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kevinyu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九年级下册物理练习册答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九年级下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 目录
篇1:九年级下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下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一章
第二节(二)
2.D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4.碳原子不是
5.氧分子一氧化碳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乙快(火字旁)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甲垸(火字旁)分子甲分子
6.C7.氧原子氢(里面一个炎)原子8.D9.A10.提示:先要估算一张纸的厚度
第3节
(一)
1.电子核式结构2.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原子核3.A
4.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氢101
碳666
钠111211
(1)原子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2)中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3)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并不都相等
(4)原子的种类不同,质子数一定不同
5.略6.D7.D8.秧氧分子原子核质子中子9.略10.B
(二)
1.核电荷数2.相同不同3.(1)6678(2)质子数同位素原子4.(1)铝原子(2)二氧化碳分子(3)钠离子和氯离子5.A
6.核内质子数:12121717核外电子数:12101718粒子所带电荷:不带电2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1个单位负电荷
略7.22218.A、B、D
第4节
1.B2.单质3.氧铝氧和碳4.1二氧化碳分子2.氧和碳化合物3.错错错5.B6.D7.AB8.D
9.1BC2.A3.D4.AD
第5节
(一)4.C(二)3.B
第六节
(一)7—8DC(二)5.DCAB(三)2.0零6—9.BABC
第七节
(一)1.1416235632243110827122.143.BD
4.58.579234158122.52321061016.B7.12118.3化合物9.32252
C+510
(二)1.804.175克40克160克CB21439:127:480.06克
第七章三、重力答案
1、地球的吸引;重力;地球
2、竖直向下;重心;N
3、正;G=mg;9.8N/kg;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4、竖直向下
5、100
6、588;60;98
7-10:ABDB
11-13:DCA
14、(1)天平;弹簧测力计
(2)9.8
(3)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15、(1)0.98;9.8;1.96;9.8;2.94;9.8;不同物体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不变
(2)①武汉和上海;②北极和赤道;③纬度不同
16、略
17、可以吊起
18、(1)C
(2)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
第七章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答案
1、合力
2、力的合成
3、方向;和
4、方向;差
5、合
6、3;向右;合力
7、0
8-11:C;C;B;C
12-15:D;B;C;A
16、受到重力490N和支持力490N,合力为0.
17、8;竖直向上
18、(1)F?+F?=F
(2)保证F对橡皮筋的作用效果与F?、F?共同作用在橡皮筋上产生的效果相同
19、25;5;逐渐变小
第七章五、二力平衡答案
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平衡力;二力平衡
2、同一物体;大小;方向;直线;零
3、灯的重力;灯绳对灯的拉力
4、150000;150000;不变
5、9.8×10ˉ?;不变
6、20;98;竖直向上
7、0;等于
8、10;25
10-13:BCCC
14-17:ADCA
18、物体G所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没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改正图略)。
19、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1)木质;光滑
(2)静止;静止
(3)同一直线
20、办法:①用细线拴住薄木板悬挂起来,当它静止时,在薄木板上沿着细线的
方向标记一条直线;②用细线拴住薄木板的另一位置悬挂起来.当它重新静止时,
用同样的方法标记另一条直线;③两条标记线的交点就是薄木板的重心。
第十章第1节浮力答案
1、向上;竖直向上;浮力;轻
2、4;变小;1
3、大;大鱼排开液体的体积大
4、乒乓球不受浮力作用;
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5、6、7、8、9、
DCBBD
10、11、12、13、14、
DDCDC
15、16、17、//
DBCD//
18、(1)1
(2)1
(3)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F浮=G排)
19、(1)0.5
(2)不对;实验中没有控制鸟蛋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20、(1)受到
(2)c、d
(3)液体密度
(21、(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D;E
(2)①浸入的深度越深;②浸没的深度
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答案
1、10;1;0
2、3;1.5
3、50;5
4、150;300
5、1500;300
6、1000
7、8、9、10、
DBCB
11、12、13、14、
BACB
15、通过减速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16、D
17、AC
18、(1)爬楼梯的时间t和楼梯的高度h
(2)秒表和刻度尺
(3)P=(mgh)/t
19、(1)0.8m/s
(2)3600J;360W
20、3000J;100W
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答案
【基础知识】
1、硬,力,转动,支点
2、手,逆时,近
3、300
4、省力,②④
5、D
【能力提升】
6、12:1
7、A
8、C
9、B
10、D
【探索研究】
11(1)水平
(2)1,0.6,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12、D
13、增大动力臂,从而减小动力
14、80N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答案
【基础知识】
1、定,省力
2、150,0.2
3、A
4、C
【能力提升】
5、动,省力,定,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100
6、=,=
7、D
8、B
9、C
10、C
【探索研究】
11、略
12(1)A、B为动滑轮,C为动滑轮
(2)7800N
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答案
【基础知识】
1、有用功,总功,η=W有/W总,小于,有用功,额外功
2、桶中水,水桶,水桶,桶中水
3、有重力,有摩擦
4、1×J,80%
5、100J,80%,提高
6、B
7、B
【能力提升】
8、C
9、C
10、D
11、C
12、B
13、A
【探索研究】
14、(1)匀速
(2)测力计提升高度有误
(3)80%
(4)提高
篇2:九年级物理练习册答案
第三章3.1电现象答案
基础练习
1、正;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一种电荷相互吸引
2、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
3、物体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定向移动;正电荷
5、分开;负
6、摩擦起电;梳子沾点水
7、B
8、B
9、分子;负
10、B
11、B
拓展提高
12、正;同种
13、细丝张开;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14、BCD;AF;E
篇3:九年级物理练习册答案
8.1电磁感应现象答案
基础练习
1、电;磁;法拉第;导体运动;磁场
2、有;没有
3、电磁感应;磁场方向
4、大小和方向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0.02s;50
5、6、7、8、9、
CCABCDC
拓展提高
10、东西;发电
11、不发生偏转;开关没有闭合;不发生偏转;导体没有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
12、(1)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向上运动
(2)向右偏转
(3)导体运动方向
(4)保持线圈的位置不动,先将磁铁的一端向下插入线圈,观察指针的偏转方向,
然后对调磁极,用另一端向下插入线圈,观察指针的偏转方向,比较两次电流表的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8.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答案
基础练习
1、力;受力方向;受力方向;力;不变
2、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左;左;右
3、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磁感应
4、5、6、7、
BBCCC
8、9、10、/
BCD/
8.3电话和传感器答案
基础练习
1、贝尔
2、话筒;听筒;话筒;听筒
3、CE;ABF
4、非电物理量;电;自动
5、振动;电磁感应
6、7、8、9、
ABDA
拓展提高
10、C
篇4:九年级物理练习册答案
基础知识
1、化学,化学,内。
2、热机,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
3、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4、喷油嘴,空气,功率。
5~8:A;B
能力提升
7、做功,内,机械。
8 | D | 11 | B |
9 | C | 12 | C |
10 | D | 13 | B |
探索研究
14、汽油机的顶部有火花塞;
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
点火方式为点燃式;
用在小汽车上、低速飞机上。
柴油机的顶部有喷油嘴;
吸入空气;
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用在载重汽车、火车、轮船、拖拉机上。
第2节热机的效率
基础知识
1、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质量,q,J/kg,J/m?,Q=mq。
2、内,机械,有用功。
3、乙
4~5:C;D
能力提升
6 | 7 | 8 | 9 | 10 |
C | D | A | D | C |
探索研究
11、6.3×10?J,3kg。
12、8.7×10?J。
13、(1)锅炉效率低的原因:
①锅炉冒出大量的黑烟说明煤燃烧不完全;
②锅炉周围的温度很高说明向周围散失的热量太多。
改进措施:
①加大送风量,将煤块磨成煤粉,使煤在炉膛内尽可能燃烧完全;
②在锅炉的外面包裹一层不易散热的材料,减少热量散失。
(2)可以加大受热面积。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基础知识
1、能量,产生,其他形式,其他物体,总量。
2、功,能量。
3、机械,内,机械,内。
4、内能的转移,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5、(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5)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6)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然后转化为机械能
(7)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8)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能力提升
6 | B | 11 | D |
7 | D | 12 | A |
8 | C | 13 | A |
9 | D | 14 | B |
10 | D |
探索研究
15、在滚摆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不可避免,总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整个装置的机械能不守恒,但总的能量(即机械能和内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16、用嘴对着手心哈气是热传递过程,是内能的转移;
两手相搓是做功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篇5: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
DCAADB
789101112
CDCCBC
二、填空题。
13、苛性钠、火碱、腐蚀性、水、二氧化碳
14、(1)腐蚀
(2)除锈
;化合反应
三、简答题。
17、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收集到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2)向一个充满的塑料瓶内加入NaOH溶液,拧紧瓶盖后振荡,塑料瓶变瘪,证明与NaOH溶液反应
19、
1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变红的是稀硫酸
2二氧化碳,变浑浊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现象的是稀硫酸
3锌粒,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硫酸,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四、探究题
20、(1)不变红;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不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变红;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4)赞同。因为所使用的溶液中含有水
五、计算题
21、0.2g
一、选择题
12345
BADBD
678910
BDCCD
1112131415
CCACC
1617
AC
二、填空题
18、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能;能
三、简答题
19、(1)尝
(2)取一滴蒸干,有固体产生的为食盐水
(3)将青菜叶入,很快萎蔫的食盐水(其他答案即可)
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氯化钠,但可溶解氯化钙、氯化镁等,一种溶剂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
21、(1)鸡蛋上浮。食盐溶于水后,溶液密度变大,使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篇6: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答案
热点梳理
1、物理性质;固体;金属光泽;延展;
导电;导热
2、大;低
达标训练
1、2、3、4、5、
BBACB
6、A;不锈钢
7、C;用金属铝制锅具、饭锅或电热壶
8、(1)锌
(2)铜
(3)铁
(4)铝
(5)钛
(6)钙
9、(1)金属材料
(2)A
能力拓展
10、(1)A;Fe-AI合金
(2)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合金的硬度比组合金的纯金属硬度大
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答案
热点梳理
1、镁;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
氧化铝薄膜阻止被氧化
2、镁>锌>铁>铜
3、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达标训练
1、2、3、4、5、
CDBAD
6、B;稀硫酸或稀盐酸
7、A;M产生的氢气比N多
8、(1)稳定
(2)2Mg+O?点燃2MgO
(3)锌;反应速度率适中
9、镁;①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铁快;②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小,质量相同镁产生的氢气多
探究乐园
10、B
篇7: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
第十单元课题1第1课时
【优效自主初探】
知识点一
1.石蕊酚酞
2.(1)红蓝(2)无红
知识点二
1.(2)①除锈盐酸
②精炼石油吸水干燥剂
2.题目略
(1)炭
(2)发烫液滴飞溅放出大量的热
(3)大量水3%~5%的碳酸氢钠
【高效合作交流】
要点突破
[探究一]
1.题目略
(1)提示:万寿菊和胡萝卜的汁液不能区别两种溶液,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2)提示:牵牛花。
2.提示:分别取适量溶液放入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液体变红的试管内盛有的是盐酸,液体变蓝的试管内盛有的是澄清石灰水,液体呈紫色的试管肉盛有的是蒸馏水。
【例题1】A解析:题图中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A表示石蕊与酸作用,应呈现红色,A项错误;B表示石蕊与碱作用,应呈现蓝色;C表示酚酞与碱作用,应呈现红色;D表示酚酞与酸作用,应呈现无色,B、C、D选项都正确。
训练
1.B解析:食盐水显中性,稀硫酸显酸性,石灰水显碱性,只有石蕊溶液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显示三种不同的颜色,故选B。
[探究二]
1.提示:盐酸;碳酸和硫酸;硫酸。
2.提示: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因氯化氢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溶质的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使溶剂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增大,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3.提示:用酸除铁锈时,不能将铁器长时间放在酸溶液里浸泡,因为铁锈除去后,、铁也能与酸反应。
【例题2】B
训练
2.D
达标检测
1.B解析:食醋含醋酸,可乐含碳酸,稀硫酸含硫酸,石灰水含氢氧化钙。
2.D解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氨水呈碱性,所以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蓝色。
3.C解析:A项,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B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C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项,饱和食盐水几乎不变,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
4.(1)碱性(2)食醋(3)石蕊溶液
【增效提能演练】
1.A解析: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A解析:石蕊在题述三种液体中分别显蓝色、红色、紫色;酚酞分别显红色、无色、无色;石灰水和食盐水分别加入题述三种液体中都无明显变化。
3.D解析:盐酸是HC1的水溶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4.B解析:锌、铝都是活泼金属,能与盐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盐酸反应;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5.B解析:胡萝卜的汁液在三种溶液中都呈一种颜色,无法区别三种溶液,不能作指示剂。
6.均无明显变化变红色溶液变浑浊,红色变浅(或消失)
第十单元课题1第2课时
【优效自主初探】
知识点一
1.Ca(OH)2苛性钠火碱烧碱熟石灰消石灰大量的水冲洗硼酸造纸纺织油污石灰乳硫酸铜酸性土壤
2.水分潮解干燥剂
知识点二
1.变蓝变红
知识点三
【高效合作探究】
要点突破
[探究一]
1.(1)提示:是;因为NaOH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提示:取少量该NaOH,滴加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NaOH已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3.提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将鸡蛋壳表面的小孔堵住.起到保鲜的作用;化学方程式为
【例题1】B
训练
[探究二]
(1)提示:A.试管内液面上升;B.烧杯内的水倒吸入锥形瓶中;C.挤压滴管后,小气球会胀大;D.挤压滴管后,会形成喷泉。因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2)提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存在,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3)提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浑浊现象,而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在饱和溶液中,含氢氧化钙也比较少,只能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碳,而NaOH另溶于水,可以充分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
【例题2】(1)升高(2)水
训练
在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
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后,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红墨水压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2)密封保存,防止与空气接触
达标检测
1.D解析:浓碱具有腐蚀性。
2.A解析: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所以从组成上看,酸和碱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氢元素。
3.A解析:生石灰和浓硫酸、烧碱都可作干燥剂,但浓硫酸、烧碱腐蚀性强、价格高,不宜用作食品干燥剂。
4.(1)物理化学(2)碱(3)氢氧根
5.题目略
(2)塑料瓶变瘪有气体产生
【增效提能演练】
1.A解析: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小苏柯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2.B解析: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反应,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3.B解析: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氢氧化钙的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故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4.D解析: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HCl逐渐减少。
5.D解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分别与盐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反应时,二者的现象相同;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后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6.题目略
(1)①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的效果更好
7.题目略
(1)H+能与金属反应(或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使指示剂变色
(2)氢气(或氧气或氮气)
(3)吸收二氧化碳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在靠近时挥发出的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产生白烟,而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无明显现象
8.题目略
(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4g+200g=204.4g;
(2)解:设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204.4g)×100%?5.2%。
答:(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4.4g;
(2)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2%。
9.[现象和结论]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而饱和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现象明显气球明显变大乙
[思考评价]小丹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是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远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所以用相同体积的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因此应选用浓氢氧化钠溶液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
【优效自主初探】
知识点一
1.酸碱盐水
2.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3.(1)NaOH+HCl=NaCl+H?O
(2)2HCl+Ca(OH)?=CaCl?+2H?O
(3)H?SO?+2NaOH-NaZSO?+2H?O
知识点二
熟石灰
【高效合作交流】
要点突破
[探究一]
1.(1)提示: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加八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作为指示剂,检验溶液中酸与碱是否发生反应。
(2)提示:酸碱中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的目的是使酸与碱充分发生化学反应。在操作中要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而不是直接倒入,这是为了防止加入的稀盐酸过量。
(3)提示:区分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时可根据其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方法是:取玻璃片上的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为无色,则证明该物质是氯化钠。
(4)提示:不对。只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CO?与Ca(OH)?反应时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2.(1)提示:反应前,盐酸中存在H+、Cl、H?O,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Na+、OH、H?O;生成物溶液中存在Na?、Cl?和H?O。
(2)提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反应生成H?O。
【例题1】
(1)NaOH(答案合理即可)
(2)NaOH+HCl=NaCl+H?O(答案合理即可)
(3)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
训练
1.Ca(OH)?+2HCl=CaCl?+2H?O氯化钙
[探究二]
(1)提示: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可中和酸性土壤中的酸。
(2)提示:碱性物质有涩味,可以使用酸性的食醋除去涩味。
(3)提示: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中和蚁酸。
(4)提示:Al(OH)?+3HCl=AlCl?+3H?O
【例题2]①②③④,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训练
2.C解析: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碱,而碳酸钠属于盐,所以该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
达标检测
1.B解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要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B项正确。
2.C解析: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为无色。
3.B解析:明显现象一般为有气体、沉淀生成,颜色变化,固体溶解等。烧碱溶液与稀硫酸两种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只能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
4.(1)极易溶于水(2)红(3)盐
5.题目略
(1)纲口瓶烧杯(2)无红
(3)NaOH+HCl=NaCl+H?O
(4)使用胶头滴管时没有竖直、悬空
【增效提能演练】
1~5CBCCB
6.题目略
(1)Ca(OH)?
(2)Mg(OH)?+2HCl=MgCl?+2H?O
(3)Ca(OH)?+H?SO?=CaSO?+2H?O
7.题目略
(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
(2)减弱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8.题目略
(1)可以
(2)肥皂水
(3)Al(OH)?+3HC=AlCl?+3H?O
(4)CO?+Ca(OH)?=CaCO↓+H?O
9.B
10.题目略
(1)不同意如果硫酸过量,加入酚酞溶液也不变色
(2)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是否有颜色改变
2NaOH+H?SO?=Na?SO?+2H?O
(3)3
(4)①防止硫酸过量②使反应充分、快速
篇8: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
习题26.1
1. 作图略.第一个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第二个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上的中点,第三个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
2. 所作的圆有两个.
3. 外部,内部.
4. 2.5.
5. 点P在⊙O上.
习题26.2(1)
1. 弦EF,弦AB,弧ABF(弧CDB,弧EFB等),弧EAC(弧AF,弧CB等).
2. 不一定,一定.
3. 提示: 联结OC,只要推出∠COD=∠DOB即可.
4. 提示:联结OD,推得∠AOC=∠BOD=∠EOB,证出AC=BD=BE.
习题26.2(2)
1. ∠AOD,∠COB,∠DOC;∠DOB,∠DOE,∠EOB.
2. 40°.
3. (1)真; (2)假; (3)真; (4)假.
4. 弧CD=弧EB,∠DAC=∠EAB, 弧DE=弧CB,∠DAE=∠CAB, S△ADC= S△ABE.习题26.2(3)
1. 提示:过点O分别作OM⊥AB,ON⊥CB,垂足分别为点M,N,证得OM=ON,再由圆的性质定理推得AD=CE.
2. 提示:过点O作OM⊥CD,ON⊥AB,垂足分别为M,N.
3. 提示:先推出弧AB=弧AC.
4. 提示:过点O1,O2分别作O1H⊥AB, O2I⊥CD,垂足分别为H,I.由△O1HM≌△O2IM,推得O1H= O2I,得弧AB=弧CD.
习题26.3(1)
1. 24, 2, 10.
2. 50°.
3. 5.5米.
4. 略.
5. 2.6尺.
6. 8.5米.
习题26.3(2)
1. 40.
2. 30, 6-33.
3. 提示:联结OM,ON,证出OM=ON即可.
4. 证明: (1)由AB⊥MN,AB为直径,得PM=PN,且AB=MN, OE=OF,得PE=PF,再推得ME=MF;(2)由AB⊥MN,OE=OF,推得弧AM=弧AN,∠AOC=∠AOD,所以弧AC=弧AD,因此弧MC=弧ND.
习题26.3(3)
1. 提示:联结OM,ON,OP,证出OM=ON,得△PMO≌△PNO,因此△PMN是等腰三角形(其他证明方法也可以).
2. 25厘米. 6
3. 8cm2 或32cm2.
4. 8.
5. 提示:过点O1,O2分别作O1M⊥AB, O2N⊥AB,垂足分别为M,N;证明MP=NP,由
垂径定理,得AP=2MP,BP=2NP,所以AP=BP.
习题26.4
1. 两, 相交.
5.?R?2. 0
3. 相交或相切.
4. 相交.
5. 相切.
6. (1) 2323习题26.5(1)
1. 相交.
2. 3或1.
3. 2或8.
4. 1厘米,2厘米,3厘米.
5. 相交.
习题26.5(2)
1. 1.
2. 1或5.
3. (1) 68.
4. 15. 两圆内切或外切.
习题26.5(3)
1. ⊙A,⊙B,⊙C的半径分别为3.5厘米,2.5厘米,7.5厘米.
2. 联结O1A, O1O2 , O2B,证出四边形O1ABO2是平行四边形即可.
3. 1.
4. 25或7.
5. 2+232或2-. 33
习题26.6(1)
1. (1)n=4; (2)n=3; (3)n=6;(4)n=5.
2. 略
3. 60°或12°.
4. 略.
习题26.6(2)
1.半径=2厘米,边长=23厘米,周长=6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2.半径=2323厘米,边长=厘米,周长=4厘米,面积=2平方厘米. 33
2厘米,边长=2厘米. 23. 半径=1厘米,边心距=
4.略.
习题26.2(1)
1. 弦EF,弦AB,弧ABF(弧CDB,弧EFB等),弧EAC(弧AF,弧CB等).
2. 不一定,一定.
3. 提示: 联结OC,只要推出∠COD=∠DOB即可.
4. 提示:联结OD,推得∠AOC=∠BOD=∠EOB,证出AC=BD=BE.
习题26.2(2)
1. ∠AOD,∠COB,∠DOC;∠DOB,∠DOE,∠EOB.
2. 40°.
3. (1)真; (2)假; (3)真; (4)假.
4. 弧CD=弧EB,∠DAC=∠EAB, 弧DE=弧CB,∠DAE=∠CAB, S△ADC= S△ABE.习题26.2(3)
1. 提示:过点O分别作OM⊥AB,ON⊥CB,垂足分别为点M,N,证得OM=ON,再由圆的性质定理推得AD=CE.
2. 提示:过点O作OM⊥CD,ON⊥AB,垂足分别为M,N.
3. 提示:先推出弧AB=弧AC.
4. 提示:过点O1,O2分别作O1H⊥AB, O2I⊥CD,垂足分别为H,I.由△O1HM≌△O2IM,推得O1H= O2I,得弧AB=弧CD.
习题26.3(1)
1. 24, 2, 10.
2. 50°.
3. 5.5米.
篇9:九年级化学练习册答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答案
一、选择题
1—5DDCCC
二、填空题
7、固、软、难、漂浮、小于
8、三、内焰、焰心、两端、外焰、焰心、
9、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二氧化碳
三、简答题
10、能
11、(1)外焰温度、焰心温度最低
(2)玻璃片上有水珠生成,燃烧后生成水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12、(1)收集气体
(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深入两集气瓶中,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
(3)向两集气瓶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
(4)将干燥玻璃片置于空气中、向干燥玻璃片上哈气,玻璃片上有无水珠出现
走进化学实验室答案
一、选择题
1C8D
2D9C
3B10B
4D11B
5B12B
6C13D
7A14C
二、简答题
15、(1)压破容器
(2)酒精燃烧而失火
(3)容器炸裂
(4)液体溅出伤人
16、(1)外壁
(2)灯芯
(3)石棉网
(4)稍向下倾斜
(5)冷水冲洗
三、实验题
17、(e)(d)(a)
(c)(f)(b)
18、砝码/g502020105
取用情况↓↑↓↓↑↓↓
在游码标尺1、8g处标上“∣”
19、(1)读数偏大,实际量得液体体积偏小
(2)瓶塞倒放,污染桌面和试剂
(3)试管内液体太多,喷出伤人
元素
一、选题题
1A5B
2B6C
3C7C
4A8B
二、填空题
9、氧硅铝铁(或O、Si、Al、Fe)、
氧碳氢氮(或O、C、H、N)氧
10、(1)一个氧原子氧元素
(2)2个氢原子
11、P、C、2Ca、nS
12、Al、氖Ne(或氮N)、碳硅Si(或硫S)Mn氟F(或铁Fe)
13、活泼、不活泼、不一定
14、(1)②③、⑤、③④⑤⑧和②⑦
(2)③④⑤
15、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16、(1)Na、7
(2)3F、Na+
(3)金属
17、(1)16、32、06
(2)P
三、简答题
18、(1)质子数
(2)最外层电子数
(3)最外层电子数
(4)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19、(1)质子数
(2)不相同
原子的结构
一、选择题
1A6B
2B7D
3B8C
4C9B
5D10A
二、填空题
11、(1)分子、原子
(2)原子
(3)原子核、质子
(4)分子、原子中子
(5)电子
(6)质子、电子
(7)原子核(或质子和中子)
12、结构:=、>、<
电性:中性、带正电、带负电
表示方法:NaClNa+Cl-
相互转变:(上)失电子、失电子(下)得电子、得电子
13、1,7,8,2,离子,钠离子,阳,氯离子,阴
14、16,6,16,3
三、简答题
15、(1)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2)原子核体积很小且带正电,少数α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受斥力作用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比α粒子质量大,α粒子正面轰击原子核被斥力作用弹回。
16、(1)略
(2)①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②氢原子没有中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③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
17、(1)55.85,63.55
(2)有办法,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式可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即一个铜原子的质量大
(3)铁块含的原子更多一些总质量相同,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原子的个数越多
(4)m(Fe)=56x1.66x10-27kg=9.296x10-26kg
分子和原子
一、选择题
1B6D
2C7B
3B8B
4C9A
5A10C
二、填空题
1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很小,运动的,间隔,相同,不同
12、分子,液态,气态,水分子,
分子,化学,分子,分子,
分子,水分子,氧分子,化学性质
13、分子,原子,氧分子,汞原子
14、二氧化碳分子,碳原子和氧原子,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15、原子,原子
三、解答题
16、(1)相同,因为都是氧气分子构成
(2)酒精挥发:宏观:液态变气态,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酒精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宏观:酒精燃烧生成新物质CO2和H2O
微观:酒精分子被破坏,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是化学变化。
17、(1)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变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分子
18、(1)糖逐渐溶解,糖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间
(2)低,分子间有间隔
(3)混合物水分子和蔗糖分子
(4)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19、解:20个氨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
20×3=60
氢分子的数目为:
60÷2=30个
答:20个氨分子和30个氢分子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水的组成
一、填空题
1C6A
2A7C
3C8C
4D9C
5D
二、填空题
10、(1)氢元素和氧元素
(2)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3)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1、甲乙
12、①④,②③⑤⑥,③⑥,②⑤,②
13、(1)①②
(2)⑤⑦
(3)③④
14、(1)常温下的状态
(2)是否含有氧元素
四、实验题
15、(1)装置简便
(2)便于检验气体
(3)增强水的导电性,提高电解速率
(4)已经进行一段时间
(5)氢气,氧气
(6)燃着的小木条
16、43200ml,可供86人饮用一天,
启示:加强节水意识等
一、选择题
123456
DCAADB
789101112
CDCCBC
二、填空题。
13、苛性钠、火碱、腐蚀性、水、二氧化碳
14、(1)腐蚀
(2)除锈
;化合反应
三、简答题。
17、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收集到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2)向一个充满的塑料瓶内加入NaOH溶液,拧紧瓶盖后振荡,塑料瓶变瘪,证明与NaOH溶液反应
19、
1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变红的是稀硫酸
2二氧化碳,变浑浊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现象的是稀硫酸
3锌粒,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硫酸,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四、探究题
20、(1)不变红;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不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变红;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4)赞同。因为所使用的溶液中含有水
五、计算题
21、0.2g
一、选择题
12345
BADBD
678910
BDCCD
1112131415
CCACC
1617
AC
二、填空题
18、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能;能
三、简答题
19、(1)尝
(2)取一滴蒸干,有固体产生的为食盐水
(3)将青菜叶入,很快萎蔫的食盐水(其他答案即可)
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氯化钠,但可溶解氯化钙、氯化镁等,一种溶剂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
21、(1)鸡蛋上浮。食盐溶于水后,溶液密度变大,使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篇10: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前预习
1. 米 M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10^3 10^9 刻度尺
2. 秒 S 小时 分钟 h min 60 3600 停表
3. 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量程 分度值 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靠紧平行 正对刻度线 数值 单位
4. 测量值 真实值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 读数时粗心
5.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课堂练习
1. 2.5*10^-3 2.5*10^-6
2. 左 0-10CM 1mm
3. 1cm 2.4 1mm 2.40
4. 30s 0.2s 15min 0.5min 217.5s(或3分37.5秒)
5. C
6. B
课后巩固
1. 2.5*10^5m 3.6*10^6 cm 9*10^9 um
100s 1.6min 1min30s
2. 17.28cm 17.82cm
3. 1mm 2.85 0.89
4. c
5. D
6. D
7. C
8. bdac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50
9. (1)停表 (2)1、4、5 (3) s l
(4)测量小球往返多次所需的时间,再算出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课前预习
1. 运动 静止 物体位置的变化
2. 标准 参照物
3. 参照物 不一定
4. 相对 地面
课堂练习
1. 云
2. 静止 晓明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3. 自动扶梯 地面
4. 地面 位置
5. 汽车 相反
6. D
课后巩固
1. 运动 静止 相对性
2. 地面(或河岸) 地面(或河岸)
3. 静止 运动 长途汽车
4. C
5. C
6. B
7. B
8. D
9. A
10. C
11. 能追上 以窃贼为参照物可以看出警车离他们越来越近了,说明警车的速度比窃贼的车速度大。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课前预习
1. 运动快慢 小 短
2.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t
3. 18 15
4. 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 定值 无关
5. 变速直线运动 不相等 V=S/t平均速度
课堂练习
1. 相同时间时,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2 秒通过的路程是2m
3. B C A
4. 甲 乙
5. A
6. D
7. C
课后巩固
1. 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 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速度
2. 0.2
3. 80 0.5
4. (1)2 5 匀速直线 (2)甲 15 (3)甲乙两车相遇
5. D
6. B
7. C
8. B
9. (1)车辆的最高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t=s/v=550m / (40/3.6)m/s=49.5s
10. (1) V=S/t=100m/80s=1.25m/s (2)s=vt=1.25m/s*20*60s=1500m (3)速度
11. (1)由上海驶往南京的普通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
(2)动车组的平均速度是120km/h (3)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节省2.5h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前预习
1. 某一段路程 某一段时间
2. 刻度尺 停表V=S/T
3. 0.1 0.12
4. 0.75
课堂练习
1. 卷尺 停表 5
2. 变速 1.9
3. 0.03m/s 0.02m/s 0.024m/s
4. B
5. A
6. (1)刻度尺 停表 (2)V=S/T (3) 0.1 0.12 (4)速度越来越大
课后巩固
1. 15 2 20 2.5
2. 4.63
3. 4 4.4 4.25
4. D
5. C
6. A
7. (1)卷尺 停表 (2)V=S/T (3)略
8. (1)7.8 m/s (2)5 9.5 m/s (3)第一第二第四 建议加强耐力和起跑训练
9. (1)9 16 (2)时间的平方 (3)20 m/s CD段
10. (1)8min (2) V=S/T=6000m/480s=12.5 m/s
[20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篇11:九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1.1相似多边形答案】
1、21
2、1.2,14.4
3、C
4、A
5、CD=3,AB=6,B′C′=3,
∠B=70°,∠D′=118°
6、(1)AB=32,CD=33;
(2)88°.
7、不相似,设新矩形的长、宽分别为a+2x,b+2x,
(1)a+2xa-b+2xb=2(b-a)xab,
∵a>b,x>0,
∴a+2xa≠b+2xb;
(2)a+2xb-b+2xa=(a-b)(a+b+2x)ab≠0,
∴a+2xb≠b+2xa,
由(1)(2)可知,这两个矩形的边长对应不成比例,所以这两个矩形不相似.
【1.2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1课时答案】
1、DE∶EC,基本事实9
2、AE=5,基本事实9的推论
3、A
4、A
5、5/2,5/3
6、1:2
7、AO/AD=2(n+1)+1,
理由是:
∵AE/AC=1n+1,设AE=x,则AC=(n+1)x,EC=nx,过D作DF∥BE交AC于点F,
∵D为BC的中点,
∴EF=FC,
∴EF=nx/2.
∵△AOE∽△ADF,
∴AO/AD=AE/AF=2n+2=2(n+1)+1.
【1.2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2课时答案】
1、∠ADC=∠ACB或∠ACD=∠B
2、∠C=∠E或∠B=∠D
3-5BCC
6、△ABC∽△AFG.
7、△ADE∽△ABC,△ADE∽△CBD,△CBD∽△ABC.
【1.2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3课时答案】
1、AC/2AB
2、4
3、C
4、D
5、23.
6、∵AD/QC=2,DQ/CP=2,∠D=∠C,
∴△ADQ∽△QCP.
7、两对,
∵∠BAC=∠BDC,∠AOB=∠DOC,
∴△AOB∽△DOC,
∴AO/BO=DO/CO,
∵∠AOD=∠BOC,
∴△AOD∽△BOC.
【1.2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4课时答案】
1、当AE=3时,DE=6;
当AE=16/3时,DE=8.
2-4BBA
5、△AED∽△CBD,
∵∠A=∠C,AE/CB=1/2,AD/CD=1/2.
6、∵△ADE∽△ABC,
∴∠DAE=∠BAC,
∴∠DAB=∠EAC,
∵AD/AB=AE/AC,
∴△ADB∽△AEC.
7、△ABC∽△ADE,△AEF∽△BCF,△ABD∽△ACE,
【1.2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5课时答案】
1、5m
2、C
3、B
4、1.5m
5、连接D?D并延长交AB于点G,
∵△BGD∽△DMF,
∴BG/DM=GD/MF;
∵△BGD?∽△D?NF?,
∴BG/D?N=GD?/NF?.
设BG=x,GD=y,
则x/1.5=y/2,x/1.5=y+83.x=12
y=16,AB=BG+GA=12+3=15(m).
6、12.05m.
【1.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答案】
1、8
2、9/16
3-5ACA
6、略
7、OM/ON=BC/DE=AM/AN=4
8、(1)AC=10,OC=5.
∵△OMC∽△BAC,
∴OM/BA=OC/BC,OM=15/4
(2)75/384
【1.4图形的位似第1课时答案】
1、3:2
2、△EQC,△BPE.
3、B
4、A.
5、略.
6、625:1369
7、(1)略;
(2)△OAB与△OEF是位似图形.
【1.4图形的位似第2课时答案】
1、(9,6)
2、(-6,0),(2,0),(-4,6)
3、C.
4、略.
5、(1)A(-6,6),B(-8,0);
(2)A′(-3,3),B′(-4,0),C′(1,0),D′(2,3)
6、(1)(0,-1);
(2)A?(-3,4),C?(-2,2);
(3)F(-3,0).
九年级下册物理练习册答案(精选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