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habby00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那年春节经典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那年春节经典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那年春节经典散文
那年春节经典散文
那年春节,已是大年三十,我和你去给远在大山深处的母亲上坟,到母亲身边的时候,天早黑下来了,坟山周围还有几处将灭未灭的香火,远远近近的鞭炮在这山里虽不算热烈,却也没有间断过。看不清路,是儿子托着你跨过母亲坟前那道大堰的。夜里,燃烧的纸钱,把我们三个人的脸映得绯红。我们离开母亲到公路上以后,还看得见半山的钱火和母亲坟前的烛亮。三个人都没有言语,在这万家团聚的时候,唯有沉默,是对亲人最好的怀念。
儿子走后,我俩继续前行。走了几十年的大山,今天走来格外凝重,似乎我驾驶的不是小车而是坦克,车压着山路上的石子,如同碾在什么动物的器官上一样让人莫名而怪异地难受。我一只手把着方向盘,另一只手握紧你的手,分明见得那苦笑的眼里已有泪光,大年三十的夜,让你饱受山的委屈,我内疚的心无法说话,只把CD开到最大,你把音量调小,对我说:“大山真美,森林真美!”
汽车刚从沙石路驶上二级路的.一刹那,山前山后,山上山下鞭炮齐鸣,原来已是零点,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我和你的心都不免一阵急跳。谁不动心呢?新年的钟声,在大山里,在行进中的你和我的车上敲响,陌生的山,远近的无数灯火和鞭炮炸响的电光无不对我们沧桑的心刺激而伤害。
到了一个小镇,我在路边买了两件大号的冲天炮,待车到了一处没人烟的山弯,我们在路边如儿童样,偷偷地把新年的礼炮炸响。火炮冲向黑夜的高天,二十四响,在山谷里发出巨大的轰鸣,当天上的火炮炸响的瞬间,我看见你那充满童稚的脸上有欣慰的笑容。二十四声巨响戛然而止,山谷一下子静得出奇,我担心你平原地区的人怕深山,搂过你,轻轻地,让你在我前胸感受安全,你说:“幸福!定是我最难忘怀的春节。”
正月初一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一处旅游地——小南海,是仅仅距今百多年前的一次地震过后形成的小海子。冬天的太阳特温暖而温柔,何况是大年初一。这是一个没被污染的有好山好水好植被的地方。水是湛蓝湛蓝的,山青如黛,近处的油菜地绿油油地点缀,配着你银灰色的长而动感的大衣,心情和景色一样的舒坦,原来生活的美好不是创造的,而是自己体会的。
看看天将黑,我们要了一叶扁舟,请农民送我们到海子中间的牛背岛。由于景区偏僻,大年初一,像我们这样的游客就仅此一对,其实这正是我们的所求。我们把吃的用的装上小船,船在水上行的时候,手却跟孩子一样的划着水。农民热心地把我俩送上岸,天已全黑,岸上远远地有两只狗不友好地狂叫不停,昏黄的灯下,一个中年男子一拐一瘸地出来打招呼。他就是守岛人。
送走了船夫,主人为我们生火做饭。不仅蔬菜是新鲜的,还有鱼,是白天刚从湖里打的,特鲜。守岛人的春节餐桌还不如城里人的便餐丰盛,但你却吃得很满意很开心,赞不绝口。
晚饭后,我拉着你到森林漫步。由于是旅游区,森林里的小径是用石板和水泥铺的。岛子上的森林和竹子都很茂盛,尤其森林以松树为主,那松树,高大、浓密,虽然是大年初一,但农村放鞭炮的已不多,偶尔从岛子对面的某一个山弯传来一两声鞭炮声,没有热烈的意思。我突然停住脚步说“你听,什么声音?”你听到了,却答不出来。那声音似乎很远很远,一会又由远及近,给人感觉她非常宏大,有排山倒海样的气派,一会又由近及远,如千军万马奔向远方,渐行渐远。你抓紧我。知道你满怀疑问,我说,“这就是松涛,也叫林涛,一种风从松林里吹过发出的自然之声”。你挽着我,我灭掉手电,好让你悉心体会。你更紧地挽住我的手臂,轻声地说,“多么神奇呀,大自然!”远处有农家的灯火明灭和偶尔的一声狗叫,你把头孩子般倚在我肩上,是松涛让你如此陶醉。这大年初一的孤岛之夜,一会让人感觉宇宙太大,在这种不知所由和不知所往的天籁之音面前;一会又让人感觉世界太小,只剩下我和你,甚至只剩下两颗跳动的心。在这种奇妙的林涛声里,你我都体会到了一种空前的静谧和纯洁,像接受教堂的童声唱诗班一样的你我接受了这武陵山松涛的洗礼,在今生这个大年初一的夜晚!
——那年春节,那年的三十和初一,我们与武陵山与小南海一道,过了一个神仙般的节日,她是我生命里一次珍贵的奢侈,是我们记忆里永远的甜蜜,虽然她永远不再!
篇2:那年春节散文
那年春节散文
22岁那年,经人撮合,我和同村的一位姑娘定了亲,按乡下的习俗,定婚只是男女通过双方的媒人见下面,并不代表男女双方都建立了感情,真正的相处还得靠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虽然暗恋着对方,虽然心里蠢蠢欲动,却总不敢有非分之想,更不敢有轻举妄动之为。除了媒人要求见面时战战兢兢地说几句害羞的家常话语之外,好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有机会和女方相处。不过既然定了亲,那过年就得去给准岳父母拜年。
那年年初二,我就第一次去给准岳父母拜年了。父母亲为我备了厚礼,就打发我一人去了准岳父家。初次去准岳父家拜年,感觉既别扭又拘谨,他们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只有我一个人默默地盯着电视,感觉难堪极了,当时的窘迫使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好在他们一家人都非常热情,不是给我沏茶就是给我让座,服务周到,热亲备至。这才使得我的窘迫劲儿多少有些许的缓解。见我尴尬的样子,他们就不时主动来和我唠嗑搭话,可那时年轻,尤其见到女友就心跳的厉害,他们越是“关心”,我就越是感到心慌意乱。
只是在吃饭时,岳父一家和我全部入座后,我反而心里平静了许多。大家谈笑风生,推杯换盏,你一杯我一杯地相互敬酒。岳父平日里好酒,凡是向他敬酒,他从不拒绝。和岳父相比,不胜酒力的我几杯下肚就感觉面红耳赤头脑眩晕。可挨不过大家的一再相劝,加之顾及面子,我就只好强行多喝了几杯。最后还是岳父的阻拦,大家才不再纠缠我。
不过看到岳父边喝酒话语就多了起来,可他却不听别人的劝阻,竟然自斟自饮起来,还一个劲地对我说:“我女儿嫁给了你,往后可得你照顾的,千万莫要让她受苦受累……”说着,岳父就拍拍我的肩膀说:“你这娃啥都好,就是看起来太老实了点儿,男人天生就是闯荡江湖的,你默不作声的样子,以后可怎么在社会上生根哩……”在岳父面前,他说什么我都感觉在理,每说一句,我就赶紧把头点得就像鸡啄米。
酒足饭饱之后,已是黄昏时分,岳父一家送我出了门,谁知不胜酒力的我刚刚出门走了几步远就一个趔趄滑倒在了雪地里……
“他看来也喝高了,你就先去送送他,一会再回来。”见此情景,岳母赶紧吩咐女儿。虽然喝得有点晕乎,但我心里可非常的清楚,见她来拉我,一向害羞的我就赶紧自己站了起来。
我们一同出了路口,天已经麻麻黑了,只有四处的雪地里白皑皑一片,望着身旁充满青春气息的女友,加之酒力的刺激,想起岳父说的话语,我就壮着胆子第一次牵了女友的'芊芊玉手,当碰到她手的那一瞬间,尽管天气还非常的寒冷,可一股无名的热流瞬间便涌遍了我的周身……自那次牵手过后,我就和女友真正的相爱了!
如今,我早已为人父,不知不觉已经许多年过去了,虽然年年还去岳父家拜年,但如今的我早已不是当年害羞的小少年了,每年这个时候,想起当年,心里那种既害羞又火热的感觉还依稀存在!
篇3:那年春节,我站岗散文
那年春节,我站岗散文
1993年的春节,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在洛阳新兵连里,渡过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春节。
那年冬天,轮到我们女兵站岗时正巧到了春节。为了安全起见,女兵都是值双人岗,三个小时一班岗。第一次在部队站岗,我们这些女兵变得兴奋和激动起来,因为在我们看来,站岗可以暂时脱离班长的“束缚”,“随心所欲”地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我们这些女兵都提前准备好所需“物资”,到部队旁的小卖部里买来一些平时想吃也无法吃到的零食,塞到臃肿的棉大衣里,等待站岗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当前一班岗的人告诉我们要接岗了,我和同伴兴奋地一路跑跑跳跳地来到门岗。那时的洛阳刚刚下起了大雪,天气特别严冷,尽管我们都极力地全副武装好自己,穿上军大衣,戴上军棉帽,登上军棉鞋,但是郊外的寒风依然无情地吹打着身体裸露的'部分,脸和手不一会就变得冰凉起来,但是阻碍不了我们吃零食的愉悦心情,我和同伴迫不及待地从大衣里掏出久违的零食,对着脸,相互抵挡着寒风,乐哈哈地吃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小卖部的零食就象现在村里低廉假冒的食品,有什么好吃的呢?但当时食堂里的饭千篇 一律,小女兵的心思真象杜甫笔下的那首诗,千年不变。何以解忧?唯有零食!因为在那个青春的年龄,在那个特定的环境里,只有吃,才可以忘却思乡的痛,才可以适应那个艰苦的岁月。
一会的功夫,寒冷的北风吹散了我们吃零食的兴奋,我和同伴拉着手,跺着脚,挤在岗楼那个大木匣里,各自谈论着家乡的春节是怎么渡过的。刚刚说到兴头上,突然在门前发现了一个黑影,我们紧张起来,有些嘶声竭力地喊了一声“谁?”那个黑影并没有停下来,继续往这我们靠近,我们举起枪吓唬着对方说:“再靠近一步,我们就开枪了!”
对方不紧不慢地说了两个字。
我们一听是暗号,连忙放下枪,这时才看清对方的脸,是连长,忙敬了一个军礼,礼貌地说“连长好!”
连长看着我们,语重深长地说“我来查岗,你们女兵站岗一定要注意安全!”
平时听惯训斥的话语,今天过年,反而觉得连长的一番话象是家里的兄长,一阵感动涌上我们的心头,便不约而合的兴奋喊道:“谢谢首长关心,请首长放心!”
连长刚走,门口停下来一辆吉普车,我们一看牌照是教导大队的,迅速给首长开门,谁知大门特别难打开,推了好几次也没推开,车上的司机等的不耐烦了,跑下来,问我们:“小新兵,怎么连门也打不开?”
“班长,门锈住了!”
“是么?大门这儿有个插头,看见了么?”
我们面面相靓,连忙给班长打开大门。
一会的功夫,三个小时站岗的时间过去了,我和同伴回到班里,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传统节日的感觉越来越淡泊,然而每每回想起来新兵连的那个春节,心情不觉变得平静而又温暖起来。
篇4:那年经典散文
那年经典散文
临近年关,一连数日霾锁蓝天,压得人心情十分沉重。不禁有点颓废,有点迷茫,有点不知所以然,索性躲在这钢筋水泥构筑的“笼舍”里,吞云吐雾,望霾兴叹。朋友圈里也多是“霾”声载道,诛伐四起,可谓:大江南北无处不霾,举国上下躲之不及。我的心情糟糕的犹如这霾一样,难以驱散,无法突围。我是个比较随性的人,索性不再理会朋友圈,远离微生活,苟且逃离这“霾”之困扰。无心码字,无意录播,整日里浑浑噩噩,与茶相伴,吐纳“白龙”,时而伏案涂鸦,时而凝神静思,不知不觉间看完两部于震主演的抗战剧《炮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部共82集,足足消磨了半月时光。
元旦已过,年关将至。阴郁的心情并不曾“辞旧迎新”,飘荡的灵魂依然无处安放,无处着陆。妻已在筹算着年货、节礼,如蚂蚁搬家般的一次次的拎回大包小包,这些事一直以来都是她操心,我就像母亲口里的“二门背户人”一样,闲心不操,闲事不管。二十年了,只要临近年关,只要决定不回家过年,我的心情就会郁郁寡欢,杂乱无章,我知道,这都是“年”闹的,我想这是我的“年病”(亦称,节前综合症)又犯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对于我这个在外游子来说,体会就尤其深刻。虽然在外定居多年,心中的家还是那个依山傍水的农家小院,还是那个有着鸡鸣犬吠的小山村,城市对我来说好像红尘客栈一般,虽然可以安身立命、创业打拼,但,我永远都是过客。
那年,我十九岁。踏进了潍坊这方陌生的土地,第一个年就是我孤身一个人在单位的单身宿舍里度过的。为了能消减思乡之苦,我为自己买下了许多“年货”,凭记忆置办着家乡的“年”,然而虽锦衣玉食却食之无味,找不到一丝家的味道。幸好有值班的同事偶尔做伴,推杯换盏间貌似驱走了些许思乡之情。然,当我躺在一个人的宿舍,独自蜷缩在电热毯烘烤的床铺上时,听着窗外传来鞭炮的阵阵轰鸣,心就再也按耐不住,不断的萌生起身回家的冲动,“不管了,打票回家”!心里一遍遍的敲边鼓,理智却一次次的告诫自己不可以冲动,我是个男人,我可以克服,就是熬,我也要熬过年去。甚至到年三十了,我还盘算着回家的路线,也许能赶上年初一吃饺子、放鞭炮,也许家里人也盼望着我能突然回家,他们脸上洋溢的那种喜悦神情,我都能想象得出,心一直处在万般纠结,万般煎熬中,同事嬉笑着问我,‘小刘,想家了吧?’,我口说‘不想’,心却早已飞向了远方……
一个人在外过年的滋味着实不好受。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闲下来,只要有人提说起过年,我的脑海里就会立马浮现出家乡在年节里“忙年”的情形:家家户户做罢稠酒,生就豆芽菜,扫屋刷墙,旧家具上新柒,劈耐火的硬柴,磨豆浆做豆腐,拎着萝卜、红薯的去结冰的河里清洗,尽管手掌被刺骨的河水冻得通红,脸上洋溢着那种幸福却是满满的……拾掇停当,就是携家带口的去逛许庙的年会。赶集的人,人山人海、似蚁群般由四面八方涌进许庙,簇拥着,呼喊着,叫卖声、吆喝声,与高音喇叭里传出的秦腔声一竞高低。
“哎!咱人,蒜苗咋卖呢?”
“喂!乡党,今儿个肉啥价?”,还不等对方回应,就被人流拥出好远。两个农妇被人流涌向一处旮旯,索性聊谝起来。
“你也来了,今儿会人多,把人都能挤死!娃他爸咋么来?”
“来咧,去看看肉价合适不,一年到头了,这大人不吃能行,娃娃们都眼巴巴的瞅着呢”
“就是么,给娃割上些,哟!这是你娃,都这么大了!快赶上你爸了!他婆他爷身体都好吧?”
“都好着呢,年纪大了,就是外样子,你屋姨看着身体还好,上一会我看着了”……
在一旁,一位戴着石头花镜的老者自言自语着:
“腊月会是闲人会,有事没事儿浪闲会,浪啥呢?就是人看人么……”
学生娃们都放假了,也爱逛会。见面就爱问“把炮买了么?”
“买了!双响、雷子,电光雷都买了……”显然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
出阁待嫁姑娘们,见了就问“你婆家给你把新衣服买了么?年初三咋待成新女婿呀?”姑娘一阵羞涩,嘴硬的说:
“咋待成?!洋芋糊汤浆水菜,不爱吃,他嫑吃!”
“哈哈哈,那你可得小心着,人家初四要你好看!”
“他敢!”
……
家乡的习俗是,初一不出村,初二舅家宾,初三女婿到,初四媳回门。
那些年节里的热闹景象,一幕幕在我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闪过,这便使我更加纠结着,到底要不要回家过年?!
那年,小年这天,同事邀我一起去逛潍县的年会。记得那天天阴沉沉的,犹如我当时的心情。心想既然闲着无聊,就欣然同往,更何况邀约的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护士,顿时觉得天好像晴朗了许多。后来还是漫天飘雪,路面继而泥泞,雪水裹挟着城市里的灰尘污水肆意横流,采购的乐趣还没等消减殆尽,又该踏上返回的班车。然而,车少人多,拥挤上车觉得实属不雅,便等空闲的班车。月台上,我给那位漂亮的女同事讲了许多我家乡过年的习俗,“这个时候我妈闭门该烙“饦饦”了,家家户户的灶膛里应该正燃着一堆堆“麦秸火”,烙着一个个象征着团圆的面饼,灶间应该还贴着灶王爷的剪纸图像,妈妈总会拿着第一个刚出锅的“饦饦”问我熟没熟……”沉浸在美美地回忆中,也不管人家同事爱不爱听,就滔滔不绝、津津乐道的大讲特讲。同事见我讲得起劲儿,也不多参言,只是应和着我的话题,说这地方年是怎样过的,而我的心早已飞回了我的家乡,哪有心思把对方的话拾在心上。同事是个高个子姑娘,有着一张年轻而姣好的面容,低度近视的眼镜下藏着一双略显羞涩的眸子,许是品出了我思家想家的情愫,便对我传达了一种女性的怜爱之情。天渐黑,远近的灯光渐亮。月台上的我们错过了一辆又一辆通向单位的班车,最后一趟班车仍然拥挤不堪,决定不顾了体面,挤进车厢,直到车发动了才舒了口气,好险哪!差点儿回不了单位。车上,我没有继续侃侃而谈,目光瞟向窗外的灯火阑珊,心里在想:父亲该把屋子打扫一新了吧,母亲该为弟弟妹妹把新衣服置办齐全了吧,家里有没有割肉,过年出门的礼物都买了吧,豆腐这一两天就该做了吧,今年我不在家,馍馍该蒸的少一些吧,肯定还是外婆给母亲帮忙,要不她一个人忙不过来的,年三十的“罢罢会”(年节里最后一个集日),父亲要早点回家,上坟可不能太晚了,一年到头了,“先人们”估计都等急了,往年我都会督促父亲的,可……泪水早已挂满两颊,幸亏车厢灰暗,许是无人顾及我吧?!就这样想着、想着,车到站了,我们冒着漫天飘雪,小心翼翼的穿行在的茫茫的夜幕中。也许是孤身在外,也许是青春萌动,思乡的愁绪很快被那种爱恋所击溃,后来我们恋爱了。然而此时,临近年节,单位放假了,她要回家过年去了,那时候通讯不发达,写日记成了我感情的依托。日记中,寄托着我对家的想念,对她的思恋。
那年,我孤零零的独自一人,在异乡度过了生平以来第一个年!各种滋味,五味杂陈……
后来,我离开了原单位,到了另一座城市,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分手了,也不知她现在过的好不好……两年后,我再次恋爱,决心在异地找寻家的感觉,爱的港湾。如今女儿已经十七了,读高二。细数在他乡这些年节里,尽管妻贤家和,衣食无忧,但每逢年节总有诸多不便,不能回家过年,一曰老家寒冷,怕娃娃受颠簸之苦;二曰节假难请,一票难求,怕受来回奔波之煎熬。总而言之,回家过年的想法一次次搁浅,成为奢想,空谈。
是夜,一人坐于电脑前,听着秦腔,我又想起了家,想起了家乡的年,想起了这些年在外面过的每一个年,想起了每个年节里自己那五味杂陈、郁郁寡欢的心绪……我把自己的这种状态叫做“年病”。所以每遇年关,只要不能回家过年,我就会“犯病”内心是纠结的,抗拒的,因此,办年货这些俗事儿,多年来都由妻打理、操办,我很少参与意见。久居在他乡数十年,我总感觉自己不是主人,是客。
有心思秋秋已去,无意过年年又来。也许能反映我不可回家过年的心情,惟愿天下人都能合家团圆,有条件回的就不要借口留外。因为只有家才是年味最浓郁的地方,无关乎吃喝,无关乎繁华。家是爱的港湾,家是灵魂的栖所,家是倾其所有都换不来的地方……
爸,妈!今年……又不能……陪你们过年了!
那年,雪映红联,您清扫出一条条通往田野的小径,洒下一路草木灰
那年,哈气成霜,灶间散发着萝卜饺子的香气,浓烟却呛出了您的泪
那年,稠酒四溢,全家人盘腿围坐在炕旮旯里,守岁中,您几度沉睡
那年,爆竹阵阵,兄妹们夜彻不眠,盯着枕边的新衣,瞪着眼睛盼天明
那年,新衣在身,口袋里有您偷偷放进的,那崭新的五角钱
那年,……
妻说,等女儿上了大学,就年陪您们过年。那该是怎样的年啊!
1月10日
农历十二月十三
篇5:那年春节作文
早晨,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终于停止了。昨夜到处都是烟花的海洋,灯火的世界。那一朵朵在天上绽放的花朵,那一团团红彤彤的灯光,都在期盼新年的钟声。 新年已经来临,我迫不及待地穿上昨夜放好的新衣,心里满是欣喜。早晨!是要放鞭炮的,可能是在驱赶传说中的“年”吧。拜年那等小事,草草就解决掉了。我们嘴上像是抹了蜜似的。,逗的长辈们笑的合不拢嘴,这都是为了多得些压岁钱。
最使我振奋的是晚上,红彤彤,但不那么明亮的灯笼摇曳着,投在地上的灯影也不停的晃动,红火而美丽,让人耳目一新。夜晚是寒冷的,但阻挡不了孩子们的热情。一路上有灯光陪伴,有欢笑声陪伴,孩子们嬉笑着,打闹着。我们夜晚都到庙上去,去看热闹。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闪一闪的,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站在山顶举目远望,头发被吹的乱七八糟,风打在脸上,是那么的舒服。眼下是点点灯光,此时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上相互交错,流光溢彩。天空仿佛都被染色了。 我们欢笑着,奔跑着,跳着。在黑夜中玩捉迷藏最带劲儿了。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小道里,任谁也找不到。黑夜里的灯光格外的美丽,我们经常看彩灯,评论谁家的彩灯最漂亮。
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篇6:那年春节作文
那年那月的'春节回忆
(征文)快了快了,过了腊八节,似乎就嗅到了浓郁的年味儿。你看那大街上,到处人潮涌动,商家促销更是想尽奇招,此刻的小商小贩在寒风中拼了命的“赔本赚吆喝”。热闹的街头,孩子们翘首以待的神情,逐渐开始忙碌起来的家庭,所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春节就要来了!
提起春节,已经成年的我们早已觉得没什么稀罕,没什么过头了。不过是串门走亲戚,不过是胡吃海喝,不过是三五邀约,相互打打麻将/喷喷聊聊,或者即兴来个几日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话语之中无不怀念起记忆里的春节。
小时候,我所记得的春节的忙碌是从我们放寒假才开始的。放假当天,腊月二十二,刚好又是我们村的“集会”。各个商贩早早就占好了位置,卖衣服的会拉起布篷子,都是红蓝对接的那种,里边分几排挂起当年的流行款式,最前边则是支起几根铁架子,再放上几块木板子,然后一块底布一铺,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货架子。要么摆上一匹匹五颜六色的布,要么就是各种各样的鞋子,要么就是各种廉价的衣服:大人的/小孩的/男式的/女式的,应有尽有。还有卖水煎包的,白色的篷子前必定有一块儿小木牌,刻着绿色的“清真”二字。曾经问过大人,什么是“清真”?大人只告诉说是回民的意思。当时的我们还不明白“回民”与包子的关系,索性不去管它了。篷子靠近外边的地方,必有一个大火炉子,鼓风机呼呼地吹着,旁边有三四个穿着白围裙的,戴着白帽子的人,围在一块巨大案板前在不停的和面/擀皮儿/包包子/煎包子。最馋的就是让大人给我们买几个包子,吃着那煎得黄黄的包子边缘薄薄的焦皮儿,真觉得此乃天下第一美味也。当然,还有卖海带的/卖粉条的/卖柏枝儿的/卖莲菜的/卖牛肉的等等。大家有的拉着车从邻近的村子赶来,有的不过是就地铺几个编织袋,只要手里有杆秤,生意就可以开始了。
这个“会”是我们村离年关最近的会了,所以中午吃过饺子,大人小孩就从各家涌出,纷纷赶至会上,准备购置年货了,俗称“赶会”。从村这头儿转到那头儿,看见需要的,货比三家有中意的,即刻就买了。转着转着,手里的东西太多,拎不动了,大人就会打发小孩儿把东西送回家去,接着再转。也不记得那时会上还有什么可吃的,似乎那时的生活太贫穷,别说大人不舍得,即使舍得,好像也没有那么多的零食/小吃可供我们选择。唯一记得可吃的似乎就是口袋里的瓜子/花生或者几颗糖吧。即便如此,我们也依然对春节充满了期待。
赶完“会”,东西买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各家各户要打扫卫生,择菜/炸油货/盘饺子馅,还要贴对联。当然,这些都少不了孩子的参与。最最惬意的就是三十晚上吃过饺子,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了。一直看到午夜12点,哥哥就会去放鞭炮。随即,远近各处都是噼噼啪啪的爆炸声,一直持续很久,直到我们迷迷糊糊睡着了。最搞笑的是有一年,妈妈早上放的鞭炮,结果把屋里堆着的一包黄豆也给炸了个小口子,豆子也滚出来不少。而且这一通鞭炮算是彻底把我们叫醒了,穿戴一新,要过年喽!
如今又至年末,眼看二十二又要到了,伴着那年那月的春节回忆,儿时对过年的期待又涌上心头,似乎觉得,今年的春节也许就不一样了吧?
篇7:那年春节作文
说起春节,这应该是大家最喜欢的节日。忙碌了一年的大人在除夕这一天回到家,一家子人围在圆桌前团聚一堂,热热闹闹,欢天喜地地吃着团圆饭;小孩子们也用储蓄了一年的“甜言蜜语”,将大人们逗得乐呵呵的,因此,得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我也喜欢过春节,来听我讲讲过春节的趣事儿吧!大年三十那天,妈妈买来了对联和“福”字,我积极地表示我也要跟着一起贴对联。门外,我把对联拿着,妈妈正在东跑西跑呢——一会儿要拿透明胶;一会儿要接电话;一会儿又做菜。忙的“四脚朝天”。我在一旁捧着“红绫”,尴尬极了,忍不住抱怨:”妈妈,你今天这么忙,干脆明天贴吧!”可以向好说话的妈妈竟然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我二丈和尚——摸不着脑袋,,问:“妈妈,为什么偏要今天贴对联呀?明天贴不行啊?”,妈妈解释道:“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时候,一般大家都在这时贴春联,只会早,不会晚。”我恍然大悟。
但说起春节,我认为最大的乐趣还是快快乐乐吃大餐,随心所欲的放鞭炮。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一天开始,家里的零食也多了起来,可以一边看电脑一边吃着美味。一会儿甜丝丝的,一会儿酸得牙都要掉了,一会儿辣的直灌白开水,吃的小肚溜圆,撑得难受,也吃得满口麻木。换做以前,家长一定会板着脸,狠狠地训几句,再把零食藏起来,最后罚我一周不能看电脑。可因为快过年了,所以大人也格外宽容,最多叮嘱两声:少吃点,别伤了胃。腊月三十是过小年,这一天开始,大街小巷的鞭炮就响起来了,我也会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来买各种各样的花炮,与朋友一起点燃。噼里啪啦的烟火下,映出了我们灿烂的笑脸。
过年可贵的不是酒肉飘香,不是鞭炮声响,更不是放长假,而是与家人欢聚一堂。
篇8:那年春节作文
还,记得昨天,那个夏天,微风吹过的一瞬间,似乎吹翻一切。
回到从前。
——金莎《被风吹过的夏天》
七月的时候,雨突然多起来,倘着雨水的玻璃朦胧了我的眼睛。“青春的路上,总会路过一些斑斓的风景”。在五十二瓦的灯光下读你写过的信。两年了,矮小楼道公共窗台上的君子兰不知被谁抱走了,曾被当做信箱的蓝色自行车后盖也灰尘满布。
楼上,楼下,纸风车,千寻。缤纷的纸条牵系着两位好朋友的心。信情,墨缘。新编的栏目总是让人耳目一新。夜晚,灯光下,冬天,被窝里。一边是惊喜,另一边是期待。
我们无拘无束的讨论同学生活,尽管比你矮一个年级,笑着,闹着。在别人家门上贴“鬼纸条”,贴上了又心有余悸,听到一点动静就捂着嘴巴飞也似的逃。从未忘记,一月二十三,是要去竹林“祭拜”鬼纸条的时候。就是十一二岁的顽皮,大胆又创造力的想法,总是让人快活,在童年之末感受无私的友谊光辉。
从未想过要像你那样做学校主持人,播音员一样的亮丽角色。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既是小时候总有许多人将“张昕敏”叫成“陶柔柯”。既不一样,也都一样。一样的奋斗,一样的拼搏。幸福很简单,即使现在已经分别:当回想起往事,总有一位知心的好朋友,藏在童年里,驻在心里。也有一阵暖流悄悄淌过。
十三岁,豆蔻年华二月初。在童年与青春的十字路口匆匆走过,一百一十封纸条是红绿灯,让相聚的时光放慢脚步。
如今风依旧在吹,秋天的雨更随,心中的热却不退。仿佛闭上双眼,熟悉的脸,又浮现在眼前。
篇9:那年春节作文
这天是大年三十,每年这一天,爸爸都会带我去买好多好多的烟花准备晚上迎新年放呢!、咔嚓一声,门开了,爸爸下班回来了!爸爸!爸爸!我一下子扑到爸爸的怀里。爸爸笑着搂住我:小淘气,想爸爸了?嘻嘻!爸爸,今天晚上,带我买烟花!我笑嘻嘻地说。爸爸愣了一下:呃,煊煊,今年咱们不放烟花了,你知道吗我一听爸爸说今年不买烟花,鼻子一酸,眼泪就吧嗒吧嗒地往下流:我不听!我不听!我要买烟花,我要放烟花!我跑进了房间嘭!地一声把门关上了。
我趴在床上,一边哭一边说:爸爸是个小气鬼,我讨厌爸爸咚咚咚门开了,进来的是妈妈。妈妈说:煊煊,我去洗澡,待会我的手机响了,帮接一下电话,手机放在桌上。说完,妈妈关上门出去了。叮咚妈妈的手机响了一下。我拿起手机,哦,原来是妈妈微信的朋友发来了一条信息:春节快到了,再次呼吁大家尽量少买或不买烟花爆竹,今年中国雾霾严重,再燃放烟花就雪上加霜了雾霾!我在书上看过,雾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我恍然大悟:噢!怪不得今年爸爸不给我买烟花了!
我走出房间,来到爸爸的面前,不好意思地说:爸爸,我错了!爸爸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小气鬼!不发脾气了?你看,现在我们的天空越来越灰蒙,再燃放烟花就会使空气污染更严重!我们应该为保护环境出一分力,不放烟花,少乘车,多步行,减少废气!让我们的天空恢复蓝颜!我用力地点点头说:嗯!一言为定!哈哈哈我们响亮的笑声在客厅里回荡着。
这年春节,是我第一次过一个没有燃放烟花的春节,虽然没能欣赏到烟火的绚丽,也没有享受到烟花绽放那一刻带来的乐趣,但却是我最难忘的,因为从那年春节开始,我真正明白了保护环境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也开始投入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行动中去了!
篇10:那年夏天散文
那年夏天900字散文
夏天是父亲出生的季节,夏天也是妈妈出生的季节;父亲出生时正值初夏,妈妈出生的时候则应算是盛夏了;父亲不喜欢夏天,他很怕热,他脸上有血脂热的褐色圆斑,妈妈应该也不会多钟爱夏天,在我高中毕业那年之后......
那年夏天妈妈还有工作,还要三班倒,还要一大早就熬一锅绿豆汤。为的只是在中午阳光毒辣时,父亲和我能有口不烫的解暑的饮料。我想至少那时妈妈是自认年轻的,因为一家三口都不吃什么冰棍冷饮,但她的遮阳伞和丝绸的裙子是顶漂亮的。父亲倒是有时候会买来一只西瓜,二叔也总会把瓜皮洗净炒给我吃,至于寄宿在亲戚家的三叔,我还没什么印象,一如每次下暴雨电闪雷鸣之时,我的大脑都会一片空白,不知道害怕的躲进被窝,也没有小伙伴的怂恿去淌水摸鱼......
那年夏天足球如荷尔蒙的分泌以及细胞的分裂一般,模模糊糊中我记住了几个鼎鼎大名的球星,也清清楚楚的忘不了几个易混淆的欧洲国家的国旗。一项祖国最不擅长的运动,一个全世界最难以预测结果的比赛,一脚踢中我的头部,从此中邪般的在某些凌晨肆意搅乱自己规律的生物钟,忍着胃痛在清晨劝自己吃下每一顿早餐,回味着几个小时前,或是心爱球队失利的苦涩,或是崇拜球星惊艳的激动。山寨的.球衣和低端的皮足,拙劣的球技和满腔的热情,还有模仿视频里十二码前的各路招数,共同缝补编织着独属自己的三十二块黑白五六边形......
那年夏天情书代替暑假作业成了每天的必修,帆布鞋牵着手轧马路一遭又一遭;习惯了茶餐厅的秋千座椅,就会强迫自己在街边小吃摊也揣一瓶柠檬汁;打电玩逛公园原来也可以那么心不在焉,每天留给对方便笺上的心情和天气却又包含那么复杂的思绪。语文是琼瑶阿姨的桥段和泰戈尔的章节;数学课是你不爱我的排列组合的可能;英文是You just made me feel like i was special......
那年夏天,我第一次和外婆外公还有父亲妈妈一起出门游玩去了北京。老人不应该受了一辈子的苦却从未去过首都,年轻人不应该因高考失利而完全的自我否定,于是父亲强行为我穿上军装的行径自然不应该总是被长辈们埋怨。古城墙的狼烟弥漫着孙儿搀着老人的每一步,三十分钟的高铁呼啸声劝慰着失意者每个失眠的夜晚,一张简陋的通知书或许在某一刻满足了另一个初中生的高期望。外婆说自己老了,从山脚到山腰都走不动了;我劝自己还年轻,从天津到北京很近;父亲则坚持自己是对的,我最了解我的儿子......
那年夏天,儿子开始工作,妈妈却很难买到也不愿去买适合自己臃肿的美丽,一家人也终于可以经常吃稀奇古怪的热带水果;那年夏天,一个人熬夜看球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事情,蓝色意大利从低谷艰难的向上爬行,狼王托蒂的球迷偶尔甚至有了自己会比偶像更老的错觉;那年夏天我承认爱情再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接受陪自己过后半辈子的人可以与我的前三十年毫无瓜葛,但绝不会杀死浪漫回避担当;那年夏天,外婆开始不愿再出远门,她对我说她不怕死我知道这不是实话,她很乐意我如今回家的频率而只要求我再吃胖一些。
那年夏天,我尊重父亲为我的任何选择,也未改初心的努力克服外力的向北......
篇11:那年下雪散文
那年下雪500字散文
那一年,我20岁,整个冬季我活在风雪里。
高三复读,我以20岁“高龄”充当着班里的老大哥,心思没有太多放在学习上,因为自卑几乎充满了脾肺,看着同学都是十七八岁充满了朝气,内心遭受着自卑无情的撕咬。
现在回想起来,那点耻辱简直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当时心智还未成熟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压力,于是大多的时候,我选择了孤独,疏远他们,远离他们,甚至想隔离他们。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的心放逐在茫茫雪野,只要是下雪的日子,我一定会逃出课堂,去雪中徜徉。
那年的雪似乎下的很频繁,总是不知疲倦的来看望我,我也从不失约,在无人的大街上,任路灯拉长我的影子,任积雪淹没我的脚踝,抬头看雪,看它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让自己的灵魂出离躯壳随风伴雪而舞,然后满足这种孤独带来的快感。
有时候雪会大片大片的飘落在肩上,有时候雪粒会随着凛风拍打脸颊,但无论它是温和的还是狂暴的,都会成为我的.最爱,我陶醉在雪的世界。
那一年,我没有女朋友,没有伙伴,没有光明的前途,甚至没有一个理想的成绩,有的只是雪的问候。
经常我会几小时在雪中漫步、奔跑、大喊……这是心灵的释放,无垠的世界我敞开的是无邪的心。
那一年我很纯洁,不藏一丝污垢——就像雪。
在雪中我学会了坚强和忍耐,学会了等候和守候,学会了平静地看待眼前的是非,学会了珍惜身边的幸福……
过了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学,伴着春天的到来,我走过了风雪,走出了人生的冬季!
篇12:那年高考散文
那年高考散文
那年高考,天气热的像火炉。站在高中校园的大树底下,踮起脚尖等待着你第一节的语文考试。考生陆陆续续带着微笑走出教室,可我望眼欲穿等不到你的身影。汗水像煮沸的开水,哗哗地淌。迫不及待的我向校门口走去,抚摸在校园的大门口,眼睛都看直了。
你终于出来了,我跳着扬起手臂,高喊“妈妈在这里,妈妈这里”。你飞快地向我跑来,脸上泛着红晕。我拥抱着你,轻轻地说:辛苦了孩子。你却亲切地说,妈妈才辛苦。
我们一边拉着手,一边找小吃部。不敢问你考的怎么样?或许高考家长的`通病。真的担心因为我的问题,影响了你的下节考试情绪。而你就像妈妈里的蛔虫,知道我要说什么,要知道什么。边走你边对我说:妈,你说我考试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拿着考卷大脑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我听着听着,紧张的不得了。那这么说,你的语文考的不理想?也不是。当时,我真的很担心你的第一科考不好。后来你说,大约过了五分钟后,你开始进入了状态,只听笔尖唰唰在卷子上飞舞。这么说,语文试卷考的还行。特别是作文写的很顺手。
听了你的这段话,我的心总算平稳了些许。接下来的几科,你的表现令我欣慰,虽然不是第一个走出考场,但我知道你一定在仔细检查试卷,以免遗漏和有答错的地方。我知道你的学习向来都是很认真,没有让我操过心。可以说从小学到高中,在学习上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记得考重点高中的时候,你考了660分,我高兴地逢人就说你的优秀。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高中生活,你以学习为重,不像有些孩子谈情说爱,这一点我非常知足,也非常欣慰。
可就临近高考前的一次月考,你考的很不好,从全校的100突然下滑到200名。我不知道其因,而你用书信的方式给我写了一封信。放在家客厅里的窗台上。
当我看到信的时候,眼泪流了下来,信里满是愧疚,那些话说的我心疼。你是个自觉学习又是很有自尊的孩子。你没考好,我没有说你,因为考试无常。走到你的小屋,我蹲在你床头轻轻抚摸你的头。孩子,没关系,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来。你搂着我,留着泪对我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希望,一定要考上大学。你不负众望,考上了省内的一所重点大学。
想起那年高考,依然记忆犹新。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面对高考,我想了很多,感悟也很多。大学或许是孩子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很重要。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做人的道理。
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未来永远属于孜孜以求的人。
★ 那年滨海散文
★ 那年的情书的散文
★ 那年花开零下散文
★ 匆匆那年的散文
★ 那年的秋天散文
那年春节经典散文(共12篇)




