推移一个月,即9月份,就可相应将芒果树花期向后推移。

3、喷药控早花

在当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用生长调节剂比久1000~2000毫克/千克,连续喷芒果树2~3次,可有效地延迟芒果花芽萌发和促进花芽分化。

4、摘除早花穗

芒果树一般于12月中下旬始花。当花穗生长达5~10厘米时,只留花柱基部1~2厘米,其余全部摘去(注意不伤枝条),以后分批摘,至立春前为止。迫使从花穗基部或叶腋里抽生花穗。摘除一次,重抽花穗约需1个月时间。如果摘除二次,就可延迟花期2个月。花穗重抽率高的品种可反复摘除2~3次。利用再生花穗结果。

5、喷药催抽花

立春后即2月,用硝酸钾全面喷施1次进行催花。1%~2%的硝酸钾外加0.3%的尿素喷施叶面,喷至叶面湿润即可。喷后10天观察1次,若发现花穗抽出不齐可重喷一次。

篇10:种芒果有什么调控花期的技术

一、提早产期

在来种芒果有开不时花的习性,一般均开放于老株成熟的枝条,时期自8月至11月不等。因此,如何促使植株的新梢由营养生长快速地转变为生殖生长,是为促进花芽分化的先决条件。提早产期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1、在来种请选择生以上的植株,树势强健者为佳。在当年植株上的果实须提早采收,树上未挂有果实时,能促进营养生长而快速地长出新梢及枝条。在4月提早采收当年生的果实时,就应在此时施用复合肥料5号,每株约10~15公斤,根据树势发育而定。

2、待新梢抽出转绿快成熟时,以高磷钾液肥喷洒植株,每隔10天一次,连续三次,以促进新梢快速地转变为生殖生长,此时可混合农药,以防新梢被浮尘子及炭疽病危害。

3、在6月进行在来种植株树干环状刻伤处理,即在离地面约50公分的主干处,以锯子环状刻伤成一圆圈,圈口须接合,深及韧皮部而不伤及木质部,但不要进行环状剥皮处理,那会导致不易愈合,日后树势很快地衰弱,不易恢复。爱文品种则不可进行环状刻伤及环状剥皮处理,经多年观察,处理后约有30%植株会因此衰弱或死亡。

4、7月以39.5%益收(Ethrel)生长素2500倍混合高磷钾液肥100倍,每隔10天一次,共喷三次,但必须在黄昏或阴天处理,以免生长素被日光分解而影响到药效。以上处理如果有效,将会在10月台~11月上旬开早花,但比率并不很高,约有20%。

5、在10月开花后,因时值秋末,温度在25~28℃左右,正是授粉昆虫活动的旺季,应善加保护,以促进授粉,帮助正常结果。不过秋末正是南部地区的干旱季节,应进行滴水灌溉或引水灌溉,以促进授粉,帮助正常结果,且可预防缺硼症及促进幼果的肥大。

6、在11月结幼果时,宜酌施氮肥,以促进幼果快速生长。因时值冬季,果实的发育非常缓慢,此时宜早日进行疏果,因为疏果期短而作业缓慢费工。留果的最佳位置为果穗的中央,每穗只能留1~2个果实,否则,果实有长不大的现象,疏下的小果可用做“情人果”。

7、在2月果实肥大期间,正是东北季风最强的季节,果实很容易因为外界伤害及下雨而感染黑斑病,应早日预防,因为被感染后无法治疗,将失去商品价值。

8、爱文芒果提早产期处理后,自幼果到肥大期间,很容易引起不规则的裂果,要注意土壤水分的控制。同时也应预防炭疽病及黑斑病。在果实肥大期间,因温度低,日照较少,使果实的色泽无法显现出来,此时应修剪枝条,保持通风良好,日照充足,并适当以磷钾液肥进行叶面施肥,以促进色泽的产生。

二、延后产期

由美国引进的品种,花穗受寒害后会有再开第二次花的品种特性。在结果正常时,这种二度开花的习性未被重视,因为和产量无关。然而在正常花期所开出的花穗如果被寒流及霪雨危害时,应用摘除花穗技术,延迟开花期,避开寒流,可有效地稳定生产或增产及延长产期。延后产期的方法与步骤:

1、摘花时期:爱文品种在“立春”(2月4日),凯特及圣心品种应在“雨水”(2月19日)摘花,这样能提高再开花率。

2、在去年果实采收后,应增施20%的肥料,以供给因多开一次花所需要的肥分。同时需选择强壮植株进行摘花处理,能增加再开花率。

3、摘花后,部分枝条会有新梢和花穗一起长出,宜立即摘除新梢,以防养分竞争。再生花长出后须立即进行滴水灌溉,以促进授粉及果实肥大。

4、摘花后,在再开花前及幼果期宜喷氯化钙500倍混合硼酸400倍,以防缺硼症,喷后可提高花粉发芽率及减少落果率。

5、应用摘花技术,延后美国种的产期,应选芒果在开花期遇上寒流、霪雨及霜害的恶劣环境进行,如此能提高其结果率,若遇到风调雨顺的暖冬时,则不要进行摘花处理。

6、在来种芒果没有开第二次花的习性,不可进行摘花处理。

7、如果连续摘花三年,植株的生长势会明显的衰弱,应停止摘花一年,并加强营养管理,翌年再次进行。

8、其他栽培管理方法与一般推广方法相同。

加工制作芒果果脯的方法

1、原料要求及处理:制作芒果脯的原料,成熟度控制在8~9成,不可过熟,要求果实新鲜,果肉纤维细而少,质地致密的芒果。原料果清洗干净去除果皮和果核,果肉切块,块的大小为整果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大小厚薄均匀。

2、硬化与护色措施:把芒果片在0.1%二氯化钙及0.1%亚硫酸氢钠的溶液中浸8小时。

3、糖腌或透糖:预处理后芒果片可直接用砂糖干腌。原料与砂糖的比例一般为1:0.5。腌制时,应一层芒果片一层砂糖,最上面还要覆盖一层砂糖。砂糖腌制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为8小时,过后抽出糖水,把糖水入锅浓缩,再将果块倒入糖水中,糖水中最好加入防腐剂以免发酵,如果砂糖不够还可以补加,务使糖水浓度达到55~60%。经过几日的糖水浸渍,使芒果片含糖分达到55~60%便可。注意芒果片不能直接煮制。

4、烘干:芒果脯成品要求果块半透明,有光泽,浅橙黄至深橙黄色,色泽一致,糖液渗透均匀,组织饱满,食用时无明显粗纤维,清甜带酸,原果风味突出。总含糖量60~65%,总酸度0.5~0.8%,水分含量20~25%。

种芒果有什么调控花期的技术

法人道德行为及其调控

黄甜竹引种栽培中管理技术因子的调控

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

电力调控中心岗位竞聘演讲稿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教学设计

浅谈幼儿情绪调控能培养策略论文

技术合同

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技术工作总结

猪的繁殖调控技术(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猪的繁殖调控技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